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工作方案
1. 企業內控如何分工明確
也就是說,你賣給客戶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為客戶做了什麼,你所做的與你要達到的目的之間有什麼重要關聯。內控職能的發揮也應基於這種理念,這樣才會讓業務部門主動接納而不是消極對抗,才能使內控成為「產品」,能贏得客戶。 雙內控的構成,主要指為實現內控管理對業務經營的制衡作用,各內控部門之間如何界定各自的職責,使它們之間既能分工清晰又能互相協作。一般來說,研究雙內控的構成,就是研究三大內控部門(合規管理部、風險控制部、稽核審計部),作為雙內控的「監控」層面,是如何各盡其能、各司其職,按照自己的工作重點科學有效地開展工作的。 有人可能會問,內控就內控好了,為什麼還要分工,這不是增加企業管理成本嗎?錯了,分工是提高效率的秘訣,道理很簡單,人不是萬能的,只有分工才能專注,從而精通某項業務。但分工並不是簡單地分開,只有分開沒有協作,就不能產生合力,同樣會造成浪費。 不管是在生產上還是在管理上,這一道理都同樣適用。高明的治理結構一定是全方位的、無縫隙的治理,將權力拆分,使權力獨立運作又互相制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就是如此,立法、行政、司法一定是分開的,但是互相又形成一種制約關系,環環相扣,使腐敗和決策失誤不易發生。「雙內控」各個環節的運作與此相類似。 企業應該以「提高合規管理工作的事前規范性,提高風險管理工作的准確預見性,提高審計管理工作的科學導向性」為中心,形成一個立體交叉的內部控制工作管控模式。 經濟學家們發現,「只有把產品當做服務,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也就是說,你賣給客戶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為客戶做了什麼,你所做的與你要達到的目的之間有什麼重要關聯。內控職能的發揮也應基於這種理念,這樣才會讓業務部門主動接納而不是消極對抗,才能使內控成為「產品」,能贏得客戶,從而真正對公司的業務經營發揮實效。 具體來說,內控部門的職能分工應該是這樣的:合規管理應側重於教練員,並像保健中心;風險管理應側重於邊線員,並像體檢中心;審計管理應側重於裁判員,並像健身中心(如定期開展的壓力測試、情景模擬等)。這樣的形象定位不僅明確了各自的職責,而且也便於業務部門很好地接受這種「產品」。另外,這種清晰的分工既可以解決部門與部門之間存在的壁壘,又可以避免內控部門之間或公司規模小隻有一個內控部門的不同崗位之間在合作過程中出現各自為政、沖突不斷、矛盾重重的情形。 1、合規管理部門的事前規范性 合規管理部門應以全面提高合規管理的事前規范性為目標,進一步強化其執行力和有效性,通過柔性的管理方法,不斷優化運行機制,實現合規管理的常態運行,即通過日常管理、合規檢查或專項工作,發現問題、識別風險,並採取措施進行監督整改,以規避合規風險。 某證券公司的合規管理部在一次審查服務部翻牌材料時發現,公司證券服務部營業執照登記的地址與證監局開業批復中批準的地址不一致。此事項存在未經審批已搬遷問題,違反了相關監管規定。合規管理部據此向經紀業務管理總部發出合規風險警示,要求經紀業務管理總部進行自查,並及時將自查情況向證監局溝通匯報。最後,證監局將該事項列為自查自糾行為,並未採取處罰措施。 事前的風險防範並不一定每次都能及時檢查到問題,為了提高事前風險防範的成功率,可以採用以下舉措:制訂合規管理工作計劃,及時關注法律法規變化,協助公司完善管理制度和業務流程,提供合規咨詢和建議,按照規定對公司內部管理制度、重大決策、新產品和新業務方案等出具合規審查意見。通過這些舉措,可以提前介入、及時發現,防範合規風險和法律風險隱患。合規管理部門還可以通過咨詢、培訓、溝通以及制度梳理等方式來實現對業務部門的服務支持,促進合規管理部門與業務部門的和諧發展。 2、風險控制部門的准確預見性 風險控制部門在企業風險管理和風險控制的各項工作中,負責風險評估、風險監督監控和風險量化分析,重點監控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協助各級管理人員對業務經營的各類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管理控制,並提出風險控制的措施。通過提高效率、科學管理,風險控制向數量化、指標化、規范化的管控模式轉變,有助於全面完成對各項業務、投資、信貸、運營、凈資本變化、資產管理、信息技術、財務管理等的監控工作。