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與參公的區別
① 參公事業單位和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一、參照公務員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編制的區別
公務員與參照公務員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有區別的,公務員是行政編,參公和事業單位是事業編,但公務員與參公待遇是一樣的,事業編與前兩者在身份與性質有著本質的區別。
《公務員法》第一百零六條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經批准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因此,參公身份,是事業編制,不是行政編制。除了編制不一樣,在錄用、晉升、考核、離退等方面都是和公務員一樣的。
二、公務員與參公的區別與聯系
一句話來講,公務員和參公,可以理解為只是編制不同,一個是行政編制,一個是事業編制。
公務員全部使用行政編制(政法專項編制),但絕大部分參公(另有極少部分參照公務員管理的群眾團體如總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使用行政編制)和普通事業單位是事業編制,普通事業編制與行政編制(政法專項編制)在編人員身份與性質有著本質的區別,普通事業編制在編人員需經過考試才能調入參公單位和黨政機關,而公務員和通過考錄的參公人員是可以相互調動的。
除了編制不同,參公人員和公務員法規定的公務員的條件、義務與權利,職務與級別,錄用,考核,職務任免,職務升降,獎勵,懲戒,培訓,交流與迴避,工資福利保險,辭職辭退,退休,申訴控告,職位聘任,法律責任,附則等等,包括退休,包括交流調動等待遇是一樣的。
三、參照公務員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待遇區別
參公的事業編和公務員都屬於國家財政同一撥款,幾乎在薪酬福利上沒有差別,然而一般來講參公單位比黨政機關的規格要低,晉升空間可能不如公務員大。
四、參公管理單位與公務員單位的人員可以互相流動嗎
可以,只要有接收單位和你現在單位雙方的同意,一個願意放人一個願意接收就可以。事業編不經過考試是不可能調入這兩種單位的,而公務員和參公是可以互通的。
② 參公事業單位與公務員的區別是什麼
第一,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相比,兩者的工作性質不同。
公務員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其職能是國家賦予的,一般有國家賦予的權力,事業單位則是屬於國家的附屬機構,沒有國家的權力,而且從事的主要是社會公益性工作,說的直白一點就是,事業單位是公務員的二級機構,公務員的工作干不完了,就有下面的二級單位來干,比如說環衛處是環衛局的二級單位,市長熱線辦公室是市政府的二級機構等。
第二,公務與員和事業單位相比,招錄的方式也不一樣。
公務員是由國家統一組織國考,省裡面統一組織省考來招錄的,而事業單位則是由地級市或者市縣區自行招錄的,公務員考試的科目是《行測》和《申論》,事業單位考試的科目是《公共基礎知識》和《職業能力測驗》,難度上會比公務員考試小一些。
第三,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相比,晉升空間不一樣。
公務員單位的行政編一般很少,比如地市級一個局行政編也就幾十個左右,人員少,職位比較多,所以公務員晉升就容易,事業單位則正好相反,人員多,編制少,晉升難度大。
第四,公務員和事業的那位相比,工資待遇不一樣。
公務員每月大概比事業編多一千塊錢,而且公務員每年發14個月工資,事業單位每年發13個月工資,公務員副科級有600員左右的車補,事業編則沒有,即便是每個地方工資水平不同,但都大同小異,除了工資以外,升遷待遇也有所差別,簡單地說,公務員只要是沒有違法亂紀,工作四五年以後,即便是級別上沒有上升,但是你的工資待遇也會提高,享受上一級的待遇,比如說你是科員,五年後即便是你還是科員,但是你的工資已經是相當於副科級了,而事業單位則不一樣,除非你能晉升,要不然你一直就是科員的工資待遇。
這就是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一些區別,雖然話說的有些直白,沒有那麼多官腔,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③ 參公單位和機關單位有什麼區別
參公單位和機關單位的區別是:
一、名稱不同:
1、參公單位的全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
2、機關單位一般指黨政及司法機關
二、本質不同
參公單位是事業單位,機關單位是行政單位
事業單位是國家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事業單位一般要接受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從目前情況來看,事業單位絕大部分由國家出資建立,大多為行政單位的下屬機構。與企業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行政單位是工資薪水由國家財政發放,行使管理國家職能,三者缺一不可。
拓展資料:
1.參公單位和機關單位的聯系:
參公人員錄用、考核、晉級、工資待遇、福利與本地區公務員基本相同,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的權利和利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約束。可見,參公身份是介於行政編制和普通事業編制之間的一種特殊事業編制身份。
2.行政編制的單位舉例如外交部、稅務局、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多為行政編制,屬於公務員招錄單位。
