內控失效監督
A. 內控失敗的國有企業有哪個
近年來,國內企業的重大危機接二連三地發生,整體來看,突出有三類重大風險:一是多元化投資,二是金融工具投機,三是生產安全事故。撇開生產安全事故不說,前兩類風險具有明顯的兩大特點:一是風險發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巨大,動輒就會使企業「傷筋動骨」;二是同類事故在大型國有企業時有發生。鑒於此,我們稱此兩類風險為大型國有企業典型的高風險業務。下面我們通過案例對此兩類重大風險做深入分析。
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還是個新手,以投機為目的金融工具交易,勢必會成為國際金融大鱷的「盤中餐」。當然,中國企業從事金融工具的案例比起1995年巴林銀行破產案(股指期貨投機虧損14億美元)、1996年住友商社巨虧案(銅期貨投機虧損26億美元)和1998年美國長資公司破產案(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進行俄羅斯國債和日本股指投機虧損43億美元),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單單中航油的損失,已經是國資委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其實早在1997年株洲冶煉廠就因為進行鋅期貨投機,造成虧損1億美元。然而,同樣的事件在2004年、2005年重新上演。
雖然我國政府多次強調國有企業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僅限於套期保值,但是國有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投機的行為屢有發生;核心原因還是投機心理和缺乏監管。因此,為降低國有企業金融工具投機風險,一定要加強金融工具投資的監管和相關業務操作的內部控制。
3.結合案例看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控制
2006年7月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非主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0%以下;自有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總投資規模不能超出企業財務承受能力,企業資產負債率要處於合理水平。2006年10月國資委下發的《關於做好2007年度中央企業財務預算工作的通知》,特別強調:央企要加強對外投資、收購兼並、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股票、委託理財、期貨(權)及衍生品等投資業務的風險評估和預算控制,及時跟蹤和評測高風險業務的風險水平。
從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和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多元化投資和金融工具投機確定為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是確切的。因為,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獲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資金更容易,獲得金融工具交易資格(尤其是境外期貨、期權)也更有先天優勢;另一方面此兩類業務風險的發生對大型國有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為了防止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發生,企業應當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控制:
(1)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
收益與風險是共存的。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就是要不能因為強調利潤和規模增長,把業績提高依賴於高風險業務,而忽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高風險性。
(2)完善高風險業務控制制度,並加強監督檢查
現在大型國有企業涉及到高風險業務的管理制度比較少,因為這些業務涉及到決策,又多屬於新興業務。另外,國有企業普遍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從而也導致制度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喪失。主要的原因有企業領導人不重視內部控制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薄弱等。
(3)完善法人治理,建立決策者的制衡機制
大型國有企業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較濃,法人治理沒有完善,內部人控制現象還比較嚴重,管理層獨斷專行是導致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大型國有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戰略決策風險;一方面表現在戰略方向選擇的錯誤,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戰略風險認識和管理不到位。
(4)加強國資監管,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雖然十六大已經明確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要做到「管資產、管人、管事」,但是國資委對對國有企業的監管還比較落後。主要原因是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監管的技術和手段還比較落後,比如還沒有建立一套可行的風險預警機制。
