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事務所行政事業單位內控
Ⅰ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現狀有哪些
一、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現狀
內部控制制度有待完善。內部控制規范適用范圍雖然包括行政事業單位在內,但主要在企業單位實行,卻沒有關於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度詳細解釋,而且行政事業單位控制的理論研究也比較少。
二、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1、內控意識不足,內控制度弱化,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缺乏積極性、主動性;
2、會計基礎工作較為薄弱,會計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有的單位會計人員是一崗多職,崗位之間沒有起到相互牽制、相互監督的作用;
3、監督考核機制不到位,內審機構大多與會計部門平行,依附於執行機構,權威性和獨立性不夠;
4、忽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與考核掛鉤的監督機制,形成重考核,輕內部會計控制的現象;
5、內部控制環境受其上級部門影響比較大。
Ⅱ 如何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內部控制
嚴把五關才能做好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
健全稽核制度把好外來原始憑證第一關
原始憑證是在經濟業務發生時取得的,載明經濟業務發生和完成情況的書面證明,是明確經濟責任,進行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從檢查的情況看,出在原始憑證上的問題不少。一是白條,白紙領據和其他非法憑證報銷多;二是虛假發票多;三是原始憑證內容不全,手續不完備,甚至出現了不少無日期、無經濟業務內容、無經辦人的發票。
健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稽核制度,各單位一是要設立稽核崗位和稽核人員,執行對各種憑證的稽核工作。凡需進入會計核算系統的原始憑證都須首先由稽核員審核,並加蓋「合規憑證」或「不合規憑證」印章。單位規模小,會計業務量不大的稽核職能可以由會計機構負責人或會計主管人員履行。二是要明確責任,凡屬經稽核員審核並加蓋「合規憑證」的原始憑證,如被財政部門和其他政府監督部門查出為不合格、非法憑證而受到的經濟處罰應由稽核人員負責。
加強收款票據管理把好自製憑證第二關
行政事業單位使用的收款票據比較多,最少的有二種,最多的達六種,如財政部門發放的「收費收款收據」、「內部往來結算收據」、「罰沒收入收款收據」、「當場罰款收據」,稅務部門的「經營性發票」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收款收據」等。這些收款憑證各有其使用范圍,款項的性質不同,會計核算方法也不同。
加強收款票據的管理,一是要實行崗位分離,空白票據的保管、填開、收款和審核要分工負責,各司其職。二是要正確使用票據,按收款性質和內容使用票據。三是要規范填寫票據,做到內容真實、數字准確、字跡清楚、要素齊全。四是要嚴格銷號,對已開完的票據要及時銷號,防止票據丟失、挪用公款。
明確會計崗位職責把好會計核算第三關
行政事業單位雖然不採用權責發生制原則,不需進行成本核算,但多數單位收款項目多,支出分類項目細,政策性強,對各收、支項目需要准確地核算和反映。
明確會計崗位職責,把好會計核算關。一是要重視人才,選用原則性強、素質較高的會計人員上崗;二是會計人員要堅持客觀、公正的原則,客觀、真實地反映各項經濟業務的內容,做到不隱瞞、截留應上繳的各項收入,不亂擠亂列各項支出。三是要明確責任,凡是在財務檢查中被查出隱瞞、截留收入或亂擠亂列支出,而這些行為又不是領導授意、指使和強令的,其所受到的處罰應由會計人員承擔,或至少承擔一部分。
規范憑證流轉程序把好內部牽制第四關
憑證流轉程序不規范,內部牽制制度不嚴,是使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流失、造成損失浪費的根源。檢查中發現有個單位現金出負數90多萬元,其原因就是收款不開票;有個單位的會計人員貪污公款2萬多元,其原因是多造工資無人審核;還有個單位1994年分兩次借出現金12萬元,致使形成壞賬損失,其原因是領導一個簽字算數。
規范憑證流轉程序,加強內部牽制,就要開票、經辦、審核審批收、付款,記賬等職責嚴格分離。對收款憑證要先開票,後審核,再收款,最後制單、記賬;對支出憑證要先報批,後經辦,再審核,再審批,再付款,最後交會計人員制單、記賬。
分解費用指標把好開支標准第五關
按照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制度及其相關法規規定,行政事業單位大多數支出項目都有明確的開支范圍和開支標准。然而,檢查中發現不少單位都沒能把支出控制在規定標准之內,超發津貼、補貼、獎金,超支業務招待費的情況比比皆是,有家單位今年1至10月開支招待費16萬余元,佔全部支出的19.8%,是財政部規定業務招待費開支標準的14倍。
分解費用指標,把好開支標准:一是要按照年初公用經費預算,把各項費用分解落實到單位內部的各個部門,形成一套比較完整的內部費用控制指標體系;二是要嚴格考核,會計上要對各部門費用開支進行單獨核算,准確、及時地反映各部門的實際開支情況;三是要建立獎懲機制,實行節約有獎,超支自負,獎罰分明。
轉自管理會計網http://www.sino-ma.org/searchs.asp?id=726
Ⅲ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
但審計過程中發現目前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比較薄弱,影響了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及財政資金的安全,亟待改進與完善。一、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一)內控意識相對薄弱內控意識是內控環境中的關鍵內容,良好的內控意識是確保內控制度得以健全和有效實施的基礎性保證。有的單位缺乏內部控制理念,內控意識淡薄,許多行政事業單位領導缺乏對內部控制知識的基本了解。認為內控制度是財務部門的事,有財政部門、會計核算中心把關。單位的會計人員扮演「付款員」的角色,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內控制度。有的單位只注重製度的制定,忽略了其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導致內控制度的制定走過場,內部控制僅僅為「印在紙上,掛在牆上」應付財政檢查及審計部門審計的裝飾品,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二)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很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全面,沒有覆蓋到單位經濟業務發生的各個崗位及業務環節,個別單位會計、出納、資產管理等職務由一個人擔任,有的單位即使崗位分開設置,但在實際工作上並沒有嚴格執行,導致少數單位出納挪用貪污公款長期未被發現。單位固定資產長期處於無專人管理狀態,管賬不管物、管物不管賬的現象嚴重,損壞和丟失現象時有發生。(三)監督約束弱化目前很多行政事業單位無內審機構或形同虛設,對會計工作和經濟活動不能起到監督作用,內部控制失效。同時財政管理部門重資金分配,輕資金使用的監督,忽視預算單位的財務管理。