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明末機關槍

明末機關槍

發布時間: 2021-01-12 17:29:28

Ⅰ 明朝真的發明了機關槍么

(大明軍隊里的火器營)

在紀大煙袋紀曉嵐的筆記里,有這樣的記載,明代萬曆年間,浙江有一位戴某,是絕頂的能工巧匠,此人特別不服西洋人的手藝。
他曾經製造過一種火銃,外形看上去像是琵琶,火葯和鉛丸都貯藏於銃脊部位,這個銃設有兩個扳機,像一公一母連在一起,扳動其中一個,火葯鉛丸就會自動滑落到槍筒之中,隨即扳動第二機,以石激火,槍彈就噴發而出,按他的設計此銃可以連發二十八響,直到火葯鉛丸打盡為止。
(此為趙士禎發明的迅雷銃。)
也是在明代萬曆年間,還有一位浙江人趙士禎參考了國外的類似火器,不斷改進,在萬曆二十六年給皇帝進呈的迅雷銃還只能連發五彈,到萬曆三十年經過改進的迅雷銃就可以一口氣發射十八彈。
這個迅雷銃使用火繩或者燧石擊發,加上外罩後形狀也像琵琶一樣。最可貴的是,發射完畢後,它還可以作為冷兵器使用。長187厘米,重量卻只有2.5公斤。
(沒有史料記載迅雷銃廣泛用於明朝軍隊中,但是電影里倒是用得虎虎生風。)

中國人發明了火葯,算是四大發明之一,能發明這樣的東西,卻有人說中國人製造不了好的槍炮,甚至有人偏激地說,中國人把火葯都用在了煙花爆竹上,而西方人卻把它用於製造了熱兵器,最後還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逼著中國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雲雲,其實筆者不同意這樣的觀點。
首先,清末喪權辱國,是國運衰微,是體制和人的問題,這是內因,至於西方人的船堅炮利,只是外因而已。簡單舉一個例子,就說甲午海戰,大清朝的水師若論裝備確在日本之上,還不一樣被打得精光掉蛋?
其次,中國人製造器械之類的東西向來就是祖宗級別的,有些東西,不是造不了,不是不屑造,或者說是不肯造,那又是為什麼呢?主要是中國幾千年來的道德觀念深入人心,講求的就是兩個字:「仁厚」,而這兩個字的背後就是中國人一直最推崇的「好生惡殺」和「因果報應」,所以聰明人多研究的是「利益眾生」的學問,就是有人偶爾研究出了這樣精製的槍炮,也絕不肯傳給子孫,他們最大的擔心是「有損陰騭」,所以寧願自己帶著墳墓里。這一點,又不得不讓人為先人們點贊之後再扼腕嘆惜!
所以這位戴某所研究的高級武器也沒有用到戰場上。此人曾在欽天監為官,名字不詳,關於他和他的火槍沒有找到任何的圖片資料。

Ⅱ 中國明朝後期誰造出最早的機關槍

戴梓發明的「連火銃」比歐洲人發明的機關槍早200多年,但並未被康熙採納。戴梓從軍後,充分利用自己在機械和兵器方面的傑出才能和精巧技藝,創造和仿製了一系列先進的機械工具和兵器,解決了不少實踐中的難題。他曾將自己發明的「連珠銃」獻給康親王,「連珠銃」又稱「連珠火銃」,它的形狀很像琵琶,能夠連續射擊28發子彈。這種武器的設計十分巧妙,不僅解決了舊式火銃用火繩點火,容易遭受風雨潮濕影響的難題,同時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夠連續射擊的優點,使用方便,能夠提高戰鬥力,比歐洲人發明使用機關槍早200多年,威力和優越性超過當時世界強國的同類火器。可惜,這個發明在當時並沒有引起統治者的足夠重視,只能「器藏於家」,至乾隆朝後便逐漸失傳,給中國人留下了極大的遺憾。

Ⅲ 影視劇中威力堪比機關槍的三眼火銃,為何沒能改變明朝的命運呢

在影視劇中,三眼火銃的威力堪比機關槍,但現實生活中可能殺傷力並沒有那麼強,明朝的火葯和西方比是沒有可比性的,跟不上時代,導致火葯質量不行,制約了三眼火統的無情性能的發揮,因此並沒有改變明朝的命運。

因為三眼火統需要射擊能力,因此明朝著重培養士兵們射擊,並且還會教他們排兵布陣,因為三眼火統用一次需要裝一次,必須有人及時替換。在雨天的這種武器並不適合打仗,因為點不著。

但是明朝的火葯注重手工製作,西方用的一般是機器,因此原料能研磨的更細膩,使用起來威力更大,明朝火葯殺傷力就略不足,不能很好發揮火葯的性能。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