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神扶貧
1. 扶貧先扶智,是因為教育具有怎樣的作用
(1)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能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版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因權此,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2)優秀文化塑造人生,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扶貧事業。(3)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發展經濟,脫貧致富,離不開勞動力素質提高,科學技術的運用。國家要重視發展推廣貧困地區的科學技術和提高人的素質。(4)教育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優先大力發展貧困地區的教育,有利於脫貧致富。
2. 教育扶貧的意義和作用
我覺得教育扶貧是提高扶貧工作實效的前提,精準識別貧困戶的實踐證明,貧困地區人員根本上是素質性的貧困戶,那麼通過這個扶貧啊,可以改善穩定發展扶貧工作的基礎。讓更多的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
3. 教育扶貧的基本內容
教育扶貧就是通過在農村普及教育,使農民有機會得到他們所要的教育,通過提高思想道版德意識和掌握先權進的科技文化知識來實現征服自然界、改造並保護自然界的目的,同時以較高的質量生存。
2016年1月22日,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54所高校代表聚集北京,共同商議教育助力扶貧攻堅。
54所高校宣讀《高校參與脫貧攻堅倡議書》,倡議動員更多高校和社會力量深度介入教育扶貧工作,努力打造教育扶貧培訓平台、互動平台、交流平台、公益平台。倡議各高校開展貧困地區教師培訓,提高當地教學水平;開展貧困地區民眾技能培訓,提升當地民眾脫貧致富的技能和本領;開展貧困地區農村基層幹部培訓,助力提高基層幹部能力;開展貧困地區鄉村醫生培訓,助力提高醫療衛生水平。
4. 教育扶貧目標是什麼
教育扶貧目標具體包括:提高基礎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辦學質量、提高職業教育促進脫貧致富的能力、提高高等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提高繼續教育服務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等四個方面目標。
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和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目標,加快片區教育發展和人力資源開發,到2020年,使片區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教育對促進片區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4)教育精神扶貧擴展閱讀:
教育扶貧的目的
為了深入貫徹教育扶貧精神,確保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保障家庭貧困的學生能夠正常的接收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到2020年,貧困地區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實現建檔立卡等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
保障各教育階段從入學到畢業的全程全部資助,保障貧困家庭孩子都可以上學,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每個人都有機會通過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或職業培訓實現家庭脫貧,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這就是教育扶貧的目的。
參考資料:網路—教育扶貧
5. 對於教育中的「精準扶貧」你怎麼看
由於我過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經濟水平高的地區,教育水平也高,經版濟水平低的權地方,教育水平也相對較低,這樣會影響低水平地區的學生正常享受受教育的權利,只有實行教育的「精準扶貧」才有利於保障學生的受教育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