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扶貧本
㈠ 國務院給農民的脫貧標準是多少
1.2855元的標準是我國最低扶貧標准。根據規定,各省還可以制定高於這個標準的地方扶貧標准。目前有12個省市制定了高於國家標準的地方標准,一般在4000元左右,高的到了6000元以上。
2.我國扶貧標準是「兩不愁、三保障」的綜合標准,除了收入標准外,還有保障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目前這個綜合標準是符合我國實際的。他表示,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將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確定的減貧目標。
3.我國貧困退出的標准和程序,包括貧困人口、貧困村、貧困縣退出的標准和程序。貧困人口退出以戶為單位,主要衡量標準是該戶年人均純收入穩定超過國家扶貧標准且吃穿不愁、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貧困村退出以貧困發生率為主要衡量標准,統籌考慮村內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集體經濟收入等綜合因素。
㈡ 農村的扶貧申請書怎麼寫
農村扶貧申請書模板:
申請
尊敬的__:
申請人:___,現年_ 歲,居民身份證號內__________,系_ 鄉_ 村_ 組人容。
申請原因:講清楚家庭基本情況,比如人口數量,年收入,勞動力等等
申請人:___
_ 年_ 月_ 日
資料擴展:
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
絕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低於627元);
相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628—865元);
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純收入866—1205元);
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純收入1205元以上)。
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
參考資料網路—貧困戶
㈢ 我國農村扶貧的方式有哪些
我國農村扶貧的方式有:
第一,因地制宜地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和加工業,合理地開發礦業,有計劃地進行能源建設,發展交通運輸業。
第二,發展橫向經濟聯合,把貧困地區開發和發達地區發展結合起來,引進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
第三,組織發達地區和城市的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和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等與貧困地區建立長期聯系,開展對口支援;組織能工巧匠和技術力量幫助貧困地區培訓科技人才。
第四,國家在資金、稅收等方面採取特殊的優惠政策。分別情況減免一定的稅收,資金適當集中,統籌安排,配套使用。
扶貧是保護貧困戶的合法權益,取消貧困負擔。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參考資料-----中國政府網)
㈣ 農村拆戶口和農村扶貧一本通有影響嗎
1、戶口來分立與精準扶貧一自本通之間,是有關系的:根據我國戶籍政策的規定,分戶必須有單獨的住房(門牌號)且本人已經年滿18周歲,經濟獨立、夫妻、未成年子女之間不分戶等條件;
2、而農村精準扶貧是以戶為單位考察確定幫扶對象及幫扶措施的,一本通」主要由貧困戶基本信息、已落實幫扶政策、政策解答等內容組成;
3、在當事人已經達到當地的分戶標准,不再符合扶貧的認定標准時,該待遇的享受資格將被取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的規定:
第五條戶口登記以戶為單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處的立為一戶,以主管人為戶主。單身居住的自立一戶,以本人為戶主。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共立一戶或者分別立戶。戶主負責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登記。
第十九條公民因結婚、離婚、收養、認領、分戶、並戶、失蹤、尋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戶口變動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變更登記。
㈤ 國家對農村扶貧有那些項目
以2018年政策為例:
一、就近就業補貼
為解決貧農村困農民的生計問題,國家給予就業性的扶持,幫助他們就近就業比如選聘他們在當地的種菌大棚工作。大型養雞場就業,還有公路綠化。
二、教育補貼
國家對農村貧困農民子女的教育補貼力度很大,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可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費補貼。小學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
三、九種大病專項救治補貼
