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明行政機關

明行政機關

發布時間: 2020-12-25 00:58:13

① 行省,行中書省簡稱,元代中央行政機關管轄的行政機構,明以後保留這個稱謂,簡稱

明以後「行來省」簡稱為「省源」,「省」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的名稱,一直沿用到現代。

明朝建立後為加強中央集權,改元朝之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僅主管民政,又設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獄、都指揮使司掌軍政。明布政使司的職掌雖與元行省有差異,但作為行政區劃並無本質上的不同,所以,習慣上仍稱布政使司為省。

(1)明行政機關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仍設置若干省,屬於6大行政區,1952年大行政區人民政府或軍政委員會改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後,省成為中國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單位,下轄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每屆任期5年;省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國務院批准,可以設立若干派出機關。

② 明朝政府的行政機構.

部門
官職 品級

職掌

說明
三公 太師、太傅、太保 正一品 佐天子,掌國家政事。

三孤 少師、少傅、少保 從一品
內閣 大學士
(中極殿、
建極殿、
文華殿、
武英殿、
文淵閣、
東閣) 正五品 皇帝顧問 洪武十二年,廢中書省,十五年設大學士。仁宗以後,其位漸崇,掌實際上的宰相職權。
六部
(明代遷都北京後,另設南京六部,此略) 尚書 正二品 同唐之六部 明代六部除戶、兵二部各十三司外,其它四部均各四司。
左、右侍郎 正三品
各司郎中 正五品
都察院 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掌監察執法 即前代的「御史台」,明初改之。
左、右副都御史 正三品
左、右僉都御史 正四品
十三道監察御史(末年為十五道) 正七品 掌巡按州縣,考察官吏
總督
(總理)
巡撫 明之總督、總理、巡撫,均因事而設,以重臣任之。
翰林院 學士 正五品 掌修史、著作、圖書等
侍讀學士、
侍講學士 從五品
侍讀、侍講 正六品
修撰(史官) 從六品
編修 正七品
檢討 從七品
國子監 祭酒 從四品 掌教育行政
司業 正六品
五經博士 從八品
助教 從八品
學正 正九品
六科 都給事中
(每科一人) 正七品 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稽查六部百官之事。 六科為吏、戶、禮、兵、刑、工。
左、右給事中 從七品
給事中 從七品
廿四衙門 十二監太監 正四品 掌皇帝宮中日常生活上的各項事務。 以宦官掌之。
四司司正 正五品
八局大使 正五品
承宣布政使司
(地方) 左、右布政使 從二品 掌一省之政 明洪武九年廢行中書省,分全國為十三承宣布政使司。為省一級的最高行政機構。
左、右參政 從三品
左、右參議 從四品
提刑按察使司
(地方) 按察使 正三品 掌一省刑獄之事 與「布政司」及管軍事之「都指揮使司」合稱一省中之「三司」。
副史 正四品
僉事 正五品
府 知府 正四品 掌府之政 明代改路為府,分上、中、下三等。
同知 正五品
通判 正六品
推官 正七品
州 知州 從五品 掌州之政
同知 從六品
判官 從七品
吏目 從九品
縣 知縣 正七品 掌縣之政 縣分上、中、下三等。明之典史,典文移出納,如縣無丞、簿,則兼領之。
縣丞 正八品
主簿 正九品
典史 未入流
都指揮使司
(都司) 都指揮使 正二品 地方最高軍事長官 明代在全國設十六個「都司」。
都指揮同知 從二品
都指揮僉事 正三品
衛指揮使司
(衛) 指揮使 正三品 各「衛」,齊統於「都司」、「行都司」或「留守司」。
指揮同知 從三品
指揮僉 正四品
千戶所
(所) 正千戶 正五品 「所」統於「衛」
副千戶 從五品

