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控記錄
1. 內部控制包括哪些內容
1、明確規定處理各種經濟業務的職責分工和程序方法
企業要健全和強化內部組織機構,是企業經濟活動進行計劃、指揮和控制的組織基礎,其核心問題是合理的職責分工。在一般情況下,處理每項經濟業務的全過程,或者在全過程的某幾個重要環節都規定要由兩個部門或兩個以上部門、兩名或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分工負責,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
2、明確資產記錄與保管的分工
規定管錢、管物、管帳人員的相互制約關系,旨在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另外,現金收付的復核制,物資收發的復秤制、復點制等,也都是防錯防弊的內部控制制度。
3、明確規定保證會計憑證和會計記錄的完整性和正確性要求
對各種自製原始憑證,在格式、份數、編號、傳遞程序、各聯的用途、有關領導和經辦人簽章、明細數同合計數及大小寫數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規定。
對各種賬簿記錄,要求帳證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統馭關系的規定;還有會計核算中規定的雙線核對、余額明細核對、各種報表相關數字核對,以及由此而規定的內部稽核制度等。
4、明確規定建立財產清查盤點制度
為了保證財產物資的安全和完整,除規定物資保管員對每項物資進行收付後,要實行永續盤存辦法核對庫存帳實外,還要規定財產物資的局部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證帳卡物相符或及時處理發生的差錯。
5、明確規定計算機財務管理系統操作許可權和控制方法
(1)計算機代替手工填制記賬憑證是比較容易的,比手工製作的憑證更規范、效率更高。
(2)電算化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會計工作的水平。
(3)對會計電算化進行內部控制,主要是對存取許可權進行控制。
2. 內部控制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制定內控體包括的內容:職責分離、授權批准、相互制約、監督檢查,企業建立與實施內控體系應當遵循的五項原則:全面性原則;重要性原則;制衡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成本效益原則。
(2)內控記錄擴展閱讀:
企業的內控體系應當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的各個階段、各個層級,涵蓋了營管企業每一項經理活動的過程始終,體現了內部控制的全面、全員、全過程式控制制的特性。
內部控制體系是為合理保證單位經營活動的效益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規的遵循性,而自行檢查、制約和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
參考資料:網路-內控體系
3. 企業內控制度中書面記錄指的什麼,記錄指的是什麼
書面記錄是內控制度中一項重要制約措施。它的作用是對所發生的事情提供書面證明材料,以便復核檢查,明確經濟責任。
4. 企業內部控制建設分為幾個步驟,通常有哪些記錄格式
一般而言,內部控制制度之建立及實施,至少應包括下列要件:
1.管理階層應確認內回部控制制答度之重要性,負責制度的建立及修訂,並確保制度持續有效運作。
2.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應配合業務、財務及管理之需要,涵蓋以交易循環為基礎之控制及非交易循環之管理控制。
3.組織規劃應予合理化,並明確劃分權責。
4.建立健全的會計制度。
5.建立員工甄選、作用、升遷、培訓等人事制度,以利於適當工作人員提高內部控制之效率。
6.設置內部稽核人員,協助管理階層調查、評估內部控制制度,適時建議改進,保證有效持續實施。
以上幾點能做到的話,就差不多了,你所說的記錄如果是稽核報告的話,建議先要有內控風險評估,再根據風險評估做稽核計劃,然後依稽核計劃進行稽核報告作業,報告應包括你稽核的程序、底稿和相關附件。
5. 內部控制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內部控制包括五個相互聯系的要素。它們源自管理層的經營方式,並與管理過程緊密相連。盡管此五項要素適用於各類企業,但是中小企業對其應用可能不同於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可能不及大型企業正式、組織性強,但其內部控制也可能是有效的。內部控制的五項要素為:
控制環境——控制環境決定了企業的基調,直接影響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控制環境提供了內部控制的基本規則和構架,是其他四要素的基礎。控制環境包括員工的誠信度、職業道德和才能;管理哲學和經營風格;權責分配方法、人事政策;董事會的經營重點和目標等。
風險評估——每個企業都面臨諸多來自內部和外部的有待評估的風險。風險評估的前提是使經營目標在不同層次上相互銜接,保持一致。風險評估指識別、分析相關風險以實現既定目標,從而形成風險管理的基礎。由於經濟、產業、法規和經營環境的不斷變化,需要確立一套機制來識別和應對由這些變化帶來的風險。
控制活動——控制活動指那些有助於管理層決策順利實施的政策和程序。控制行為有助於確保實施必要的措施以管理風險,實現經營目標。控制行為體現在整個企業的不同層次和不同部門中。它們包括諸如批准、授權、查證、核對、復核經營業績、資產保護和職責分工等活動。
有效性。 內部 控制的缺陷應該自下而上進行匯報, 性質嚴重的應上報最高管理層和董 事會。
這五項要素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形成一個有機統一體,對不斷變化 的環境自動作出反應。內部控制制度與企業的經營行為緊密相連,因基 本的商業動機而存在。
