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扶貧大躍進

扶貧大躍進

發布時間: 2021-01-11 09:42:37

1. 祖國的變化資料

1、長征一號火箭

長征一號(CZ-1)是為發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而研製的三級運載火箭,全長29.46米,最大直徑2.25米,起飛質量81.5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為300千克。

長征一號火箭於1965年開始研製。1969年11月,長征一號火箭首次試飛,由於第2級故障,未能入軌。

1970年4月24日,首次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送入太空。該火箭共進行三次衛星發射,成功率66.67%,第三次發射時間是1971年。

2、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

各種類型的用戶機組成。中心控制系統可通過地面網路與其他系統進行信息共享,並可為集團用戶提供指揮控制所需的系統數據。

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可實現區域連續的導航定位、簡短數字報文通信和授時功能。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也被稱作北斗一號。

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較早投入使用的第一代試驗用系統,使用的是有源定位,由三顆定位衛星(兩顆工作衛星、一顆備份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分以及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

北斗一號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全天候的即時定位服務。校準精度為20米,未校準精度100米。

3、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

「天河二號」是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製的超級計算機系統,以峰值計算速度每秒5.49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每秒3.39億億次雙精度浮點運算的優異性能位居榜首。

成為2013年全球最快超級計算機。2014年11月17日公布的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中,中國「天河二號」以比第二名美國「泰坦」快近一倍的速度連續第四次獲得冠軍。

2015年5月,「天河二號」上成功進行了3萬億粒子數中微子和暗物質的宇宙學N體數值模擬,揭示了宇宙大爆炸1600萬年之後至今約137億年的漫長演化進程。

同時這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粒子數最多的N體數值模擬;11月16日,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在美國公布,「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以每秒33.86千萬億次連續第六度稱雄。

2016年6月20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公布,使用中國自主晶元製造的「神威·太湖之光」取代「天河二號」登上榜首。

2018年11月12日,新一期全球超級計算機500強榜單在美國達拉斯發布,中國超算「天河二號」位列第四名。

4、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

2011年,中科院正式啟動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研製,這既意味著中國科學家率先向星地量子通信發起挑戰,更意味著中國或將領先歐美獲得量子通信覆蓋全球的能力。

我國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被正式命名為「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院士說,墨子最早提出光線沿直線傳播。

設計了小孔成像實驗,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礎。以中國古代偉大科學家的名字命名量子衛星,將提升我們的文化自信。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

5、雪龍號極地考察船

雪龍號極地考察船簡稱「雪龍」號(英文名:Xue Long),中國第三代極地破冰船和科學考察船,是由烏克蘭赫爾松船廠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維他斯·白令級破冰船。

中國於1993年從烏克蘭進口後按照中國需求進行改造而成。「雪龍」號是中國最大的極地考察船,也是中國唯一能在極地破冰前行的船隻。

雪龍船耐寒,能以1.5節航速連續沖破1.2米厚的冰層(含0.2米雪)。1994年10月首次執行南極科考和物資補給運輸,「雪龍」號已先後31次赴南極。

至2014年7月已6次赴北極執行科學考察與補給運輸任務,足跡遍布五大洋,創下了中國航海史上多項新紀錄。

2018年3月11日,正在南極阿蒙森海及附近海域執行海洋綜合調查任務的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搭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深入西風帶中心海域和氣旋影響區,獲得了南極繞極流核心區域全深度斷面觀測數據。

2. 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的本質要求是始終堅持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

是的。

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是搞運動、一陣風,要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要經得起歷史檢驗。攻堅戰就要用攻堅戰的辦法打,關鍵在准、實兩個字。只有打得准,發出的力才能到位;只有幹得實,打得准才能有力有效。

一是領導工作要實,做到謀劃實、推進實、作風實,求真務實,真抓實干。

二是任務責任要實,做到分工實、責任實、追責實,分工明確,責任明確,履責激勵,失責追究。

三是資金保障要實,做到投入實、資金實、到位實,精打細算,用活用好,用在關鍵,用出效益。

四是督查驗收要實,做到制度實、規則實、監督實,加強檢查,嚴格驗收,既不拖延,也不虛報。

(2)扶貧大躍進擴展閱讀:

「精準扶貧」,首先要看是「真貧」還是「假貧」。應當承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口,地域經濟發展也不平衡,期望成為扶持對象的自不在少數。

讓政策的陽光雨露灑在「關鍵少數」,就要看是「真貧」還是「假貧」了。正如一位全國政協委員所說,「扶貧對象選准了,扶貧資金與項目的針對性就增強了,才會收到應有的扶貧效果。」

