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國有企業內控失敗

國有企業內控失敗

發布時間: 2021-01-21 00:31:49

Ⅰ 急求!!論文寫企業的內部控制,國內內控有問題的企業

今年,寶潔公司出售集團業務以期換來業績重生,而青山紙業竟也出售金融資產裝扮業績,而連年虧損的思達高科通過賣地收入再次成功保殼。這些應該都算是內控有問題的企業吧?

Ⅱ 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一)企業內部控制體制不順。主要表現在:會計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不當,業務交叉過雜,會計人員兼職過多,職責不明;會計的事前審核、事中復核和事後監督流於形式;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已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
(二)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得力。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重視,內部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或有關內容不夠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將已訂立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印在紙上、掛在牆上」,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而不管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如何,遇到具體問題多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流於形式,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
(三)考核企業幹部政績、業績機制不完善。長期以來,對企業幹部政績、業績考核以目標利潤完成情況為主要依據,缺乏對其他相關指標的綜合考察。有些企業領導為在任期內出「成績」,便指使財會人員弄虛作假。還有些業務主管部門,為了加快本系統的經濟發展,在沒有進行科學論證的情況下,下達一些脫離實際的經濟增長考核指標,而部分企業領導者為討好主管部門藉此顯示自己的能力,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等手段來「實現」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有關指標。
(四)會計人員素質較低。近幾年來,會計隊伍迅速擴大,但對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沒有跟上,有些培訓流於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作用。突出表現在:一些根本不具備從業資格,靠人情關系混進會計隊伍的人員,仍然呆在會計崗位上,這些人只憑長官意志辦事,法律、准則、制度懂得不多,但卻沒有不敢造的報表,沒有不敢花的錢;還有部分會計人員無視財經紀律,為了個人利益,順從領導意圖辦事,甚至為討好領導,在弄虛作假上幫著出點子,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財務報表被歪曲等。
(五)外部監督乏力。為了加強監督,我國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如財政、審計、稅務、證券監管等部門的監督)和社會監督(如注冊會計師、社會輿論等的監督)在內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然而,如此大的一個監督體系其監督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各種監督的功能交叉、標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橫向信息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二是各種監督沒有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預算和創收為目的,監督弱化問題嚴重。三是不規范的執業環境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以及對注冊會計師監督不力,使得「經濟警察」的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

Ⅲ 內控失敗的國有企業有哪個

近年來,國內企業的重大危機接二連三地發生,整體來看,突出有三類重大風險:一是多元化投資,二是金融工具投機,三是生產安全事故。撇開生產安全事故不說,前兩類風險具有明顯的兩大特點:一是風險發生對企業造成的損失巨大,動輒就會使企業「傷筋動骨」;二是同類事故在大型國有企業時有發生。鑒於此,我們稱此兩類風險為大型國有企業典型的高風險業務。下面我們通過案例對此兩類重大風險做深入分析。

中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還是個新手,以投機為目的金融工具交易,勢必會成為國際金融大鱷的「盤中餐」。當然,中國企業從事金融工具的案例比起1995年巴林銀行破產案(股指期貨投機虧損14億美元)、1996年住友商社巨虧案(銅期貨投機虧損26億美元)和1998年美國長資公司破產案(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進行俄羅斯國債和日本股指投機虧損43億美元),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但是,單單中航油的損失,已經是國資委感受到了切膚之痛。其實早在1997年株洲冶煉廠就因為進行鋅期貨投機,造成虧損1億美元。然而,同樣的事件在2004年、2005年重新上演。

雖然我國政府多次強調國有企業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僅限於套期保值,但是國有企業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投機的行為屢有發生;核心原因還是投機心理和缺乏監管。因此,為降低國有企業金融工具投機風險,一定要加強金融工具投資的監管和相關業務操作的內部控制。

3.結合案例看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控制

2006年7月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投資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實施細則》中明確規定:非主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0%以下;自有資金占總投資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總投資規模不能超出企業財務承受能力,企業資產負債率要處於合理水平。2006年10月國資委下發的《關於做好2007年度中央企業財務預算工作的通知》,特別強調:央企要加強對外投資、收購兼並、固定資產投資以及股票、委託理財、期貨(權)及衍生品等投資業務的風險評估和預算控制,及時跟蹤和評測高風險業務的風險水平。