B. 如何更好地發揮好內控的監督服務作用
一、領導重視,全員參與,提高內控意識
企業內控,歸根到底是企業自身管理提升的內部需求,需要企業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領導重視是發揮內部控製作用的前提,全員參與才能使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發揮最大功效。 企業內部控制應當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規范的基礎上,強調溝通和感情的交流,強調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團隊精神。要強化管理者的內控意識及高層的控制職能,深刻認識到實施內部控制不僅是會計管理部門的要求,也是規范經營、降低企業風險、提高管理效益,以保證企業目標順利實現的重要舉措。
內部控制工作需要一個逐步認識的過程,很多企業在潛意識里將內控作為一種增加成本的負擔性工作,認為做內控不像其他生產一線部門能給企業帶來效益,僅僅是為了迎合檢查和外部審計,只有當人們意識到內控管理是為戰略更好地服務,能幫助我們提升管理時,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心態就會改變,企業就能為內部控製程序的執行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把內控制度轉變成內控意識,讓大家認可企業要做的事情,認可企業價值觀,願意為企業服務,而不管有沒有人監督。只有這樣,內部控制才不會流於形式,才能切實將內控管理應用到企業各個方面。
二、加強培訓,提升員工素質
企業內部控制要充分發揮人的作用,依靠提高人的綜合素質、道德水準和法規意識,充分發揮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內部控制的最佳效果。對於內部控制建設來說,外部咨詢機構或許是幫助企業規范內控體系的助力之一,但是,企業在經營管理上應該對自身有一個清晰准確的認識,完全靠外部咨詢機構來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是遠遠不夠的,外部咨詢機構起到的作用只是督促不是監督,而且外部管理人才雖具備相關知識與能力,但忠誠度和穩定程度值得考慮,並且對於企業情況的掌握還需要一定周期,能勝任崗位又融合企業文化的人才很少。內控的執行和業務梳理能否貼合還是要看企業,通過外部咨詢機構的輔助可以讓內控體系搭建得更穩,但要想將內控體系更好地扎實落地,必須在企業內部培養一批適合企業長期發展需要的內控管理人才,除了要熟悉企業業務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企業文化等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外,還應根據其在企業中的角色,有針對性的培養相應的專業能力。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在建立內控體系的同時,還應開展全方位、多層次的內控培訓、內控宣傳,讓內控管理多角度、多觸覺的延伸,要為員工建立一個管理完善,控制有效,相互激勵、相互制約、相互競爭的工作環境;建立一個有效的令行禁止的管理系統;組織員工接受風險及內控管理的培訓,通過詳細周密、科學有效的培訓和輔導,使大家真正領會內控規范的精神實質,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使越來越多的員工有風險控制的意識,樹立內控管理的理念,增強廉潔從業的警醒,培養一批對工作認真負責、勤奮、正直、忠誠的員工,不斷加強員工的後續教育,形成人人學內控,事事有內控的良好企業氛圍,讓內控成為一種習慣,讓內部控製成為企業的一種文化,讓內控體系變成企業品牌。
三、內部控制要符合公司的整體戰略
內部控制和企業發展的關系是:企業內控應當符合企業的整體戰略。2008年發布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明確指出,「內控的目標是合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內部控制是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目標而開展的一種價值創造導向控制,是一種全員控制,是一種管理者的承諾。對於企業而言,什麼都可以出錯,戰略不能出錯;什麼都可以失敗,戰略不能失敗。戰略失敗是最徹底的失敗。內控必須適應企業管理的需要,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合理設計制度、流程,及時發現、防範、控制、消除可能的風險。提高效率效益,促進企業戰略的執行。內控實施和建設的主體是企業,成敗與否取決於企業在建設內控過程中能否注重實效,並與自身管理相結合。因此,在內控體系建立之前,企業應當結合自身戰略,優化現有流程,重新審視自身既定戰略是否切實可行,業務流程是否能夠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
四、處理好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關系
管理是企業永恆的主題,也是企業競爭力的一個重要內容。管理強調以人為本,企業內部控制要充分發揮人的作用。內部控制的成敗,取決於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和行為,企業領導者應注重內部控制,注重對企業員工的研究,尊重員工的心理需求,強調溝通和管理交流,消除員工被約束、被束縛的被動抵觸情緒,通過切實可行的內控體系,使每個員工不是被管理,而是參與管理。而企業領導者不僅計劃、指揮,還要組織、動員;不僅控制、評價,還要監督、考核。讓內控管理不再是冰冷的框架體系,而是潤物無聲的企業文化。
五、內部控制體系要簡單化、通俗化,便於執行和考核
內部控制要有明確的工作目標和工作方法,有清晰的工作內容和實現途徑,有具體的操作標准和工作成果,而管理提升則必須根據企業情況,從實際出發,建立內部控制體系。各工作崗位相互配合、有序銜接、互相監督、互相幫助。內控制度的設計必須以有效為前提,內控環節不宜過長但要環環相扣,執行起來切實有效,還有利於監督和檢查。另外,在外部監督的基礎上,還要加強企業內部監督,獎懲分明,真正體現出內部控制帶給企業的管理和效益的雙提升。
