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低保貧困戶收入標准
㈠ 低保和貧困戶有什麼區別
低保戶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家庭。也就是說低保戶是享受了國家生活保障補助的貧困戶。
因為地區發展不平衡,所以每個省市的低保標准也有很大差異。享受該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類:1、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2、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3、在職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對象)。
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不同國家、不同時期或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貧困的標准不同,目前國際貧困線標準是世界銀行提出的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 天1 美元收入的標准。
中國的貧困線標准調整了幾次:1986年,國家統計局作了一項關於中國農村貧困標準的研究,確定農村人口最低生活標準是年人均200元;到1990 年這一標准相當於300 元;到1995年,把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因素考慮在內,這個標准被調整為530元;在2000年 「八七」攻堅計劃完成時,貧困標准已經調整為625元; 2005 年為683 元。這一標準是農村絕對貧困戶的標准,而不是相對貧困標准。
絕對貧困:指個人或家庭缺乏起碼的資源以維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難以生存。在測量絕對貧困標准時,一般只考慮為了維持身體健康而絕對必須購買的物品,並且,所購買的物品應當是最簡單最經濟的。
相對貧困:指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資源,雖然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達到一個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維持遠遠低於平均生活水平的狀況。2005 年,我國的農村相對貧困標準是684-944元。
近年來,城市貧困戶的問題逐漸顯現,中國城市貧困標準是按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計算的,各個城市這一標准有所不同
㈡ 貧困低保標准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在線等
農村貧困來戶的評判標自准:
1.統計單位:以戶為單位,一個戶口本為一個家庭戶,家庭成員為戶口本在冊的所有人員。且家庭成員中有1個以上的勞動力。
2、家庭經濟收入標准:為國家級貧困戶標准,按縣扶貧辦的統計口徑為年人均純收入低於2300元的戶。分了兩類,一類為扶貧戶:有勞動能力的農戶,且人均純收入在2300元以下1560元以上。另一類為扶貧低保戶:就是有勞動能力的,人均純收入在1560元以下的低保戶。
最基本的考察對象大體上是:一是今年確定的農村低保戶(家庭成員中要有一個以上勞動力),二是殘疾人戶(家庭成員),三是遭受重大事故的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的戶,四是人均純收入低於2300元的其他農戶。
圖片來自網路
㈢ 低保,貧困戶有什麼要求
這樣已經超出了成為低保戶或者貧困戶的標准。如何這個申請也是通不過的。專
低保戶屬的最低標准,名下房產不得超過50平,銀行存款不得過萬。且還得是沒有經濟來源喪失勞動能力的。
貧困戶的標準是無資產無財產,而且收入低微維持生活困難的。
就是這樣的標准。
㈣ 貧困戶和低保戶的區別是什麼呢
貧困戶和低保戶的區別有認定條件、優惠政策、劃分標準的不同。
1、認定條件:
貧困戶指發生重大災難,失去生活保障的;發生重大疾病,喪失勞動能力,導致因病致貧的;身體殘疾,沒有勞動能力的;多個子女在讀高中或全日制大專、本科等院校;未成年的孤兒;已扎二女戶困難家庭;軍烈屬困難家庭,困難老黨員,困難老村幹部。
低保戶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在職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2、優惠政策:
貧困戶是不定期的補助,低保戶每月有低保金。
3、劃分標准:
貧困戶指生活困難家庭,沒有專門政策補助,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865元的家庭;低保戶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民,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家庭。
(4)河北省低保貧困戶收入標准擴展閱讀:
有很多人認為家裡條件不好的就是貧困戶、低保戶,其實農村低保戶和貧困戶也是有一定區別的,比如低保戶是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都能領到一定的補貼,而貧困戶則是國家採取各種方式扶貧,很多地區都有扶貧工作隊。方式上有金融扶貧、產業扶貧等。
低保戶的評定標准由村鎮決定,而貧困戶的評定還要按照年人均純收入統籌來考慮。一般來說,貧困戶評定後,會用過建檔立卡,來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以及貧困戶的生活狀況等,然後還會鼓勵、告訴你怎麼賺錢等。總的來說,貧困戶並不等於低保戶。
㈤ 貧困戶和低保戶的區別及補助方式是什麼
你好!現在大部抄分貧困戶襲應該都被納入低保戶進行補助了。
貧困戶是一個泛稱,指生活比較困難,國家標準是人均年收入低於683元的家庭。
貧困戶沒有專門的政府補助,逢年過節或者領導高興時來慰問慰問,金額多少不定,又是還是其他物資,不一定是現金。
低保戶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家庭。
因為地區發展不平衡,所以每個省市的低保標准也有很大差異。低保戶是按月或者年,固定發放標准按時發放低保補助的。
享受該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類:
1、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
2、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3、在職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對象)。
㈥ 農村低保,貧困戶要具備哪些條件
一、老人有子女嗎?
