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清泥溝村貧困戶

清泥溝村貧困戶

發布時間: 2020-12-17 08:32:12

❶ 青平鎮的經濟

【廉江紅橙】原名「紅江橙」,1984年被定為國宴佳果。在國內被稱為「人間仙桃」,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橙王」,與美國新奇士橙相比美,它的原產地在青平鎮境內。紅橙果實大(單果重150克左右),果型好、肉色橙紅、嫩滑、汁化渣、甜中帶酸,味清甜帶香,深受歡迎,因而被列為國宴佳果,廉江因此而被命為「中國紅橙之鄉」。1984年春,日本首相中曾根來訪問我國,首相品嘗後連聲稱好,並要求帶一些回去,國家派專機來湛江取了10箱廉江紅橙送給中曾根。美國總統里根來訪,國家領導人仍以廉江紅橙招待,同樣得到好評。1976年開始試銷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深受歡迎,其中1985年出口14450噸。
【龍眼】青平盛產的儲良龍眼,更是一株獨秀,暢銷港、澳、珠三角。被消費者稱之為「乒乓球」龍眼,參加廣東省「芭田杯」狀元爭霸戰中獲得第一名,揚名全國。龍眼在廉江市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各地仍有老龍眼樹存在。但以往均是栽於房前屋後,以遮陰乘涼為主,有無果收無所謂。80年代中期,青平鎮白馬嶺村在廉江市移民辦的支持下引種成片種植,獲得成功,之後吸引了一部份人試種,獲得成功。
【荔枝】荔枝是嶺南佳果中的精品,在古今中外都享有較高的贊譽,唐詩有:「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的佳句。青平的荔枝品種齊全,有妃子笑、雞嘴荔、桂味、糯米糍、白塘罌、三月紅等品質優良,每逢收獲季節,全國各 地客商雲集,設點搶購。2006年,妃子笑走出國門,遠銷俄羅斯。
【勞福茂茶】2000年春,引進台灣優質烏龍茶新品種--台茶12號(金萱),茶園生產管理嚴格按照國家綠色食品標准(NY/t288-2002),2005年6月榮獲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經過幾年技術探索,總結出一套以福建安溪和台灣相結合的、融現代恆溫恆濕技術於一體的獨特烏龍茶製作工藝,生產的勞福茂茶香氣高雅、滋味甘醇,以獨特的「三綠」(干茶綠、湯色綠、葉底綠)品質深受廣大客戶的好評,產品暢銷國內外,2006年10月榮獲國家QS認證。
【馬鈴薯】
在廉江市青平鎮那毛角村委會,移民們將剛從地里刨出來的一筐筐馬鈴薯倒在辦公樓前,不一會,就堆成了一座小山丘,收購商聘請的10多位工人在忙碌地打裝。據悉,這批馬鈴薯將直接銷往馬來西亞。
由於馬鈴薯種植時間在冬季,時間雖僅有3個月,前段時間持續寒冷的天氣使移民們憂心忡忡,擔心馬鈴薯被冷死。面對災害,村黨支部主動加強與企業的聯系,考慮到天氣影響產量,希望企業能適當提高收購價。企業老闆接受村委會意見,將收購價從原來的0.90元/公斤提至0.94元/公斤。據介紹,該村委首期鍾植馬鈴薯150多畝,預計產量達30萬公斤,純收入超過15萬元。
(部分圖片來源於 ) 2010年,在上級黨委、政府和中共青平鎮委的正確領導下,我鎮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帶領全鎮人民攻堅克難,開拓進取,順利完成了鎮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和「十一五」發展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3.82億元,增長13.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62億元,增3.4%,第二產業增加值4.43億元,增19.3%,第三產業增加值5.76億元,增15.8%,三次產業比重由2009年27:29.5:43.5調整為26:32:42。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民生福址顯著改善,全鎮上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
工業經濟較快增長。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8.4億元,增長28 %。新引進項目10個,合同金額1.14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3億元,增長35%。新增一個投資1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工業生產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額完成廉江市年初下達的任務。
「三農」工作有新成效。全鎮完成農業總產值6.59億元,增長3.6%。大力恢復發展種植廉江紅橙,現全鎮恢復種植紅橙超過5000畝。全年投入水利建設資金460萬元,完成水利建設工程項目16宗。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完成30多條村莊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建成湛江市生態文明村2條,廉江市生態文明村6條。橋頭村被確定為廣東省法治示範村。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穩步推進,組織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654人,轉移就業4691人。
經營城鎮取得新突破。以「三舊」改造為契機,盤活土地,政府自籌資金100多萬元,回收垃圾處理場周邊土地近70畝,積極引進項目經營,繼育才小區推出第一期育才苑商品房搶購一空後,推出育才小區第二期「興業園」 14.19畝,現已動工建設,建設二幢17層雙子星座式商品房,一、二層近萬平方米商鋪將引進大型超市經營,竣工後將成為青平鎮標志性建築;80畝新城房地產可望在6月份進入市場,將帶來2000多萬元的土地收益;佔地面積95畝的果蔬批發市場已完成立項;休閑文化廣場、垃圾處理場搬遷等項目緊鑼密鼓實施,將有力提升城市化水平和城鎮品位。
財稅工作上新台階。強化稅收征管,拓寬財稅收入渠道。全年實現綜合增長率51.45%,上劃中央兩稅422萬元,增長27.46%,上劃省四稅258萬元,增91.17%,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70萬元,增長23.18%,獲得市財政激勵轉移支付獎勵。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全年建設農村公路35公路,實現了東西南北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水泥硬底化交通網路;完成了鄉道養護的投標工作,416公里農村公路納入養護;投入250多萬元新鋪設街道硬底化4公里和2公里排污溝;投入20多萬元建設街道綠化和新安裝路燈60盞;城鄉居民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8%;幫助300戶農村貧困戶改造危房;建成村級敬老院3所,解決30戶五保戶住房問題;扶貧開發「雙到」工作,實現穩定脫貧率達50%,駐六旺、青山、金屋地、窩鋪工作組順利通過省考核驗收,全部評為優秀;投資1700多萬元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完成招標設計;鎮幹部職工解困房60套已全部封頂裝修,有力解決幹部職工住房難;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明顯,衛生初級保健工作扎實推進,衛生院門診大樓即將建設落成,解決群眾看病難;農民人均純收入3161元,增長8.6%。
社會穩定和諧。全力排查矛盾糾紛工作,把社會矛盾糾紛化解作為穩定壓倒一切的任務來抓,加大經費投入。對各種糾紛,落實鎮領導包案處理責任制。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的方針,相繼開展了系列治安專項整治行動。同時抓好普法教育,提高群眾法律意識,使全鎮社會秩序良好,社會穩定和諧。一年來鎮中心共受理各種矛盾糾紛案件共78宗,成功化解75宗,達成書面協議65宗,口頭協議10宗,調解成功率達96.1%。村(居)委會綜治工作站共受理群眾來信來訪400件,處理完畢380件,受理各種矛盾糾紛案件300宗,成功調解286宗,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實現了群眾集體到廉江上訪為零,到湛江、省和進京個訪、集體訪均為零。獲得市信訪先進單位、綜治先進單位等榮譽。