通過努力探索風險量化模型管理在各業務條線的應用,風險控制部門應積極完成分類監管模擬自評工作,逐步提高風險控制的准確預見性,保障各項業務健康發展。 對於具體的風險評價,風險控制部門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進行: (1)實施分析性程序。確定重要性標准,初步評價可接受風險和固有風險;依據風險評價模型,確定風險水平,制訂風險控制總體計劃和具體計劃。 (2)如果初步評價控制風險水平較低,則實施控制測試,依據控制測試的結果,確定是否擴大交易的實質性內容;如果初步評價控制風險水平較高,則應直接轉入交易的實質性測試,評價財務報表的可能性。 (3)對財務數據及賬戶余額的實質性測試。在該種模式下,除採用賬戶項目導向和系統導向模式外,還可採用分析性程序的方法,如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絕對額比較法、垂直分析法等。 3、稽核審計部門的科學導向性 稽核審計部門的作用是通過綜合的、系統的、獨立的和定期的審計工作,並結合財務指標,利用掌握的各項財務與非財務數據,對公司戰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分析、判斷,尋找經營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因素,強化各項規則的有效實施,使其與公司目標規劃形成一致導向,從而發揮指揮棒的作用。 具有內部審計職能的審計委員會應該具有獨特的地位,它有權詢問最高管理層如何落實各項制度責任,確保他們採納針對運營風險的糾正方案。當最高管理層凌駕於內部控制之上或發生違規事件時,審計委員會必須指出其危害和後果,並果斷採取整改糾偏的行動。 在審計策略的選擇上,既要注重降低經營風險,又要注重節省審計成本,在審計效果和效率之間尋找到均衡點。同時,稽核審計工作應跟上政策、監管的思路,及時把新的監管動態延伸到具體的業務操作中去;也要跟上公司業務創新發展的步伐和管理理念以及重點工作的變化,強化以風險管理為導向的稽核審計原則。 為保證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對分支機構、網點較多的企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應加大審計力度,實施一線配合審計、專人專項審計、相互交叉審計、總部委派審計等方法,提高審計工作效率。 一線配合審計是指在公司關鍵崗位人員強制休假期間,由其所在部門的風險管理專員(合規聯絡人)組成審計小組,按照事先確定的審計內容和規程完成審計任務,出具內部稽核報告並向審計部門報備。 專人專項審計是針對外部監管關注的問題、合規工作聯動的問題、相關管理部門發現的違規事項延伸審計的問題,以及董事會、總經理、首席風險官(合規總監)交辦的審計事項,由審計部門指定審計人員進行稽核審計,並出具專項審計報告。 相互交叉審計是指由業務不相容、無利害關系的部門風險管理專員(合規聯絡人)組成審計小組,在公司總部稽核專員的指導和監督下,按照事先確定的審計檢查要點及審計規程的要求開展現場常規審計,完成審計報告,並對審計內容承擔責任,同時對被審計部門下達整改意見書,並對審計出的問題進行跟蹤整改。 總部委派審計是在審計部門人員相對不足或審計任務較重的情況下,由一批有審計和現場工作經驗的審計專人及風險管理專員(合規聯絡人)組成審計小組,接受審計任務,獨立完成審計工作,起草審計報告,對審計內容承擔責任,對被審計部門下達整改意見書,並對審計結果進行跟蹤。 (本文作者介紹:雙內控陽光管理理論創始人、財經作家) 本文為作者獨家授權新浪財經使用,請勿轉載。所發表言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2. 公司管控方案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個跨多行業的經營集團,針對自己的企業集團需要思考自身的企業特徵,集團管控該如何開展?公司管控方案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當企業在國際化經營的時候,針對不同企業的集團管控模式該如何選擇?管控模式確定以後,管控的內容包括什麼?藉助什麼手段和工具才能實現集團的管控?
企業集團的發展歷程一般都是從單一企業發展到企業集團,從單一的業務經營發展到多元化經營,通過並購或者自己成長的方式,從單一地區的經營發展到多地區的經營甚至跨國界的經營,作為企業集團核心公司,如企業總部或者集團公司,該如何在整個集團范圍內開展管控工作?