③ 明朝時期的地方行政機構是什麼中央的行政機構是什麼

明初曾沿襲元朝的行省制,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下設府和內直隸州,府容以下有縣和屬州,各州以下有縣,形成了一個省府州縣四級制與省州縣三級制並存的大體格局。明初設置的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三分各省軍政司法權力的體系,後逐漸被巡撫制度接掌,巡撫常常成為各省權力統一的最高長官。明代在全國設十五個省級單位,布政使司以下,改元朝的路為府,成為主要的二級行政區劃,但是同時又有直屬於省的直隸州,行政級別等同於府。都指揮使司方面,共有16個都司、5個行都司、2個留守司。16個都司中,有13個都司與布政使司同名,其它3個分別是北直隸境內的萬全都司、大寧都司和山東省的遼東都司。5個行都司分別是陝西、四川、湖廣、福建、山西。2個留守司是中都留守司和興都留守司。

④ 明朝在地方上設置的行政機構是什麼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改元代的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藩司」,主管一省民政,與中央六部直接聯系。1370年於各省設置一都衛,1375年改為都指揮使司,主管一省軍戶衛所番漢諸軍,聽命於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另外還有負責監察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司,聽命於刑部,掌管司法權。

明代在全國設置十五個省級單位,包括:北直隸、南直隸、陝西、山西、山東、河南、浙江、江西、湖廣、四川、廣東、福建、廣西、貴州、雲南。以上共十五個省級單位,為明朝穩定的統治區域,稱為「兩京十三布政司」(注意:明朝與今名稱雖大部相同,但所轄地域有相當差別,不宜以今天的行政區劃倒推);另外,明朝在1406年至1427年間曾設立交趾布政使司,後被廢;南明時期,延平郡王鄭成功在台灣設立承天府,下轄天興、萬年二縣,另設澎湖安撫司,號為「東都」,後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於承天府之上再設東寧總制府。

布政使司以下,改元朝的路為府,成為主要的二級行政區劃,但是同時又有直屬於省的直隸州,行政級別等同於府。府以下有屬州和縣,是主要的第三級行政區劃,而屬州還可能領有少數縣,成為結構上的第四級,但相對重要性很小。直隸於省的直隸州下也領若干縣,其級別相當於府屬州或府屬縣,仍是第三級行政區劃。所以州按性質不同是跨第二、第三兩個級別的區劃,而與府相比,無論屬州或直隸州的治所所在地均不設縣,即使原有縣的也被並入州制。

⑤ 執法機關和行政機關有區別嗎

一、執法機關指行政機關,是政府及其組成部門;司法機關指檢察院和法院。 一、行政機關才是法律的執行者,是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司法機關,說通俗點,就是判斷誰違沒違法的。 例一:某人犯罪了,被公安機關(屬於行政機關)抓住了,但公安機關不能逮捕刑拘。能不能逮捕、刑拘,得檢察院批准。檢察院批准後,得由公安機關實施逮捕。然後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才能說某人犯沒犯罪,犯了什麼罪,應該怎麼判。然後移送監獄(屬於行政機關),由監獄執行。 例二:某企業排污,被環保局(屬於行政機關)處罰,某企業可以向上級環保局(部)提起行政復議,或者直接起訴環保局;對行政復議結果還不服,也是可以起訴環保局的。然後由法院來判決某企業究竟違沒違法。 看明白沒,司法機關只是法律的管理者,執行是需要行政機關的,司就是管理的意思;行政機關是法律的執行者,是不能管理法律的。法律是由人大制定,由檢察院、法院管理,由政府執行,各司其職。檢察院、法院、政府都是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的 。 附:政府組成部門中,有個司法部(廳、局),管的是有關法律方面的行政執法,是司法行政部門。管理仲裁、公證、律師、法鑒、勞教、監獄,司法行政部門對這些管理對象執法。

⑥ 明朝行政機構是什麼啊

皇帝下設內閣輔政 之後是六部 之後是地方上三司,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按內察使司。分管財政容 軍事 刑事監察。