❷ 過風樓鎮的經濟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扣富民強鎮目標,緊盯目標任務不動搖,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樹品牌」的戰略部署,做強白玉溝「秦嶺美麗鄉村」創建、柳樹灣村、雙垣村現代農業產業園、水溝礦業園區建設,加快推進中心集鎮建設步伐,持續推進龍山移民小區、精準扶貧「雙包雙促」、「蓮花湖」景區耀嶺河村旅遊項目三大工程建設,突出農村環境整治、龍山創業基地建設和小栗園新農村建設三項重點工作,統籌抓好項目謀劃、新型城鎮化和基層黨建三件大事,確保在年度考核中實現「保二爭一」的目標。
(一)做強「三大產業」,拉響鎮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按照「產業主導發展,項目帶動發展」的思路,將產業發展作為全鎮經濟建設的突破口,將產業帶動作為城鎮化建設的新引擎,切實促進鎮域經濟快速發展。
一是強力推進「秦嶺美麗鄉村」創建。圍繞「環境美、經濟強、民風好」目標,整合涉農項目資金,增加投入力度,加快「秦嶺美麗鄉村」創建工作步伐,持續鞏固白玉溝村美麗鄉村建設成果,重點做好鄉村綠道建設、農家樂提質、水泥路和廣場拓建、菜園子和果園子做大、道路綠化和整體化旱改廁建設,重點抓好「蜂花廊道」、採摘園、室外婚紗攝影基地、「中國紅軍村」創建,持續提高白玉溝鄉村游的影響力;同時,加快推進小栗園新農村建設步伐,保證順利通過驗收。
二是強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堅持將農業產業園建設與特色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與「秦嶺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快速推進柳樹灣村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以「雙包雙促」精準扶貧為依託,圍繞養殖、種植、三產服務等特色產業,因戶施法、因人定方,幫助精準發展產業項目,做強萬只雞、千頭豬、千隻羊養殖基地,做大千畝核桃、千畝蓮池、千畝油菜、百畝垂釣園基地建設,切實促進人民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
三是強力推進水溝礦業園區建設。將工業發展作為經濟建設重點,充分發揮水溝豐富的礦產資源優勢,持續推進金鑫礦業二期技改項目深入推進,促進礦業生產工藝改進,提高市場競爭力,持續推進華源礦業達產達效。重點抓好豪迪鐵礦石采選項目建設,爭取盡快完成征地補償工作,積極同有關部門溝通聯系,推進環評、安評和項目征地報批等手續快速辦理,爭取完成年投資項目建設5000萬元,切實將水溝工礦園區打造成全縣的龍頭工業園區。
(二)強推「三大工程」,擴寬小城鎮建設框架
以龍山移民小區為中心,聚人;以「雙包雙促」精準扶貧為抓手,脫貧;以「蓮花湖」景區耀嶺河村旅遊項目為依託,致富,切實擴大小城鎮建設框架。
一是強力推進龍山移民小區三期工程建設。按照移民搬遷工作清單式管理,採取「5+2」工作法,制定「作戰圖」,列出作戰科目推進日常表,倒排工期,倒排進度,加開塊建設,力爭在9月底前2014年度集中安置點配套工程全面完工,入住率達到70%以上,力爭2015年度全面完成三期工程建設,讓「兩災兩困」戶早日入住。
二是強力推進「雙包雙促」精準扶貧工程快速推進。建立「雙包雙促」精準扶貧信息化管理系統,組建聯合黨支部,由各部門優秀黨員幹部擔任包扶村「第一書記」,採取「三帶三聯」方式,大力實施產業、技能、政策、信息、信心「五個精準包扶」措施,實行「結對幫扶、一包到底、夯實責任、嚴格考核」工作機制,以柳樹灣村、小栗園村、耀嶺河村、千家坪村為「雙包雙促」精準扶貧主范點,一點帶面,示範帶動其他村。以建設養殖基地、農業基地為依託,全力以赴推進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三是強力推進「蓮花湖」景區旅遊項目快速建設。依託蓮花階梯電站建設形成25公里庫面,加快濕地項目的策劃包裝,在耀嶺河村、炭溝村、徐家店社區、太平庄村、縣河口村修建碼頭30餘個,以濕地開發、水上漂流為主線,配合農家樂、休閑度假、水產捕撈體驗,大力發展鄉村游、水上游,全力打造「蓮花湖」畫廊景區旅遊項目。
(三)突出三項重點工作,構建宜居環境
依託生態資源優勢,以抓好生態環境整治為基礎,以抓好龍山創業基地為根本,以抓好新農村建設為重點,全力構建宜居生活環境。
一是重點抓好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全鎮各村(社區)支書、主任,要將村容村貌、環境整治作為人的「面子」主抓,作為基本的執政思路,各村要深入開展「面上不見垃圾」行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宣傳力度,引導群眾樹立「保護環境從自身做起」理念;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選擇綠化樹種,擴大綠化面積;按照丹江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加強對礦產企業廢水排放的監督檢查力度,完善丹江沿岸污染源治理措施,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保「一江清水供京津」。
二是重點抓好龍山創業基地建設。充分利用龍山小區、依託白玉溝鄉村游和柳樹灣現代農業產業園的輻射帶動,藉助過風樓鎮龍山創業基地建設平台,借鑒袁家村、馬嵬驛景區發展模式,著力在小區內打造具有過風樓特色的「六大件」農特產品一條街、美食小吃一條街、商貿一條街、小微企業一條街,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小微企業,帶動就業創業,從而使更多移民戶能夠在樓下開店、樓上居住,全面提升移民戶生活幸福指數。
三是重點抓好小栗園新農村建設。與縣河口村統籌建立千畝中葯材基地、百畝草莓、百畝採摘園,謀劃商洛地委行署軍分區遺址重建旅遊項目。加快硬化通組入戶水泥路建設,加快推進文化廣場建設,牽線神州實業進行數據線加工培訓,解決貧困戶就業,包扶幹部與貧困戶簽定協議,為貧困戶補助資金,加快太陽能路燈安裝及房屋塗白建設,加快修建東堡組至青山河屈家場組通村道路建設。
(四)抓好三件大事
一是全力抓好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要進一步轉變招商觀念,充分利用礦產、旅遊、產業等資源優勢,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和資金,包裝推介引進項目,加大項目謀劃力度,努力增加項目儲備數量,積極爭取一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重點要加大現代農業產業的招商引資,加大鄉村旅遊項目的招商引資,加強水溝工礦企業的招商引資力度,切實促進重大項目在過風樓落地建設,同時,完善招商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各種人脈資源,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確保年度爭取資金任務全面完成。
二是全力抓好新型城鎮化建設。以徐家店社區為中心,將縣河口村、白玉溝村、柳樹灣村連為一體,擴寬城鎮化框架,重點抓好集鎮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強配套服務功能,依託白玉溝鄉村游和柳樹灣現代農業產業園、龍山產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
三實全力抓好基層黨建。在全鎮推行黨支部書記抓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制度,細化黨建工作任務,逐項落實責任、措施、標准和完成時限,形成書記帶頭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全力抓好「五項制度」、「五個規范」的落實,建立定期督查通報機制,將不落實「五項制度」、「五個規范」的幹部職工進行通報,予以曝光揭醜;全力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加強理想信念、黨風黨紀和廉潔自律教育深度,強化警示教育,嚴肅查處發生在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加強流動黨員管理,要充分發揮黨員qq群、黨員微信平台及網路信息教育平台,與外出流動黨員及愛玩手機黨員溝通交流、徵求意見、開展教育;嚴格加強「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支部書記要以上率下,認真查找自身存在的「不嚴不實」問題,列清單、尋對策,拿措施、逐一整改,切實帶領黨員幹部思想上革垢除塵、作風上廉潔清正。