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農民,可以享受專項救治補貼了,主要包括這九種大病:、直腸癌、兒童先天性心臟室間隔缺損、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四、整村推進
整村推進是國家在新一輪扶貧開發工程中所採取的一項扶貧措施。主要是集中資金、綜合扶持,改變村莊的落後面貌,整體推動貧困村的社區建設和經濟發展。整村推進是以自然村為單位,在村內修建道路、建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溝渠、興建沼氣、推廣種植、養殖項目等。
五、產業扶貧
通過招商引資發展農村產業是加快經濟發展、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引資主要領域有:邊境商貿開發、房地產開發、礦產開采、水能發電、旅遊資源開發、特色農副產品和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等。
(5)農民扶貧本擴展閱讀:
農村精準扶貧
1、九大扶貧項目: 教育補助、醫療健康、危房改造、創業就業、保障兜底、基建設施、財政金融、特困群體、基層黨建。
2、扶貧補貼項目:
(1)危房改造,最高補助1萬元,重建最高4萬元,均勻每戶補助15400元規范。 農民申請補貼必須要本人寫出書面的申請材料交到村裡然後進行公示,在此期間如果沒有人有異議村委會就可以向上級申報通過批示後,農民就可以拿到危房改造補貼。
(2)異地搬遷,每戶住房建設人均補助3萬,人均住房面積25平米,原住房收回退耕。
(3)沒有主人的房子,現在很多農村人都將戶口遷往城市,在城裡買房,而留在農村的老人家已經去世,子女也是城市戶口了,所以農村多了很多無人居住的老房子,多年都沒有人打理,這樣無人問津的老房會被直接拆除。
㈥ 請問農民個人有扶貧證借貸款需要那些手需
第一條 為了切實加強對國家扶貧資金的管理,提高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盡快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決定》(中發〔1996〕12號)和《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通知》(國發〔1994〕30號)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國家扶貧資金是指中央為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問題、支持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發展而專項安排的資金,包括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三西」農業建設專項補助資金、新增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和扶貧專項貸款。
第三條 國家各項扶貧資金應當根據扶貧攻堅的總體目標和要求,配套使用,形成合力,發揮整體效益。
第四條 國家各項扶貧資金必須全部用於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並以這些縣中的貧困鄉、村、戶作為資金投放、項目實施和受益的對象。非貧困縣中零星分散的貧困鄉、村、戶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貧困縣,由有關地方各級政府自行籌措安排資金進行扶持。
第五條 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和新增財政扶貧資金,重點用於改善貧困地區的農牧業生產條件,發展多種經營,修建鄉村道路,普及義務教育和掃除文盲,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防治地方病等。
「三西」農業建設專項補助資金的管理使用,按照財政部制定的《「三西」農業建設專項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財農字〔1995〕10號)執行。
以工代賑資金,重點用於修建縣、鄉公路(不含省道、國道)和為扶貧開發項目配套的道路,建設基本農田(含畜牧草場、果林地),興修農田水利,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等。
扶貧專項貸款,重點支持有助於直接解決農村貧困人口溫飽的種植業、養殖業和以當地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中效益好、有還貸能力的項目。
第六條地方各級政府應當根據需要和可能,增加扶貧投入。省、自治區、直轄市向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投入的扶貧資金,根據本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狀況,應當達到占國家扶貧資金總量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五十。其中: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內蒙古、雲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廣西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配套資金比例應當達到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黑龍江、吉林、河北、河南、山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海南10個省的地方配套資金比例應當達到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五十。
