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學習監察法教案

學習監察法教案

發布時間: 2020-12-09 22:40:39

『壹』 歷史教案

高中歷史必修一
第一單元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西周實行分封制。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這樣形成了森嚴的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點和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3、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過程:建立至高無上的皇權;中央實行較為完備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實行郡縣制
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贏政規定封建最高統治者為「皇帝」,自稱「始皇帝」;秦始皇規定:皇帝稱「朕」;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獨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本質特徵是:皇權至上
4、秦朝時,在中央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太尉掌軍事。
唐朝時:中書省掌決策,門下省掌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三省的長官均為宰相。在尚書省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 。後增設參知政事 、樞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軍權和財政,以削弱相權。(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合稱「二府」)
元朝在中央,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關 (除河北、山西、山東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戰國和秦朝實行郡縣制,漢初郡國二制並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將兵權收歸中央(杯酒釋兵權);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時設通判負責監督;地方賦稅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東歸中央的中書省管,其餘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 邊遠民族地區設宣慰司。行省制度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6、 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廢除中書省和丞相,殺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國政務,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
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 明成祖時,選拔翰林院官員入值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決策,史稱「內閣」。內閣制度正式確立。
7、皇太極設議政王大臣會議,皇權受到很大限制; 康熙帝親政後,設南書房,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南書房三足鼎立 ;雍正帝時,設軍機處標志著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
8、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積極:我國多民族大一統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有得於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等。
消極: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長官和最高司法者,不受任何約束和監督。皇帝的決策具有個人獨斷和隨意性的特點,難免出現失誤;造成官僚機構的膨脹,從而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化之風盛行。總之君主專制的加強,極大地妨礙了社會的進步,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社會的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國家。

第二單元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公元前6世紀,梭倫改革,按財產多寡劃分社會等級,打擊氏族制度殘余,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礎。
2、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緣部落打破了血緣關系,確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3、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時期雅典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被稱為「黃金時代」。公民大會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五百人會議處理公民大會閉會期間的日常事務,召集公民大會。陪審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與監察機關 。
4、雅典民主政治存在著明顯缺陷。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成年男性,婦女、奴隸、外邦人及下層公民都沒有真正的民主。
5、公元前5世紀中期,《十二銅表法》標志著成文法誕生;
6世紀,羅馬皇帝查士丁尼組織編撰法律匯編《民法大全》它是羅馬法編纂的結晶,標志著羅馬法體系的最終完成。
從習慣法到成文法——平民反貴族斗爭的結果,因此,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銅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的特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
從公民法到萬民法——羅馬對外擴張的必然結果公民法的發展(適用范圍僅限於羅馬公民)
萬民法的創立(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
6、 羅馬法的核心內容之一是承認財產神聖不可侵犯。作用是維系帝國,影響後世:①羅馬法的制定和實施是為了維系和穩定羅馬帝國統治。 它是歐洲歷史上最早的一套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 對近代歐美資產階級產生了重要影響。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1、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它以明確的條文,限制國王的權力,保證議會的立法權、財政權、司法權和軍權。《權利法案》的頒布,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責任內閣制是英國政治制度的一個顯著特點。內閣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 負責。首相實際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首相由下院中的多數黨領袖擔任。
現代英國君主立憲制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主要特點是議會權力至上,君主統而不治(國王的作用:對外代表英國,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國家統一的象徵,維系英聯邦)
3、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時間:1787年;地點:費城
主要內容:規定聯邦的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美國1787年憲法體現了「分權與制衡」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聯邦政府分為行政、立法、司法三個相對獨立的部門。
立法權歸國會。行政權歸於總統。總統由選民間接選出。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還是軍隊的總司令。美國的最高司法機關是聯邦法院。
5、美國聯邦制的實行,既避免了邦聯制的鬆散,又防止了中央權力的過於集中,既團結了各州,又給各州一定的自治權
性質: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法。
6、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內容:行政權力歸總統,立法權歸於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
7、《德意志帝國憲法》的主要內容:①統一後的德國為聯邦制的君主國家。②皇帝擁有巨大的權力(國家元首,有權統率全國的武裝力量;帝國宰相主持帝國政府工作,帝國宰相對皇帝負責,不對議會負責)。③帝國設立兩院制的的議會作為立法機構。

第四單元 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對中國侵略的主要史實
①1840----1842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端
②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
③1894----1895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1901 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完全確立
2、1842年,中英兩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其中規定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處為通商口岸;關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95年《馬關條約》規定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瓜分中國的侵略要求(開設工廠),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階段,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6月初,八國組成侵略聯軍。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劃定北京東郊民巷為「使館界」;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位居六部之首。拆除北京至大沽炮台。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3、禁煙運動的高潮是林則徐在廣東的虎門銷煙,以此為借口,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佔了香港島;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洗劫並焚毀了皇家園林圓明園。
到19世紀80年代,俄國共侵佔我國150多萬平方千米。
4、1840年至1900年間中國軍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斗爭
鴉片戰爭中:廣州北郊三元里人民抗英,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
甲午中日戰爭中:黃海海戰中鄧世昌壯烈犧牲;台灣人民的反割台斗爭。
義和團運動提出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性質:反帝愛國運動。(注意:不反封建)
5、1851年的廣西金田起義,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永安建制標志著太平天國政權的初步建立;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國都,同清朝對峙,正式建立與清政府對峙的農民政權。
1856年,天京變亂標志著太平天國由盛轉衰 。1864年天京陷落,標志著太平天國運動的失敗。
6、《天朝田畝制度》的土地制度是以戶為單位,按人口和年齡平分土地,產品分配方式是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聖庫。《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的建國綱領。《天朝田畝制度》反映了農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
1859年洪仁王干提出了《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7、日本東京和上海成為資產階級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兩個中心。民主革命思想家有:章炳嶙、鄒容、陳天華
189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骨幹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中國同盟會是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
8、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率先發動起義,湖北新軍中革命黨人紛紛響應,史稱 「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 ,以中華民國紀元。
1912年2月,在袁世凱威逼下,清帝頒布退位詔書,清王朝結束。
9、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約法確立了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還規定實行責任內閣制,《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民主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篡奪的標志是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0、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11、五四運動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導致國內階級矛盾日益加深。
五四運動發生的導火線是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從6月起,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運動主力軍由學生轉移到工人。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運動。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12、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黨今後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還決定成立黨的中央機構——中央局,選舉陳獨秀為總書記。
1922年,中共二大召開,大會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中共二大中心任務是制定最低綱領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1923年中共三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合作的決定。
13、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國國民黨一大,大會還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形成。
14、1926年7月,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和張作霖。
15、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與武漢國民政府對抗。
1927年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了七.一五反革命政變,此後不久,寧漢合流。 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全面破裂,標志著國民大革命失敗。
1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領導共產黨發動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共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
1927年,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建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的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稱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1931年冬,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召開,大會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毛澤東當選臨時中央政府主席,定都瑞金。
17、1934年10月,紅軍被迫進行長征,其原因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其失敗的原因是由於博古、李德「左」傾冒險主義。
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在事實上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新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18、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標志著抗日戰爭的爆發。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第二次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是中國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作用)。
1937年中國共產黨召開洛川會議,制定了全面抗戰路線。
19、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會戰: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均失敗。勝利的戰役有:平型關大捷、台兒庄戰役總體失敗
20、日軍的滔天罪行:①1937年,南京大屠殺,被殺的總計三十萬人以上。②1941年,日軍在河北製造潘家峪慘案,③日在中國東北成立專門研究細菌戰的「七三一部隊」
21、1940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主動出擊日軍,取得百團大戰的重大勝利。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大規模戰役。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最終取得了八年抗戰的偉大勝利。
22、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
國內: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國際: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23、1945年8月,毛澤東等赴重慶談判,10月10日雙方簽署了《雙十協定》。
24、1946年,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標志著全面內戰的開始。內戰初期,人民解放軍先後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的重點進攻;1947年6月,劉鄧率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中共中央領導解放軍先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
25、1949年,中共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毛澤東指出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並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
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標志著國民黨統治覆滅。
2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意義:
①標志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 。②改變了世界政治格局,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③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第五單元 從科學社會主義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即用暴力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2、1871巴黎公社的成立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3、俄國二月革命 1917.3直接結果是推翻了羅夫王朝封建王朝。二月革命後,出現了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四月提綱》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任務,還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爭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權。
4、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
①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②十月革命的勝利,在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繫上打開了一個缺口,它成功地將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實踐。
5、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建立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實現(1953年~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實質是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樣,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六單元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北平召開,毛澤東當選主席。大會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2、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會議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一屆人大選舉國家毛澤東為主席、劉少奇為委員長
3、1949年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初步建立了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
4、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更明確規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進一步加強和擴大基層民主,推進農村的民主制度建設。建立村民民主自製制度
5、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此後為劉少奇案平反。
6、1982年,通過了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現行憲法。
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把依法治國,建立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進憲法,使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達到新的高度,成為中國法制建設的里程碑。
7、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發出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呼籲。19.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首先在解決香港問題上得到成功的運用(最早是針對台灣問題提出)。
8、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香港、澳門回歸的根本原因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
9、台灣成立海基會。祖國大陸成立海協會。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這就是「九二共識」。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1、新中國建立初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內容包括「另起爐灶」(使中國改變過去半殖民地的地位),「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清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特權);「一邊倒」,(倒向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
2、1953年,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准則。
3、1954年在日內瓦舉行會議,這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的重要會議。
4、1955年,亞非首腦在印尼的萬隆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會議,周恩來代表中國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5、70年代中國外交成就:
1971年10月,聯合國第26屆大會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得益於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中國家)的幫助。
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公報闡述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中有一個中國的原則。這樣, 中美兩國結束了二十多年的對抗,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台灣問題是中美間的最大難題。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
1972年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應 訪華,雙方簽訂了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聲明。 日本早於美國正式同中國建交。
6、中日建交和中美關系的正常化,促進了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許多國家紛紛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在國際上掀起了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這樣美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終於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了新局面。
7、 新時期中國國外交政策的目標是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8、 2001年在中國上海成功舉辦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2001年由中國領導創立的「上海合作組織」,標志著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的誕生。

第八單元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雅爾塔體系的建立,確立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奠定了戰後兩極格局的框架。
2、美國的冷戰政策,目的:遏制共產主義;表現主要有:
美國方面:政治上:杜魯門主義——標志美國「冷戰」的開始;經濟上: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軍事上:成立北約 1949年 ,加劇冷戰程度;
蘇聯方面: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1955年6月,成立華沙條約組織,從此在歐洲出現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的局面,美蘇兩極格局形成。
3、「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德國分裂 ( 德國首先成為美蘇「冷戰」的主要地點);古巴導彈危機(冷戰);朝鮮半島的分裂;越南戰爭(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為熱戰)
4、歐洲共同體:1967年,三個共同體(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並為一個,統稱為歐洲共同體
5、20世紀80年代,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
6、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從20世紀七十年代,不結盟運動把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作為重要任務。
7、1989年,波蘭成為第一個發生劇變的東歐國家。1990年兩德統一。
1991年底,正式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阿拉木圖宣言),這標志著蘇聯解體。
兩極格局瓦解的標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也標志著「冷戰」結束)。
9、目前世界格局呈現「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只是一個發展趨勢。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將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

http://..com/question/75579847.html
蠻好的

『貳』 馬說的教案

馬說》教案
【教學目的】
1. 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敘;
2. 掌握文中的字詞解釋,通假字的用法;
3. 體會作者寄託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情況。
【教學過程】
一.回憶「唐宋八大家」,由此引入介紹韓愈。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又一引題:賈島的推敲故事聯繫到韓愈,文名顯著。
2.為什麼韓愈會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教師介紹:韓愈歷來被稱為「文起八代之衰」,第一個沖在最前線的戰士會受到最高的贊美。在歷經了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內容脫離了實用的立場,而只是趨於聲律和辭藻的華美。文學的真正改革不得不有待於唐代了,以韓愈、柳宗元為首的攻擊六朝的文風在建設著實用的散文運動。而韓愈和柳宗元正是以文學創作作為自己改革的有利武器。
※「韓愈在當日對於根深蒂固的駢文陣線的宣戰,新散文的建立,確有一種百折不回的奮斗精神。」(《中國文學發展史》)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氣勢雄健,舊時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摘自《辭海》「韓愈」條)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自稱昌黎韓愈,所以後人又稱他為韓昌黎。貞元八年(792)中進士後,過了四年才被宣武節度使任命為觀察推官,貞元十八年(802)授四門博士,歷遷監察御史,因上書言關中災情被貶為陽山(今屬廣東)縣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參軍,國子監博士,後隨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亂,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憲宗迎佛骨被貶潮州刺史,穆宗時,任國子監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
在中唐,韓愈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文學家。一方面他有大量傑出的詩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為文壇詩壇的領袖,廣交文友,提攜獎掖,不遺餘力,在他周圍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風格相近的文人。他不僅大力稱贊比他年長的孟郊,還獎拔比他年輕的賈島,又鼓勵李賀這位天才詩人,並為他因避父諱而不得參加科舉而大聲疾呼;此外,他還與皇甫湜、盧仝、樊宗師、劉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這樣,他與他周圍的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個文學集團,並以他本人為主將,掀起了一個很有影響的新詩潮。」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3.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韓愈的文章是如何體現他的「文道結合」的理論主張的。
4.出示課題。
二.解釋全文的字詞含義,掌握生字生詞的拼音。
三.從字詞過渡到內容含義:

