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的扶貧
1. 雲南省精準扶貧本本什麼樣的
所謂的精準扶貧證就是該扶貧證精準到具體扶助項目,證件上會有備注扶貧內容。
2. 雲南省扶貧開發有哪些條例
雲南省農村扶貧開發條例
3. 雲南省四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中有貧困縣多少個
雲南省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即國家級貧困縣(73個):
昆明市(3):東川區、祿勸內縣、尋甸縣
昭通市(10):昭容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 永善縣、威信縣、綏江縣、彝良縣、鎮雄縣
曲靖市(2):富源縣、會澤縣
楚雄州(6):雙柏縣、南華縣、大姚縣、姚安縣、武定縣、 永仁縣
普洱市(8):墨江縣、景東縣、鎮沅縣、江城縣、孟連縣、 西盟縣、瀾滄縣、寧洱縣
大理州(9):漾濞縣、鶴慶縣、彌渡縣、南澗縣、巍山縣、 永平縣、雲龍縣、洱源縣、劍川縣
保山市(3):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
紅河州(6):屏邊縣、金平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 綠春縣
文山州(8):文山縣、硯山縣、西疇縣、麻栗坡縣、馬關縣、丘北縣、廣南縣、富寧縣
麗江市(2):寧蒗縣、永勝縣
德宏州(1):梁河縣
西雙版納州(1):勐臘縣
怒江州(4):瀘水縣、蘭坪縣、貢山縣、福貢縣
迪慶州(3):香格里拉縣、維西縣、德欽縣
臨滄市(7):臨翔區、永德縣、鳳慶縣、滄源縣、鎮康縣、雲縣、雙江縣
4. 如何登錄雲南省扶貧信息管理系統
大眾用戶可通過智能手機下載安裝系統APP後,以授權手機號碼登錄系統進行使用。該系統下設扶貧動態、愛心幫扶、惠農信息、扶貧數據四大模塊,是集信息交流、愛心對接、農村電商、數據管理為一體的綜合應用平台。扶貧動態模塊廣泛宣傳扶貧開發政策、成就、經驗和典型事跡;愛心幫扶模塊為愛心人士和受助對象提供信息共享平台,使社會扶貧力量得到高效釋放;惠農信息模塊融入農村電商平台,有助於農特產品與市場無縫對接;扶貧數據模塊能客觀及時反映市、縣、鄉、村、社、戶、個人脫貧進程全貌,有助於提高扶貧開發決策水平和實施能力。
5. 雲南省有多少個國家級貧困縣
1、 雲南有73個國家級貧困縣。
分別是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 、寧蒗縣、永勝縣 、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威信縣、綏江縣、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 、富源縣、會澤縣、漾濞縣、鶴慶縣、彌渡縣、南澗縣、巍山縣、永平縣、雲龍縣、屏邊縣、金平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洱源縣、劍川縣 雙柏縣、南華縣、大姚縣、姚安縣、武定縣、永仁縣 墨江縣、景東縣、鎮沅縣、江城縣、孟連縣、西盟縣、瀾滄縣、普洱縣、 維西縣、香格里拉縣、德欽縣 、永德縣、鳳慶縣、滄源縣、鎮康縣、雲縣、臨滄縣、雙江縣 梁河縣 瀘水縣、蘭坪縣、貢山縣、福貢縣
拓展資料
1、國家級貧困縣,又稱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是國家為幫助貧困地區設立的一種標准。全國共有585個國家貧困縣(包括縣級行政單位區、旗、縣級市)。國家為扶持貧困地區,設立國家級貧困縣標准,資格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審批工作共進行過三次。少數民族自治地區有不同評定標准,稱民族自治地方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
2、 2012年3月,國家級貧困縣調整名單出爐,調出38區縣,但總數不變。2014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一個扶貧日。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6. 雲南的扶貧標準是多少
建檔貧困戶,每戶每年不低於3000元。
7. 2010年雲南省最新國家扶貧縣名單
2010年雲南省最抄新國家扶貧縣名單
雲南省 73
文山(8):廣南縣、馬關縣、硯山縣、丘北縣、文山縣、富寧縣、西疇縣、麻栗坡縣 昆明市(3):東川區、祿勸縣、尋甸縣 曲靖市(2):富源縣、會澤縣 』 保山市(3):施甸縣、龍陵縣、昌寧縣 昭通市(10):昭陽區、魯甸縣、巧家縣、鹽津縣、大關縣、永善縣、威信縣、綏江縣、 彝良縣、鎮雄縣 麗江市(2):寧蒗縣、永勝縣 思茅地區(8):墨江縣、景東縣、鎮沅縣、江城縣、孟連縣、西盟縣、瀾滄縣、普洱縣 臨滄地區(7):永德縣、鳳慶縣、滄源縣、鎮康縣、耿馬縣、臨滄縣、雙江縣 德宏州(1):梁河縣 怒江州(4):瀘水縣、蘭坪縣、貢山縣、福貢縣 迪慶州(3):維西縣、香格里拉縣、德欽縣 大理州(9):漾濞縣、鶴慶縣、彌渡縣、南澗縣、巍山縣、永平縣、雲龍縣、 洱源縣、劍川縣 楚雄州(6):雙柏縣、南華縣、大姚縣、姚安縣、武定縣、永仁縣 紅河州(6):屏邊縣、金平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綠春縣.
8. 雲南2019重點扶貧縣
2019年,雲南將聚焦迪慶、怒江、昭通等深度貧困地區,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大力推進產業、就業扶貧,新增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10萬人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確保搬遷一戶、穩定脫貧一戶;加強貧困地區義務教育控輟保學;切實保障貧困人口基本醫療需求;全面完成「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研究解決收入水平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鞏固脫貧成果;抓好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和考核評估發現問題整改落實,做好滬滇、粵滇扶貧協作工作,加強對脫貧攻堅一線幹部和駐村隊員的關愛激勵。確保130萬貧困人口凈脫貧、2457個貧困村出列、31個貧困縣摘帽、7個「直過民族」整族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