總書記強調要「真扶貧」,同樣具有現實指向性。與此相對應的是,現實中不難看到「假扶貧」的現象。

如「大呼隆」、「大躍進」式的扶貧,將扶貧資金用在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上,用在給地方政府和領導臉上「貼金」上,導致「年年扶貧年年貧」。表面上看,是工作方法問題,實質反映的是執政理念的大問題,如此豈不有悖中央政策的初衷,有負百姓的厚望。

3. 新中國成立至今分為哪幾個階段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1949~1956年);
2.社會主義版建設在探索中曲折權前進(1956~1966年);
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內亂(1966~1976年);
4.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76年至今)。

4. 建寧縣的經濟

1988年,建寧縣國民生產總值3.64億元(可比價,下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 756元,分別比1980年增長%和157%,翻了一番多,提前實現「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步目標。工業生產總值1.21億元,農業生產總值1.80億元,鄉鎮企業總收入1.01億元,財政總收入1 419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億元,分別比1980年增長4.32倍、0.9倍、14.26倍、4.74倍、2.83倍。 至1995年,地區生產總值6.5億元,比1990年4.54億元增長43.32%,年遞增7.46 %;糧食總產量10.65萬噸,比增4%,年遞增0.79%;鄉鎮企業總產值5.6億元,比增169.52%,年遞增21.93%;財政總收入3 119萬元,比增94.39%,年遞增14.22%;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91億元,比增90.74%,年遞增13.79%。200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9.66億元,比「八五」期末增長48.62%,年遞增8.2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7 037元,比增38.61%,年遞增6.75 %;糧食總產量11.25萬噸,比增5.59%,年遞增1.09%;工農業總產值8.29億元,比增54.66%,年遞增9.1%;鄉鎮企業總產值12.3億元,比增119%,年遞增16.97%,財政總收入4 605萬元,比增47.96%,年遞增8.15%。至200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13.68億元,比「九五」期末增長45.62%,年遞增7.81%;人均生產總值12 039元,比增71.08%,年遞增11.34%。糧食總產量11.01噸,下降2.11%,工業總產值8.67億元,年遞增19.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98億元,年遞增10%;財政總收入5 407萬元,年遞增8.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 787萬元,比1984年的1 811萬元增長109%。
2008年全縣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1.1億元,增長15%,增幅創12年來歷史新高;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8億元,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3億元,增長4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5億元,增長86.78%;實際利用外資750萬美元,增長35.6%,出口總值1150萬美元,增長9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億元,增長18%;財政總收入7726萬元,增長28.72%,其中地方級一般預算收入5196萬元,增長32.01%;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4,市場價格略有上升。
2008年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18個;蓮子、果子、種子、煙葉、林業、筍竹業、養殖業等七大特色農業基地有新發展;農業機械化推廣走在全國前列,擁有農機總動力7萬千瓦,被確定為全國農業機械化示範區。工業經濟迅速壯大,造紙、食品加工兩大產業集群和林業、水電兩大重點產業較快發展,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2.6%。第三產業增勢強勁,旅遊、商貿、物流等行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高,全縣已有個體工商戶2038戶,注冊資金2.26億元,私營企業275戶,注冊資金3.92億元。
2012年全縣國有企業改制面達89%;電力、外貿、林業采運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成計劃任務的96.5%,農村土地延包、糧食流通、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得以深化和有序展開。啟動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完成了廣播電視台網分離、人員競聘上崗改革。完善招商引資機制,內外開放領域不斷擴大,全年新批辦外資企業3家,實際利用外資357萬美元,增長53.9%;出口創匯195萬美元;新上山海協作和內聯引資項目15個,客方實際到資7401萬元,增長11.2%。 建寧縣有大蓮子、果子、種子、煙葉、林業、筍竹業、養殖業等7大特色農業基地,煙葉產量居三明市第二;被列入省油茶發展重點縣。「鐃山」品牌連續五屆榮獲「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解放前,經濟作物有蓮子、筍干、香菇、茶葉等,數量不多。豬、雞、鴨、鵝為農家普遍飼養的畜禽,稻田養魚歷史悠久。解放前的漫長歲月里,生產水平低下。民國31年(1942)年統計,全縣糧食總產2182.17萬公斤,畝產僅76.4公斤;到1949年,減至1714.28萬公斤,畝產僅73公斤。
