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審內控
A. #審計經理#內控與內審工作方向和工作內容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內審是內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內控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內控是實現現代化企業管理的措施,包括內控設計和執行。一流企業靠文化管理,二流企業靠內控管理,末流企業靠人為管理。雖有此說,但絕不是說一流企業就沒有內控建設的必要了。個人認為,文化建設和管理是基於內控建設之上的。 來自職Q用戶:李先生
內控是對公司內部各管理部門內部制度建立健全及執行情況的審計,通俗點說就是部門是否有規章制度,制度是否有漏洞,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行,是否有具體考核措施。內審面就大了,這么說吧,有管理的地方就有內審,內控也是內審的部分業務。 來自職Q用戶:鞠先生
B. 內控和內審的區別大神們幫幫忙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區別,簡單的說,內部控制就是企業對風險管理策略的執行。企業在根據戰略目標對實現戰略目標的各類風險進行評估,並根據企業的風險偏好和風險容忍度制定出風險管理策略,將這些風險管理策略落實的工作就是內部控制的工作。也就是說內部控制是企業為了保證它的戰略目標的實現,而對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潛在風險進行管理的各種方法、措施和程序。 我國的內部控制研究是隨著審計事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對於企業來說,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評價的重要組成,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評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內部審計人員直接對內部控制進行檢查和評價,並針對相關的控制弱點提出改進意見。可以說,企業的所有活動都在內部審計人員的職責范圍之內,既對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的程序和方法進行檢查,也對企業的經營活動相關的內部控制發表意見。根據內部審計師協會建立的內部審計職業守則的規定,內部審計人員應該: 1. 對企業的財務和經營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進行檢查,並對相關的信息進行鑒別、計量、分類和報告; 2. 檢查所建立的系統來確保遵從相關的政策、計劃、程序、法律法規等,這些方面都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和報告產生重要的影響; 3. 檢查所建立的保護資產安全完整的內部控制; 4. 檢查相關的經營活動或項目,確保其結果與設立的目標相一致,並確保這些經營活動或項目按照計劃得到執行。 至於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的區別,一般認為,公司治理包括內部公司治理和外部公司治理。所謂內部公司治理或稱法人治理結構、內部監控機制,是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等組成的用來約束和管理經營者的行為的控制制度。其主要治理機制有:董事會選舉規則及程序、代理人之爭、外部董事、報酬激勵機制、董事會與經理層權利的分派與劃分等。所謂外部公司治理或稱外部監控機制,是通過競爭的外部市場(如資本市場、經理市場、產品市場、兼並市場等)和管理體制對企業管理行為實施約束的控制制度。而內部控制,按照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1992年的定義,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經理階層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營運的效率效果、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相關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標的達成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建立並維持恰當的內部控制是管理當局受託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 內部公司治理是由所有者、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經理人員組成的一定的制衡關系,是用來約束和管理經營者的行為的控制制度。內部控制是企業董事會及經理階層為確保企業財產安全完整、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實現經營管理目標,而建立和實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職能的措施和程序。公司治理解決的是股東、董事會、經理及監事會之間的權責利劃分的制度安排問題,更多的是法律層面的問題。而內部控制則是管理當局(董事會及經理階層)建立的內部管理制度,是管理當局對企業生產經營和財務報告產生過程的控制,屬於內部管理層面的問題。內部控制解決的是管理當局與其下屬之間的管理控制關系,其目標是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防止發生舞弊行為。換言之,內部控制是在公司治理解決了股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之間的權責利劃分之後,作為經營者的董事會和經理為了保證受託責任的順利履行,而做出的主要面向次級管理人員和員工的控制。內部控制並不能夠約束最高管理當局本身。
