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機關扶貧 » 古代機關吧

古代機關吧

發布時間: 2020-12-16 17:28:50

A. 中國古代國家機關及職能部門如何設置的

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創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為第一個皇帝,稱「始皇帝」。自此,中國開始了長達兩千多年的專制制度。皇帝是中國中央政權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權力和榮譽。皇帝自稱「朕」,其他人當面直接稱皇帝為「陛下」、「聖上」、「萬歲」等,私下敬稱皇帝為「聖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秦朝時,秦始皇試圖將國家的全部權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但由於統治國家的事務繁多,這種制度實際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後,皇帝的權力和職能逐漸由一個中央政府輔助完成,漢朝時這種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開始三省六部制。那麼中國古代國家機關及職能部門如何設置的哪?

故宮

1、尚書省

尚書省是中央官署名稱。秦王朝時開始設有尚書這一官職,但並未成為一個機構,屬於少府中的官職,負責管理文書。東漢時期初始成為機構,有點類似秘書處,直到晉朝時才有了尚書省之稱,成為中央執行政務的總機構,其長官稱為尚書令。

尚書省下設六部,即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又設四個司,作為具體辦事機構。在如今的國務院機構設置中仍可尋到部、司這樣的部門。

2、中書省

也是中央官署名稱,始設置於魏晉時期。唐代開始與門下省、尚書省並列為國家行政重要機構。通常由中書省制定政策或決策,經門下省審核後交尚書省發布執行。一般中書省的長官稱為中書令(監),下設中書舍人5人,統領主事10人,各類書吏200人,管理個21局(部門)的政務。

3、門下省

中央機關官署名稱,始設置於魏晉時期。門下省最初是皇帝的侍從機構,主要負責與皇帝有關的衣、食、住、行等事務,以及應對皇帝問答,有點類似總務處、後勤部之類。後來發展成為國家機關部門。唐代始與中書省、尚書省同掌國家機要,負責審查詔令、簽署奏章、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或黃門監,屬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等官員。

4、六部

是尚書省下屬的六個部委,是國家機關中重要的部門,分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六部的工作在秦代時本由九卿分管,至晉朝之後,特別是到了唐代,由於尚書省的出現,六部功能逐漸完善,成為國家機關中的重要部門。

六部的職責分工為:

吏部負責官吏的任免、考核評價、升遷降職、調配等工作,有些類似如今的中組部。

戶部負責土地、戶口、賦稅、財政等工作,集如今的國土局、國稅局、財政局職能於一身。

禮部負責禮儀、祭祀、科舉、學校等事宜。

兵部負責全國軍事武官選用、兵籍管理、兵器使用及管理、軍事訓練、發布軍令等工作。

刑部負責刑事、獄訟、司法等工作。

工部負責工程、水利、修造、屯田等工作。

5、都察院

漢代開始在政府機構中設有御史台,負責對各級官吏的彈劾,參與審理重大案件,巡按各州縣,考察官員言行、業績等工作,俗稱「巡案」,類似於如今的紀檢監察工作。明代時改稱為考察院,其長官為都察御史,主要職責是對皇帝進行規諫,對官員進行考核,對財務狀況進行監督等。各地區均設有相應的都察官員,是獨立於行政之外的監察機構。

清代時除國家層面設有都察院外,都察御史分為左、右都察御史官職,以左都察史為主官,主管紀檢監察工作,右都御史一職則多由各地的總督或巡撫兼任。

6、大理寺

大理寺是國家刑獄、司法機關的名稱。秦、漢時期設有廷尉這一官職,負責刑獄工作。北齊時期開始設有大理寺,成為中央刑獄司法機關。大理寺、刑部、都察院為三個司法機關,有點類似如今的檢察院、公安局和紀檢委。其最高長官為大理寺卿。

7、理藩院

是清代設置的國家機關,主要負責蒙古、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相關民族事務工作。如疆界、爵秩、徭役征發、會盟、朝貢、宗教、貿易等等,長官為尚書,由滿族人擔任。

8、翰林院

翰林的本意是文人學者浩翰如林。唐代開始設有翰林學士,是供內廷使用的文人,並沒有什麼專門的辦公地點,也算不上什麼實職官員,可以說是一種御用文人吧,其主要工作是幫皇帝起草詔書、批簽文書之類,或與皇帝和詩唱賦,下下圍棋之類。至宋代時翰林院才有了雛形,負責管理天文、書藝、圖畫、醫官之類的工作。明代為編修史書正式成為國家機關部門之一,主管編修史書、講述經史,起草典禮文稿等工作,其長官為掌院學士。