企業當今面臨的宏觀和微觀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愈發多變,信息渠道愈發透明,掌控資源的不確定性逐步放大,這就要求提升企業的決策效率和質量。加強和不斷完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提高企業競爭力,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範能力,更好地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促進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C. 如何知道企業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機構對內部控制的監督是否無效。
首先要對公司的內部控制的情況進行了解,確認內控的總體評估情況。
其次看審計委員會和內部審計機構在內部控制監督上的職責履行。
D. 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一)企業內部控制體制不順。主要表現在:會計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不當,業務交叉過雜,會計人員兼職過多,職責不明;會計的事前審核、事中復核和事後監督流於形式;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已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
(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得力。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內部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或有關內容不夠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將已訂立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印在紙上、掛在牆上」,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而不管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如何,遇到具體問題多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流於形式,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三)考核企業幹部政績、業績機制不完善。長期以來,對企業幹部政績、業績考核以目標利潤完成情況為主要依據,缺乏對其他相關指標的綜合考察。有些企業領導為在任期內出「成績」,便指使財會人員弄虛作假。還有些業務主管部門,為了加快本系統的經濟發展,在沒有進行科學論證的情況下,下達一些脫離實際的經濟增長考核指標,而部分企業領導者為討好主管部門藉此顯示自己的能力,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等手段來「實現」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有關指標。
(四)會計人員素質較低。近幾年來,會計隊伍迅速擴大,但對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沒有跟上,有些培訓流於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作用。突出表現在:一些根本不具備從業資格,靠人情關系混進會計隊伍的人員,仍然呆在會計崗位上,這些人只憑長官意志辦事,法律、准則、制度懂得不多,但卻沒有不敢造的報表,沒有不敢花的錢;還有部分會計人員無視財經紀律,為了個人利益,順從領導意圖辦事,甚至為討好領導,在弄虛作假上幫著出點子,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財務報表被歪曲等。
(五)外部監督乏力。為了加強監督,我國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如財政、審計、稅務、證券監管等部門的監督)和社會監督(如注冊會計師、社會輿論等的監督)在內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然而,如此大的一個監督體系其監督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各種監督的功能交叉、標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橫向信息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二是各種監督沒有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預算和創收為目的,監督弱化問題嚴重。三是不規范的執業環境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以及對注冊會計師監督不力,使得「經濟警察」的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
E. 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執行原因是什麼
企業內部控制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內部控制有效與否,直接關繫到一個企業的興衰成敗。企業實行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才能有助於促進企業拓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
陳湛勻指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普遍比較薄弱,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典型情況主要包括沒有適當的授權或審批制度、沒有編制或不合理編制預算、原始憑證與交易實質不符,使得挪用、侵佔或詐騙企業財產的報道層出不窮,企業資產和股東權利不能得到應有的保護。
