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蒙牛內控事件

蒙牛內控事件

發布時間: 2020-11-22 00:53:11

Ⅰ 從管理學的角度分析蒙牛特侖蘇事件

一般從風險管理,信用管理來講,但是本人認為還應該加入德魯克所說的社會責任。建議你去找一下這些書,會有用的。尤其是德魯克關於企業社會責任的論述。

Ⅱ 蒙牛企業內部控制所存在的問題和隱藏問題

這個作業有點異想天開了了,讓一個學生去評估一個蒙牛這樣的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和隱藏的問題,所謂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連他們內部運作的基本原則和框架結構都不知道,怎麼去評估和發現管理漏洞?像這樣的大企業都會有請專業企業管理咨詢公司來進行高效化管理培訓,不是簡單的就會有漏洞讓你抓到,估計也就是評價當年爆發三聚氰胺時他們內部出現的質量管理漏洞,但是那是被默認的行為,你懂的!

Ⅲ 蒙牛、伊利在三聚氰胺事件後各採取那些危機公關的方法

危機公關守則1:「在黑天鵝出現之前,別說所有天鵝都是白的」

讓我們一起再回顧一個老掉牙的故事。

1688年之前的歐洲人認為天鵝都是白色的,因為從來沒有一個歐洲人沒有見過一隻黑天鵝,「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就成了一個沒有人懷疑或是自欺欺人的事實。可是,數年之後,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黑天鵝,從此所有聲稱「所有的天鵝都是白的」人都被視無知之徒或不誠實表現的人。

在三鹿三聚氰胺危機處於肆虐高潮之時,無數奶業企業一方面提心吊膽,另一方面都聲稱自己的產品是經過嚴格檢測的、一切都遵守法律規定進行生產的,每家企業都用各自的方式力證自己是一隻白天鵝——以表明自己與三鹿這只黑天鵝是不同的。

蒙牛同樣通過告消費者聲明、廣告等多種宣傳方式,向消費者信誓旦旦地表明蒙牛牛奶絕不含三聚氰胺——只可惜國家質監總局的不斷深入調查擊潰了蒙牛一直保持白天鵝形象的夢想,蒙牛牛奶同樣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

在三聚氰胺危機爆發之後,蒙牛接下的處理很是得體:快速停售、回收產品、開通消費者熱線、啟動賠償程序、老牛甚至是電視機面前潸然淚下自責不已,可惜的輿論怒火並未就此消停。

在此次三聚氰胺危機中,受抨擊最多的企業除三鹿,恐怕就輪到了蒙牛,甚至有人直接責罵牛根生就是蒙牛的三聚氰胺。

蒙牛既不是此次三聚氰胺事件的源頭,也沒有在此次危機反應緩慢,在危機爆發後也沒有推諉責任,但為何輿論的怒火卻揪著蒙牛不放?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危機中公眾特殊的心理機制使然:在行業危機之為肆虐時,主動澄清自己與危機之源完全絕緣具有極大的風險,在抬高公眾對企業的正面期望感之時,一點點的危機爆發會使公眾對企業感到雙倍失望——巨大的心理落差將使公眾的輿論超越對事件理性的判斷,而上升到質疑企業社會責任的高度,令到危機面擴大且深化。

在黑天鵝出現之前,別說所有天鵝都是白的。危機完全消失之前,不要說自己完全與危機無關。

危機公關守則2:事實總是脆弱的
在OMP事件發生之後,蒙牛迅速就特侖蘇OMP安全問題召開新聞發布會,蒙牛總裁楊文俊表示,國家衛生部會同六部門已經明確表示特侖蘇牛奶是安全的,因此對消費者的健康不存在一點損傷,蒙牛暫時不會啟動對消費者的賠償程序。消費者如對蒙牛產品有疑慮,可以進行退貨。

從技術層面而言,特侖蘇OMP的確不存在安全問題。衛生部的專家的也認為飲用添加OMP的牛奶不會產生健康危害。

但是,被澄清了的危機事實並沒有化解媒體的批評與公眾的怒氣。而這些批評的焦點集中於幾方面:

1、在過往廣告宣傳中,蒙牛有誇大特侖蘇OMP的功效之嫌。

2、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企業在食品中加入任何一種新的添加劑都須報批衛生部等多個部門組成的食品添加劑標准編制委員會,即使作為新資源物質添加也須報批衛生部相關部門批准。雖然特侖蘇OMP是安全的,但卻違背了報批原則。

