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服務貿易開放

服務貿易開放

發布時間: 2020-12-12 17:37:30

1. 服務貿易有哪些模式

按照WTO於1994年簽署的《 服務貿易總協定 》,服務貿易有四種提供方式。 1、跨境交付:指服務的提供者在一成員方的領土內,向另一成員方領土內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如在中國境內通過電信、郵政、計算機網路等手段實現對境外的外國消費者的服務;2、境外消費:指服務提供者在一成員方的領土內,向來自另一成員方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如中國公民在其他中國短期居留期間,享受國外的醫療服務;3、商業存在:指一成員方的服務提供者在另一成員方領土內設立商業機構,在後者領土內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如外國服務類企業在中國設立公司為中國企業或個人提供服務;4、自然人流動:指一成員方的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進入另一成員方的領土內提供服務的方式,如某外國律師作為外國律師事務所的駐華代表到中國境內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WTO新回合談判時程已與當初所訂的目標時程落後甚多,服務業市場開放承諾的延滯情況更為嚴重,其重要原因之一即為開發中中國認為由於服務貿易統計資料嚴重缺乏,使得會員們無法由統計資料中得知市場開放後對中國之沖擊與影響。因為開發中會員的中國服務行業(如金融、電信與運輸服務業等)一般來說較欠缺國際競爭力,若是貿然開放將會對其中國業者造成極大的沖擊,使得開發中會員遲遲不肯做出市場開放之承諾,或提交初始回應清單與修正回應清單。依據WTO統計數據顯示,初始回應清單約只有六成會員提交,而修正回應清單方面,更僅有約四成會員提交。另外, 歐盟東擴後,其服務業承諾更有縮減之情況,其中有十餘個WTO會員提出補償談判的要求,但因談判雙方會員都欠缺足夠的統計數據來支援談判,致使談判時程一再延後。 台灣與加拿大均透過管道想要收集服務貿易相關統計資訊,但結果也都不如人願。 以上這些情況在在顯示出服務貿易統計數據對WTO整體談判的重要性。因為服務貿易談判亟需統計資料作為市場開放要求與承諾、事後監督承諾,與提供解決爭端之依據;並且這些服務貿易統計資料也能評估市場進入機會、決定談判優先次序與策略、比較各國承諾、評估特定市場自由化程度之基礎,以及了解一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變化情形。因此建立各國一致、具公信力的統計資料,不僅可以應用於貿易談判中,也得以對於服務貿易進行全面性乃至以個別行業為基礎之評估。如此才能作為各會員政府執行政策與駐外談判人員爭取中國最大利益時之參考。

2. 服務貿易包括多少領域

服務貿易包括商業服務,通信服務,建築及有關工程服務,銷售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與社會服務,與旅遊有關的服務,娛樂、文化與體育服務,運輸服務等領域。

服務貿易是一國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內或進入他國境內向外國的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務的貿易行為。

主要方式有:從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境內提供服務;在一成員境內向任何其他成員的服務消費者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商業存在提供服務;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員境內以自然人的存在提供服務。

(2)服務貿易開放擴展閱讀:

服務貿易有四種提供方式。

1、跨境交付:指服務的提供者在一成員方的領土內,向另一成員方領土內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如在中國境內通過電信、郵政、計算機網路等手段實現對境外的外國消費者的服務;

2、境外消費:指服務提供者在一成員方的領土內,向來自另一成員方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如中國公民在其他國家短期居留期間,享受國外的醫療服務;

3、商業存在:指一成員方的服務提供者在另一成員方領土內設立商業機構,在後者領土內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如外國服務類企業在中國設立公司為中國企業或個人提供服務;

4、自然人流動:指一成員方的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進。

3. 服務貿易的功能

況在在顯示出來服務貿易統計數據源對WTO整體談判的重要性。因為服務貿易談判亟需統計資料作為市場開放要求與承諾、事後監督承諾,與提供解決爭端之依據;並且這些服務貿易統計資料也能評估市場進入機會、決定談判優先次序與策略、比較各國承諾、評估特定市場自由化程度之基礎,以及了解一國服務貿易競爭力變化情形。因此建立各國一致、具公信力的統計資料,不僅可以應用於貿易談判中,也得以對於服務貿易進行全面性乃至以個別行業為基礎之評估。如此才能作為各會員政府執行政策與駐外談判人員爭取中國最大利益時之參考。
1.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迅猛
2.發達國家佔主導地位
3.國際服務貿易領域不斷擴大
4.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加快

