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方式需要創新
A. 如何做好產業扶貧,創新扶貧攻堅模式
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扶貧開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但也應清醒看到,目前全國扶貧對象規模依然很大,貧困地區農民人均收入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2/3,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文化事業仍嚴重滯後,已經解決溫飽的群眾因災、因病返貧問題突出。同時,貧困地區大多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生存條件艱苦,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貧困問題呈現區域性、綜合性特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要從戰略和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作為關乎我們黨和國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的大事,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和著力點,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確保實現《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的奮斗目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啃的是「硬骨頭」,趟的是「深水區」,打的是「攻堅戰」,我們要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要充分認識扶貧開發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通過改革創新,形成更加協調、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扶貧開發新體制、新機制,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組織、更加堅韌的毅力,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要加快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打好扶貧開發的攻堅戰,要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國家扶貧資金和政策向這些地區傾斜,努力提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積極引導產業轉移和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區域整體開發,創造有利於「造血式」扶貧的大環境。加快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建立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制度,確保任務舉措和工程項目得到落實。把扶貧規劃、城鎮化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統籌起來,加快發展中西部交通設施特別是鐵路,帶動產業轉移和脫貧致富。拓寬扶貧開發工作思路和視野,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對於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群眾搬遷願望強烈的地方,要切實保護好環境,探索生態移民、退耕還林、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相結合的新路子。對於有開發條件的地方,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培訓轉移則培訓轉移,提高開發式扶貧成效。
要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一是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利用好考核這個指揮棒,從主要考核GDP轉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考核評價的主要指標,促進貧困縣幹部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切實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二是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要切實摸清誰是貧困人口、貧困程度如何、為何貧困、怎樣脫貧、誰來幫扶,然後逐戶建檔立卡,因戶施策,做到精準化識別、針對性扶持、動態化管理,扶真貧、真扶貧,把「大水漫灌」變成「滴灌」,既節約資源,又確保扶貧到村到戶。三是健全乾部駐村幫扶機制。發揮駐村幫扶幹部牽線搭橋、引資引智、參與管理等作用,把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稀缺資源輸送進去,增強貧困村的發展活力和動力。把駐村幫扶的成效和扶貧單位、駐村幹部的政績考核結合起來,建立激勵機制,落實保障措施,實現駐村幫扶工作長期化、制度化。四是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簡化資金撥付流程,項目審批許可權原則上下放到縣。以扶貧攻堅規劃和重大扶貧項目為平台,整合扶貧和相關涉農資金。把資金分配與工作考核、資金使用績效評價結果相結合,探索以獎代補等競爭性分配辦法。向社會公示扶貧項目,逐步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監督,讓公共資金在陽光下運行。依法嚴管扶貧資金,對貪污侵佔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嚴肅處理。五是完善金融服務機制。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導向作用,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主導產業發展。引導和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增加對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和保險覆蓋。在有效管控風險的基礎上,積極扶持貧困地區合作性金融發展,發揮其貼近農民、靈活多樣的優勢。進一步推廣小額信用貸款,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和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六是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廣泛動員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以多種形式幫扶農村困難群眾。建立有效的協調協作和監管機制,確保善款能直接用於扶貧對象,維護社會扶貧良好信譽。每5年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名義進行一次社會扶貧表彰,營造全社會關心扶貧、支持扶貧的良好氛圍。