❸ 形容「精準扶貧工作」的詩句有哪些

1,扶抄貧工作最艱難,千山萬水只等閑,
心與百姓同憂喜,不拔窮根不回還。

2,春雨綿綿寒風吹,下鄉扶貧戰鼓追,
彈指秋來冬將至,收拾行李把家歸。

3,全鎮下轄八居村,黃都柿坪相與鄰,
山勢峻拔水見魚,但嘆百姓尚多貧,
結構調整是關鍵,多種經營要先行,
多方幫扶不可少,干群一心早脫貧。

4,貧如王屋太行山, 不移此山誓不還。
苦幹實干加巧幹, 富澤百姓具歡顏。

5,運糧,運物資,運槍彈,
二0二0年全面建成小康不怠慢,
鏗鏘有力的誓言震地動天,
一路高歌,把貧窮的帽兒掀翻。

❹ 麻煩好心人給提供點山西省鄉村旅遊的發展狀況及類型特點的資料吧 謝啦~

一、山西省旅遊資源概況及旅遊業發展現狀
1、 山西省旅遊資源綜述
人說山西好風光,地肥水美五穀香。山西文化遺存燦若繁星,文物古跡遍布各地,風土人情獨具特色,人文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是中華民族璀璨文化的搖籃。獨特的地理條件,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使秀麗的山水形成別具一格的景色,構成山西旅遊資源古、珍、險的特點,並且以「地上文物寶庫」、「中國古建築藝術博物館」著稱於世,蜚聲海內外。
① 人文薈萃的文化遺存
山西是全國地上文物最多的省份,主要的古跡名勝遍及全省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市縣,如今全省現存的地面不可移動的登記在冊的文物多達35000處,已經公布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600多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5座,現存元代以前的木結構的建築450多處,其中遼、金以前的106處,佔了全國現存同時期的古建築的70%以上。全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佛光寺,廟宇高大層疊,布局疏朗精巧;全國最大的寺院群——五台山佛教聖地,寺院林立,文物薈萃,珍品雲集,別譽為我國古建、雕塑、繪畫藝術的寶庫。2003年初它入選了中國十大名山。全國三大古代石雕藝術寶庫之一—雲岡石窟,依山開鑿,東西延綿1公里,共有洞窟53個,石雕造像5.1萬多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評定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國內現存最古老、最高大木結構的建築——應縣木塔,歷經千年風雨,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還有內容豐富的永樂宮壁畫,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藝術園林晉祠等等。悠久的歷史文化,為山西這塊富饒的土地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說,這里宮苑寺院,廟塔石窟,彩塑壁畫,長城關隘,文物之珍貴居全國之首。
② 雄偉奇壯的自然景觀
山西復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造就了許多風光秀麗、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座落在中華屋脊的五台山,不僅以佛教聖地聞名遐邇,更以清涼避暑地吸引著海內外的遊客;素以「人天北柱」的北嶽恆山,不僅以莽莽蒼蒼、奔騰起伏、氣勢博大雄渾給人以雄曠崇高之感,更是以其險峻、自然山勢和眾多的古代關隘、城堡、烽火台等古戰場遺跡形成了不同於其他山越的獨特景觀。此外綿山、石膏山、靈孔山、北武當山、蘆芽山等獨具北方特色的名山像一顆顆綠色的珍珠鑲嵌在三晉大地,娘子關瀑布、難老泉、神頭泉、東湖平泉等泉水星羅棋布,形成一幅幅誘人的壯美景觀。
2、山西旅遊業的發展現狀
山西省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又是華夏文明的搖籃,當然也是個旅遊大省,如上介紹的那樣,山西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9所,位於全國第一。世界文化遺產2處,位於全國第3位。還有國家級森林18處,位於全國第4位。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各有5處,都位於全國第7位。山西旅遊資源豐富度是排在全國首位的,旅遊資源的整體優勢也排在全國前三位。
近年來,山西省旅遊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持續的增長,旅遊業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山西旅遊業的開發現狀與豐富的旅遊資源仍是不相稱的。雖然山西旅遊資源豐富,也有很大的競爭優勢,但山西旅遊業的發展水平在全國處於落後位次,與周邊省份相比,處於落後的狀態。比如,2006年來山西的海外遊客是32.2萬人次,排在全國第24位,外匯收入8623.8萬美元,排在全國25位。還有國內遊客人次,國內旅遊收人和旅遊總收人分別排在了第14、23和24位。由於山西旅遊業起步比較晚,基礎差,旅遊業上處於小規模、低層次的初級發展階段,旅遊業的實際地位與應有的地位嚴重的不符,整體的產業鏈還沒有形成,旅遊業規模化、集團化、市場化、特色化發展程度比較低;旅遊資源開發滯後,是一個旅遊產業弱省。主要存在著以下的幾點問題。
① 觀念不新
長期以來,由於山西是能源重化工基地,在人、財、物的投向上重點傾向這些領域,而忽視了旅遊業的發展。對旅遊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與作用認識不到位。在旅遊開發上往往只把重點放在了景點的建設上,單純的追逐門票的收入,而忽視了食、住、行、游、購、娛這六要素的整體性。並且在旅遊資源認識上是[偏頗的,造成了旅遊產品開發的單一性和初級化。
② 資金不足
大家都知道,旅遊業是一個高投入、高回報、見效快的行業。從地區上看,山西的名勝古跡多分布在了經濟欠發達、交通部便利的地區。當地群眾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很多當地政府拿不出更多的資金來發展旅遊業。從全省來看,每年安排旅遊發展的資金非常有限,例如2002年時僅為4000多萬元,不及北京市政府投入旅遊宣傳的4500萬元的90%.。雖然近年來有了更多的投入,在全國來說山西的旅遊業的投入還是非常低的,甚至是沒有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
③ 宣傳不夠
旅遊業是開放度很高的外向型產業,對宣傳促銷的依賴性很強。但山西省在旅遊宣傳上缺乏整體策劃、整體推出,更缺乏的是資金的投入,同時還存在著重開發,輕發展的觀念。每年用在宣傳上的費用也只有500萬元左右,僅為山東省的1∕6。形不成旅遊宣傳的規模效益,未能形成有競爭力、完善的產品形象,致使豐富的旅遊資源「 養在深閨人未知「。因此,旅遊宣傳不夠、知名度和影響力不高,是影響山西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原因。
④ 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目前,作為起降大型客運飛機場,山西僅有太原、運城兩家,而且航線少、航班少,旅遊難以形成火爆的場面。不少通向景區的公路等級低、路況差;全省旅遊飯店檔次較低,但價格偏高。四星酒店有20家,約佔全國的3%。而五星級酒店僅僅只有2家。這是遠遠不能滿足海外遊客的要求。
⑤ 旅遊經濟區域合作步伐緩慢
山西地處於北京、西安兩大旅遊熱點城市之間,毗鄰京、冀、蒙、陝、豫,在旅遊資源上有很強的互補性。目前,與周邊省份合作的構想並沒有進入實質階段,尚未形成旅遊交通、旅遊產業、旅遊市場、旅遊信息、旅遊管理制度和生態環境區域合作的一體化。雖然,山西的旅遊業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了,但我們必須要看到山西省旅遊資源的巨大的競爭優勢,如果能夠好好利用開發,它將有質的飛躍。加快產業結構的轉型,即時對產業布局的調整,是目前山西省要做的首要任務。
山西發展旅遊業的必要性和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人民服從全國經濟一盤棋的需要,犧牲自身的利益,保持煤炭價格的低價位,默默承擔著改革的成本,有力保證了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保證了全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由此形成了以煤炭、電力、鋼鐵等為主的重型工業結構,經濟增長後勁乏力。特別是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形勢下,偏重性的產業結構嚴重製約了山西經濟持續發展的能力,制約了山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改變傳統的經濟結構,是必然之路。從山西的實際出發,大力發展以旅遊經濟為主的服務產業,就成為山西經濟結構調整的一個重要選擇。
① 旅遊經濟是關聯性極強的產業,有助於帶動山西相關產業的發展
旅遊經濟和國民經濟中的許多部門都有密切的關系,旅遊業的發展必然會帶動與之相關的交通、郵電、城建、服務、商業、園林等行業的發展。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旅遊業與公共事業的投入比例是1:5,即旅遊業投入一元,相應的配套投資就是5元。根據世界旅遊組織的預算,旅遊業每直接投入一元,就能給國民經濟相關產業帶來4.3元的增值效益。這就表明了旅遊業對國民經濟的帶動和促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② 旅遊業屬於朝陽產業,發展旅遊經濟對於合理配置資源,推動山西經濟結構的調整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長期來山西堅持能源立省,使得山西的經濟結構畸形,第一產業基礎脆弱,第二產業比重失調,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產業結構嚴重重型化,形成了粗放型產業、產品結構。產業機構的的這一狀況,不僅制約了山西經濟增長的後勁,而且污染環境,影響全省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投資環境改善。因此必須要充分的利用和開發山西豐富的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以旅遊業為主的第三產業,促進山西經濟持續發展。旅遊活動的發展,將會逐步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消費習慣和消費結構,引發社會需求結構的變化,最終使社會資源得以重組,產業結構得以優化。
③ 旅遊業是一個綜合性的服務產業,發展旅遊經濟有助於擴大就業機會,解決山西富餘勞動安置問題。旅遊業有著極強的勞動力吸納作用,根據加拿大學者史密斯的系統模型理論,旅遊業每增加3萬美元收入,就能增加1個直接就業機會和2.5個間接就業機會。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勞動了成本較低,旅遊收入同樣增加3萬美元,就業人數就將會使發達國家的幾倍。
④ 發展旅遊經濟不僅有利提高山西的形象,還對環境保護有著積極的作用。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表明,旅遊業是過同國際間、地區間各種交流的橋梁,發展旅遊經濟對於增進山西與各地區之間的聯系,促進山西與世界各國友好合作關系,將起到十分積極的作用。對於環境保護來說,旅遊業絕對不會去迫害環境,恰恰相反旅遊業盈利的關鍵就是來改善所處的環境,這樣才能提高效益,所以旅遊產業的發展一個根本的策略就是去改善環境,它對山西整體生態環境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山西作為一個內陸省份,國際口岸少,在發展旅遊經濟時必須來借到、借景、借力開拓國際國內旅遊市場。山西接壤省區較多,與北京、天津、西安等國家重要旅遊者發生地和集散地距離較近,有著與臨省聯合協作的區位優勢。如,可以以大同和五台山宗教古建築文化、晉中晉商文化為重點,與北京、河北、天津等地的景點連成一片,開辟跨省市的旅遊線路;以晉南黃河根祖文化為重點,與西安、河南的景點連成一片,形成區域性旅遊熱點。如果山西能夠與周邊省市區聯合開發旅遊資源,聯合促銷旅遊產品,實現優勢互補,山西旅遊業就能揚長避短,在與其它地區的協作中得到跨越發展。在加上山西擁有的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獨特的旅遊文化,所以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雖然山西旅遊發展還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如果能夠給與充分能重視和加大投入以及科學的發展,山西旅遊將會有長足的發展,更會有質的飛躍,給山西的經濟騰飛做出巨大的貢獻。下面將以實例來加以說明。

