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古代機關名人

古代機關名人

發布時間: 2020-12-23 08:37:52

『壹』 急!中國古代曾擔任過秘書官職的名人有哪些

劉勰:擔任仁威南康王的秘書,還兼任了東宮的咨詢專家

『貳』 古代的名人有哪些

哪個朝代,哪個領域?
比如清朝的蒲松齡,曹雪芹在古代都不算名人,在後內因為他們的作品容而大大提高了知名度,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風流名士當時倒是很有名,隨著年底的久遠,在當代人的印象里被遞減削弱了,是生前出名,還是死後,是哪朝出名,還是近代,現代亦或當代,沒有星爺,唐寅這個名字還只是在三笑中出現過,沒有張國立,紀昀也只是《四庫全書》的編輯罷了,知名度不會太高。

『叄』 四大名人是哪幾位

大禹:隨著部落遷移、農業發展逐漸定居。經過歷代祖先勤政治理,尤為主要的是大禹治水,使人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公元前21世紀其子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夏朝。 根據考古文獻資料,夏朝的中心地區在今天的河南省西部,以及黃河北岸、山西省南部地區,勢力曾經到達長江、淮河之間。

周武王:約公元前1057年,武王伐紂建周,以德治國,分封魯燕齊等諸候國,對後世造成了深遠影響。直至春秋戰國,形成中國歷史上百家爭鳴的偉大時期,出現了老子、孔子、孫子等影響中國及世界的思想偉人。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結束了春秋戰國長期割據局面,一統天下,開疆拓土,統一文字和度量衡……,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秦,對後世的中國政治和周邊的民族變遷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沒有這種統一以及開疆拓土的偉大征服,中國就難以與北方的少數民族抗爭,中國的歷史很可能就會是另外一個樣子。

漢武帝:漢武帝承文景兩世苦心經營,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北擊匈奴,徹底解除了數百年來一直嚴重威脅著中華民族生存的禍患,並且將中國的版圖向西推進了數千里,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了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中國開始以一個高度文明和富強的國家聞名於世。漢族之名,即由此而始。另外漢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的政治文化政策對後世中國影響也極其深遠。

唐太宗:大唐盛世,萬邦來朝,四海歸附,中國的富強,無與倫比,其至今仍令無數中國人引以為驕傲。而這一富強局面的奠基者唐太宗更以其貞觀之治而為後世所敬仰,其治國的方略甚至被看作是中華漫漫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統治者最完美的化身。而在漫長的封建集權體制下,統治者的人格和治國方略無疑會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會產生異常巨大的作用。他的貢績主要集中於開疆拓土和鞏固與發展中華多民族國家之上。

成吉思汗:12世紀末13世紀初,鐵木真統一了蒙古諸部。1206年建立了統一的蒙古汗國。同時,制定軍事、政治、法律等制度,創制並使用文字,對蒙古社會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展開大規模西征,先後建立了橫跨亞歐的窩闊台、察合台、欽察、伊兒四大汗國,打通了亞洲的陸路交通線,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經濟的交流。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不斷鞏固和開拓疆土。

康乾二帝:女真族入主中原後竭力開疆拓土,形成了疆域空前廣大,多民族國家空前穩定的局面,中國的人口數量空前提高,這就使得中國具有難以像印度那樣被完全殖民的實力。假如中國在19世紀列強的炮艦逼近的時候還像明王朝那樣的話,即便中國不被殖民化,中國現在的疆域最多也就現在的三分之一。因此,清王朝客觀上擴大鞏固了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奠定了怎麼評價都不過分的物質基礎——遼闊的疆域。

毛澤東:在中華民族巨大衰落、面臨歷史上少有的民族危機的緊要關頭,他一個偉大的解放者和開拓者,所領導的革命讓中國人民徹底擺脫了被列強奴役和殖民的命運,他所領導的抗美援朝等對外戰爭讓中國人民恢復了被百年屈辱深深傷害了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重要的是,他所領導的革命真正是與漫長的封建社會分手的革命,是真正將中國人民引入現代社會,這場革命不僅深刻地改變了當今中國社會,對未來的影響也是極其深遠的,他是兩個帶有根本區別的歷史時期的真正的界碑。