二、老人有收入嗎?收入是多少?
三、老人符合低保條件規定嗎?回(低保條件規定可以去答村委看)
四、生活條件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嗎?
五、現在靠什麼生活?
先回答以上問題才能回家你。也不了解情況無法回答你。
㈦ 什麼樣算低保貧困戶
低保戶:根據我國《社會救助體系暫行辦法》規定,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且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財產狀況規定的家庭,可以申請享受低保。
從定義上看,最顯著的核心區別就是認定標准不同,前者標準是「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各地不同),後者標準是「低於國家貧困標准」(國家標准)。
各地「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一般低於「國家貧困標准」,所以有「低保戶都是貧困戶,貧困戶不一定是低保戶」一說。
㈧ 低保戶和貧困戶,都是怎麼判斷的
不是一回事。
低保戶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家庭。也就是說低保戶是享受了國家生活保障補助的貧困戶。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㈨ 貧困戶和低保戶的區別及補助方式和金額
你好!現在大部分貧困戶應該都被納入低保戶進行補助了。
貧困戶是一個泛稱版,指生活比較困難,國權家標準是人均年收入低於683元的家庭。
貧困戶沒有專門的政府補助,逢年過節或者領導高興時來慰問慰問,金額多少不定,又是還是其他物資,不一定是現金。
低保戶是指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享受國家最低生活保障補助的家庭。
因為地區發展不平衡,所以每個省市的低保標准也有很大差異。低保戶是按月或者年,固定發放標准按時發放低保補助的。
享受該待遇的家庭主要是以下四類:
1、無經濟來源、無勞動能力、無法定贍養人或撫養人的居(村)民;
2、領取失業救濟金期間或失業救濟期滿仍未能重新就業,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3、在職人員在領取工資或最低工資及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後,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仍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
4、其他家庭人均月收入低於市低保標準的居(村)民(不包括五保對象)。
㈩ 貧困戶最低收入標準是多少
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
即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
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
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
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
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10)河北省低保貧困戶收入標准擴展閱讀:
不同國家、不同時期或一個國家的不同地區、不同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貧困的標准不同,目前國際貧困線標準是世界銀行提出的按購買力平價計算1 天1 美元收入的標准。
絕對貧困
指個人或家庭缺乏起碼的資源以維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難以生存。在測量絕對貧困標准時,一般只考慮為了維持身體健康而絕對必須購買的物品,並且,所購買的物品應當是最簡單最經濟的。
相對貧困
指個人或家庭所擁有的資源,雖然可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達到一個社會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維持遠遠低於平均生活水平的狀況。
2005 年,我國的農村相對貧困標準是684-944元。
近年來,城市貧困戶的問題逐漸顯現,中國城市貧困標準是按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計算的,各個城市這一標准有所不同。
退出標准
貧困戶的退出。貧困戶指建檔立卡貧困戶。貧困戶的退出以戶為單位,以貧困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超過當年國家貧困標准、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為主要衡量指標。最低生活保障標准超過當年國家貧困標準的低保家庭,視為脫貧人口。
貧困其實是一個既簡單又復雜的現象。說它復雜,是因為直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有關貧困的涵義及其衡量標準的確定,貧困話題還在學者中間仍然爭論不休,而且這種爭論似乎越來越復雜化,如上。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貧困現象又很簡單,因為你無論在定義上進行怎樣的爭論,貧困都以一種樸素而客觀的方式存在著。因此我們可以說,貧困首先是一種物質生活的狀態,但貧困又絕非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物質生活狀態。貧困同時是一種社會結構現象。
貧困源於對未滿足的需求的審視。沒有需求,無所謂貧困;而沒有審視,同樣不知道貧困。
貧困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按照經濟學的一般理論,貧困是經濟、社會、文化貧困落後現象的總稱。但首先是指經濟范疇的貧困,即物質生活貧困,可定義為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達不到一種社會可以接受的最低標准。
貧困的存在有著歷史與現實的雙重原因,因而,貧困又是一個歷史性的范疇。根據不同的劃分標准,貧困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如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生存型貧困、溫飽型貧困和發展型貧困,區域型貧困和個體型貧困,城市貧困和農村貧困,狹義貧困和廣義貧困等等。
貧困不僅只是經濟概念,更關乎基本的公民權利、能力,其實質是一種權利和能力的貧困。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所說:「貧困不是單純由於低收入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基本能力缺失造成的」,比如與高額醫療、養老、教育、住房等民生支出,對應的公民獲得健康權、養老權、教育權、居住權的能力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