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建議(一)增強內部控制意識要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在保護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防範欺詐和舞弊行為、實現單位目標管理的重要性,真正樹立起對財務會計工作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責任主體」意識,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創造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實現內部控制的目標。(二)建立健全單位內部會計控制體系通過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加強對薄弱環節和重要崗位的控制,細化責任,做到制度管人,責任到人,形成一個在內部控制方式、技術、手段等方面相對完整、有章可循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首先進行分工控制,對單位內各部門定崗定職,明確分工,堅持不相容職務的有效分離,互相牽制、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其次實行業務流程式控制制,建立嚴格的審批制度及報銷程序。對每一筆經濟業務所產生的票據,必須進行嚴格的把關,規范單位財務審批程序和制度。三要加強資金和財產安全控制,定期對各項財產物資進行盤點,並將盤點結果與會計記錄進行核對,出現不一致時應分析原因、查明責任、完善管理制度。(三)強化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一審、二幫、三促」的作用。由於內審部門對本單位財務內部控制情況比較了解,應建立定期的內控制度評價制度,及時發現內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環節,針對這些問題對症下葯,制定改進措施,幫助有關控制部門逐步加強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使內部會計控制起到應有的作用。(本文內容僅為個人觀點,文責自負)(本文內容僅為個人觀點,文責自負)
Ⅳ 如何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
(一)建立健全獨立的內審機構。行政事業單位,特別是行政主管部門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是搞好系統內部審計的基本保證。在對行政事業單位機構實施改革的時候,我們不能強行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都要設立內部審計機構,但是各行業的行政事業主管部門應設立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如果行業主管部門都沒有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勢必不利於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行業行政主管部門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應強調與其它職能部門相對獨立,特別要求的是與財務、紀檢、監察部門分設,不能有行政隸屬關系,內部審計機構要在本單位主要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獨立行使內部審計職能,對本單位主要領導負責並報告工作。
(二)建立健全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一是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定期對違法亂紀行為進行曝光;二是加強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的合作,形成有力的監督合力,充分發揮審計機關、社會審計機構的權威性的監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進行評價,以杜絕單位負責人濫用職權所造成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形同虛設的現象發生;三是財政部門作為會計工作的主要外部監督者,應進一步硬化預算約束,加強財政監督,強化績效理念,規范收入分配,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全面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提高單位的依法理財積極性,以及建立健全內控制度的自覺性。
(三)建立合理有效的內部控制審計標准化管理
一是在審計目標上,堅持查找內部控制缺陷和優化內部控制相結合。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審查評價既要揭示本單位的內部控制缺陷和漏洞,更要持續不懈地促進內部控制的優化,為行政事業單位科學履職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審計方式上,實現事後審計與事前事中審計結合,審計重心前移,實施全過程跟蹤、「同步」控制和突出「環節」控制,不但關注控制過程,還重點控制結果,達到降低風險成本,突出增值目標;三是在審計形式上,堅持整合審計和單一審計相結合.既可以採取全面內部控制或專項內部控制審計的形式,也可根據「整合審計」理念,將內部控制審計與和業務審計、信息技術審計、財務審計有機整合起來;四是在審計內容上,堅持全面內部控制審計與專項內部控制審計相結合。一方面,對本單位的內部控制情況進行全面、系統地審查評價;另一方面,還可以對政策貫徹落實、業務管理、財務收支、信息安全等內部控制進行專項審計。
(四)培養復合型審計人才,提高審計人員的判斷能力
一是加強對內審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通過舉辦審計項目現場觀摩會、評比會等形式,使內審人員掌握更多的業務知識和政策法規,鼓勵內審人員參加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和審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二是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保證以客觀、公正態度參與審計項目檢查,敢於堅持原則,善於協調好審計與被審計的關系,贏得被審計對象的信任和尊重;三是完善內審人員業績考評辦法,要充分引入人才競爭激勵機制,實行獎罰並重,擇優上崗,把承擔的工作任務和取得的績效與個人利益直接掛鉤,創造平等競爭機會,激發內審人員積極性,實現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有機統一。同時對審計監督應作為而不作為、作為不到位、作為效率低下,應追究相關內審人員責任,有效地保證內審工作質量。
(五)健全內控審計管理制度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內部控制審計制度的建設,在嚴格遵循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結合單位面臨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審計制度,隨時關注現有流程中的控制措施是否全面涵蓋了風險,這些控制措施設計是否合理,是否形成了充分的控制證據,控制措施是否在相關規章制度中予以體現。應該根據情況的變化和出現的問題對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時修正或建立新的內控制度。不斷的進行自我評估和改進,使審計工作具有權威性,避免使內部控制審計成為一紙空談。
Ⅳ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目標包括哪些
合理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合法合規。
