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物資
❶ 內部控制具體是指什麼
內部控制是指經濟單位和各個組織在經濟活動中建立的一種相互制約的業務組織形式和職責分工制度。內部控制的目的在於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它是因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而產生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著眼於保護財產的安全完整,會計信息資料的正確可靠,側重於從錢物分管、嚴格手續、加強復核方面進行控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生產規模的擴大,經濟活動日趨復雜化,才逐步發展成近代的內部控制系統。
❷ 在物資管理的內控制度中,采購與領料是否不相容崗位呢
物資管理不太清楚,但是想想看。采購應該是采購專員做的,對價格非常清晰。
而領料是倉庫做的事,只負責數量,不管價格。而且具體領多少應該有一個確定的指導,可以是公司研發部門出具資料指引。
具體來說,如果內部機制嚴格的話,可以相容。個人認為
❸ 如何提高財務核算水平和內控管理辦法
健全內部財務會計制度
健全內部財務會計制度是提高會計信息准確性、保證資產完整性、保證財務活動合法性、保證業務目標實現的主要措施。健全內部會計制度包括建立嚴密有效的內部會計制度,健全的會計核算規程,合理的會計帳簿組織,憑證組織,及時的財務報告制度,定期的財務盤點制度,必要的預算控制制度和重大投資決策控制制度,這些制度的執行包括:①授權批准控制,即每次經濟業務都必須經過授權。②職責分工控制,即實行職責分工,以防止或減少有意無意的錯誤或舞弊行為發生。③會計記錄控制,建立表格的憑證制度。凡經濟活動所涉及的事項必須要有合格的憑證,規范標準的會計記錄,嚴格的定額核對。
堅持依法理財,就是使財務各項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的軌道,實現財務收支活動的規范化,做到「取之有據,用之有道」。氣象部門的財務管理要從以下4個方面抓好工作:第1,要從自身抓起,建立健全內部監督檢查機制,各級氣象部門要制定內部監督檢查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增強預算分配的透明度,建立內部相互監督制約的機制。第2,要建立健全氣象部門財務規章制度,凡有預算資金運行的地方,就要有相應的制度去規范、去約束。制度要跟支出走。第3,要切實加強對分管預算單位的財務監督檢查工作,除州局內部審計直接監督檢查外,還要充分發揮縣局兼職經檢員的作用,堅持事前、事中、事後監督相結合,日常監督與重要監督相結合。第4,要加強對各縣局財政法規和財經紀律的培訓,提高各單位有關領導和財務人員依法理財的自覺性和業務素質。
加強財務物資的管理
國有資產管理實質上是國有資本金的管理,國有資本金換一種說法是國有產權,包括產權的界定確認、計量、產權糾紛的調處,產權轉讓、交易、資產評估,資產統計及重大的資產處置的監督管理。管理的目的是實現國有資本金的保值增值。由此可見,國有資產不是一種具體存在形態的經濟資源,而是能夠(或者期望能夠)帶來最大增值價值。國有資產管理主要是價值的管理,行政事業單位的財產一般情況下全部國家投入的,就是該資產構成是單一的,所有資產即是國有資產。把財產物資管理和貨幣資金的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做好財產物資的管理工作,對保證氣象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和作用。近年來,各級氣象部門用國家財政,地方財政撥款的資金建設,購置和調入的各科財產設備,儀器器材等數量總值即在不斷增加。所以,我們要結合黔南州氣象局的實際情況制定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加強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做到會計憑證建立帳卡,實行數量、單價、金額3核算,原則上1年清算1次,實現了從以物資量度為主到以貨幣量度為主的轉變。運用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分析的各種手段,加強固定資產、專業設備、儀器等的物資管理,建立固定資產明細帳、總帳,定期檢查,做到帳實相符,帳帳相符,帳表相符,帳卡相符,做到認真清查、認真制單記帳、認真管理、認真交接、認真報送報表等5個認真。