首先看集團管控模式的選擇,目前比較典型的三種模式,就是財務管控型,戰略管控型,運營管控型。比較常見的財務管控型的模式是通過收購方式形成的,沒有核心的主業,各個板塊相關性很小,總部通過收購投資子公司,獲取投資收益,這是企業集團當中管控程度最低的一種集團的管控模式。大部分企業集團更多屬於後兩種方式,屬於戰略管控型和運營管控型,總部對於下屬的子公司、子集團分支機構管理的內容有一定的范圍設定,對戰略進行全集團的管理,對財務當中的內容等管控,而對業務本身不會進行更多的干預,採用這些方式的企業集團,往往產業經營比較多,不是單純在某個行業裡面經營,是多元化經營,規模大,它的管控程度不可能完全集權,第三種模式管控的程度最高,管理的內容也最高,除了對重大的投資,對戰略進行管理以外,還要對業務進行管理和干預,表現為在單一行業裡面進行集團管控,針對每個集團,在選擇管控模式的時候,要針對各種各樣的特點進行分析,
每個企業集團在考慮採用什麼管控模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當企業集團組織結構層次非常多,組織結構非常復雜的時候,一定要針對不同的組織和子公司,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業務板塊去選擇不同的管控模式。
作為一個企業集團管控模式確定以後,管控內容包括哪些?從集團管控的目標講,要達到不幹涉各個業務板塊、經營靈活性同時,保證集團的資源共享,集團對關鍵事情和控制,防止整個集團經營的風險,保證集團資產和投資的回報等指標,包括戰略規劃和管理,計劃和預算管理,財務、人力資源管理,以及風險和監控和信息化的使用等等。
圍繞核心的功能我們要探討每一塊集中管理的內容,具體在企業當中怎麼體現?怎樣開展?如何實現集團的集中管控,方法和手段有哪些?
在企業集團制訂管控體系的時候,選定了管控模式和內容以外,執行的時候表現為幾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在整個集團范圍之內,權責分配體系如何制訂?對於集團管控來說至關重要,集團管控程度集權、分權,分散程度有多高等等完全表現企業分配體繫上面,在總部怎麼樣配置,在一級子集團如何配置等等?構成企業集團管控的各種各樣的方式。
第二個方面權利分配體系建立以後,整個集團業務流程的重新梳理和定位,包括如何使用先進的工具和使用手段來幫助他們實現集團管控?首先談權利分配體系,權利分配體系如何建設,表現在整個集團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主體,許可權如何分配?集團總部職能的定位,各個部門許可權有什麼?總部的權利有什麼?子集團權利有什麼?等等。
企業集團在進行集中管控的時候要重新進行基礎工作的梳理,如基礎文件,人員檔案,人員編碼,組織編碼,客商編碼等等都必須進行統一編碼和檔案統一名稱的整理,將來總部集中起來才能進行查詢;制度也很重要,集中管理的時候,無論管控的程度如何,都必須和制度相配套執行,僅僅依靠發文,是保證不了同樣的制度去執行,在我們做集團管控的時候制度統一做。
我們是如何藉助信息化的工具幫助我們實施集團的管控和集中的管理?
用友NC是一套完整的管理軟體系統,包含財務、人力資源,業務資金預算等等各個方面,在產品的總體支持下,幫助企業集團開展一系列的管控工作,依靠NC平台實現6個領域財務管理或者集團財務管控。首先要確定集團財務管控模式,第二進行集團資產集中管理控制。第三是在統一的信息平台上面開展集團管理工作,第四是整個企業集團內部控制由企業內部統一開展,第五要統一分析和企業的績效管理第六個方面人力資源集團管控,開展集中管控和集中管理。
在集團搞集中管理的時候離不開軟體工具的平台,如果沒有有效的工具和平台,就無法傳遞信息,掌握狀況等等,後續的目標更沒有辦法達成,我們可以通過NC的軟體平台控制使我們完全實現了集團對各分公司事前、事中、事後的管控,實現全球化一套帳,總部可以隨時通過平台任意查詢財務信息,報表、明細帳,甚至原始單據,有機制和保障每個子公司行為更加規范。
通過軟體平台完成共享服務模式,集團總部把很多子公司財務管理的職能全部拿過來,所有的子公司的帳由總部的財務中心,會計核算中心統一處理,從而使管理控製成本都大大降低。這種共享服務模式,就要考慮軟體系統能不能支撐模式?我們從NC軟體界面上了解到,NC系統是基於集團管理開發的系統,為集中管理設置了條件,會計服務,登錄總部帳號,為子公司同時進行財務的結帳等等,總部直接為所有的子公司同時進行財務處理,不需再分別登錄每個子公司的帳戶,一步操作完成任務。
如今的集團企業在財務業務上面都有特殊性,需要按照不同國家准則要求,按照不同語言幣種做財務報告,對於國際化特點,NC系統考慮得也很細致,它設計了多帳戶的功能,以滿足跨國界經營的時候,針對不同幣種、語言要求,多套帳戶,產品的功能。
關於資金集中管控是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用友NC資金管理的構成,覆蓋了資金管理的方方面面,日常流動資金的結算義務,融資的業務,資金的計劃,資金的預測等等,所有業務內容涵概的范圍,同時在整個產品層次支持不同集團企業資金管控模式,採用監控的模式。通過NC系統與各商業銀行的對接查看公司所有銀行開戶的信息,包括存量信息等等,總部可以分析,資金存量分析、流量分析個等等,由此監控子公司守信程度,子公司佔有的份額多大等等以實現平台監控。
每個企業集團管控的內容不一樣,大部分企業集團會根據自己的規模,預算管理是整個預算編制完成了整個資源配置,預算考核集中管控,控制是每個子公司自己掌握,用友的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從預算到完整的系統,幫助企業實現完整的管理。
如何做預算體系的集中管理和建設?首先預算體系當中共性的部分進行集中管理,通過軟體系統來規范所有子公司預算體系,達到通過預算工具把戰略變成年度目標,通過預算控制子公司的行為發生,最後進行業績的考核的時候更加合理。