資產安全和使用有效。
財務信息真實完整。
有效防範舞弊和預防腐敗。
Ⅵ 如何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
一、應加強立法及法律責任的研究,注重政府對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內部控制的推動作用
從西方國家內部控制發展的歷史看,除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自身因素外,政府的推動作用是關鍵因素。財政部於2001年6月份,發布了《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這些規范的發布和實施,對於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監督,整頓和規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我國走向規范內部控制的開端,必將有力的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發展。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內部環境的建設
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包含兩層涵義:一方面是指行政事業單位根據行政管理或經營的需要,應該設置的內部控制都已設置;另一方面是指對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進行自始自終的控制。完整性是內部控制評價一般標准中首要的一條,也是其他一般標準的基礎。若內部控制的完整性都達不到,則內部控制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就無從談起。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應規范各部門、各環節、各崗位的職責許可權。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和程序方法,並對處理各項業務的全過程或重要環節都規定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員分工負責;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內部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明確規定保證會計憑證、會計記錄完整性和正確性;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和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操作。
突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人的因素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根據國際慣例和我國審計准則的規定,內部控制包括控制環境、會計系統和控製程序三個構成要素。控制環境是指一個單位對內部控制的一種氛圍,即管理當局對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控制環境作為內部控制的組成部分,擴大了控制范圍,尤其是把管理當局對控制的態度和認識作為內部控制環境的首要內容,更加突出了人的因素在內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作為活因素,一方面,內部控製成敗的關鍵取決於員工素質的高低。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重視對管理人員的選用,制定良好的用人政策,讓有較高能力的人員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者對內部控制的自覺控制意識和行為是內部控制實施與否的更為關鍵的因素。還有,確定行政事業單位管理者與會計機構會計人員的制約關系,也是保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關鍵因素。只有這樣,才可能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內部控制機制。
行政事業單位必須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內部審計是行政事業單位強化內部控制制度的一項基本措施,內部審計工作的職責不僅包括審核會計賬目,還包括稽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及審核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組織機構執行職能的效率,從而保證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嚴密。
三、建立對內部控制的外部監督約束機制
內部會計控制因制度本身及人為因素的制約,存在固有的局限,行政事業單位能否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並切實予以實施,還必須依賴於外部的監督。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政府部門監督、社會監督構成了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其中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部門監督就屬對內部控制的外部監督約束機制。
加大社會監督的鑒證、服務功能。注冊會計師審計是社會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是評價行政事業單位信譽高低的標志,這就督促會計主體從自身利益和社會形象出發,自覺實施內部控制。會計事務所也要積極開展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咨詢工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提供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務,從而促進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實施。
加強政府的監督力度,嚴格執法機制。政府部門監督在會計監督中具有權威性,而財政部門作為會計工作的主管部門,應依法推動內部控制的建設與實施。一方面,要正確履行法律賦予的職責,依靠政府監督的權威性,綜合利用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手段,加大懲治力度,對因內部控制失控導致的各種問題,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責任;另一方面,財政部門應協調審計、稅務、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依法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監督檢查,共同營造一個促進內部控制有效實施的良好環境。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必須依靠國家行政事業單位和社會三方面的努力,營造一個內部控制氛圍,一方面由政府或權威部門制定內部控制標准體系,另一方面要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審計做出強制安排,從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著手,切實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