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如何分級
⑴ 如何知道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是什麼類型的貧困戶
建檔立卡貧困戶是完成登記內容和登記步驟的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戶是包括關系。
建檔立卡識別貧困戶,將是未來實施精準扶貧的前提。
一、建檔立卡貧困戶和貧困戶
以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736元(相當於2010年2300元不變價)的為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貧困戶即為達到此標準的貧困家庭。
完成國家農村扶貧標准識別任務的基礎上,結合本地實際,按各省標准開展貧困戶識別工作,達到農村扶貧標準的可以建檔立卡貧困戶。
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步驟
1、規模分解。各省按照《貧困人口規模分解參考方法》,將報國務院扶貧辦核定後的貧困人口識別規模逐級分解到行政村。
2、初選對象。農戶自願申請,各行政村進行民主評議,形成初選名單並進行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報鄉鎮人民政府審核。
3、公示公告。鄉鎮人民政府對各村上報的初選名單審核後二次公示,公示無異議後報縣扶貧辦復審,復審結束後在各行政村公告。
4、結對幫扶。各縣統籌安排、研究對貧困戶的結對幫扶方案,明確結對幫扶關系和幫扶責任人。
5、制定計劃。村委會、駐村工作隊和幫扶責任人結合貧困戶需求和實際,制定幫扶計劃。
6、填寫手冊。已確定的貧困戶填寫《扶貧手冊》,內容包括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幫扶責任人、幫扶措施、幫扶計劃和幫扶成效等六個方面。
7、數據錄入。將《扶貧手冊》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並進行數據審核。
8、聯網運行。各省扶貧辦錄入數據在本省內試運行,並在2014年10月底前完成。
9、數據更新。貧困戶信息需要及時更新,並錄入全國扶貧信息網路系統,實現貧困戶動態調整。
(1)貧困戶如何分級擴展閱讀
建檔立卡識別貧困戶,是未來實施精準扶貧的前提。通過制度完善建立精準扶貧新模式,明確精準扶貧對象界定、精準扶貧對象識別程序等,做到「扶真貧」。
我國農村全面採用『建檔立卡』的方式來進行貧困精準識別,但在部分地區,不少農村貧困村民填寫信息的真實情況無法得到保證,阻礙了精準幫扶的識別工作。
我國目前尚未形成針對貧困數據的全國統一的網路和資料庫,導致各地在貧困識別、貧困幫扶工作中存在空白點,真正貧困的人群、特別是流動性大的部分人群有可能得不到有效幫扶。
⑵ 貧困戶分等級嗎
應該是有的,比如市級和省級貧困戶不一樣的
⑶ 農村貧困戶有什麼等級
有以下等級:
1、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
2、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
3、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
4、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