3、在三聚氰胺事件硝煙未散之時,蒙牛為何再次陷入產品質量危機之中?雖然事實表明可能是場虛驚,但也曝露蒙牛在產品生產、審批、宣傳方面存在某些問題。

對於種種疑惑與批評,蒙牛回應的惟一準線就是OMP是安全的,蒙牛特侖蘇是值得信任的。在眼下OMP的輿論危機之中,蒙牛表面是與公眾在對話,其實卻是在對抗——雙方訴求重點已經不在同一層面之上。無數過往的危機事件告訴我們,事實總是脆弱的,當危機來襲並且不斷深化時,公眾對於企業的期望已不僅僅企業抹清事實之鏡,而希望從更高的價值層面獲得企業的反饋。

事實與價值是構成世界本體的二極。英國哲學家休謨以事實與價值的區分為基礎提出了事實知識與價值知識的區別。他認為事實知識可求之於檢驗、鑒定,可用於描述某種既定的事件;而價值知識卻復雜得多,其起之於情,訴之於心,但比事實知識更容易打動人心。

在危機之中,關於事件起因、發展、後果等數據、證據的呈現屬於事實之維,而對事件的反思、道歉、溝通、承諾等則屬於價值之維。重大的危機事件中,公眾對企業的期望值往往是先求事實之澄清,但很快就過渡到對價值回應的需求之上——所以,重大危機爆發之後,如果企業只一味執著自己是對或錯、是或不是、有或無這個層面的事實之維,是無法從根本上消失公眾的怒氣的。心與心的溝通,基於企業社會責任的真誠承諾與行動,才是化解危機的有效之道。

危機公關守則3:良醫治未病才是最好的危機管理之道

還是一個老掉牙的故事。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說:「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說:「我大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葯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危機對於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種常態,而不是意外——危機種子潛伏在企業運營價值鏈的方方面面,誰也無法預料危機會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以什麼方式爆發。而聰明的企業卻知道,最好危機管理的策略就如扁鵲的治病方式一樣,診出隱患之根,化於之萌芽之中,良醫治未病比巧手化重疾更重要。

快速成長的蒙牛,在大肆拓展市場、四處收購企業之中,必然也積下一些難以短時間化解的頑疾,如工廠產能的跟不上、產品生產監控的薄弱、人員管理的難度加大、市場競爭的惡意對抗等,這些頑疾如果沒有有效化解或一一加以重視,在某種外因的誘使下,就可能演變成企業一場重大的危機。三聚氰胺危機的爆發,誰能說蒙牛發生原因不是與三鹿一樣呢? 在巨大利益面前,道德總是顯得脆弱的,但是行業領導者卻在此時更應顯出與眾不同對抗誘惑的堅定——回顧那些卓越企業,哪一家企業不是在放棄誘惑的同時將潛伏的危機拒之門外?

承認自己的不足,警示危機就在環伺,以戰戰兢兢之心態告誡自己生於憂慮死於安樂,這或許是一場又一場慘烈的危機給蒙牛以及其他企業最好的教訓。

Ⅳ 蒙牛怎麼解決牛奶投毒事件|

我是蒙牛公司的,我怎麼沒聽說有投毒的事情,請不要造謠好嗎??之前出現三聚氰胺問題,我們的老總已經致歉並收回牛奶銷毀了,現在正是穩步回升銷售額的時候,請不要造謠製造不必要的恐慌,干點正事

Ⅳ 蒙牛事件中 歐世蒙牛是否受影響

兩個方面來說: 1/產品質量不受影響。這次只是眉山的純乳事件,其它產品暫無不妥。 2/產品銷量一定受影響。蒙牛的牌子確實受到大家的質疑;歐世是世界500強,但畢竟歐世蒙牛 和蒙牛也有相同奶源,歐世蒙牛產品雖然沒有問題,但只要沾上蒙牛,可以說是很難擺脫這個陰影,銷量肯定受影響。除非改旗易幟。 蒙牛隻說是眉山出問題,但消費者不會這樣去理解,一個老鼠屎壞一鍋湯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註: 內蒙古歐世蒙牛乳製品有限責任公司是由歐洲乳業巨頭Arla Foods(歐世)與中國乳業巨頭內蒙古蒙牛集團共同投資建成。已有百年歷史的Arla Foods(歐世),總部設在丹麥,是北歐領先的乳品企業之一,是世界500強企業。