解放後,建寧縣經過土地改革,實現了耕者有其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人民政府領導群眾興修農田水利,指導農業技術改革,生產迅速恢復與發展。1952年全縣糧食總產比1949年增長33.52%。1957年糧食總產3090.18萬公斤,比1952年增長16.55%。1959~1962年農業連續四年處於低谷;1961年糧食總產比1957年減少114.61萬公斤。1963~1965年,糧食作物產量,年平均遞增5.5%。
1966~1968年,農業生產又出現3年回落,其中尤以1966年為甚,當年遭特大秋寒凍害,雙季晚稻42124畝,畝產平均僅18.5公斤。1969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提倡科學種田,糧食產量得到大幅度增長。1969~1976年,除多種經營產值明顯下降外,種植業產值比1965年逐年遞增。
農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全縣農業生產出現大變化,農產品商品率大大提高。隨著蓮子、黃花梨、獼猴桃、黃桃、雜交水稻種子大量出口,建寧農業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1988年,全縣糧食總產量9390.7萬公斤,是1978年的1.21倍;蓮子總產121萬公斤,為1978年的90.3倍;茶葉228萬公斤,水果80.1萬公斤,分別為1978年的4.6倍和11倍;生豬存欄76154頭,水產品215.1萬公斤,是1978年的1.4倍和16.38倍。1988年與1952年對比,農業總產值增長7倍,年平均增長5.6%;糧食總產量增長3.1倍,年平均增長3.9%。農業勞力平均生產量,1988年為1899公斤,高於全省1112.8公斤和三明市1735公斤的水平。 據里心出土文物表明,遠在新石器時代,建寧就有原始的手工業製品,如石器、陶器等。南宋德祐元年(1275),瀾溪、石門一帶有相當規模的瓷器生產。明洪武元年(1368),溪口開始製造木船。嘉靖年間,東鄉的楚上、南鄉的赤上,先後已製作土紙。民國時期,除原有的傳統手工業有所發展外,木機織布、石版印刷等行業,也相繼出現。民國33年(1944),溪口創辦機器碾米廠。至民國38年建寧解放前夕,縣內造船、造紙、釀酒、打鐵、石印、木竹加工、土木建築等大部分已經歇業。
1950年初建寧解放,私營工業與個體手工業陸續恢復生產。至年底,工業總產值138萬元(1980年不變價、下同)。三年恢復期內,工業生產主要是繼續恢復傳統手工業產品,對私營工業採取加工訂貨,積極扶持政策。1952年,工業總產值171萬元,較1950年增長23.91%。
「一五」期內,縣內開辦電廠、農械廠、印刷廠等小型地方國營工業。這時期,工業建設規模雖小,但速度快,效益好,發展順利,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以17.3%的速度遞增。1957年,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含公私合營)8家,職工86人。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組)21家,社(組)員620人。個體手工業63家。工業總產值379萬元,較1952年增長121.64%。
1958年進入第二個五年計劃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建寧開始勘查礦產資源,積累資金,振興工業。由於「大躍進」的錯誤指導,提出「以鋼為綱」、「全民大辦工業」,大批勞力大煉「鋼鐵」,地方國營工業激增至48家,一年之內,工業總產值翻了一番半,嚴重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導致此後連續3年大倒退。
1961年後,貫徹「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糾正工業生產的盲目性,情況逐步好轉。1965年,工業總產值588萬元,較1957年增長55.15%。
「文化大革命」初期,全縣工業生產處於半停頓狀態,產值連年下降。1970年起,陸續興建電機廠、石灰氮廠、合水口電站,至1978年,工業總產值為1467萬元,較1957年增長287.07%。
1978年後,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對老企業不斷進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1986至1988年三年扶貧期間,增加對工業投資,形成一批骨幹企業和拳頭產品。鄉(鎮)村辦工業企業迅速發展。1988年,全縣工業企業1279家,從業9776人,總產值9282.6萬元,比1950年和1978年分別增長66.3倍和5.3倍。年均增長速度1950至1978年為8.8%,1979至1988年為20.3%,10年改革期間工業發展速度比過去28年高11.5個百分點。
1988年縣內主要工業產品生產能力,機制紙3900噸,其中拷貝紙1500噸。飲料酒646噸,罐頭1500噸。日用陶瓷500萬件,木材1.93萬立方米,鋸材2186立方米,松香1300噸,機磚2000萬塊,自來水0.7萬噸,交流電動機12975千瓦。主要產品產量:生產原木10.81萬立方米,發電量3424萬度,松香1365噸,松節油252噸,機磚4394萬塊,交流電動機4479台12975千瓦,汽車配件44.3萬元,中小農具16.16萬件,陶瓷器480.6萬件。
建寧已初步形成特種造紙、食品加工、林業和旅遊四大產業和一批重點企業,其中福建鐃山紙業集團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高檔薄型包裝紙生產出口企業,「鐃山」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設計時速200公里、雙線電氣化,貫穿建寧的江西南昌(向塘)至福建莆田、福州的向莆快速鐵路已全線動工,將於2013年9月30號通車運營;泰寧經建寧至江西廣昌建泰高速公路和浦城經建寧至龍岩、梅州浦建龍梅鐵路將於2009年動工控制性工程。建寧全力實施閩江正源第一城、閩贛省際物流城、三明新興工業城、生態休閑旅遊城建設。