參照管理單位主要有氣象局、國家統計局、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地震局、中國工程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
兩者皆有:有的單位招錄會同時招行政編和參照管理單位,如2014年國家公務員招錄,公安部、水利部、財政部、農業部等,既有行政編制的公務員,也有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根據具體的工作來定。
④ 請問,公務員考試的職位表中,單位性質分為參公和機關,這兩種性質分別是什麼意思呢二者又有什麼區別
參公單位是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是國家機關依據法律法規設立的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的社會服務組織。
事業單位一般要接受國家行政機關的領導,從目前情況來看,事業單位絕大部分由國家出資建立,大多為行政單位的下屬機構。與企業相比,事業單位有以下特徵:一是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財政及其他單位撥入的資金主要不以經濟利益的獲取為回報。
機關單位是行政單位:行政單位是工資薪水由國家財政發放,行使管理國家職能,三者缺一不可。
參公和機關的區別:
編制不同:公務員是行政編制,而參公人員的編制為事業編制。公務員法中明確規定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參照公務員法執行,也就是說參公管理單位的性質是事業,其中人員編制也是事業,只是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性質不同:機關單位是國家機關,是從事國家管理和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單位性質參公按照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中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經批准參照本法進行管理。
標准不同:公務員機關和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在招考公務員的時候,對於崗位的要求和標准不一樣。通常情況下公務員機關對於考生的條件要求更高,而參公機關通常對這方面會放得寬一點。這就意味著,考公務員的門檻,比考參公單位的門檻要高。
(4)機關與參公的區別擴展閱讀:
參公單位和機關單位的聯系:
參公人員錄用、考核、晉級、工資待遇、福利與本地區公務員基本相同,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規定的權利和利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約束。可見,參公身份是介於行政編制和普通事業編制之間的一種特殊事業編制身份。
行政編制的單位舉例如外交部、稅務局、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多為行政編制,屬於公務員招錄單位。
參照管理單位主要有氣象局、國家統計局、證監會、銀監會、保監會、地震局、中國工程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
兩者皆有:有的單位招錄會同時招行政編和參照管理單位,如2014年國家公務員招錄,公安部、水利部、財政部、農業部等,既有行政編制的公務員,也有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根據具體的工作來定。
⑤ 請問參公是什麼意思,與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參公全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是我國政府各單位政工幹部和工作人員比較口語化的一種表述。
1、公務員是行政編,參公是事業編,普通事業編制在編人員需經過考試才能調入參公單位和黨政機關,而公務員和通過考錄的參公人員是可以相互調動的。
2、參公的事業編和公務員都屬於國家財政同一撥款,幾乎在薪酬福利上沒有差別,然而一般來講參公單位比黨政機關的規格要低,晉升空間可能不如公務員大。
(5)機關與參公的區別擴展閱讀:
事業編的實施范圍
為了社會公益目的,由國家機關舉辦或者其他組織利用國有資產舉辦的事業單位,包括經費來源主要由財政撥款、部分由財政支持以及經費自理的事業單位,都要按照《試行辦法》和本實施意見實施崗位設置管理。
事業單位管理人員(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勤技能人員,都要納入崗位設置管理。崗位設置管理中涉及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的,按照幹部人事管理許可權的有關規定執行。
使用事業編制的各類學會、協會、基金會等社會團體工作人員,參照《試行辦法》和本實施意見,納入崗位設置管理。
經批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進行管理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各類企業所屬的事業單位和事業單位所屬獨立核算的企業,以及由事業單位已經轉制為企業的單位,不適用《試行辦法》和本實施意見。
⑥ 參照公務員管理和公務員的區別
參照公務員管理和公務員有三點區別,分別是:編制不同、晉升空間不同、薪酬待遇不同。
一、編制不同
1、參照公務員管理是事業編:指對政府委託或授權具有行政執法能力的單位和不屬公務員系列的人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參公單位人員要具體分析,通過中央、省兩級公務員(參公)考試正常考錄的工作人員,嚴格意義上講不是公務員,但在錄用、晉升、考核、離退等方面按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2、公務員是行政編:公務員從事的主要是國家行政事務性工作,工資收入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由國家財政撥款。公務員的錄用、提升、退休、辭退、辭職等是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的規定執行,保險福利等也是與《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相掛鉤的。