Ⅵ 蒙牛牛奶怎麼樣蒙牛特侖蘇事件最後什麼情況

09年2月13日,隨著衛生部、質檢總局等國家六部委專家論證結果的公布,蒙牛特侖蘇「OMP致癌」風波終於得以平靜,關於特侖蘇OMP牛奶致癌的種種傳言也得以終結。衛生部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組織衛生、營養、毒理、食品、農業等方面的專家對蒙牛公司使用的 OMP食用安全性進行論證認定:蒙牛特侖蘇OMP牛奶沒有健康危害,消費者可放心飲用。

據了解,OMP牛奶鹼性蛋白相關產品已經在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暢銷多年,其中包括在日本廣受歡迎的明治「每日骨太」、MBP牛奶等。國際研究成果顯示,牛奶鹼性蛋白能抑制破骨細胞的繁殖、促進造骨細胞的分裂,達到增強鈣吸收並增加骨密度的效果。

至此,蒙牛特侖蘇OMP牛奶終於洗清了「致癌」的罪名,消費者心裡懸著的那塊石頭終於落地。然而,充斥在超市賣場中那些眾多被吹捧上天的產品,被「神話」的品牌,是否也應該在OMP事件當中捫心自問,反躬自省呢?打開電視,登陸網路,走進商場,撲面而來的關於各種產品神奇功效的廣告像肆虐的風暴狂轟亂炸著消費者的每一根脆弱的神經,這其中有多少是不負責任的吹噓,有多少是不切實際的誇張?一些品牌、產品全然無法達到廣告所宣傳的功能,更有甚者在利益的驅使下,昧著良心在產品中摻雜各種有害成分,嚴重威脅著每一個無辜消費者的健康安全。

與食品安全背道而馳的行徑,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否則,下一個被聚焦的產品和企業也許無法像蒙牛特侖蘇OMP牛奶這般真金不怕火煉,到那時,一場悲劇也就不可避免了。

Ⅶ 蒙牛事件

已經上報伊利集團,集團會做處理。謝謝關注。

Ⅷ 關於幾年前蒙牛毒奶事件我有一些疑問

這就是中國的地方保護主義,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伊利、蒙牛、光明等所謂的「名牌產品」無一倖免,但為什麼單是三鹿做了它們的替死鬼?中國的食品安全,眾所周知,哎!不說了……

Ⅸ 急,關於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問題。高分懸賞。

我國內部控制制度歷史沿革

1999年10月31日,修訂後的《會計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提出原則要求。其中,第四章《會計監督》第27條要求,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

2001年6月22日,財政部發布《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

2006年5月17日,證監會發布《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第29條規定「發行人的內部控制在所有重大方面是有效的,並由注冊會計師出具了無保留結論的內部控制鑒證報告」。這是中國首次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提出具體的要求。

2006年6月16日,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全面風險管理指引》,對內控、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總體原則、基本流程、組織體系、風險評估、風險管理策略、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監督與改進、風險管理文化、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等進行了詳細闡述。

2006年7月15日,財政部發起成立了企業內部控制標准委員會;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也發起成立了「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指導委員會」。

2007年2月1日,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明確提出上市公司必須建立信息披露內部管理制度。

2007年3月2日,企業內部控制標准委員會公布《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和17項具體規范的徵求意見稿,廣泛徵求意見。

2008年6月28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一並公布的還有《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22項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以及《內部控制鑒證指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

案例之一:歧「鹿」亡羊

河北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鹿集團)曾是國內最大的奶粉生產企業,在乳製品加工企業中位居全國第三名。作為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三鹿集團先後榮獲省以上榮譽稱號二百餘項。

2008年9月11日,由於三鹿嬰幼兒配方奶粉攙雜致毒化學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團被迅速推向破產,引發「中國奶業的大地震」,田文華更由此成為「中國乳業的罪人」。在這場事件中,三鹿集團的企業內部控制到底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鑒於《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體現了國內內部控制的最新觀念,以下將運用其五目標和五要素的分析方法,對三鹿集團進行內部控制案例分析。