三、山西晉城皇城相府景點分析
1. 皇城相府景點概述
山西皇城相府又名午亭山村,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為清朝康熙年間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陳廷敬的故居,使一座具有官宦府邸氣息的堡寨類建築群,號稱中國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皇城相府地處山西晉城陽城地區的皇城村,因為陳廷敬當時相當於城相故又稱「皇城相府」。程廷敬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推崇,為康熙大字典總編纂和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皇帝還給皇城相府賜名「午亭山村」皇城相府佔地4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有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間,內外城牆總長680米,平均高度是10米,寬2米,整個城堡共有大小門洞9個,門樓,碉樓11個,另外在東城上建築有馬面牆2個,各種城窯百餘眼。 皇城相府整個城堡建造於明崇禎而終於清康熙,使於兵火戰亂而終於歌舞昇平。皇城相府整個城堡依山面水城牆高築角樓聳立。加上對面山上的紅色廟宇建築「西山院」我們彷彿可以聽到千年古剎的鍾聲。且有皇城八景之絕,即石壁飛魚、黃閣青山、南宅官書、梅庄杏花、兔晚流泉、群坪紅葉、午亭山村、樊新春曉。
2.皇城相府文化特色及旅遊價值
① 文化特色
a. 自然、建築文化特色
皇城相府選擇位於山西太行山腹地樊山南麓,坐落於樊川幽谷之中的群平山下,樊溪的河畔。這樣借大地自然擇地而建,突現了這里主張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順應天道、地道,以優勢自然為載體建造融於自然的居所環境也正是現代人所嚮往的地方,人們來到這里旅遊也正是為了尋求定位於自然之中的感覺。皇城相府還有著山環水抱的格局,這里背靠蒼龍嶺,往遠處有一脈相承的來龍山樊山,可謂是龍脈綿延,前有安山朝山,面臨樊溪。左輔以青龍,樊溪環繞,曲折而去。右有白虎,通衢大道,坦盪向上。四山環抱,因氧氣和,長風納氣,皇城相府正好位於穴位。山村前的樊溪之水冠帶而流,村內外有幾處泉眼,舊時泉水綿綿不絕,水象徵財富,和好符合風水中「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的觀水要素。這樣的布局正是中國人講究的風水陰陽關系。
b. 天人合一突顯人文文化
可以說,皇城相府「人」因素是建造的重要因素。天人合一的意象更是其靈魂所在。皇城相府環境空間創造之中,注重以自然景觀形象,獨特的堡壘特色,傳統的禮樂文化,民風民俗建立村落環境的精神意象。追求自然山水情懷不必詳細說明,前已詳談。皇城相府還處處體現了中國社會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關系,傳統的倫理思想和崇拜神靈的深刻影響。皇城相府中心設立宗族祠堂,以宗族崇拜的傳統精神維系著陳氏家族的穩定、發展。它環境布局和院落建築強調以中軸線,建立長幼、輩分、尊卑、上下有別等級分明的居住空間秩序。皇城相府內供奉關帝、文昌,以祈求上天的保佑平安暢達。宗族,倫理教化使皇城相府成了充滿人與人親和友善,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小社會。皇城相府環境空間創造,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自然山水和優美動人的景色預情喻道,以傳統倫理精神文化及堡寨家族共同抵禦敵人入侵的合作精神塑造之意向,激發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
② 旅遊價值
皇城相府是陽城地區先鋒級旅遊景區,關於它的旅遊價值,首先來看看作為旅遊景點來說對遊客的價值。皇城相府旅遊價值典型突出表現其實就是個「美」字。也就是十對旅遊者來說,來皇城相府就是來體會、追求這種美。皇城相府的美又體現為三種具體的美。第一是自然美,皇城相府選擇自然,借用自然,春的鵝黃,夏的墨綠,秋的金紅,冬的素白。伴之四季萬紫千紅的花,草,各種自然現象——雷、雨、雲、霧、飄雪、飛燕…使得村落絢麗多姿。第二是形式之美,生於自然環境,在塑造人工環境。山村借秀美山川,選擇了群山環抱,背山面水,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之下。建造了依山而建的堡寨奇觀。第三是意境之美,融於之美,超越自然。人們到皇城相府旅遊之所以會產生流連忘返的感覺,主要是被這優美自然,神秘奇特勝景,起伏變化的建築群落,濃郁的歷史人文氣息所感染。這里雖然生於自然,但已經超越了自然,充滿了濃厚的傳統文化內涵,人們強烈的感受到了陳氏家族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創造。具有極強的感染力。「三美」不僅是皇城相府自身的一種追求,更是來此旅遊的眾人的一種追求。可以說旅遊已成為了這一地區的龍頭產業。這僅僅是停留在表面層次,如果再評估皇城相府的品牌價值的,目前是不好用數字來估量的。
3.皇城相府的景點開發
① 旅遊規劃目標及市場定位
皇城相府應該規劃為: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山村堡壘建築的歷史文化為主,進行保護性的開發,建立皇城相府的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為主,文化性、科學性強的鄉土文化旅遊景點。並且加強與其他景點的關聯性,利用好山西太行山風情的特色旅遊線路。
市場定位:以立足於中國,面向世界,發展國際友人參與的村落鄉土文化游為目標。實現發展以建築、美術、社會學、環境學及影視拍攝等各學科專業人士,及青年學生文化旅遊活動的專業目標市場和發展以大眾參與的多種旅遊活動的大眾目標市場結合旅遊目標。
② 旅遊開發的原則
a. 進行保護性的開發,有效地建立保護與開發相互依存的有機關系。有效保護為旅遊開發提供高價值的資源,促進旅遊開發與發展旅遊為文物保護提供經濟基礎,為古村和地區經濟發展服務,以求得古山村保護和開發綜合效益。
b. 著重開發、設計皇城相府特色的旅遊產品,樹立山西沁河流域鄉土文化旅遊特色的精品形象。「引導文化旅遊,提倡旅遊文化」,突出景點文化性。
c. 拓展皇城相風景區范圍,發揮陽城地區大旅遊體系的優勢,建立以午亭山村為中心景區拓展相鄰,共同組成區域山村文化及農業光旅遊區,擴大其山村環境容量,使古山村文化旅遊與陽城地區其它景點及服務設施相聯系。發揮效益。