四.介紹韓愈寫作的背景:
這篇《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棗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提拔,未被採納。他在京城應試覓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後無限怨郁,離開長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寫這篇《馬說》的思想基礎。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陳心跡,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五.點出全文的寓意,明白文章的「托物寓意」的寫作手法。
1.如何「托物寓意」?千里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樂比喻「聖明的君主」,司馬者比喻「不認識人才或埋沒人才的人」。
2.作者在文中反映了千里馬被埋沒的悲劇,為了要提出一個怎樣的現實問題?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馬為喻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行為。
3.這是一篇「說」,你讀完後,認為它屬於哪一種文體?(議論文)
4.為了達到議論論點的目的,作者用了一種什麼論證方法?(比喻)
用了比喻論證的好處有:
【關於韓愈的資料】
□《新唐書·列傳一百一》: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七世祖茂,有功於後魏,封安定王。父仲卿,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終秘書郎。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會董晉為宣武節度使,表署觀察推官。晉卒,愈從喪出,不四日,汴軍亂,乃去。依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參軍。元和初,權知國子博士,分司東都,三歲為真。改都官員外郎,即拜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
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後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愈過華,以為刺史陰相黨,上疏治之。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溪尉。愈坐是復為博士。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諭曰:……
執政覽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轉考功,知制誥,進中書舍人。 初,憲宗將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諸軍按視。及還,且言賊可滅,與宰相議不合。愈亦奏言:…… 執政不喜。會有人詆愈在江陵時為裴均所厚,均子鍔素無狀,愈為文章,字命鍔謗語囂暴,由是改太子右庶子。及度以宰相節度彰義軍,宣慰淮西,奏愈行軍司馬。愈請乘遽先入汴,說韓弘使葉力。元濟平,遷刑部侍郎。
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唄,至為夷法,灼體膚,委珍貝,騰沓系路。愈聞惡之,乃上表曰:……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願少寬假,以來諫爭。」帝曰:「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後,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於是中外駭懼,雖戚里諸貴,亦為愈言,乃貶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謝曰:……
帝得表,頗感悔,欲復用之,持示宰相曰:「愈前所論是大愛朕,然不當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鎛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終狂疏,可且內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州,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之,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 祝之夕,暴風震電起溪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歸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禁其為隸。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
鎮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元稹言:「韓愈可惜。」穆宗亦悔,詔愈度事從宜,無必入。愈至,廷湊嚴兵迓之,甲士陳廷。既坐,廷湊曰:「所以紛紛者,乃此士卒也。」愈大聲曰;「天子以公為有將帥材,故賜以節,豈意同賊反邪?」語未終,士前奮曰:「先太師為國擊朱滔,血衣猶在,此軍何負,乃以為賊乎?」愈曰:「以為爾不記先太師也,若猶記之,固善。天寶以來,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孫在乎?亦有居官者乎?」眾曰:「無。」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歸朝廷,官中書令,父子受旗節;劉悟、李佑皆大鎮。此爾軍所其聞也。」眾曰:「弘正刻,故此軍不安。」愈曰:「然爾曹亦害田公,又殘其家矣,復何道?」眾訁雚曰:「善。」廷湊慮眾變,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湊何所為?」愈曰:「神策六軍將如牛元翼者為不乏,但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公久圍之,何也?」廷湊曰:「即出之。」愈曰:「若爾,則無事矣。」會元翼亦潰圍出,延湊不追。愈歸奏其語,帝大悅。轉吏部侍郎。
時宰相李逢吉惡李紳,欲逐之,遂以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詔不台參,而除紳中丞。紳果劾奏愈,愈以詔自解。其後文刺紛然,宰相以台、府不協,遂罷愈為兵部侍郎,而出紳江西觀察使。紳見帝,得留,愈亦復為吏部侍郎。長慶四年卒,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文。
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始終不少變。成就後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愈官顯,稍謝遣。凡內外親若交友無後者,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鄭喪,為服期以報。
每言文章自漢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後,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樹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師說》等數十篇,皆奧衍閎深,與孟軻、揚雄相表裡而佐佑《六經》雲?至它文,造端置辭,要為不襲蹈前人者。然惟愈為之,沛然若有餘,至其徒李翱、李漢、皇甫湜從而效之,遽不及遠甚。從愈游者,若孟郊、張籍,亦皆自名於時。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駱玉明)
所謂「古文」的復興,有賴於韓愈的出現。而說到韓愈,則必須看到他的多面性。一方面,韓愈具有積極維護封建專制和儒家「道統」的熱情,而另一方面,韓愈又是一個個性很強、自我表現欲很強的人。在他的怪怪奇奇、汪洋縱肆的詩歌中,我們已經可以感覺到他的不甘凡庸、喜好張揚外露的氣質,而「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芍葯歌》)這一類自我描述,更不是拘謹斂束的形象。甚至,他以上追孟子、繼承道統自命,也可以說是上述兩方面因素的共同表現。所以,當韓愈投入古文復興運動時,他的態度與前人實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復興儒學為核心宗旨的基本立場上,他確是繼承了前人;但他的整個散文理論,特別在變革文風、推進創作方面,卻增添了許多新的和更為合理的內容。而古文運動獲成功,不僅由於他的理論,更重要的,是由於他寫出了許多富於個性、才力和創造性的佳作,從實踐上重新奠定了散體文的文學地位。同時,他大力提倡與呼籲文體改革,團結了一批撰寫散體文的作家,使散體文創作形成了一股較大的文學潮流。
《舊唐書·韓愈傳》說:「大歷、貞元之間,文字多尚古學,效揚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獨孤及、梁肅最稱淵奧,儒林推重。愈從其徒游,銳意鑽仰,欲自振於一代。」其中,獨孤及對韓愈的影響應該是間接的,因為大歷十二年獨孤及去世時,韓愈才十歲。但梁肅對韓愈卻有直接影響。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中曾說到過梁肅對自己及朋友的提攜,《唐摭言》還記載韓愈、李觀、李絳、崔群在梁肅處游學,三年未得見面,而一見之下,梁肅大為稱賞,於是十分推獎他們的文章。這可能是後人杜撰的故事,但韓愈接受了梁肅的散文理論,則無可懷疑。不過,韓愈的古文理論絕不是簡單地抄襲或因循前人的見解,它的實際內容要豐富得多。
第一,韓愈主張寫散文「宜師古聖賢人」(《答劉正夫》),但學習古文,並不因為「其句讀不類於今」,而是「學古道則欲兼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也就是說,學古文根本上是為了學習「道」。表面看來,這與蕭穎士、獨孤及、梁肅等人的思想並沒有區別,但是,蕭穎士等人所說的「道」只是指倫常教化、道德規范,即儒家學說中的外在倫理規范,而韓愈所說的「道」則兼指(有時偏重)人的內在道德修養和人格精神。他在《三器論》中曾說過,「不務修其誠於內,而務其盛飾於外,匹夫之不可」,在《答尉遲生書》中又說過,「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故君子慎其實」,並反復強調孟子「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的論點(《答侯生問論語書》),顯然他是吸取了孟子學說的精神,把內在精神看得很重的。所以,他很重視「氣」的作用,認為文章的好與壞,就決定於這種精神性的「氣」充實與否。
他曾借孟子的話說明,如果人格高尚、志趣充實,文章也會充實,而「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同上)。《答李翊書》中又說: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與言猶是也。
這當然不是韓愈的發明,但是,韓愈再次提出這些見解卻有兩重意義:一是他把「文本於道」從外在禮法規范、道德信條對文學的制約轉化為人的內在人格修養對文學內容的決定。盡管韓愈所要求的人格修養與內在精神總體上並不與儒家禮法相沖突,但它畢竟使文學趨向自覺的表現而不是被動的詮釋。二是韓愈肯定了內在精神與人格修養中情感的地位。
所謂「氣」,也包括了「不平則鳴」(《送孟東野序》)、「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送高閑上人序》)、「愁思之聲」、「窮苦之言」(《荊潭唱和詩序》)等等「不平有動於心」的個人情感活動及其在各種藝術中的表現。這說明韓愈講「文以明道」仍是有較大包容性的,它並不排斥、甚至贊許強烈的喜怒哀樂之情的存在。
第二,學習古人的散文體格,主要應該學習古人「詞必己出」(《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而不是簡單地模擬古文。駢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好用典故,而缺乏創造力的作者便把一些爛熟的套話翻來復去地鑲嵌在文中,既無真情實感,又無新鮮的語言。針對這種缺陷而提倡散文的韓愈,便把「惟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看得很重。雖然他也很重視從古人的作品中學習語言,如《進學解》中曾歷數「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庄》、《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但他並不是停留在這些古文的技巧和語言上。在《答李翊書》中,他說自己學文,開始是「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但這時並不能「唯陳言之務去」。其後,「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漸漸有了心得,於是「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最後,對古人之言「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養氣守醇,才到了化境,可以自如地寫自己的話、自己的心了。可見,韓愈要求的,乃是「師其意不師其辭」的學習古文方法和「自樹立,不因循」(《答劉正夫書》)的文章語言風格。而實際上他對前代文章的借鑒吸收,范圍是很廣泛的,其中也包括駢文的成分。
在主張「文以明道」的同時也承認作者個人的內在情感在散文中表現的合理性,在主張「師古人」的同時又強調語言的創新和風格的個性化,這是韓愈散文理論的精華所在。但是,個人內在情感與個性的表現與「道」的要求,並不是很容易統一的,而常常會出現矛盾。面對這種矛盾,韓愈在理論上還是把「道」放在首位。他一方面承認人的內在情感是文學創作成敗的基礎,但另一方面又試圖把這些感情盡可能納入合乎封建倫常的規范中。他說他自己的「道」,乃是「夫子、孟軻、揚雄所傳之道」(《重答張籍書》),自己的「文」是「歌頌堯舜之道」的文,內容「皆約六經之旨」,雖然有「感激怨懟奇怪之辭,以求知於天下」,但也決「不悖於教化,妖淫諛佞譸張之說無所出於其中」(《上宰相書》)。總之,「道」對個性對情感的寬容,還是有限度的。
至於韓愈本人的創作,又比他的理論更能反映出他作為文學家的氣質。其中雖然有大量論「道」言「性」的作品,如《原道》、《讀荀子》等,但也有許多既出於真情,又刻意追求藝術性的文學作品。所以,當時人裴度說他「恃其絕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以為戲」(《寄李翱書》),後來人說他「徒語人以其辭」(王安石《上人書》)、「第文人耳」(宋釋契嵩《非韓》)、「以為文人則有餘,以為知道則不足」(張耒《韓愈論》),尤其是南宋大儒朱熹,更指責他「裂道與文以為兩物」(《讀唐志》),都看到了他在追求「道」與追求「文」之間的脫節現象,看到了他對文學性的興趣往往超過了對政治倫理的興趣這一事實。但是,這恰恰是韓愈在文學創作中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在創作實踐中,他既投入了豐富的情感,又運用了很高的語言技巧,因而寫出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
韓愈的《原道》、《原毀》、《師說》、《爭臣論》等說理文結構嚴謹,重視行文的氣勢和邏輯,過去很受一般古文家的稱賞,但文學價值並不高。倒是一些議論性的短文,帶著充沛的感情,寫得真摯動人。如《送孟東野序》為孟郊鳴不平,激動地發泄著對時代與社會埋沒人才現象的一腔怨氣;《送董邵南序》則借安慰因「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而只好去燕趙謀事的董邵南,抒發對才士沉淪不遇、生不逢時的感慨;
而《送李願歸盤谷序》則借贊美退隱者的清高,斥責那些「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的小人的卑劣行徑,蘊含了下層文人在社會壓抑下一種急於宣洩的「不平之氣」。此外,還有一些近乎寓言的雜感,則銳利尖刻、生動形象,往往一針見血,而又不動聲色。
如《雜說一·說龍》、《雜說四·說馬》、《獲麟解》等,都是借龍、馬、麟等動物的遭遇來寫人的,在這些雜感中往往包含了韓愈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或窮愁寂寞的嘆息。如著名的《說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在韓愈的散文中,悼念其侄韓老成的《祭十二郎文》尤其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哀弔之文前人多用駢體或四言韻文寫作,在整齊的格式中求得一種庄肅之感。而此文全無格式、套語,而且不像韓愈其他文章那樣講究結構。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自身之未老而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數乃至疑後嗣之成立,極寫內心之辛酸悲慟;中間一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甘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切動人。文章語意反復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在特定情景下散體文相對於駢體文的優長。
韓愈的記敘文中,如《張中丞傳後敘》、《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等,敘事中或加渲染,或雜諧謔,也寫得很生動傳神。像《張中丞傳後序》寫南霽雲向賀蘭進明求援,而賀蘭進明出於妒忌,按兵不動,反而設宴以籠絡南霽雲,這時,韓愈以濃筆重彩寫道:
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之泣下。
下面,接著又加上一節:
(南霽雲)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這兩段,在刻畫南霽雲忠勇堅貞品格的同時,把南霽雲剛烈的個性也凸現出來了。在《石鼎聯句詩序》中,韓愈充分運用欲擒故縱、借外現內的方法,描寫才智過人的道士軒轅彌明與劉師服、侯喜二人聯詩的戲劇性過程和人物的心理變化。
他先寫道士的貌不驚人,「白須黑面,長頸而高結,喉中又作楚語」,因而反襯出侯喜等人「視之若無人」的高傲似乎合情合理。但當應彌明之請而聯詩後,這種心理上的高傲就開始發生變化:一開始聽到寫詩,劉師服便「大喜,即援筆題其首兩句」,侯喜也當仁不讓,「踴躍,即綴其下」,道士卻一面「袖手竦肩,倚北牆坐」,一面高吟兩句「龍頭縮菌蠢,豕腹漲彭亨」,機帶雙敲,詭譎中暗含譏刺,兩人便驚住了;但他們心中仍然不服,還想倚多取勝,「聲鳴益悲,操筆欲書,將下復止,竟亦不能奇」,道士則「應之如響,皆穎脫含譏諷」。
直到三更,兩人心理上已徹底被擊潰,而道士「又唱出四十字」,這時兩人「大懼,皆起立床下拜」,道士卻已「倚牆睡,鼻息如雷鳴」。這篇文字如同小說,把兩個文人酸文假醋的模樣、前倨後恭的心理和道士不拘小節、放盪機智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
縱觀韓愈的散文創作,其藝術技巧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首先,韓愈很注意語匯的創新。駢文的一個重要缺陷就是語言陳舊、套路濫熟、好用典故,而他從前人的語匯中推陳出新,從當時的口語中提煉新詞,創造出不少新穎的語匯,使文章常常閃現出妙語警句,增添了不少生氣。像《送窮文》中的「面目可憎」、「垂頭喪氣」,《進學解》中的「動輒得咎」、「佶屈聱牙」、「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原道》中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送孟東野序》中的「不平則鳴」,《應科目時與人書》中的「俯首帖耳」、「搖尾乞憐」等,都是沿用至今、鮮明生動的詞語。此外,韓愈還一反駢文好用華麗詞藻的習慣,採摭一些不為人所用或刺激性很強的詞彙,如《送窮文》寫鬼「張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頓腳,失笑相顧」,《石鼎聯句詩序》寫人「白須黑面,長頸而高結」,《進學解》寫治學「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送廖道士序》寫山氣「蜿蟮扶輿,磅礴而郁積」,看起來未必美,但極其生動傳神。當然有時韓愈也不免矯枉過正,用一些冷僻生澀的文字,使文章佶屈聱牙,拗口難通。
其次,韓愈很注重句式的設計。駢文的句式,固然整齊合拍、音節響亮,但缺少變化,氣勢較弱,韓愈的散文,則極善於交錯運用各種重復句、排比句、對仗句,來增加文章的變化與氣勢,發揮散文句子可長可短的優勢,彌補散文缺乏音樂美和節奏感的缺陷。如《進學解》第二段論先生的學業、儒道、文章、為人,四層敘述結尾分別是「先生之業,可謂勤矣」、「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先生之於文,可謂宏其中而肆其外矣」、「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使四層意思的節奏顯得很整齊分明,語氣在流暢中重重疊疊,層層加碼,為後面突然的大轉折作了有力的鋪墊。又如《畫記》中述畫中之人,不避重復地列舉了「騎而立者五人,騎而被甲載兵立者十人,一人騎執大旗前立,騎而被甲載行且下牽者十人,騎而負者二人……」等三十二種姿態的一百二十三人;
記畫中的馬,則一一寫了二十七種馬的姿態,看起來很羅嗦,但讀來卻娓娓動聽,畫上各種人、馬姿態畢現,各種長短錯落、節奏不一的句式以極其繁復的方式組織在一起,正好令人感受到這是一幅龐大細密、錯落參差的宏大圖畫的布局形式。此外,《送孟東野序》連用三十八個「鳴」,由於句式變化,並不令人感到單調,反而有一種噴涌而出、咄咄逼人的氣勢;前面提到《祭十二郎文》中寫初聞噩耗時心理的一段,句句用語助詞收尾,但「也」、「乎」、「耶」的不同語氣錯落相雜,或感嘆或疑問,句子忽長忽短,很真實地表現出感情的激烈的起伏變化。
再次,韓愈極為注意文章的結構布局。他有時以重筆陡然而起、突兀而現,抓住讀者目光,然後再轉入本題,如《送董邵南序》以「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起首和《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以「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起首;
有時則從遠處迂迴而來,如《送區冊序》先說陽山的究僻荒寒、文化落後,然後借莊子關於逃世之人聞空谷足音而喜的話轉接,寫出其時其境中與區冊交識的愉快。至於《送孟東野序》則是上述兩種類型的結合,文章從「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警句振起後,卻不引入孟郊之事,而是從物聲說到人聲,從人聲說到文辭,文辭又是從上古說到有唐,一路惝恍迷離,不著邊際。最後寥寥數語歸結到孟郊,反觀前文,既是作者自身人生感想的抒發,又成為本文正題的鋪墊。另外,像《原道》那種抽絲剝筍般的層層推進,《原毀》的正反互映、通篇對比,雖是單純說理文字,文章的道理也是相通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情況下,韓愈還有意避免搖曳生姿的文章結構。如《柳宗元墓誌銘》寫得十分平實,表現出他對這位朋友愛其人格、才華而惜其行事(韓不贊同柳參與永貞革新)、憐其遭遇的心情;《祭十二郎文》也是直抒衷情,不有意為文。但這其實也是對於文章結構的一種精心考慮,即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平實就是最好的結構。
韓文具有各種體式,風格也有所不同,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氣勢雄大、感情充沛而文字奇崛新穎、句式參差交錯、結構開闔變化,前人說它「猖狂恣肆」(柳宗元《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怪惶惑」(蘇洵《上歐陽內翰書》)。當然,韓愈在文章上很用力,「做」的痕跡也是難免的。
當時,韓愈是文壇上的領袖,他不僅自己提出理論,參與實踐,而且極力推獎提攜文學上的同道,如作《薦士詩》推薦孟郊,寫狀推薦張籍、樊宗師(《薦張籍狀》《薦樊宗師狀》),寫文為李賀打抱不平(《諱辯》)等。他自己也說交遊很廣,「所與交往相識者千百人……或以事同,或以藝取」(《與崔群書》),李翱則說他「頗亦好賢」,像「秦漢間尚俠行義之一豪雋」(《答韓侍郎書》),因此,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作家集團,他們在詩文兩方面都進行了具有創新意義的努力。在詩歌方面取得成就的人不少,散文方面則除了韓愈外,其他人的成就都不大。如李翱以議論文為主,雖結構整飭,卻缺乏文采和氣勢;皇甫湜的散文則比較重視外在語言形式上的奇崛,但情感力度較弱,氣勢也不夠雄大;樊宗師的散文更把韓愈的語言奇崛險怪推向了極端,雖然「詞必己出」,但他忽略了語言交流的通則,走向了晦澀艱深。 給分吧