一、內部控制五目標分析

1.合法合規性——底線

合法合規是內部控制的最低目標,或者說是底線。三鹿集團身處關系國計民生的食品行業,不僅沒有信守承諾——向社會提供優質乳製品,為提高國民的身體素質作出貢獻,反而在市場和利潤的巨大利益誘惑面前,置合法合規性於不顧,在三鹿嬰幼兒奶粉里摻入大量的有毒化學原料「三聚氰胺」,致使數名嬰兒死亡。這種見利忘義、逆道而行的做法,是釀成三鹿集團悲劇的罪魁禍首。

2.資產安全性——警戒線

資產安全是內部控制的傳統目標,或者說是警戒線。三鹿集團是曾經的行業龍頭和銀行的優質客戶,2007年底凈資產為12.24億元,資產負債率僅為24%。但隨著毒奶粉事件曝光,三鹿集團近150億元無形資產瞬間灰飛煙滅。三鹿所有的奶粉在全國下架,接受顧客的退賠要求,全國所有的加工廠停產整頓。三鹿集團的總負債保守估算接近20億元,最終破產。這表明違背合法合規底線的資產安全,是極其脆弱的,更是靠不住的。

3.信息真實完整性——主線

信息真實完整是內部控制的永恆目標,或者說是主線。田文華曾強調,「誠信對企業而言,就如同生命對於個人……」只可惜三鹿集團言行不一,其信息披露沒能遵循誠信原則。2008年6月,三鹿集團檢驗發現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但三鹿集團的管理層對紐西蘭恆天然集團要求採取的應對措施置若罔聞,意圖瞞天過海。紐西蘭恆天然集團因反映情況無果,最終直接向中國政府反映情況。不及時披露信息,甚至瞞報、謊報信息,三鹿集團的信息目標與內部控制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4.經營效率和效果性——生命線

經營效率和效果是內部控制的核心,或者說是生命線。內部控制是利潤動機的自然產物。三鹿集團採取的是「牌子(三鹿集團)+奶源(地方小乳品廠)」的經營策略,收購地方加工廠、增資擴產,貼牌生產。但三鹿集團旗下子公司、聯營企業大多廠房破舊、設備簡陋,資金投入、機器設備及內部管理跟不上,奶源的衛生安全管理處於盲點狀態,產品質量管理水平大大降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割裂,經營風險不斷累積。這種飲鴆止渴式的經營效率和效果,使得內部控制不過是虛妄之談。

5.戰略實現性——願景線

戰略實現是內部控制的最高目標,或者說是願景線。三鹿集團制定了積極擴張的企業發展戰略,目標是確保配方奶粉、力爭功能性食品和酸牛奶產銷量全國第一,液態奶及乳飲料保持前三位。但在全球性原奶危機的背景下,奶源短缺和競爭激烈是近年來奶業發展的突出特徵。1998年-2006年,我國奶製品產量從60萬噸增加到1622萬噸,增長近28倍,原奶供應能力出現巨大缺口,沒有足夠的優質奶源,發展戰略的實現就應放緩。三鹿集團盲目冒進的結果,是欲速則不達。

二、內部控制五要素分析

1.內部環境——重要基礎

內部環境是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基礎。三鹿集團的大股東享有56%的控股權,第二大股東持有43%的股權,其餘1%的零散股份由小股東持有。從表面上看,三鹿集團具有形成良好治理的所有權結構。但大股東三鹿乳業公司推行的是員工持股,並且由經營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職工擁有,因此,三鹿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或者說股權相當分散。以田文華為代表的強勢管理層的存在,使得三鹿集團的治理結構演變成內部人控制。

2.風險評估——重要環節

風險評估是企業建立與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環節。對乳品企業來說,最重要的風險點無疑是原料奶的采購質量。我國乳品加工廠一般沒有自己的奶源,主要採用的原奶采購模式,就是「奶農——奶站——乳企」,三鹿集團也不例外。這種模式的缺點是增加了中間商環節,乳企無法直接、全面地控制奶農和奶站,缺乏具體的管理辦法及監管部門。在蒙牛、伊利等標桿企業的競爭壓力之下,在激烈的原奶爭奪戰中,三鹿集團采購環節的質量控制弱化,最終釀成了毒奶粉事件。

3.控制活動——重要手段

控制活動是建立與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在食品行業,質量控制是重中之重。三鹿集團沒有直接控制的奶源,低價收購對應的是質量檢驗的放鬆。跑馬圈地的粗放擴張、不計成本的奶源爭奪,在此次事件中被完全暴露出來。