地方配套資金達不到前款規定比例的,中央將按比例調減下一年度向該省、自治區、直轄市投入的國家扶貧資金數額;調減下來的國家扶貧資金,將安排給達到規定比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
第七條 國家扶貧資金分配的基本依據是:省、自治區、直轄市本年度貧困人口數量和貧困程度、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地方配套資金落實比例。下一年度各項扶貧資金的安排,由財政部、國家計委、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分別提出初步意見,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平衡,提出統一的分配方案,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審定並於年底一次通知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有關扶貧資金管理部門根據統一的分配方案,分別按照程序及時下達具體計劃,撥付資金。
第八條 年度支援經濟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新增財政扶貧資金的具體計劃,由財政部在當年3月底前下達,6月底前將資金全部撥付到省、自治區、直轄市。
年度以工代賑資金的具體計劃,由國家計委、財政部在當年3月底前下達,6月底前將資金全部撥付到省、自治區、直轄市。
年度扶貧專項貸款的具體計劃,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在當年初下達到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3月底前將計劃全部落實到項目,並根據項目進度及時撥付資金。
第九條 國家下達的各項扶貧資金,全部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一安排使用,由同級扶貧開發工作協調領導機構具體負責,組織各有關部門規劃和實施項目,並督促各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應當及早做好扶貧開發項目的前期准備工作,不得讓資金等項目。
第十條 實施扶貧項目應當以貧困戶為對象,以解決溫飽為目標,以有助於直接提高貧困戶收入的產業為主要內容,按照集中連片的貧困區域統一規劃,統一評估,一次批准,分年實施,分期投入。使用扶貧專項貸款的項目,應當經有關銀行事前審查論證。
縣級扶貧開發辦事機構應當在每年10月底前,按照當年扶貧貸款計劃的百分之一百五
㈦ 農村有哪些扶貧項目
2018年農村扶貧項目:
一、就近就業補貼
為解決貧農村困農民的生計問題,國家給予就業性的扶持,幫助他們就近就業比如選聘他們在當地的種菌大棚工作。大型養雞場就業,還有公路綠化。
二、教育補貼
國家對農村貧困農民子女的教育補貼力度很大,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學生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可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對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費補貼。小學生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250元。
三、九種大病專項救治補貼
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農民,可以享受專項救治補貼了,主要包括這九種大病:、直腸癌、兒童先天性心臟室間隔缺損、兒童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四、整村推進
整村推進是國家在新一輪扶貧開發工程中所採取的一項扶貧措施。主要是集中資金、綜合扶持,改變村莊的落後面貌,整體推動貧困村的社區建設和經濟發展。整村推進是以自然村為單位,在村內修建道路、建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溝渠、興建沼氣、推廣種植、養殖項目等。
五、產業扶貧
通過招商引資發展農村產業是加快經濟發展、實現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引資主要領域有:邊境商貿開發、房地產開發、礦產開采、水能發電、旅遊資源開發、特色農副產品和民族手工藝品加工等。
(7)農民扶貧本擴展閱讀:
扶貧是保護貧困戶的合法權益,取消貧困負擔。政府幫助貧困地區加大人才開發、完善農民工人才市場。臨時工基本待遇,建立發展工農業企業、促進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對貧困農村實施規劃,旨在幫扶貧困戶生存和扶助貧困地區發展生產,改變窮困面貌。
截至2015年底,我國還有5630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以下統稱貧困縣)和12.8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多數西部省份的貧困發生率在10%以上,民族8省區貧困發生率達12.1%。