大力加強財務管理隊伍建設
氣象部門財務管理與改革工作做得如何,人員素質是關鍵。在新時期,經濟與社會發展對財務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加強財務幹部隊伍建設顯得比以往更加重要。首先,要加強政治思想建設,必須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政治素質和政治敏銳力,認真學習《會計法》及有關路線、方針和政策。其次,要加強作風建設。一支隊伍的作風如何,關繫到這支隊伍的凝聚力、戰鬥力,所以要形成務實的工作作風,高效率、高質量的工作態度,遵紀守法,廉潔奉公。再次,要加強業務建設,加強學習,更新知識,尤其是要結合工作需要參加業務知識培訓,加強計算機在財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逐步建立計算機管理的網路系統,改進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加強內部審計
加強內部審計,發揮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作用,是強化內部控制的一項具體措施,通過健全內控制度,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實現對財力、物力資源的有效配置,實現經濟組織的預期運作效率。
❹ 材料物資、包裝物、低值易耗品內部控制制度
1)價值低於2000元,可反復使用,使用時間在1年以上的物品,我們認定為低值易耗品。
2)列印紙、色帶均不屬於低值易耗品,屬於辦公易耗品,應直接計入管理費用--辦公費。
3)辦公桌椅、電話機等,可以通過低值易耗品來管理,可以一次攤入費用,也可按五五攤銷法來攤銷,攤銷方法一經選定,不能隨意更改。
❺ 采購與付款循環內部控制分析論文
(一)編制需求計劃和采購計劃 采購業務從計劃(或預算)開始,包括需求計劃和采購計劃。企業實務中,需求部門一般根據生產經營需要向采購部門提出物資需求計劃,采購部門根據該需求計劃歸類匯總平衡現有庫存物資後,統籌安排采購計劃,並按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審批後執行。該環節的主要風險是:需求或采購計劃不合理、不按實際需求安排采購或隨意超計劃采購,甚至與企業生產經營計劃不協調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生產、經營、項目建設等部門,應當根據實際需求准確、及時編制需求計劃。需求部門提出需求計劃時,不能指定或變相指定供應商。對獨家代理、專有、專利等特殊產品應提供相應的獨家、專有資料,經專業技術部門研討後,經具備相應審批許可權的部門或人員審批。第二,采購計劃是企業年度生產經營計劃的一部分,在制定年度生產經營計劃過程中,企業應當根據發展目標實際需要,結合庫存和在途情況,科學安排采購計劃,防止采購過高或過低。第三,采購計劃應納入采購預算管理,經相關負責人審批後,作為企業剛性指令嚴格執行。 (二)請購 請購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部門根據采購計劃和實際需要,提出的采購申請。該環節的主要風險是:缺乏采購申請制度,請購未經適當審批或超越授權審批,可能導致采購物資過量或短缺,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采購申請制度,依據購買物資或接受勞務的類型,確定歸口管理部門,授予相應的請購權,明確相關部門或人員的職責許可權及相應的請購程序。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專門的請購部門,對需求部門提出的采購需求進行審核,並進行歸類匯總,統籌安排企業的采購計劃。第二,具有請購權的部門對於預算內采購項目,應當嚴格按照預算執行進度辦理請購手續,並根據市場變化提出合理采購申請。對於超預算和預算外采購項目,應先履行預算調整程序,由具備相應審批許可權的部門或人員審批後,再行辦理請購手續。第三,具備相應審批許可權的部門或人員審批采購申請時,應重點關注采購申請內容是否准確、完整,是否符合生產經營需要,是否符合採購計劃,是否在采購預算范圍內等。