「大頭娃娃」奶粉事件並沒有讓三鹿集團警醒,沒有引起其對加強內部管理、切實提高產品質量的更加重視。相反,三鹿集團一方面為自己化解危機的能力而沉浸;另一方面,三鹿集團以極為靈敏的市場嗅覺捕捉到了中國農村奶粉市場的暫時真空,近乎瘋狂地搶占農村市場,把銷售網路從縣一級延伸到鄉、鎮,僅2004年三鹿集團就在短時間內在全國建立了12.3萬個鄉鎮銷售點。確實,如果三鹿集團的產品十分優秀,這種選擇是值得高度贊嘆的。遺憾的是,三鹿集團錯失了一次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最佳時機。

重大風險的預警機制和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的失靈,是三鹿集團存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三鹿集團在知情的情況下,繼續生產和對外銷售,導致事態擴大。事情暴露後,三鹿集團採取對媒體隱瞞和否認的做法,從堅決否認到遮遮掩掩,從推卸責任到被迫道歉,在事件到了無法隱瞞的時候,才開始產品的全面召回。

4.信息與溝通——重要條件
信息與溝通是建立與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條件。在高速發展過程中,三鹿集團的企業規模不斷膨脹。無法有效地管理企業,成為制約三鹿集團發展的一大問題。按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單位應當及時向事故發生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但三鹿集團「長期隱瞞問題」,既沒有積極主動地收集、處理和傳遞相關信息,沒有及時向政府相關部門報告情況,也沒有積極主動地向社會披露信息。

5.內部監督——重要保證

內部監督是建立與實施有效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包括日常監督和專項監督兩大方面。駐站員監督檢查,是日常監督中重要的一環,但是三鹿集團未能落實到位,導致在原奶進入三鹿集團的生產企業之前,缺乏對奶站經營者的有效監督。

發現內部控制缺陷,修正與完善內部控制系統,專項監督不可或缺。2004年,「大頭娃娃」事件沒有讓三鹿集團警醒,只是看到農村奶粉市場的外部擴張,沒有將關注點放在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上。2005年「早產奶」事件,三鹿集團本應開展全面的業務流程專項大檢查,但除了將銷售部門有關人員調離崗位、對直接負責人扣除20%年薪之外,沒能從消除內控隱患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三、內部控制的啟示與反思

1.戰略思維決定內部控制的高度

在乳製品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乳品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簡單的品種和價格的競爭,而是佔有資源質量和產業鏈之間的競爭。

「得奶源者得天下」,已成為業界不爭的事實。由於奶牛養殖是個周期較長的產業,奶源基地建設是戰略性投資,乳品加工業需要遵循先奶源後市場的發展思路,而不能採取盲目擴張、輕奶源基地建設的乳業經營模式。一個行業整體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只有保持合理的利潤,且整條鏈上的利益共享,才能得以持續健康發展。這就要求在我國的奶農與乳品加工企業之間,建立必要的價格傳導、風險共擔及市場監督機制。

同時,也鼓勵大型乳品加工企業參考北京三元模式,自建牛場作為奶源基地,把原料奶直接送到加工廠或加工廠直接派車來取奶,不經過中間流通環節。這種奶源來自規模化牧場,飼養管理容易到位,奶源質量通常是最好的。

2.品牌經營決定內部控制的競爭優勢

世界營銷大師米爾頓?科特勒說,「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能像品牌一樣牽動著企業的心臟」。從產品質量、市場營銷、人力資源、企業文化到內部控制,打造「三鹿」這一高知名度、高美譽度的品牌,都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而品牌價值的維護,更是一刻也不能懈怠。三鹿集團正是由於沒能堅持品牌經營,產品質量出了問題,使得近150億元的品牌價值喪失殆盡。如何重建乳業民族品牌的公信力、重塑民族乳製品的消費信心,是我國乳製品業界亟待研討的重要課題。乳品企業需要踏踏實實做好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和生產環節的質量監督,用愛心打造這一良心產業。在品牌經營的過程中,真正具有社會責任感的龍頭公司將脫穎而出,形成核心競爭力。