d. 豐富皇城相府旅遊開發熱點:建立山村整體環境及建築藝術觀賞展:建立山村美術、攝影藝術展。組織一年一度的皇城相府藝術作品比賽和陽城文化節。組織藝術創作旅遊、學生實習旅遊;開展村內爬山觀景活動。參與農家樂活動。
e. 組織好農民生產生活,調整村內生產結構,發展圍繞文化旅遊所需要的觀光農業旅遊及鄉村特色旅遊商品,帶動皇城相府經濟發展和村民致富。
四、山西晉城產業結構轉變的發展思路及影響意義
1. 皇城相府景點開發對當地的影響
皇城相府是山西的著名旅遊景點,也是山西產業結構轉變的成功地典型實例,曾經的皇城村,僅僅是一個貧困落後的小山村。旅遊景點運營正常化以後,短短的8年時間,皇城相府已經跨入了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行列。以下是景點對該地區的影響:
① 對當地財政的貢獻
8年間,皇城相府已經成為了晉城乃至整個山西的龍頭企業,如今總資產已達6.3億元,擁有職工3.5萬人,農民收入達到了15000元位居晉城首位,率先進入了富裕型小康社會。每年向國家上繳利稅平均6500萬元左右,成為利稅大戶,對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② 提升了地區知名度
近些年來,隨著晉城皇城相府旅遊的開發和盈利,很多的旅遊者、學者專家也給與了這個景點肯定的評價,在跨入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後,它的知名度也是大大的提升。2004年皇城村被評為全國十大小康村。2005年皇城村村長張家勝入選了全國十大傑出村官。2006年陽城縣被評為了,全省進步最快五大縣城。皇城相府火了,同時晉城市、陽城縣也火了,這一地區的知名度大大的提升,最實際的作用就是增加了外商的投資。
③ 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
晉城把以發展煤炭工業為重點逐漸的調整為發展旅遊業及相關產業,這種思路是一種創新,雖然曾經有許多地區已經提出,但最為成功的還是晉城市。
鄉村旅遊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旅遊產品,在20世紀90年代發展迅速。鄉村旅遊通常是利用鄉村特色風貌、自然生態和人文社會環境等資源開發的旅遊項目,是吸引城市居民前來觀光、體驗、休閑、度假的一種旅遊形式。城市居民到小橋流水的鄉村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體驗農家生活、享受農家快樂、觀賞田園風光已成為一種旅遊新趨勢。目前,鄉村旅遊已成為我國發展旅遊業的新主題並以極快的速度在各地發展起來。本文以晉中市近郊的後溝村為例,對鄉村旅遊進行調查性研究。
一、晉中市後溝村獨特的鄉村旅遊資源
後溝村地處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城東北與壽陽縣交界處,地理位置東徑1:12.8度,北緯 37.6度。村落西距榆次城區22公里,北距榆次區什貼鎮7.5公里,南距榆次區東趙鄉6公里,東連壽陽縣,佔地1167畝。該村落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唐代,整個村落一共有90多戶人家,270多居住人口。後溝村是值得城市居民一游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悠久的鄉村文化的古村落。2003年被確定為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古村落。2005年9月9日,後溝村正式對外開放。後溝村依山而建,背山面水,錯落有致。歷史上後溝村的廟宇相當多,小小的村落中就建有18座廟宇,南有魁星閣,東有文昌廟,北有真武廟,西有關帝廟,……集儒釋道於一村。雖然30多年前拆了許多廟宇,但從現存的關帝廟,古戲台和菩薩殿等也可想見當年 16規模和氣派。特別是村口的觀音堂保存的最為完整。院內左右方向的鍾樓與鼓樓飛檐高挑,東西對峙,很有氣勢;正殿梁架上的彩燴雖經數百年的歲月滄桑,但透過塵埃浮土,依稀可見其當年的光彩。告別觀音堂,通過一座水泥橋,上一截短坡就到了後溝村的中心區,矗立在正面的木結構戲台,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村民文化活動的中心。戲台頗大,前面兩根柱子上有斑駁的對聯,雖然年久失修,已經不復往日的光鮮,但是從精莢的雕刻和早已褪色的彩繪中,可以想像當年台上台下歡慶豐收的熱鬧場面。戲台的整體木結構還依然堅固,台上還保留有上世紀50年代戲班演出的劇目。這座古戲台現在每年正月里還可派上用場,或請來專業戲班唱幾出山西晉劇,或由村裡的庄戶人正月里在戲台上消遣娛樂一番。村中也有樂班,喜慶節目為村民助興紅火。更令人驚奇的是村民中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將大鼓打得花樣繁出,直顯北方人的豪情。戲台前左側的高台上是店鋪商家,一般都是前店後院,竟和當下城市房地產業流行的「商住兩用」概念不謀而合。在戲台的正對面,是一座菩薩殿,殿頂屋脊色彩艷麗的琉璃瓦,很是惹眼。在自然生態方面,囚後溝地處僻遠,遠離污染、大氣清新。發源於11公里外的龍門河流經本村,南下入瀟河,水質優良。後溝村的地貌為典型的黃土高原、低山丘陵、氣候適宜,使得本地區的梨、棗、蘋果、桃、杏等水果遠近聞名。村中建築多為四合院式的獨立窯洞,磚瓦的四合院和黃土的窯洞巧妙地合為一體。多數院內的抱鼓石、門枕石、門楣及照壁都保存完好,磚、木、石上都有精美細致的雕刻。村中還保留著耬、犁、砘、耙、石碾、石磨等自然經濟時代的農業耕作工具,以及原生態的酒坊、醋坊,豆腐坊,呈現出古村落自給自足的生存、生產、生活景象。後溝村古樸的鄉村風貌,厚重的民俗文化、幽靜清新的自然環境構成了它獨特的鄉村旅遊資源。
二、後溝村鄉村旅遊現狀及開發建議
自從2005年開發鄉村旅遊以來,後溝村的經濟有了明顯的轉機。後溝經濟有所好轉,村民收入有了較大增長。目前,後溝村的鄉村旅遊開局尚好,但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和引起重視的問題。
1.交通不便,路況較差亟待解決。
2.硬體設施不足,衛生狀況較差亟待解決。
3,村民的素質和服務接待水平急待解決。
引起重視的問題主要是:
1.要注重保護鄉村的自然景觀、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不可淡了鄉村旅遊的「鄉、土、野」的特色。
2.要注重協調各方面的經濟利益。
3.要注重開發精品游項目,開發精品古建築瀏覽區。以觀音堂、古戲台、關帝廟、五皇殿、古店鋪及部分民居為主要代表的精品古建築為基礎開發;古建築修復要遵循修舊如舊、科學規劃、突出重點,進行小規模整修的原則。
4.要注重加大宣傳力度,樹立鄉村旅遊品牌。