5. 說說清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夠仿效西方全面實施義務教育么

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一定年齡兒童、青少年免費實施的某種程度的學校教育。而在中國,從1986年到現在,卻實行了21年的收費「義務教育」 。
世界上義務教育最初起源於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推行新教的國家。這些國家把教育作為爭取青年、弘揚新教派、對抗舊教勢力的重要手段,強迫兒童入學學習讀、寫、算和宗教知識,於是義務教育興起。
世界上最早的義務教育法令是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公布的學校法令。它規定父母應送其6-12歲的子女入學,否則,政府強迫其履行義務。雖然這個法令制定的目的是教化國民,但它卻是義務教育的開端。
此後,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大部分西歐和北歐國家都制定了強迫入學法,先後實施了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原由歐洲起源,自問世紀德國魏瑪公國首開義務教育之先河以後,經過近400年的歷史發展,至今世界各國大都實行了不同年限的義務教育。
中國義務教育制度的擬議和提出,起源於20世紀之初。在清朝末期,當我國處於廢科舉、興學堂、建立新學制時期,歐美各國以及亞洲的日本大都普遍實行了義務教育。清政府某些官員了解到這一情況後,便在20世紀初草擬清廷有關文件時使用了"義務教育"、"強迫教育"這樣的詞語。1900年,由管學大臣張百熙擬定的清朝《欽定學堂章程》(舊稱"壬寅學制"),就體現了義務教育的思想,它規定:"兒童自6歲起受蒙學4年,10歲入尋常小學堂修業3年。
"癸卯學制",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個以法令形式公布的並在全國推行過的學校教育體系。在這個學校教育體系中首次提出了義務教育的思想觀念,並把義務教育和強迫教育視為同義概念。在歐美各國,義務教育的產生和發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資本主義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的產物,而清政府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是不可能的,清朝官員也深知,在我國還處於興辦學堂之初,就提出仿效國外實行義務教育,這只是對各地官紳的一種"竭力勸勉"而已。

雲南省麗江地區寧蒗彝族自治縣大拉壩完小的學生做飯的地方。
(資料來自「多背一公斤」論壇)
舊中國正式提出試辦義務教育是1911年。該年7、8月,清政府學部派人在北京主持召開中央教育會議,會議議決了《試辦義務教育章程案》等文件。本案明確規定以四年為義務教育期,並提出了試辦義務教育的辦法。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同年9月,臨時政府教育部頒布了《學校系統令》,即《壬子學制》。次年又修正補充為《壬子癸丑學制》。這個學制規定:"初等小學四年,為義務教育",這是我國政府法令中第一次明確規定實施義務教育。自清末以來,擬議、醞釀了10餘年的義務教育之事,至此終於被認定。
1915年,袁世凱曾以大總統令頒布過《特定教育綱要》,規定要"施行義務教育";1918年,山西省督軍閻錫山曾頒布過《全省施行義務教育規程》;1928年,國民政府大學院召集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通過了《整理中華民國學校系統案》,決議厲行國民義務教育;1937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學齡兒童強迫入學暫行辦法》;等等。

雲南省麗江地區寧蒗彝族自治縣大拉壩完小教師。
校長正在給五年級的同學上課。
(資料來自「多背一公斤」論壇)
回顧新中國成立前30餘年的教育史可知,舊中國的歷屆中央和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為實施義務教育都曾召開過專門會議,成立過專門機構,制定過一些法令,草擬過各種方案,發布過一系列諸如條例、方案、計劃、辦法、規程、綱領等文件,這些觀點、意見、法令、方案等,都反映了教育界人士和政府當局對義務教育的重視和追求。但由於當時的中國戰亂頻出、經濟落後、民不聊生,致使義務教育"經時久,用力多,而獲效甚鮮。"從學齡兒童入學率來看,據建國後的資料統計,解放前夕兒童入學率僅為20%,全國總人口中,文盲佔80%,可見義務教育發展極其遲緩。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就普及教育和義務教育作了一系列規劃和決定,制定了義務教育法,推動了我國義務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在2000年,內地基本上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掃除了青壯年文盲,取得這一成就的原因,一是由於實施義務教育符合我國社會文明發展和民族素質提高的客觀要求;二是由於一系列教育法規的制定保證了義務教育的實施。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的《共同綱領》庄嚴宣布:在全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普及教育"。1956年,最高國務會議通過的《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規定:"從1956年開始,按照各地情況,分別在7年內或者12年內普及小學義務教育。"195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全國應在3年到5年的時間內,基本完成掃除文盲,普及小學的任務。"在"大躍進"期間,由於受脫離實際的高指標、浮誇風的嚴重沖擊,降低了教育質量,影響了義務教育的施行和發展。

貴州大方縣沙廠彝族鄉倉上小學。
身患重病的楊老師和他的學生。
(資料來自熱心人士林子)