從國資委的相關規定和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多元化投資和金融工具投機確定為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是確切的。因為,一方面大型國有企業獲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資金更容易,獲得金融工具交易資格(尤其是境外期貨、期權)也更有先天優勢;另一方面此兩類業務風險的發生對大型國有企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為了防止大型國有企業的高風險業務發生,企業應當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控制:

(1)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

收益與風險是共存的。建立正確的風險文化和意識,就是要不能因為強調利潤和規模增長,把業績提高依賴於高風險業務,而忽視從事高風險業務的高風險性。

(2)完善高風險業務控制制度,並加強監督檢查

現在大型國有企業涉及到高風險業務的管理制度比較少,因為這些業務涉及到決策,又多屬於新興業務。另外,國有企業普遍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監督檢查,從而也導致制度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喪失。主要的原因有企業領導人不重視內部控制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力量薄弱等。

(3)完善法人治理,建立決策者的制衡機制

大型國有企業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較濃,法人治理沒有完善,內部人控制現象還比較嚴重,管理層獨斷專行是導致決策失誤的主要原因。大型國有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戰略決策風險;一方面表現在戰略方向選擇的錯誤,另一方面表現在對戰略風險認識和管理不到位。

(4)加強國資監管,建立風險預警機制

雖然十六大已經明確國資委對國有企業要做到「管資產、管人、管事」,但是國資委對對國有企業的監管還比較落後。主要原因是國資委對中央企業監管的技術和手段還比較落後,比如還沒有建立一套可行的風險預警機制。

Ⅳ 關於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表現及對策分析

給你兩個文獻資料:

企業內部控制,是指企業為了保證業務的有效
進行和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防止、發現和糾正錯誤與
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完整而制定和實施的政
策、措施及程序。新修訂的《會計法》十分重視企業
內部控制的問題,在第27 條中明確規定了企業內部
監督(即企業內部控制中的會計控制) 的基本要求。
然而,從當前實際情況看,大多數企業在充分發揮內
部控製作用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差距。
1 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表現:
1. 1 會計信息失真
近年來,企業由於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核算不實
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如常規性的印單
(票) 分管;重要空白憑證保管使用制度及會計人員
分工中的「內部牽制」原則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實;會
計憑證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憑證支持;人為
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設置賬外賬,隱瞞或
虛報收入和利潤,資產不清,債務不實等等。
1. 2 費用支出失控,潛在虧損增加
某些企業為了搞活經濟,允許部門經理開支一
定比例的費用。但對這部分費用的適用范圍無明確
規定,更無約束監督機制,導致部門經理揮霍浪費,
使本來微利的企業出現虧損,本來虧損的企業雪上
加霜;有的企業由於財務物資內控管理薄弱,物資購
銷制度松馳,存貨采購、驗收、保管、運輸、付款等職
責未嚴格分離,存貨的發出未按規定手續辦理,也未
及時與會計記錄相核對,對多年來的毀損、報廢、短
缺、積壓等不作處理,致使巨額潛虧隱藏在庫存中,
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
2 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成因
2. 1 企業內部控制體制不順
主要表現在:會計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不當,業務交叉過雜,會計人員兼職過多,職責不明;會計的
事前審核,事中復核和事後監督流於形式;有相當一
部分企業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內部審計工
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
2. 2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得力
目前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夠
重視,內部控制制度殘缺不全或有關內容不夠合理;
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將已訂立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印在紙上,掛在牆上,」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
計。而不管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如何,遇到具體
問題多強調靈活性,使內部控制制度流於形式,失去
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1 ] 。
2. 3 考核企業幹部政績、業績機制不完善
長期以來,對企業幹部政績、業績的考核以目標
利潤完成為主要依據,缺乏對其他相關指標的綜合
考察,有些企業領導為在任期內出「成績」,便指使財
會人員弄虛作假。還有些業務主管部門,為了加快
本系統的經濟發展,在沒有進行科學論證的情況下,
下達一些脫離實際的經濟增長考核指標,而部分企
業領導者為討好主管部門藉此顯示自己的能力,通
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等手段「實現」上級主管部門下
達的有關指標。
2. 4 會計人員素質較低
近幾年來,會計隊伍迅速擴大,但對會計人員的
思想教育,業務培訓沒有跟上,有些培訓流於形式,
根本起不到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作用,具體表現在:
一些根本不具備從業資格,靠人情關系混進會計隊
伍的人員,仍然呆在會計崗位上,這些人只憑長官意
志辦事,法律、法則、制度懂行不多,但卻沒有不敢造
的報表,沒有不敢花的錢;還有部分會計人員無視財
經紀律,為了個人利益,順從領導意圖辦事,甚至為
討好領導,在弄虛作假上幫著出點子,造成會計信息
失真,財務報表被歪曲等。
2. 5 外部監督乏力
為了加強監督,中國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如
注冊會計師、社會輿論等的監督) 在內的企業外部監
督體系。然而,如此大的一個監督體系其監督效果
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各種
監督的功能交叉標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橫
向信息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二是各種
監督沒有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預
算和創收為目的,監督弱化問題嚴重。三是不規范
的執業環境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以及對注冊會計
師監督不力等。
3 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3. 1 構築嚴密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具體應包括三個相對獨立
的控制層次:第一層次是在企業一線「供—產—銷」
全過程中融入相互牽制,相互制約的制度,建立以防
為主的監控防線。有關人員在從事業務時,必須明
確業務處理許可權和應承擔的責任,對一般業務或直
接接觸客戶的業務,均要做好復核,重要業務最好實
行雙簽制,禁止一個人獨立處理業務的全過程。第
二層次是設立事後監督,即在會計部門常規性的會
計核算的基礎上,對其各個崗位,各項業務進行日常
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
事後監督可以在會計部門內設立一個具有相應職務
的專業崗位,配備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員擔