『叄』 馬說復習教案

23 馬說

課文研討

一、整體感知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韓愈《送孟東野序》)。韓愈散文中,抒發不平之鳴的篇章不少,《馬說》便是其中之一。「說」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用以陳述作者對某些問題的看法。雖是議論文體,卻講究文采。《馬說》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寫法,以千里馬不遇伯樂,比喻賢才難遇明主。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全文寄託作者的憤懣不平和窮困潦倒之感,並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進行了諷刺、針砭和控訴。

作者的這些見解和感慨,都是通過具體的形象表現的。文章借伯樂和千里馬的傳說,將人才比為千里馬,將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治者比做食馬者,以千里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的遭遇,寫有才之人終身不得其用的遭際,以「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寫千里馬埋沒的原因等等,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處境,行文中洋溢著強烈的不平和悲憤。

二、問題研究

1.伯樂和千里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千里馬寓人才,伯樂寓能發現賞識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要發現人才,愛護人才,否則,人才就會被埋沒,有人才也等於沒有人才。在韓愈看來,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發現人才的人。所以說課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懷才不遇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

2.本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

本文雖短,結構卻十分精巧。先從正面提出問題:「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然後筆鋒一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系是如此密切,而伯樂卻不常有,千里馬被終身埋沒的命運也就不可避免了。接下去,自然就寫到千里馬被埋沒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現的原因,對無知的「食馬者」發出強烈的譴責,進行了辛辣的嘲諷。本文雖短,中心卻十分突出。以「伯樂不常有」開始,中間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馬「才美不外現」寫食馬者的無知及其造成的惡果,然後對食馬者的無知進行痛斥,最後歸結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句。

練習說明

一、背誦課文,說說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寄託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設計此題,意在落實語文課程標准關於古文背誦的要求。說的練習,要求學生口頭說出作者在文中寄託的思想感情,即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心情。既練習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不同學生的說,還有相互啟發、深入思考的作用。

二、翻譯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劃線的詞的意義或用法。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設計此題,意在引導學生熟悉課文,理解關鍵語句。譯文見「有關資料」中的「參考譯文」。加點的字「策」和「其」的用法,弄清每一處的含義即可,至於語法意義,可以不要求學生掌握。

三、當今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怎樣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盡其才?這些話題是常談常新的,請你聯系現實談談自己的看法。

這是一道完全開放性的練習。意在引導學生聯系當今的社會現實,用現代觀念重新審視這篇作品的思想內容,以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此題設計的幾個問題,都是「常談常新」的,所以沒有標准答案,學生只要說出自己的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個別同學的觀點有些偏激也不要緊,盡量讓學生暢所欲言,相信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多數學生是能夠明辨是非的。

教學建議

本文篇幅短而可讀性強,文字也不算艱深。根據以往的教學實踐,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易於成誦,關鍵是教師要仔細而認真地指導學生誦讀。可以讓學生反復朗讀,當堂成誦。內容也要講講,但不宜過深,要認真考慮學生在現階段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以粗知大意為標准。教師講述應當簡而明,不旁徵博引,以免剝奪學生誦讀的時間。從長遠觀點看,能夠熟練地背誦這篇短文,才能使學生真正受益。

1.領讀,即由教師(或選擇1~2名學生)帶領全班學生一句一句地讀,目的是使學生從感性上體會文章的語氣。領讀者事前應有充分准備,能流暢地背誦全文。

2.結合文中的虛詞仔細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見「有關資料」中《〈馬說〉中的五個「也」字》一文),一邊討論,一邊誦讀。還可以用比較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這些虛詞的體會,例如下列劃線的字句如用括弧里的字句來替換,效果就不一樣了: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是馬雖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乎)

其真不知馬也(矣)

3.逐層分析語調的變化,輕重分明。

有關資料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

《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795—800)。其時,韓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門,而閽人(守門人)辭焉」。盡管如此,他仍然聲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後相繼依附於宣武節度使董晉、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鬱郁不樂,所以有「伯樂不常有」之嘆。

跟《馬說》同期的作品還有《龍說》(即《雜說一》)。文章以龍喻聖君,以雲喻賢臣,借「龍噓氣成雲」,然後「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宇宙間)」的傳說,闡明賢臣離不開聖君任用,聖君也離不開賢臣輔佐的道理,可以視為《馬說》的姊妹篇。

二、參考譯文

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會有千里馬。千里馬是經常有的,可是伯樂卻不經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貴的馬也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里,不能獲得千里馬的稱號。

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或許能吃下一石糧食,喂馬的人不懂得要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所以)這樣的馬,雖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卻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也就表現不出來,想要跟普通的馬相等尚且辦不到,又怎麼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確的方法,喂養又不足以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著鞭子站在它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果真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

三、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汗明見春申君,候問三月,而後得見。談卒,春申君大悅之。……汗明曰:「君亦聞驥乎?夫驥之齒至矣(能駕車的年頭滿了)服(駕)鹽車而上太行。蹄申(同「伸」)膝折,尾湛(同「沉」)(同「膚」)潰,漉汁灑地,白汗交流,中阪遷延(行動遲緩),負轅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衣(薴麻織成的衣)以(覆蓋)之。驥於是(同「俯」)而噴,仰而鳴,聲達於天,若出金石聲者,何也?彼見伯樂之知己也。……」

《戰國策·楚策四》

四、《馬說》中的五個「也」字(江楓)

「也」是個常見的文言虛詞,大多置於句末表示說話人的語氣,有時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暫的停頓,用來提醒讀者注意下面將要說到的內容。這些用法看起來很平常,但運用恰當,也能表達出某些微妙的意思,引起讀者的回味。《馬說》中的五個「也」字就是如此。

這篇文章共分三段,每段最後一句都用「也」字收住。這三個「也」尤其值得品評,它們所表達的語氣是由各段的內容決定的,同時又反轉過來表達了作者在敘述這些內容時的感情狀態。第一段主要寫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即「伯樂不常有」,而寫得有聲有色的卻是千里馬被埋沒的情形,即「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這一形象的概括已經顯出作者的憤憤不平之意;最後用「不以千里稱」作結,再著一個「也」字,更流露出無限痛惜的感情。第二段從千里馬的特點出發進一步揭示它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原因,把責任歸於「食馬者」的無知,然後步步緊逼,到段末再用反詰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憤怒譴責的感情發展到高潮。而這句話中的「也」字,不僅凝聚著作者這種強烈的感情,而且包含著訴諸讀者的正義感的意圖。第三段是全文的總結,作者用自問自答的形式,把「真無馬」和「真不知馬」對照起來,「無馬」一句用「邪」字輕輕帶過,而「不知馬」一句則用「也」字收住,其間固然有作者的痛切之感,而對「食馬者」的深刻嘲諷也躍然紙上了。

以上三個「也」字,都跟文章的全局有關,從某種意義上看,也可以說是全篇脈絡的標志,是應當反復推敲的。剩下的兩個「也」字都在行文中間:一個在句末,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也」字,這是作者故作頓筆,有暫時了結,不再說下去的意思,可以省卻一些無用的話。另一個在句中,即「是馬也,雖有……」中的「也」字,則顯然是提醒讀者注意「食馬者」的無知給千里馬所造成的難堪的後果。

我們要體會「也」字(包括其他虛詞)的這些微妙作用,最好的辦法就是反復朗讀課文。要努力讀出語氣,讀到爛熟於胸,好像其中的句句話都出於自己的口,再來體會就不難了。

(選自《中學生閱讀》1984年第11期)

五、《馬說》賞析(吳小如)

韓愈是唐代散文巨匠,同時也是對宋代作家極有影響的詩人。人們對他的「以文為詩」(把詩歌寫得散文化)談得比較多,卻很少注意他那更為突出的「以詩為文」的特點。所謂「以詩為文」,是指用具有詩的情調、韻味等特色來寫散文,即是說把散文給詩化了(但這並不等於從西方引進的新文體「散文詩」)。我們說把散文詩化,或者說把散文寫得很帶詩意,並不限於寫自然景物、抒情小品或對人物進行典型塑造和對事態進行藝術描繪;而是也可以用詩的情調、韻味來寫說理文或評論文。韓愈的散文特點之一就在這里。

據說伯樂姓孫名陽,是春秋時代秦國人,會給馬看相,善於識別什麼是千里馬。這原是《戰國策·楚策》中一個名叫汗明的對春申君黃歇講的一個故事裡的人物。這故事可能是古代傳說,也可能就是汗明用藝術虛構手法創造出來的寓言。伯樂的典故曾幾次被韓愈引用(見他所作的《為人求薦書》及《送溫處士赴河陽序》),可見由於韓愈本人命運的坎坷,對伯樂能識別千里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但平心而論,還是他的這篇《馬說》寫得最好,讀者也最愛讀,因為這篇文章寫得太像一首詩了。

詩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訴諸形象思維,它的創作手法也常以比興為主。當然,一首好詩總要比散文寫得更加含蓄曲折,餘味無窮。而從常識論,一篇說理散文,基本上總是以邏輯思維為主的,韓愈的《馬說》肯定是一篇說理文,但它似寓言而實非寓言,用比喻說理卻並未把所持的論點正面說穿,更沒有把個人意見強加給讀者。全篇幾乎始終通過形象思維來描述千里馬的遭遇,只擺出活生生的事實卻省卻了講大道理的筆墨,這已經可以說是詩的寫法了。更巧妙地是作者利用了古漢語中不可缺少的虛詞(語助詞、感嘆詞和連接詞),體現出抒情詩應有的一唱三嘆的滋味和意境,盡管我們讀起來是一篇散文,但仔細品評,卻儼然是一首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抒情詩。這種「以詩為文」的本領,始自西漢的司馬遷(誰也不曾承認過司馬遷是詩人),到了韓愈、柳宗元,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至宋代的歐陽修、蘇軾(尤其是歐陽修)而達到一個新的高度。這是我們研究中國文學史和學習古典散文應該注意的新課題。

文章的第一句是大前提:「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可這個命題本身就不合邏輯。因為存在決定意識,伯樂善相馬的知識和經驗,必須從社會上(或說自然界)存在著大量的千里馬身上取得,然後逐漸總結出來的。所以過去有人就認為韓愈這句話是本末倒置,是唯心主義的。我們並不否認,從唯物主義原則來看,他這句話是錯誤的。但把它作為詩的語言,它卻是發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萬千的名言。因為世上有伯樂這種知識和本領的人實在太少了。於是作者緊接著在下文從正面點明主旨,一瀉無餘地把千里馬的無限委屈傾訴出來。正由於「伯樂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馬不僅找不到一個一般水平的牧馬人,而是「只辱於奴隸人之手」,受盡了無知小人的腌氣。更令人悲憤的是這些寶馬竟然成雙作對地一群群死於槽櫪之間,其遭遇之不幸、結局之慘痛真非筆墨所能形容。當然,結果更是死不瞑目,誰也不把這些有價值的神駿稱為千里馬,它們的死也自然是毫無所謂的了。「不以千里稱也」這句話,包含著這樣的意思:連同情它們的人都沒有,更談不上對它們的死表示遺憾、惋惜和悔恨痛心了。從文章表面看,作者說得已相當透徹;而實際上這裡面不知有多少辛酸痛楚還沒有盡情吐露,看似奔放而其內涵則甚為豐富,其實倒是含蓄不盡的(說他寫得婉約,或許讀者不能接受,可作者確實沒有把話說盡)。這真是抒情詩的寫法了。

作者著力刻畫「食(飼)馬者」與千里馬之間的矛盾,兩相對照,既寫出千里馬的抑鬱不平,也寫出不識真才者的愚昧專橫。千里馬在無人給它創造有利的客觀條件時,英雄無用武之地;或雖欲一展所長而有力無處使,甚至到了無力可使的程度。這樣,它連一匹普通馬也比不上,又怎麼能實現它日行千里的特異功能呢?因此它的待遇自然也就比不上一匹「常馬」,而它的受辱和屈死也就更不足為奇,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了。不僅如此像這樣連「常馬」都比不上的千里馬,由於不能恪盡職守,還會受到極度的責難和懲罰,往往被無辜地痛打一頓(「策之不以其道」,打得它不合理),當然在待遇上也就更加糟糕了(「食之不能盡其材」)。表面看「食馬者」不是伯樂,不懂馬語;骨子裡卻蘊涵著懷才不遇的人面對那些愚昧專橫的統治者就是申訴也無用這一層意思。