有時中央派出的到地方的特派員即為巡撫,隨著明朝後期危機的加深,最後出現了五省總理這樣的超級特派員。

⑦ 明清各行政機構及其作用

一、清代中央政權及官員設置
清代中央政權機構多仿明制(清承明制),但又有自己的特點。
1、三院——清改內三院(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宏文院)為內閣,作為中央最高行政機關。清代內閣設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學士滿六人、漢四人。清代內閣名義上是最高行政機關,但它並不是真正的權力中心。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後來的軍機處,才是真正的最高權力機構。內閣的實際權力比明代小。
2、議政王大臣會議——清初,凡軍國大政,皆交由議政王大臣會議決定。議政王大臣會議亦稱「國議」,權力很大。其成員概由滿族貴族組成,漢人不得參預。這種滿族貴族專制的形式,不僅和皇帝獨攬大權相抵觸,而且也不利於清朝進一步爭取各族特別是漢族上層的支持。所以康熙皇帝時又在宮內設南書房,簡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充任。南書房設立後,皇帝諭旨多命南書房翰林撰擬,從而削弱了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權力。
3、軍機處——雍正在位期間,又於1729年(雍正七年)設立軍機房,並於1732年(雍正十年)正式改稱軍機處,承旨辦理機務,取代議政王大臣會議,剝奪了諸王預政的權力。參加軍機處的軍機大臣,由皇帝在滿、漢大學士及各部尚書、侍郎中選定。其名稱有「軍機大臣」、「軍機大臣上行走」等。為首者稱為「領班」,亦稱「首樞」。凡被選入軍機處者,都是皇帝的親信,完全聽命於皇帝。皇帝通過軍機處將機密諭旨直接寄給地方督撫,稱為「廷寄」;各地督撫也將重大問題徑寄軍機處交皇帝審批,稱為「奏摺」。中間既不再經過內閣這道手續(「明發上諭」仍通過內閣下達),對邦國大政的處理更無需議政王大臣會議的議決。
軍機大臣以下設章京等官,從六部員司和內閣中書里選用。章京的任務是繕寫諭旨、記載檔案、查核奏議,作軍機大臣的輔助人員。章京也是滿、漢人員各兩班,每班八人,各設一領班。章京參與機要,草擬聖旨,俗稱「小軍機」。
清代的軍機處機構精簡,行政效率高。人少精幹,遇事不推諉,能迅速處理軍國大事。軍機處的設立,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制度。皇帝通過軍機處,集大權於一身,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於其間」。標志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發展。
4、六部——清中央的執行機關是六部。各部職責和明朝基本相同。
吏部: 負責官吏的管理,考核,升遷等
戶部: 有十三個司,分別管理各地的收支與報銷
禮部: 主管國家凶吉大典,教育與考試,招待外賓,宴勞功臣等
兵部: 管理天下軍政(軍令由五軍都督府管理)
刑部: 管理天下刑名
工部: 管理建築、後勤、水利、製造等
5、理藩院——這是清代創設的一個專門管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事務的中央機構。初設時僅管理蒙古,以後擴大到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少數民族地區。還兼管對俄交涉等外交事務。其編制與六部基本相同,但官員全由滿族、蒙古族人擔任,漢人不得參與。理藩院的設置,說明清廷十分注意對蒙、藏、維等少數民族的政策,在加強和鞏固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上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6、內務府——清朝特設專管宮廷事務的機構。長官稱總管大臣,由滿族王公大臣擔任。清朝設內務府的目的,在於防範太監竊權亂政。
7、其他——除上述各中央機構外,還有許多府、院、寺、監機構。
大理寺: 相當於今天的法院,是全國最高上訴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 主管祭祀
光祿寺: 主管宴享
太僕寺: 管馬
鴻臚寺: 管招待外賓
二、清代地方政權和官員設置
地方機構清代地方行政機構分為省、道、府、縣四級。此外,還有與省大體平行的邊疆特別行政區。
1、省——鴉片戰爭前,清朝共設置十八個行省。省級最高官員是總督和巡撫,每一省或二三省設總督,各省均設巡撫,握一省或數省的軍政大權。他們都是皇帝的心腹,一切秉承皇帝的旨意行事。此外,每省還設有提督學政一人,會同督撫主管一省的教育、科舉考試等事務,不論本人官階高低,在充任學政期間,其地位與督撫平行,素有學台之稱。督撫之下,各省均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設布政使、按察使各一人。布政使又稱藩台,主管一省的民政、財政和人事大權。按察使又稱臬台,主管一省的司法、刑獄、糾察。
2、道——道設道員,為省藩、臬二司與府、廳中間一級的地方長官。各省無定員。道有分守道與分巡道,分守道專掌錢谷,分巡道專掌刑名。此外,還有專職道,是主管一省某一方面的事務的,如糧儲道、鹽法道、兵備道、河工道等。
3、府——介於省和縣州之間的一級行政機構。|府設知府一人。
4、州——州分散州(又稱屬州)、直隸州二種。設知州一人。散州隸於府,轄區較縣為大,但級別同縣。直隸州與府同級,直屬於省。廳一般設在邊遠地區,分屬(散)廳、直隸廳二種,設同知或通判一人。屬廳隸於府,直隸廳與府同級,隸於省。縣,設知縣一人,主管一縣政事。
官員的考察制度為加強監督管理,凡天下文武官員,都要定期進行考察。規定三載考績,以定升降獎懲。京官叫」京察」,外官叫」大計」。對武官的考察,每五年一次,稱為」軍政」,由兵部主持。
三、清代官員的官稱和品級
清代官員分為9品主從共18級,均分為文武。文官分大夫、郎、佐郎三種,武官分將軍、都尉、騎尉、校尉四種。文官大夫為五品以上官員,郎為正六品至正八品官員,佐郎為從八品以下官員。
品級 正 從