盡管如此,從新中國成立到1966年"文革"前的17年間,我國初等教育事業還是有了很大發展。1952年,我國學齡兒童入學率為49.2%,在校學生為silo萬;1957年,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61.7%,在校學生達到6428萬;1965年,全國學齡兒童為11603.2萬人,入學兒童為9829.1萬人,學齡兒童入學率已達到84.7%。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動亂期間,教育事業成為重災區,普及教育受到極大的阻礙。198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關於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重申普及小學教育是我國的一項大政方針,要求各級政府把普及小學教育作為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一項根本任務。1982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家舉辦各種學校,普及初等義務教育。"這是新中國建國以來首次以法律形式確定在我國普及初等義務教育的任務。
1985年5月,我國公布了一個極為重要的黨的文件,即《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本文件做出了一個關系中國未來發展的戰略決策,這就是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決定》指出:義務教育"為現代生產發展和現代生活所必需,是現代文明的一個標志。我國基礎教育還很落後,這同我國人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社會主義國家的迫切要求之間存在著尖銳矛盾,決不能任其繼續,現在,我們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把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當做關系民族素質提高和國家興旺發達的一件大事,突出地提出來,動員全黨、全社會和全國各族人民,用最大的努力,積極地、有步驟地予以實施。為此,需要制定義務教育法,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後頒行。"
根據這個《決定》精神,1986年我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的頒布,是中國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標志著我國確立了普及義務教育的制度,表明我國基礎教育即將迅速發展,課程和教學改革即將進入一個新階段,是現代中國教育的里程碑。《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我國建國以來最重要的一項教育立法,本項大法對於我國實行義務教育的性質目的,年限步驟、社會家庭學校的義務、違法處罰、課程與教學等問題,大都作了明確規定。

2006年,事隔20年後,國家頒布了新的義務教育法。 11月10日,教育部發布《中國全民教育國家報告》,其中的措詞是:「爭取到2007年全國農村貧困學生享受免費教科書和住宿生活補助,力爭到2010年在全國農村地區全部實行免費義務教育,2015年在全國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
本來按教育部明確的時間表,「十一五」期間實現真正免費的義務教育。 8月份徵求意見稿中「不得收取學費、雜費」的條款,到了10月份修訂草案中措詞是「逐步免收雜費」。
此外,修訂草案中對義務教育經費佔GDP的比例,也沒有作硬性規定。北京理工大學楊東平教授的看法是,「修訂草案比徵求意見稿明顯有了後退。」
種種跡象顯示,雖然人們的心情已迫不及待,但受制於國情,免費義務教育的恩澤,惠及全國的孩子仍需時日。
可喜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已先行一步。廣東在該省16個扶貧開發重點縣的農村開始免費義務教育試點,並在2008年秋季推廣到全省農村。江蘇也醞釀從明年起,在經濟薄弱的農村地區進行免費義務教育試點。
蘇州是第一個宣布為義務教育全面「埋單」的地區。市委書記在9月8日宣布從2006年秋新學年開始,蘇州市享受義務教育的孩子不僅免學費、雜費,教科書費也將全免。
免費義務教育,一場跋涉了100年的路,終點畢竟在望。

6. 大學擴招的利弊

大學擴招的利端:

(1)提高高中升學率,使更多學生圓了大學夢。以前,上大學等於拿到了鐵飯碗。大學急劇擴招,升學率持續上升,進入普通高校不是難事。

(2)提高國民素質,提升學歷,縮小與國外受教育水平差距。

(3)推遲初次就業時間,緩解就業壓力。當前階段,人口特別多,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呆在學校,減少當前的就業人數,降低就業壓力。

(4)發展經濟,拉動內需。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進入低谷,大幅度發展我國高等教育規模,藉此拉動內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並帶動經濟的增長。

(5)實現教育發展階段性飛躍。我國大規模擴招,提升教育發展階段,是使更多的適齡青年享受教育的一個措施。

大學擴招的弊端:

(1)擴招政策首先導致的問題是教育質量的下滑和基礎設施的不足。

(2)同時,師資力量的缺乏導致了學校教學質量的大幅下滑,以湖南為例,從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數量增加了4.2倍,而教師數量僅僅增加了2.1倍。

(3)客觀上,擴招政策扭曲了大學畢業生的供求體系,直接導致了大學生就業率和薪水的下降。

(6)扶貧大躍進擴展閱讀:

大學擴招的背景: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積極肯定了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大規模的國企改制開始推行,經營不善的國企紛紛倒閉。

政府開始精簡人員,國企改制導致了國企不可能像之前那樣大規模接受大學生,於是1996年,國家開始了雙向選擇,自由擇業的試點,到1998年大學生由國家分配工作的制度基本取消,當年70%以上的大學畢業生是自主擇業的。

