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利用率低
❶ 以發行債券支持扶貧為什麼有利於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
你發行債券支持扶貧有利於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
❷ 大病救助報銷需要哪些手續
大病救助報銷需要的手續,主要是以本地區社保中心為主,因為不同的地區當地的醫保政策也各不相同,所以按照本地區醫保中心政策為主。下面按照寧鄉市大病醫保報銷為例,講述一下具體的報銷疾病和手續流程。
農村兒童先心病、白血病救治:
1、救治申報。凡14周歲以內,患有先心病、白血病救治病種疾病、符合救治條件的參合患兒,由其家長(監護人)攜帶身份證(戶口本)、合作醫療證(卡)和縣級以上醫療機構的診斷證明及病歷資料,向所在縣級合管辦提出救治申請,填寫《湖南省農村參合兒童重大疾病救治審批表》。
2、轉診審批。縣級合管辦對其身份及病情審核後,符合條件的批准轉診至定點救治醫院,其中白血病及新增病種的先心病轉診患兒應同時報當地縣級民政部門審批備案。定點救治醫院安排對患兒進行復查,並根據最終診斷結果,對符合疾病救治條件的患兒安排入院治療。
(2)扶貧利用率低擴展閱讀:
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安排。把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放在首位,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突出問題。充分發揮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等的協同互補作用,加強制度之間的銜接,形成合力。
(二)堅持政府主導,專業運作。政府負責基本政策制定、組織協調、籌資管理,並加強監管指導。利用商業保險機構的專業優勢,支持商業保險機構承辦大病保險,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提高大病保險的運行效率、服務水平和質量。
(三)堅持責任共擔,持續發展。大病保險保障水平要與經濟社會發展、醫療消費水平及承受能力相適應。強化社會互助共濟的意識和作用,形成政府、個人和保險機構共同分擔大病風險的機制。強化當年收支平衡的原則,合理測算、穩妥起步,規范運作,保障資金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
❸ 如何提高扶貧攻堅資金使用效率存
提高扶貧對象的識別能力,保障扶貧資金的精準度。一要加強精準識別「回頭看」工作,對未按程序識別的重新補齊程序,建立「該進未進」和「該出未出」的貧困戶台賬;二要採用民主評選與組織調控相結合方式,對存在爭議的貧困人口採用投票打分的民主方式加以評定,並輔以組織調控堅決剔除因「優親厚友」擠進來的建卡貧困戶;三要增強統計部門與扶貧部門配合,完善貧困戶定點跟蹤監測制度,強化動態監測管理。
賦予縣級扶貧部門相應許可權,增強項目資金的統籌能力。建議賦予縣級扶貧部門聯合縣級發改部門統籌各級、各類扶貧項目的許可權,整合各種扶貧資金,依照扶貧規劃或方案,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保重點,確定項目推進實施的優先順序,資金投放時間安排與橫向調配,以足項、足額地保障扶貧項目推進所需資金,全力提升扶貧資金使用效率。同時,各地紀檢監察部門要切實加強對精準扶貧項目的審批、資金使用的監管。
完善地區差異化配套政策,逐步降低或取消特殊地區的地方配套。按照不同貧困程度、貧困發生率,繼續完善差異化的項目資金配套政策。鑒於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下行趨勢較強的經濟發展形勢,國貧縣和少數民族縣發展條件和發展能力均較差,往往難以承擔扶貧項目配套資金,按照有關政策應予以取消相關地方配套;省貧縣和一般貧困縣應適當逐步降低扶貧項目的相應配套比例。
創新扶貧項目推進模式,降低項目實施的交易成本。目前,採用招投標方式推進扶貧項目,存在中間環節多、效率低下、交易成本高等問題,不少貧困地區產生了 「既想要項目,又怕要項目」的糾結心態。建議採用多種方式推進扶貧項目實施,比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可嘗試探討 「地方政府財政墊資+農民投工投勞」模式,產業扶貧項目採用 「財政資金+社會資本」的PPP模式,大宗畜禽、種苗等難以標准化產品的采購應實行「特事特辦」政策,不應再盲目遵從一般政府采購管理的規定。
鑒於過去在農村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災區恢復重建、城鎮化建設等工作中規劃論證不夠,項目上馬匆忙,造成資金浪費的經驗教訓,加強精準扶貧規劃先行,項目的充分論證統籌,才能有效杜絕扶貧資金產生新的浪費,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❹ 扶貧再貸款利用率低
正規銀行辦理的流程是:首先,借款人需向銀行提交除身份證以外的一系列材料專,包括
(1)貸款申請屬審批表;(貸款人在貸款機構直接填寫)
(2)居住地址證明;(居委會開具的證明或繳納的水電氣繳費發票)
(3)工作和收入證明;
(4)銀行規定的其他資料。
其次,銀行對借款人提交的申請資料審核通過後,雙方簽訂借款合同。
最後,銀行以轉賬方式向借款人發放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