陳湛勻教授
以下是陳湛勻的部分觀點實錄:
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公司雖然已建立比較健全的制度系統,但因公司業務發展及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需及時對內部控制制度進行完善,加強管控力度。第二,公司內部控制過程中,垂直層控制執行較好,但各管理部室和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監督、制衡有待提高。第三,雖設立了風險管理部門,尚未形成完整的風險評估體系。還需要不斷加強內部控制教育和培訓,加強事前控制,尤其是在分、子公司管控、新業務整合、對外擔保及業務流程式控制制等方面著重加強風險控制,從而進一步提高風險控制的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普遍比較薄弱,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典型情況主要包括沒有適當的授權或審批制度、沒有編制或不合理編制預算、原始憑證與交易實質不符,使得挪用、侵佔或詐騙企業財產的報道層出不窮,企業資產和股東權利不能得到應有的保護。例如由出納領取銀行對賬單、編制銀行存款余額調節表,就違反了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基本原理;領導「一隻筆」審批,就是沒有適當的授權,使得權力集中,不利於對領導的制約和監督;業務過於依賴個人,企業資源集中在個人手中,企業就會對業務開展失去控制。
內部控制對形成良性的內部控制循環、促進企業自身發展、提高企業的競爭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實際的內部控制中,仍有很多問題使得內控效果不佳,通常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環境、人員和制度。
首先,整體缺乏完善、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將國外的相關理論直接應用到企業的內部控制中也無法完全適應我國的企業發展情況,從而使得制度不具可操作性。
再次,企業內部的管理層和員工,都沒有強烈的內部控制意識,對內部控制重視不夠,沒有真正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且在內部控制管理工作中缺乏先進的控制觀念。
最後,很多企業缺乏完善的制度,以及保障制度執行的機制,使得內部控制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導,工作人員缺乏工作的依據,就使得他們在進行內部控制工作的過程中會沒有標准,出現不規范的行為。而且對於內部控制的執行沒有監督和獎懲機制,使得內部控製成為一紙空文。
針對內控失效的原因,企業更應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適應性和成本效益這五個原則,以採取相應的改善措施,防範失效。
著名經濟學家、全球共德CEO陳湛勻教授簡介:
著名經濟學家,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首批統計學博士點專業博士。現任中國上海市投資學會副會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中國糧食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首創擬人化資本運營專家,上海電視台「夜話地產湛勻妙語」欄目主持人,中國第一財經、東方衛視、鳳凰衛視等媒體特邀嘉賓,長期應邀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香港大學授課,已獲近20項國家、省部級優秀科研獎,走訪過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聘為國際論壇峰會和國外大學演講,被譽為具有國際視野、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權威金融專家,成功輔導不少企業上市。
F. 內部控制監督制度
G. 內部控制失效的危害
我這個應該是新的
一、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表現及危害
(一)控制環境失效
內部控制環境是指一個企業的風氣或氛圍,它直接影響著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是內部控制所有其他要素的基礎。控制環境失效,將直接影響企業集團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以及實施的效果;並影響其他控制要素作用的發揮。控制環境失效主要表現為:集團與所屬企業之間以及企業相互之間產權關系模糊;組織結構不完善,權責不明,職責不清;企業管理者價值觀扭曲,缺乏敬業精神,缺乏管理能力;人事政策缺乏透明度;缺乏嚴密的規章制度無法可依,或者不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有法不依;信息溝通渠道不暢,缺乏應有的信息生成與傳遞系統,各自為政,使得各項政令難以貫徹實施。
(二)會計系統失效
會計系統是企業為了匯總、分類、分析、記錄、報告企業交易,並保持對相關資產與負債的受託經濟責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記錄。企業集團應重視財務會計工作,合法建立和有效利用會計信息系統並讓相關的部門和人員知悉其在相關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和責任。內部會計控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管理手段,會計系統失效主要表現於:企業集團對內部成員企業會計核算缺乏應有的約束機制,會計賬務處理不真實弄虛作假使會計信息失真收入不實,支出不當;企業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損失浪費嚴重;會計監督乏力;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與完整受到影響;資金的籌集、投放、分配等環節缺乏應有的宏觀約束機制和調控手段。