任此職,並納入程序化,規范化管理,將監督的過程
和結果定期直接反饋給財務部門的負責人,中小企
業如不需配備專職人員,可由財務部門負責直接此
項工作。第三個層次是以現有的稽核、審計、紀律檢
查部門為基礎,成立一個直接歸董事會管理並獨立
於被審計部門的審計委員會。審計委員會通達內部
常規稽核,離任審計,落實舉報、監督審查企業的會
計報表等手段,對會計部門實施內部控制,建立有效
的以「查」為主的監督防線。以上三個層次構築的內
部控制體系以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和會計部門進行
「防、堵、查」遞進式的監督控制,對於及時發現問題,
防範和化解企業經營風險,將具有重要的作用。
3. 2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為了保證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發揮作
用,並使之不斷地得到完善,企業必須定期對內部控
制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與考核,看企業內部控
制制度在執行中有何成績,出現了什麼問題,為什麼
某項內部控制制度不能執行或不完全執行,可能產
生或已經造成什麼後果。對於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
度的,給予精神鼓勵和物質獎勵;對於違規違章的,
堅決給予行政處分和經濟處罰,並與職務升降掛鉤。
3. 3 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
內部控制能否真正成為管理者的內在需求,是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否流於形式的關鍵。而要使內
部控製成為企業的內在需求,主要取決於兩點:一是
會計信息是否決定著企業的決策;二是企業是否通
過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取信於社會。這兩點目前許
多企業都未做到。這種現象從表面上看好像是領導
認識不高,實際上是許多領導明知故犯,「對財經紀__律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只是借口而已,這背後更深層
次的原因,就是產權制度和代理問題。因此,只有通
過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使企業領導人
與企業興衰息息相關,企業領導者才會有動力去實
施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才會真正
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 4 加強對內部控制行為主體「人」的控制
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經營風險,會計風險產生,
行為主體全是人(這里指的人是指一個企業從領導
到有關業務經辦人員) 。只有上下一致,及時溝通,
隨時把握相關人員的思想、動機和行為,才能把內部
控制工作做好。具體講除領導本身應以身作則起表
帥作用外,還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第一,要及時掌
握企業內部會計人員思想行為狀況。內部業務人
員、會計人員違法違紀、必然有其動機,因此企業領
導及部門負責人要定期對重點崗位人員的思想和行
為進行分析,著重了解他們是否有賭博、炒股、經商、
與社會劣跡人員往來和追求超常消費等情況,掌握
可能使有關人員犯罪的外因,以便採取措施加以防
范和控制。第二,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和
業務培訓。職業道德教育要從正反兩方面加強對會
計人員的法紀政紀、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增強會
計人員自我約束能力,自覺執行各項法律法規,遵守
財經紀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潔自律;加強對會計人
員的繼續教育,要特別重視對那些業務能力差的會
計人員的基礎業務知識的培訓,以提高其工作能力,
減少會計業務處理的技術錯誤。
3. 5 強化外部監督
督促企業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財政、稅務、
審計等部門要合理分工,建立崗位責任制,並注意加
強彼此間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報,形成有效的監
督合力;應加強以企業內部控制的了解,檢查與監
督,加大執法力度,增加威懾力;有關部門必須切實
抓好對注冊會計師的社會監督職責到位;鼓勵與支
持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對企業(特別是上市公
司) 違法違紀行為曝光,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
3. 6 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
一個良好的信息和溝通系統可以使企業及時掌
握營運狀況,提供內容全面、及時正確的信息,並在
有關部門和人員之間進行溝通。目前,大中型企業
的會計核算基本上脫離了手工操作的賬務處理過
程,許多企業內部控制的很大一部分也實現了計算
機化,這既節省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減少了人為
因素對內部控制效果的影響,今後還要特別注意開
發與引進先進的企業財務與管理軟體,逐步建立高
質量的企業信息溝通系統。
3. 7 進一步加強內部審計
聯合國公共行政和財政處編制的《發展中國家
政府審計手冊》認為:在20 世紀,政府審計的重要發
展之一是對內部控制觀念的確認,以及創建內部審
計單位,並把它作為內部控制系統的關鍵部分。內
部審計通過對一個單位的內部控制加以系統的檢查
和評估,提交審計報告,其中包括對各種經營活動無
偏見的、公正的、實事求是的分析和經過證實以後而
應採取改進行動的合理建議,以協助各級管理部門
有效地履行其職責。
3. 8 全力推進內部控制國家化
從國外的情況來看,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多是
一種外部力量推動的結果,從內部控制制度的受益
對象來看,也並不僅僅局限於企業內部,還包括其他
的利益相關者,如外部股東、債權人、政府等。針對
投資者風險意識普遍薄弱的情況,公司或公司的上
級管理部門,應面向廣大外部投資者和公司員工,定
期舉辦風險知識培訓班,運用實證或案例分析的方
法,分析近期利益和遠期利益的關系,強調內部控制
的重要性,形成一種人人都重視風險控制的環境。
3. 9 應注重內部控制制度的彈性設計
再完美的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設計者
應根據經營范圍、企業文化、科技水平等的變化,不
斷調整內部控制系統,同時要注意組織之間上下、左
右的協調關系。