『肆』 中國十大古代十大名人

排名我就不排了,給你列幾個,有興趣你自己排吧。
黃帝、炎帝、蚩尤專(祖先級的)
堯舜禹湯(屬上古明君典範)、桀紂(上古暴君典型)
伊尹、姜太公、周公(上古輔佐名臣)
孔子、老子、孫子……(諸子)
秦始皇、漢武帝、隋煬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乾隆(著名皇帝,其中隋煬帝以荒靡出名)
曹操、劉備、孫權、關羽、諸葛亮(都是因為後世的塑造而大大提高了知名度)
岳飛、秦檜(缺任何一個,對方的名氣都不會太響)
呂後、武則天、慈禧(三個女強人)
李自成(造反造出來的名頭)
司馬遷(不僅僅是因為一部《史記》……)
魏忠賢(宦官中名氣最響的,令人馬上聯想到錦衣衛、東廠……)
西施昭君貂蟬貴妃(四大MM,個人感覺唐玄宗的名氣大部分是因為楊貴妃)

『伍』 古代有哪些名人

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解釋: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來說有什麼因難呢?
2、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解釋:用功讀書便忘記了吃飯,陶醉在學問里,便忘了憂愁,不知道衰老要到來。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釋: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解釋:一個真正的有責任的人,必須具有堅韌的意志,因為他背負的責任重大而實現的道路很漫長。因為以仁為自己的責任,所以是重大的責任。因為以生命的結束作為任務的結束,所以實現仁的道路是漫長而遙遠的。
5、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解釋:孔子杜絕了四種弊病:沒有主觀猜疑,沒有定要實現的期望,沒有固執己見之舉,沒有自私之心。
6、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解釋:(對於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鑽研,越鑽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後面。老師善於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
7、朽木不可雕也。
解釋:腐爛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勢敗壞而無可救葯。亦作「朽木難雕」.亦作「朽木不雕」.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解釋:孔子從四個方面教育自己的弟子,一、文學,即知名學。研究如何提高知名度,二、行學,規范人們行為,使人們的言行舉止有章可循。三、忠學,是修養學。是培養人自覺自願地做自己該做的事。四、信學,是知人辨事之學,是培養人判斷力的學問。

『陸』 古代有哪些名人參加過科舉考試

1、王維

詩、畫成就最高的是唐開元十九年(731年)辛未科狀元王維。他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其詩歌藝術被贊為「自李(白)杜(甫)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崇為「南宋繪畫之祖」,著名文學家蘇東坡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明代著名畫家董其昌則稱「文人之畫,自王右丞(王維)始」。

『柒』 中國古代著名的歷史人物

1、孔子。(前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論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3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保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2、孫武(約公元前535-?),字長卿,漢族,中國春秋時期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一說博興,或說廣饒)人。著名軍事家。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佔領了楚的國都郢城,幾滅亡楚國。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3、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嬴姓秦氏,又名趙政(趙正。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秦莊襄王之子,傑出的政治家、軍事統帥。戰國末期秦國君主、首位完成中國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4、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漢族,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詩人,三國時代魏國的奠基人和主要締造者,後為魏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魏武帝。曹操一生征戰,為全國盡快統一,在北方廣泛屯田,興修水利,對當時的農業生產恢復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抑制豪強,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此外,他還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作為一代梟雄,他精通音律,善作詩歌,抒發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苦難生活,慷慨悲涼。

5、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卧龍(也作伏龍),漢族,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謚曰忠武侯;後來的東晉政權為了推崇諸葛亮的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代表作有《前出師表》、《後出師表》、《誡子書》等。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諸葛亮在後世受到很大的尊崇,成都有武侯祠,大詩人杜甫也有贊揚諸葛亮的《蜀相》名篇傳世。

6、武則天(624年~70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唐高宗時代曾出現另一個民間起義的女皇帝陳碩真),也是繼位年齡最大的皇帝(67歲即位),又是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終年82歲)。唐高宗時為皇後(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時為皇太後(683—690),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705),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並號其為「神都」。史稱「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氏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和政治家。

『捌』 中國古代名人官員名單

比干
【簡介】
比干紂之親戚。《史記.宋微子世家》記載:比干「見箕子諫不聽而為奴,則曰:「君有過而不以死爭,則百姓何辜!」乃直言諫紂。紂怒曰:「吾聞聖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乃遂殺王子比干,刳視其心」。比干忠諫被殺之事,為後代忠義之士所稱道。
微子是商朝紂王的長兄,比干是微子的叔父。紂王荒淫無道,招致朝野上下強烈反對。朝中大臣紛紛議論要廢紂王、立微子。紂王聞聽此事,便貶微子到微子國(今潞城微子鎮一帶)做諸侯。微子來到微子國,同百姓一起放牧牛羊,墾荒造田,栽桑植木,勤耕善織,修建家園。數年後,便興旺發達起來。
微子振興微子國的消息傳到朝中,朝中大臣無不稱快。一向憂國憂民的比干丞相,得知此事,

