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產業扶貧
㈠ 旅遊精準扶貧與傳統旅遊扶貧有什麼區別
不一定,但是如果當地的環境適合的話,發展旅遊業確實能做到精準扶貧。 旅遊扶貧作為國家扶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理應成為「精準扶貧」的先行者,使參與旅遊發展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成為「精準脫貧」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為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要通過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幫助那些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得到徹底解決。這對我國旅遊界提出了新的目標要求,即要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在促進我國鄉村經濟轉型、解決「三農問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發展鄉村旅遊一直是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我國鄉村經濟和旅遊業多年的發展經驗充分證明,鄉村旅遊在幫助經濟欠發達地區和農村低收入家庭脫貧致富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在長期的旅遊產業發展實踐中,我們也創造了許多成功的旅遊扶貧模式和經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是指向性、目標性更加明確的工作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用更具針對性的措施和方案來實現。 一是切實貫徹五中全會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實現創新發展;通過城鄉統籌,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提高農村建設水平,實現協調發展;通過構建科學合理的農業發展格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建設美麗鄉村,實現綠色發展;通過實施互利共贏的合作戰略,東西聯動、雙向開放,實現開放發展;通過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等,實現共享發展。要在上述原則的指導下,探討通過發展鄉村旅遊進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具體路徑和模式。 二是堅持讓農民成為鄉村旅遊參與主體、受益主體的原則。鄉村旅遊的投資、管理、經營等有不同的模式和類型,有的是政府主導,有的是企業租賃或買斷經營權,有的是鄉村旅遊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有的是農民自主投資經營。無論鄉村旅遊開發採用哪種模式、誰作為開發主體,農民都應該是鄉村旅遊業發展的參與主體和受益主體。發展鄉村旅遊,農民不應該只是出租資源、拿租金的旁觀者,而應該是主要的開發者和經營者,是熟練掌握鄉村旅遊這種「漁」並用其脫貧致富的實踐者。不然「鄉村旅遊扶貧」、「鄉村旅遊致富」就無從談起。 三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為貧困地區、貧困家庭、貧困人口量身定做發展鄉村旅遊的具體方案和實施路徑。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最新統計,目前全國仍有592個國家級貧困縣,按國際極端貧困人口標准,我國目前仍有4%左右的貧困人口。中國地域廣大,各地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發展歷史等各有不同,造成經濟落後、人口貧困的根源也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他們發展旅遊業的資源條件、基礎設施條件、市場條件等千差萬別。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旅遊開發、管理和經營方案,做到目標精準、對象精準、方案精準、路徑精準,讓那些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以最適合的方式和路徑實現脫貧致富。 四是要有系統的引導政策和推動機制。到2020年實現所有貧困縣、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十八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發展目標。旅遊扶貧是全國旅遊界積極參與國家行動、擔當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作為一項龐大、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有系統的政策支持和推進機制,本著「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貧困戶受益」的原則,動員和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特別是旅遊業界參與到旅遊扶貧這一歷史性工程中來。