一品 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
二品 資政大夫 通奉大夫
三品 通議大夫 中議大夫
四品 中憲大夫 朝議大夫
五品 奉正大夫 奉直大夫
六品 承德郎 儒林郎
七品 文林郎 征仕郎
八品 修職郎 修職佐郎
九品 登佐郎 登佐郎
從六品和正七品中如系吏員出身可為宣德郎,地位與正六品等,正從九品同稱登佐郎。
武官中將軍為從二品以上官員,都尉為正三品至從四品官,騎尉為正五品到七品官,校尉為正八品以下官員。
正 從
一品 建威將軍 振威將軍
二品 武顯將軍 武功將軍
三品 武義都尉 武寅都尉
四品 昭武都尉 宣武都尉
五品 武德騎尉 武德佐騎尉
六品 武略騎尉 武略佐騎尉
七品 武絡騎尉 武絡佐騎尉
八品 奮武校尉 奮武佐校尉
九品 修武校尉 修武佐校尉
(一)京官
1、三公、三孤——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另有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這些均為加官,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身份,沒有實際管轄范圍。
2、六部官員——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皆設尚書為長官,左、右侍郎為副長官,俱滿、漢各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長)、郎中(司長)、主事等
3、督察院——直屬於皇帝的監察部門。下設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僉督御史(正四品);再往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分管每個省的檢查工作(當時中國分十三個省)十三道監察御史與直屬於皇帝的六科給事中統稱」科道」屬於言官范疇。
4、六科官員——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督給事中(正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從七品)。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利很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銷一次,如果有脫拉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報告。六科還可以參與官員的選拔,皇帝御前會議,審理有罪的官員。最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還皇帝敕書的權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認為不妥可以封還,不予執行。
5、五寺官員——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僕寺、鴻臚寺
6、詹士府——詹士府是負責輔助太子的機構設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詹士府設左右春坊,司經局,主簿廳
7、太醫院——太醫院是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制葯的,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四人,從九品吏目若幹人。
8、翰林院——相當於現在國立大學,幹部學院等的綜合,翰林院的首長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侍讀學士兩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二)地方官
1、知縣——助手有縣丞、主簿。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相當於縣政府辦公室主任,主簿管全縣糧稅、戶籍。
2、知州——州最早出現在西漢。漢武帝把全國劃分成了13個監察區,稱為州,州的長官叫刺史,負責監察郡,縣的官吏。東漢後,刺史又稱州牧。隋取消郡的建制,只存州、縣。宋朝州的行政長官才稱知州。明清兩代的州有兩級別: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知州屬官有同知(副州長)、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清朝時,直隸州(76個)散州(48個)府(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府的長官稱府尹。
3、知府——明清兩代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長官仍稱尹外,一般都稱知府。明代府按納稅糧分三等:納糧20萬以上為上府,20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無糧的叫地府,全國150多個府。
4、總督和巡撫——明朝總督和巡撫合稱」督撫」,是臨時官位。清代,正式以督撫為地方最高長官,總督管轄一省或二、三省,巡撫是省級地方長官。鴉片戰爭前,清共有8總督16巡撫。八督:直隸、兩江、陝甘、閩浙、湖廣、四川、兩廣、雲貴。16撫:江蘇、安徽、河南、山東、陝西、甘肅、浙江、湖南、湖北、廣東、雲南、貴州、福建、江西。東北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督撫直到公元1906年才設。直隸、四川只設總督,不設巡撫,甘肅巡撫於1754年撤去,由陝甘總督兼任。公元1884年建新疆省,設甘肅、新疆巡撫,駐烏魯木齊。1885年,改福建巡撫為台灣巡撫,駐台北(台灣建省)福建巡撫有閩浙總督兼任。清代官銜品階:
品級 文官 武官
正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 領侍衛 內大臣