更是喜出望外。他從國都朝歌來到微子國,找到微子。在微子國的所見所聞,使他興奮不已。回朝之後,他向紂王進諫,勸他效法微子,救國救民。紂王哪裡聽得進去。這時,紂王身旁的妲己不懷好意的地說:「陛下,他不是說要為你敬獻忠心嗎?你應該把他的心拿出來,看看到底是紅的,還是黑的?」紂王聽信讒言,竟當場將比干剖腹掏心。比干被掏心之後,竟未死去。他忍痛徒步來找微子。走到微子國東一座土山上時,卧地而死。
後來,人們便在這里修了比干廟(三仁祠),塑起比干像,把這座土山叫做比干嶺。
比干被譽為「亘古第一忠臣」。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他從政四十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張農牧業,提倡富國強兵。比干雖被昏君殺害,卻是國家精魂所在。
比乾的故事
諸葛亮
【簡介】
諸葛亮,字孔明,人稱卧龍,漢末徐州 琅邪郡陽都縣(今山東沂南 縣)人,父諸葛珪曾為泰山郡丞,叔父諸葛

玄為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不共戴天瑾仕於吳孫權,拜大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諸葛誕仕於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吏、鎮東將軍、司空。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說新語.品藻》注雲: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為志向所屈,故結廬於襄陽城西隆中山中隱居待時。公元207年,思賢若渴的劉備三顧茅廬,請計於諸葛亮,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統一天下應走鼎足三分,聯吳抗曹的道路,也稱「隆中對策」。這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一條正確的政治路線相軍事路線,也是諸葛亮一生的行動綱領。從此,劉備的事業才出現了轉機。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東吳,說服東吳抗擊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為劉備取得立足之地。劉備稱帝後,諳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系,有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葬於定軍山(今陝西勉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共兩個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立志用世的准備階段。他學有所成後沒有北走曹操,也沒有南歸孫權,而是輔佐了「名微眾寡」的劉備,這固然有客觀原田,但也並非出於偶

然。他之所以要選擇興復漢室的道路,說明他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諳葛亮盡忠蜀漢的階段。無論先主、後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沒有恪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吳、治軍,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私奉獻精神戰斗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的忠公體國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愛戴,死後更長期受到後人的敬仰,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份遺產 。諸葛亮一直是智慧與忠誠的化身,其傳奇故事為後人所宣揚。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行為,」士為知己者死「的品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誠,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諸葛亮的妻子
諸葛亮的故事
諸葛亮前出師表
後出師表
隆中對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之六齣祁山
諸葛亮之借東風
岳飛
【簡介】
岳飛,中國南宋愛國軍事家,漢族英雄。字鵬舉。河北(宋時指黃河以北,而非今河南河北之省界,下同)相州湯陰(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人。靖康元年(1126年)投軍抗金,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建炎三年(1129年),金將完顏宗弼渡江南進,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率部轉戰廣德(今屬安徽)、宜興(今屬

江蘇)地區 ,襲擾金軍 ,多次獲勝 ,並收復建康 ,升任通泰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劉豫政權派軍攻佔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大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五年夏,奉宋廷之命鎮壓洞庭湖地區的楊幺農民起義軍。六年,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 ,舉兵奇襲劉豫軍,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陝南大片失地。七年,岳飛乘金朝廢除劉豫之機 ,提出舉兵收復中原的主張 , 後多次上書反對與金議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檜拒絕。十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按照其連結河朔進軍中原的方略,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後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之戰中大破金軍精騎,擊敗金軍主力。正當岳飛行將渡河時,高宗、秦檜卻向金乞和,詔令各路宋軍回師,致使岳飛恢復中原的計劃功敗垂成。次年,回臨安,被解除兵權,改授樞密副使。十二月二十九日,被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 。其子岳雲和部將張憲也慘遭殺害 。宋孝宗繼位後為岳飛平反昭雪 。淳熙五年(1178年),謚武穆。宋寧宗嘉泰四年(1204年)追封鄂王。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改謚忠武。滿江紅
朱仙鎮之戰
岳飛怎麼死的
包拯
【簡介】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府合肥(今肥東縣)人。他28歲中進士,曾先後任天長、端州、贏州、揚州、廬州、池州、開封等知縣、知府,出使過契丹,還在刑部、兵部任過職,在財政部門做過副使、轉運使、三司使,在監察部門做過御使、諫議大夫,最後做到樞密副使,成為朝廷的宰輔,死後追贈禮部尚書,謚孝肅。他當過的大章閣待制和龍圖閣直學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龍圖」的雅稱。老百姓更喜歡直呼

