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內控制度
1. 什麼是內部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是單位內部建立的使各項業務活動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措施、方法和規程,是現代化企業管理的產物。
內部控制制度包括的基本要素:
明確合理的職責分工制度。
嚴格的審批檢查制度。
健全的會計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
嚴密的保管保衛制度。
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
勝任的工作人員。
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外部環境中,為了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需不斷改善內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產品質量。
2. 什麼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內部控制缺陷是指公司內部控制的設計或運行無法合理保證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
內部控制缺陷按其成因分為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按其影響程度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1、按照內部控制缺陷的本質分類
(1)設計缺陷
設計缺陷是指企業缺少為實現控制目標的必需控制,或現存的控制並不合理及未能滿足控制目標。分為系統的缺陷和手工的缺陷。
(2)運行缺陷
運行缺陷是指設計合理及有效的內部控制,但在運作上沒有被正確地執行。包括不恰當的人員執行,未按設計的方式運行,如頻率不當等。例如:「物資采購申請金額已超其采購許可權,卻未向上級公司申請安排大宗物品采購」(這存在許可權管理規定,卻未在實際操作中妥善執行)。
2、按照內部控制嚴重程度分類
(1)重大缺陷
重大缺陷也稱實質性漏洞,是指一個或多個控制缺陷的組合,可能嚴重影響內部整體控制的有效性,進而導致企業無法及時防範或發現嚴重偏離整體控制目標的情形。
(2)重要缺陷
重要缺陷是指一個或多個一般缺陷的組合,其嚴重程度低於重大缺陷,但導致企業無法及時防範或發現嚴重偏離整體控制目標的嚴重程度依然重大,需引起管理層關注。例如,有關缺陷造成的負面影響在部分區域流傳,為公司聲譽帶來損害。
(3)一般缺陷
是指除重要缺陷、重大缺陷外的其他缺陷。
3. 什麼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內部控制缺陷是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或者執行沒有達到預期標准,內部控制制度無法為企業內部控制目標實現提供合理的保證。內部控制缺陷分為設計缺陷和運行缺陷。
企業為實現內控目標必需的重要控制措施不足,或者設計不合理,致使內部控制目標不能實現屬於設計缺陷;內部控制執行者沒有依據內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執行,或者執行者不具備有效地實施內部控制的能力,致使內部控制目標不能實現屬於運行缺陷。
內部控制缺陷依據影響的程度可分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其中一項或多項控制缺陷致使企業嚴重偏離控制目標屬於重大缺陷。企業被評估認定有重大缺陷存在,不得出具內部控制有效結論的內部控制評價報告。
(3)質量內控制度擴展閱讀
內部控制缺陷和內部控制局限性的共性表現為:兩者都以目標為判斷的准繩,內部控制缺陷表現在不能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而內部控制局限性體現在能夠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但不能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絕對保證。它們都產生於內部控制設計和運行兩個環節。
內部控制缺陷和內部控制局限性的區別在於:內部控制缺陷是內部控制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未意識到缺點,以及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不按設計意圖運行而產生運行結果偏差的可能。
內部控制局限性則是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事先預留的風險敞口,以及運行過程中按照設計意圖運行也無法實現控制目標的可能。
由於內部控制存在著局限性,內控只能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而不是絕對保證;內部控制缺陷的存在使得內部控制過程無法為控制目標的實現提供合理保證。
4. 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制定內控體包括的內容:職責分離、授權批准、相互制約、監督檢查,企業建立與實施內控體系應當遵循的五項原則: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
(4)質量內控制度擴展閱讀:
企業的內控體系應當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各個階段、各個層級,涵蓋了營管企業每一項經理活動的過程始終,體現了內部控制的全面、全員、全過程式控制制的特性。
內部控制體系是為合理保證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益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性,而自行檢查、制約和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
參考資料:網路-內控體系
5. 如何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
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
1、完善制度建設、實施內部控制。以《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為依據,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在符合內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著眼於管理創新、建立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控制管理體系,明確相關部門人員的指責和許可權,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員參與,建立彼此牽制、彼此連接、彼此制約的內控制度。
2、明確控制目標,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內部控制制度重點是圍繞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環節來設置的。一般說來,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應能有效預防錯誤和舞弊的發生。即使發生了,也容易及時發覺和糾正。
3、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會計人員素質是加強內部控制的關鍵,企業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聘用、培訓、輪崗、考核、獎勵、晉升、淘汰等辦法,提高財會人員整體素質。
4、加強內部監督。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通過納入管理制度及活動實現的。因此,要確保內部控制制度被切實地執行,且執行效果良好,其必須被監督。
5、實施預算控制,提高內控水平。實行全面預算,搞好各業務事項的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後分析,將企業的經營目標轉化為各生產廠、各部門、各崗位以至個人的具體行為目標。
6、加強內外部信息交流與溝通,加強反舞弊機制。企業應建立建立上傳下達的有效機制。通過建立組織機構制定崗位責任制來實現。還應注意信息溝通的有效性和及時性。
拓展資料
一、簡介
企業內控是企業為保證經營管理活動正常有序、合法的運行,採取對財務、人、資產、工作流程實行有效監管的系列活動。 企業內控要求保證企業資產、財務信息的准確性、真實性、有效性、及時性;保證對企業員工、工作流程、物流的有效的管控;建立對企業經營活動的有效的監督機制。
二、結果體現
(一)內部環境。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一般包括治理結構、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政策、企業文化等。