從一品 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右都御史 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各省布政使 副將

正三品 都察院左右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案察使 參將

從三品 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 游擊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太常寺少卿,各省道員 都司

從四品 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 城門領

正五品 左右春坊左右侍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郎中,各府同知,直隸州知州 守備

從五品 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史,翰林院侍讀、侍講,各部院員外郎,各省知州 守御所 千總

正六品 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坊左右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縣知縣,各省通判 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 左右春坊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直隸州州同,州同 衛千總

正七品 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貼式,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縣丞,外縣知縣,各府學教授 把總

從七品 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 盛京游
牧副尉

正八品 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貼式,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諭 外府
千總

從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 委屬 驍騎尉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筆貼式,縣主簿 外委把總

從九品 翰林院侍詔,刑部司獄,州吏目,巡檢 額外外委

未入流 京、外縣典史,驛丞,河泊所所官 武官沒有未入流

註:太師,太傅,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只是對大臣的一種榮譽加銜,或死後追贈。右都御史是總督的加銜,右副都御史是巡撫的加銜,總督和巡撫是地方最高長官,兼了上銜後,有彈劾權。這些都是官銜而非實職。
四、清代官員的服飾
清時官員的服飾有嚴格的規定,依品質,數量,顏色的不同來區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許濫用的。服飾大致有下列五種:一,頂戴,二,蟒袍,三,補服,四,腰帶,五,坐褥。
頂戴 蟒袍 補服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麒麟) 仙鶴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獅子) 錦雞
三品 藍寶石及藍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豹子) 孔雀
四品 青金石及藍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虎) 雪雁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熊) 白鷳
六品 硨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彪) 鸕鶿
七品 素金頂 五蟒四爪(犀牛) 紫鴛鴦
八品 起花金頂 五蟒四爪(犀牛) 鵪鶉
九品 鏤花金頂 五蟒四爪(海馬) 練雀
未入流 鏤花金頂 五蟒四爪(獬豸) 黃鸝
(御史、按察史、提法史等衣飾圖案為獬豸)
五、清代的爵位
清入關以後,滿洲分為五等爵: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清入關之前是四大貝勒(代善、阿敏、蒙古兒泰、皇太極)各領一固山。八旗是漢語,在滿語中是固山。固山是軍事單位,後來變成劃分氏的軍民混用單位。每固山下皆有一定的貝子,所以叫固山貝子。貝勒,貝子在滿語中原意是對男子的尊稱,後來發展成為對貴族男子的通稱。依清例,滿洲男兒都是旗兵。所以每旗都有很多個姓。例如正黃旗就不單是愛新覺羅一姓。反之同一姓也分布於不同的固山之中。親王和郡王的女兒叫和碩格格,貝勒和貝子的女兒叫多羅格格。和碩是指城或國(等同於漢朝的國,不是國家,是王國)。多羅是指漢人的鄉。格格既為對青年女子的稱呼。阿哥是對青年男子的稱呼。公又分為鎮國公和輔國公兩種。
六、清代科舉制度
清代的科舉考試,大致可分為四級,即童試、鄉試、會試及殿試。
1、童試——童試是縣試、府試和院試的統稱,尚未取得生員資格的童生通過童試考試中的稱為秀才。
2、鄉試——秀才可參加每三年一次在各省城舉行的鄉試,若考中稱為舉人。
3、會試——各省的舉人參加每三年一次在北京由禮部主持的會試,會試考中者叫貢士。
4、殿試——貢士在皇宮的殿廷上參加由皇帝親自出題、監考的考試叫殿試,殿試考中者稱進士。殿試是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其制始於唐武則天時,以後各朝代一直沿襲。
清朝的殿試自順治三年(1646年)開始舉行。殿試的地點,清初在天安門外,順治十五年(1658年)改在太和殿丹墀前,雍正元年(1723年)因天氣寒冷又移到殿內進行,乾隆以後殿試改在保和殿內進行。殿試策題一般都由皇帝親命。為防止漏弊,由讀卷官密擬策題,當即送皇帝閱定之後由監試御史臨場監督,連夜印刷,印刷的場所戒備森嚴。貢生答卷後,由讀卷官閱卷。試卷經過反復閱定後擬定名次,並將前十名試卷隱去姓名、履歷、三代,進呈皇帝欽定名次。
名次定出後,試卷官引前十名進見皇帝,之後書寫大小金榜。小金榜送皇帝御覽,大金榜則於傳臚之日張掛於長安左門外,之後還要在太和殿舉行金殿傳臚儀式,這是皇帝宣布進士登第名次的典禮,十分隆重。 清朝的進士分為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二甲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一甲前三名又分別被稱為,」狀元」、」榜眼」、」探花」,分別授予翰林院修撰及編修等職。

