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什麼化
⑴ 什麼是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包括內部管理控制和內部會計控制。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則是內部會計控制的特殊形式。財政部頒布的《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並指出:「電子信息技術控制要求運用電子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內部會計控制系統,減少和消除人為操縱因素,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實施」。
⑵ 黨建,內控,團隊文化 這些叫什麼
黨建,內控,團隊文化 這些可以叫軟實力。
⑶ 內控強化年活動內容主要圍繞什麼開展工作的
「內控強化年」活動內容主要圍繞「建、學、考、做、查、改、罰」開展工作。
建,就是整章建制。認真梳理完善各項內控制度,制定明確的部門崗位職責和業務操作流程,形成全覆蓋、可操作、能有效控制風險的內控制度體系。組織編制內控手冊,確保職責清晰、流程規范、管控有力。
學,就是學習內控制度,掌握內控制度,開展多種形式的全員學習培訓,學習法律、法規、監督政策以及本行規章制度,增強全員主動合規意識。
考,就是開展內控政策測試。將從高管人員、一般員工兩個層面做好內控制度、政策、業務操作的集中測試。
做,就是執行內控制度。強化內控制度執行力,認真落實規范好各項法律、法規、監管政策及經營管理規定、規則和規范,全面提高內控效率,形成先進的內控文化。
查,就是做好執行情況的檢查。認真組織風險排查,全面加強管理,特別是加強重點業務、重點崗位、重要環節的監督檢查。
改,就是認真整改。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高度重視、整改到位,對經營導向、制度流程、違規行為三個方面的問題重點整改,並要做到見微知著、舉一反三,堅決及時整改到位,不留餘地,不留遺症。
罰,就是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不僅要處罰經營違規、違規不糾行為,而且要對內部檢查不力和不認真落實「內控強化年」活動要求的行為進行處罰。
⑷ 如何提高企業內控精細化管理水平
強化整合,建立以責任為核心的內部管控模式
第一,企業可將6s管控辦法視為重要突破點,對職工加以最 基本的職業技術培訓,進而實現規范公司職工行為操作、提高職工 職業素質的目標;
第二,構建4E標准,即培訓、測試、工作經驗、 職業素養。從根本上實現公司內控所有人員有標准、所有事件有標 准、所有環節有標准;
第三,應從具體的職位抓起,建立「以責任 為核心」的內部管控模式。公司應當制定嚴密的管控標准機制,嚴 格區分與明確每個職位的實施責任。在規章貫徹過程中,對工作中 產生的所有失誤,不但要在第一時間採取恰當的改進方法,還應追 究有關人員的工作責任,從源頭上保障管控模式的順暢。
強化革新,構建本質安全型礦井內部管控機制 對於煤炭領域來說,安全都是永遠的主題。所以,煤炭公司 的內部精細化管控能夠從安全管控體系流程精細化與細節管控精細 化2個層面著手,全方位實施安全精細化管控,為安全管控奠定堅 實基礎。
實行安全精細化管控,第一,應當從管理者抓起,全面掌 握安全精細化管控概念,明晰精細化管控在煤炭公司安全生產中的 非同尋常的價值;第二,公司可採用多種宣傳措施,全面宣傳精細 化管控概念,另外注重精細化管理和安全生產、礦井發展之間的關 聯,注重職工安全理念培訓、安全知識培訓和崗位技術培訓。以培 訓工作為例,具體的培訓過程可藉助實踐培訓與理論培訓的結合明 確工程設備的質量標准,從安全技術管理及企業要求出發,採取更 為有效的綜合性培訓模式。此外,職業道德建設與行為規范強化也 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這對於煤炭企業安全生產水平的提高意義 重大。
注重實踐,推行最優化的生產方式 煤炭生產是煤礦企業獲取經濟效益的最根本手段,是提高企 業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助力。
因此,煤炭企業推行內控精細化管理需 要延伸到生產精細化管理,實施「五個優化」策略:第一,優化設 計。對煤礦采區、工作面等設計要求必須從多個設計方案中擇優 選取最優方案;第二,優化人員。實行動態上崗機制,提高員工工作 效率;第三,優化生產時間。通過細致的調查研究,選出最優的生產 時段,以保障煤礦主采面和綜掘機的開機率;第四,優化礦井現場管 理。完善礦井各個主要工種管理制度,並相應制定詳細的考核細則; 第五,優化後勤服務。對綜采設備企業也要嚴格按照精細化的管理標 准實行班班考核,充分利用機器設備檢修時間,加強設備的維修和保 養,防患於未然。在基層區隊現場管理中,推行精細化管理,樹立 「出手就干標准活,工作精品化就是效益」的優良管理理念。