4. 舉例說明服務業對外開放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服務業對外開放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成真比。 據有關資料顯示,國際服務貿易正以超過貨物貿易發展的速度高速增長。20世紀90年代尤其是1994年簽訂《服務貿易總協定》以來,服務貿易的發展勢頭更為強勁。1997年服務貿易總額比上年增長7.1%,達1.35萬億美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20.2%。服務貿易已打破多年來貨物貿易在國際貿易領域內一統天下的局面,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知識的社會化程度日益提高和社會分工的深化,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使服務貿易不僅日益重要而且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趨勢並將很快成為主流。據世界銀行和其他國際組織預計,2010年世界服務貿易佔全球貨物貿易的比重將可達50%,接近5萬億美元。我國加入WTO以後,在外來壓力和內在動力的推動下,業已開放的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勢必擴大開放。

一、國際服務貿易的高速發展

國際服務貿易能快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它代表了當今世界發展的潮流。首先是經濟服務化潮流。所謂經濟服務化,從宏觀上講,是指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產業部門;從微觀上講,是指工農業生產過程中服務的投入或者說軟體的投入比重加大。從70年代起,世界高收入國家服務業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即已達到60%,以美國為首的歐美發達國家社會完成工業化進程而步入後工業時代也即服務經濟時代,服務業取代工業成為產業結構的重心,一國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成為該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標志。其次是經濟知識化潮流,即指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經濟具有綜合性的特徵,是製造業與服務業混合的經濟。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知識產品從以物質產品為主轉向以精神產品為主,而在人們的消費中,非物質的精神消費的比重也將日益增加。這意味著在知識經濟時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高,也將獲得更大的發展。其三是經濟全球化潮流。當今世界,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流動性進一步加強,促進了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國際投資的迅速發展,進而促進了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形成。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又反過來進一步帶動國際貿易的發展,在經濟服務化的發展趨勢下,服務業的比重上升,國際貿易中服務貿易的比重上升也就成為了必然。

此外,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立和《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的簽訂加強了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式成立運行,WTO確立的包括服務貿易在內的多邊貿易體制,為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正常運行提供了組織上和機制上的保障,極大推動了國際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在WTO體制下,《服務貿易和協定》的任何參加方都應向提供服務的另一簽約方開放本國市場,WTO成員的服務市場必須是開放競爭的。1997年,世貿組織各成員國經過艱苦談判終於相繼達成了《全球基礎電信協議》、《信息技術協議》和《金融服務貿易協議》。這些屬於國際服務貿易領域的協議的達成將進一步加快服務貿易在全球的自由化進程。

二、我國服務貿易發展及開放現狀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不容樂觀,這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總體發展水平落後。首先,服務貿易的增長速度與貨物貿易的增長速度極不相稱。據有關部門統計資料顯示,1994年,我國貿易出口額為121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11位,而同期的服務出口額僅為92億美元,位居第22位。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差距甚遠,遠未同步發展。其次,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水平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不相適應。按1987年美元不變價格計算,我國GDP佔世界比重從1990年的2.3%升至1994年的3.2%。而1994年我國服務貿易出口額只佔世界服務貿易總額的1%,兩者差距甚大。再從對外貿易結構來看,1985年,世界主要工業國服務貿易占整個貿易的比重,英國為49.7%,美國為40.1%,法國為37.9%,前西德為20.65,日本為20.6%,而我國到1988年,這個比重才為12.3%,1994年還下降為9.5%。

第二,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當前世界發展的潮流。我國服務出口以旅遊、勞務出口、遠洋運輸等勞動密集型服務項目為主,較具國際競爭力的也是此類貿易方式,而當今國際服務貿易發展主流是金融、保險、咨詢、郵電、專業服務等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服務項目。在此類服務項目上,我國處於落後狀態,缺乏國際競爭力。

第三,在服務貿易市場廣度上,國際上通行的服務項目約有150種,而我國僅有40餘種,還有很多服務項目在我國是一塊空白,有待發展。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貿易市場逐步開放,並初具規模。從《服務貿易總協定》規定的四種交易方式來分析,主要方式有下述幾種。

1.越境交付方式。我國只承諾了這種交付方式在增值電信業中開放。我國郵電企業從1982年開始利用外資,迄今為止,法國阿爾卡特公司和日本電氣公司滿足了中國53%的通訊設備要求。

2.境外消費。隨著近年來國內公民和法人出國商業考察、洽談、留學和旅遊活動的增加,我國消費者到境外獲取國外服務的數量呈上升勢頭。而除了特殊情況外,我國政府對此也沒有大的限制。