除了財務這個領域以外,人力資源的管控也是企業集團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人力資源必須充分保證資源供給,現有的人進行有效的配置,最終達到最好的業績產出,這是管理總體目標。
用友的EHR產品,從基礎層、業務層、戰略層來滿足企業集團不同的要求,基礎層可以看到崗位情況、組織情況,分析人員情況等等,在條件之上勞動合同可以進行集中共享等等,業務層是招聘的管理,培訓的管理,人員的變動管理,人員的已定指標的定義和考核都可以全集團公司來協調和考核。戰略層是進行人力資源提升和規劃。
關於內控和風險的管理,用友為企業提供風險層次方案上做到監控管理、提升的管理,用友的內部控制和管理的解決方案,首先從整個業務運營層幫助企業提高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效率,通過軟體系統把內控點固化了,強制企業執行到位。然後利用軟體系統,內部控制的動作,通過系統自動記錄的機製作為查詢依據,到年末即可實現內部控制的評級,出具報告,作為上市公司報告提供給證監會,從而降低降低風險。
最後一個方面就是企業支持及績效管理,企業集團績效管理要分層管理,總部對於子公司績效管理怎麼管理?不同企業有不同的要求,在大部分企業當中對子公司都採用關鍵業績考核,企業的管理人員隨時掌握查看信息的各種各樣的分析數據,統計報表和指標,通過決策設計系統,在業績考核評價部分,我們可以通過用友NC系統來實現。當系統中擁有業務經營和財務的所有數據後,數據會自動完成統計預算,進行業績的評價。
本文只是對集團管控的核心內容,和集團管控的模式選擇,具體內容界定方式方法作了總體概述,具體的內容還有很多,希望能為大家帶來一些啟迪,並根據企業自身的特徵思考如何選擇符合企業發展的管控模式。
3. 請問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整改方案如何寫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整改方案你可以這樣寫,寫一些你們平時用的什麼最多,例如車旅費,出差費,住宿費等這些費用控制指標寫一下就可以了,謝謝望採納……
4. 公司的內控管理部門的職責
一、職責:
1.1促進公司目標實現;
1.2定期執行風險評估程序,發現影響公司目標實現的內部控制缺陷並提出改進建議;
1.3在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領導下,組織協調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工作;
1.4在董事會審計執行會的領導下,設計、擬定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相關制度;
二、 工作流程(風險評估工作流程)
2.1風險評估(目標設定、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應對)
2.2改進建議 (小公司可將2.3、2.4及2.5整合至一個整改報告即可)
2.3整改方案
2.4整改執行
2.5整改報告
2.6監督檢查
三、不清楚公司是否有內審部門,以及與內審的職責劃分,所以簡化了以上內容。供參考。
5. 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實施方案怎麼寫
【2016年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方案】
為了貫徹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強內部權力制約,有效防控廉政風險和行政風險,根據上級財政工作會議有關要求,現就進一步加強我局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建設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關於「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是強化對行政權力制約的重點。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式控制制,防止權力濫用」的要求,以及省市財政部門的工作部署,加快推進財政內控工作,建立健全高效有序的內部控制運行體系。
二、工作目標
通過查找、梳理、評估財政業務及管理中的各類風險,制定、完善並有效實施一系列制度、流程、程序和方法,對財政工作風險進行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監督和糾正,提高內部管理水平,達到以下目標:
(一)嚴肅行政紀律,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有效履行財政職能,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上級財政部門和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
(二)各項政策與規章制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並得到有效貫徹執行,各項財政業務活動合法合規。
(三)嚴格遵守廉潔從政規定,防範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財政資金的安全性、規范性、有效性。
(四)預決算報告和相關報告、工作記錄和其他管理信息真實完整。
三、 工作內容
各股室(中心)要按照以下的內容,扎實推進內控制度建設。