⑸ 化妝品內控6.0+1.0什麼意思
化妝品的ph是6.0表示該化妝品的酸來鹼度值是6.0。
化妝品衛生規范中規定,化妝品的PH值合格自范圍值是4.5-8.5。因此,6.0在合格範圍內,並且接近人體的5.5的值,是一個不錯的值。
化妝品衛生規范中還規定了對化妝品的常規檢驗項目有:衛生指標、微生物指標、理化指標,化學指標4大類。還有毒理檢驗、人體安全性檢驗以及抗生素等專項檢測。
⑹ IT運維的內控化管理
1 內部層面
1.1 轉變IT運維管理工作方式和理念。強調從技術型向管理型轉變。各企事業單位的應用系統和網路系統已經成支撐業務正常運轉的重要基礎,保證應用系統和網路系統的正常運行和使用成為了IT運維工作的重中之重。IT運維部門的職能應當從傳統的重服務輕管理,逐步轉變為服務與管理並行,規范化與人性化相輔相成的模式,以適應現代化信息的工作模式。
1.2 清理、簡化現有IT運維管理制度。形成適合企事業單位管理實際的制度體系。以建立完整、規范、有效的內部規章制度體系為目標,緊密聯系工作實際,按照適用、可行、合法、有效的原則,對現有規章制度進行全面的自查和清理。按照IT運維管理工作的職能分工分層次、分步驟地對制訂的各項內部管理制度規程進行分類清理,從制度內容的適用性、可行性、依據和效力的合法性、執行的有效性等方面進行了逐條審核,並結合實際工作,對上級部門制訂的內部管理制度與當前實際工作不符的情況進行修訂和完善。逐步擯棄傳統的「人管人」的工作模式,形成以制度帶動人,以制度帶動工作的長效機制。
1.3 建立完善的內部信息共享平台。從基礎設施。應用系統和業務服務三個方面打造完善的信息共享和資源監控平台。能建立有效的信息資源庫,減低對關鍵技術人員的依賴,為日常IT運維和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基礎設施管理方面,對網路,應用系統軟、硬體等資源進行細化管理,詳細記錄電子設備的出入庫、維保、報廢等環節。保證資源的有效利用;應用系統管理方面,對於各類應用系統的備份,日常維護進行有效管理控制,保證所有應用系統數據的一致性、准確性、及時性、可用性和完整性,並根據實際需要不斷進行改進、完善或更新;業務服務管理方面,盡可能的記錄所有的事件要素,包括問題描述、解決方案、操作人員等等。使得部門對人員的考核有了量化的標准,同時這個過程也有助於知識積累,形成有效的知識庫,可以極大地減少對關鍵人員的依賴,降低人員流失的風險。
1.4 建立例行巡查和通報制度。IT運維部門的負責人和業務主管可通過內部信息共享這一平台,對業務進行有效的監督。一是定期對記錄的相關事項進行巡查,審計已登記發生事項的規范性。二是對正在發生的事件實時跟蹤,及時了解事件的進展狀況。規范各個流程的操作,從源頭避免業務差錯的發生。三是建立採集問題,核實整改問題及問題通報三個環節的通報機制,以提升力IT運維管理的效率。
2 外部層面
2.1 加強與內部審計部門的溝通交流和人員培訓,培養復合型管理人員。定期組織IT運維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學習交流,探討內控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交流內控管理的心得體會,充分發揮IT運維的技術優勢和內控的管理優勢,通過良好的內部溝通機制和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內部控制體系運行網路和內部控制管理組織體系。
2.2 加強與內部審計部門的業務合作。內部控制審計對組織治理、風險管理、改善控制效率和效果等方面有很大的促進作用。IT運維部門可配合內部審計部門進行運維管理,將內部控制審計作為常態化審計類型,通過這種方式,突出內控特點,運用規范的審計方法和評價體系,注重從控制、風險、管理等宏觀層面查找問題、提出建議,以達到促進IT運維管理工作,完善內控和加強管理的目的。
2.3 通過內部審計部門,加強督導、整改等工作的實效。在IT運維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不僅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完善的IT運維管理工作規范和流程,在這點上。可以通過內部審計部門對企事業單位內部進一步規范制度、程序和方法,形成對風險進行事前防範、事中控制、事後監督和糾正的動態過程和機制,強化重要業務環節的風險控制。加大檢查力度,切實有效地推進督導、整改工作,建立內控管理的長效機制。
⑺ 什麼是外控型文化,什麼是內控型文化