3.商業存在。這是我國服務貿易對外開放的主要形式。20世紀80年代起,外商就對我國服務業(主要是旅遊飯店、餐飲、融資租賃、銀行等)開始投資。進入90年代,許多長期封閉的「禁區」開始解凍,允許外商的商業以存在的方式進入我國服務市場的部門領域不斷擴大,包括商業零售、旅遊、金融、保險、航運、房地產、進出口商檢、國際貨運代理、水運和公路運輸、船務、醫療保健、會計、信息咨詢等。在商業零售領域,國家允許商業零售業進行引進外資的試點,允許外商在中國境內投資建立獨資、合資、合作的生產加工類企業按照合同批準的銷售比例,在中國市場自行銷售或委託中國國內銷售機構代銷其企業產品。允許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大連、青島、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11個省市各開辦兩家中外合資、合作經營的商業零售企業。允許在北京、上海各開辦兩家中外合資、合作連鎖企業。允許外國公司通過特許經營形式吸收中國國內的零售企業作為加盟店,進行銷售活動。在旅遊業方面,國家允許外商投資興建旅遊區,在旅遊度假區開辦旅行社、外匯商店、出租公司。在金融、保險方面,外資銀行於1991年3月起進駐上海。在專業服務市場方面,1993年有3家海外律師事務所獲准在上海設立機構。在房地產市場方面,外商投資成片土地開發,由沿海向內地進軍,並開始進入房地產業。在利用外資開發石油方面,1993年我國繼黃海、渤海、南海開放後,又開放了東海地區的石油開發,從而使整個海岸線全面開放。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對外開放領域已放寬,形成了涵蓋金融、保險、交通運輸、倉儲、建築、房地產、衛生、信息咨詢等十幾個部門對外開放的格局。

4.自然人移動。我國對外來勞務沒有通過法律形式予以限制,但事實上,建國以來我國只允許外國專家來華工作。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力度的增大,外來勞務急劇增加,外國服務者以自然人形式進入我國市場的數量正在快速增加。

隨著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的推進,我國其他服務部門的開放也在所難免,這就對我國服務貿易的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對外開放的問題分析

作為一個服務業水平落後的發展中國家,過去十幾年裡,我國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的發展速度和開放進程是比較快、也是比較有成效的。但是,我國服務貿易總體發展水平仍然落後,與發達國家乃至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差距甚遠,西方發達國家和部分新興工業化國家服務業發展水平遠遠高於我國。市場的開放,外國強勢服務企業進入我國服務市場,在帶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同時,也會對我國服務市場造成不小的沖擊,從而帶來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1.進一步開放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可能帶來一系列沖擊

首先,由於我國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國際先進服務業發展水平之間存在巨大差距,進一步開放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必將對國內服務業產生巨大的沖擊,導致一系列不利於我國服務業發展的後果,具體表現在:第一,幼稚產業發展舉步維艱。我國服務業的許多部門,尤其是新興服務部門,仍處於初期發展階段。而這些新興服務部門又往往是發達國家的強項。市場開放後,外國服務及服務提供者必須進入並佔領這些領域的市場,從而使我國的這些幼稚產業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發展更加困難。第二,傳統服務部門企業的競爭環境可能惡化,導致過高的淘汰率。開放後給予外商投資企業的超國民待遇,將使本已處於改制困境中的國企雪上加霜。第三,外資服務企業的進入,還可能導致國內本已稀缺的服務業人才的流失。外國先進服務企業進入國內市場後,勢必吸引大批國內人才的加盟,在一定程度上搶走了國內企業人才資源,不利於國內企業的長遠發展。

其次,可能對我國的國際收支結構產生不利影響。進一步開放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後,服務出口與進口都將有所增長,但由於我國服務業的落後,進口的增長可能將高於出口的增長,從而造成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額的增加,進而影響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嚴重的話,可能導致外匯收支的失衡,惡化我國的金融狀況。

最後,服務貿易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可能使我國的經濟主權受到損害。

2.我國缺乏健全、有效的服務貿易管理體制來規范管理進一步開放後的服務貿易市場,使之有序化。

目前,我國對外服務貿易的管理和綜合協調主要是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負責,其職能主要是:參加國際多邊談判,歸口管理我國引進外資、國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以及審批我國部分服務業企業在境外投資等等。這種管理模式曾一度促進了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但已不適應當前服務業發展的要求,更無力承擔進一步開放後,對我國服務貿易市場進行規劃、管理,使之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良性發展的重任。現有管理體制的局限主要表現在:管理職能分散,導致了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全國沒有設立統一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宏觀管理部門和協調部門,導致管理體制不順,管理上責任不明,多頭、交叉管理的現象時有發生。一方面使管理混亂,既有職能重疊、難以實行職權的地帶,又有無人管轄的中間地帶,另一方面又易於形成部門保護主義,造成行業壟斷,不利於市場體系的發育成長,更不利於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對服務貿易的發展極為不利。