3.實質而不是形式決定內部控制的效果

三鹿集團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先後進口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乳品檢測設備,具備了實施嚴格質量檢控的硬體,也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ISO14001環境體系、HACCP食品質量安全體系認證和GMP食品生產先進管理方法審核。但從三鹿毒奶粉事件來看,我國不少企業更多地把通過類似認證當作一種形象工程,至於相關的程序文件往往束之高閣,在實際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很少發揮作用。因此,內控建設需要堅持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在科學設計的基礎上,將控制重點放在有效執行上。

4.質量效益決定內部控制的深度

在具備免檢資格的三鹿奶粉發生重大的質量安全事故後,國務院廢止了對於食品的免檢制度。免檢制度初衷原本是減輕企業負擔,但免檢並不等於安全,檢驗手段的失效將帶來嚴重的後果。對違法使用添加劑和添加非法物質的監控不到位,就是導致「三鹿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考慮到食品的特殊性和導致食品安全事故因素的復雜性,建立第三方檢測機制和可追溯體系,並強化舉報與檢驗、風險評估、召回等制度之間的無縫對接,實為必要之舉。

案例之二:後經濟危機時代八大內控失調企業

經濟危機席捲全球而且久久不息,幾乎所有的企業在這次危機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虧損嚴重,更有甚者資不抵債,導致破產。而這些嚴重虧損甚至破產的企業,其內部控制無一例外地都存在一些問題。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實務操作中,如何結合行業和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合理可行的內部控制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焦點和難點。從下面幾個近期的典型案例中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發。

東星航空

隨著東星的停航,其內部管理、資產迷局和各種潛規則自然會引發外界的種種猜測。

不管結局如何,東星事件都暴露出了蘭世立引以自豪的生意經的短板所在,從他創業之初到東星騰飛,他每進行一次投資,都是隨心所欲,而不是從科學的內控投資管理角度去考慮,結果導致資本的極度浪費。在個人事業發展上,蘭世立似乎總是大膽激進。他通常不按常理出牌,他似乎很信奉成本挪移這一說法,在一方面有低谷的時候,從另一方面去下手,這很靈活。但是也為蘭世立日後資金鏈斷條埋下了伏筆。東星從喪失了核心戰略目標開始,就離當初的軌跡越來越遠,以至於後來的遍地撒網。但是蘭世立的弊端還在於其根本就不關注於科學的內控管理,每次投資都好像一場豪賭,但是賭博又能維持得了多久呢?

秦嶺水泥

在2007年實現凈利潤1635.01萬元、成功擺脫退市風險後,2008年秦嶺水泥這家在陝西省水泥市場佔有率高達40%左右的上市公司卻捲入虧損漩渦,年度凈利潤巨虧3.33億元。

缺乏科學的內控管理導致資金鏈緊張的ST秦嶺已經狂飆到了懸崖之邊。就秦嶺水泥而言,內控失衡首先源於成本過高,而且決策層的管理還在計劃經濟時代停滯不前。在對外投資上,沒有採取科學內控的方法,沒有審計,沒有評估,沒有獎懲機制,結果一言堂的現象比比皆是,導致投入的大筆資金付之東流。在管理水平和用人制度上,由於秦嶺水泥缺乏很好的獎懲機制,導致人才的極度浪費,基層員工缺乏積極性,人心漸漸由聚變散,這就是內控學說上的沒有利用好現有的資源。

通用汽車

無論是漢德森還是斯瓦納,諸多通用前CFO都把成本控製作為拯救通用汽車的唯一方法。成本控制在通用汽車內部的俗稱叫「砍掉成本」,自從威廉?杜蘭特創建了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以來,除了在外部銷售上擴展新渠道、開發新產品之外,在內控管理上就是砍掉成本。此後,砍掉成本這個秘籍就成了以後幾任CFO在通用發生危局時必用的招數。新任的CEO韓德勝被外界喻為消減公司成本的高手。

在痴迷於其出色的內部成本控制的同時,外界的環境是不容得通用汽車不去考慮的。隨著次貸危機的進一步加劇,資金鏈捉襟見肘早已顯現。此外,通用還存在以數字精英管理為主、不肯以客戶真實需求為出發點的體制生存危機。