內部控製成為企業內部構架的核心部分和基本理 念時最為有效。這時內部控制可以支持經營質量和主動的授權,避免不 必要的花費,並對環境的變化迅速作出反應。
內部控制的三類目標之間具有直接聯系,他們代表了企業努力的目標; 而五項要素代表了實現這些目標所需元素。 所有五項要素都與每一類目 標相聯系。
為實現每一類目標——如經營的效率和效果——需要五項要 素共同發揮作用,以說明經營的內部控制是有效的。 內部控制的定義——受人為因素影響、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這一
內在基本的概念——及其不同種類的的目標、內部控制要素、內控有效 性評價准則、與之相關的討論,構成這本內部控制基本構架的內容。 內部控制的目標:
提高企業運營的效果和效率。這里所謂的效果,就是實現組織目標 的程度(比如組織十分取得贏利、利潤的多寡等);效率就是一定資源 投入所帶來的產出。
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由於財務報表是綜 合反映企業經驗效果和效率的文件,也是企業風險控制的重要依據,因 此財務報告應該是可靠和完整的。
這里的可靠性是財務記錄應完全忠於 企業的資產財產狀況、經營過程和經營結果,同時要求對財務記錄進行 處理的手段和方法是正確的,技術和表達是准確的;所謂完整性,就是
財務報告要全面詳盡地反映組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結果, 而非有所保留 或有所遺漏。 法律法規和合同的遵循性。 法律法規和合同的執行可以從多個方面
反映企業的風險。一方面,違反法律和合同,會給企業帶來較高的違法 或違約層報(諸如罰款、索賠),另一方面,違反法律法規和合同的行
為,可能隱含著對企業資產或股東利益嚴重的危害(諸如轉移資產、破 壞企業信譽等)。
6. 內控、內部控制 是什麼意思
內控是內部控制的簡稱。指一般公司企業內部的控制運作。
我國財政部對內部會計控製做了如下的定義: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國際內部控制協會(Internal Control Institute,英文縮寫ICI )是2002年美國《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 (「Sarbanes-0xley Act」, SOX簡稱《薩•奧法案》出台後成立的專門致力於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教育組織和智囊機構。ICI開發完成了企業現實環境中實施內部控制所需的實務指南和評估方法,是全球唯一能夠提供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領域量化評估工具的組織。
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資格認證項目是ICI在全球范圍推廣的職業人才教育項目。該資格認證項目建立了全球內部控制職業人士最基本的資格標准,並提出職業勝任能力持續改進的要求。
目前,ICI 的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資格證書分為兩個等級:
A 級: 高級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Certified Internal Control Professional,英文縮寫 CICP);B 級:國際注冊內部控制師(Certified Internal Control Specialist,英文縮寫 CICS)。
7. (內控制度)保管與會計記錄職務相互分離的目的
這是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有關規定。根據《會計法》的規定,各單版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要求權,記賬人員與經濟業務事項和會計事項的審批人員、經辦人員、財務保管人員的職責許可權應當明確,並相互分離、相互制約。
目的:就是相互制約,比如報關員和會計記錄人員是同一人的話,那可以自己把東西貪污了不做記錄或者抹銷記錄,這樣沒法管理。
8. 注冊會計師用以記錄內部控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哪些優缺點
對於審計來說,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審計程序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查閱以前年度的審計工作底稿
對於連續審計業務,以前年度的審計工作底稿有助於注冊會計師了解與特定經營活動和行業相關的一些因素。
(二)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員工
詢問被審計單位管理層和內部其他相關人員是注冊會計師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一個重要信息來源。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向管理層和財務負責人詢問下列事項:
(1)管理層所關注的主要問題。如新的競爭對手、主要客戶和供應商的流失、新的稅收法規的實施以及經營目標或戰略的變化等。
(2)被審計單位最近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3)可能影響財務報告的交易和事項,或者目前發生的重大會計處理問題。如重大的購並事宜等。
(4)被審計單位發生的其他重要變化。如所有權結構、組織結構的變化,以及內部控制的變化等。
風險識別准則規定,注冊會計師除了詢問管理層和對財務報告負有責任的人員外,還應當考慮詢問內部審計人員、采購人員、生產人員、銷售人員等其他人員,並考慮詢問不同級別的員工,以獲取對識別重大錯報風險有用的信息。