3.相關立法工作有待加強

近年來年國先後頒布了一些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法律法規,如《商業銀行法》、《保險法》、《海商法》、《廣告法》、《民用航空法》等等,但立法現狀與服務貿易的廣泛內涵和逐步開放的需求相比還遠遠不夠,存在著諸多不足,表現在:第一,服務業相關立法數量少,未形成體系,有不少領域甚至還沒有基本法律,處於立法的空白狀態。第二,已有的立法中,存在著指導原則、立法精神、內容及技巧與國際規范有差距甚至相悖,法規內容陳舊,條文缺乏可操作性等缺陷和問題,有待改進。第三,立法層次低,法規沖突嚴重。現有的法規大部分是職能部門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相互之間存在空隙和矛盾,嚴重影響法律的權威性和執行力度。服務業立法的落後,使國內服務市場的發展缺乏法律的保護,也造成服務出口摩擦的難以解決。

四、對策分析

首先,要大力發展我國服務業,爭取在盡量短的時間內縮短與發達國家服務業發展水平的差距,在服務貿易中掌握主動權。可以採取如下措施:1.高度重視服務業發展和貿易,加強第三產業的政策研究和制訂工作,有步驟有重點地發展服務業各部門。2.針對我國服務業立法薄弱的問題,大力開展服務業立法工作。增強服務業管理的透明度,最好能盡快制定一部關於服務業的一般性法律,以統一協調服務業各部門法規。3.加快服務業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鼓勵服務企業聯合。推進服務業企業股份化改造、改組及集團化。增強其自身的競爭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4.加快服務人員的培養,優化服務質量,培養人才也留住人才。5.改革對服務業的宏觀管理制度,變行政干預為採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經濟手段進行調控,建議按國際慣例逐步建立起民間性質的行業協會組織,以統一協調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改變目前我國服務業各自為政的局面。

其次,建立健全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實施有效的宏觀管理、統一政策、協調一致對外,保證我國服務貿易的順利發展。1.確定服務業進出口政策的歸口管理和綜合協調部門,根據我國《對外貿易法》規定,由國務院授權,外經貿部成立國際貿易服務的歸口管理和綜合協調部門,其管理范疇應確定為對行業眾多、門類繁多的服務業領域規劃發展戰略,制定或參與制定服務貿易法律法規,對外協調與其他國家的關系並落實《服務貿易總協定》的有關條款。2.建立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宏觀管理和協調機制,理順中央與地方及各部門之間的關系,使各級管理部門職責明確,分工明確。服務業各有關行業行政管理部門主要側重於:統計和掌握國內服務貿易量的基本數據和服務貿易的市場狀況;外經貿部的職責則是:按照我國有關法律、法規和達成的國際協議,對開放的服務貿易市場進行監督管理,提出關稅減讓和關稅保護的行業方案,促進國內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優勢產業走向國際市場等。

第三,根據GATS的有關規定,調整我國服務貿易相關政策

1.調整我國原有的一些保護性政策,比如,根據GATS的要求,金融市場要在貨幣借貸、各種票據及有價證券的買賣等業務方面對外國資本實行開放。2.國民待遇原則下,我國服務市場對外國服務和服務提供者不得有任何「歧視性」待遇。因此,我國必須制訂的扶持鼓勵本國服務業發展的政策,以增強本國服務企業的競爭力。3.利用「發展中國家更多的參與」條款,制訂鼓勵拓寬海外服務的政策。

第四,加強服務貿易領域的立法工作

根據GATS的基本原則,結合我國服務業的實際制定出服務業各部門法規,並在此基礎上制定統一的服務貿易法律,特別注意充分利用GATS中的例外條款,從立法上對我國服務業給予應有的保護。

第五,我國服務業的發展現狀決定了我國服務業的對外開放不能一步到位,而只能分層次逐步開放。

首先,要清理整頓現有開放領域,掌握全國的對外開放全局。在此基礎上,堅持以我為主,分層次,逐步開放我國服務貿易市場,形成梯度開放局面,減小服務貿易開放帶來的沖擊。

其次,在各部門開放程度的層次安排上,根據各部門發展狀況及其發展特性,把開放層次分為禁止開放部門、有限制開放部門和鼓勵開放部門。具體而言,對於威脅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如出版、視聽服務)和國內禁止經營的有損國人健康的服務行業,不承擔對外開放的義務,禁止開放。對於金融、保險、電信、信息咨詢等,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確有需要,國內市場化程度較低,我國自給能力又嚴重不足的部門,要嚴格限制開放程度和步驟並強化開放後的監控和管理。再次,在地區開放層次安排上,可以從沿海到內地梯度進行開放。沿海地區開放力度可稍大一些,一些服務部門的開放可先在沿海地區試點,若成功,再向內地擴展。