9、軍機處

軍機處是清代設置的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清雍正十年(1732年),為更好地處理國家重大政務,從大臣中選出親王、重臣若幹人,在便於皇帝召見的地方成立了軍機處,作為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機構,有點類似於政治局或智囊團之類的組織。其入選大臣稱之為「軍機處行走」,負責人則稱為軍機處「領班」。

10、樞密院

是唐代開始設置的機構,最初只是由宦官負責,管理表章奏摺之類的事宜,至宋代時則衍變成國家機關,負責管理軍事機密、邊防、軍馬及對外外交等工作,甚至一度成為國家最高政務機關。其後各代也有沿用,但職能不同,到明代則被廢除。

11、內務府

清代,順治皇帝對國家機構進行了改革,成立了專門負責管理皇家事務的內務府。負責皇家的典禮、倉儲、財務、工程、警衛、刑獄、太監等工作。其長官稱為「內務府總管大臣」。

12、內閣

內閣是從明代洪武年間開始設置的機構。朱元璋將華蓋殿、謹身殿、武英殿、文華殿等大學士收攏在一處作為皇帝的顧問團,協助皇帝辦理政務,稱為內閣。清代則以國史院、秘書院、弘文院稱之為內閣。

B. 古代機關怎麼設計的

那好吧 看樣你要的是具體墓室機關等方法咯 那我在弄點吧
一般戰國以前有很多是弩做機關,為了防盜,就在墓門內、通道口等處安置上這種觸發性的武器,一旦有盜墓者進入墓穴,就會碰上連接弩弓扳機的絆索,進而遭到猛烈的射擊。這一做法,被以後漢唐陵墓所繼承,並發展到在棺槨內安裝輪機,以射殺盜墓者。所謂輪機,就是在棺槨內壁安裝數個像現代滑輪一樣的工具,滑輪一邊置弓弩毒箭,繩索通過滑輪連接弓弩與棺槨蓋板。一旦盜墓賊進入地下宮殿揭槨開棺,繩索將通過輪機引發弓弩數箭齊發,射殺染指棺槨者。

當然,若盜墓者曉得內情,只要小心謹慎,想法「斷其機」,便萬事皆休,任意盜掘,大發橫財了。晚清學者俞樾在其所著的《茶香室四鈔》中引用元人吾衍在《閑居錄》中所寫的一個故事就再現了這一情景:「陳州古墓,俗雲高柴墓,為馮馬兒所發。初得石刻,曰"馮馬兒破",遂發之不疑。毒煙飛箭,皆隨輪機而出,因斷其機,得金鑄禽鳥及玉甲片若龍鱗狀,其他異物不可數記。
鑒於弩弓發射有它的局限性,歷代的墓主們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系列連環翻板、鐵索吊石等反盜墓暗器。

連環翻板,即在墓道中設置的陷坑,坑下分布長約10厘米左右的刀錐利器。坑上層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有軸,下綴一相同重量的小型物體,呈天平秤狀,板上有掩蓋物。若盜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隨之翻轉,人必掉入坑內的刀錐之上,鋒利的尖刀利刃將穿透盜墓者的胸膛及五臟六腑,活著爬出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所謂連環翻板,即在墓道中挖掘深約3米以上的陷坑,長短與寬度視墓道具體情形而定,坑下分布約10厘米左右的刀錐利器。坑上層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有軸,下綴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物體,呈天平秤狀,板上有掩蓋物。若盜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隨之下陷,人必掉到坑內的刀錐之上。

與連環翻板功能類似的,是鐵索吊石。主要是在墓道頂和牆壁隱蔽處固定若干金屬滑輪,利用滑輪將巨石吊起,懸於頂端。墓道地下鋪木質蹺板,索鏈由石板而下,通過滑輪以隱蔽的方式連接蹺板,中間有掛鉤和脫鉤相接,遇外力壓迫可自動脫落。蹺板呈條狀,長寬根據墓道具體情況而定。吊起之石可在墓道頂部懸掛三層,各層互不相依,索鏈通過石上孔洞收縮進出。