要組織實施好扶貧開發重點工作。在繼續做好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以工代賑、就業促進、生態建設等工作基礎上,抓好10項重點工作。一是村級道路暢通工作,到2020年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和通班車。二是飲水安全工作,到2015年解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內貧困地區剩餘的農村居民和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到2020年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來水普及率。三是農村電力保障工作,到2015年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四是危房改造工作,到2020年完成貧困地區存量農村危房改造任務,解決貧困農戶住房安全問題。五是特色產業增收工作,到2020年貧困地區初步構建特色支柱產業體系。六是鄉村旅遊扶貧工作,到2020年扶持約6000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遊,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七是教育扶貧工作,到2020年貧困地區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基礎教育辦學質量有較大提升,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訓就業銜接更加緊密。八是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到2020年貧困地區群眾獲得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均等,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逐步實現人口均衡發展。九是文化建設工作,到2020年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十是貧困村信息化工作,到2020年自然村基本實現通寬頻。通過實施好這些重點工作,不斷提高扶貧開發質量和水平。
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進扶貧開發,實行最廣泛的社會動員。扶貧開發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全黨動手、全國動員、全社會參與,匯聚各方資源,採取綜合舉措,形成強大合力。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把扶貧開發作為首要任務,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扶貧開發的支持力度,形成有利於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加快發展的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扶貧任務重的縣要選好配強扶貧部門領導班子,充實工作力量;扶貧任務重的鄉鎮要有專門幹部負責扶貧開發工作。同時,要構建好的機制和辦法,更為有效地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事業,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在全國范圍內配置好扶貧資源。
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和市場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政府要在不斷增加扶貧開發投入的同時,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做好扶貧開發頂層設計,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扶貧事權,國家加大對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協作的支持,加強生態保護和
基本公共服務;地方要優化整合扶貧資源,做好貧困群眾技能培訓、基本生活兜底、拓展致富門路等工作。在可以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使扶貧開發更有成效的領域,政府要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環境,吸引各種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配置、各類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創新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凡適合市場、社會組織承擔的,都可以通過委託、承包、采購等方式,交給市場和社會組織承擔。要著力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充分挖掘內部發展潛力,調動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B. 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 怎麼能寫出創新
實施農村低保兜來底脫貧的制度性保源障,兩項制度的銜接應常態化、機制化,形成政策合力。
「要讓兩個輪子配合起來轉,形成雙輪驅動。」蔣瑋認為,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是國家扶貧戰略的兩個重要支點,農村低保是生活救助,扶貧開發是能力提升;農村低保是維持生存,扶貧開發是促進發展,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脫貧攻堅戰中,如何發揮農村低保的兜底作用?據了解,我國農村低保制度從2007年建立以來,一直在有序推進,近年來不斷規范發展。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村低保制度和扶貧開發制度分別獨立運行。作為我國反貧困問題上最主要的兩個政策工具,兩項制度在對象銜接、標准銜接、信息共享等方面,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兩項制度銜接得不夠緊密。
C. 什麼是創新中國農村扶貧新模式
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辦法, 積極探索金融扶貧的新模式。其內在要求是強有力的國家宏觀調控。國家宏觀調控一方面是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十七大提出要提高扶貧開發水平,同時也是共同富裕的目標及社會主義性質決定的。 清華企業家協會(TEEC),新時期怎樣使農村扶貧開發工作更富有成效?筆者認為。
(一)體制改革推動式扶貧 始於1978年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您的退休養老首選!居住在家中:品質、舒適且安全,政府認真做好農村扶貧工作。我們為您選址城市生態資源最為豐沛之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機制扎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