(一)穩步推進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一是制定指導各股室(中心)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的基本制度。二是根據基本制度以及職責范圍,結合局廉政風險防控制度制定法規及政策風險、預算編制及執行風險、機關運轉及管理風險(含公共關系、信息管理、崗位利益沖突)等風險內部控制辦法。三是各股室(中心)根據基本制度和風險內部控制辦法,在查找本單位風險並定級、完善工作流程、界定各環節各崗位責任的基礎上制定內部控制操作規程。四是制訂內部控制專項檢查辦法和內部控制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推動完善人事管理、資產財務管理、內部審計等內部控制制度,進一步健全財政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二)切實推動內部控制制度有效執行。一是結合財政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建設,將基本制度和相應辦法提出的內控理念、控制活動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相關信息系統中,通過授權控制和流程式控制制防範業務風險,實現內部控制的程序化、常態化。二是組織人員參加省市組織的內控專題培訓,增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人員隊伍素質,切實推動財政系統內控機制落實。三是組織各股室(中心)開展內控日常檢查,匯總分析各股室(中心)內部控制中的新情況。四是組織內控有效性專項檢查和考核評價,督促各股室(中心)切實貫徹落實內部控制制度。
(三)指導和推動全區財政系統的內控體系建設。在完善局內部控制制度的同時,指導和推動全區財政系統的內控體系建設工作。
四、工作步驟
(一)動員部署階段(2016年4月1日-4月30日)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深入做好宣傳、發動、培訓和組織部署工作。
(二)制度建設階段(2016年5月1日-8月31日)
按照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強化流程式控制制、依法合規運行的要求,結合財政工作實際,制定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並組織論證評審後發布實施。
(三)落實實施階段(2016年9月1日-10月31日)
將內控理念、控制活動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相關信息系統;組織開展內控日常檢查,切實推動內控機制落實。
(四)完善總結階段(2016年11月1日-12月31日)
指導和推動全區財政系統的內控體系建設,總結提升我區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工作經驗和取得的成效,在有效執行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並在全區財政系統推廣財政內控理念和具體制度辦法。
五、組織領導
成立局內部控制委員會(以下簡稱內控委),負責確立局內部控制政策,審定重大風險和重要業務流程的管理制度,部署內部控制的重大事項和管理措施,指導和督促各鄉鎮(街道)、局各股室(中心)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程序和管理措施。內控委主任由局長擔任,副主任由相關局領導擔任,委員由辦公室、監察室、監督檢查股(會計股)、預算股、國庫股、綜合股、行政政法股、科教文股、社保股、農業股(綜改股)、企業股(國資股、外經股)、經建股、農綜辦、政府采購辦(采購中心)、融資服務中心(債務管理股)、國庫支付中心(會計核算中心)等股室負責人組成。內控委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研究內部控制工作情況,審議風險事件定級和責任追究建議,提出加強和改進的措施。
內控委下設辦公室,承擔內控委日常工作。內控辦設在監督檢查股,由內控委成員股室(中心)有關人員組成,主任由分管監督檢查股的局領導兼任,內控辦成員由各股室(中心)指派專人負責。內控辦負責牽頭擬訂內部控制基本制度,審核相關風險內部控制辦法,審核各股室(中心)內部控制操作規程,對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進行檢查、考核和評價並向內控委報告,對風險事件進行調查並提出處理意見,對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並制訂解決方案。
各鄉鎮(街道)參照同步開展,要按照要求和時間節點,結合實際細化工作方案,成立領導機構,強化工作部署落實,明確責任分工,切實推進財政系統內部控制制度建設。
六、職責分工
基本制度及風險內部控制辦法的擬訂和組織實施,由各有關股室(中心)分別牽頭負責。局監督檢查股牽頭內控辦工作,負責制定內部控制基本制度;預算股、國庫股分別牽頭負責制定預算編制及預算執行風險內部控制辦法,其中預算股牽頭負責制定預算編制風險部分,預算股、國庫股按照職責分工牽頭負責制定預算執行風險部分;辦公室牽頭負責制定法規及政策風險內部控制辦法、機關運轉及管理風險內部控制辦法和內部控制問責制度。在擬訂和組織實施專項風險管理辦法中,各牽頭單位之間應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