「包公」。
《宋史》第316卷《包拯傳》中說:「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閭里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舊制,凡訴訟不得徑造庭下。拯開正門,使得進前陳曲直,吏不敢欺。」又說:「拯性峭直,惡吏苛刻,務敦厚」;「與人不苟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正史中記載的包拯,是一位公正廉明的清官。他做過許多有益於百姓平民的好事,「不愛烏紗只愛民」,身後人們還記著他,口碑、話本小說、戲劇曲藝乃至當代的電影電視就演義了許許多多他清正廉明、剛直不阿的故事;演義的結果,使包公的形象更豐滿,甚至神化、傳奇化。包公「包青天」成了人們寄託、祈望的理想化人物。
對包拯形象的塑造和傳揚始於其身前。而源於宋代的話本並紅火於元代的包公戲,自明清到近世,不斷發展,推陳出新,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包拯在『京官」開封府尹任上不過一年半光景,描繪這一時期他的斷案故事無疑是最精彩的華章,傳播之廣,渲染之烈,溶進了人們熾熱的「包公情」。包拯的故事
狸貓換太子
文天祥
【簡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南宋廬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面,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是一場空前殘暴的野蠻的侵略戰爭,南宋面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長期為投降派所把持。還在1259年,宰相賈似道便以稱臣、割江北地區和歲納銀絹各20萬兩匹為條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顏卻意在滅宋,並不停止南侵。1275年,將賈似道十三萬大軍消滅,朝廷便再無可用之兵。此時宋恭帝在位,年僅四歲,太皇太後謝氏臨朝聽政,不得不發出「哀痛詔」,號召天下四方迅速舉兵「勤王」。文天祥當時正擔任贛州知府,他「捧詔涕泣」,並立即行動,在兩三個月內便組織了第一支「勤王」隊伍近萬人,幾經周折,趕到了臨安。而在成千上萬大小地方官中,帶兵勤王的只不過他和張世傑三人而已,這個政權腐朽到什麼程度,可見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顏兵臨皋亭山,左相留夢炎早已投降叛變。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顏雖願受降,卻要右相陳宜中去元營洽談,陳哪有這個勇氣?當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謝太後唯珂派人只剩下一個文天祥。他毅然臨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慮是「戰、守、遷皆不及施」,「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他甚至藉此機會觀察一下敵營的虛實以謀「救國之策」。但是他沒有想到,正當他指斥伯顏扣押不能返回宋營,他的義兵則在同時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敵人的兇殘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無恥的投降派卻使他遭到了第一次嚴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鎮江),在義士的幫助下,逃脫了虎口,據他在《指南錄後序》所記,至少有十六次倖免於死,經過千辛萬苦,於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溫州,此時他聽說度宗的兩個兒子(即恭帝的兩個兄弟)已逃到福州,於是立即上表勸進。不久,被詔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樞密院事,後又命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劍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帥旗,號召四方英雄豪傑,各各起兵,民復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統兵進軍江西,收復南部數十州縣,同時圍困贛州,湖南、湖北皆起而響應,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統治者大為驚慌。元忙調40萬大軍來解贛州之圍,另派兵五萬追 擊文天祥。文部不過五千餘人,這年八月,空坑一戰,遂致大敗,部將數人犧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趙時嘗在緊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軍,文才得乘間逃脫。趙隨即被殺。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時間內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並沒有灰心喪氣,他下定決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殘軍,加以擴充,移兵廣東潮陽,不幸於十二月二十日兵敗五坡嶺,文天祥自度難以逃出重圍,當即吞服隨帶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並

