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工作的意義
Ⅰ 黨中央為什麼要推進精準扶貧工作
黨中央推進精準扶貧的意義:
1、精準扶貧有助於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根本原則,是中華民族多少年來多少代人的夢想,是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斗的理想,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孜孜追求的目標。扶貧工作是新時期促進經濟發展和國家治理的有效途徑和關鍵抓手。
2、精準扶貧有助於老少邊窮人民發展史的轉變
貧富分化是一道世界性的發展難題。消除貧困,縮小貧富差距,不僅是中國政府多年來致力解決的難題,同時也是世界許多國家與地區所面臨的共同難題。必須理性地承認,貧富分化是發展不均衡的表現和結果。精準扶貧,就是在如何處理好全面建設與重點扶持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為之而建立的一種良性互動機制。
3、農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心
中國扶貧工作從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加速全面小康建設,是中國人民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劃時代事變;推進精準扶貧,是扶貧進入到關鍵階段所進行的深層次改革,是對傳統扶貧的重大突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於國家建設理論的新發展。
(1)扶貧工作的意義擴展閱讀:
黨中央推進精準扶貧的措施:
1、要加強基層基礎工作。
要加強貧困村兩委建設,深入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鄉村本土人才迴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要充實一線扶貧工作隊伍,發揮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用,在實戰中培養鍛煉幹部,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幹部隊伍。
2、要把握好脫貧攻堅正確方向。
要防止層層加碼,要量力而行、真實可靠、保證質量。要防止形式主義,扶真貧、真扶貧,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3、做好乾部群眾的帶頭作用。
幹部群眾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把貧困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主體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
Ⅱ 精準扶貧的意義
改善民生有兩個重要方面,一個是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一個是扶貧脫貧。經過這專些年的發展,社會保障屬體系得到不斷完善扶貧工作盡管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貧困面依然很大,扶貧脫貧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問題上,更加註重了兜底,更加註重了扶貧工作,並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來謀劃布局。各級政府也都把推進精準扶貧作為農村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正在全力推進,這是當前改善民生的重頭戲,也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增強政治敏銳性,提升認識水平,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上級的安排部署上來,准扶貧、精準脫貧,將有利於帶動整個社會民生的極大改善。
(2)扶貧工作的意義擴展閱讀
2015年10月16日,習近平在2015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上強調,中國扶貧攻堅工作實施精準扶貧方略,增加扶貧投入,出台優惠政策措施,堅持中國制度優勢,注重六個精準,堅持分類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
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通過易地搬遷安置一批,通過生態保護脫貧一批,通過教育扶貧脫貧一批,通過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
Ⅲ 論述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意義
1、從歷史維度看,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將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發展中首次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現象。
2、從發展維度看,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國發展必須完成的底線任務。
3、從治理維度看,在脫貧攻堅戰中不斷完善的中國特色脫貧攻堅制度體系成為貧困治理的中國方案。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出發,把扶貧開發工作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點任務,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
(3)扶貧工作的意義擴展閱讀: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中國的濟貧歷史同樣久遠。早在先秦時期,中國就有「夫施與貧困者,此世之所謂仁義」的觀點和論述。在儒家文化影響下,古代中國逐漸形成了以民本、大同思想為基礎的慈善傳統,開展了以個體、鄰里、宗族、會社、機構及政府為主體的慈善救助行為,為近現代中國慈善救助事業發展奠定了思想和實踐基礎。
Ⅳ 扶貧工作意義
扶貧開發是我國政府和社會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回脫貧困的一項長期性的答社會工作。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是一個貧困人口比例較高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發展生產、消除貧困的工作。
實施扶貧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具體體現,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具體體現,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黨的先進性本色的體現,實施教育扶貧政策是把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要求切實的落實到的具體工作中
Ⅳ 中國農村扶貧工作開展的意義
中國由於歷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和中、西部經濟技術水平有很大差別,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生產力發展十分緩慢。所以當今中國進行扶貧的意義極其重要:
一、扶貧有利於加強社會安定和社會團結,加速社會主義建設;
二、扶貧可正確處理和增進民族關系,發揚革命傳統精神;
三、扶貧在構架和諧社會,增進城鄉居民親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更為突出。
許多貧困地區的地下礦產資源和地表生物資源都比較豐富,有些還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急需的資源,有計劃地開發這些地方的經濟,可以帶動社區的發展;從全國整體考慮,開發這些地區可為將來國家經濟建設戰略重點轉移,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建設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礎。