克萊斯勒、菲亞特

通用的風浪剛剛平息不久,美國的又一家大型汽車生產商克萊斯勒又驟起波瀾。幾經掙扎的克萊斯勒在出售三菱股份後依然頂不住風浪的侵襲而申請破產保護,在三大汽車公司中規模最小、又具有私募色彩的克萊斯勒顯然沒有博得美國人的同情,在這個時候自身的風險管理就發揮了實力,但是克萊斯勒彷彿在這一點上很缺乏。隨後,克萊斯勒與菲亞特結盟成立了一個新的公司——菲亞特克萊斯勒。但是菲亞特的處境也並不樂觀,在汽車業極其不穩定的今天,義大利菲亞特汽車公司將美國的克萊斯勒工廠轉化為生產菲亞特汽車,將不得不注資高達5億美元的資金,而菲亞特流動資金本已高度緊張。由此看來,菲亞特並非完全是克萊斯勒的救命稻草。

錢江生化(8.53,-0.03,-0.35%)

穩扎穩打的老牌生物農葯企業錢江生化在資本市場的航行中遭遇到了大風大浪。公司2008年全年營業收入3.78億元。凈利潤-7740.96萬,同比下降338%。每股收益-0.283元,同比下降339%。錢江生化2008年營業成本總計僅增長0.68%,營業收入總計減少9.23%。

當然,這樣的虧損是屬於政策性虧損,而農葯作為農業生產必備材料,出現虧損的局面,將導致公司減產,最終導致今後價格的飛漲,對此,我們不僅要看到今年經營的困難,要看到它的農葯平均收益應該是穩定的,目前國內市場上,與生物農葯相比,化學農葯份額較小,公司主業迅速擴張相對較困難。

星巴克

2008年7月,星巴克公司宣布將關閉美國本土600家分店,並准備在未來9個月里裁員1.2萬人。2008年8月初,星巴克公司發布的2008財年第三季度財務結果顯示,該公司凈虧損670萬美元。

星巴克的困境,或許因其一味地追求利潤、追求更大規模的商業現金流規模、加密連鎖店布局導致成本浪費所致。但細觀起來,也與其轉型慢、忽略了市場需求有莫大關系。其實,星巴克還有其賴以驕傲的地方,它的品牌、服務還有它的模式,這都是其反守為攻的資本。但是真正的強者是應市場而生的,如果繼續忽略市場需求,任隱患繼續擴大,那麼後果只能是為自己的錯誤來埋單。

王老吉

讓王老吉深陷「配方門」的是一種叫做「夏枯草」的植物。夏枯草是王老吉涼茶飲料九大配料之一,其實王老吉作為一個有170年歷史的老企業來說,值得驕傲的就是其獨特的配方,但是其疏忽就在於,已經因為夏枯草受過兩次風波侵襲的王老吉居然沒有採取一點風險管理措施。風險管理和預測是為企業服務的,風險是指一切不確定性。企業風險就是公司在進行日常經營活動的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它不僅包括市場風險、財務風險、名譽風險、執行風險,而且包括公司的戰略風險。風險管理是指識別這些風險並設計風險的管理方法和組織結構,其目的是將無法預計的未來事項的影響控制在公司所能承受的最低限度。而王老吉就是疏忽了這一點。

國航、東航、南航

2009年初,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包攬了全球航空企業巨虧榜前三名。面對巨虧,三大航空集團內部也在查找原因,有人認為,是機票賣得太便宜了;有人認為,曾經利益豐厚的航油套期保值業務是將三大巨頭拖入泥潭的罪魁禍首;還有人認為,金融危機限制了商務旅客出行,這讓剛剛經受過高油價煎熬的航空公司雪上加霜。三大航總虧損總額達到280億元。

中國國航(14.35,0.81,5.98%)公告稱,公司燃油套期保值合約公允價值損失擴大到68億元。針對國航的套保巨虧,究其原因,一是由於國航套保巨虧脫離了單純的套保規避風險的原則,偏離了軌道,參與到與市場對賭方向的投機活動中以博取超額收益,因為方向判斷失誤而落敗,這是巨虧的直接原因。當年的東航曾似羽翼豐滿的雄鷹,但在2002年被行政性要求整合收購雲南航空、武漢航空等區域航企後,東航就成背包的鴕鳥了。2008年南航的資產減值損失高達20.73億元,其中對固定資產計提的減值損失達18.84億元。南航燃油套期保值出現巨虧,是其內控失調的主要表現。

案例之三:改進內控 中海運集團嚴防「資金門」

原文:內部控制網 / 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網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