綜上所述,在國際服務貿易發展一浪高過一流的潮流中,我國基礎薄弱的服務貿易如何迎頭趕上,在服務貿易自由化趨勢的盛宴中分一杯羹,是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也是我國外貿發展必然面對的問題。筆者通過對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成因、問題及對策的思考、探討,旨在說明開放是必然的,開放也是要講究策略的,唯有開放,也唯有有策略地開放我國的服務貿易市場,我國的服務業和服務貿易才能真正迅速而健康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TD></TR>

5. 我國服務貿易整體開放水平怎麼樣

我國服務貿易整體開放水平有幾個指標。用財務指標度量方法研究我國建築服務業,金內融服務,計算容機及信息服務,文化娛樂服務業等的營業毛利率較低開放水平較高。但是我國服務貿易整體的競爭力比起發達國家來說還是比較低的,還有很多的成長空間。

6. 服務貿易發展對中國的影響

一、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可能產生的影響
《服務貿易總協定》的簽署與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有經濟方面的,也有非經濟方面的。它的經濟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經濟效率的影響。總的來說,服務貿易自由化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經濟效率的提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由於外國服務提供者進入市場,發展中國家的企業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選擇質優價廉的服務,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2)發展中國家能夠進口經濟發展急需,而本國又不能滿足需求的生產性服務,從而有利於解決生產發展與服務業落後的矛盾。(3)外國企業的競爭將迫使發展中國家的服務企業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吸收國外先進服務技術與經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和競爭能力,走向世界市場。(4)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發展自己具有優勢的服務業,進口不具有相對優勢的服務,從而促進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為發展中國家有優勢的服務業出口創造更多的機會。
2.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服務貿易自由化對國際收支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由於發展中國家減少對服務進口的限制,短期內可能導致進口大量增加,造成國際收支惡化;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可以利用自由化的國際環境設法擴大自己的服務出口。由於能夠採用優質價廉的進口服務,發展中國家有可能降低其物質產品的成本,提高質量,增強貨物出口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增加收入。同時,適度開放金融服務市場還將有利於外資的流入,改善國際收支狀況。
3.對技術進步的影響。服務貿易自由化對技術進步的促進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1)服務貿易本身可以成為技術轉讓的渠道。由於技術進步往往首先發生在服務領域,這樣就可以使發展中國家通過技術引進、咨詢、培訓及其他技術服務形式獲得先進技術和其他信息。同時,服務業的外國直接技術投資也往往伴隨著某些技術轉讓。(2)國際競爭的壓力會迫使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加快技術進步,以提高競爭力,並由此帶動其他部門的技術進步。當然服務貿易自由化也可能對技術進步產生消極影響,例如,一國過分依賴於外國的高技術服務就可能抑制本國在這方面的研究與開發。但一般來說,服務貿易自由化對技術進步影響是積極的。
4.對勞動就業的影響。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勞動生產率較低,勞動密集程度高,勞動力素質差,向其他部門轉移較困難。因此,服務貿易自由化可能使本國服務業和與之相關的物質生產部門的就業狀況惡化,而且對發展中國家尚未成長起來的高新技術服務部門,如遠程通信服務、法律專業服務、金融保險服務、信息咨詢服務等等可能造成損害,從而影響這些服務業的發展與國內就業。但是隨著服務進口與出口的擴大也可能增加一部分就業,特別是通過擴大勞務出口,能夠緩解國內就業的一些壓力。
5.對經濟安全的影響。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對國家的經濟獨立性與經濟主權的影響。服務貿易自由化可能會削弱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獨立性,其原因在於,首先對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承諾會使發展中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喪失部分經濟決策的自主權,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某些至關重要的服務行業,如通信、金融和交通運輸業等可能受到發達國家跨國公司的控制和支配而損害東道國的主權。其次,外國服務的競爭可能會抑制發展中國家弱小的新興服務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生產性服務以及與之相關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使它們難以改善自身的產業結構,從而在高技術服務上依賴發達國家。(2)對經濟發展穩定性的影響。經濟發展的穩定性是與獨立性相聯系的,不合理的產業結構和高度的對外依賴都會影響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此外,服務貿易自由化還通過以下兩方面增加經濟的不穩定性:一方面,服務貿易自由化鼓勵一國根據比較優勢的原則發展自身具有相對優勢的服務業,這就有可能增強某些發展中國家對某一單一服務部門的依賴,不利於這些國家形成對國際市場的應變能力;另一方面,銀行業等金融服務市場的對外開放將使發展中國家的國內金融體系與世界金融市場聯系在一起。一旦國際金融市場發生強烈動盪,將難免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造成沖擊。例如,1997年7月從泰國開始發生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很快就造成整個亞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
6.制約因素的影響。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發展中國家經濟效益的影響是利大於弊,對經濟安全的影響卻是弊大於利。需要指出的是,發展中國家在權衡時不僅要做理論上的推理與分析,也要考慮到實際的制約因素,因為這些因素對發展中國家在自由化過程中的命運起著實質性的影響。
(1)國際經濟環境的制約。服務貿易自由化能夠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以提高發展中國家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但是,在實際經濟生活中,發展中國家出口競爭力最強的領域往往也是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最強的領域。因此,發展中國家由於出口競爭力的提高本應得到的利益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被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所抵消。發達國家的技術保護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展中國家可能從服務貿易自由化中得到的技術轉讓的利益。
(2)發展中國家自身技術水平和技術能力的制約。服務貿易自由化能夠刺激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提高競爭力,減少貿易壁壘,有利於發展中國家自身相對優勢的服務進入國際市場。但是,現代服務業的國際競爭越來越從勞動力成本、地理環境優勢的競爭轉向技術的競爭。而科學技術相對落後恰恰是發展中國家現實經濟中最大的障礙,表現為技術層次和管理水平低,缺乏必要的物質生產基礎等。在自由化中受惠最大的信息技術服務,發展中國家由於技術能力的制約,如無有效的措施,在自由貿易的環境下,發達國家的競爭力對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發展的抑製作用可能大於促進作用。