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的現狀及失效的原因分析
摘 要:民營企業要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中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加強管理,建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在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體系與內容結構還有待完善,尤其是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薄弱。該文就民營企業的內部控制現狀及失效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民營企業;內控制度;現狀;失效原因;分析
在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民營企業,如何才能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一輪經濟全球化的競爭格局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每一個民營企業管理者最關注的課題。瞬息萬變的市場加劇了企業之間的競爭,高科技的廣泛應用帶來了新的經營風險,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加強管理,提高效益,充分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現狀
(一)法人治理結構不規范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有效運行,有賴於企業內部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現代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使管理范圍增大,管理層次增多,管理職能逐步分解,客觀上需要一個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內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等的合法權益。但是,近年來,一些民營企業雖然形式上也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但遠未達到內部權力制衡的效果。很多公司內部董事長、總經理由一人擔任,董事擔任監事的也屢見不鮮。許多企業的董事會成員大多由企業的經理人員擔任,董事會難以發揮監督經理人員的作用。監事會成員的薪水和職位的升遷大都由總經理或董事長決定,使監事會形同虛設,難以有效發揮其監督職能。財務會計信息系統的運作受企業經理的直接領導,財務監督被架空,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無法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運行。會計信息失真,專權獨斷等現象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影響了經濟秩序,是假數字、假報表出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有法不依、有章不循、執法不嚴的現象較為嚴重
內部控制制度重在執行,其中人的因素至關重要。有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得較為完善,但由於單位領導人不夠重視,或執行人員業務水平有限,職業道德素質不高,造成內部控制制度有名無實,單位內部管理依然失控。如有的單位負責人私自對外投資,收益不入賬,中飽私囊;有的單位內部各職能部門都開設銀行賬戶和私設小金庫,資金管理嚴重失控;有的單位甚至發生負責人卷巨額公款外逃的現象。
(三)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滯後不能適應新的經濟情況
會計電算化已得到普及,互聯網迅猛發展,電子商務迅速興起,這些都帶來了新問題,對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從目前來看,面對層出不窮的經濟新情況,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嚴重滯後。由於內部控制制度建設的滯後性,經濟生活當中出現了一些新問題。如財務人員利用專業會計軟體公司的技術人員更改原始電子賬簿,製造虛假會計信息,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並很難恢復到真實情況。
二、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失效的原因
(一)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控組織虛位
如一些經改制而組建的民營企業的管理者,他們的管理思想和經營方式還停留在行政領導的角色上,沒有從根本上轉變經營觀念,把企業當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法人實體和經營個體。企業的公司制改造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我國許多上市公司雖然設立了董事會、監事會,聘任了總經理班子,但在實際工作中,董事會的監控作用嚴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經常只是一個「虛職」,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設機構。總經理往往兼任董事或董事長,權力不能有效地被監督,一些機構設置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甚至根本就沒有設置,股份公司僅僅具有了現代企業的外殼,而沒有從根本上形成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沒有明確界定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和管理者的許可權和責任。同時公司也還沒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企業管理者的產生依然具有很強的政府色彩,這樣產生的管理者習慣於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治理」企業,而不是管理企業。大多數管理者還不習慣應用現代管理的控制方法,對下屬人員的工作不能實施科學、有效的監督。很多公司要麼沒有內部審計機構,要麼建立的內部審計機構不能發揮有效的監督作用。由於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從而產生了大量「內耗」,無形中提高了公司的經營成本。
(二)風險意識差,內部壓力不足
由於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經營風險不斷提高。然而,從我國民營企業的現狀來看,企業的風險意識並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沒有形成風險意識,更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對一個持續經營的民營企業而言,常見的企業風險包括戰略風險(不恰當的行動綱領和發展規劃導致的風險)、經營風險(不適宜的經營手段導致的風險)、財務風險(失去融資能力或遭致無法承受的債務而導致的風險)、信息風險(不相關、不真實信息報告導致的風險)、環境與法律風險(環境驟變和政策不明朗導致的風險)、災害風險(戰爭、自然災害等人為不可抗拒的因素造成的風險)。正是因為風險的存在,風險管理才成為必要。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建立風險評估系統,認識和分析企業整體目標及各活動層目標,以及影響這些目標實現的內在和外在因素、發生的概率及可能的後果,並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因此,風險防範既是企業管理的必要部分,也是內部控制機制建立的內在動力。換句話說,內部控制的建立是與風險管理的要求相並存的。正是因為存在各種各樣的風險,企業才應該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系統,配合風險管理,實現企業目標。
(三)信息流通不暢,職責不清,責任不明
一個良好的信息系統應能確保組織中的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其所承擔的特定職責。我國民營企業往往存在著「誰都可以管,誰都又可以不管」這樣一些區域。出了問題以後常常是互相推卸責任,互相指責,最終不了了之,無法追究責任。企業內部控制體制不順。主要表現在:會計崗位設置和人員配置不當,業務交叉過雜,會計人員兼職過多,職責不明;會計的事前審核、事中復核和事後監督流於形式;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已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也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支持。
(四)內控機制不健全,控制乏力
為了確保其指令被貫徹執行,民營企業管理者要制定各種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權和批准、職責劃分、設計和運用恰當的憑證、恰當的安全措施、獨立的檢查和評價等。為了保證控制目標的實現,民營企業必須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並予以執行,管理階層必須確保其辨認並用以處理風險的行動已經有效落實。我國民營企業內部控制活動中最大的一個薄弱環節就是考核獎懲機制不夠健全、有效。計劃可能是好的,但由於沒有人去考核,去檢查或者說沒有認真地去考核、去檢查,而只是搞形式,走過場,其執行效果往往很差。無論制度多麼先進、多麼完備,在沒有有效控制、考核的情況下,都很難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而且,整個內部控制的過程必須施以恰當的監督,並通過監督活動在必要時對其加以修正。由於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的問題,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夠先進,內部審計機構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五)會計人員素質較低
近幾年來,會計隊伍迅速擴大,但對會計人員的思想教育、業務培訓沒有跟上,有些培訓流於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會計人員素質的作用。突出表現在:一些根本不具備從業資格,靠人情關系混進會計隊伍的人員,仍然呆在會計崗位上,這些人只憑管理者意志辦事,法律、准則、制度懂得不多,但卻沒有不敢造的報表,沒有不敢花的錢;還有部分會計人員無視財經紀律,為了個人利益,順從領導意圖辦事,甚至為討好領導,在弄虛作假上幫著出點子,造成會計信息失真,財務報表被歪曲等。 (六)外部監督乏力
為了加強監督,我國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監督(如財政、審計、稅務、證券監管等部門的監督)和社會監督(如注冊會計師、社會輿論等的監督)在內的企業外部監督體系。然而,如此大的一個監督體系其監督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各種監督的功能交叉、標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橫向信息溝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二是各種監督沒有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預算和創收為目的,監督弱化問題嚴重;三是不規范的執業環境和不正當的業務競爭,以及對注冊會計師監督不力,使得「經濟警察」的作用並沒有發揮出來。