(三)控製程序失效
控製程序是為了確保管理指令得以執行,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而建立的政策和程序,是針對風險採取的必要行為。控製程序失效的表現主要有:各項經濟活動運行不暢,購、銷、存或者供、產、銷脫節;預算的制定、執行、分析等環節不能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經濟活動的授權、主辦、核准、執行、記錄和復核等步驟不能按程序合理分工,職責不清,相互扯皮;管理混亂,各種監控系統形同虛設,信息反饋渠道不暢。
H. 最近世界范圍內內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請給出一些知名上市公司的案例,最好是近幾年的。
1.多元化投資
(1)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
從1992年開始,三九企業集團在短短幾年時間里,通過收購兼並企業,形成醫葯、汽車、食品、酒業、飯店、農業,房產等幾大產業並舉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醫葯(000999)發出公告:因工商銀行要求提前償還3.74億元的貸款,目前公司大股東三九葯業及三九集團(三九葯業是三九集團的全資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權已被司法機關凍結。至此,整個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全面爆發。
截至危機爆發之前,三九企業集團約有400多家公司,實行五級公司管理體系,其三級以下的財務管理已嚴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債權銀行貸款已從98億升至107億,而遍布全國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貸款和貸款擔保約在60億至70億之間,兩者合計,整個三九系貸款和貸款擔保余額約為180億元。
三九集團總裁趙新先曾在債務風波發生後對外表示,「你們(銀行)都給我錢,使我頭腦發熱,我盲目上項目。」
案例簡評:三九集團財務危機的爆發可以歸納為幾個主要原因:(1)集團財務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資(非主業/非相關性投資)擴張的戰略失誤;(3)集團過度投資引起的過度負債。另外,從我國國有上市公司的發展環境來看,中國金融體制對國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資、快速膨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華源集團的信用危機
華源集團成立於1992年,在總裁周玉成的帶領下華源集團13年間總資產猛增到567億元,資產翻了404倍,旗下擁有8家上市公司;集團業務跳出紡織產業,拓展至農業機械、醫葯等全新領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企大系」。進入21世紀以來,華源更以「大生命產業」示人,躍居為中國最大的醫葯集團。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銀行對華源一筆1.8億元貸款到期;此筆貸款是當年華源為收購上葯集團而貸,因年初財政部檢查事件,加之銀行信貸整體收緊,作為華源最大貸款行之一的上海銀行擔心華源無力還貸,遂加緊催收貸款;從而引發了華源集團的信用危機。
國資委指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對華源集團做清產核資工作,清理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華源集團合並財務報表的凈資產25億元,銀行負債高達251.14億元(其中子公司為209.86億元,母公司為41.28億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合計高達73.36億元,即這些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幾乎已被掏空。據財政部2005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報披露:中國華源集團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屬子公司為達到融資和完成考核指標等目的,大量採用虛計收入、少計費用、不良資產巨額掛賬等手段蓄意進行會計造假,導致報表虛盈實虧,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案例簡評:華源集團13年來高度依賴銀行貸款支撐,在其日益陌生的產業領域,不斷 「並購-重組-上市-整合」,實則是有並購無重組、有上市無整合。華源集團長期以來以短貸長投支撐其快速擴張,最終引發整個集團資金鏈的斷裂。
華源集團事件的核心原因: (1)過度投資引發過度負債,投資項目收益率低、負債率高,說明華源集團戰略決策的失誤;(2)並購無重組、上市無整合,說明華源集團的投資管理控制失效;(3)華源集團下屬公司因融資和業績壓力而財務造假,應當是受到管理層的驅使。
(3)澳柯瑪大股東資金佔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瑪(600336.SH)發布重大事項公告:公司接到青島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青島澳柯瑪集團公司佔用上市公司資金處置事項的決定》,青島市人民政府將採取措施化解澳柯瑪集團面臨的困難。至此,澳柯瑪危機事件公開化。
澳柯瑪危機的最直接導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瑪集團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億元資金。澳柯瑪集團利用大股東優勢,佔用上市子公司的資金,用於非關聯性多元化投資(包括家用電器、鋰電池、電動自行車、海洋生物、房地產、金融投資等),投資決策失誤造成巨大損失。資金鏈斷裂、巨額債務、高層變動、投資失誤、多元化困局等眾多因素,使得澳柯瑪形勢異常危急。