同時,在1992年到1998年,由於國企改制,市場經濟改革等原因,國內出現了大規模的失業人群(國內稱之為下崗職工)。其中1997年全國下崗人員為2115萬人。

經濟方面,90年代前期,中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極高,朱鎔基開始對過熱的經濟進行降溫——也就是著名的軟著陸。通過1993年-1996年的軟著陸,使通貨膨脹率成功的從1994年的24.1%下降到1996年的8.3%,但是同時,經濟增速也大大放緩,國內需求疲軟。

7. 中國共產黨重大歷史事件,共產黨的艱辛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創立
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形成
大革命的興起
北伐戰爭
大革命的失敗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
井岡山根據地的開辟
土地革命和反「圍剿」
東北抗日聯軍的斗爭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抗日愛國民主浪潮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實現
敵後抗日根據地的創建,
百團大戰
打退國民黨的反共高潮
延安整風和中共七大
重慶談判和政治協商會議
粉碎國民黨軍全面進攻
打破國民黨軍重點進攻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千里躍進大別山
國統區人民的反抗斗爭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
新中國外交的開端
抗美援朝戰爭
土地改革運動
國民經濟的恢復
農業合作化運動
對私人工商業和個體手工業的改造
「一五」計劃和工業化建設
中共八大前後的探索
整風運動和反右派斗爭
「大躍進」運動
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
台灣海峽的炮戰
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
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
中蘇關系的破裂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工業學大慶運動
農業學大寨運動
「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林彪集團的覆滅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鄧小平的全面整頓
中美關系的突破

「四五」運動與粉碎「四人幫」
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轉折
大規模平反冤假錯案
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
經濟特區的設立
中國和美國建交
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經濟體制改革的全面開展
中國同蘇聯關系正常化.
鄧小平南方談話與中共十四大
海峽兩岸關系的改善
香港回歸祖國
澳門回歸祖國
三峽工程的興建
上海浦東的開發開放
宏觀調控和「軟著陸」
扶貧開發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高舉鄧小習zN論偉大旗幟
九八抗洪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北京申辦年奧運會
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地位
抗擊「非典」
「神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
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8. 談談對「農民窮農村苦農業累」的看法

農村變化慢,變化少。研究農民問題不是當成一種束之高閣的理論。

9. 求建國60年為國家做出貢獻的人和他們是怎樣做出貢獻的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心上:隨著國力的壯大,人民也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但最近極端排外的民族主義有抬頭現象,不理智的憤青也對社會產生一定民族情緒的影響。這都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利。我們現在還不能有濃重的民族主義。時機未到。

政治體制上:總的來說也在進步。

總的說來,就這些方面,但政治體制上還是很不完善,腐敗現象嚴重。執政黨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國力的的增強,我們中國未來會更好。

一、生物技術

——生物科學 (1) 1965年,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譯牛胰島素基因後,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該胰島素。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蒂斯利尤斯對此評價說:「比核能力更有說服力的是胰島素。因為,人們可以從書本中學到製造原子彈,但不能從書本上學習製造胰島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運用基因方法重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國青年學者旭日干與日本學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試管山羊」,1989年,「試管綿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於1973年在世界上首稱育成秈型雜交水稻。直到90年代,雜交水稻的影響還在繼續。 ——基因工程 (5) 從1980年開始,由上海醫學遺傳研究所與復旦大學遺傳研究所合作進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轉基因羊研究獲得重大突破,使我國的轉基因羊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6) 一種生長耗料低、肉質好、抗病力強的轉基因豬,已由湖北省農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導入總效率2.1%,比國外高出一倍多,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7) 在基因葯物方面,1988年,我國研製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製成功治療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療效的合成人工干擾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葯物,其中一些葯物已進入市場。

二、農業技術 (8) 早在1956年,廣東省的農民育種專家就培育出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矮稈秈良種。此後,隨著一系列矮稈品種的育成和推廣,1965年,我國南方稻區基本上實現秈稻矮稈化,每畝產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國農業科技人員運用現代生物技術分離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進一步研製出只採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大面積的試種中,表現出高產、優質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頃產量可達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山東大學生物系聯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麥矮病毒的轉基因小麥品種。 (11) 1997年7月,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黃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經過多年攻關,成功地將抗除草劑基因轉入水稻,並應用於雜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中心郭三堆研製成功我國第一個雙價抗蟲棉。 (13) 1998年9月,浙江農業大學核農所教授高明尉等帶領課題組利用農桿菌介導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轉基因抗螟蟲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國在激光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先進技術領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績。

三、工業技術 (14) 1956年7月,沈陽飛機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15) 1957年7月,昆明機床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高精度電應坐標鏜床。 (16) 1957年10月,鞍鋼第二初軋廠試製成功我國第一台1150毫米初軋機。 (17) 1958年6月,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試製成功中國第一輛國產高級轎車。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廠製造成功中國第一台萬噸水壓機。