文章寫到這里,作者似乎還覺得不夠解渴,於是又接著用「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的意思,從「人」的方面再做深入一層的刻畫。這不僅使文章更生動深刻,也表現出作者的感情更為憤激了。作者並沒有立即譴責這種不識馬的「人」有眼無珠,反而讓他面對著這匹千里馬不懂裝懂,發出了彷彿悲天憫人般的慨嘆:「天下無馬!」意思說,這樣的「人」在主觀動機方面還是自以為不錯的,他並非不想選拔人才,並非沒有求賢用賢之心,無奈賢人賢才太「少」了,既無處可尋覓,也無地可安插:「天下哪裡有真正的人才啊!」明明是「人」的主觀上出了毛病,卻把這種局面的形成推給客觀條件的不如意、不理想。眼前就是一匹被作踐得不成樣子的千里馬,卻對它發出了「天下無馬」的慨嘆,認為這不過是一匹連「常馬」也不如的駑駘之輩。這不僅是絕妙的諷刺,而且也是極其嚴峻猛厲的誅心之論。文章寫至此已經水到渠成,作者這才站出來點題,用「嗚呼」以下三句作結,把「無馬」和「不知馬」這一對矛盾(「無馬」是先天的自然缺陷,「不知馬」則是後天人為的犯罪)尖銳地擺出來形成一個高潮,極盡沉鬱頓挫之致。古人說蹙萬里長江於尺幅之中,這種凝聚濃縮的手法正是韓愈一支筆經過千錘百煉的結果。我們固然不能不為作者起伏回盪、感慨悲涼的情緒而傾倒,卻又不能不為他簡潔洗煉的筆墨所欽服。

『肆』 急需高中政治的說課稿和教案,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跪求了!!!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高一 經濟常識 第四課 第二節 第一框)
〔教材分析〕
《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第四課第二節的第一框。勞動者是生產領域的一大主體,教材從第三課開始在介紹完整個經濟活動的第一環節:生產領域的產業、企業、經營者後,接著介紹勞動者,因為不管是產業、企業還是經營者,離開了勞動者,其存在都失去了意義。「勞動最光榮」,所以教材勢必介紹勞動者這一主體享有哪些基本權利和應履行哪些義務,只有知道這些才能真正了解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勞動者與以前制度下的勞動者的區別。知曉了勞動者權利和義務才能懂得訂立勞動合同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必要性,所以教材把這一框放在了這一節的第一框。
〔學生分析〕
勞動者是現實中最普遍的生產主體,對農村學生來講,本身他們的父母大多就是勞動者,所以學生心理上與這一大主體也比較接近,理解這一框的內容不會有太大的心理差距,甚至往往會產生共鳴;學生在學習完農業、工業、第三產業後,也會很自然的想去知道在三大產業中的廣大勞動者是一個怎樣的群體,享有哪些權利和義務,他們有沒有保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勞動者的含義、勞動者的基本權利與義務及其相互關系的基本知識;懂得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勞動者權利;懂得提高勞動者職業技能、遵守職業道德等是勞動者應盡的基本義務;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去關注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並培養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獨立思考、分析、探究、判斷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3.情感和態度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善於獨立思考、樂於探究思索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討論、合作學習,培養自愛、自強的思想意識和心理品質;通過辨明事實真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及正確的價值取向。
〔教學重點、難點〕
1. 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2. 提高職業技能和遵守職業道德是勞動者應盡的義務
〔教學設想〕
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體現建構主義教學觀,遵循問題式教學模式,即創設初始情境→隱含問題→解決問題;推進情境→再設問題→解決問題;再推情境→拓展問題→解決問題;貫穿師生互動,生生合作學習方式,來獲得新知識,並在獲得新知的過程中使學生提高能力,進而升華內心情感。通過設計一個現實焦點問題,隨著情節的一步步展開,誘導性的一層層提出問題,跟著問題的解決,再提出新的開放式的問題,留下學生進一步思考空間,從而達到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
〔教學工具〕
多媒休、廣播
〔教學過程〕
(一)設置懸念、激勵質疑。
案件:(多媒體廣播)
石嘴山市發生4死1傷重大殺人案 2005年5月13日 《寧夏日報》
5月11日晚22時53分,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河濱街派出所接到群眾電話報警,稱在河濱街104鋼電路寧夏電建公寓東側「寶林商店」附近有幾人被捅傷。派出所民警迅速趕到案發現場,發現受害人蘇某某(男,50餘歲、河南沈丘市人)以及他的兒子,女兒和女婿吳某4人已經死亡,另一個湯某嚴重受傷。
當晚23時27分,犯罪嫌疑人王斌余到惠農區北街派出所投案自首,公安部門迅速將王斌余的弟弟王斌銀抓獲,並立即對王斌余進行審訊。王斌余,男,漢族,28歲,甘肅省甘谷縣盤安鎮尉家溝村二組村民,目前在寧夏石嘴山河濱工業園區某工地打工。
據王斌余交代,因老闆欠其他和他弟弟工錢,他於5月11日上午到惠農區勞動局要求解決,勞動監察大隊找到帶班工頭吳某某後,吳某某稱老闆不在,他解決不了。勞動監察大隊只好通知王斌余通過法律程序解決。當晚22時40分左右,王斌余哥倆又到104鋼電路附近吳某某住處討要工錢,未果。接著與聞聲而來的勸說的蘇某、蘇某兒子、女兒、女婿發生口角。王斌余從身上掏出事先准備好的單刃匕捅死四人。後,王斌余發現包工頭吳某的老婆湯某也在現場,便揮刀將其捅成重傷。
自感罪孽深重的王斌余隨即打車到附近的黃河大橋邊,將匕首扔進黃河後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
目前,傷者湯某正在醫院搶救,案件還在進一步審理之中。
提出問題:(1) 初步分析王斌余作案的起因是什麼?
(2)王斌余作為勞動者在行使了什麼權利?
生:討論、分析,……
……
生1:因為他的老闆沒有付給他們工資。
生2:王斌余沒有拿到工資。
生3:王斌余去拿工資是行使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
生4:王斌余到勞動問詢要求解決是行使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
師:闡述《勞動法》中的規定:
(1)勞動者是指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
(2)勞動者享有的其他基本權利: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權;休息、休假權;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權;接受職業技能培訓權;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權;法律規定的其他權利。
那為什麼老闆不給王斌余工資呢?請接著往下看。
(二) 展開情節、撥開迷霧。
案情發展(多媒體、廣播):
9月4日 新華網報道:
6月29日,因王斌余連害四條人命,寧夏石嘴山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王斌余死刑。
8月19日和26日,記者先後兩次到石嘴山市第一看守所,采訪了王斌余。
從2003年8月起,我一直跟著河南包工頭陳繼偉(即現在的王的老闆)幹活。平常我們都是從早上7點干到晚上7點,有時候到晚上八九點才下班,只要天亮著就幹活。一點也不敢偷懶。 現在我們老闆承包的是寧夏石嘴山惠農區的一家工廠的保溫工程,我和工友們做的主要是給鋼管包上岩棉和鐵皮。岩棉是一種刺激性的化學材料,工人們只有手套和帽子,沒有專門防護服,經常被岩棉扎得渾身起紅疙瘩,又疼又癢。保溫用的玻璃纖維扎得人渾身起紅疙瘩,我介紹來的老鄉都是受不了工作的辛苦跑掉的了,但我還堅持著。
記者:那為什麼老闆不給你工資?
王:老闆說我偷了工地的鋁皮,不給我工資。
記者:那你有沒有偷?
王:我沒有!
再提問題:(1) 老闆不給王斌余工資,是不是因為他沒有完成工作任務?
(2) 假如是的話,老闆這樣做對不對?為什麼?
生:再討論、分析,……
……
生1:不是。
生2:因為老闆認為王斌余偷了工地上的東西。
生3:假如是的話,老闆的做法是對的。
生4:如果王斌余確實偷了鋁皮,是應該剋扣式工錢,因為這樣做是不道德的。
生5:偷竊是違反了勞動者義務:遵守職業道德。
生6:沒有履行義務就沒有權利。
師:對!勞動者在享有權利的同時還必須履行相應的基本義務: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沒有權利就無所謂義務,不履行義務也就沒有權利。
案情發展(多媒體、廣播):
記者:這么累的活,你的老鄉都不幹了,為什麼你還堅持著,有沒有想過離開去換一份工作?
王:當然想過,我也去找過別的工作,但別的單位要不是說我沒文化,就說我沒有技術不要我。所以我只能繼續幹下去。
我是出生在甘肅省一個小山村,常年乾旱家裡收成不好。我6歲時媽媽就去世了,家裡生活困難,一家3口人擠在一個大炕上。小時候因為家裡窮,我邊上學還邊干農活,在家裡要做飯、照顧弟弟,小學四年級時我就輟學在家。我一直想讓弟弟上學,可我爸說他自己不識字不也活得好好的,更何況家裡沒有錢。弟弟二年級也輟學了,跟我一起在這里打工。 經村裡熟人介紹,我是17歲就開始到甘肅天水市打工。隨後幾年到過甘肅蘭州、寧夏中衛、銀川、石嘴山、中寧等地,也曾蹬過三輪車,但大多是在建築行業打工。
再提問題:(3)為什麼王斌余找不到別的工作?
生:討論、分析……
……
生1:他只有小學四年級,沒有文憑。
生2:別的工作他可能不會做!
生3:他也沒有特長,沒有一樣專門的技術。
師:總結:看來職業技能對勞動者是多麼的重要!
提高職業技能是勞動必須履行的義務。
提高勞動技能的意義:職業技能的提高是勞動者適應21世紀的需要;勞動技能的高低決定著產品質量的好壞;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技術素質決定了這個國家的技術實力和生產力水平。
案情至此,王斌余並沒有偷鋁皮。難道是有人在老闆面前誣陷他?
(三) 推向高潮、思考領悟。
案情高潮:(多媒體、廣播)
「吳華(即蘇文才的女婿,蘇志剛的妹夫)是我們的工友,但他是負責工程質量和監督的。平時他經常會平白無故地拿我們出氣。還讓我去偷工地上的東西,我說不幹,他就罵我,罵我是「狗」。蘇志剛(即蘇文才的兒子)也經常對我無中生有,說我到老闆面前去等告他的狀,可我並沒有。他罵我們是「豬、沒有腦袋」。他們不止罵,還打我們,用腳踹,用磚頭來砸我。」對這些,二年來的王斌余都沒有還手,一直是「取怒不取言」。
2005年4月,跟著「大老闆」陳繼偉打工近兩年的王斌余感覺心力交瘁。「今年5月份,父親因為去年修房子腿被砸斷一直沒治好,家裡急需用錢,再加上我身體一直不好,實在不想繼續幹下去,就提出不幹了,想要回今年掙的5000多元錢。但吳新國(即工地的包工頭)說我們在看工地時偷了鋁皮,一直拖著不給結算工錢。」
實在沒辦法,王斌余兄弟倆去了惠農區勞動局投訴,由於陳繼偉不在,惠農區人事勞動保障局叫來了包工頭吳新國,後面跟著吳華。但吳新國說老闆不在他是解決不了的。後經過勞動部門調解,吳新國向勞動部門承諾,5天內給王斌余算清工資。
晚上22:40,王斌余兄弟兩人來到吳新國住處後,再次向吳新國索要工資,但吳新國沒有開門,於是雙方發生爭執。之後,兄弟倆看到戴著黃色安全帽的工友蘇志剛。他加班回來,聽到聲音後即來勸解。蘇過來說:「今天這么晚了,明天還要上班,別敲了。」王兄弟倆並沒有聽他的勸解。其後,蘇志剛的父親蘇文才、妹夫吳華、妹妹蘇香蘭相繼聞聲而來。蘇志剛說:「你們今天是不是欠揍?」王斌余問:「你們這一幫人想幹啥?」剛說完,蘇文才就朝王斌余左臉扇了一個耳光,蘇志剛過去也准備打王斌余,於是就出現了前面的一幕。
真相大白:顯然在老闆面前誣陷王斌余的是吳華,蘇志剛他們。現時王斌余因為是多次討薪無果,平時壓抑在心中的對吳華他們的怒氣爆發而鬥起殺意釀成了這場悲劇的。如果吳華他們不誣陷王,也不打、罵王的話,也不至於此的。
1.再提問題:(1)可是為什麼吳華他們要這么做呢?
(2)他們違背了哪些職業道德?
生:再次討論、分析……
……
生1:他們想討好老闆!
生2:他們是想與老闆套近乎!
生3:他們想讓老闆看到他們,從老闆那裡獲得更多的好處,比如加工資啊。
生4:他們也太不擇手段了。
生5:對,他們太不道德,自己乾的壞事卻說是別人做的。沒有起碼的職業道德。
生6:他們工作作風太壞了。
生7:根本沒有誠信可言。
師:總結:
職業道德是指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其特定勞動中的行為規范和准則.
我國的職業道德是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社會主義道德在職業活動中的體現.其基本要求是: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遵守職業道德是每個勞動者基本的道德准則,是人們對本職工作起碼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職業道德也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保障,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健全法制的同時,更要加強每個勞動者的職業道德。
2. 現狀調查:請學習小組上台展示(課前布置):永康市古山工業區部分企業的外來民工的真情流露。
如永康市星月公司、永康市刀剪廠的外來民工說,他們老闆對他們的關心,和整個集體的團結合作精神。(從正面說明提高職業道德的重要性)
(四) 冷靜反思、總結內化。
案情尾聲:(多媒體、廣播)
王斌余的自白:我城裡漂泊了10年,但我從不願意和城裡人打交道,因為他們瞧不起我們這些農民工。
一次我去銀行匯款,那裡的人看到我穿得特別臟,就不理我。還有一次在蘭州,我問車站的人有沒有回天水的車,那人惡狠狠地對我說,「沒有。」
他們打我,我忍了兩年多了,現在不幹了,他們還要打我……我很氣憤,我的命真的這樣苦嗎,死了總沒有人欺負我了吧?
拓展延伸: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周邊的外來民工?
生:討論並紛紛表態……

『伍』 誰能給我一個較好的《馬說》教案

《馬說》教案
【教學目的】
1. 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敘;
2. 掌握文中的字詞解釋,通假字的用法;
3. 體會作者寄託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情況。
【教學過程】
一.回憶「唐宋八大家」,由此引入介紹韓愈。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又一引題:賈島的推敲故事聯繫到韓愈,文名顯著。
2.為什麼韓愈會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教師介紹:韓愈歷來被稱為「文起八代之衰」,第一個沖在最前線的戰士會受到最高的贊美。在歷經了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內容脫離了實用的立場,而只是趨於聲律和辭藻的華美。文學的真正改革不得不有待於唐代了,以韓愈、柳宗元為首的攻擊六朝的文風在建設著實用的散文運動。而韓愈和柳宗元正是以文學創作作為自己改革的有利武器。
※「韓愈在當日對於根深蒂固的駢文陣線的宣戰,新散文的建立,確有一種百折不回的奮斗精神。」(《中國文學發展史》)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氣勢雄健,舊時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摘自《辭海》「韓愈」條)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自稱昌黎韓愈,所以後人又稱他為韓昌黎。貞元八年(792)中進士後,過了四年才被宣武節度使任命為觀察推官,貞元十八年(802)授四門博士,歷遷監察御史,因上書言關中災情被貶為陽山(今屬廣東)縣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參軍,國子監博士,後隨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亂,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憲宗迎佛骨被貶潮州刺史,穆宗時,任國子監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
在中唐,韓愈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文學家。一方面他有大量傑出的詩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為文壇詩壇的領袖,廣交文友,提攜獎掖,不遺餘力,在他周圍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風格相近的文人。他不僅大力稱贊比他年長的孟郊,還獎拔比他年輕的賈島,又鼓勵李賀這位天才詩人,並為他因避父諱而不得參加科舉而大聲疾呼;此外,他還與皇甫湜、盧仝、樊宗師、劉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這樣,他與他周圍的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個文學集團,並以他本人為主將,掀起了一個很有影響的新詩潮。」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3.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韓愈的文章是如何體現他的「文道結合」的理論主張的。
4.出示課題。
二.解釋全文的字詞含義,掌握生字生詞的拼音。
三.從字詞過渡到內容含義:

四.介紹韓愈寫作的背景:
這篇《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棗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提拔,未被採納。他在京城應試覓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後無限怨郁,離開長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寫這篇《馬說》的思想基礎。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陳心跡,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五.點出全文的寓意,明白文章的「托物寓意」的寫作手法。
1.如何「托物寓意」?千里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樂比喻「聖明的君主」,司馬者比喻「不認識人才或埋沒人才的人」。
2.作者在文中反映了千里馬被埋沒的悲劇,為了要提出一個怎樣的現實問題?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馬為喻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行為。
3.這是一篇「說」,你讀完後,認為它屬於哪一種文體?(議論文)
4.為了達到議論論點的目的,作者用了一種什麼論證方法?(比喻)
用了比喻論證的好處有:
【關於韓愈的資料】
□《新唐書·列傳一百一》: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七世祖茂,有功於後魏,封安定王。父仲卿,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終秘書郎。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會董晉為宣武節度使,表署觀察推官。晉卒,愈從喪出,不四日,汴軍亂,乃去。依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參軍。元和初,權知國子博士,分司東都,三歲為真。改都官員外郎,即拜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
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後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愈過華,以為刺史陰相黨,上疏治之。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溪尉。愈坐是復為博士。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諭曰:……
執政覽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轉考功,知制誥,進中書舍人。 初,憲宗將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諸軍按視。及還,且言賊可滅,與宰相議不合。愈亦奏言:…… 執政不喜。會有人詆愈在江陵時為裴均所厚,均子鍔素無狀,愈為文章,字命鍔謗語囂暴,由是改太子右庶子。及度以宰相節度彰義軍,宣慰淮西,奏愈行軍司馬。愈請乘遽先入汴,說韓弘使葉力。元濟平,遷刑部侍郎。
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唄,至為夷法,灼體膚,委珍貝,騰沓系路。愈聞惡之,乃上表曰:……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願少寬假,以來諫爭。」帝曰:「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後,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於是中外駭懼,雖戚里諸貴,亦為愈言,乃貶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謝曰:……
帝得表,頗感悔,欲復用之,持示宰相曰:「愈前所論是大愛朕,然不當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鎛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終狂疏,可且內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州,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之,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 祝之夕,暴風震電起溪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歸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禁其為隸。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
鎮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元稹言:「韓愈可惜。」穆宗亦悔,詔愈度事從宜,無必入。愈至,廷湊嚴兵迓之,甲士陳廷。既坐,廷湊曰:「所以紛紛者,乃此士卒也。」愈大聲曰;「天子以公為有將帥材,故賜以節,豈意同賊反邪?」語未終,士前奮曰:「先太師為國擊朱滔,血衣猶在,此軍何負,乃以為賊乎?」愈曰:「以為爾不記先太師也,若猶記之,固善。天寶以來,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孫在乎?亦有居官者乎?」眾曰:「無。」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歸朝廷,官中書令,父子受旗節;劉悟、李佑皆大鎮。此爾軍所其聞也。」眾曰:「弘正刻,故此軍不安。」愈曰:「然爾曹亦害田公,又殘其家矣,復何道?」眾訁雚曰:「善。」廷湊慮眾變,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湊何所為?」愈曰:「神策六軍將如牛元翼者為不乏,但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公久圍之,何也?」廷湊曰:「即出之。」愈曰:「若爾,則無事矣。」會元翼亦潰圍出,延湊不追。愈歸奏其語,帝大悅。轉吏部侍郎。
時宰相李逢吉惡李紳,欲逐之,遂以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詔不台參,而除紳中丞。紳果劾奏愈,愈以詔自解。其後文刺紛然,宰相以台、府不協,遂罷愈為兵部侍郎,而出紳江西觀察使。紳見帝,得留,愈亦復為吏部侍郎。長慶四年卒,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文。
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始終不少變。成就後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愈官顯,稍謝遣。凡內外親若交友無後者,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鄭喪,為服期以報。
每言文章自漢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後,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樹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師說》等數十篇,皆奧衍閎深,與孟軻、揚雄相表裡而佐佑《六經》雲?至它文,造端置辭,要為不襲蹈前人者。然惟愈為之,沛然若有餘,至其徒李翱、李漢、皇甫湜從而效之,遽不及遠甚。從愈游者,若孟郊、張籍,亦皆自名於時。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駱玉明)
所謂「古文」的復興,有賴於韓愈的出現。而說到韓愈,則必須看到他的多面性。一方面,韓愈具有積極維護封建專制和儒家「道統」的熱情,而另一方面,韓愈又是一個個性很強、自我表現欲很強的人。在他的怪怪奇奇、汪洋縱肆的詩歌中,我們已經可以感覺到他的不甘凡庸、喜好張揚外露的氣質,而「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芍葯歌》)這一類自我描述,更不是拘謹斂束的形象。甚至,他以上追孟子、繼承道統自命,也可以說是上述兩方面因素的共同表現。所以,當韓愈投入古文復興運動時,他的態度與前人實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復興儒學為核心宗旨的基本立場上,他確是繼承了前人;但他的整個散文理論,特別在變革文風、推進創作方面,卻增添了許多新的和更為合理的內容。而古文運動獲成功,不僅由於他的理論,更重要的,是由於他寫出了許多富於個性、才力和創造性的佳作,從實踐上重新奠定了散體文的文學地位。同時,他大力提倡與呼籲文體改革,團結了一批撰寫散體文的作家,使散體文創作形成了一股較大的文學潮流。
《舊唐書·韓愈傳》說:「大歷、貞元之間,文字多尚古學,效揚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獨孤及、梁肅最稱淵奧,儒林推重。愈從其徒游,銳意鑽仰,欲自振於一代。」其中,獨孤及對韓愈的影響應該是間接的,因為大歷十二年獨孤及去世時,韓愈才十歲。但梁肅對韓愈卻有直接影響。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中曾說到過梁肅對自己及朋友的提攜,《唐摭言》還記載韓愈、李觀、李絳、崔群在梁肅處游學,三年未得見面,而一見之下,梁肅大為稱賞,於是十分推獎他們的文章。這可能是後人杜撰的故事,但韓愈接受了梁肅的散文理論,則無可懷疑。不過,韓愈的古文理論絕不是簡單地抄襲或因循前人的見解,它的實際內容要豐富得多。
第一,韓愈主張寫散文「宜師古聖賢人」(《答劉正夫》),但學習古文,並不因為「其句讀不類於今」,而是「學古道則欲兼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也就是說,學古文根本上是為了學習「道」。表面看來,這與蕭穎士、獨孤及、梁肅等人的思想並沒有區別,但是,蕭穎士等人所說的「道」只是指倫常教化、道德規范,即儒家學說中的外在倫理規范,而韓愈所說的「道」則兼指(有時偏重)人的內在道德修養和人格精神。他在《三器論》中曾說過,「不務修其誠於內,而務其盛飾於外,匹夫之不可」,在《答尉遲生書》中又說過,「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故君子慎其實」,並反復強調孟子「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的論點(《答侯生問論語書》),顯然他是吸取了孟子學說的精神,把內在精神看得很重的。所以,他很重視「氣」的作用,認為文章的好與壞,就決定於這種精神性的「氣」充實與否。
他曾借孟子的話說明,如果人格高尚、志趣充實,文章也會充實,而「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同上)。《答李翊書》中又說: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與言猶是也。
這當然不是韓愈的發明,但是,韓愈再次提出這些見解卻有兩重意義:一是他把「文本於道」從外在禮法規范、道德信條對文學的制約轉化為人的內在人格修養對文學內容的決定。盡管韓愈所要求的人格修養與內在精神總體上並不與儒家禮法相沖突,但它畢竟使文學趨向自覺的表現而不是被動的詮釋。二是韓愈肯定了內在精神與人格修養中情感的地位。
所謂「氣」,也包括了「不平則鳴」(《送孟東野序》)、「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送高閑上人序》)、「愁思之聲」、「窮苦之言」(《荊潭唱和詩序》)等等「不平有動於心」的個人情感活動及其在各種藝術中的表現。這說明韓愈講「文以明道」仍是有較大包容性的,它並不排斥、甚至贊許強烈的喜怒哀樂之情的存在。
第二,學習古人的散文體格,主要應該學習古人「詞必己出」(《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而不是簡單地模擬古文。駢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好用典故,而缺乏創造力的作者便把一些爛熟的套話翻來復去地鑲嵌在文中,既無真情實感,又無新鮮的語言。針對這種缺陷而提倡散文的韓愈,便把「惟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看得很重。雖然他也很重視從古人的作品中學習語言,如《進學解》中曾歷數「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庄》、《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但他並不是停留在這些古文的技巧和語言上。在《答李翊書》中,他說自己學文,開始是「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但這時並不能「唯陳言之務去」。其後,「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漸漸有了心得,於是「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最後,對古人之言「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養氣守醇,才到了化境,可以自如地寫自己的話、自己的心了。可見,韓愈要求的,乃是「師其意不師其辭」的學習古文方法和「自樹立,不因循」(《答劉正夫書》)的文章語言風格。而實際上他對前代文章的借鑒吸收,范圍是很廣泛的,其中也包括駢文的成分。
在主張「文以明道」的同時也承認作者個人的內在情感在散文中表現的合理性,在主張「師古人」的同時又強調語言的創新和風格的個性化,這是韓愈散文理論的精華所在。但是,個人內在情感與個性的表現與「道」的要求,並不是很容易統一的,而常常會出現矛盾。面對這種矛盾,韓愈在理論上還是把「道」放在首位。他一方面承認人的內在情感是文學創作成敗的基礎,但另一方面又試圖把這些感情盡可能納入合乎封建倫常的規范中。他說他自己的「道」,乃是「夫子、孟軻、揚雄所傳之道」(《重答張籍書》),自己的「文」是「歌頌堯舜之道」的文,內容「皆約六經之旨」,雖然有「感激怨懟奇怪之辭,以求知於天下」,但也決「不悖於教化,妖淫諛佞譸張之說無所出於其中」(《上宰相書》)。總之,「道」對個性對情感的寬容,還是有限度的。
至於韓愈本人的創作,又比他的理論更能反映出他作為文學家的氣質。其中雖然有大量論「道」言「性」的作品,如《原道》、《讀荀子》等,但也有許多既出於真情,又刻意追求藝術性的文學作品。所以,當時人裴度說他「恃其絕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以為戲」(《寄李翱書》),後來人說他「徒語人以其辭」(王安石《上人書》)、「第文人耳」(宋釋契嵩《非韓》)、「以為文人則有餘,以為知道則不足」(張耒《韓愈論》),尤其是南宋大儒朱熹,更指責他「裂道與文以為兩物」(《讀唐志》),都看到了他在追求「道」與追求「文」之間的脫節現象,看到了他對文學性的興趣往往超過了對政治倫理的興趣這一事實。但是,這恰恰是韓愈在文學創作中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在創作實踐中,他既投入了豐富的情感,又運用了很高的語言技巧,因而寫出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
韓愈的《原道》、《原毀》、《師說》、《爭臣論》等說理文結構嚴謹,重視行文的氣勢和邏輯,過去很受一般古文家的稱賞,但文學價值並不高。倒是一些議論性的短文,帶著充沛的感情,寫得真摯動人。如《送孟東野序》為孟郊鳴不平,激動地發泄著對時代與社會埋沒人才現象的一腔怨氣;《送董邵南序》則借安慰因「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而只好去燕趙謀事的董邵南,抒發對才士沉淪不遇、生不逢時的感慨;
而《送李願歸盤谷序》則借贊美退隱者的清高,斥責那些「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的小人的卑劣行徑,蘊含了下層文人在社會壓抑下一種急於宣洩的「不平之氣」。此外,還有一些近乎寓言的雜感,則銳利尖刻、生動形象,往往一針見血,而又不動聲色。
如《雜說一·說龍》、《雜說四·說馬》、《獲麟解》等,都是借龍、馬、麟等動物的遭遇來寫人的,在這些雜感中往往包含了韓愈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或窮愁寂寞的嘆息。如著名的《說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在韓愈的散文中,悼念其侄韓老成的《祭十二郎文》尤其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哀弔之文前人多用駢體或四言韻文寫作,在整齊的格式中求得一種庄肅之感。而此文全無格式、套語,而且不像韓愈其他文章那樣講究結構。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自身之未老而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數乃至疑後嗣之成立,極寫內心之辛酸悲慟;中間一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甘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切動人。文章語意反復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在特定情景下散體文相對於駢體文的優長。
韓愈的記敘文中,如《張中丞傳後敘》、《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等,敘事中或加渲染,或雜諧謔,也寫得很生動傳神。像《張中丞傳後序》寫南霽雲向賀蘭進明求援,而賀蘭進明出於妒忌,按兵不動,反而設宴以籠絡南霽雲,這時,韓愈以濃筆重彩寫道:
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之泣下。
下面,接著又加上一節:
(南霽雲)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這兩段,在刻畫南霽雲忠勇堅貞品格的同時,把南霽雲剛烈的個性也凸現出來了。在《石鼎聯句詩序》中,韓愈充分運用欲擒故縱、借外現內的方法,描寫才智過人的道士軒轅彌明與劉師服、侯喜二人聯詩的戲劇性過程和人物的心理變化。
他先寫道士的貌不驚人,「白須黑面,長頸而高結,喉中又作楚語」,因而反襯出侯喜等人「視之若無人」的高傲似乎合情合理。但當應彌明之請而聯詩後,這種心理上的高傲就開始發生變化:一開始聽到寫詩,劉師服便「大喜,即援筆題其首兩句」,侯喜也當仁不讓,「踴躍,即綴其下」,道士卻一面「袖手竦肩,倚北牆坐」,一面高吟兩句「龍頭縮菌蠢,豕腹漲彭亨」,機帶雙敲,詭譎中暗含譏刺,兩人便驚住了;但他們心中仍然不服,還想倚多取勝,「聲鳴益悲,操筆欲書,將下復止,竟亦不能奇」,道士則「應之如響,皆穎脫含譏諷」。
直到三更,兩人心理上已徹底被擊潰,而道士「又唱出四十字」,這時兩人「大懼,皆起立床下拜」,道士卻已「倚牆睡,鼻息如雷鳴」。這篇文字如同小說,把兩個文人酸文假醋的模樣、前倨後恭的心理和道士不拘小節、放盪機智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
縱觀韓愈的散文創作,其藝術技巧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首先,韓愈很注意語匯的創新。駢文的一個重要缺陷就是語言陳舊、套路濫熟、好用典故,而他從前人的語匯中推陳出新,從當時的口語中提煉新詞,創造出不少新穎的語匯,使文章常常閃現出妙語警句,增添了不少生氣。像《送窮文》中的「面目可憎」、「垂頭喪氣」,《進學解》中的「動輒得咎」、「佶屈聱牙」、「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原道》中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送孟東野序》中的「不平則鳴」,《應科目時與人書》中的「俯首帖耳」、「搖尾乞憐」等,都是沿用至今、鮮明生動的詞語。此外,韓愈還一反駢文好用華麗詞藻的習慣,採摭一些不為人所用或刺激性很強的詞彙,如《送窮文》寫鬼「張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頓腳,失笑相顧」,《石鼎聯句詩序》寫人「白須黑面,長頸而高結」,《進學解》寫治學「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送廖道士序》寫山氣「蜿蟮扶輿,磅礴而郁積」,看起來未必美,但極其生動傳神。當然有時韓愈也不免矯枉過正,用一些冷僻生澀的文字,使文章佶屈聱牙,拗口難通。
其次,韓愈很注重句式的設計。駢文的句式,固然整齊合拍、音節響亮,但缺少變化,氣勢較弱,韓愈的散文,則極善於交錯運用各種重復句、排比句、對仗句,來增加文章的變化與氣勢,發揮散文句子可長可短的優勢,彌補散文缺乏音樂美和節奏感的缺陷。如《進學解》第二段論先生的學業、儒道、文章、為人,四層敘述結尾分別是「先生之業,可謂勤矣」、「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先生之於文,可謂宏其中而肆其外矣」、「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使四層意思的節奏顯得很整齊分明,語氣在流暢中重重疊疊,層層加碼,為後面突然的大轉折作了有力的鋪墊。又如《畫記》中述畫中之人,不避重復地列舉了「騎而立者五人,騎而被甲載兵立者十人,一人騎執大旗前立,騎而被甲載行且下牽者十人,騎而負者二人……」等三十二種姿態的一百二十三人;
記畫中的馬,則一一寫了二十七種馬的姿態,看起來很羅嗦,但讀來卻娓娓動聽,畫上各種人、馬姿態畢現,各種長短錯落、節奏不一的句式以極其繁復的方式組織在一起,正好令人感受到這是一幅龐大細密、錯落參差的宏大圖畫的布局形式。此外,《送孟東野序》連用三十八個「鳴」,由於句式變化,並不令人感到單調,反而有一種噴涌而出、咄咄逼人的氣勢;前面提到《祭十二郎文》中寫初聞噩耗時心理的一段,句句用語助詞收尾,但「也」、「乎」、「耶」的不同語氣錯落相雜,或感嘆或疑問,句子忽長忽短,很真實地表現出感情的激烈的起伏變化。
再次,韓愈極為注意文章的結構布局。他有時以重筆陡然而起、突兀而現,抓住讀者目光,然後再轉入本題,如《送董邵南序》以「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起首和《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以「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起首;
有時則從遠處迂迴而來,如《送區冊序》先說陽山的究僻荒寒、文化落後,然後借莊子關於逃世之人聞空谷足音而喜的話轉接,寫出其時其境中與區冊交識的愉快。至於《送孟東野序》則是上述兩種類型的結合,文章從「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警句振起後,卻不引入孟郊之事,而是從物聲說到人聲,從人聲說到文辭,文辭又是從上古說到有唐,一路惝恍迷離,不著邊際。最後寥寥數語歸結到孟郊,反觀前文,既是作者自身人生感想的抒發,又成為本文正題的鋪墊。另外,像《原道》那種抽絲剝筍般的層層推進,《原毀》的正反互映、通篇對比,雖是單純說理文字,文章的道理也是相通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情況下,韓愈還有意避免搖曳生姿的文章結構。如《柳宗元墓誌銘》寫得十分平實,表現出他對這位朋友愛其人格、才華而惜其行事(韓不贊同柳參與永貞革新)、憐其遭遇的心情;《祭十二郎文》也是直抒衷情,不有意為文。但這其實也是對於文章結構的一種精心考慮,即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平實就是最好的結構。
韓文具有各種體式,風格也有所不同,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氣勢雄大、感情充沛而文字奇崛新穎、句式參差交錯、結構開闔變化,前人說它「猖狂恣肆」(柳宗元《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怪惶惑」(蘇洵《上歐陽內翰書》)。當然,韓愈在文章上很用力,「做」的痕跡也是難免的。
當時,韓愈是文壇上的領袖,他不僅自己提出理論,參與實踐,而且極力推獎提攜文學上的同道,如作《薦士詩》推薦孟郊,寫狀推薦張籍、樊宗師(《薦張籍狀》《薦樊宗師狀》),寫文為李賀打抱不平(《諱辯》)等。他自己也說交遊很廣,「所與交往相識者千百人……或以事同,或以藝取」(《與崔群書》),李翱則說他「頗亦好賢」,像「秦漢間尚俠行義之一豪雋」(《答韓侍郎書》),因此,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作家集團,他們在詩文兩方面都進行了具有創新意義的努力。在詩歌方面取得成就的人不少,散文方面則除了韓愈外,其他人的成就都不大。如李翱以議論文為主,雖結構整飭,卻缺乏文采和氣勢;皇甫湜的散文則比較重視外在語言形式上的奇崛,但情感力度較弱,氣勢也不夠雄大;樊宗師的散文更把韓愈的語言奇崛險怪推向了極端,雖然「詞必己出」,但他忽略了語言交流的通則,走向了晦澀艱深。