一切完畢後,施以偽裝,外人不知其詐。若有盜墓者進得門來,踏中蹺板條,外力作用迫使綳緊的索鏈某處掛鉤脫落,如同打井的軲轆突然放鬆,懸空的巨石疾速落下,將躲閃不及的盜墓者拍成肉餅。因蹺板呈細窄的長條狀,只有被踏後才能導致懸石落地,而相鄰的其他蹺板則安然無恙,仍靜靜地伏在原處等待下一夥盜墓者的進入。一旦盜賊的腳步踏上,與之相連的懸石相繼落下,再次對膽大妄為者給予致命一擊。如此往復,直至三層懸石盡墜於地,殺傷數人為止。

但是上面那些機關的實際效果遠遠不如影視里出現的那麼驚心動魄的,而且 弩 經過長時間以後 會漸漸失去效果,比如箭頭零部件的銹蝕 機關弦的老化 受潮等。實際效果不佳。

C. 中國古代是否真的存在機關術,動力是什麼,望告知

古代機關術是存在的,當然不一定是很多文學作品中描述的那種會動的機器人。
諸葛亮發版明的連弩,權歷代帝王陵墓中的機關陷阱,《墨子》中記載的連弩車、轉射機、藉車,都屬於機關術。
木牛流馬見於正史記載,動力方面只可能是類似發條的東西了。

D. 機關陣法古代怎麼說

機關政法古代怎麼說?機關陣法在古代應該是孫子兵法言之言,研究出來的機關陣法

E. 中國的古代真的有機關很厲害嗎

百日袖箭千日鏢復:袖箭和制鏢都是暗器,鏢,剛制,長三寸六分,重六兩。重一斤著稱斤鏢,俗稱「金鏢」。拋擲擊人,有揚手鏢、陰手鏢等法。袖箭是含機械裝置的暗器,圓筒中裝箭,筒內設彈簧,一按機關,箭即射出。兩種暗器雖大致相同,但袖箭用來省力,射程遠近全憑彈簧彈力大小,而鏢的擲程遠近全憑手腕力量的強弱。二者又都要求擲射准確,因此,使鏢顯而易見要難於袖箭了。 根據《墨子》中關於機關術的記載,當時墨家發明出來的機關器械有:
1. 連弩車 見於《墨子·備高臨》。連弩車是一種置於城牆上可同時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無數的大型機械裝置,需十個人駕駛,最為巧妙的是長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繩子系住,射出後能用轆轤迅速捲起收回。
2. 轉射機 見於《墨子·備城門》。轉射機也是一種置於城牆上的大型發射機,機長六尺,由兩人操縱,與連弩車不同的是轉射機更為靈活,能夠在一人射箭的同時由另一人將機座旋轉。
3. 藉車 見於《墨子·備城門》。藉車外部包鐵,一部分埋在地下,是能夠投射炭火的機器,由多人操縱用來防備敵方的攻城隊。

F. 中國在古代的機關術是否很強呢

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曾經發明製作了很多實用又有趣的機械工具,比如:沙漏、水車、拋石車,聽瓮等等,利用物理原理製作的工具都可以認為是機關術的最簡單應用,但是跟前面提到的「西洋八寶轉心螺絲」「消息埋伏」還沒有關系。

G. 跪求古代的機關鎖和解法

暗門機關鎖的造型及機關設計在古代,有一種分類方法,將鎖分為外鎖和內鎖,外鎖又被稱為「掛鎖」或「明鎖」,內鎖被稱為「暗鎖」。

所謂「明鎖」,就是一眼能分辨出鎖孔的鎖,且比較容易打開,而「暗鎖」是指乍一看根本找不到鎖孔,或者根本看不出是一把鎖,這也正是「暗鎖」的趣味性所在。

暗鎖都設計有巧妙的暗門裝置,鎖孔隱蔽,鎖芯的主體是由鎖柱構成的,每一把鎖的鎖柱數量多少不一,鎖柱越多開啟步驟越復雜。

古時候雖然沒有當今如此發達的科學技術,但是中國古人的智慧從華容道、九連環、魯班鎖、四喜人的機關設置上表露無遺,且件件都是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在制鎖行業也有令人稱奇的壯舉,迷宮鎖是其中的代表。

(一)迷宮鎖:
迷宮鎖又叫定向鎖,正面看上去像漢字「凹」,鎖體底部鑰匙孔的設計有「一」字形,「工」字型,也有不規則形狀,暗門鎖鑰匙的設計頗為巧妙,有的外形簡單確需兩把鑰匙互相配合,有的如匙狀,前端設有方形孔,有的則為蟹鉗狀。