各股室(中心)負責本股室(中心)職責范圍內的內控管理工作。一是根據基本制度和相關風險內部控制辦法,制訂本股室(中心)內部控制操作規程,做好內控工作;二是各股室(中心)主要負責人對本股室(中心)職責范圍內的內控管理負總責,組織股室(中心)職責范圍內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業務流程建設,三是各股室(中心)指定專人負責與內控辦的工作聯絡,配合內控辦的有關工作安排。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股室(中心)負責人是本股室(中心)內控工作第一責任人,要將建立和實施內部控製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來抓,精心籌劃,周密安排,確保內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進。
(二)認真抓好落實。各股室(中心)要認真查找股室(中心)風險並進行評估定級,通過界定各環節崗位職責,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完整的內部控制操作規程,並切實抓好落實。
(三)強化責任擔當。要堅持「一崗雙責」、「一案雙查」,各股室(中心)負責人要牢固樹立內控理念,積極引導幹部職工將內控意識貫穿於日常工作中,由「要我內控」變為「我要內控」,在股室(中心)內部營造良好的內控氛圍。
(四)加大檢查力度。內控辦要對各股室(中心)內部控制工作組織開展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內控薄弱環節、查找原因、堵塞漏洞。定期檢查一年一次,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各股室(中心)內控制度建設、執行、風險事件應對及處理等情況。不定期檢查的內容由內控辦根據內控管理需要確定。檢查情況向內控委報告。
(五)完善問責機制。將內控結果運用於幹部選拔、任用、獎懲,以及單位和個人年度考核、評先等工作。對於違反內控制度規定,出現風險事故的責任單位和幹部職工必須嚴格執紀追責。
6. 如何提升公司內控管理
提高企業內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
內部控制規范及其指引,基本涵蓋了企業運營的各個領域、各項業務和事項,為企業制定和實施內控體系提供了具體的參考。然而,內部控制的關鍵不在設計,而在於執行。因此,如何全面落實整個內控體系成為下一步工作的重心。要真正貫徹落實好內控體系,企業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提高全體員工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企業領導的重視是關鍵
如果沒有稱職的人去執行,設計得再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也不可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內控的成與敗,取決於企業全體員工的意識及行為,而企業領導人對內控的認識、態度與行為更是關鍵所在,直接決定了內控體系實施的好壞。要加強內部控制培訓,加大宣傳力度,讓企業領導和全體員工都充分認識內控的作用、為企業創造的效益以及具體流程,樹立起正確的內控觀念。只有提高了認識,才能提高自覺性和執行力,從被動執行走向主動實施,才能自上而下地貫徹執行企業的各項制度。在落實的過程中,領導要把內控作為日常重點工作來抓,自覺按照規定程序辦事,起好模範帶頭作用。
2.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設置專門機構負責企業內控體系的建設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明確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權、責、利的劃分,使之相互獨立、相互制約。明確董事會負責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實施,監事會負責監督董事會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實施,經理層負責組織執行內部控制的日常運行。同時,在董事會下設立內部控制委員會,專門負責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工作;在董事會下設立審計委員會,負責審查、監督內部控制有效實施和進行內控自我評價、協調內部控制審計及其他相關事宜等。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由上而下共同執行內部控制體系,從而推動企業內控的健康發展。
3.提高內部審計的地位和獨立性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內部審計人員被賦予了新的職責和使命,內部審計機構在幫助企業控制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首先,要保證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工作的獨立性;其次,拓展內部審計領域,把內部審計延伸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不僅要檢查發現財務差錯,還要通過對內控檢查和評價活動,及時發現內控缺陷、管理漏洞和隱患,針對審計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及時採取提出切實可行的、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和措施;此外,要配備業務水平、職業道德素質較高的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工作的專業性和特殊性,要求內部審計人員不僅是既精通財務會計、審計業務,又具備經濟法律、經營管理、計算機、工程技術等多方面知識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還要有相應的組織、指揮和協調工作的能力,更要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最後,加強與外部審計的交流與合作。