澳柯瑪症結並非僅僅是多元化投資下資金問題,關鍵問題還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魯群生近17年的家長式管理模式。魯群生在特定環境中創業成功,然而在擴張中缺乏應有的風險意識,澳柯瑪近親繁殖任用領導現象是企業對市場缺乏應有的敏感度。
案例簡評:擴張幾乎是每個企業追求的目標。而同在青島的三家家電集團(都是上市公司)卻有不同的選擇:海爾的擴張基於品牌戰略;海信的擴張基於技術突圍;而澳柯瑪的擴張卻選擇了不相關多元化道路。
「發散型的多元化擴張,不但沒有讓澳柯瑪做大作強,發而使其一盤散沙」。澳柯瑪集團大額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用於其非相關多元化投資;然後頻頻發生的投資失敗和管理不善,致使資金鏈斷裂,也把集團風險也轉嫁給上市公司。應當說,造成澳柯瑪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層投資決策失誤、投資監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綜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機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機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油)是中國航油集團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掛牌企業。中航油於2004年由於石油衍生品交易導致5.54億美元的虧損;被迫於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請債務重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評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風險委員會,還曾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編制了公司的《風險管理手冊》和《財務管理手冊》;風險管理手冊明確規定,損失超過500萬美元,必須報告董事會。
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開始做油品套期保值業務。但總裁陳久霖擅自擴大業務范圍,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一直未向中國航油集團公司報告,中國航油集團公司也沒有發現。陳久霖一直獨立於中國航油集團公司班子的領導之外,集團公司派出的財務經理兩次被換,集團公司卻沒有約束辦法。
陳久霖和日本三井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和新加坡麥戈利銀行等在期貨交易場外,簽訂了合同。陳久霖買了「看跌」期權,賭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沒想到國際油價一路攀升。中航油從事石油期權交易從最初的200萬桶發展到出事時的5200萬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時造成賬面實際損失和潛在損失總計約5.54億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華永道發布了有關中航油巨額虧損的最終調查報告。報告認為以下因素單獨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權投機交易上受到損失:(1)後來被證明從2003年3季度開始的對油價走勢錯誤的判斷;(2)不想在2004年披露損失;(3)沒有按照行業標准對期權倉位進行估值;(4)沒有正確的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記錄期權組合的價值;(5)缺乏針對期權交易的適當的及嚴格的風險管理規定;(6)公司管理層有意違反本應該遵守的風險管理規定;(7)整個董事會,尤其是審計委員會,就公司投機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職責。
案例簡評: 中航油從事場外石油期權投機是我國政府明令禁止的。國務院1998年8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取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允許進行套期保值,不得進行投機交易。」1999年6月,以國務院令發布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禁止不通過期貨交易所的場外期貨交易。」第四十八條規定:「國有企業從事期貨交易,限於從事套期保值業務,期貨交易總量應當與其同期現貨交易量總量相適應。」2001年10月,證監會發布《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制度指導意見》,第二條規定:「獲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進行投機交易。」
對從事金融衍生業務操作來看,中航油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還只是個新手;直接與國際大型基金進行對壘,無疑「以卵擊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現在「管理層凌駕」,導致監控機制的失效;直接抵觸了內部控制的經營合規性目標和報告可靠性目標。其違規之處有三點:一是做了國家明令禁止不許做的事;二是場外交易;三是超過了現貨交易總量。 其報告不可靠表現在:從事期權場外交易沒有在財務報告上披露,也沒有直接向母公司匯報。
(2)南方航空的委託理財