採納哦
C. 內控和內審有什麼區別
內控與內審的區別:
1、目標不同。內部控制是建立相互制約的管理關系,目的是改善經營管理;內部審計是對各種業務進行評價,是否合規。
2、手段不同。內部控制手段主要有環境控制、風險評估、活動控制、信息與溝通、監控等;內部審計主要手段是查證、函證、抽樣、座談、調查等。
3、關注點不同。內部控制的關注點是管理流程、制度和崗位約束、制度的有效性、關鍵崗位等;內部審計的關注點是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異常財務現象,財務規范性等。
4、對象不同。內部控制的對象是整個企業的各個環節;內部審計是相關環節和財務相關信息。
D. 內控和內審的區別
內控和內審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內控是內部控制的簡稱,指一般公司企業內部的控制運作。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內審是內部審計的簡稱,內部審計之父索耶關於內部審計的定義是:對組織中各類業務和控制進行獨立評價,以確定是否遵循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和標准,是否有效和經濟地使用了資源,是否在實現組織目標。
2、范圍不同
內審以財務報告內部控制為主。內審的范圍,直接決定著審計的質量、成本和責任,決定著審計的可行性。但是以整個內控作為內審的范圍,既不明確,也不好把握,容易產生審計風險,審計的可行性會有問題。
3、性質不同
內審是企業外部對企業的內控,是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進行的審計,是一種獨立的鑒證業務。內控是企業內部管理層對企業的內控評價,通常情況,授權內審機構對企業內控進行評價,是一種相對獨立的服務業務。
4、責任主體不同
在實施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是注冊會計師的責任。企業內部控制責任是由企業承擔的,而內部控制審計責任是由注冊會計師承擔的。兩種責任的分離決定了企業和注冊會計師在分別實施內褲和內審的時候必須按照不同的規則獨立完成,兩者之間不能相互替代和免除。
(4)內審內控擴展閱讀:
內控的管理局限
1、人為過失。執行內控制度的人在決策過程中因在一定的時間內、基於所掌握的信息以及所受到的壓力,作出在事後看來沒有產生理想結果的判斷。
2、內部控制體系設計中的缺陷。制度是人執行的,在執行的過程中因制度設計的缺陷以及執行的人員培訓問題會造成錯誤。
3、 管理層凌駕內部控制體系。出於個人利益或虛誇主體的財務狀況或合規情況等不法企圖,而拒絕執行既定的政策或程序。
4、 員工串通或舞弊。
5、 建立控制的相關成本與效益比較。
E. 審計,內控,風險管理,三者是什麼關系
內部審計、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的始終,共同服務於企業經營、戰略日標的實現。風險管理為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提供了基礎和前提,也為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內部控制為風險管理提供了控制乎段,也為內部審計提供了審計對象;內部審計不僅直接以風險管理和內部控製作為檢查和評價的對象,而且通過審查、評價幫助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完善和優化。
風險是指未來的不確定性對企業實現其經營目標的影響,如何有效的辨識、分析、評價,並適時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和控制這些風險,便構成了風險管理的內容。這里企業面臨的風險包括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兩類。
內部控制是指由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旨在實現控制目標的過程,主要是指對企業內部風險的控制。
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咨詢活動,用於改善企業的運作並增加其價值。通過引入一種系統的、有條理的方法去評價和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內部審計可以幫助一個機構實現其目標
有這樣一個例子,可以較為形象的說明風險管理、內控、內部審計三者之間的關系,某人開車從A地到B地去,那麼他的目標就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快到達目的地。
在這里,把汽車作為一個主體,那麼在由A到B的過程中,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這一目標實現,即存在各種風險,既包括來自車輛自身的內部風險,對於汽車自身而言的風險無處不在,如車身質量、油電系統、動力系統、制動系統等都會影響由A到B目標的實現。也包括汽車之外的風險,如天氣、道路狀況、其他車輛等。概況起來說,存在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因此,為了順利到達,必須採取相關措施,來保證這一目標的實現。
首先,從車輛本身角度來說,強化車身結構,保證車輛整體性,限制最高車速,進行事前控制。
需要加裝剎車、ABS等制動保障系統,胎壓監測、防爆胎系統等進行事中管控;加裝安全氣囊等進行事後控制。
制定、掌握正確的駕駛方法、流程,通過各種法律、法規加強對駕駛人員的監管和獎懲。
以上基於車輛的控制,被視為內部控制。