對不符合規定的采購申請,應要求請購部門調整請購內容或拒絕批准。 (三)選擇供應商 選擇供應商,也就是確定采購渠道。它是企業采購業務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該環節的主要風險是:供應商選擇不當,可能導致采購物資質次價高,甚至出現舞弊行為。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立科學的供應商評估和准入制度,對供應商資質信譽情況的真實性和合法性進行審查,確定合格的供應商清單,健全企業統一的供應商網路。企業新增供應商的市場准入、供應商新增服務關系以及調整供應商物資目錄,都要由采購部門根據需要提出申請,並按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審核批准後,納入供應商網路。企業可委託具有相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供應商進行資信調查。第二,采購部門應當按照公平、公正和競爭的原則,擇優確定供應商,在切實防範舞弊風險的基礎上,與供應商簽訂質量保證協議。第三,建立供應商管理信息系統和供應商淘汰制度,對供應商提供物資或勞務的質量、價格、交貨及時性、供貨條件及其資信、經營狀況等進行實時管理和考核評價,根據考核評價結果,提出供應商淘汰和更換名單,經審批後對供應商進行合理選擇和調整,並在供應商管理系統中作出相應記錄。 (四)確定采購價格 如何以最優「性價比」采購到符合需求的物資,是采購部門的永恆主題。該環節的主要風險是:采購定價機制不科學,采購定價方式選擇不當,缺乏對重要物資品種價格的跟蹤監控,引起采購價格不合理,可能造成企業資金損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健全采購定價機制,採取協議采購、招標采購、詢比價采購、動態競價采購等多種方式,科學合理地確定采購價格。對標准化程度高、需求計劃性強、價格相對穩定的物資,通過招標、聯合談判等公開、競爭方式簽訂框架協議。第二,采購部門應當定期研究大宗通用重要物資的成本構成與市場價格變動趨勢,確定重要物資品種的采購執行價格或參考價格。建立采購價格資料庫,定期開展重要物資的市場供求形勢及價格走勢商情分析並合理利用。 (五)訂立框架協議或采購合同 框架協議是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為建立長期物資購銷關系而作出的一種約定。采購合同是指企業根據采購需要、確定的供應商、采購方式、采購價格等情況與供應商簽訂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該協議對雙方的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等情況作出了明確規定(企業向供應商支付合同規定的金額、結算方式,供應商按照約定時間、期限、數量與質量、規格交付物資給采購方)。該環節的主要風險是:框架協議簽訂不當,可能導致物資采購不順暢;未經授權對外訂立采購合同,合同對方主體資格、履約能力等未達要求、合同內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詐,可能導致企業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對擬簽訂框架協議的供應商的主體資格、信用狀況等進行風險評估;框架協議的簽訂應引入競爭制度,確保供應商具備履約能力。第二,根據確定的供應商、采購方式、采購價格等情況,擬訂采購合同,准確描述合同條款,明確雙方權利、義務和違約責任,按照規定許可權簽署采購合同。對於影響重大、涉及較高專業技術或法律關系復雜的合同,應當組織法律、技術、財會等專業人員參與談判,必要時可聘請外部專家參與相關工作。第三,對重要物資驗收量與合同量之間允許的差異,應當作出統一規定。 (六)管理供應過程 管理供應過程,主要是指企業建立嚴格的采購合同跟蹤制度,科學評價供應商的供貨情況,並根據合理選擇的運輸工具和運輸方式,辦理運輸、投保等事宜,實時掌握物資采購供應過程的情況。該環節的主要風險是:缺乏對采購合同履行情況的有效跟蹤,運輸方式選擇不合理,忽視運輸過程保險風險,可能導致采購物資損失或無法保證供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依據采購合同中確定的主要條款跟蹤合同履行情況,對有可能影響生產或工程進度的異常情況,應出具書面報告並及時提出解決方案,採取必要措施,保證需求物資的及時供應。