(3)發展中國家服務業內部產業結構的制約。發展中國家服務產業結構的最大弱點是生產性服務不發達,因此最需要從國際市場引進生產性服務,而信息技術生產性服務恰恰是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最大的領域。發展中國家如果完全任其自流,就難免在這方面依賴於發達國家。在信息技術生產性服務上依賴於發達國家的危險,不僅在於壓抑本國高技術服務的發展,使發展中國家難以改革落後的服務產業結構,而且還在於這可能會使發展中國家在世界信息資源的再分配系統中處於不利的地位。當發展中國家在數據處理方面依賴於進口時,就可能形成由發展中國家提供未經加工的原始數據,而由發達國家進行處理的格局。在這種交換中,發展中國家一方面要支付數據處理費用,另一方面無償輸出了原始信息資料,而發達國家則在賺取信息加工附加值的同時還獲得了無償的信息。信息的無償外流不僅使發展中國家損失寶貴的經濟資源,而且還會對國家安全造成潛在的威脅。
從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趨勢看,自由化形成的外部競爭將迫使發展中國家只能發展具有相對優勢的旅遊、工程建築、勞務輸出等傳統服務,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結構的局限又形成其對生產性服務進口的依賴。這樣,一方面發展中國家依賴從發達國家進口信息技術生產性服務,另一方面又依賴傳統服務業的出口來換取外匯,平衡國際收支。服務貿易自由化很可能促使這種格局固定化,這種服務貿易格局的實質是發展中國家用附加值低的服務來換取發達國家附加值較高的服務,用簡單勞動與復雜勞動相交換。這就意味著發展中國家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已無法在國際市場上轉化為更高的價值,發展中國家的服務貿易格局局限在低增值的水平上。這種建立在比較優勢基礎上的服務貿易格局一旦長期延續下去,就會使發展中國家永遠無法改變自身的落後地位。這是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自由化過程中面臨的最嚴峻的現實問題
二、發展中國家制訂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對策原則
服務業在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服務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同樣具有重大意義。因此,不管國際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影響如何,發展中國家必須正視自由化發展這一現實。因為自由化是國際服務貿易進一步發展的客觀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制訂服務貿易自由化對策的基本指導思想在於打破原有比較優勢的局限,縮短技術差距,改善自身服務貿易結構,從而盡可能利用服務貿易自由化促進本國服務業的發展,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弱自由化的消極影響。從國際競爭的角度考慮,以下幾點是值得發展中國家普遍注意的。
1.發展中國家的服務業立足點應當放在促進整個經濟發展上,而不只單純為了出口創匯,增加收入。依照比較優勢原則利用自然條件、廉價勞動力優勢發展旅遊、工程建築、勞務輸出等少數幾項傳統服務,作為國際收支來源可以較快地獲得經濟效益。但是,從長遠看,這種出口戰略很難在國際市場上長期站住腳。眾所周知,當代服務業的國際競爭是與物質生產部門的國際競爭聯系在一起的,國際服務貿易的強國也都是物質生產的強國。現代服務貿易的核心是以信息技術服務為主體的生產性服務。如果說傳統非信息服務可以更多地依靠勞動力或者地理環境等因素來獲得相對優勢,那麼信息化服務國際競爭力的提高,則是與整個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相聯系的。即使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服務貿易較強的新加坡、香港等也恰恰是有形貿易中地位較強的國家和地區。因此,發展中國家不能把服務業和物質生產割裂開來。應當特別重視生產性服務的發展,把服務業的發展與物質生產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支持,讓服務業在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這樣一方面生產性服務的發展有助於提高商品出口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生產性服務自身競爭力的提高又可以改善服務出口結構,減少對外國服務的依賴。實施這種戰略時,切忌急功近利,對於某些對生產發展起重要推動作用的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即使不符合比較優勢原則,一時難以打入國際市場也應該加以扶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服務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後勁。
2.發展中國家對於自身的廉價勞動力優勢應當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了一個以信息、文化和知識為主要生產手段的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在這樣的時代,比較勞動力的優勢不僅要看其價格,更要看其素質。發展中國家勞動力雖然成本低,但文化技術素質低,只能從事勞動密集型即低附加值服務,發達國家勞動力雖然成本較高,但從事的是高附加值的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創造的價值高。所以發展中國家必須下大力氣提高勞動力素質,否則在服務貿易自由化的競爭中只能從事勞動密集型服務,當然,這並不是說發展中國家不能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事實上,首先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是一般發展中國家進入國際服務市場的必經之路。但必須明確,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為將來提高服務的技術層次積累資金創造條件。
3.發展中國家應該在開放的基礎上提高服務的技術層次,充分發揮服務貿易作為技術轉讓渠道的作用。在服務競爭自由化過程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家主權沖擊最大的是通訊、金融、計算機服務等高技術信息化領域。而發展中國家又最需要引進這類服務,也最有可能從這類服務中得到技術轉讓的好處。如果因沖擊而閉關自守,只能導致永遠落後。唯一的選擇是在開放的條件下引進技術,培育自己的高技術服務業。發展中國家在建立高技術服務業的初期,採用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的方式引進高技術服務較為有利。因為直接投資形式更有利於技術轉讓。美國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轉讓80%是通過跨國公司直接投資進行的。而採用貿易形式引進高技術服務只能得到結果,不能引進生產過程,反而容易造成對進口的依賴,不利於發展中國家的高技術服務業從無到有地發展。當然,引進高技術服務業的直接投資又會涉及一系列有關國家主權和安全方面的問題,這就要求發展中國家採取適當的政策措施,趨利避害。
4.爭取國際談判的主動權。在服務貿易自由化的國際談判中,目前發展中國家處於被動地位。否定發達國家的建議較多,拿出自己的具體措施較少。發展中國家應當在堅持差別待遇的原則基礎上對現存服務貿易壁壘作出自己的分析,提出積極的建議。發展中國家在服務貿易自由化國際談判中的主要目標應該有兩個:一個是維護對本國服務業進行適度保護的權利,另一個是為提高本國服務業走向世界爭取有利的條件。
保護的立足點應當是提高本國服務業的技術層次,培植自己的高技術服務業;開放的立足點應當是引進技術,必須看到,技術轉讓是發展中國家可能從服務貿易自由化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參考文獻】
[1] 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經濟學》,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年版。
[2] 彼得·林德特:《國際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4年版。
[3] 田文軍:《國際服務貿易》,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 黃衛平、程大為:《發達國家貿易壁壘分析:發展中國家的思考》,《國際經濟問題》2001年第4期。