❺ 泥溝村的人口蕃衍

泥溝歷史,源遠流長,七百春秋,繁殖蕃衍,人口眾多。為求生存謀發展回,元代至元年答間,張氏翠峰公長子鳳梧公,遷居於陸豐縣大林村定居。
民國期間,陳氏子孫,遷至鄰村上壇,現有人口300多人。
建國前,鄉民多數務農,有不少人前往汕頭、廣州、漢口、上海等地做工經商。建國後,接受招工、調干,部隊轉業,大中專畢業生分配,居住外地的人數眾多,尤其是祖國推行改革開放以來,商機活躍,村民更是大量外出從工從商,分布全國各地。
自清朝中葉,不少村民為謀生計,飄洋過海,於泰國、印尼、馬來亞和港澳台等地,艱苦創業,落地生根,繁衍子孫。故此,泥溝鄉旅居外地人數,倍多於本鄉現有人口數,是普寧市著名重點僑鄉。

❻ 為了共同富裕,我們黨和政府做了哪些事

十年前,大山深處的柞水縣石瓮鎮東甘溝村溝窄坡陡,交通不便,村裡200多戶群眾散住在一溝兩岸方圓20公里的山坡上,住的是茅庵草舍,走的是羊腸小道,日子過得清苦單調,幾乎與外界隔絕,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幾百元。「山大溝深土地薄,石板草庵破被窩。出門抬腳就爬坡,一年四季受飢餓」是這個山村當時的真實寫照。2000年以來,政府部門對東甘溝村實施整村推進式扶貧開發,將扶貧移民與工賑移民、危房改造等項目進行有效整合,融合了重點村建設起步、移民搬遷跟進、信貸扶貧支持、扶貧培訓提升、互助資金帶動、社會扶貧促進等多種推動力,東甘溝村的發展變化日新月異。如今,一個「寬闊公路峽中間,銀杏垂柳立兩邊。空中網路連成片,樓房林立展新顏。山清水秀賽桃源,物裕民富美名傳」的旅遊新村在東甘溝神話般崛起。2009年底,東甘溝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5057元,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002元高出2055元。

東甘溝村是我市扶貧開發工作的一個縮影。十年來,我市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5.46億元,整合部門項目資金6.87億元,有效組織開展了重點村建設、移民搬遷、信貸扶貧、科技扶貧、外資扶貧、社會扶貧等工作,全市農村貧困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扶貧開發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按照1196元的扶貧標准,十年來,全市累計有69萬貧困人口穩定解決溫飽並實現脫貧,貧困人口由2000年的90萬人減少到2009年的21萬人,占農業人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41.8%下降到2009年的12.1%。2009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002元,比2000年凈增1874元,增長2.66倍。貧困人口年人均純收入連續5年高於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水平。