Ⅳ 內部控制制度出現問題的公司案例,必須是國有企業

你首先要理解「內控」要控制的什麼。
對於風險控制,在企業主要比如:資金的、產品品質的、法律的、人力資源的.......
關於質量品質管控出現問題的,含簡單,三鹿、冠生園......
再比如現在石化企業的反腐,其實就是舞弊風險控制有問題,那就多不勝舉了!

Ⅵ 最近世界范圍內內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請給出一些知名上市公司的案例,最好是近幾年的。

1.多元化投資
(1)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
從1992年開始,三九企業集團在短短幾年時間里,通過收購兼並企業,形成醫葯、汽車、食品、酒業、飯店、農業,房產等幾大產業並舉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醫葯(000999)發出公告:因工商銀行要求提前償還3.74億元的貸款,目前公司大股東三九葯業及三九集團(三九葯業是三九集團的全資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權已被司法機關凍結。至此,整個三九集團的財務危機全面爆發。
截至危機爆發之前,三九企業集團約有400多家公司,實行五級公司管理體系,其三級以下的財務管理已嚴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債權銀行貸款已從98億升至107億,而遍布全國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貸款和貸款擔保約在60億至70億之間,兩者合計,整個三九系貸款和貸款擔保余額約為180億元。
三九集團總裁趙新先曾在債務風波發生後對外表示,「你們(銀行)都給我錢,使我頭腦發熱,我盲目上項目。」
案例簡評:三九集團財務危機的爆發可以歸納為幾個主要原因:(1)集團財務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資(非主業/非相關性投資)擴張的戰略失誤;(3)集團過度投資引起的過度負債。另外,從我國國有上市公司的發展環境來看,中國金融體制對國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資、快速膨脹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華源集團的信用危機
華源集團成立於1992年,在總裁周玉成的帶領下華源集團13年間總資產猛增到567億元,資產翻了404倍,旗下擁有8家上市公司;集團業務跳出紡織產業,拓展至農業機械、醫葯等全新領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企大系」。進入21世紀以來,華源更以「大生命產業」示人,躍居為中國最大的醫葯集團。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銀行對華源一筆1.8億元貸款到期;此筆貸款是當年華源為收購上葯集團而貸,因年初財政部檢查事件,加之銀行信貸整體收緊,作為華源最大貸款行之一的上海銀行擔心華源無力還貸,遂加緊催收貸款;從而引發了華源集團的信用危機。
國資委指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對華源集團做清產核資工作,清理報告顯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華源集團合並財務報表的凈資產25億元,銀行負債高達251.14億元(其中子公司為209.86億元,母公司為41.28億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合計高達73.36億元,即這些上市公司的凈資產幾乎已被掏空。據財政部2005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報披露:中國華源集團財務管理混亂,內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屬子公司為達到融資和完成考核指標等目的,大量採用虛計收入、少計費用、不良資產巨額掛賬等手段蓄意進行會計造假,導致報表虛盈實虧,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案例簡評:華源集團13年來高度依賴銀行貸款支撐,在其日益陌生的產業領域,不斷 「並購-重組-上市-整合」,實則是有並購無重組、有上市無整合。華源集團長期以來以短貸長投支撐其快速擴張,最終引發整個集團資金鏈的斷裂。
華源集團事件的核心原因: (1)過度投資引發過度負債,投資項目收益率低、負債率高,說明華源集團戰略決策的失誤;(2)並購無重組、上市無整合,說明華源集團的投資管理控制失效;(3)華源集團下屬公司因融資和業績壓力而財務造假,應當是受到管理層的驅使。
(3)澳柯瑪大股東資金佔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瑪(600336.SH)發布重大事項公告:公司接到青島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青島澳柯瑪集團公司佔用上市公司資金處置事項的決定》,青島市人民政府將採取措施化解澳柯瑪集團面臨的困難。至此,澳柯瑪危機事件公開化。
澳柯瑪危機的最直接導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瑪集團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億元資金。澳柯瑪集團利用大股東優勢,佔用上市子公司的資金,用於非關聯性多元化投資(包括家用電器、鋰電池、電動自行車、海洋生物、房地產、金融投資等),投資決策失誤造成巨大損失。資金鏈斷裂、巨額債務、高層變動、投資失誤、多元化困局等眾多因素,使得澳柯瑪形勢異常危急。