7. 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

一國的法人或自然人在其境內或進入他國境內提供服務的貿易行為。按照WTO於1994年簽署的《服務貿易總協定》,服務貿易有四種提供方式。
1、跨境交付:指服務的提供者在一成員方的領土內,向另一成員方領土內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如在中國境內通過電信、郵政、計算機網路等手段實現對境外的外國消費者的服務;
2、境外消費:指服務提供者在一成員方的領土內,向來自另一成員方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如中國公民在其他國家短期居留期間,享受國外的醫療服務;
3、商業存在:指一成員方的服務提供者在另一成員方領土內設立商業機構,在後者領土內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的方式,如外國服務類企業在中國設立公司為中國企業或個人提供服務;
4、自然人流動:指一成員方的服務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進入另一成員方的領土內提供服務的方式,如某外國律師作為外國律師事務所的駐華代表到中國境內為消費者提供服務。
WTO新回合談判時程已與當初所訂的目標時程落後甚多,服務業市場開放承諾的延滯情況更為嚴重,其重要原因之一即為開發中中國認為由於服務貿易統計資料嚴重缺乏,使得會員們無法由統計資料中得知市場開放後對中國之沖擊與影響。因為開發中會員的中國服務行業(如金融、電信與運輸服務業等)一般來說較欠缺國際競爭力,若是貿然開放將會對其中國業者造成極大的沖擊,使得開發中會員遲遲不肯做出市場開放之承諾,或提交初始回應清單與修正回應清單。依據WTO統計數據顯示,初始回應清單約只有六成會員提交,而修正回應清單方面,更僅有約四成會員提交。另外,歐盟東擴後,其服務業承諾更有縮減之情況,其中有十餘個WTO會員提出補償談判的要求,但因談判雙方會員都欠缺足夠的統計數據來支援談判,致使談判時程一再延後。台灣與加拿大均透過管道想要收集服務貿易相關統計資訊,但結果也都不如人願。
以上這些情