南方航空集團公司2004年7月間曝出的巨額委託理財投資損失;隨後,國家審計署廣州特派辦對南方航空實施了專項審計;廣東證監局也在2005年10月對南方航空股份公司進行了檢查。2004年績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業中,南航集團由於重大財務違紀事件,從B級降至了C級。2006年4月底,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財年巨虧17.94億元人民幣;公司將其歸結為航空燃油價格持續暴漲,以及近年收購北方航空、新疆航空兩家公司導致的費用攀升;但這顯然難以說服市場。
南方航空集團屬於國有大型企業,在銀行貸款方面具備良好的信譽憑證,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從每個商業銀行獲得10至20億元的貸款。用銀行的錢來進行投資理財,確實是賺錢的商機。南航集團從2001年就開始進行委託理財業務;與南航集團有過委託理財業務的有漢唐證券、中關村證券、世紀證券。南航集團調集巨額資金乃至賬外資金進行委託理財,其中僅流向深圳世紀證券公司的委託理財資金即達12億元。
南航給世紀證券的委託理財資金基本上被世紀證券用於重倉持有南航集團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當時因「非典」的影響,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於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價最低的。世紀證券在此低位入貨,3個月不到,南方航空從4.2元上漲到6.8元,升幅超過60%,世紀證券也獲得了豐厚的賬面利潤。但隨後,在油價不斷攀升的壓力下,航空股開始萎靡不振,世紀證券因此損失慘重。從世紀證券賬面上看,南航委託理財的12億資產已經無法償還。也正是由於對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債務壓力,世紀證券被迫走上重組之路。世紀證券無力歸還南航集團12億元委託理財中的7.15億元,南航集團無奈只得將其實行債轉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團副總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發、南航集團財務部部長的陳利明因涉嫌違法,先後被司法機關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廣東省反貪局移交廣州市檢察院起訴。2006年10月16日,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原財務部部長陳利民因涉嫌挪用、貪污、受賄等罪,接受廣州市中級法院公開庭審。據檢察機關偵查證實,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陳利民利用經辦委託理財的職務便利,採用先辦事,後請示或不請示;只籠統匯報理財收益,不匯報合作對象或隱瞞不報等方式,大肆超范圍地開展委託理財業務,已侵吞集團部分理財收益,收受回扣;超許可權地從銀行貸款供個人、朋友注冊公司、經營所用;收受漢唐證券、世紀證券、姚壯文賄賂近5400萬元,挪用公款近12億元,貪污公款1200多萬元。
案例簡評:南航集團的委託理財業務,實際上是南航集團用自己的錢,藉助於證券公司進行操作自己的股票。從法律法規方面來說,不論是國有資金入股市炒股,還是利用自有資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從內部控制的角度說,南航集團幾十億的委託理財業務集中於公司2-3個人的運作,企業決策層、黨委、內部審計監管沒有跟上,雖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層縱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說是對重大投資監控不到位;個人收受賄賂、挪用和貪污公款,反映了關鍵人員的道德敗壞和企業基本內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層凌駕等問題。另外,中國的金融體制也為這種現象提供了便利。
(3)國儲局的銅期貨投機
2005年11月13日開始外電紛紛披露,中國國儲局一名交易員劉其兵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市場上通過倫敦金屬交易所場內會員SEMPRA,在每噸3000多美元的價位附近拋空,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來,銅價每噸上漲約600多美元,這些空單無疑已經造成巨額虧損,而該交易員劉其兵則神秘失蹤。國儲局的交易對手包括斯邁爾金屬公司、瑞福期貨、倫敦標准銀行、巴克萊銀行、曼氏集團、AMT、薩頓公司、以及一家總部在法國里昂的基金公司。
國儲局選擇了部分交割,即向倫敦交易所交付5萬噸現貨銅,其餘15萬噸的空單展期到遠期。市場人士指出,國儲目前以3.7億元左右的虧損,換得了短期的風平浪靜;但是與國際基金的對決還將繼續,最後的結局還沒有出現,不排除基金再度逼倉的局面出現。
在國儲銅事件上,同樣是普通的調節中心的交易員,一邊為中心做交易,一邊為自己建立了多達20萬噸的頭寸,嚴重被套且長時間沒人發現;另外,交易行為由原來的兩個崗位變成由劉其兵一個人操控。
案例簡評:國家物資儲備是國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戰略後備力量,是保障國家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實上,當國儲局從負責國家戰略物資儲備調節向投機賺錢的方向轉變時,它就已經開始背離其固有的職責。
同中航油期權投機案一樣,同樣是小角色、新手的國儲局,與國際基金大諤對壘,顯然不是其的對手。
吳其兵進行投機性銅期貨操作,顯然有悖於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的限於套期保值業務。對於重大的期貨業務交易由一個人操控,嚴重違反了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不相容職務分離);另外,一起跟進的與公司業務相當的「老鼠倉」,說明關鍵交易員存在嚴重的道德敗壞。
I. 舉一個內控失敗的案例,並做簡要分析,列明風險點,控制目標,控制措施
內控失敗的案例舉一個,簡要分析並做,明列風險點,目標控制,措施控制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