『陸』 普通黨員講黨課的教案哪裡有

廉政黨課教案

教學主題:拒腐防變,警鍾長鳴
教學目的:
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從思想上築牢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堤壩,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自覺抵禦各種誘惑,經受住得與失,公與私,權與法等方面的考驗;增強拒腐防變的意識和能力,加固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不斷增強黨員幹部自己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推動公司黨風廉政建設再上新台階。
教學內容:
通過對贛南第一貪腐大案---贛州市公路局原局長李國蔚因「三貪」落馬案,深刻剖析腐敗案件發生的客觀原因,深入挖掘腐敗分子走上腐化墮落的主觀因素。教育黨員幹部和職工如何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堅持廉潔從政,提高拒腐防變的能力,這就是要黨員幹部必須始終保持高尚的理想信念,在生活作風、生活方式、社會交往中都要嚴於律己,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做到廉潔自律。
授課對象:公司全體黨員幹部、員工
授課地點:會議室
貪腐典型案例剖析
原贛州市公路局長李國蔚貪腐案。李國蔚在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任贛州市公路局局長的2年時間里,貪污贓款共計人民幣400多萬元、美元11萬元、港幣5萬余元、歐元300元及部分贓物。被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翻開李國蔚的履歷,李國蔚是土生土長的贛州人,1956年出生於贛縣。從學校畢業後,就進入當時的贛州公路分局工作。從1992年任贛州公路分局副局長之後,李國蔚就青雲直上,1995年任撫州公路分局局長,1999年任贛州公路分局局長,2002年6月,李國蔚爬上了贛州市公路局局長的「寶座」。據調查,李國蔚在贛州市公路局擔任主要領導期間,凌駕於組織之上,大搞「一言堂」。從項目安排、資金調度到人事任免等重要決策,都由他一人說了算,並從中大量收受賄賂。他對反腐教育異常反感。03年3月贛州市公路局紀委布置了反腐倡廉宣傳欄,李國蔚覺得刺眼,僅僅掛了兩天,就讓人強行撤掉。「三貪」局長李國蔚在被查處後說,「我犯這些事,是因為社會風氣不好。查到了我,算我運氣不好。」完全放棄了用「廉政」二字自我約束。
二、吸取教訓警鍾長鳴
李國蔚案特點是,政治上蛻化變質,與黨離心離德;經濟上貪得無厭,受賄索賄驚人;生活上腐化墮落,糜爛透頂。贛州市紀委書記王萍說,李國蔚的心態道出了一個現實問題:官場「潛規則」大行其道,黨紀國法等顯性規則面臨嚴峻挑戰。廉政幹部被認為沒本事,能撈會貪者卻被認為有「能耐」,受到查處是運氣不好。王萍說,李國蔚之所以走上這條路,從他個人來說,主要有三方面因素:一是長期放鬆思想改造,政治上蛻變。二是凌駕於組織之上,作風專橫跋扈。三是無視黨紀國法,利令智昏。另外,監管也存在問題,為了團結放棄原則,沒有民主氣氛、沒有原則立場,表面一團和氣。腐敗就是權力的腐敗,腐敗的本質特徵就是以權謀私,權錢交易。這一點在一些腐敗分子身上體現得非常明顯。在他們的頭腦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已盪然無存,黨的事業,人民的利益已被拋到九霄雲外,為了滿足膨脹的私慾,攫取更多的錢財,甘心被金錢牽著鼻子走,乖乖地為他們服務。最終走向了范罪的深淵,得到了法律的治裁。他從黨的幹部墮落為徹頭徹尾的腐敗分子,人民的罪人,並被處以無期徒刑,充分顯示了我們黨懲治腐敗分子的決心,進一步鼓舞了廣大人民群眾反腐敗的信心。每個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要從李國蔚這典型的反面教員身上汲取深刻教訓,自覺地改造世界觀、經受住權力、金錢的考驗,用實際行動踐行「廉潔從政,拒腐防變」。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一手抓推進改革開放,一手抓懲治腐敗,黨風廉政建設收到了明顯效果。但是,目前黨內仍有少數黨員幹部經不住權力、金錢、美色的誘惑,喪失黨性原則,私慾極度膨脹,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做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嚴重地影響了黨群、干群關系,損壞了黨的形象。為此,在今天改革開放的攻堅階段,我們組織學習剖析這一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意義十分重大。古人曰:「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見興哀;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三、提高認識加強自律
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一個顯著標志。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原則的問題、根本的問題,歷來是辨別無產階級政黨和非無產階級政黨的試金石。人民群眾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是我們黨的生命之根,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落實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上,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思考問題和開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風廉政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維護群眾利益,而全面弄清根本目的,並教育廣大黨員幹部,對於統一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增強其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實踐黨的宗旨的自覺性十分重要。
公司在加強黨員幹部、職工廉政教育的基礎上,利用網路、電話、發放意見卡、設置投票箱等各種形式和途徑,面向業主和社會廣泛徵求對公司的意見和建議,加強有效監督和科學管理,把黨風廉政建設置於更大層面、更高標准之中,使我公司廉政建設更加具有全面性和針對性。達到網上有廉政信息、牆上有廉政警示、紙上有廉政宣傳、嘴裡有廉政提醒、心裡有廉政信念的廉政宣傳效果,營造了濃厚的廉政文化氛圍。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扎實推進反腐敗斗爭,是從嚴治黨的基本要求,也是公司更好地發揮服務技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創建優美環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吉房物業黨支部在局黨委的正確領導和精心指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以及市、局的反腐敗會議精神,從科學發展觀出發,立足本公司工作實際,把握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政策法規,明確自身工作責任感,積極維護黨和群眾利益,一切行動聽指揮,以高昂的政治熱情和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投入到工作之中,為完成全年工作目標推動公司各項工作的新發展而努力。
廉潔自律是黨和人民對黨員幹部最起碼的要求,是黨員幹部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和道德准則,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我國自古就有「公生明,廉生威。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則民不敢慢,廉則吏不敢欺」的至理明言。一名黨員幹部,應該具有更高的認識境界、更多的真誠和更強的自覺性,做到「律己以廉,撫民以仁,存心以公,蒞事以勤」,切實在思想上築起拒腐防變的堅強防線,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過好權力關、金錢關、美色關,當好典範。
一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權力觀,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所有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絕不能被私有化、商品化,用來作為謀取個人、家庭或小團體私利的資本。一切貪官的權力觀都是被扭曲的。他們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謀取個人私利的手段,在他們的眼裡,權就是錢,有了權就可以撈錢。他們與一些「大款」打得火熱,相互利用,同流合污,「日進萬金」。然而最終走向罪惡的深淵。因此,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必須一要干凈,二要幹事,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真心誠意地為群眾服務,兢兢業業地為黨和國家作貢獻,絕不能把自己手中的權力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
二是要牢固樹立正確的利益觀,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黨和人民利益的關系。共產黨人也有個人的正當利益,但是共產黨人奉行「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個人利益必須服從黨和人民利益。在個人利益同黨和人民利益出現矛盾不一致時,作為黨員,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應不惜犧牲個人利益直至個人的一切,黨員領導幹部如果把個人利益擺到不正確的位置上,甚至顛倒個人利益同黨和人民利益的相互關系,搞個人利益至上,那就必然背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離立黨為公的原則,走向黨和人民的反面,必將斷送了他們前程和性命。
三是要結合實際,公司班子、各部門和小區服務處要緊緊圍繞強化風險崗位權力監督、提升崗位廉能水平,通過「崗位人員自己找、其他崗位人員幫助提、分管領導分別點」的方式,分領導崗位、中層崗位和操作崗位三個層次,從崗位職責、業務流程、制度機制、工作效率和外部環境等方面,積極排查、深入查找,並進行認真分析,扎實開展崗位廉能風險排查,查找崗位廉能風險點,做到及早發現違紀苗頭、及早解決違紀問題,把廉能風險化解在初始階段,切實增強幹部職工自覺接受監督、主動參與監督和化解廉能風險的意識, 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工作。
四、加強學習堅定信念
黨員幹部首先要樹立學習意識,把學習作為一種政治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思想境界來認識和對待。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學習和自學,做到經常性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知識學習,不斷拓寬知識領域,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為履行職責奠定堅實的基礎。古人雲:修身、治國、平天下。始終把「修身」放在第一位,這正是我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我們黨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一貫非常重視修身養性、提高人格的重要作用,並在實踐中不斷予以發展。今天,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求黨員幹部做廉潔自律的表率,這是我們黨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賦予「修身」的新的內容。這就要求黨員幹部要做到「四慎」,即「慎獨、慎微、慎行、慎交」。通過 典型案例總結經驗,剖析原因,吸取教訓,始終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
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崇高的信仰和目的。共產黨人牢固樹立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就能前仆後繼,捨生取義,就能抵制誘惑,拒腐防變。如果背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面臨生死考驗,則可能貪生怕死,當叛徒;面臨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則可能濫用權力,腐敗變質。李國蔚案留給人們的慘痛教訓是多方面的,但最核心的一條是他們背棄了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政治上蛻化變質導致經濟和生活上腐敗墮落。
樹立牢固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首先要把加強理論學習作為堅定理想信念的必由之路,真正解決思想入黨的問題。只有學好科學理論才能使我們正確而深刻地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而不被各種紛繁復雜的形勢所迷惑。許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領導幹部,在剖析原因時,也都把不注重理論學習放在了第一條,這絕非巧合,二者是地地道道的因果關系。理論上的糊塗就會導致政治上的動搖,政治上的動搖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必然步入岐途。因此,我們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學習型管理幹部,一定要把理論學習作為事業和人生的大事,深入、全面、系統地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真正理解和掌握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堅定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心,使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深深地紮根於自己的頭腦里,凝刻在自己的心目中,築起拒腐防變的思想大堤。其次,要把注重世界觀的改造作為強化理想信念的總開關。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面對物慾喧囂、誘惑肆虐的世俗人生,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認真汲取教訓,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見賢思齊、見不賢而自省」,像焦裕祿、孔繁森那樣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主義無限忠誠,為了黨的事業,為共產主義理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再次,黨員領導幹部還必須講正氣,保持革命氣節。李國蔚作為典型的腐敗分子,也極為惡劣地表現在他的人格品行上。他靈魂骯臟,不顧廉恥,貪權、貪財、借工程招標、人員調動大肆收受賄賂,表現出貪婪的本性。我們黨員幹部要以此為戒,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以共產黨人的浩然正氣面對權力、金錢的誘惑,不斷培養和弘揚高尚的人格品質,力行共產主義道德,實現政治堅定性與道德純潔性、理論學習與人格完善的統一,「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拒腐防變,嚴以律己,嫉惡如仇,永葆革命氣節。
五、嚴格黨紀築好防腐體系
嚴格遵守和執行黨的紀律,對於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保證實現黨的各項任務是十分重要的。我們黨建黨幾十年來,一直強調和堅決維護黨的紀律,同各種違犯紀律現象作斗爭。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堅持「兩手抓」的方針,其中包括嚴厲打擊各種違法亂紀活動。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切實改進黨的作風,著力加強反腐倡廉建設,並要求把這一方針貫徹到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堅決改變黨內存在的紀律松馳和軟弱渙散的現象。這些年來,我們黨在領導開展的打擊經濟領域違法犯罪活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腐敗斗爭中,查辦了各種類型的違法亂紀案件,處理了一些黨員幹部,清除了一批腐敗分子。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至今仍然有些黨員幹部對遵紀守法引不起高度重視,有失警覺,以致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我行我素,不以為然。在各種誘惑面前難以自控,明知道有紀律有規定不能做的事情,也去干;結果一害黨和國家,二害人民群眾,三害自己和家庭,因此必須加強廣大黨員幹部的紀律和法制教育,從嚴治黨,嚴肅執紀,確保黨員幹部嚴格自律拒腐防變。黨的紀律是鐵的紀律,是全黨的組織和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准則,它對整個黨組織和黨員都起著規范的作用,中紀委頒發《黨員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就是我們每位黨員必須遵守的又一紀律行為准則,一切違犯紀律的行為,都要受到嚴格追究,違犯國法的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幾十年黨的歷史實踐證明,把黨建設好,沒有紀律不行;有了紀律,不能得到有效的維護和執行也不行。只有建立在自覺性基礎上且十分嚴格的紀律,才能使黨具有鋼鐵般意志,形成奪取革命和建設勝利的戰鬥力量,完成其偉大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應當綜合治理、標本兼治,既要堅決查辦違法違紀案件,嚴厲懲處腐敗分子,繼續保持懲治腐敗工作力度,又要用發展的思路和改革的辦法。首先,著力抓好教育制度建設,增強反腐倡廉教育的約束力。公司一貫堅持主要負責同志定期講廉政黨課等制度,嚴格執行《領導幹部述職述廉、民主測評制度》、《職工年度考核制度》、《部門、小區量化考核制度》、《目標管理考核制度》、《黨支部目標考核制度》,把作風建設情況納入公司目標考核、支部目標考核、中層幹部考核、職工年度考核和部門、小區任量化考核的重要內容。同時開展「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創先爭優活動,「每月之星」優秀員工評選活動,通過職工、業主的評議,評選出業績優良、道德高尚的優秀員工。並將考核結果與評優評先、職務晉升等掛鉤,對違規違紀一票否決。建立健全黨性定期分析、反腐倡廉專題民主生活會制度,完善示範教育、警示教育、崗位廉政教育制度,建立幹部黨員培訓、流動黨員教育制度,研究制定貫穿幹部培養、選拔、管理、使用全過程的反腐倡廉教育實施辦法。其次,著力抓好監督制度建設,增強反腐倡廉監督的約束力。按照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的要求,積極探索加強監督的有效途徑,認真落實加強對黨政正職監督的辦法,加強對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領導幹部行使權力的監督,加強對重點人員、重點崗位、重要職能、重要事項的全方位全過程監督。第三,著力抓好預防制度建設,增強預防腐敗工作的約束力。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抓好預防腐敗制度建設。堅持把預防腐敗的要求落實到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各個環節,形成一套有效的預防腐敗制度。
通過廉政黨課學習,我們全體黨員要清楚認識到,世界觀決定著人生追求和人生道路、支配著人們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為准則,也決定著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公司全體黨員幹部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權力觀,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做到清政、勤政、廉政,讓黨紀國法的警鍾在耳邊、在心中時刻敲響、長鳴。