8. 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在市場開放上的區別

貨物與服務的區別:

服務與貨物有何不同?服務最主要的特點之一就是它們看不見、摸不著,而貨物則正好相反。另一點與貨物不同的是,服務不能儲存。對於服務和貨物的這些差別,《經濟學家》雜志曾有過生動的描述:「任何在貿易中進行買賣而不會砸到腳面的東西」就是服務。
貨物與服務的不同特點還影響到國際交易的方式。貨物的國際貿易涉及貨物從一國到另一國的物理流動,而服務的交易活動僅有少數與跨越國境有關。跨境交易的例子都是那些可以通過電信傳輸的服務(如銀行的資金轉移)和附著於貨物的服務(如技術咨詢報告或磁碟上的軟體)。
貨物與服務的另一個重要差別在於政府保護國內產業的方式。生產貨物的產業通常通過關稅或其他邊境措施,如數量限制,加以保護。正如第一部分所述,關貿總協定要求各國通過關稅手段進行保護,而不鼓勵使用數量限制或其他類似的限制性措施。由於服務的不可觸摸性以及許多服務交易並不存在跨境流動,服務業不可能通過適用邊境措施加以保護。對服務業的保護主要依靠關於外國直接投資和關於外國服務提供者參與國內服務業的國內規定。例如,這種規定可能會禁止外國服務提供者在提供服務方面投資(如銀行或保險公司),或者禁止建立提供服務所必需的分支機構。規定可能在歧視的基礎上適用於提供服務的自然人,給予他們低於國內生產者的待遇(國民待遇的非適用)。規定也可能給予來自於不同國家的服務提供者以差別的待遇(最惠國待遇的非適用)。

9. 中國咨詢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現狀,要用什麼來說明這個,是要相關法律嗎,什麼法律呢

學者們在肯定全球化的一般性定義的基礎上,又強調了全球化的一些重要特徵,特別是與資本主義發展的內在聯系。埃及的Amin 教授認為,全球化與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一致的。它並非只是利潤推動的結果,還包括了民族利益的驅動。全球化也並非新的概念,因此圍繞著全球化的民族國家之間的矛盾百年以來一直存在。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球化有了新的表現。李琮教授認為,全球化是多種因素推動的,但主要是生產力以及科教發展的結果,反之,全球化又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印度的Mahanty教授認為,全球化是一個政治經濟現象,是必然發生的,是美國霸權主義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全球化的意義應從軍事、安全、文化、信息等多因素的相互關系中考察,而不僅僅限於經濟方面。丹麥的Hersh教授認為,全球化不僅是世界經濟中的進程,而且通過建立規章制度,把新自由主義強加於這些國家的發展進程銀行改革:三條對策:第一,建立完善的金融調控體系,強化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能力,建立、健全多層次的金融風險防範體系;第二,控制銀行業開放的速度和力度,盡快完善外資銀行市場准入的條件和業務范圍;第三,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機構重組,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提高服務質量,爭取時間加快商業化進程。要下大力氣解決不良貸款,改善銀行的資產結構,根除導致出現不良資產的根源, 如果答案對您有用,請及時採納,謝謝~

10. 什麼叫服務貿易

這些跨越國界所進行的服務交易,若依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服務部門分類(W/120),涉版及之行業多達權12項服務業,包括商業服務業、通訊服務業、營造及相關工程服務業、配銷服務業、教育服務業、環境服務業、金融服務業、人體健康服務業、觀光及旅遊服務業、娛樂文化及運動服務業、運輸服務業和其他服務業,這12項服務業又可細分為156項子服務行業。
另外,服務貿易亦可能透過單純以服務供給者提供服務的方式,或是與商品結合的方式以提供服務。由此可見,服務貿易的交易型態相對較商品交易更為復雜。 目前服務貿易占各會員之國民生產毛額和就業的比重愈來愈高,且WTO服務貿易談判也進一步要求會員作出更大的市場開放。因此,服務貿易統計資料與數據的搜集對會員而言更加重要,並期望能利用這些統計數據進行經濟影響評估,做為WTO新回合的貿易談判之依據,所以依據WTO服務部門分類(W/120)與服務貿易提供模式來編制服務貿易統計數據,也將成為各會員未來的首要工作。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