Ⅵ 文化扶貧對鄉村發展有何意義
農村文化扶貧是扶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影響扶貧長效機制和效果的關鍵。導致農村貧困的原因很復雜,既有外因,也有內因。
注重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注重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要把幫扶和內在激勵統一起來,把對農民的幫扶和其自身學習成長結合起來。通過文化扶貧,尤其是文化精準扶貧,幫助貧困地區的基層幹部和農民解放思想,增強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典型示範和積極引導,及時總結有益經驗,形成工作模式、制度、機制,從而形成穩定的、可持續的扶貧脫貧工作機制和文化。
Ⅶ 扶貧於當今中國的意義
中國由於歷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和中、西部經濟技術水平有很大差別,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生產力發展十分緩慢。所以當今中國進行扶貧的意義極其重要:
一、扶貧有利於加強社會安定和社會團結,加速社會主義建設;
二、扶貧可正確處理和增進民族關系,發揚革命傳統精神;
三、扶貧在構架和諧社會,增進城鄉居民親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更為突出。
許多貧困地區的地下礦產資源和地表生物資源都比較豐富,有些還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急需的資源,有計劃地開發這些地方的經濟,可以帶動社區的發展;從全國整體考慮,開發這些地區可為將來國家經濟建設戰略重點轉移,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建設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礎。
(7)扶貧工作的意義擴展閱讀:
扶貧是保護貧困戶的合法權益,取消貧困負擔。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人才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對貧困農村實施規劃,旨在幫扶改善貧困戶生活生存條件和扶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扶貧方式:
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Ⅷ 扶貧的概念以及意義
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做好農村~工作。
中國政府和社會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項社會工作。扶貧有近期、遠期的規劃和明確的目標,有為實現規劃要求而制訂的具體計劃、步驟和措施,把治標和治本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治本為主。除幫助貧困戶通過發展生產,解決生活困難外,更重要的是幫助貧困地區開發經濟,發展教育,從根本上擺脫貧困,走勤勞致富的道路。
貧困標准 世界多數國家以人們的收入狀況來確定貧困線。中國的貧困線主要以是否達到溫飽為標准。根據國家統計局規定,1985年農民的消費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150 元人民幣以下者為貧困型。以後各地實行的標准有些上升為200元,有的發達地區增至1000元。列入貧困線內的扶貧對象分為兩類:①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國有18個片,包括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和邊遠山區。這類地區生活條件差,生產力發展緩慢,經濟、文化落後,部分農民溫飽問題尚未完全解決。②零星的貧困縣和貧困戶。貧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勞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產和生活資料。
扶貧方式 貧困地區的經濟開發方式主要有:①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②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③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④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對貧困戶的扶持方式主要有:①家庭自營 。②創辦經濟實體。③經濟聯合。④開發投資。⑤安置就業 。1995 年中國共產黨 十 四屆五中全會提出 :到2000年基本消除貧困現象,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Ⅸ 國家設立扶貧日深入開展扶貧工作的經濟意義
扶貧開發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必須做好的重要工作,是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舉措。
扶貧開發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生動體現。
扶貧開發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扶貧開發體現了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扶貧開發工作的對象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困難群體,目的是為了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改善貧困地區的民生。
扶貧開發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扶貧開發是消除貧困、保持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貧窮是社會不穩定的主要因素,只有消除貧困,人人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社會才能趨於穩定、和諧。對此,扶貧開發大有作為。隨著扶貧開發工作力度的深入,貧困地區將會越來越發展、富裕,從而更加穩定、和諧。
扶貧開發的成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主動體現。扶貧開發,使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
拓展資料:
10月17日一直是"國際消貧日",每年這一天,聯合國都會選擇一個國家作為主會場,開展不同的主題活動。從2007年至2013年連續7年,我國在"國際消貧日"與聯合國駐華系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主辦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各地也在同一天舉辦各種活動。2014年8月1日,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扶貧日"的批復明確,從2014年起,將每年10月17日設立為"扶貧日"。
設立"扶貧日"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於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充分體現了對於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格外關心,設立"扶貧日"是繼續向貧困宣戰的一個重要的舉措,也是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我們國家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扶貧開發以來,我國的扶貧開發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扶貧開發為促進經濟發展、政治穩定、民族團結、邊疆鞏固和社會和諧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全球的減貧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