澳柯瑪症結並非僅僅是多元化投資下資金問題,關鍵問題還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魯群生近17年的家長式管理模式。魯群生在特定環境中創業成功,然而在擴張中缺乏應有的風險意識,澳柯瑪近親繁殖任用領導現象是企業對市場缺乏應有的敏感度。
案例簡評:擴張幾乎是每個企業追求的目標。而同在青島的三家家電集團(都是上市公司)卻有不同的選擇:海爾的擴張基於品牌戰略;海信的擴張基於技術突圍;而澳柯瑪的擴張卻選擇了不相關多元化道路。
「發散型的多元化擴張,不但沒有讓澳柯瑪做大作強,發而使其一盤散沙」。澳柯瑪集團大額佔用上市公司資金,用於其非相關多元化投資;然後頻頻發生的投資失敗和管理不善,致使資金鏈斷裂,也把集團風險也轉嫁給上市公司。應當說,造成澳柯瑪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層投資決策失誤、投資監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綜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機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機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航油)是中國航油集團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掛牌企業。中航油於2004年由於石油衍生品交易導致5.54億美元的虧損;被迫於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請債務重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評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風險委員會,還曾聘請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編制了公司的《風險管理手冊》和《財務管理手冊》;風險管理手冊明確規定,損失超過500萬美元,必須報告董事會。
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開始做油品套期保值業務。但總裁陳久霖擅自擴大業務范圍,從事石油衍生品期權交易;一直未向中國航油集團公司報告,中國航油集團公司也沒有發現。陳久霖一直獨立於中國航油集團公司班子的領導之外,集團公司派出的財務經理兩次被換,集團公司卻沒有約束辦法。
陳久霖和日本三井銀行、法國興業銀行、英國巴克萊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和新加坡麥戈利銀行等在期貨交易場外,簽訂了合同。陳久霖買了「看跌」期權,賭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沒想到國際油價一路攀升。中航油從事石油期權交易從最初的200萬桶發展到出事時的5200萬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時造成賬面實際損失和潛在損失總計約5.54億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華永道發布了有關中航油巨額虧損的最終調查報告。報告認為以下因素單獨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權投機交易上受到損失:(1)後來被證明從2003年3季度開始的對油價走勢錯誤的判斷;(2)不想在2004年披露損失;(3)沒有按照行業標准對期權倉位進行估值;(4)沒有正確的在公司的財務報表上記錄期權組合的價值;(5)缺乏針對期權交易的適當的及嚴格的風險管理規定;(6)公司管理層有意違反本應該遵守的風險管理規定;(7)整個董事會,尤其是審計委員會,就公司投機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職責。
案例簡評: 中航油從事場外石油期權投機是我國政府明令禁止的。國務院1998年8月發布的《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中明確規定:「取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允許進行套期保值,不得進行投機交易。」1999年6月,以國務院令發布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禁止不通過期貨交易所的場外期貨交易。」第四十八條規定:「國有企業從事期貨交易,限於從事套期保值業務,期貨交易總量應當與其同期現貨交易量總量相適應。」2001年10月,證監會發布《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制度指導意見》,第二條規定:「獲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進行投機交易。」
對從事金融衍生業務操作來看,中航油在國際金融市場上還只是個新手;直接與國際大型基金進行對壘,無疑「以卵擊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現在「管理層凌駕」,導致監控機制的失效;直接抵觸了內部控制的經營合規性目標和報告可靠性目標。其違規之處有三點:一是做了國家明令禁止不許做的事;二是場外交易;三是超過了現貨交易總量。 其報告不可靠表現在:從事期權場外交易沒有在財務報告上披露,也沒有直接向母公司匯報。
(2)南方航空的委託理財
南方航空集團公司2004年7月間曝出的巨額委託理財投資損失;隨後,國家審計署廣州特派辦對南方航空實施了專項審計;廣東證監局也在2005年10月對南方航空股份公司進行了檢查。2004年績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業中,南航集團由於重大財務違紀事件,從B級降至了C級。2006年4月底,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財年巨虧17.94億元人民幣;公司將其歸結為航空燃油價格持續暴漲,以及近年收購北方航空、新疆航空兩家公司導致的費用攀升;但這顯然難以說服市場。