十年來,我市圍繞「連起來,富起來,靚起來」目標,堅持「政府統籌、資金捆綁、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的原則,以「五通」(通路、通水、通電、通廣播電視、通電話)、「四改」(改廁、改圈、改廚、改房)、「三建」(建農田、建公益設施、建村莊)為重點,突出加強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貧困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增強貧困村發展後勁奠定了堅實基礎。全市累計啟動建設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1175個,建設高寒邊遠貧困村259個;實施扶貧、工賑移民搬遷2.7萬戶、11.64萬人,建設特色移民集中安置點491個;修建村組公路5477公里、通村水泥路2601公里;架設農電線路6790公里;建移動通信基站達到868個,鋪設光纜線路近8000多公里,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達到112.3萬部;完成「四改」5.05萬戶,實施圈、廁、沼「三位一體」2.79萬戶;裝備完善鄉鎮衛生院163所;新建改造重點村小學806所;建成標准化村衛生室1690個。共解決了50.5萬人的飲水困難,所有行政村通了四級砂石路,通了水泥路的村達到80%以上,農電入戶率達到100%,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3%和9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6.9%,農村基本實現了水、電、路、視、訊「五通」目標,農村公共服務、城鄉一體化水平顯著提高。

十年來,我市堅持「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本」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分層次、多形式開展了扶貧政策、扶貧業務、實用技術、勞務技能等一系列培訓,切實把穩定解決群眾溫飽、實現脫貧致富建立在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和提高扶貧工作組織領導水平的基礎上。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每年由扶貧部門牽頭,組織農業專家教授和科技人員,深入扶貧重點村開展科技培訓、科技示範、科技推廣活動,加快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提高貧困農民科技素質和發展產業能力;圍繞「培訓農民、轉移農民、減少農民、富裕農民」目標,採取「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規范培訓、訂單就業」的方式,依託商洛新潮學院、市技工學校等培訓機構,大力開展「雨露計劃」培訓,增強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技能;採取請進來和送出去的辦法,定期對縣鄉分管扶貧工作的領導同志、扶貧系統幹部和重點村村組幹部開展扶貧政策、業務知識培訓,組織外出學習考察,提高他們的政策理論水平和組織實施項目、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十年累計培訓貧困人口100多萬人次,培訓轉移安置貧困勞動力4萬人,培訓各級幹部2000多人次。全市年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7.9萬人,創收33.9億元,其中勞務輸出每年超過50萬人次,創收近30億元。勞務收入成為我市現階段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來源。

十年來,我市按照「市場引導、項目支撐、資金扶持、龍頭帶動」的思路和發展一村一品的要求,始終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不斷深化信貸扶貧體制改革,積極推進銀農、銀企合作,探索建立了農行、郵政儲蓄、農村信用社「三駕馬車」並驅的扶貧信貸投放到戶工作模式,創新開展了貧困村村級互助資金試點工作,培育了一批優勢特色明顯、產業鏈條長、市場前景好、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扶貧龍頭企業、專業技術協會和中介服務組織,建設了一批「公司+基地+農戶」的綠色食品和現代中葯產業基地,基本形成了縣有龍頭企業、村有主導產業、戶有增收項目的產業發展格局。累計投放安排項目扶貧貸款5.9億元,投放扶貧到戶小額貸款12.63億元,設立發展互助基金2886萬元,立項扶持龍頭企業79個,建立村級扶貧互助資金協會151個。全市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到630萬畝,其中核桃155萬畝、板栗254萬畝、茶葉19.8萬畝、中葯材160萬畝、蔬菜41.3萬畝,生豬飼養量212.5萬頭,10大類80多個品種打入西安、咸陽300多家超市和門店。

十年來,我市針對不同區域不同貧困人口的貧困現狀和致貧原因,把扶貧區域劃分為高寒邊遠山區、中山溝槽區和淺山川道區三種不同類型,把扶貧對象劃定為無法解決溫飽、可以解決溫飽和能夠穩定解決溫飽三個層次,以解決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為重點,因地因人制宜,分層次、分階段、分類型地採取扶貧措施。對尚未解決溫飽的貧困人口,把「五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放在首位,努力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對低收入貧困人口,扶持發展特色產業,提高土地產出率,實現穩定脫貧;對缺乏基本生存條件的貧困人口,實施移民搬遷,從根本上改善生存與發展環境;對缺乏增收技能的貧困戶子女,大力開展技術技能培訓,實行輸出就業培訓與就地創業培訓有機結合,拓展貧困勞動力增收空間;對沒有勞動力或勞動能力喪失的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實行扶貧、低保兩項制度的有效銜接。通過有針對性地採取扶貧措施,顯著提高了扶貧開發成效。

十年來,我市始終堅持將扶貧開發納入整個「三農」工作通盤考慮。全市上下建立了「黨委總攬、政府主導、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扶貧開發領導體制,推行了「分級協調、上下聯動、梯次整合、縣區為主」的資源整合機制。在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建設上,重點落實了交通部門負責水泥路修建到村,水務部門負責飲水修地到村,電力部門負責農網改造到村,廣電部門負責廣播電視信號傳輸到村,郵政、電信、移動部門負責通郵、通訊信號覆蓋到村,衛生部門負責村級衛生保障到村,教育部門負責小學校舍改造到村,農業畜牧部門負責良種、技術推廣和能源建設到村,林業部門負責林園建設、村莊綠化到村的部門項目「十到村」責任制,形成了扶貧開發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負主要責任,職能部門牽頭抓、負全責,相關部門配合抓、負連帶責任的齊抓共管工作局面。經過各級黨政部門的不懈努力,一大批昔日以貧困著稱的扶貧開發重點村成為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小城鎮建設、文化體育建設、基層組織建設的示範村、樣板村,全市185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中,有159個村為扶貧開發重點村,佔85.9%;一村一品示範村中有59%的村為扶貧開發重點村,這些村已經成為展示商洛新農村、新形象、新風貌的靚麗風景。

十年來,我市按照「領導帶頭、部門包抓、定點幫扶、社會參與」的要求,堅持實行市縣區各套班子領導、黨政部門、企事業單位包扶重點村的工作制度,確保每個項目建設村有一名縣級以上領導牽頭聯系,有一個部門企業包扶,有一名科級領導包抓,有一批幹部蹲幫。實行包村扶貧承諾制,公開向社會承諾,接受社會監督;實行部門黨組織與貧困村黨支部結對子、機關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子,使幫扶工作更加務實有效;實行包村扶貧目標責任考核制,將包村扶貧工作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范疇,作為年度述職的重要內容和評定先進的重要依據,一包三年不變,不脫貧不脫鉤。全市共安排26名市級領導、216名縣級領導、100個市級單位、508個縣級單位、1300多名市縣鄉幹部包扶扶貧開發重點村685個。通過統籌各方力量,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市場配置、社會參與、優勢互補、合力開發」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有效緩解了扶貧開發投入不足的矛盾,初步建立起了以政府專項扶貧為主導,以惠農政策扶貧為輔助,以行業扶貧和社會力量扶貧為補充,多種形式、多元主體、有機結合、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格局。