政策內容應包括資金扶持、金融支持、人才支援、技能培訓等,推動機制應包括社會動員、獎勵和激勵、監督管理、績效考核等。通過系統的政策體系和推進機制,把旅遊扶貧做得更加精準、扎實、卓有成效。 今年5月以來,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旅遊局啟動了2015年貧困村旅遊扶貧試點工作,在全國共選取了5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旅遊扶貧試點。要求各級扶貧部門和旅遊部門加強規劃引導、加大資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廣泛動員力量、擴大社會參與、組織開展培訓、加強監督管理,切實把貧困村旅遊扶貧試點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旅遊扶貧作為國家扶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理應成為「精準扶貧」的先行者,使參與旅遊發展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成為「精準脫貧」的實踐者和受益者。
㈡ 如何理解旅遊業發展的扶貧效應
旅遊業的發展與第一二三產業密切相關(你可以找一篇相關的系統動力學論文看看)。一方面在第三產業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與旅遊相關的吃住行等服務崗位);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帶動第一產業(休閑農業、農產品生產與深加工,可參考國家十二五休閑農業發展規劃)和第二產業(食品加工、工藝品生產)的發展,主要是通過旅遊購物(國外旅遊業發達國家佔比40%,我國15%)。因此對我國旅遊資源豐富的經濟欠發達地區,是推動經濟發展,提高人民收入的有效途徑。
㈢ 旅遊扶貧引導產業發展是關鍵嗎
整體來看,目前旅遊扶貧地區不少為少數民族地區,這些地方旅遊資源相對豐富,為旅遊扶貧提供了一定基礎。巔峰智業總裁助理、創新研究院院長劉馥馨認為,適合旅遊扶貧的地區首先要具備一定的旅遊資源,比如好的山水景觀,或者有歷史文化資源包括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有值得大家去旅遊的基礎元素。這些資源落至實處即要形成產業扶貧的思路,才有可能形成旅遊扶貧的可持續性,這需要對扶貧鄉村制定旅遊發展規劃。
規劃、產品打造後,旅遊扶貧鏈條的下一環就是精細化運營。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欠缺較好的運營管理,可能造成旅遊扶貧區域較低的盈利能力、產業鏈條延伸不夠,甚至難以可持續發展,回歸貧困狀態。這其中的一個誤區是,過多依賴旅遊業,對原本的農業反而重視不夠,農業與旅遊業難以形成一個互促發展的完整體系。
㈣ 如何以全域旅遊促進精準扶貧
利用城市和鄉村現有旅遊產品以及潛在優勢資源,將其打造成遊客賞心悅目、觀光休內閑渡假的地容方,這是全域旅遊的簡單概念。那麼全域旅遊如何助力精準扶貧呢?
在現實生活中,所謂的「貧」,除了病、殘和缺少技能以外,還有一部分是因為住在山高、水深,居住在離中心城市比較遠、產業不發達、就業生產能力比較差的地方,這些地方往往風景優美,生態完好,具備了很好的旅遊潛在能力和資源。只是因為交通不便,大家未識「廬山真面目」。
在全域旅遊開發過程中,打造整個城市鄉村,尤其具有旅遊潛在資源條件,風光又非常秀麗,早期沒被人發現,而現在又有了一定遊客基礎的地方,通過改造公共設施,提供旅遊觀光產品,讓當地老百姓能夠依靠旅遊產業發展。中國貴州、海南等地方,山勢很好,風水不錯,空氣又新鮮,各有各的奇光異景,經過全域旅遊化的改造,一定給遊客提供好的觀賞價值,致富就是必然的了。
㈤ 旅遊扶貧要怎麼做
近日,國家旅遊局發布《關於進一步做好當前旅遊扶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細化分工責任、精準脫貧機制、創新幫扶舉措、加強政策銜接、著力推進貧困地區旅遊產業發展。
通知強調,要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建立起各負其責、各司其職的旅遊扶貧工作責任體系。國家旅遊局重在做好頂層設計。各省級旅遊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旅遊扶貧工作。各市縣級旅遊部門重在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各級旅遊組織要通過推進精準聚焦目標、認真落實政策、編制專項規劃、舉辦專場營銷、加強專向指導、開展專題培訓等重點工作,著力推進貧困地區旅遊產業發展,有效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增收。
㈥ 旅遊扶貧有哪些要點
國家旅遊局近日確定了旅遊扶貧行動方案,計劃每年對深度貧困地區進行從人才、金融、創業等多方面的專項扶持,旅遊扶貧項目將不少於1000個,資金不少於3000億元。
扶貧不是慈善救濟,而是要引導和支持所有有勞動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雙手開創美好明天。旅遊扶貧,不是開發旅遊資源後讓當地百姓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而是要以此來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建立起符合當地情況的產業鏈,實現「造血式扶貧」。實現脫貧最需要依靠的是人的力量,同樣,脫貧的目的也是為了人。旅遊扶貧,不僅要讓人們在物質上脫貧,精神上同樣不能貧瘠。扶貧必扶智,旅遊扶貧就是要通過旅遊業這一個抓手,整合當地資源,發展全域旅遊,既讓當地的人們富「口袋」,也能富「腦袋」,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在發展中收獲參與感和獲得感,從而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旅遊扶貧,歸根結底是充分發揮旅遊資源的價值,關鍵是要通過因地制宜的方法、長遠的規劃來充分發揮人的作用。用好旅遊這一劑「葯方子」,就能拔掉貧困地區的「窮根子」。