⑧ 行政機關對聯

上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下聯:好讀書不好讀書。
此聯為【明】徐渭所作。上聯指年少時好(hǎo)讀書卻不愛好(hào)讀書,年老時愛好讀書不好讀書。
上聯:閑人免進賢人進。
原對:盜者休來道者來。
新聯:撈者莫來勞者來。
吾聯:罪客勿來醉客來。
此聯為【明】擔山和尚所作。
上聯:理想莫享醴。
下聯:前途弗圖錢。
上聯:獨覽梅花掃臘雪;
下聯:細睨山勢舞流溪。
此聯的妙處在於上聯急讀如音階:『多來米發索拉西』。下聯為方言讀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
上聯:暑鼠涼梁,提筆描貓驚暑鼠。
原對:飢雞盜稻,呼童拾石打飢雞。
古對:渴鶴汲漈,令奴響槍擊渴鶴。
此聯又作『暑鼠量梁』。
上聯:暑鼠涼梁,筆璧描貓暑鼠驚竟沿檐,撞樁斯死,老貓食屍。
原對:缺!
吾對:飢雞盜稻,同童拾石飢雞逸亦飛扉,碰棚彼斃,矢石落籮。
此聯為網友改上聯而出之新聯,余勉而對矣。
上聯:雞飢爭豆斗。
下聯:鼠暑上樑涼。
上聯:溪西犀喜戲。
下聯:囿右鼬悠遊。
上聯:今宵消夏。
下聯:明晌賞花。
上聯:士農工(宮)商角徴羽。
下聯:寒熱溫涼(良)恭儉讓。
吾聯:鋁銅金鉬(木)水火土。
此聯也是一奇聯。上聯分兩部分:士農工商;宮商角徴羽。前為四業,後為五音,而有一個字重復,一個字諧音。原對寒熱溫涼為四覺,溫良恭儉讓為君子的五種德行。我的鋁銅金鉬為四種金屬,金木水火土為五行。
上聯:游西湖,提錫壺,錫壺落西湖,惜乎錫壺。
下聯:做邊幅,捉蝙蝠,蝙蝠撞邊幅, 貶負蝙蝠。
原對:古對:逢甲子,添家子,家子遇甲子,佳姿家子。
吾聯:過九畹,擎酒碗,酒碗失九畹,久惋酒碗。
吾聯:過桐岩,射彤雁,彤雁斃桐岩,痛焉彤雁。
九畹:三峽的九畹溪。
上聯:泥肥禾尚瘦。
下聯:晷短夜差長。
此聯諧音『尼肥和尚瘦』;『鬼短夜叉長』。
上聯:削發又犯法。
下聯:出家卻帶枷。
此聯為嘲一和尚犯法所作。
上聯:禾花何如荷花美。
下聯:莓子每比梅子酸。
上聯:畫廟廟畫妙化廟。
下聯:名園園名圓明園。
上聯:瑪瑙原非馬腦。
下聯:琅玕不是狼肝。
此聯為【明】王洪所對。
上聯:瑪瑙原非馬腦。
下聯:琅玕不是狼肝。為絕代佳句。
上聯:下大雨,恐中泥,雞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
此聯相傳為【清代】鍾耘舫之岳父下雨時挽留女婿的話,看似平常,實則用心良苦,絕妙異常。因為它巧用諧音雙關的修辭手法,全聯皆是古代人名。為:夏大禹:【夏】王名;孔仲尼:孔子字仲尼;姬旦:【周】武王之名;杜甫、劉禹錫:【唐】詩人;子莫、顏回:孔子的弟子。因難度太大,據說至今無人能對。
上聯:下大雨,恐中泥,雞蛋、豆腐留女婿。
吾聯:傷足跟,懼侵身,無醫、沒葯安期生。(因為原對無下聯,本人嘗試一對)
此聯為上聯的另一版本。我的諧音【商】祖庚:【商】王名;姬寢生:【春秋】鄭庄公之名;吳懿:【三國·蜀】大將;梅爻:《封神榜》里的人物;安期生:【漢】仙人。
上聯:下大雨麥子灌種。
下聯: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聯諧音夏大禹;墨子【春秋】諸子(麥、墨古同音);管仲:【春秋】人物;漢高帝:【漢】高祖劉邦;田何:【漢初】《易》學大師;比干:【商】紂的大臣。
上聯:思南女子銅仁去。
下聯:上蔡廚師會理來。
此聯為【清】吳進三所對。其友出此上聯指一位思南地方的女子到銅仁那裡去,諧音:思男女子同人去;進三指著上菜的廚師而對,原來此廚師祖籍上蔡,後住會理,經常在兩地來往,諧音:上菜廚師燴鯉來。