從其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影響來看,內控型文化主張將精力集中於我們擅長的事情內上;外控型文容化主張要適應顧客的要求。特龍彭納斯在比較差異的基礎上,提出了每一維度的兩個對立面如何走向協調的方法,並將其歸納為具體的經營技巧和管理技巧。特龍彭納斯的研究表明,文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是廣泛、具體而深刻的,不僅影響到產品的銷售,而且影響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決策方式、領導風格、管理技術應用、信息溝通等一系列活動。
⑻ 如何提高企業內控精細化管理水平
內容提要
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是管理學、統計學、市場營銷學、人力資源管理學集合在一起充分合理運用的一門管理方法。它不僅帶來企業質量產品得到提升,對於整個企業在價值鏈中的提升有著莫大的益處,也是企業長期發展源動力,更是現代企業在此次金融危機中突出重圍的關健。長期以來,我國的民營企業從小作坊起家,企業的產品質理管理跟不上企業發展的瓶頸尤為明顯。本文從此入手,分析,研究目前民營企業中質量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對於民營企業未來的質量管理改革必要性和針對性提出相當的見解。
本論文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對於全面質量管理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及重用性做了說明.
第二部分,對我國民營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運行中存在的弊端作了闡述.
第三部分,民營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運行中弊端的解決對策.
淺析全面質量管理在民營企業中的運用
一、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及重用性
(一)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
全面質量管理這個名稱,最先是20世紀60年代初由美國的著名專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傳統的質量管理基礎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營管理上的需要發展起來的現代化質量管理,現已成為一門系統性很強的科學。全面質量管理內容和特點,概括起來是「三全」、「四一切」。「三全」——是指對全面質量、全部過程和由全體人員參加者的管理。 「四一切」——即一切為用戶著想,一切以預防為主,一切以數據說話,一切工作按PDCA循環進行。
全面質量管理(TQM)的定義是指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並考慮到充分滿足顧客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製造和售後服務,把企業內各部門的研製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的活動構成為一體的一種有效的體系。
(二)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加入WTO多年,我國的民營企業在很多方面都要跟國際接軌。如果我們質量管理水平不能跟上國際的水平,我們的製造業將永遠停留在初級水平,而不能有質的飛越,也會被產業結構調整所淘汰。另外從企業的成長歷程來看我國的民營企業是從家族企業的創建開創事業出來的。不可否認發達國家許多家族企業都帶有家族色彩,但是其管理層的革新已經改變了其價值觀念,不光在企業管理採用了科學決策程序,在人員任用上更是聘請職業經理人來打理其公司。從以上的現實情況可以看出我國的民營企業必須切實推進全面質量管理應該有強烈的緊迫感及使命感。而且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性已經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機中顯現出來。如溫州有部分檔次低的,沒有核心價值,靠價格取勝的工廠已經陸續關閉工廠。質量要求的提高,也是由於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使得老百姓更加註重產品的質量及安全。而要做到質量的提高,就必須實行全面質量管理。只有實行了全面質量管理,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才可能進一步提高,才可能跟上國際的水平。全面質量管理的運用可以提高產品的質量,質量目標朝著更高的方向發展。全面質量管理中統計手段的運用,改善了產品設計方案,先期降低了失敗成本及後續因產品設計問題而引發的一系列成本優化。