做好旅遊業,生活奔小康。
㈦ 旅遊如何實現扶貧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會帶來國內財產的移動和再分配,旅遊業實現了財富從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的轉移,旅遊地區的很多人可從旅遊的直接收入中得到益處。1991年貴州省創造性地提出了「旅遊扶貧」的觀念,幾年來取得了一些實際效果。一是景區周圍農民普遍脫貧致富;二是活躍了農村經濟;三是給縣域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帶動了其他產業迅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通過旅遊開發而脫貧致富的人口已有300萬人以上,旅遊業在脫貧致富中發揮了突出作用。當前,我國旅遊扶貧開發的熱潮方興未艾。國務院9號文件充分肯定了旅遊業的扶貧功能,明確提出要規劃建設一批旅遊扶貧試驗區。2000年,國家旅遊局在國務院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下,在有中國「貧困之冠」之稱的寧夏西海固地區設立了第一個國家級旅遊扶貧試驗區——六盤山旅遊扶貧試驗區。隨後,一批國定、省定旅遊扶貧試驗區相繼成立,許多貧困縣甚至鄉村也都充分利用本地方獨特的旅遊資源搞起了旅遊業。目前,我國中西部地區的不少地方,如雲南、新疆、四川、貴州、西藏、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山西等地,都已經開發了一大批旅遊資源,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㈧ 對旅遊是「綠色產業、幸福產業和扶貧產業」的認識
旅遊是綠色產業,幸福產業和扶貧產業的認識,旅遊確實是綠色產業,因為他不帶來污染,但是收入挺高,對於收入有收入的人當然是幸福了,對於有些人來說,在旅旅遊期間可以賣一些自己的產品,也是扶貧產業
㈨ 最好的精準扶貧就是發展旅遊業嗎
不一定,但是如果當地的環境適合的話,發展旅遊業確實能做到精準扶貧。
三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為貧困地區、貧困家庭、貧困人口量身定做發展鄉村旅遊的具體方案和實施路徑。根據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最新統計,目前全國仍有592個國家級貧困縣,按國際極端貧困人口標准,我國目前仍有4%左右的貧困人口。中國地域廣大,各地的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發展歷史等各有不同,造成經濟落後、人口貧困的根源也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他們發展旅遊業的資源條件、基礎設施條件、市場條件等千差萬別。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旅遊開發、管理和經營方案,做到目標精準、對象精準、方案精準、路徑精準,讓那些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以最適合的方式和路徑實現脫貧致富。
四是要有系統的引導政策和推動機制。到2020年實現所有貧困縣、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十八屆五中全會確定的發展目標。旅遊扶貧是全國旅遊界積極參與國家行動、擔當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作為一項龐大、復雜的社會工程,需要有系統的政策支持和推進機制,本著「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貧困戶受益」的原則,動員和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特別是旅遊業界參與到旅遊扶貧這一歷史性工程中來。政策內容應包括資金扶持、金融支持、人才支援、技能培訓等,推動機制應包括社會動員、獎勵和激勵、監督管理、績效考核等。通過系統的政策體系和推進機制,把旅遊扶貧做得更加精準、扎實、卓有成效。
今年5月以來,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旅遊局啟動了2015年貧困村旅遊扶貧試點工作,在全國共選取了56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開展旅遊扶貧試點。要求各級扶貧部門和旅遊部門加強規劃引導、加大資金投入和金融支持、廣泛動員力量、擴大社會參與、組織開展培訓、加強監督管理,切實把貧困村旅遊扶貧試點工作抓緊、抓好、抓出成效。旅遊扶貧作為國家扶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旅遊業理應成為「精準扶貧」的先行者,使參與旅遊發展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成為「精準脫貧」的實踐者和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