㈧ 農村建檔立卡戶本子是什麼樣子
農村建檔立卡戶本子如圖
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就是要對貧困戶和貧困村進行精準識別,了解專貧困狀況,分屬析致貧原因,摸清幫扶需求,明確幫扶主體,落實幫扶措施,開展考核問效,實施動態管理,檢查幫扶責任人履職情況和貧困對象脫貧情況。對貧困縣和連片特困地區進行監測和評估,分析掌握扶貧開發工作情況,為扶貧開發決策和考核提供依據。
(8)農民扶貧本擴展閱讀
按照「中央政策引導、地方統籌實施」的原則,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學雜費。
其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指符合國務院扶貧辦發布的《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相關規定,在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中建立電子信息檔案,持有《扶貧手冊》的普通高中學生。
各省(區、市,下同)免學雜費學生人數由各省根據全國中小學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和全國扶貧開發信息系統等有關數據確定。西藏、四省藏區和新疆喀什、和田、阿克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四地州學生繼續執行現行政策。
㈨ 農村現在有些發得一本 扶貧手冊 是做什麼用的呢
《扶貧手冊》是一份用於登記貧困戶基本情況和幫扶情況的工作手冊,由國務院扶貧辦統一監制,各縣負責制發,貧困戶、村委會各執一冊。
其主要內容包括:家庭基本情況、致貧原因、幫扶責任人、幫扶計劃、幫扶措施和幫扶成效等六個方面。《扶貧手冊》能有效證明貧困戶貧困身份,並便於隨時核查對其幫扶情況。
(9)農民扶貧本擴展閱讀
扶貧手冊填寫說明:
一、識別標准,都填國家標准。
二、貧困戶屬性,分五保貧困戶、低保貧困戶、一般貧困戶。
三、主要致貧原因:因病、因殘、因學、因災,缺土地、缺水、缺技術、缺勞力、缺資金,交通條件落後,自身發展力不足。致貧原因必須具體,如因病,要填寫是什麼病,如因學,要填寫幾個小孩在哪上什麼學等等。
四、幫扶措施:
1.產業發展:
(1)在學習技術上:如「幫助學習種養鵝技術」「幫助學習養竹鼠技術」等。
(2)在產業發展上:如「幫助引導養鵝200隻」「幫助引導種優質水稻2畝」等。
(3)在產業入股上:如「參與村黃桃產業入股脫貧」「參與村養雞產業入股脫貧」「參與村裡魔芋產業入股脫貧」等。
2.勞務就業:如「幫助聯系工廠企業就業」
3.教育助學:如「雨露計劃」
4.小額信貸:如「幫助聯系小額貼息信貸」
5.危房改造:如「幫助申報危房改造」
6.易地搬遷:如「幫助申報易地搬遷」
7.醫療保障:如「幫助繳納農村基本醫療保險費」
8.政策兜底:如「納入一類低保」、「納入五保戶」
㈩ 關於農村扶貧的政策
社會發展視角下的中國農村扶貧政策的文獻綜述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375
更新時間:
2009-9-22 11:23:53
韓嘉玲
/
孫若梅
/
普紅雁
/
邱愛軍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6924(2009)02-067-076
中圖分類號
貧困作為一種復雜而影響廣泛的社會現象,一直是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人類學等多種學科重點研
究的課題之一;學者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理論,從不同的角度來闡釋貧困及貧困發生的原因,其中包括收
入貧困、素質貧困、資源貧困、文化貧困等各種觀點。本文將集中討論社會發展對貧困的理解,應用社會
發展的視角分析
1978
年以來中國政府為解決農村貧困而制定和實施的扶貧政策,
並對新世紀農村扶貧政策
進行分析和展望。
一、社會發展對貧困的理解
(
一
)
扶貧戰略的簡單回顧
對貧困及貧困原因的理解決定著扶貧戰略的選擇。在上世紀
50
、
60
年代,國際發展界與新興民族國家政
府都把經濟增長視作解決貧困問題的重要戰略,其背後的理論假設就是將貧困問題簡單地等同於經濟收入
不足的問題。如果貧困就是一個營養攝取標准不足和經濟收入低下的問題,發展經濟、提高收入水平自然
也就成了扶貧政策的核心內容。
經過近
60
年的探索與實踐,
國際發展界已經逐漸認識到貧困不僅僅是一個
單純的經濟收入問題,而是涉及健康、教育、社會資本、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社會公正、參與權利、性
別平等、個人尊嚴等多種復雜因素的社會問題。從上世紀
80
年代起,人們就已拋棄單純依靠經濟增長來解
決發展中國家貧窮落後問題的思路,
轉而強調經濟與社會兩個方面的共同發展,
並陸續提出了參與式發展、
可持續發展、以人為中心的人類發展等新的發展理論。
伴隨發展經驗與理論的不斷積累,國際發展界對貧困問題的認識也日益深入。上世紀
90
年代,著重從社
會公正角度來研究發展問題的理論與工具被逐步整合為社會發展理論,英國國際發展部、世界銀行等重要
的國際發展機構也開始成立專門的部門以研究、實施和推廣這些理論與工具。社會發展理論以實現更加公
正的發展作為自己的核心目標,提出了公正優先的發展原則、權利為本的發展原則、優先關注弱勢人群原
則、參與的原則、包容性原則、社會責任原則等重要的發展原則。這也為全面而深入地認識貧困問題、設
計更為有效的扶貧戰略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