第二,對重要物資建立並執行合同履約過程中的巡視、點檢和監造制度。對需要監造的物資,擇優確定監造單位,簽訂監造合同,落實監造責任人,審核確認監造大綱,審定監造報告,並及時向技術等部門通報。第三,根據生產建設進度和采購物資特性等因素,選擇合理的運輸工具和運輸方式,辦理運輸、投保等事宜。第四,實行全過程的采購登記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確保采購過程的可追溯性。 (七)驗收 驗收是指企業對采購物資和勞務的檢驗接收,以確保其符合合同相關規定或產品質量要求。該環節的主要風險是:驗收標准不明確、驗收程序不規范、對驗收中存在的異常情況不作處理,可能造成賬實不符、采購物資損失。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制定明確的采購驗收標准,結合物資特性確定必檢物資目錄,規定此類物資出具質量檢驗報告後方可入庫。第二,驗收機構或人員應當根據采購合同及質量檢驗部門出具的質量檢驗證明,重點關注采購合同、發票等原始單據與采購物資的數量、質量、規格型號等核對一致。對驗收合格的物資,填制入庫憑證,加蓋物資「收訖章」,登記實物賬,及時將入庫憑證傳遞給財會部門。物資入庫前,采購部門須檢查質量保證書、商檢證書或合格證等證明文件。驗收時涉及技術性強的、大宗的和新、特物資,還應進行專業測試,必要時可委託具有檢驗資質的機構或聘請外部專家協助驗收。第三,對於驗收過程中發現的異常情況,比如無采購合同或大額超采購合同的物資、超采購預算采購的物資、毀損的物資等,驗收機構或人員應當立即向企業有權管理的相關機構報告,相關機構應當查明原因並及時處理。對於不合格物資,采購部門依據檢驗結果辦理讓步接收、退貨、索賠等事宜。對延遲交貨造成生產建設損失的,采購部門要按照合同約定索賠。 (八)付款 付款是指企業在對采購預算、合同、相關單據憑證、審批程序等內容審核無誤後,按照采購合同規定及時向供應商辦理支付款項的過程。該環節的主要風險是:付款審核不嚴格、付款方式不恰當、付款金額控制不嚴,可能導致企業資金損失或信用受損。 主要管控措施:企業應當加強采購付款的管理,完善付款流程,明確付款審核人的責任和權力,嚴格審核采購預算、合同、相關單據憑證、審批程序等相關內容,審核無誤後按照合同規定,合理選擇付款方式,及時辦理付款。要著力關注以下方面:第一,嚴格審查采購發票等票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判斷采購款項是否確實應予支付。如審查發票填制的內容是否與發票種類相符合、發票加蓋的印章是否與票據的種類相符合等。企業應當重視采購付款的過程式控制制和跟蹤管理,如果發現異常情況,應當拒絕向供應商付款,避免出現資金損失和信用受損。第二,根據國家有關支付結算的相關規定和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合理選擇付款方式,並嚴格遵循合同規定,防範付款方式不當帶來的法律風險,保證資金安全。除了不足轉賬起點金額的采購可以支付現金外,采購價款應通過銀行辦理轉賬。第三,加強預付賬款和定金的管理,涉及大額或長期的預付款項,應當定期進行追蹤核查,綜合分析預付賬款的期限、佔用款項的合理性、不可收回風險等情況,發現有疑問的預付款項,應當及時採取措施,盡快收回款項。 (九)會計控制 會計控制主要指采購業務會計系統控制。該環節的主要風險是:缺乏有效的采購會計系統控制,未能全面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企業采購各環節的資金流和實物流情況,相關會計記錄與相關采購記錄、倉儲記錄不一致,可能導致企業采購業務未能如實反映,以及采購物資和資金受損。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企業應當加強對購買、驗收、付款業務的會計系統控制,詳細記錄供應商情況、采購申請、采購合同、采購通知、驗收證明、入庫憑證、退貨情況、商業票據、款項支付等情況,做好采購業務各環節的記錄,確保會計記錄、采購記錄與倉儲記錄核對一致。第二,指定專人通過函證等方式,定期向供應商寄發對賬函,核對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付賬款等往來款項,對供應商提出的異議應及時查明原因,報有權管理的部門或人員批准後,做出相應調整。