全成質量管理的運用,加速成了生產流程,使流程加優化簡潔。全面質量管理的深入開展,鼓舞員工的士氣和增強質量意識。全面質量管理運用,改進了產品售後服務,使得客供關系更加緊密,使客戶對於所供產品更加信賴感。全面質量管理的運用,還可以提高市場的接受程度及認知程度,降低經營質量成本和現場維成本,減少經營虧損,從而使企業的效益提升。另外全面質量管理的運用還可以減少責任事故,從而保證企業的和諧與社會的穩定。由此可見全面質量管理對企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我國民營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運行中存在的弊端
(一)誤把ISO標准當作全面質量管理的上方寶劍
現在,很多民營企業還是把IS09000標准當作申請的過程,雖然按照1S09000標准操作,質量有了提高,但企業的文化並未因此而改變,領導也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把ISO當作了標桿當做了一個噱頭。而且,尤其需注意的是TQM中所定義的質量是一個多維的概念,它不僅與最終產品有關,並且與組織如何交貨,如何迅速響應顧客的投訴等都有關。因此,我國民營企業要真正貫徹全面質量管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在流程、技巧、技術支持、培訓系統、企業價值觀和文化等都做一個全面的改進。ISO只是一個框架,好比造房子的一個空殼,提供必要的建設標准,裡面實際傢俱要靠企業自行去優化,調整。每個企業的情況不同,經營理念不同。因此把ISO標准作為全面質量管理的上方寶劍是不合理的。
(二)質量管理中缺乏全員參與
我國民營企業裡面的員工往往認為質量管理是少數人的事情,而與組織的其他人員無關。而實際上,質量管理是包括組織、決策、控制、領導、激勵等基本職能和預測、調研、計劃、策劃、咨詢、協調、溝通、指導、執行、制度、監督、考評、培訓、任用、選拔及競爭、公關、廣告、營銷等主要功能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的有機體系和過程,制訂並執行規章制度只是質量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另外,質量管理也不是組織中某幾個人的事,而是組織中全體人員的事。管理者是管理的主體,被管理者是管理的客體,只有兩者相互作用和影響,才會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細節決定成敗》的作者汪中求認為,全世界最難管的就是中國人,因為中國人都很聰明。有四個詞很關鍵,也容易模糊:聰明、精明、高明、英明。聰明就是能正確感知世界;精明就是急於表現自己的聰明,現代社會大多數人精明;善於掩飾自己的聰明叫高明;能夠左右高明的人叫英明。而中國企業裡面往往是精明的人太多,高明的人太少,英名的人基本上沒有。中國企業的員工,往往是聰明的員工,把精力放在分析規則上,去尋找規則的漏洞,去違反規則。這樣的員工一多起來,企業往往就管不下去了。這樣的問題在企業中屢見不鮮。
(三)企業在基礎數據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管理及維護
基礎管理好比是蹲馬步。我國民營企業的管理基礎還沒有做好,甚至連經理人自身的崗位職責,要做什麼事都說不清楚。企業在制定很多決策時,沒有科學的依據,沒有真實的市場信息,有的是靠一兩個人坐在辦公室里,憑借想像力來的。這樣的決策,會在今後的工作中造成問題重重,難以解決。一時一個政策,計劃沒有變化快,企業朝令夕改,猶如重復建設,這樣的企業很難做長久。
企業基礎數據管理更是一塌糊塗,沒有一個成熟的文件體系去支撐。要得到先前的數據,都因為資料的丟失,而找不到。這樣作為經理人只能依靠資歷經驗憑空制定個決策出來。導致做出的決策,輕者不合符合企業實際狀況,遇到執行難,重者,使企業產生很大的內耗,增加失敗成本。這就為何現在上規模的民營企業越來越重視導入ERP系統進行基礎數據管理的原因。
(四)在質量管理方面的經驗論
很多民營企業認為管理主要靠經驗和實踐,管理是"無師自通"或"存乎一心"的事,輕視先進管理工具和方法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因此,在實際管理過程中既不注重學習新知,也不注意及時將經驗升華為理論,造成管理粗放、經營短視,多憑主觀決策、靠運氣行事。往往導致企業管理效率不高、績效不佳。我國的民營企業非常缺少管理的工具和方法。我們企業的制度建設、管理規則非常抽象籠統。很多企業員工手冊的第一條是"熱愛××公司",剩下的也都是些口號和空話。這是一本沒有用的手冊,連最基本的做事原則和方法都沒有,而企業中這樣的薄弱環節不勝枚舉。
三、民營企業全面質量管理運行中弊端的解決對策
(一)民營企業正確認識TQM的重要性