邊度假邊享老!在合眾優年生活,擁有宜人的陽光,對於緩解農村貧困,減少農村貧困人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D. 如何進一步深化和創新扶貧幫困工作
深入基層,了解人民的需要。只有這一法。
E. 精準扶貧中鄉村治理創新的重心包括哪些
說實來話,現在扶貧被有的老百姓搞源成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局面了,把扶貧看成一種應當應該國家做的這很危險啊。中國從古就有救急而不能救窮的說法,為什麼呢?不消除貧窮的思想和技術水平根源提升老百姓的致富意識靠勤勞和科技的話估計扶貧國家也是白給了。所以要多實行產業扶貧附帶解決沒有居住提供居住的扶貧及沒有生活來源的救急生活費用扶貧啊。
F. 政府創新扶貧開發方式,繼續向貧困宣戰對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是什麼
扶貧開發是消除貧困、保持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貧窮是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只有消除貧困,人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社會才能趨於穩定、和諧。對此,扶貧開發大有作為。1986年我國開始了大規模的開發扶貧工作。20多年來,我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減少了兩億多,貧困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普遍增強了自我發展能力,為改變自己的命運創造了條件。扶貧開發的20多年,是不斷滿足貧困地區群眾最迫切需要的20多年,是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邊防鞏固的20多年,是為廣大人民群眾送去了黨和政府溫暖的20多年,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了基礎,准備了條件。「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村富則國盛,農村穩則社會穩。」隨著扶貧開發工作力度的深入,貧困地區將會越來越發展、富裕,從而更加穩定、和諧。
扶貧開發是不斷化解社會矛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當前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經濟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這既給我國發展進步帶來巨大活力,也帶來一些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突出表現在社會成員之間出現了利益分化,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經濟社會之間發展不平衡,出現了困難群體,造成了貧富差距的拉大。在貧困地區,還存在尚未脫貧的問題,利益關系的矛盾表現得更為明顯、更為突出、更為尖銳。如果措施不力,處理不好,就會給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負面影響。同時,貧困現象的長期存在,還會造成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和開發,使人與自然的和諧遭到破壞。因此,進一步加強扶貧開發工作,把扶貧開發工作的各項措施和解決問題的機制,就能積極主動地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促進社會和諧。
G. 如何創新扶貧開發方式
改革開放特別是新世紀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扶貧開發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貧困人口數量大幅減少,貧困地區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但也應清醒看到,目前全國扶貧對象規模依然很大,貧困地區農民人均收入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2/3,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文化事業仍嚴重滯後,已經解決溫飽的群眾因災、因病返貧問題突出。同時,貧困地區大多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發,生存條件艱苦,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貧困問題呈現區域性、綜合性特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要從戰略和全局出發,把扶貧開發作為關乎我們黨和國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發展道路的大事,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和著力點,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貧困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步伐,確保實現《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提出的奮斗目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啃的是「硬骨頭」,趟的是「深水區」,打的是「攻堅戰」,我們要繼續向貧困宣戰,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要充分認識扶貧開發的長期性、艱巨性、復雜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通過改革創新,形成更加協調、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扶貧開發新體制、新機制,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組織、更加堅韌的毅力,扎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
要加快推進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打好扶貧開發的攻堅戰,要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主戰場,國家扶貧資金和政策向這些地區傾斜,努力提升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積極引導產業轉移和培育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區域整體開發,創造有利於「造血式」扶貧的大環境。加快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建立規劃實施監測評估制度,確保任務舉措和工程項目得到落實。把扶貧規劃、城鎮化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統籌起來,加快發展中西部交通設施特別是鐵路,帶動產業轉移和脫貧致富。拓寬扶貧開發工作思路和視野,結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因地制宜,多措並舉。對於自然條件惡劣、生態環境脆弱、群眾搬遷願望強烈的地方,要切實保護好環境,探索生態移民、退耕還林、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相結合的新路子。對於有開發條件的地方,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培訓轉移則培訓轉移,提高開發式扶貧成效。