按照中省頒布的新的扶貧標准和扶持政策,我市目前還有56萬低收入人口。市委、市政府提出,扶貧開發工作要從集中解決溫飽逐步轉入努力促進發展、實現脫貧致富的新時期,進入到開發扶貧和救助扶貧「兩輪驅動」的新階段,把消除絕對貧困和緩解發展差距作為奮斗目標,把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作為根本保證,把盡快解決扶貧對象溫飽並實現脫貧致富作為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村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作為工作重點,把政策支持和部門協作作為重要保障,立足增強貧困地區自身的「造血」功能,努力把扶貧開發與統籌城鄉發展、消除生存貧困與消除發展貧困、開發自然資源與開發人力資源緊密結合起來,針對制約貧困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全方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基地建設、脫貧能力建設、清潔工程建設、社會事業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基層組織建設,下大氣力解決好農村低保與扶貧政策有效銜接,積極開展旅遊扶貧行動、企業扶貧行動、產業扶貧行動,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步伐,全面改善生產環境和發展條件,千方百計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努力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實現社會公平和諧。

❼ 扶貧的詩句

1.
(第一首),炕上田間問暖寒,深思遠慮諾宣言。紮根蹲點摘窮帽,攜手村民煥笑顏。
2.
(第二首),帶路迢迢孝感牽,扶貧福至喜蟬聯。三農歲歲新春首,一號時時卓案前。帽摘窮鄉親國夢,頭昂故里吻天仙。澴河秀麗熒屏美,人在畫中樂種田。
3.
(第三首),一村煙樹啼新鳥,穀雨春深變化嬌。誰種櫻桃饞小嘴,初聞麥浪卷心潮。
4.
(第四首),凝心聚力鏟窮根,精準扶貧正進軍,全面小康跨大步,復興大業奏高音。匡扶貧困民如意,建設和諧眾順心。共奔康莊圓大夢,陽光普照九州春。
5.
(第五首),金融扶志脫窮貌,絕後空前出實招。金融先行重布陣,安居樂業起新潮。

❽ 洛陽市孟津縣橫水鎮謝溝村有索書營這個人嗎

有 紅光村11組

❾ 泥溝村的文化積淀


以僑鄉和文化之鄉著稱的普寧市泥溝村,是個以張、許、陳等姓村民為主的多姓氏人口雜處的明代古村,總人口1.8萬多人,各姓村民和睦相處,用勤勞的雙手,在練江上游的虎山下創建了一方文明,成為璀璨的潮汕文化百花園中一朵奇葩。如今,泥溝鄉除了教育、養老等設施之外,還建有書畫室、歸根閣、烈士紀念陵園等精神文化活動陣地,這是一般鄉村所鮮見的。泥構村文化積淀深厚,泥溝燈謎、泥溝英歌舞享譽海內外;有燈謎、民俗等鄉土著作近20種存世。
學校多過「米鋪」
「同聲學校」舊址是一所老祠堂。是張伯封辦學40載的地方。張伯封生於光緒末年,18歲畢業於本村維新高小學校,學業成績優異,深受族中長輩器重,留校任教。1928年,張伯封舉家遷居泰國,兩年後又回國,在村中創辦「同聲文學專修學校」,親自講授文學課,開設謎語課。張伯封還讓大兒子張仲延協助校務。父子辦學40年,造就了一批批傑出人才,如我國著名的書畫家賴少其、潮劇作家張華雲、謎家莊笑生、張伯人等,都是同聲學校早期畢業生。張伯封遺著有《腐傖詩集》、《一斑謎學》等。
泥溝村社會風尚文明,素有文化之鄉的雅譽,興學育才早已成為村民的共識。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村中辦起了群眾、鍥金、德育、彌高4所完全小學。民間還有平民、新民、新生、寄廬、友德、翠英等初級小學和礪青文學專修班、田間學園等。真可謂「學校多過米鋪」!更可貴的是,學子讀書明理,紛紛走上抗日救國的革命道路。他們中有22人為革命犧牲了。群眾學校是地下黨和革命知識分子創辦、由泰國華僑捐助經費而辦的,是當年普寧抗日救亡運動的據點之一。
在泥溝,我們看到的中、小學校舍,都是非常漂亮的,且多與「華僑」兩字有關。
花園讀書會舊址
在泥溝村書畫室隔鄰有一座別具一格的小樓房,那是清末秀才張鳴知讀書處「東芳別墅」。抗戰時期,村裡一班熱血青年在這里組成「花園讀書會」,閱讀進步書籍,進行抗日救亡宣傳等革命活動。
該樓大門朝南,門楣上塑著「東芳別墅」4字,院子里一排3間朝東小樓房,為二層建築,居中一間較大,前有約1.5米高的平台。正面牆壁塑著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中的一句話:「斯是陋室」,呈現著書香氣。樓前是一個小花園,東邊是一個4米見方的乾涸水池,欄桿已毀,但仍隱約可見昔日之風韻。創建者張鳴知,曾到泰國謀生,發跡後歸梓定居,修造這座小樓房,作為休閑、讀書之處。據張氏族譜載,張鳴知在光緒年間,曾受命前往河南救災,因功受朝廷誥封「光察使」,官居四品,並受賜「恩榮」牌匾。
歷代人才輩出
泥溝村歷代都有讀書人,人才輩出。清代,有同治癸酉科拔元張珂彥,乾隆戊午科舉人許興讓,光緒二十四年童試第三名(增生)許蕙生,還有近20名貢生、秀才等。這里,有幾位讀書人的治學精神值得一提:
許蕙生。光緒年間參加童試取得顯著成績後,公派留學日本,在東京宏文文學院博物館師范科攻讀。學成回國後,任普寧三都公立高等小學堂校長,後創辦烏石鎮高等小學。上世紀20年代末,他因掩護普寧二中學生的革命行動,遭國民黨當局猜忌,在避居汕頭時病故。故居「淡廬」藏書1300餘冊,遺作有雜文、詩歌、對聯等手稿。(《普寧縣志》有傳)
張聲典。「拔元」張珂彥之次子。邑庠生,例授太學生,學問淵博,教學嚴謹。是微書書法家,有手抄本《張氏手記》11本共150萬字的遺作,已由普寧文史部門收藏。泥溝書畫室保存張聲典另一部手抄本《毗鄰趣聞》,全書約20萬字,全用特細狼毫豎寫,極其工整秀麗,每字只有芝麻粒1/3大小,乍看書頁上好像排列著一條條直線。
張華雲。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執教於普寧師范學校等多所學校,解放後,曾任汕頭市副市長、嶺海詩社首任社長。上世紀30年代,他受到陶行知先生教育學論的影響,回到家鄉辦起曉庄師範式的田間學園。他學識廣博,能用比較的眼光審視潮汕歷史文化,文學造詣很高,先後創作了32部潮劇,其中8部喜劇堪稱精品。遺作有《張華雲喜劇集》,詩詞集《築秋場集》,散文集《潮汕功夫茶道》等。
張仲益。歸僑教師,幼年時隨父張伯封在泥溝同聲文學專修所就讀,1947年起在普寧多所學校任教,中學語文一級教師。畢生從事教育工作,退休後又擔任泥溝書畫室主任。工詩詞、書法,有著作《益壽苑詩文集》、《聯文選輯》、《燈謎集》等問世。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