在民營企業家眼裡,我們的公司通過ISO認證了,就代表我們的質量是可以信賴的,可以滿足客戶的要求。做為最高層的領導應該打消這樣的理念,要清醒的認識到ISO只是一個企業與其客戶合作的門檻。就譬如汽車行業需QS9000認證,這是美國的三大汽車巨頭——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公司為其供應鏈而設計的進入該行業的門檻,規定做為其供應商需要的文件及技術支撐,從深度意義來講就是規定做為其零部件供應商的規模。
TQM則是企業走向良性發展的良葯,需要全員的參與,提高全員的品質意識的,企業才能走向永續經營。質量管理大師戴明曾做過「紅珠」實驗,得出結論是:管理者要為質量不好承擔最主要的責任,質量不好更多是管理系統造成的,而不是由某些「不良員工」造成的。所以質量是企業最高管理者必須要關心的首要大事,做好質量也必須從企業全系統去考慮、去著手,全面質量管理強調的就是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地對質量進行管理。
誠然,我們也不能忽視ISO9001給設定的框架,ISO是標准,是TQM的基石,企業的ISO認證有助於TQM的實施。TQM的能動性加上ISO的框架保證兩者相結合才能實現最高的質量、最低的成本,通過持續改進使得企業始終處於最佳實踐的前沿,這也是我國民營製造業必由之路。
(二)成立QCC小組實行全員長期的質量改善
QCC英文全稱QUALITY CONTROL CYCLE,中文譯作「品管圈」,它是由日本質量管理學的權威石川馨博士於1962創立,亦指同一工作現場、工作性質相似的基層人員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的活動時組成的小組稱為品管圈。這個小組做為全面質量管理的一個環節,在自我啟發和相互啟發下,靈活運用各種QCC手法,全員參加,對自己的工作現場不斷地進行維持與改善的活動,稱為品管圈活動。 顯然從QCC活動跟企業員工全員參與有著密切的關系,活動的過程比口號更加重要,而我國的民營企業總是把QCC當作口號,缺乏團隊的合作性及規范性。
規劃好QCC活動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確立圈員,可以在同一部門或者性質相同的部門間來選擇人員;
2.主題選定,通過必要的腦力激盪,成員提出在工作迫切需要改善的問題,經常出現」斷頭情況」的問題,掌握現狀;
3.目標設定,把此問題的改善設定一個要達成的指標;
4.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
5.對策的制定及解決;
6.效果確認及成果方布。我國的民營企業只有切實按照這樣的流程去做才有可能將質量有著長期的改善,相信解決問題的方法總比問題多。據不完全統計,從1979-2008年的30年中,電子行業累計完成QCC小組成果151276個,共創經濟效益約1090863萬元。 綜上所述,QCC是一套被公認有效解決問題的模式,它不僅消除製造業中有關品質的問題,並且早已解決為達成企業所設定目標的相關各項問題,因此開展QCC活動對於促進企業的管理的良性循環啟到積極的意義及作用,對於提升企業全面質量管理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節。QCC注重全員參與,這與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理念是相符合的,把員工個人發展願望集合成企業的發展動力,鼓勵優秀的員工與企業一起成長,培養了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提升員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QCC在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案上不可否認會用到許多數據,如何整理及提取有效的數據,對於整個QCC活動取得進展起到直接的作用。
(三)建立相應的內控制度做好基礎數據統計
1、成立相關部門及組織相關人員專項專門管理,指定專人對文件進行切實有效的管理,有利於企業數據資源的保密性及因此導致數據管理的流失。專人專職此點可以寫入企業管理職務說明書,對其工作崗位進行定義,必要的時候可以對其員工簽屬保密協儀,有其制約因素的存在。
2、建立相應文件內控管理流程,對文件按機密等級進行分類處理。對於整個文件系統進行編碼統計,發放文件做好登記。形成一套屬於企業自身文件編碼規則,可以使企業人員盡快找到該文件,也不會因為人員的離職造成文件找不到的現象。這就是文件的可追朔性,此要求在ISO文件中有明確的闡述。如何操作好適於當前企業的文件管理系統,是要靠企業相關單位人員集思廣義。群策群力找出一個適合企業的方案來。