在確定向被審計單位的哪些人員進行詢問以及詢問哪些問題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何種信息有助於其識別和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三)查閱被審計單位內部和外部的信息資料
內部信息資料主要包括中期財務報告(包括管理層的討論和分析)、管理報告、其他特殊目的報告,以及股東大會、董事會會議、高級管理層會議的會議記錄或紀要。注冊會計師可以查閱被審計單位的組織結構圖、關聯方清單、公司章程、對外簽訂的主要銷售、采購、投資、債務合同等,以及被審計單位內部的管理報告、財務報告、生產經營情況分析、會議記錄或紀要等,了解被審計單位的性質。
外部信息資料包括外部顧問、代理機構、證券分析師等編制的關於被審計單位及其所處行業的報告,政府部門或民間行業組織發布的行業報告、宏觀經濟統計數據、行業統計數據,以及貿易和商業雜志等信息資料。
(四)實地察看被審計單位的主要生產經營場所,檢查相關文件記錄
觀察和檢查程序可以印證對管理層和其他相關人員的詢問結果,並可提供有關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信息,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下列觀察和檢查程序。
1.觀察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
實地察看被審計單位的主要生產經營場所能增強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性質的了解。實地察看主要經營場所對於了解新承接的審計項目、收購了新業務的被審計單位和跨地區經營的被審計單位尤其重要。通過實地察看被審計單位的廠房和辦公場所,可以使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布局、生產流程以及固定資產和存貨的狀況獲得一定的了解。在實地察看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對存在問題的跡象保持警惕。
2.檢查文件、記錄和內部控制手冊。例如,檢查被審計單位的章程,與其他單位簽訂的合同、協議,各業務流程操作指引和內部控制手冊等,了解被審計單位組織結構和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情況。
3.閱讀由管理層和治理層編制的報告。例如,閱讀被審計單位年度和中期財務報告,股東大會、董事會會議、高級管理層會議的會議記錄或紀要,管理層的討論和分析資料,經營計劃和戰略,對重要經營環節和外部因素的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管理報告以及其他特殊目的報告(如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報告)等,了解自上一審計結束至本期審計期間被審計單位發生的重大事項。
4.實地察看被審計單位的生產經營場所和設備。
5.追蹤交易在財務報告信息系統中的處理過程(穿行測試)。
(五)項目組內部的討論
1.總體要求
風險識別准則規定,注冊會計師應當組織項目組成員對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進行討論,研究和分析可疑跡象,並運用職業判斷確定討論的目標、內容、人員、時間和方式。
2.討論的目標
項目組內部的討論為項目組成員提供了交流信息和分享見解的機會。項目組通過討論可以使成員更好地了解在各自分工負責的領域中,由於舞弊或錯誤導致財務報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並了解各自實施審計程序的結果如何影響審計的其他方面,包括對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的影響。
3.討論的內容
項目組應當討論被審計單位面臨的經營風險、財務報表容易發生錯報的領域以及發生錯報的方式。特別是由於舞弊導致重大錯報的可能性。
4.參與討論的人員
注冊會計師應當運用職業判斷確定項目組內部參與討論的成員。項目組的關鍵成員應當參與討論,如果項目組需要擁有信息技術或其他特殊技能的專家,這些專家也應參與討論。參與討論人員的范圍受項目組成員的職責經驗和信息需要的影響。
5.討論的時間和方式
項目組應當根據審計的具體情況,在整個審計過程中持續交換有關財務報表發生重大錯報可能性的信息。
6.與熟悉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的其他人員討論。
(六)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通過研究不同財務數據之間以及財務數據與非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關系,對財務信息作出評價。分析程序還包括調查識別出的、與其他相關信息不一致或與預期數據嚴重偏離的波動和關系。
分析程序既可用作風險評估程序和實質性程序,也可用於對財務報表的總體復核。准則主要說明在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並評估重大錯報風險時使用的分析程序,即將分析程序用作風險評估程序。
注冊會計師實施分析程序有助於識別異常的交易或事項,以及對財務報表和審計產生影響的金額、比率和趨勢。
在實施分析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應當預期可能存在的合理關系,並與被審計單位記錄的金額、依據記錄金額計算的比率或趨勢相比較;如果發現異常或未預期到的關系,注冊會計師應當在識別重大錯報風險時 考慮這些比較結果。如果使用了高度匯總的數據,實施分析程序的結果僅可能初步顯示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將分析結果連同識別重大錯報風險時獲取的其他信息一並考慮。
9. 誰有盡職調查 內控方面的全部訪談記錄
我有經濟責任調查的訪談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