要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一是改進貧困縣考核機制。利用好考核這個指揮棒,從主要考核GDP轉向主要考核扶貧開發工作成效,把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和減少貧困人口數量作為考核評價的主要指標,促進貧困縣幹部特別是黨政主要領導幹部切實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貧開發上。二是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要切實摸清誰是貧困人口、貧困程度如何、為何貧困、怎樣脫貧、誰來幫扶,然後逐戶建檔立卡,因戶施策,做到精準化識別、針對性扶持、動態化管理,扶真貧、真扶貧,把「大水漫灌」變成「滴灌」,既節約資源,又確保扶貧到村到戶。三是健全乾部駐村幫扶機制。發揮駐村幫扶幹部牽線搭橋、引資引智、參與管理等作用,把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稀缺資源輸送進去,增強貧困村的發展活力和動力。把駐村幫扶的成效和扶貧單位、駐村幹部的政績考核結合起來,建立激勵機制,落實保障措施,實現駐村幫扶工作長期化、制度化。四是改革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機制。簡化資金撥付流程,項目審批許可權原則上下放到縣。以扶貧攻堅規劃和重大扶貧項目為平台,整合扶貧和相關涉農資金。把資金分配與工作考核、資金使用績效評價結果相結合,探索以獎代補等競爭性分配辦法。向社會公示扶貧項目,逐步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監督,讓公共資金在陽光下運行。依法嚴管扶貧資金,對貪污侵佔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要嚴肅處理。五是完善金融服務機制。發揮政策性金融機構導向作用,重點支持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主導產業發展。引導和鼓勵商業性金融機構增加對貧困地區的信貸投放和保險覆蓋。在有效管控風險的基礎上,積極扶持貧困地區合作性金融發展,發揮其貼近農民、靈活多樣的優勢。進一步推廣小額信用貸款,推進農村青年創業小額貸款和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工作。六是創新社會參與機制。弘揚中華民族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廣泛動員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以多種形式幫扶農村困難群眾。建立有效的協調協作和監管機制,確保善款能直接用於扶貧對象,維護社會扶貧良好信譽。每5年以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名義進行一次社會扶貧表彰,營造全社會關心扶貧、支持扶貧的良好氛圍。
要組織實施好扶貧開發重點工作。在繼續做好整村推進、易地扶貧搬遷、以工代賑、就業促進、生態建設等工作基礎上,抓好10項重點工作。一是村級道路暢通工作,到2020年實現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和通班車。二是飲水安全工作,到2015年解決《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內貧困地區剩餘的農村居民和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到2020年進一步提高農村飲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來水普及率。三是農村電力保障工作,到2015年全面解決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四是危房改造工作,到2020年完成貧困地區存量農村危房改造任務,解決貧困農戶住房安全問題。五是特色產業增收工作,到2020年貧困地區初步構建特色支柱產業體系。六是鄉村旅遊扶貧工作,到2020年扶持約6000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遊,帶動農村勞動力就業。七是教育扶貧工作,到2020年貧困地區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基礎教育辦學質量有較大提升,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訓就業銜接更加緊密。八是衛生和計劃生育工作,到2020年貧困地區群眾獲得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更加均等,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逐步實現人口均衡發展。九是文化建設工作,到2020年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十是貧困村信息化工作,到2020年自然村基本實現通寬頻。通過實施好這些重點工作,不斷提高扶貧開發質量和水平。
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進扶貧開發,實行最廣泛的社會動員。扶貧開發要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全黨動手、全國動員、全社會參與,匯聚各方資源,採取綜合舉措,形成強大合力。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要把扶貧開發作為首要任務,各級財政要加大對扶貧開發的支持力度,形成有利於貧困地區和扶貧對象加快發展的扶貧戰略和政策體系。扶貧任務重的縣要選好配強扶貧部門領導班子,充實工作力量;扶貧任務重的鄉鎮要有專門幹部負責扶貧開發工作。同時,要構建好的機制和辦法,更為有效地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事業,完善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在全國范圍內配置好扶貧資源。
要更好地發揮政府和市場在扶貧開發中的作用。政府要在不斷增加扶貧開發投入的同時,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做好扶貧開發頂層設計,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扶貧事權,國家加大對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協作的支持,加強生態保護和
基本公共服務;地方要優化整合扶貧資源,做好貧困群眾技能培訓、基本生活兜底、拓展致富門路等工作。在可以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使扶貧開發更有成效的領域,政府要為市場主體創造良好環境,吸引各種資源要素向貧困地區配置、各類市場主體到貧困地區投資興業。創新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凡適合市場、社會組織承擔的,都可以通過委託、承包、采購等方式,交給市場和社會組織承擔。要著力激發貧困地區的內生發展動力,充分挖掘內部發展潛力,調動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賀達水)(來源:國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