二、晉升空間不同
1、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一般走的是幹部晉升路線,你是縣級參公單位人員一般很少能夠晉升為正科或者副科級領導。
2、公務員有嚴格的晉升通道,能夠通過公務員遴選直接走上領導崗位。
三、檔次不同
1、公務員是行政編制,工資薪水由國家財政發放,行使管理國家職能,三者缺一不可,也就是由國家為他們提供工資、退休和福利等保障。公務員屬於國家財政供養的人員,但並不是財政供養的人員都是公務員。
2、參公的事業編比黨政機關的規格要低,參公事業人員不是正式行政編制,根據《公務員法》規定,不是真正的公務員,在人事任用上現在相關政策尚不明朗,因此「轉任」的時候會比行政編制的公務員遇到更多的阻力。
⑦ 參公和公務員有什麼區別待遇上差別大嗎
參公和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1.編制性質不同,參公不屬於公務員,沒有行政編。公務員是公務員,有行政編。
2.晉升空間不同,參公人員晉升空間不大,公務員相對來說晉升空間大一些。
福利待遇方面,兩者差不多。
參公是我國政府各單位政工幹部和工作人員比較口語化的一種表述,全稱是參照公務員管理法管理。是指對政府委託或授權具有行政執法能力的單位和不屬公務員系列的人員,參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參公單位人員要具體分析,通過中央、省兩級公務員(參公)考試正常考錄的工作人員,嚴格意義上講不是公務員,但在錄用、晉升、考核、離退等方面按照公務員法進行管理。
參公整體上參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但編制上不屬於公務員的行政編,屬於事業編制。
(7)機關與參公的區別擴展閱讀:
1、參公人員錄用、考核、晉級、工資待遇、福利與本地區公務員基本相同,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 法》規定的權利和利益,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約束;
2、參公事業人員仍然保留事業單位編制,沒有列入行政編制,本身不是「公務員」身份(廣東,浙江,山東等除外),因為受編制限制,個別省份及地區參公事業人員不允許與行政機關相互流通。參公機關人員使用的是行政編制,可以與行政機關人員相互流通。
必須是填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登記表》、經人事部門批準的人員,才是參公人員;
那些沒有辦理相關手續的工作人員,不是參公人員,他們依然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工勤人員。
⑧ 行政機關中的公務員和參公事業單位人員有什麼區別
公務員法》抄規定:公務員具有行政編制、有國家財政供養、行使管理國家職能,三者缺一不可。因此,毫無疑問,不具有行政編制的,都不是公務員。
關於參公人員身份,《公務員法》提及,事業單位依據國家法律法規授權行使管理國家職能的依必要參照公務員法管理。
因此,參公身份,是事業編制,不是行政編制。
參公身份與公務員和普通事業單位人員的主要區別:
與公務員的主要區別:不是行政編制不是公務員,到了退休後按事業退休人員處理。
與普通事業編制人員的主要區別:可以參加公務員交流、有非領導職務、和公務員一樣僅扣兩金。
參公身份是介於行政編制和普通事業編制之間的一種特殊事業編制身份
⑨ 參公和機關有什麼區別
1、參公單位的全稱是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
2、機關單位一般指黨政及司法機關
3、本質區別,前者是事業單位,後者是行政單位
4、兩者聯系,前者的人員按公務員法管理,待遇也和行政人員無異
⑩ 參照公務員管理和公務員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1、參照公務員管理:是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回以及答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機關等可以列入參照管理范圍。
2、公務員:是各國負責統籌管理經濟社會秩序和國家公共資源,維護國家法律規定貫徹執行相關義務的公職人員。
二、特點不同
1、參照公務員管理:法律法規授權、具有公共事務管理職能、使用事業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事業單位,列入參照管理范圍。
2、公務員:公務員職位按職位的性質、特點和管理需要,劃分為綜合管理類、專業技術類和行政執法類等類別。
三、資格條件不同
1、參照公務員管理:系核定的單位編制限額內的正式工作人員;在管理或專業技術崗位工作;市直屬和工作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的,應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區、縣(市)直屬和工作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的,應具有高中、中專以上學歷等等。
2、公務員:18周歲以上、35周歲以下,應屆畢業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非在職)年齡可放寬到40周歲以下;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具有符合職位要求的工作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