暗門機關鎖的機關設計不僅在鎖的內部,也體現在鑰匙上。迷宮鎖的鑰匙孔處在明處,很容易被發現,鑰匙的設計也不復雜,所以第一次拿到這種鎖的人一般會掉以輕心,認為極其簡單,但只有真正拿起鑰匙准備開啟的時候才會發現外行人根本很難將造型簡單的鑰匙伸入鎖孔。

迷宮鎖的設計可謂獨具匠心,結合了數學,物理,以及心理學的知識,如果將此原理熟記,很快就會將迷宮鎖成功開啟。

(二)連環鎖:

暗門機關鎖里頭最復雜費神的鎖之一要數連環鎖了。

當你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打開一道鎖,再去開另一道鎖的時候,前面打開的鎖卻會自動關閉,這樣一直連鎖反應下去,讓人恨不得即刻生出千萬只手,同時把握住所有的環節,一舉攻克這個難題。

古鎖的外部造型千差萬別,內部構造卻大同小異,都是由簧片構成的,開鎖的過程也就是集中精力對付簧片的過程。

(三)三巴掌鎖
還有一種開啟方法甚是奇特的鎖,名為「三巴掌鎖」。

開啟這種鎖,需要先用到鑰匙,打開第一道機關,然後需用力擊掌3次,將鎖內部的另一處機關震動而開,鎖也便成功開啟了。

奇就奇在三聲巴掌響過之後,鎖應聲而開,外行人看來實在妙不可言。

參考資料:http://wenku..com/view/b916f23c0b4c2e3f57276316.html
http://mall.cnki.net/magazine/Article/YSSZ201106028.htm

H. 中國古代四大機關是那四大

韓信為首,「兵仙」之謂誠然也。考其初拜將時,對劉邦陳述「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還定三秦、東爭天下」之大戰略,以「匹夫之勇、婦人之仁」一言以蔽之項羽必敗之性格,實為至當之高論。在劉邦彭城新敗,與項羽對峙於滎陽、廣武時,其向北獨自開辟第二戰場,完全暗合後世利德哈特「間接路線」之戰略運用。短短數月,即平魏豹、破代趙、下燕國、定齊都,從北邊形成了對項羽的戰略包圍,使得劉邦最終打敗項羽獲得天下,其功當為第一!尤其討魏王豹時,以一部兵力在臨濟正面吸引其注意,而以主力從黃河上游夏陽渡河,依勢從北往南壓迫敵軍消滅之,將正面欺敵與背後機動突襲戰術發揮至極致;井徑之戰,因形就勢背水立陣,把握住了有利地形,另遣偏師背後襲擊,一舉殲滅優勢之趙軍;濰水之戰,誘龍且軍半渡決河灌之,盡殲其眾。可見韓信的戰略見解與戰術運用,都是極為優秀的,且能獨當一面開辟新戰場,迅速扭轉劉邦正面戰場極端不利之戰局。當為中國古代名將之首也!

衛青次之。其屢破匈奴,開創「大規模騎兵機動戰術」運用之先河,在漢匈三次決定性會戰中,每戰必勝,尤以漢武帝元狩三年秋(公元前120年)漠北之役為甚。是役也,衛青以匈奴單於軍為主要目標,全軍出塞躍進千里,直抵趙信城,斬首一萬九千餘,因單於軍積粟食軍而返,匈奴單於僅以身免,率數百騎北遁……此役後,匈奴本部即向阿爾泰山以北遠遁,不敢復與漢征戰漠南矣!

岳飛其後。蓋其於弱宋之中僅存不多之強將耳。及靖康之變,宋室南渡,金兵隨之入寇,國破家亡之殘勢,以岳家軍之威名,金兀術猶畏之三分。1140年郾城大戰,金兵拐子馬盡折其下,其「直搗黃龍」之語,金人為之膽寒。惜其竟為奸佞所害,不得全終,此誠可嘆乎!縱觀岳飛以後,雖有虞允文採石大捷、李寶陳家島奏凱、釣魚台之戰勝利,然宋室終苟且偷安於江南一隅,毫無北伐恢復中原之決心,故終為蒙元所滅。崖山一役,「趙氏一塊肉,淹入貝宮」,隨開創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族王朝統一全國之先例。