其次,除了汽車自身的存在的各種風險,天氣、道路狀況、其他車輛等外部風險也可能影響到出行目標的實現,對此,可以通過提前觀看天氣預報、收聽道路信息等,進行提前掌握相關信息,並採取相應防範和應對措施也就是對外部風險的管控。
從以上可以看出,既包括內部控制,也有外部風險管理,這些構成了風險管理。
內部審計就是識別、分析存在的各種分析因素,檢查、評佑,內部控制、風險管控的有效性,定期檢查風險情況、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及剩餘風險等,以此來改進、完善風險管控水平和能力,以便目標更好的實現。
對於企業而言,正因此存在各種風險影響經營目標的實現,因此需要加強內部控制,從內部管理的角度來規范各項流程、制度等,提高內部管理的水平和能力,規避、降低各種存在的風險,提升企業的績效。因此風險的存在是內部控制產生、發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內部控制並不等同於風險管理,企業面臨的風險包括內部風險和外部風險,內部控制只能控制一部分內部風險,對於政策變化風險、經濟環境風險等外部風險,內部控制很難達到一個好的控制效果,需要進行風險的辨識、分析、評價,採取風險管控措施來規避、降低這些風險。也就是說,內部控制是風險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和組成部分,風險管理是比內部控制更廣泛、更全面的管理理念。
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看,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之間是緊密聯系,二者共同為企業績效目標的實現提供了有效保障。一方面,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內部控制的檢查、評價,不斷提升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體系,進而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的直接對象,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可以為內部審計提供良好的審計環境,提高內部審計的質量。
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風險管理和內部審計也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面對各種內外部風險,企業通過有效的風險管理,辨識、分析、評價存在的各種風險,並採取措施,規避、降低風險,將風險控制的可承受的范圍之內,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而內部審計,則獨立的對風險管理的過程進行審查,通過對風險管理有效性和剩餘風險的檢查、評價,不斷改進、完善風險管理,提升風險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因此,內部審計是風險管理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具有獨立地位,是對風險管理的監控。
F. 內控內審九大循環
內控內審「九大循環」包括: 采購、生產、銷售、薪工、投資、融資、固定資產、資訊(軟體、硬體)、研發 。
G. 內部審計和內部控制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內控內審的區別:內部控制是公司的內部基本制度,內部審計是通過測試、檢查等手段對內控的完整性、有效性進行審計,為修訂內控制度及其有效性提綱依據。一句話,內控是目標,內審是為內控的完整有效提供改善和提供的依據。
內控內審的關系:
內控是內審的一個部分,內審則是對內控的監督。是兩個有很強的聯系但又不能混淆的概念。
H. 內部控制審計與內部審計的區別
存在本質的區別。
通俗的說,內部控制審計,是外部的審計事務所對公司的內部控制進行審計,並出具鑒證報告;而內部審計,是公司內部的內審人員對公司的內部控制進行審計。前者外查,後者自查。
I. 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區別與關系是什麼
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
內部審計是對組織中各類業務和控制進行獨立評價,以確定是否遵循公認的方針和程序,是否符合規定和標准,是否有效和經濟的使用了資源,是否在實現組織目標。
主要區別:
1、目標不同。內部控制是建立相互制約的管理關系,目的是改善經營管理;內部審計是對各種業務進行評價,是否合規。
2、手段不同。內部控制手段主要有環境控制、風險評估、活動控制、信息與溝通、監控等;內部審計主要手段是查證、函證、抽樣、座談、調查等。
3、關注點不同。內部控制的關注點是管理流程、制度和崗位約束、制度的有效性、關鍵崗位等;內部審計的關注點是各項指標完成情況,異常財務現象,財務規范性等。
4、對象不同。內部控制的對象是整個企業的各個環節;內部審計是相關環節和財務相關信息。
內部控制與內部審計的關系:
1、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都是企業內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都需要建立相關體系和制度。
2、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檢驗和保證,並為內部控制提出改進意見;完善和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內部審計的目的之一。
3、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互為手段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