藉助中介機構的力量,充分利用其從業人員業務素質較高、經驗較豐富的優勢,進行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全面提高內控意識和風險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4.建立和完善全面預算管理機制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實施控制和監督的重要手段,可以起到統合所有龐雜枝節的幹流作用和科學的導向作用,促進企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並使預算管理關注的重點從經營結果延伸到經營過程和資本運作過程。在實際工作中,由企業最高領導人進行決策、指揮和協調。在預算編制的過程中,預算委員會把總預算細化分解,落實到每一個預算執行單位,具體到每一位員工,並附以相匹配的權、責、利。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修正,以適應經營市場與政策環境的變化。內部審計等部門負責監督和核查預算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執行中的偏差,確定偏差大小,提出改進建議。年終,進行預算業績考核和獎懲。
5.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體系、考核和激勵機制
建立科學有效的薪酬體系、考核和激勵機制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工作,其核心是使企業管理者從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轉變為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首先,應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評價機制。董事長、董事會成員、總經理、副總經理的年度獎金,以稅後利潤作為計發的依據;其次,建立與內控相適應的薪酬福利體系。為了保證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強化對內部控制體系執行、實施情況的檢查和考核。薪酬福利體系通過工資、福利、津貼、補助、獎金等形式,結合員工的個人能力和工作表現,與內部控制執行效果掛鉤,進行量化考核,以促進員工發揮積極性、創造性。
7. 公司的內控管理部門的職責是什麼
公司的內控管理部門的職責:
一、促進公司目標實現;
二、定期執行風險評估程序,發現影響公司目標實現的內部控制缺陷並提出改進建議;
三、在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領導下,組織協調年度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工作;
四、在董事會審計執行會的領導下,設計、擬定內部控制自我評價相關制度。
8. 如何建立內控體系包括如何建內控制度,內控組織架構,內控崗位設置,內控崗位職責,內控日常業務開展
內控體系建立的原則
企業建立財務內控制度體系既要以《會計法》、《公司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作為依據,又要結合企業的具體情況,便於企業有效增強內部管理,防範經營風險,保護單位財產,保護國家、集體和職工三者利益,增強企業效益。具體來講,企業財務內控制度體系的建立要符合以下原則:
1.合法性原則,就是指企業必須以國家的法律法規為准繩,在國家的規章制度范圍內,制定本企業切實可行的財務內控制度。這是企業建立內控制度體系的基礎,在大量的違法違規的企業中,一則是因為不依法辦事,更重要的是因為企業財務內控制度本身就脫離了國家的規章制度,任意枉為,最後給國家給企業造成了損失,給社會帶來了不良影響。
2.整體性原則,就是指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必須充分涉及到企業財務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的控制,它既要符合企業的長期規劃,又要注重企業的短期目標,還要與企業的其他內控制度相互協調。我們在工作中通常存在著很多局限性或「近視症」,往往就事論事,僅從財務單方面出發考慮問題,結果顧此失彼,與其他內控制度執行相互矛盾,或不受廣大幹部職工的理解,而造成制度的「名存實亡」,因此,在建立財務內控制度體系時應把握全局,注重企業的整體實施效果。
3.針對性原則,是指內控制度的建立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針對企業財務會計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針對企業容易出現錯誤的細節,制定企業切實有效的內控制度,將各個環節和細節加以有效控制,以提高企業的財務會計水平。目前我們很多企業沒有一套根據企業實際制定的財務會計制度與規范,從而造成會計工作薄弱,財務管理混亂。
4.一貫性原則,就是指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必須具有連續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致,隨時變動,否則就無法貫徹執行。我們在制定企業財務內控制度時,要高度重視這一點,要力求制度盡可能連續,保證會計工作的嚴肅性。