(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是企業及時識別、系統分析經營活動中與實現內部控制目標相關的風險,合理確定風險應對策略。
(三)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是企業根據風險評估結果,採用相應的控制措施,將風險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內。
(四)信息與溝通。信息與溝通是企業及時、准確地收集、傳遞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確保信息在企業內部、企業與外部之間進行有效溝通。
(五)內部監督。內部監督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評價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現內部控制缺陷,應當及時加以改進。
6. 內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劃分為內部管理控制制度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兩大類。內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沒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例如,企業單位的內部人事管理、技術管理等,就屬於內部管理控制。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對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的內部控制。例如,由無權經管現金和簽發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編制銀行存款調節表,就是一種內部會計控制,通過這種控制,可提高現金交易的會計業務、會計記錄和會計報表的可靠性。企業單位制定內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於:保證組織機構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轉,保護企業資產的安全、完整與有效運用,提高經濟核算(包括會計核算、統計核算和業務核算)的正確性與可靠性,推動與考核企業單位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評價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企業財務管理系統電算化已經普及,但計算機信息失控、破壞情況日趨嚴重,從而造成責任不明、相互推卸等問題,其關鍵在於計算機核算軟體存在著密碼缺乏牽制性,常用的密碼設置方法已不適應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管理和發展,所以財務管理電算化應提高會計信息的保密程度,避免信息泄漏及對實體信息破壞。內部控制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存在經濟活動和經營管理,就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建立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
7. 什麼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內部控制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為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會計控制是指與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合法性有關的控制;管理控制是指與保證經營方針、決策的貫徹執行,促進經營活動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經營目標的實現有關的控制。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並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於會計控制,也可以用於管理控制。
內部控制的檢查與評價是通過內部審計來完成的。內部審計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對內部控制的控制。通常可按以下程序和步驟:
1.確定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標准。內部審計將根據標准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的現狀進行檢查和判斷。
2.檢查、判斷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情況,在分析被審計單位控制缺陷及潛在影響的基礎上,即可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健全性作出評價。
3.測試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內部審計應當科學地選定具有代表性的測試樣本,藉以正確判斷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質量狀況。
4.寫出內部控制檢查與評價的最終報告。內部審計人員在其最終報告中,提出若干具體調查結論、意見、評價和建議,供單位最高管理層採納,同時送交被審計單位的管理人員以改進內部控制。
8. 企業有哪些內部控制制度
會計控制制度和管理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控制是以專業管理制度為基礎,以防範風險、有效監管為目的,通過全方位建立過程式控制制體系、描述關鍵控制點和以流程形式直觀表達生產經營業務過程而形成的管理規范。
內部控制制度按其控制的目的不同,可分為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
會計控制是指與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性、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財務活動合法性有關的控制;
管理控制是指與保證經營方針、決策的貫徹執行,促進經營活動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經營目標的實現有關的控制。
會計控制與管理控制並不是相互排斥、互不相容的,有些控制措施既可以用於會計控制,也可以用於管理控制。
拓展資料:
內部控制制度包括的基本要素是:
(1) 明確合理的職責分工制度。
(2) 嚴格的審批檢查制度。
(3) 健全的會計制度和企業管理制度。
(4) 嚴密的保管保衛制度。
(5) 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
(6) 勝任的工作人員。
由於內部控制制度的嚴密程度直接決定著被審單位提供的會計數據和其他經濟資料的可靠性,現代審計總是把被審單位現行的內部控制制度當作審查的起點和重點,通過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調查、核實和評價確定審計工作的范圍、深度和側重點。
9. 內控制度和質量管理體系控製程序
兩者最好不要綁在一起,最好是並存,各搞各的。因為:
內部控制制度是利用單位內部分工而產生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方法、措施、程序,是一個有機聯系的體系。說白點,它並不是一個單獨的制度,是許多相關制度中的、有關內部控制內容的統稱。但也有的企業把內部控制專門形成一個單獨的制度,可這樣的制度一般都比較粗獷,無法具體執行。如果把這個制度太細化了,那就與其它制度重復了,也沒必要。
由於大多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不是一個單獨的制度。而質量管理體系則又是組織內部建立的、為實現企業質量目標的質量管理模式。其所謂的「內部控制」也是對質量方面的控制,而不是常說的「內部控制制度」的控制,兩者根本不是一個概念。所以說,強行嫁接在一起,至少不會利於操作。應該並存,最好不要整合在一起。
現在許多專家(而不是企業管理者)也討論將質量管理體系與內部控制體系進行整合。暫且不說這種整合是否對企業管理有益,單說形式上也會將內部控制制度捆綁得中不中,洋不洋的。這不但加大了質量體系認證工作的難度,同時也會使條理清晰的各項制度變得教條,未免有點形而上學了。
至於編碼的問題,你們可以將質量管理體系中涉及到有關「內部控制制度」的內容,加上一個編碼就行了,以便受控和認證。平時在其它「內部控制」修改時也較容易,不會象質量體系文件修改時那麼麻煩。
這些完全是我自己的看法,現想現寫,有點亂,也不太成熟。而且這樣做也難免讓人看著有點投機思想,所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