上聯:近世進士盡是近視,京師禁試進士,進士襟濕,巾拭。
下聯:是時肆市始失史詩,仕識世失時勢,實似石獅,誓蝕。
上聯:狗啃河上骨
下聯:水漂東坡詩
此聯為一日東坡和佛印乘船遊玩,看見一條狗在啃河岸上的骨頭,東坡出此上聯,諧音:狗啃和尚骨。佛印立刻把東坡寫的詩丟進水裡,對此下聯,諧音:水漂東坡屍。
上聯:佛印水邊尋蚌吃。
下聯:東坡河上帶家來。
此聯為一日東坡帶家眷出去遊玩,遇到佛印在水邊挖蚌吃,於是出此上聯。諧音:佛印水邊尋『棒』吃。佛印一聽,以東坡帶家眷而來而對,諧音:東坡河上帶『枷』來。
上聯:揚子江頭渡楊子。
下聯:焦山洞裡住椒山。
此聯為【明】楊繼盛(字椒山)題鎮江焦山聯。
上聯:空中一朵白蓮花,風捧奉佛。
下聯:峽里幾枝黃栗樹,月遠怨猿。
上聯:玉瀾堂,玉蘭蕾茂方逾欄,欲攔余覽。
下聯:清宴舫,清艷荷香引輕燕,情湮晴煙。
此聯反復快讀,即成繞口。玉瀾堂:在頤和園昆明湖畔,為當年光緒帝寢宮。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頤和園萬壽山西麓岸邊,為園中著名水上建築。
風景對聯:
進退一身關社稷 英靈千古鎮湖山
福州西湖開化寺 桑柘幾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邊城 福州烏山琵琶亭
一彈流水一彈月 半入江風半入雲
【趣味對聯】
諧趣聯用途廣泛。它或褒揚、或鞭撻;或諷刺、或贊美;或鼓勵、或自勉……現擷取一二:
(1)清末政治腐敗,賣官鬻爵成風。某城中一中葯商人花巨款買了個四品官,穿上了青天褂,時人不齒,作無情對諷之曰:「四品青天褂,六味地黃丸。」
(2)近人何顏生,清末任甘肅布政使時,有留學歸來一唐姓翰林在給他的信函中誤將「秋輦」寫成「秋輩」,又將「追究」的「究」錯為「宄」。何即以一聯嘲諷:「輦輩同車,夫夫竟作非非想。究宄異穴,九九難將八八除。」
(3)黑白難分,教我怎知南北;青黃不接,向你借點東西。
這里有則故事。一位富秀才與一個窮秀才是朋友,一天富秀才晚上到院中散步,外面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於是隨口吟出上聯,但卻怎麼也想不出下聯了。此時,窮秀才前來敲門,說道:「青黃不接,向你借點東西。」富秀才一聽,忙說「這個好說,你先把我的上聯對出來。」說完,窮秀才說「小弟進門時不是對出來了嗎?」富秀才一想,果然是這樣,於是樂得哈哈大笑!
(4)拆字聯:閑(閑)看門中月,思耕心上田。
(5)拆字聯:古木枯,此木成柴;女子好,少女尤妙。
(6)月照紗窗,個個孔明諸葛(格)亮
風送幽香,鬱郁畹華梅蘭芳。
(7)兩舟並進,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
八音齊鳴,笛清(狄青)難比簫和(蕭何)
(8)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東當鋪,西當鋪,東西當鋪當東西。
此聯是聞名的方位聯。上聯是清朝皇帝乾隆所作,下聯是 紀曉嵐即興所對。南通州,即今日江蘇省南通市,北通州,即今日北京市通州區。「南北通州通南北」,是說乘船沿著大運河就可以暢通無阻地從南到北或從北到南。「東當鋪,西當鋪」,是紀曉嵐看到街上的當鋪很多,靈機一動對出來的,「東西當鋪當東西」,前一個東西為方位,後一個東西表示物體,此為借對。後來,有一書生認為紀曉嵐所對下聯並不太好,有些俗氣 。於是他對出了一個下聯:「春讀書,秋讀書,春秋讀書讀春秋。」果然比紀聯儒雅一些。後一個春秋是指孔子修訂的儒家經典之作《春秋》。另外,還有一位澳門人對出:「東望洋,西望洋,東西望洋望東西。」這里的「東望洋」、「西望洋」,都是澳門的地名,更顯貼切。