四、通信技術 ——大型計算機 (19) 1983年12月,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研究所研製出被命名為 「銀河」的大型計算機系統。從此,我國踏進了世界研製巨型機的行列。 (20) 1993年10月,「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製成功。 ——微電子技術 (21) 自1965年研究開發成功第一塊單片集成電路以來,建立了幾個集成電路重點科研和生產基地。現在每年可生產2.5億塊電路,增長幅度達45%。「九五」末期集成電路批量生產的水平為1—1.5微米,研究水平為0.8微米,並在0.5—0.6微米工藝技術預研取得成果。 ——智能機器人 (22) 目前,我國已研製成功的智能機器人主要有:核工業移動作業機器人;壁面爬行機器人;室外惡劣環境下工作的移動機器人;水下1000米和6000米無纜機器人…… ——激光技術 (23) 經過10餘年的研究,我國在X光、氧碘化學激光、自由電子激光、高功率固體鈦玻璃激光和準分子激光方面的研究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 (24) 80年代,我國陸續建設了三大高能物理研究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和合肥同步輻射裝置。 ——新材料技術 (25) 繼美國、德國等少數國家後,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了微合金鋼。 (26) 我國現已能夠拉制出直徑為300毫米、重量達81公斤的大直徑硅單晶。實際信息寫入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27) 能源、陶瓷、超導等材料方面的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四、兩彈一星及航天技術 ——兩彈一星 (28)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全世界為之震驚;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我國著名的「兩彈」。 而在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唱著《東方紅》飛出地球,進入了太空。自此,「兩彈一星」被寫入新中國科技史冊。 (29) 1960年,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對地導彈研製成功。 ——長征系列火箭 (30) 6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了研製大型運載火箭技術。1980年5 月,向太平洋海域發射大型運載火箭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31) 1981年9月20日,我國首次使用一枚大型火箭將3顆不同用途的衛星送入地球軌道,成功地實現了一箭多星的壯舉。 (32) 根據航天運載的需要,我國研製成功了「長征一號」、「 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長征四號」等4種「長征」系列火箭。目前,我國的長征火箭家族已發展為有9種型號的火箭系列,使國外認識到中國航天的運載能力和水平,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具有堅實的基礎。 ——人造地球衛星 (33) 1970年4月24日,我國進行了首次人造地球衛星的發射,成功地將第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1972年3月3日,我國又發射了第二顆科學技術試驗衛星。1975年11月1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遙感衛星發射成功。
五、能源技術 ——核能的和平利用 (34) 1966年10月,中國首次發射導彈核武器實驗成功。 (35) 1971年8月,中國自己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36) 1958年6月,在前蘇聯的幫助下,我國建成第一座實驗性原子反應堆。位於浙江省的秦山核電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核電站。它採用世界上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的壓水堆型,並採用經過實踐檢驗的安全設計標准。1984年動工,1991年12月建成並首次並網發電。 迄今,我國已擁有秦山和廣東大亞灣兩座核電站,國家擬在近期再建設4個核電項目。 (37) 此外,我國還在研製的其他幾種核反應堆:1、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已研製成功5兆瓦核供熱反應堆;2、60萬千瓦的先進壓水堆核電站AC600,目前正在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研製;3、10兆瓦高溫氣冷堆實驗堆開發研製,目前正在清華大學核能設計研究院進行;4、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預計在2020年左右投入商業運行;5 、聚變反應堆核電站的廠家自1958年起,現已列入「863計劃」。 ——其他新能源 (38) 磁流體發電自60年代開始研究,80年代已經建立了3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研究基地,目前此項目已列入「863計劃」,計劃在本世紀末建成一座2兆瓦燃煤磁流體發電一蒸汽聯合循環實驗裝置。 (39) 太陽能發電的研製始於1958年,目前全國約有38個單位和大學從事光伏的研究和與發展工作。自1976年開始地面用太陽電池商品化生產以來,現在已共有12條地面用太陽電池的生產線或工廠。 (40) 風力發電在三北北部地區和東南沿海及島嶼發展迅速,19 86年山東榮成市引進3台發電機組,組成我國第一個風力電站,1991 年與德國共同完成了浙江嵊泗風力發電站的建設,並網發電均運行良好。 (41) 生物質能源是近年來我國政府採取「因地制宜,多能互補,合理利用,講求效益」的政策,大力發展的農村能源,目前已取得明顯的效果。 (42) 地熱能方面,我國西藏地區已建成利用地熱發電的羊八井地熱電站,發電容量為2.7萬千瓦。 (43) 我國在東南沿海地區建有數座實驗性潮汐能電站,裝機容量為40—640千瓦。
六、科學考察 ——青藏科學考察 (44) 從60年代開始,我國對青藏高原地區的科學考察活動一直沒有間斷。60—70年代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兩次科學考察與70年代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隊,對西藏自治區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考察,出版了46部共56冊著作。 自1973年以來,幾代中國科學家先後8次赴大峽谷進行科學考察,對大峽谷形成歷史、資源環境及其與人類和自然資源之相互關系有了新的認識。 ——遠洋和極地科學考察 (45) 1970年,「向陽紅5號」船首次進行太平洋特定洋區的綜合調查,獲得海洋重力、磁力、水深、地質、水文等多學科珍貴資料。1980年5月,「向陽紅5號」船再赴太平洋執行任務,為探索「厄爾尼諾」現象,為我國海洋事業、國防建設和國際海洋合作做出了貢獻。 (46) 80年代中期,我國開始極地考察。1984年12月30日,中國第一支南極考察隊登上喬治島,建立中國南極長城站,1985年2月20 日落成。1989年9月26日,中國南極中山站在南極大陸落成。 (47) 1999年6月,我國首次赴北極考察。 ——古生物化石考察 (48) 1984—1995年,我國科學家在雲南澄江發現大批動物群化石,揭示了生物進化的突發性,向傳統的「漸進論」為代表的達爾文進化理論提出了挑戰,被國際科學界稱為:20世紀最驚人的發現之一。 (49) 1997年,我國科學家在貴州甕安考察前寒武紀含磷地層,發現大量微型多細胞動物及礤胚胎化石,將動物起源時間向前推進50 00萬年,再次取得早期動物研究的重大突破。 ——夏商周斷代工程 (50) 夏商周斷代工程是一項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相結合解決三代紀年問題的大型項目。工程設置9個課題、40個專題、170名學者經過聯合考察,在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和古文字學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這些成就將成為邁向21世紀的中國古代文明研究的新的起點。 上述各方面的科技成果回顧,難免掛一漏萬。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50年只是短短一瞬,而中國科技50年卻在尋求國富民強的過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中國科技走過了50年,它還將創造更加輝煌的50年。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人們站起來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試爆成功