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這是他遭遇的最後一次嚴重的挫折。從此以後,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統領義軍在戰場上與元軍拼殺。
文天祥被俘後,打定主意,只求義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還在伯顏將他扣押北營時,他便明白地告訴對手:「宋狀元……所欠一死報國耳,宋存與存,宋亡與亡,刀鋸在前,鼎鑊在後,非所懼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馬來文天祥囚所勸降,文天祥長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裡,阿合馬卻要他下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馬以勝利者自居,傲慢地說:「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諷地說,南朝若早用我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會到你這里來,你有什麼可神氣的阿合馬用威脅口氣對左右說:「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義凜然道:「亡國之人,要殺便殺,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馬自討沒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羅審問文天祥。孛羅一來就擺威風,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絕,左右便用武力強使文天祥作跪拜狀,文凜然說道:「天下事,有興有廢,自古帝王以及將相,滅亡誅戮,何代無之?天祥今日……至於此,幸早施行。」臨刑前夕,皇帝忽必烈親自出馬勸降,以宰相之職作為誘餌,妄圖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嚴厲拒絕。忽必烈只好問他,那你究竟要什麼呢?文天祥回答說:「願以一死足矣!」文天祥這種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的偉大精神使得敵人束手無策,一籌莫展。這實際上等於宣布了反侵略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他自己所贊頌的「正氣」的勝利。也等於宣布侵略者的失敗,是一切投降派和賣國賊的失敗。
在國家民族危亡緊急時刻,文天祥無時無刻不把國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對投降派和姦佞之徒從不留情。1259年,元軍渡江圍鄂州,皇帝寵幸的內侍董宋臣慫勇宋帝遷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斬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軍大將呂文德為和義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呂師孟為後部尚書,投降氣氛一時彌漫京城,文天祥又上書乞斬呂師孟,以穩軍心。文天祥被俘後,留夢炎一班降賊都曾硬著頭皮來勸降,文一律唾罵之置,就連先已投敵的宋恭帝前來勸降時,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確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他並不對帝王愚忠,而只無條件地忠於國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義。他死後留下了大量詩文,其中如《過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獄中所作的《正氣歌》以及死後從其衣帶中 發現的「衣帶詔」(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都已成為光照日月、氣壯山河的絕唱,成為民族精神財富的寶貴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正氣歌
文天祥怎麼死的
文天祥的故事
方孝孺
【簡介】
方孝孺(1357~1402) 明代散文家。字希直,又字希古。寧海(今屬浙江)人。曾以"遜志"名其書齋,蜀獻王替他改為"正學",因此世稱"正學先生"。福王時追謚文正。
方孝孺曾從宋濂學習,他的文章、學問為宋濂諸弟子之冠。但他輕文藝,重教化,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洪武二十五年(1392)任漢中府教授,蜀獻王聘他為世子師。惠帝時任翰林侍講,頗受信任,凡大政多所咨詢,當時《太祖實錄》及《類要》等書皆由他總裁。惠帝建文元年(1399),燕王朱棣發動爭奪皇位的戰爭。惠帝廷議討伐,詔檄也都出於方孝孺之手。朱棣奪得皇位後要他投降並命他起草詔書,他卻寫了"燕賊篡位"四字,於是被殺

,宗族親友株連者數百人。
方孝孺主張作文要"神會於心",反對摹擬剽竊,其文風格豪放雄健。《四庫全書總目》說他"學術醇正",文章"乃縱橫豪放,頗出入於東坡、龍川之間"。他的散文常以物喻理,直抒胸臆,文筆暢達,言簡意明,為 時人所傳誦。如《蚊對》一文,以蚊喻人,揭露世之衣冠禽獸公然在白晝"乘其同類之間而陵之,吮其膏而醢其腦,使其餓踣於草野,流離於道路"的猙獰面目。並指出對這些食人者如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不是"君子先人後身之道"。《指喻》一文,則以"拇病為戒",指出"天下之事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勸喻人們要防患於未然方孝孺怎麼死

『玖』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1、孫叔敖的故事:荒丘的福音

孫叔敖是春秋時楚國名臣,在他重病纏身的時候,他告誡兒子說:「大王有很多次要賜給我封邑,我都沒有接受,這樣做是為了在我升天以後,大王會給你封地。如果真是那樣的話,你千萬不要接受土地肥美的地方!

在越國和楚國之間有一塊荒丘,那是埋葬死人的地方,那個地方名聲不好,土地也不肥。因為楚國人信鬼神而越國人也把祈求鬼神賜福避禍當做常事,因而他們都不會爭奪這塊「不祥之地」。你可以靠這塊土地來成就你的事業。」

孫叔敖死後,楚王果然要賜給他的兒子一些肥美的土地。他的兒子沒有接受,只請求將「寢丘」那塊荒地封給自己,楚王痛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結果一直到漢代,孫氏家族在那裡一直得到繁衍。

5、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

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拾』 古代都有哪些名人

那一類?政治、經濟、文化、………………還有文物雙全的~~
歷史上能記住的專,大概只有兩類人屬:搞政治的、做文化的

三皇五帝,秦始皇、劉邦、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康熙、乾隆、慈禧,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鄧小平~~~~

文化類的名人更多:老子、孔子、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蔡元培、………………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