(9)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東扔;由上向下讀左傳,書往右翻。
這副對聯若僅從思想內容上看並無多大意義,若從形式上看還有些意思。上聯是說一個人在夏天靠著南牆吃西瓜的情景,把南北西東四個方位詞佔全了。下聯則獨辟蹊徑,用上下左右來對,描繪出讀「左傳」,書往右翻的狀態,恰如其份,毫無做作之感,令人稱奇。
(10)北斗七星,水底連天十四點;南樓孤雁,月中帶影一雙飛。
相傳,林則徐幼時到姑父家串親戚,恰逢幾位詩人與徐的姑夫一起連詩對句。一詩翁想考一考林的學問,便出了一上聯,聰明的林則徐立即對出下聯。上聯是說,天上北斗七星,是七顆星星,倒映在靜靜的湖中便成十四點了。下聯是說,南樓的孤雁雖然是一隻,但在明月照映之下,「帶影」便成為「一雙飛」了。這副聯反映了少年林則徐的聰穎機智,博學多才。

⑨ 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和負責人的區別

區別在於:主要負責人是指一把手,負責人就是主管領導,是上下級的關系。

主要負責人:內具有領導職務的一把容手,比如局長等。

負責人:主管某一方面的領導職務的人,比如科長、主管財務的局長等。

(9)明行政機關擴展閱讀:

在中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主要指以下幾類人員:

1、中國共產黨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2、國家各級權力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全國與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行政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國務院及其所屬部、委、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管理機構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4、審判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5、檢察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即在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6、軍隊各級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7、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機關中專職從事公務的人員。在行政機構改革中,一些原為國家行政部門的機關被撤銷或改變體制而組成的「公司」,若靠國家行政撥款,主要擔負行政管理工作的,亦應納入國家行政機關的范圍。在這些「公司」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亦應視為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