❻ 3、下列哪一項符合內部控制的要求() A、保管物資並負責記賬 B、審批並執行經濟業務
下列哪一項符合內部控制的要求(D)
A、保管物資並負責記賬 B、審批並執行經濟業務 C、會計和出納由一人兼職 D、憑證正副聯一次復寫填制
❼ 采購與付款循環內部控制要點是什麼
采購與付款循環內部控制要點:
(一)編制需求計劃和采購計劃
(二)請版購
(三)選擇供權應商
(四)確定采購價格
(五)訂立框架協議或采購合同
(六)管理供應過程
(七)驗收
(八)付款
(九)會計控制
❽ 關於公司物控部門內部審計
一、物資采購內控制度評審的內容
1、評審企業內部物資采購控制系統的適當性。對所涉及到物資采購各環節內部控制系統的設計是否能夠防止、發現、糾正重要的錯誤和違規行為進行評審,保證完成物資采購審計的任務和最終目的。
2.評審企業物資采購內部控制系統的有效性。評審物資采購內部控制系統所涉及到的各部門是否通力合作,從而完成物資采購審計的整體目標和任務。
3.測試物資采購全過程是否遵守了制定的程序、制度。即測試物資系統內部控制系統是否能按管理部門的意圖有效運行。
二、物資采購內部控制系統評審的程序方法
依據審計內容、范圍及物資采購審計的特點,審計人員對於物資采購內部控制的評審可分為三個步驟:
l、健全性測試(對內控控制的調查了解和描述是對內部控制進行測試和評價的前提,調查了解內部控制又稱健全性測試。)和評審,即調查了解物資采購過程的內部控制情況,並作出相應的記錄;
2、符合性測試(符合性測試指審計人員在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進行初評的基礎上,為證實該控制是否在實際工作中得以貫徹執行,貫徹執行的實際效果是否符合設立該控制的初衷而進行的測試活動)和評審,即實施一定的測試程序,證實有關物資采購控制制度設計和執行的效果;
3、綜合性評審,即評審物資采購控制制度的強弱,並確定在采購環節控制薄弱的領域擴展審計程序。
在評審過程中,通過健全性評審認為物資采購的內部控制系統是完善的,就可以進行符合性測試和評審,否則即執行全面的實質性測試。如果通過符合性評審認為物資采購控制系統的執行是有效的,就可以匯總以上評審的結果,據以確定實質性的測試范圍、重點和方法,然後進行有限的實質性測試,否則,即執行全面的實質性測試。
三、物資采購內控系統評審結果的應用
根據物資采購內控評審結果,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重點和方法,以修補、指導實質性測試的正確實施。
L、確定審計范圍:(l)將結合性評審所認定的失去控制和控制薄弱的采購業務系統或采購業務環節,包括健全性評審認為制度不完善或較不完善以及符合性評審認為不執行或執行不力的系統和環節,列入審計范圍;初將特定時間內未得到良好控制的采購業務系統和業務環節,列人審計范圍;(3)固有風險較大的采購業務,列入審計范圍。
2、確定審計重點:(l)物資采購的內部控制系統中控制環節和關鍵控制環節設置的不夠健全;(2)物資采購過程中的控制環節和關鍵控制環節的某些控制措施設計得比較薄弱;(3)物資采購過程的某些控制措施未被執行;(4)物資采購業務的某些控制措施執行不力,功效不強。
3、確定審計方法。對於列入審計重點的項目,一般應採用詳細審計方法,進行全面審計;對於列入審計范圍的非重點業務,一般採用抽樣審計的方法,選擇較規范的樣本進行審計;對於未列入審計重點和審計范圍的業務,一般可以採用抽樣審計的方法,選擇較小規模的樣本進行略查,或者不作檢查。選取樣本後,可以根據樣本特徵進一步確定評審的技術方法。
根據評審結果,提出改進物資采購業務內部控制的建議。
在測試和評審物資采購的內部控制系統基礎上,審計人員可根據在健全性測試和符合性測試中發現的失控環節和控制薄弱環節,將物資采購評審的情況、標准(期望)、影響、原因等列示出來,提出改進和加強物資采購內部控制的評審建議。
總而言之,利用內部控制系統評審來確定對物資采購審計的范圍和適當的程序,能夠顯著地提高物資采購質量,降低采購價格和采購成本,完善采購環節的控制措施,達到增加企業效益之目的。
❾ 倉儲內部控制主要有哪些方面
1、生產計劃
2、原材料的入庫和出庫
3、生產成本的計算、歸集和分配
4、半成品的入庫和出庫
5、產成品的入庫和出庫
6、產品質量的檢驗
7、盤點
8、存貨保管
這都是在實務中的關鍵控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