5.適應性原則,指企業財務內控制度應根據企業變化了的情況及財務會計專業的發展及社會發展狀況及時補充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適應性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外部的適應性,另一方面是對企業內部的適應。外部適應性是指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要適應國家的宏觀經濟發展,產業的發展和對企業競爭對手機制的適應。而內部適應性是指要適應企業本身的戰略規劃、發展規模和企業的現狀。企業要把握這兩個方面,制定適時適用的財務內控制度,並將企業財務會計水平向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
6.經濟性原則,是指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的建立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就是說在運用過程中,從經濟角度看必須是合理的。一項制度的制定是為控制企業的某些環節、關鍵點,並最終落實到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及增加效益上,若違背了這個觀點,就變得得不償失。
7.適用性原則,是指企業財務內控制度應便於各部門、各職工實際運用,也就是說企業財務控制度的操作性要強,要切實可行。這是制定財務內控制度的一個關鍵點。企業內控制度的適應性可概括為「內容規范、易於理解、便於操作,靈活調整」。
8.發展性原則,制定企業財務內控制度要充分考慮宏觀政策和企業的發展,密切洞察競爭者的動向,制定出具有發展性或未來著眼點的規章制度。企業財務內控制度是企業的一項重要制度,它能促進企業財務會計水平的提高,為此,我們要具有戰略的高度把它引向更完備的發展方向。
內控體系的目標
企業財務內控制度是為企業的經營目標服務的,我們制定財務內控制度體系必須達到以下五個目標:1保證業務活動按照適當的授權進行。2保證所有交易事項以正確的金額,在恰當的會計期間及時記錄於適當的賬戶,使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符合有關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的要求。3保證對資產和記錄的接觸、處理均經過適當的授權。4保證賬面資產和實存資產定期核對相符。5保證財務會計監督的及時性和准確性。
內控體系控制的要點
企業的財務內控制度要達到服務於企業經營目標,要達到對經營活動的控制,必須使財務內控制度對每個環節進行控制,控制好各個要點。實行企業財務內部控制要實現以下要點:
1.明確管理職責、縱向與橫向的監督關系;2.職責分工,權利分割,相互制約;3.交易授權,建立恰當的審批手續;4.設計並使用適當的憑證和記錄;5.資產接觸與記錄使用的授權;6.資產和記錄的保管制度;7.獨立稽核,例行的復核與自動的查對;8.制訂和執行恰當的會計方法和程序;9.工作輪換;10.獨立檢查,包括外部和內部審計等。
內控體系框架
在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指導下,在解決了企業財務內控制度體系建立的前提下,按照企業內控制度建立的原則、目標、要點的要求,企業應建立起本單位的完備的財務內控制度體系。我認為企業財務內控制度體系應包括以下七個方面的基本財務會計控制制度:
1.可靠的憑證制度;2.完整的簿記制度;3.嚴格的核對制度;4.合理的會計政策和會計程序;5.科學的預算制度;6.定期的資產盤點制度;7.適時適用的監督考核制。
具體地講,財務內控制度體系框架可分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原則性的財務、會計制度
1.會計核算制度:
(1)會計核算的體制;(2)主要會計政策;(3)會計科目名稱和編號;(4)會計科目使用說明;(5)會計報表種類及其格式;(6)會計報表編制說明(附註)。
2.財務管理制度:
(1)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體制;(2)貨幣資金管理;(3)往來結算管理;(4)存貨管理;(5)短期、長期投資管理;(6)固定資產管理;(7)在建工程管理;(8)無形資產、遞延資產管理;(9)其他資產管理;(10)銷售收入管理;(11)成本費用管理;(12)盈利及分配管理;(13)財務會計報告與財務評價管理。
(二)綜合性管理制度
1.賬務處理程序制度(對會計核算基本流程,有關會計事項處理的必需手續以及具體操作規范作出規定);2.財務預算管理制度;3.會計稽核制度;4.內部牽制制度(根據需要,對會計核算中需強調的內部牽制、制約程序作出集中的規定);5.財產清查制度;6.財務分析制度;7.會計檔案管理辦法;8.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9.對子(分)公司等所屬單位的財務會計管理辦法。
(三)財務收支審批報告制度
1.財務收支審批管理辦法;2.重大資本性支出審批與授權審批制度;3.重大費用支出審批與授權審批制度;4.財務重大事項報告制度。
(四)財務機構與人員管理制度
1.財務管理分級負責制;2.會計核算組織形式;3.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4.內部會計人員管理辦法(含會計工作崗位輪換管理辦法、會計人員委派管理辦法等);5.對違反財經紀律及企業財會規章制度事項的處罰規定。
(五)成本費用管理制度
1.費用報銷管理辦法;2.成本核算辦法;3.成本計劃管理辦法;4.成本控制管理辦法;5.成本分析管理辦法;6.成本費用考核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