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機關槍
❶ 為什麼晚清重臣李鴻章在外國看見機關槍就嚷嚷著太貴了
馬克沁在1884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機槍,即馬克沁重機槍,其射速達每分鍾專600發以上屬:
——照片下面的英文:「中國官員觀看一挺小型「馬克西姆」的射擊,在很短時間內這挺機槍打斷了一棵直徑18英寸的白蠟樹。」
極高的射速也造成彈葯的極快消耗,在當時還是單發步槍的時代,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樣的機槍使用成本太高。
所以,李鴻章看到表演後,說「太快、太快」,又說 「太貴、太貴」
不光是李鴻章,馬克沁在其他國家推銷機槍時也遇到這樣的事情
比如第一次到俄國射擊表演的時候,俄國一個有名的槍械設計師也表現出嘲諷的態度,說打死一個人一顆子彈就夠了,你打那麼多有什麼用。
❷ 馬克沁機槍威力巨大,為何李鴻章卻不願意采購
文/寂寞的紅酒
馬克沁機槍,是人類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一種槍械,被稱為「寡婦製造機」。在索姆河一戰中,就有上百萬士兵死於馬克沁機槍的火力下。但在1884年,馬克沁在倫敦舉行新槍發布會,向與會者展示新槍的威力,馬克沁機槍如雨的子彈竟然打斷了大樹,讓李鴻章大為震驚。不過在目睹了馬克沁機槍的巨大威力後,李鴻章卻並沒有大規模采購,讓寄予厚望的馬克沁大為失望。李鴻章以開明著稱,大興洋務,熱衷於武器采購,別管是實用的克虜伯火炮還是昂貴的鐵甲艦,李鴻章買的時候眼都不眨。那麼機槍威力如此巨大,為何李鴻章卻不願意采購?
第一,李鴻章雖然開明,但還沒有超出當時的時代。當時人們還停留在排隊槍斃的戰術時代,馬克沁機槍體積大攜帶不便,威力和射程不如火炮,點射不如步槍,被人們認為是雞肋。馬克沁機槍剛剛問世,性能還不是很穩定,也沒有投入過什麼實戰,所以人們對馬克沁機槍的認同度並不高。事實上,不僅中國沒有大量采購,其他國家同樣沒有大動作,只有德國人買了一些。直到1891年,英國軍隊才試裝了第一挺馬克沁機槍。如果馬克沁機槍賣的好,馬克沁也不會窮困潦倒。馬克沁機槍成名要到十幾年後,在一戰的索姆河戰役中馬克沁一戰成名,此前馬克沁的大名甚至比不上老牌機關槍加特林。
第二,馬克沁機槍雖然威力巨大,但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太燒錢。李鴻章在觀看馬克沁機槍表演後,除說了一句「太快,太快",還說了一句「太貴,太貴」。馬克沁機槍不僅價格昂貴,而且火力猛,射速太快,子彈消耗巨大,一分鍾能打幾百發。中國武器製造業落後,軍費又不富裕,連步槍子彈都供應不上,別說馬克沁機器這種燒錢機器,一分鍾幾十兩銀子就沒了。對於一個缺乏完整現代工業的國家來說,機關槍就是一種負擔。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為了面子買了豪車,但卻停在家裡很少開,原因就是費用太高養不起。
第三,李鴻章雖然沒有大量采購,但私下裡偷偷買了幾挺帶回去研究仿製,四年後金陵製造局仿製成功馬克沁機槍,取名賽電槍。從清朝時期,中國就已經能夠仿製國外先進技術了,而且賽電槍造的質量棒棒的。只是由於種種原因,清軍沒有大規模裝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