3、建立文件的內部稽核制度,文件的各個環節的流通容易造成文件的缺失、遺陋、損毀,這時需要定期對企業內部的文件進行有效的稽核。按內控管理流程進行部門與部門之間文件的審查。此活動可以分季度作相應的檢查。此外ISO外稽也會做年度的審核。稽核出來的缺失項要盡快解決,已防下次在重復發生,此點在我國的民營企業中經常發生,只有臨時的解決對策,臨時抱佛腳。但問題後續始終困擾。因此,對於我國的民營企業要做到全面質量管理就必須建立文件的內部稽核制度。
4、定期整理文件,做好6S工作。6S:指的是由6S的SEIRI(整理)、SEITON(整頓)、SEISO(清掃)、SEIKETSU(清潔)、SHITSUKE(素養)和英文SAFETY(安全)企業推行6S的好處,使辦公、加工現場寬敞明亮,待檢、合格、不合格、安全區域標識醒目,儀器、儀表、設備檢定、操作記錄正確,現場使用的文件清潔、規范、有效6S活動不僅提升了職工素養,也提高了企業效益,更重要的是時時督促人們按照6S標准,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杜絕不合格現象的發生。最重要的一點是使企業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提升,使得員工積極性提升,從而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四)在全面質量管理中充分運用統計手法
在我國質量管理中經驗論導致血的教訓經常發生,未對事件進行深入有效的分析就決策進行,把問題解決,從而導致另一問題的產生,周而復始重復勞動。
我國的民營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質量方面的管控,同時也充分運用了統計手法。
1、質量問題預防的動作
等發生質量問題,企業的失敗成品已經產生,這樣對於企業來說損失會很慘重。這就需要引入FMEA進行先期的失效模式效率分析。FMEA(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 是由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公司(戴姆勒-克萊斯勒、福特、通用)制定並廣泛應用於汽車零組件生產行業的可靠性設計分析方法。其工作原理為:(1)明確潛在的失效模式,並對失效所產生的後果進行評分;(2)客觀評估各種原因出現的可能性,以及當某種原因出現時企業能檢測出該原因發生的可能性;(3)對各種潛在的產品和流程失效進行排序;(4)以消除產品和流程存在的問題為重點,並幫助預防問題的再次發生。例如宇通公司就是因為充分運用FMEA,使得宇通客車始終維持在高品質階段。
2、企業流程環節上製程質量管控
(1)IQC進料檢階段製程管控,用到的統計手法為抽樣檢驗計劃,我國的部分民營企業採用GB2828及MIL-STD-II美軍的抽樣計劃檢查,按照檢測作業指導書的每項要求進行檢查。這個動作對下道工序影響不言而喻,起到警衛員的作用。合理的選擇抽樣計劃對於先期物料質量管控有深入的影響,也是全面質量管理重要的一環。當然抽檢計劃並非任何場合都適用,有些可以作抽樣檢驗,有些非得作全檢不可,主要看檢驗群體的性質,數量,體積和大小,或檢驗所產生的經費或者檢驗方式而定。
(2)製程中運用統計手法進行質量管控。在產品檢驗環節需要用到SPC進行製程管制,SPC即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tat tidal Process Control),是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方法。它利用數理統計原理,通過檢測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達到」事前預防」的效果,從而有效控制生產過程、不斷改進品質。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用更加直觀方法顯現出企業當中質量存在的問題,通過腦力激盪,魚骨圖分析原因,採取更直接的解決辦法,使質量朝著穩定安全的指數上運行。目前我國現行的民營企業只不過把SPC當過場,這對於企業提高質量管理水平有很大的阻礙作用,因此民營企業必須深刻領會到SPC管理製程式控制制的好處,在製程中運用SPC進行質量管控。
(3)企業全面質理管理中QC七大手法的靈活運用。「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業質量管理中常用的質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種」和「新七種」之分。「老七種」有分層法、調查表、排列法、因果圖、直方圖、控制圖和相關圖;新的QC七種工具分別是系統圖、關聯圖、親和圖、矩陣圖、箭條圖、PDPC法以及矩陣數據分析、過程決定計劃法、箭線圖法。不同手法應用不同的領域,需要活學活用,而非機械化的模仿,我國的民營企業當作一個圖表為了好看,最終需要通過這些圖表得出結論,分析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統計的好處在於使問題集中化更易識別。這就需要我們加強統計方法的培訓,「功先利於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正確的方法,正解的工具我們才能找到問題症結所在。