南方航空集團屬於國有大型企業,在銀行貸款方面具備良好的信譽憑證,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從每個商業銀行獲得10至20億元的貸款。用銀行的錢來進行投資理財,確實是賺錢的商機。南航集團從2001年就開始進行委託理財業務;與南航集團有過委託理財業務的有漢唐證券、中關村證券、世紀證券。南航集團調集巨額資金乃至賬外資金進行委託理財,其中僅流向深圳世紀證券公司的委託理財資金即達12億元。
南航給世紀證券的委託理財資金基本上被世紀證券用於重倉持有南航集團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當時因「非典」的影響,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於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價最低的。世紀證券在此低位入貨,3個月不到,南方航空從4.2元上漲到6.8元,升幅超過60%,世紀證券也獲得了豐厚的賬面利潤。但隨後,在油價不斷攀升的壓力下,航空股開始萎靡不振,世紀證券因此損失慘重。從世紀證券賬面上看,南航委託理財的12億資產已經無法償還。也正是由於對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債務壓力,世紀證券被迫走上重組之路。世紀證券無力歸還南航集團12億元委託理財中的7.15億元,南航集團無奈只得將其實行債轉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團副總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發、南航集團財務部部長的陳利明因涉嫌違法,先後被司法機關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廣東省反貪局移交廣州市檢察院起訴。2006年10月16日,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原財務部部長陳利民因涉嫌挪用、貪污、受賄等罪,接受廣州市中級法院公開庭審。據檢察機關偵查證實,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陳利民利用經辦委託理財的職務便利,採用先辦事,後請示或不請示;只籠統匯報理財收益,不匯報合作對象或隱瞞不報等方式,大肆超范圍地開展委託理財業務,已侵吞集團部分理財收益,收受回扣;超許可權地從銀行貸款供個人、朋友注冊公司、經營所用;收受漢唐證券、世紀證券、姚壯文賄賂近5400萬元,挪用公款近12億元,貪污公款1200多萬元。
案例簡評:南航集團的委託理財業務,實際上是南航集團用自己的錢,藉助於證券公司進行操作自己的股票。從法律法規方面來說,不論是國有資金入股市炒股,還是利用自有資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從內部控制的角度說,南航集團幾十億的委託理財業務集中於公司2-3個人的運作,企業決策層、黨委、內部審計監管沒有跟上,雖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層縱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說是對重大投資監控不到位;個人收受賄賂、挪用和貪污公款,反映了關鍵人員的道德敗壞和企業基本內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層凌駕等問題。另外,中國的金融體制也為這種現象提供了便利。
(3)國儲局的銅期貨投機
2005年11月13日開始外電紛紛披露,中國國儲局一名交易員劉其兵在LME(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市場上通過倫敦金屬交易所場內會員SEMPRA,在每噸3000多美元的價位附近拋空,建立空頭頭寸約15萬至20萬噸。這批頭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來,銅價每噸上漲約600多美元,這些空單無疑已經造成巨額虧損,而該交易員劉其兵則神秘失蹤。國儲局的交易對手包括斯邁爾金屬公司、瑞福期貨、倫敦標准銀行、巴克萊銀行、曼氏集團、AMT、薩頓公司、以及一家總部在法國里昂的基金公司。
國儲局選擇了部分交割,即向倫敦交易所交付5萬噸現貨銅,其餘15萬噸的空單展期到遠期。市場人士指出,國儲目前以3.7億元左右的虧損,換得了短期的風平浪靜;但是與國際基金的對決還將繼續,最後的結局還沒有出現,不排除基金再度逼倉的局面出現。
在國儲銅事件上,同樣是普通的調節中心的交易員,一邊為中心做交易,一邊為自己建立了多達20萬噸的頭寸,嚴重被套且長時間沒人發現;另外,交易行為由原來的兩個崗位變成由劉其兵一個人操控。
案例簡評:國家物資儲備是國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戰略後備力量,是保障國家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實上,當國儲局從負責國家戰略物資儲備調節向投機賺錢的方向轉變時,它就已經開始背離其固有的職責。
同中航油期權投機案一樣,同樣是小角色、新手的國儲局,與國際基金大諤對壘,顯然不是其的對手。
吳其兵進行投機性銅期貨操作,顯然有悖於國家相關法規規定的限於套期保值業務。對於重大的期貨業務交易由一個人操控,嚴重違反了內部控制的基本原則(不相容職務分離);另外,一起跟進的與公司業務相當的「老鼠倉」,說明關鍵交易員存在嚴重的道德敗壞。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