袁崇煥最後。遙想寧遠之戰,以「祖傳之十三副盔甲」起兵以來戰無不勝之努爾哈赤竟然頓足於此孤城之下,且中炮重創,落得個鎩羽而歸、含恨而逝的結局。由此看來,名不經傳的「袁蠻子」竟然是滿洲鐵騎的大剋星,其後更成了明朝東北邊防的「救火隊」,正所謂「有崇煥軍,無滿洲兵」。公元1629年10月,皇太極繞道山海關襲擾北京城時,至薊州馬升橋(似在今通州西南的馬駒橋)猝遇崇煥馳援京師之軍,後金兵「相視駭懼,乃乘夜西遁,直犯燕京」,崇煥軍見敵西竄京師,即尾蹤急追,兩晝夜行三百餘里,抵廣渠門外,後金兵「蓋驚袁崇煥軍自天而降也」。明軍即展開攻勢,將金兵擊退十餘里,追至運河。金兵上下皆謂」十五年以來,未嘗有此勁敵也」。惜崇禎用而不信,聽信讒言妄殺之,其自毀長城之舉,猶如南朝劉宋名將檀道濟臨終前數語耶!及崇煥以讒誅,明邊防中流砥柱既倒,雖內寇不起,朱明江山,亡無日矣……

I. 中國古代的機關術究竟有多厲害

機關術代表了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水平,用機械的力量,為生產,軍事,生活等方面提供便利,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古人的智慧。機關術的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人對自然全方面的觀察和思考,所以造就了深奧玄妙的機關術。

中國古代有不少厲害的機關大師,其中諸葛亮,魯班,墨子等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人物。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機關大師魯班,曾經就發明過一種可以飛的木質大鳥,也就是俗稱的木鳶,這種木鳶也被很多人認為是飛機的祖先。

中國古代的機關術究竟有多厲害?

一、根據《墨子》中關於機關術的記載

當時墨家發明出來的機關器械有:

1. 連弩車 見於《墨子·備高臨》。連弩車是一種置於城牆上可同時放出的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無數的大型機械裝置,需十個人駕駛,最為巧妙的是長為十尺的弩箭的箭尾用繩子系住,射出後能用轆轤迅速捲起收回。

我特別佩服那種在墓室里放水銀的人,完全做了一個水銀強,碰則死無葬身之地。還有很多比如牆上全是刀劍,兩面強相互擠壓,讓人難以逃脫。還有很多厲害的機關。

有很多人研究機關術,也想成就一二,可都是無疾而終。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很厲害的。機關術不僅用於墓室還用於戰場,有多少勝仗是因為機關術的應用,才取得的。不服不行。

那麼這些神奇的機關術,為何大部分都失傳了呢?

第一,時間久遠,以訛傳訛,機關術的真實性已經得不到充分的證明。

幾千年已經過去了,隨著一代代口口相傳,免不了其中有誇大的成分,然後經過一代代的誇大,可能已經是用想像中的事物代替了它本身存在的真實事物。就比如古代人信奉的神,更有人曾說自己見過神。但是理智的我們都知道神是不存在的,它只是我們心中存在的一種信念。

第二,很多機關術不符合科學規律。

就拿諸葛亮發明的木牛流馬來說,據說這樣一種神奇的木牛流馬,只要一按機關然後不用人力,這些木牛流馬就能夠跋山涉水、如履平地。這樣聽起來比我們現在的代步工具,電車、摩托等都要神奇。那麼作為學過 物理的現代人,我們都知道機械是不可能沒有動力,就永無休止的運動下去,所以這是不存在的。

第三,優勝劣汰,消失的東西即使真的存在過,也必定有其消失的原因。

就通過第二點的分析而言,我們知道所謂的永遠轉動下去不需要人力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那隻是人們以訛傳訛的一個美好想像而已。那麼如果有的機關術真的很好用,是絕對不可能失傳的,一旦失傳則說明它可能是被淘汰了,這是大自然中優勝劣汰的規律。

結語

機關術是中國古代科技文明的代表,無論是在生產、生活還是軍事乃至一切需要之處,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運用機械力量,巧妙地控制事物,並達到神奇的效果,這是古人對世界的貢獻。而這一貢獻,源自於古代工匠們對自然深刻的觀察和思考。因此機關術才如此深奧玄妙。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