3、測量系統分析(MSA)在企業全面管理中運用。
誠然我們量測數據的准確性,對於我們用統計製程手法分析問題的准確性起到關健性的作用。分析用的數據必須來自具有合適解析度和測量系統誤差的測量系統,否則,不管我們採用什麼樣的分析方法,最終都可能導致錯誤的分析結果。在ISO10012-2和QS9000中,都對測量系統的質量保證作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企業有相關的程序來對測量系統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因此我們要對儀器作GR&R(Gauge Repeatability and Reprocibility)論證,來保證確保測量數據的准確性/質量,判定測量系統的誤差。這對於後面結果分析的有效性起到關健重要。如果我們的量測的數據是錯誤的,那我們的分析就可能把我們帶入另外一個圈子,問題將周而復始的產生,質量將永遠不能改善,這在企業質量管理中經常發生。這就需我們對於目前的量測儀器作定期的檢查,做好年檢記錄,這些規定在ISO標准書中有清晰的闡述說明及要求。
綜上所述,企業,尤其是我國的民營企業,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方法的合理運用,對於企業的未來、企業的成長性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TQM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要體現到行動上來。在國外公司,TQM成功的獲取利益的案例已經屢見不鮮,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顯然我們有些製造業無法達到六個西格碼管控,這也是我國企業為之努力的方向。國外一位著名的管理專家說過一句精彩的話:「優秀的公司滿足需求,偉大的公司創造市場。」我國現在民營企業無法創造市場,那就讓我們跟隨市場,跟隨著跨國企業,借鑒國外成功的全面管理,取其精華,棄其糟泊,實行全面質量管理,逐步提高我國民營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
⑼ 淺議如何實現企業內部控制信息化
(1)控制方式上,人工和計算機程序相結合,信息技術是手段,企業信息系統是平台。把因人為的因素而出現差錯的幾率降到最低,有利於提高信息溝通的效率和效果。這種特徵最終好處就是能夠降低內部控制的成本, 提高內部控制的效益。
(2)內部控制流程信息化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為各大企業提供標本,企業根據其要求進行評估,包括內部控 制的制度、流程、關鍵控制點和控制措施等方面。將它們固化在信息化系統中的,使得內部控 制的規范制度設計和運行更加有效
(3)企業內部的管理必須科學、規范和健全 規范的制度流程是內部控制的基礎,只有規范和健全企業內部管理,才能固化企業的內部 控制制度、流程和措施於信息系統中。這樣,員工在開展業務時能按規范的制度和流程進行, 能有效地管控經營過程中遇到的風險。
(9)內控什麼化擴展閱讀:
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出台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對企業內部控制與信息系統的結合提出了要求:「企業應當運用信息技術加強內部控制,建立與經營管理相適應的信息系統,促進內部控制流程與信息系統的有機結合,實現對業務和事項的自動控制,減少或消除人為操縱因素」。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8號一一信息系統》又進一步明確了促進企業有效實施內部控制,提高企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減少人為因素的主旨和各項具體內容。可見,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實施內部控制,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錯弊,提高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和效率,是內部控制信息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