1968年我國自行設計的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建成通車

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並順利的返回地面

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

1976年粉碎「四人幫」,結束了中國的10年動亂。

1977年恢復高考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揭開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1978年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1981年葛洲壩工程大江截流勝利合龍

1982年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構想

1983年中國第一台巨型計算機誕生

1984年建國後首次參加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取得了優異的成就

1985年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建成

1986年實施「863」計劃

1988年中國核潛艇發射水下火箭

1989年中蘇關系正常化

1994年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世界矚目的三峽大壩橫斷長江,縛住蒼龍。現在三峽工程已經順利實現蓄水、通航、發電的奮斗目標,其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日益顯現

1997年香港順利回歸祖國

1999年12月20日,澳門順利回歸祖國

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加快了我國的對外開放,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並使之國際化。

2003年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安然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並於2005年10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

鐵路進藏:西藏鐵路已經全面開工建設,實現了世界屋脊一小段西藏歷史一大步

2004年第28屆奧運會我國體育健兒在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

解決了13億人口的溫飽問題,基本上實現了小康水平,

中國GDP:13年跨越10個萬億元台階,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

10. 一公頃森林一天可以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及其他廢氣

通常一公頃闊葉林一天可以消耗10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釋放730千克的氧氣。

森林每生長出1立方米的蓄積量,平均要吸收1.83噸二氧化碳,釋放出1.62噸氧氣。單位面積森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的能力達到每公頃150.47噸。

如果企業現有的生產工藝可能導致二氧化碳超標排放,或者減排數量不夠。那麼就需要花錢在碳排放交易中心購買其他企業多餘的排放權或碳匯,而碳匯的來源則是新種植森林每年所能吸收固定的二氧化碳數量。

(10)扶貧大躍進擴展閱讀:

森林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又通過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和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甩製造的氧氣比呼吸作用吸收的氧氣多20多倍,因此森林堪行二氧化碳的消耗者,氧氣的製造廠。

據統計, 1公頃森林一年生產12噸氧氣,全世界森林1年共生產45 9億噸氧氣供人類呼吸,同時吸收掉近千億噸二氧化碳。其中l公頃閉葉林,在生長季節, l天可消耗1噸二氧化嗤,釋放O.73噸氧氣。一個成年人每日呼吸消耗0.75公斤的氧,排出O.90公斤二氧化碳。

根據這個標准葉算,l公頃,目葉林製造的氧氣,可烘1,00 0人呼吸。一個人只要有10平方水的閣葉林面矽,就可以滿足呼吸用砒7氧氣。城市中各種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比呼吸放出的量大2~3倍,所.以每人應具有30~40平方張的森林綠地面積。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