吉房物業黨支部 塗
2012.7.6

『柒』 馬說初中二年級教案和譯文

《馬說》教案
【教學目的】
1. 了解「說」這種文體的特點,分辨其中的議論和記敘;
2. 掌握文中的字詞解釋,通假字的用法;
3. 體會作者寄託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了解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可悲情況。
【教學過程】
一.回憶「唐宋八大家」,由此引入介紹韓愈。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王安石、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又一引題:賈島的推敲故事聯繫到韓愈,文名顯著。
2.為什麼韓愈會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教師介紹:韓愈歷來被稱為「文起八代之衰」,第一個沖在最前線的戰士會受到最高的贊美。在歷經了魏晉南北朝,文學的內容脫離了實用的立場,而只是趨於聲律和辭藻的華美。文學的真正改革不得不有待於唐代了,以韓愈、柳宗元為首的攻擊六朝的文風在建設著實用的散文運動。而韓愈和柳宗元正是以文學創作作為自己改革的有利武器。
※「韓愈在當日對於根深蒂固的駢文陣線的宣戰,新散文的建立,確有一種百折不回的奮斗精神。」(《中國文學發展史》)
※「韓愈在政治上反對藩鎮割據,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來的駢偶文風,提倡散體,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散文,在繼承先秦兩漢古文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發展,氣勢雄健,舊時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摘自《辭海》「韓愈」條)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陽(今河南孟縣)人,郡望昌黎,自稱昌黎韓愈,所以後人又稱他為韓昌黎。貞元八年(792)中進士後,過了四年才被宣武節度使任命為觀察推官,貞元十八年(802)授四門博士,歷遷監察御史,因上書言關中災情被貶為陽山(今屬廣東)縣令,元和初任江陵府法曹參軍,國子監博士,後隨宰相裴度平淮西之亂,遷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諫憲宗迎佛骨被貶潮州刺史,穆宗時,任國子監祭酒,兵部、吏部侍郎等。有《昌黎先生集》。
在中唐,韓愈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文學家。一方面他有大量傑出的詩文作品,另一方面,他作為文壇詩壇的領袖,廣交文友,提攜獎掖,不遺餘力,在他周圍聚集了不少志趣相投,風格相近的文人。他不僅大力稱贊比他年長的孟郊,還獎拔比他年輕的賈島,又鼓勵李賀這位天才詩人,並為他因避父諱而不得參加科舉而大聲疾呼;此外,他還與皇甫湜、盧仝、樊宗師、劉叉、李翱等有密切交往。這樣,他與他周圍的這些文人便形成了一個文學集團,並以他本人為主將,掀起了一個很有影響的新詩潮。」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

3.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韓愈的文章是如何體現他的「文道結合」的理論主張的。
4.出示課題。
二.解釋全文的字詞含義,掌握生字生詞的拼音。
三.從字詞過渡到內容含義:

四.介紹韓愈寫作的背景:
這篇《馬說》大約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棗800)間。其時,他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提拔,未被採納。他在京城應試覓官,奔走相告,一共呆了10年之久,最後無限怨郁,離開長安。坎坷遭遇正是他寫這篇《馬說》的思想基礎。這篇文章的另一用意是曲陳心跡,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之情。
五.點出全文的寓意,明白文章的「托物寓意」的寫作手法。
1.如何「托物寓意」?千里馬比喻「有才能的人」,伯樂比喻「聖明的君主」,司馬者比喻「不認識人才或埋沒人才的人」。
2.作者在文中反映了千里馬被埋沒的悲劇,為了要提出一個怎樣的現實問題?
這篇文章的主旨是借千里馬為喻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揭露封建統治者埋沒人才的行為。
3.這是一篇「說」,你讀完後,認為它屬於哪一種文體?(議論文)
4.為了達到議論論點的目的,作者用了一種什麼論證方法?(比喻)
用了比喻論證的好處有:
【關於韓愈的資料】
□《新唐書·列傳一百一》:
韓愈,字退之,鄧州南陽人。七世祖茂,有功於後魏,封安定王。父仲卿,為武昌令,有美政,既去,縣人刻石頌德。終秘書郎。愈生三歲而孤,隨伯兄會貶官嶺表。會卒,嫂鄭鞠之。愈自知讀書,日記數千百言,比長,盡能通《六經》、百家學。擢進士第。會董晉為宣武節度使,表署觀察推官。晉卒,愈從喪出,不四日,汴軍亂,乃去。依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建封辟府推官。操行堅正,鯁言無所忌。調四門博士,遷監察御史。上疏極論宮市,德宗怒,貶陽山令。有愛在民,民生子多以其姓字之。改江陵法曹參軍。元和初,權知國子博士,分司東都,三歲為真。改都官員外郎,即拜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
華陰令柳澗有罪,前刺史劾奏之,未報而刺史罷。澗諷百姓遮索軍頓役直,後刺史惡之,按其獄,貶澗房州司馬。愈過華,以為刺史陰相黨,上疏治之。既御史覆問,得澗贓,再貶封溪尉。愈坐是復為博士。既才高數黜,官又下遷,乃作《進學解》以自諭曰:……
執政覽之,奇其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轉考功,知制誥,進中書舍人。 初,憲宗將平蔡,命御史中丞裴度使諸軍按視。及還,且言賊可滅,與宰相議不合。愈亦奏言:…… 執政不喜。會有人詆愈在江陵時為裴均所厚,均子鍔素無狀,愈為文章,字命鍔謗語囂暴,由是改太子右庶子。及度以宰相節度彰義軍,宣慰淮西,奏愈行軍司馬。愈請乘遽先入汴,說韓弘使葉力。元濟平,遷刑部侍郎。
憲宗遣使者往鳳翔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唄,至為夷法,灼體膚,委珍貝,騰沓系路。愈聞惡之,乃上表曰:……
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將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訐牾,罪之誠宜。然非內懷至忠,安能及此?願少寬假,以來諫爭。」帝曰:「愈言我奉佛太過,猶可容;至謂東漢奉佛以後,天子感夭促,言何乖剌邪?愈,人臣,狂妄敢爾,固不可赦!」於是中外駭懼,雖戚里諸貴,亦為愈言,乃貶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謝曰:……
帝得表,頗感悔,欲復用之,持示宰相曰:「愈前所論是大愛朕,然不當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皇甫鎛素忌愈直,即奏言:「愈終狂疏,可且內移。」乃改袁州刺史。初,愈至潮州,問民疾苦,皆曰:「惡溪有鱷魚,食民畜產且盡,民以是窮。」數日,愈自往視之,令其屬秦濟以一羊一豚投溪水而祝之曰:…… 祝之夕,暴風震電起溪中,數日水盡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無鱷魚患。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歸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禁其為隸。召拜國子祭酒,轉兵部侍郎。
鎮州亂,殺田弘正而立王廷湊,詔愈宣撫。既行,眾皆危之。元稹言:「韓愈可惜。」穆宗亦悔,詔愈度事從宜,無必入。愈至,廷湊嚴兵迓之,甲士陳廷。既坐,廷湊曰:「所以紛紛者,乃此士卒也。」愈大聲曰;「天子以公為有將帥材,故賜以節,豈意同賊反邪?」語未終,士前奮曰:「先太師為國擊朱滔,血衣猶在,此軍何負,乃以為賊乎?」愈曰:「以為爾不記先太師也,若猶記之,固善。天寶以來,安祿山、史思明、李希烈等有子若孫在乎?亦有居官者乎?」眾曰:「無。」愈曰:「田公以魏博六州歸朝廷,官中書令,父子受旗節;劉悟、李佑皆大鎮。此爾軍所其聞也。」眾曰:「弘正刻,故此軍不安。」愈曰:「然爾曹亦害田公,又殘其家矣,復何道?」眾訁雚曰:「善。」廷湊慮眾變,疾麾使去。因曰:「今欲廷湊何所為?」愈曰:「神策六軍將如牛元翼者為不乏,但朝廷顧大體,不可棄之。公久圍之,何也?」廷湊曰:「即出之。」愈曰:「若爾,則無事矣。」會元翼亦潰圍出,延湊不追。愈歸奏其語,帝大悅。轉吏部侍郎。
時宰相李逢吉惡李紳,欲逐之,遂以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特詔不台參,而除紳中丞。紳果劾奏愈,愈以詔自解。其後文刺紛然,宰相以台、府不協,遂罷愈為兵部侍郎,而出紳江西觀察使。紳見帝,得留,愈亦復為吏部侍郎。長慶四年卒,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曰文。
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始終不少變。成就後進士,往往知名。經愈指授,皆稱「韓門弟子」,愈官顯,稍謝遣。凡內外親若交友無後者,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嫂鄭喪,為服期以報。
每言文章自漢司馬相如、太史公、劉向、揚雄後,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樹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師說》等數十篇,皆奧衍閎深,與孟軻、揚雄相表裡而佐佑《六經》雲?至它文,造端置辭,要為不襲蹈前人者。然惟愈為之,沛然若有餘,至其徒李翱、李漢、皇甫湜從而效之,遽不及遠甚。從愈游者,若孟郊、張籍,亦皆自名於時。
□《中國文學史》(章培恆、駱玉明)
所謂「古文」的復興,有賴於韓愈的出現。而說到韓愈,則必須看到他的多面性。一方面,韓愈具有積極維護封建專制和儒家「道統」的熱情,而另一方面,韓愈又是一個個性很強、自我表現欲很強的人。在他的怪怪奇奇、汪洋縱肆的詩歌中,我們已經可以感覺到他的不甘凡庸、喜好張揚外露的氣質,而「花前醉倒歌者誰,楚狂小子韓退之」(《芍葯歌》)這一類自我描述,更不是拘謹斂束的形象。甚至,他以上追孟子、繼承道統自命,也可以說是上述兩方面因素的共同表現。所以,當韓愈投入古文復興運動時,他的態度與前人實有很大的不同。在以復興儒學為核心宗旨的基本立場上,他確是繼承了前人;但他的整個散文理論,特別在變革文風、推進創作方面,卻增添了許多新的和更為合理的內容。而古文運動獲成功,不僅由於他的理論,更重要的,是由於他寫出了許多富於個性、才力和創造性的佳作,從實踐上重新奠定了散體文的文學地位。同時,他大力提倡與呼籲文體改革,團結了一批撰寫散體文的作家,使散體文創作形成了一股較大的文學潮流。
《舊唐書·韓愈傳》說:「大歷、貞元之間,文字多尚古學,效揚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獨孤及、梁肅最稱淵奧,儒林推重。愈從其徒游,銳意鑽仰,欲自振於一代。」其中,獨孤及對韓愈的影響應該是間接的,因為大歷十二年獨孤及去世時,韓愈才十歲。但梁肅對韓愈卻有直接影響。韓愈《與祠部陸員外書》中曾說到過梁肅對自己及朋友的提攜,《唐摭言》還記載韓愈、李觀、李絳、崔群在梁肅處游學,三年未得見面,而一見之下,梁肅大為稱賞,於是十分推獎他們的文章。這可能是後人杜撰的故事,但韓愈接受了梁肅的散文理論,則無可懷疑。不過,韓愈的古文理論絕不是簡單地抄襲或因循前人的見解,它的實際內容要豐富得多。
第一,韓愈主張寫散文「宜師古聖賢人」(《答劉正夫》),但學習古文,並不因為「其句讀不類於今」,而是「學古道則欲兼其辭,通其辭者,本志乎古道者也」(《題歐陽生哀辭後》),也就是說,學古文根本上是為了學習「道」。表面看來,這與蕭穎士、獨孤及、梁肅等人的思想並沒有區別,但是,蕭穎士等人所說的「道」只是指倫常教化、道德規范,即儒家學說中的外在倫理規范,而韓愈所說的「道」則兼指(有時偏重)人的內在道德修養和人格精神。他在《三器論》中曾說過,「不務修其誠於內,而務其盛飾於外,匹夫之不可」,在《答尉遲生書》中又說過,「夫所謂文者,必有諸其中,故君子慎其實」,並反復強調孟子「萬物皆備於我,反身而誠」的論點(《答侯生問論語書》),顯然他是吸取了孟子學說的精神,把內在精神看得很重的。所以,他很重視「氣」的作用,認為文章的好與壞,就決定於這種精神性的「氣」充實與否。
他曾借孟子的話說明,如果人格高尚、志趣充實,文章也會充實,而「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同上)。《答李翊書》中又說:
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畢浮,氣與言猶是也。
這當然不是韓愈的發明,但是,韓愈再次提出這些見解卻有兩重意義:一是他把「文本於道」從外在禮法規范、道德信條對文學的制約轉化為人的內在人格修養對文學內容的決定。盡管韓愈所要求的人格修養與內在精神總體上並不與儒家禮法相沖突,但它畢竟使文學趨向自覺的表現而不是被動的詮釋。二是韓愈肯定了內在精神與人格修養中情感的地位。
所謂「氣」,也包括了「不平則鳴」(《送孟東野序》)、「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送高閑上人序》)、「愁思之聲」、「窮苦之言」(《荊潭唱和詩序》)等等「不平有動於心」的個人情感活動及其在各種藝術中的表現。這說明韓愈講「文以明道」仍是有較大包容性的,它並不排斥、甚至贊許強烈的喜怒哀樂之情的存在。
第二,學習古人的散文體格,主要應該學習古人「詞必己出」(《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而不是簡單地模擬古文。駢文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好用典故,而缺乏創造力的作者便把一些爛熟的套話翻來復去地鑲嵌在文中,既無真情實感,又無新鮮的語言。針對這種缺陷而提倡散文的韓愈,便把「惟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看得很重。雖然他也很重視從古人的作品中學習語言,如《進學解》中曾歷數「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嚴,《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逮《庄》、《騷》,太史所錄,子雲、相如,同工異曲」,但他並不是停留在這些古文的技巧和語言上。在《答李翊書》中,他說自己學文,開始是「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非聖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但這時並不能「唯陳言之務去」。其後,「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漸漸有了心得,於是「當其取於心而注於手也,汩汩然來矣」。最後,對古人之言「迎而距之,平心而察之」,養氣守醇,才到了化境,可以自如地寫自己的話、自己的心了。可見,韓愈要求的,乃是「師其意不師其辭」的學習古文方法和「自樹立,不因循」(《答劉正夫書》)的文章語言風格。而實際上他對前代文章的借鑒吸收,范圍是很廣泛的,其中也包括駢文的成分。
在主張「文以明道」的同時也承認作者個人的內在情感在散文中表現的合理性,在主張「師古人」的同時又強調語言的創新和風格的個性化,這是韓愈散文理論的精華所在。但是,個人內在情感與個性的表現與「道」的要求,並不是很容易統一的,而常常會出現矛盾。面對這種矛盾,韓愈在理論上還是把「道」放在首位。他一方面承認人的內在情感是文學創作成敗的基礎,但另一方面又試圖把這些感情盡可能納入合乎封建倫常的規范中。他說他自己的「道」,乃是「夫子、孟軻、揚雄所傳之道」(《重答張籍書》),自己的「文」是「歌頌堯舜之道」的文,內容「皆約六經之旨」,雖然有「感激怨懟奇怪之辭,以求知於天下」,但也決「不悖於教化,妖淫諛佞譸張之說無所出於其中」(《上宰相書》)。總之,「道」對個性對情感的寬容,還是有限度的。
至於韓愈本人的創作,又比他的理論更能反映出他作為文學家的氣質。其中雖然有大量論「道」言「性」的作品,如《原道》、《讀荀子》等,但也有許多既出於真情,又刻意追求藝術性的文學作品。所以,當時人裴度說他「恃其絕足,往往奔放,不以文立制,而以文以為戲」(《寄李翱書》),後來人說他「徒語人以其辭」(王安石《上人書》)、「第文人耳」(宋釋契嵩《非韓》)、「以為文人則有餘,以為知道則不足」(張耒《韓愈論》),尤其是南宋大儒朱熹,更指責他「裂道與文以為兩物」(《讀唐志》),都看到了他在追求「道」與追求「文」之間的脫節現象,看到了他對文學性的興趣往往超過了對政治倫理的興趣這一事實。但是,這恰恰是韓愈在文學創作中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在創作實踐中,他既投入了豐富的情感,又運用了很高的語言技巧,因而寫出了許多優秀的散文作品。
韓愈的《原道》、《原毀》、《師說》、《爭臣論》等說理文結構嚴謹,重視行文的氣勢和邏輯,過去很受一般古文家的稱賞,但文學價值並不高。倒是一些議論性的短文,帶著充沛的感情,寫得真摯動人。如《送孟東野序》為孟郊鳴不平,激動地發泄著對時代與社會埋沒人才現象的一腔怨氣;《送董邵南序》則借安慰因「舉進士,連不得志於有司」而只好去燕趙謀事的董邵南,抒發對才士沉淪不遇、生不逢時的感慨;
而《送李願歸盤谷序》則借贊美退隱者的清高,斥責那些「伺候於公卿之門,奔走於形勢之途,足將進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的小人的卑劣行徑,蘊含了下層文人在社會壓抑下一種急於宣洩的「不平之氣」。此外,還有一些近乎寓言的雜感,則銳利尖刻、生動形象,往往一針見血,而又不動聲色。
如《雜說一·說龍》、《雜說四·說馬》、《獲麟解》等,都是借龍、馬、麟等動物的遭遇來寫人的,在這些雜感中往往包含了韓愈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或窮愁寂寞的嘆息。如著名的《說馬》: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在韓愈的散文中,悼念其侄韓老成的《祭十二郎文》尤其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哀弔之文前人多用駢體或四言韻文寫作,在整齊的格式中求得一種庄肅之感。而此文全無格式、套語,而且不像韓愈其他文章那樣講究結構。全文以向死者訴說的口吻寫成,哀家族之凋落,哀自身之未老而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數乃至疑後嗣之成立,極寫內心之辛酸悲慟;中間一段寫初聞噩耗時將信將疑、不甘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哀切動人。文章語意反復而一氣貫注,最能體現在特定情景下散體文相對於駢體文的優長。
韓愈的記敘文中,如《張中丞傳後敘》、《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等,敘事中或加渲染,或雜諧謔,也寫得很生動傳神。像《張中丞傳後序》寫南霽雲向賀蘭進明求援,而賀蘭進明出於妒忌,按兵不動,反而設宴以籠絡南霽雲,這時,韓愈以濃筆重彩寫道:
霽雲慷慨語曰:「雲來時,睢陽之人不食月余日矣,雲雖欲獨食,義不忍;雖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斷一指,血淋漓,以示賀蘭,一座大驚,皆感激為之泣下。
下面,接著又加上一節:
(南霽雲)將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圖,矢著其上磚半箭,曰:「吾歸破賊,必滅賀蘭,此矢所以志也。」
這兩段,在刻畫南霽雲忠勇堅貞品格的同時,把南霽雲剛烈的個性也凸現出來了。在《石鼎聯句詩序》中,韓愈充分運用欲擒故縱、借外現內的方法,描寫才智過人的道士軒轅彌明與劉師服、侯喜二人聯詩的戲劇性過程和人物的心理變化。
他先寫道士的貌不驚人,「白須黑面,長頸而高結,喉中又作楚語」,因而反襯出侯喜等人「視之若無人」的高傲似乎合情合理。但當應彌明之請而聯詩後,這種心理上的高傲就開始發生變化:一開始聽到寫詩,劉師服便「大喜,即援筆題其首兩句」,侯喜也當仁不讓,「踴躍,即綴其下」,道士卻一面「袖手竦肩,倚北牆坐」,一面高吟兩句「龍頭縮菌蠢,豕腹漲彭亨」,機帶雙敲,詭譎中暗含譏刺,兩人便驚住了;但他們心中仍然不服,還想倚多取勝,「聲鳴益悲,操筆欲書,將下復止,竟亦不能奇」,道士則「應之如響,皆穎脫含譏諷」。
直到三更,兩人心理上已徹底被擊潰,而道士「又唱出四十字」,這時兩人「大懼,皆起立床下拜」,道士卻已「倚牆睡,鼻息如雷鳴」。這篇文字如同小說,把兩個文人酸文假醋的模樣、前倨後恭的心理和道士不拘小節、放盪機智的形象寫得十分生動。
縱觀韓愈的散文創作,其藝術技巧可以歸納為以下三方面:
首先,韓愈很注意語匯的創新。駢文的一個重要缺陷就是語言陳舊、套路濫熟、好用典故,而他從前人的語匯中推陳出新,從當時的口語中提煉新詞,創造出不少新穎的語匯,使文章常常閃現出妙語警句,增添了不少生氣。像《送窮文》中的「面目可憎」、「垂頭喪氣」,《進學解》中的「動輒得咎」、「佶屈聱牙」、「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原道》中的「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送孟東野序》中的「不平則鳴」,《應科目時與人書》中的「俯首帖耳」、「搖尾乞憐」等,都是沿用至今、鮮明生動的詞語。此外,韓愈還一反駢文好用華麗詞藻的習慣,採摭一些不為人所用或刺激性很強的詞彙,如《送窮文》寫鬼「張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頓腳,失笑相顧」,《石鼎聯句詩序》寫人「白須黑面,長頸而高結」,《進學解》寫治學「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送廖道士序》寫山氣「蜿蟮扶輿,磅礴而郁積」,看起來未必美,但極其生動傳神。當然有時韓愈也不免矯枉過正,用一些冷僻生澀的文字,使文章佶屈聱牙,拗口難通。
其次,韓愈很注重句式的設計。駢文的句式,固然整齊合拍、音節響亮,但缺少變化,氣勢較弱,韓愈的散文,則極善於交錯運用各種重復句、排比句、對仗句,來增加文章的變化與氣勢,發揮散文句子可長可短的優勢,彌補散文缺乏音樂美和節奏感的缺陷。如《進學解》第二段論先生的學業、儒道、文章、為人,四層敘述結尾分別是「先生之業,可謂勤矣」、「先生之於儒,可謂有勞矣」、「先生之於文,可謂宏其中而肆其外矣」、「先生之於為人,可謂成矣」,使四層意思的節奏顯得很整齊分明,語氣在流暢中重重疊疊,層層加碼,為後面突然的大轉折作了有力的鋪墊。又如《畫記》中述畫中之人,不避重復地列舉了「騎而立者五人,騎而被甲載兵立者十人,一人騎執大旗前立,騎而被甲載行且下牽者十人,騎而負者二人……」等三十二種姿態的一百二十三人;
記畫中的馬,則一一寫了二十七種馬的姿態,看起來很羅嗦,但讀來卻娓娓動聽,畫上各種人、馬姿態畢現,各種長短錯落、節奏不一的句式以極其繁復的方式組織在一起,正好令人感受到這是一幅龐大細密、錯落參差的宏大圖畫的布局形式。此外,《送孟東野序》連用三十八個「鳴」,由於句式變化,並不令人感到單調,反而有一種噴涌而出、咄咄逼人的氣勢;前面提到《祭十二郎文》中寫初聞噩耗時心理的一段,句句用語助詞收尾,但「也」、「乎」、「耶」的不同語氣錯落相雜,或感嘆或疑問,句子忽長忽短,很真實地表現出感情的激烈的起伏變化。
再次,韓愈極為注意文章的結構布局。他有時以重筆陡然而起、突兀而現,抓住讀者目光,然後再轉入本題,如《送董邵南序》以「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起首和《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以「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起首;
有時則從遠處迂迴而來,如《送區冊序》先說陽山的究僻荒寒、文化落後,然後借莊子關於逃世之人聞空谷足音而喜的話轉接,寫出其時其境中與區冊交識的愉快。至於《送孟東野序》則是上述兩種類型的結合,文章從「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的警句振起後,卻不引入孟郊之事,而是從物聲說到人聲,從人聲說到文辭,文辭又是從上古說到有唐,一路惝恍迷離,不著邊際。最後寥寥數語歸結到孟郊,反觀前文,既是作者自身人生感想的抒發,又成為本文正題的鋪墊。另外,像《原道》那種抽絲剝筍般的層層推進,《原毀》的正反互映、通篇對比,雖是單純說理文字,文章的道理也是相通的。值得注意的是,在特定情況下,韓愈還有意避免搖曳生姿的文章結構。如《柳宗元墓誌銘》寫得十分平實,表現出他對這位朋友愛其人格、才華而惜其行事(韓不贊同柳參與永貞革新)、憐其遭遇的心情;《祭十二郎文》也是直抒衷情,不有意為文。但這其實也是對於文章結構的一種精心考慮,即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平實就是最好的結構。
韓文具有各種體式,風格也有所不同,其最顯著的特徵是氣勢雄大、感情充沛而文字奇崛新穎、句式參差交錯、結構開闔變化,前人說它「猖狂恣肆」(柳宗元《答韋珩示韓愈相推以文墨事書》)、「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魚黿蛟龍,萬怪惶惑」(蘇洵《上歐陽內翰書》)。當然,韓愈在文章上很用力,「做」的痕跡也是難免的。
當時,韓愈是文壇上的領袖,他不僅自己提出理論,參與實踐,而且極力推獎提攜文學上的同道,如作《薦士詩》推薦孟郊,寫狀推薦張籍、樊宗師(《薦張籍狀》《薦樊宗師狀》),寫文為李賀打抱不平(《諱辯》)等。他自己也說交遊很廣,「所與交往相識者千百人……或以事同,或以藝取」(《與崔群書》),李翱則說他「頗亦好賢」,像「秦漢間尚俠行義之一豪雋」(《答韓侍郎書》),因此,在他周圍形成了一個作家集團,他們在詩文兩方面都進行了具有創新意義的努力。在詩歌方面取得成就的人不少,散文方面則除了韓愈外,其他人的成就都不大。如李翱以議論文為主,雖結構整飭,卻缺乏文采和氣勢;皇甫湜的散文則比較重視外在語言形式上的奇崛,但情感力度較弱,氣勢也不夠雄大;樊宗師的散文更把韓愈的語言奇崛險怪推向了極端,雖然「詞必己出」,但他忽略了語言交流的通則,走向了晦澀艱深。

《馬說》譯文

世間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千里馬經常有,可是伯樂不會經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馬,也只是辱沒在僕役的馬夫的手裡,和普通的馬一起死在馬廄的裡面,不因為日行千里而出名。
日行千里的馬,吃一頓有時吃完糧食一石。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夠日行千里,而沒有喂養。所以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優點不能從外面表現。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馬一樣都做不到,怎麼能要求它能夠日行千里呢?
策之不以其方法,喂養它不能夠充分發揮它的才能,千里馬嘶鳴,卻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著馬鞭站到它的跟前,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恐怕是真的不認識千里馬啊!

『捌』 我想要語文出版社版的七年級語文期末復習全教案資料 ,謝謝!

、《論語》六則
一、字音
不亦說乎 (yuè)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 (dài)敏而好學(hào) 默而識之(zhì) 誨人不倦(huì)
謚號(shì)謂(wèi) 哉(zāi) 焉(yān) 亦(yì)
二、詞 語
文章中的「而」字的用法有:表並列、表轉折、表承接,下列「而」字的意思為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表承接)意思為然後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表轉折)意思為但,卻
(3)敏而好學(表並列)意思為而且
(4)溫故而知新(表順接)意思為然後、並且
(5)學而不思則罔(表轉折)意思為但、卻
(6)擇其善者而從之(表承接)意思為然後
三、孔子及《論語》介紹
(1)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2)《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我國最早的語錄體的散文集。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相與談論。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為「四書」。 宋代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體例主要有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3)四書五經是指哪些著作

(3)四書五經是指哪些著作
「四書」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部著作的總稱。
「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四、通假字
不亦說乎 「 說」通「悅」 愉快,高興
學而不思則罔 「 罔」通「惘」 迷惑不解
五、歸納
(1)學習方法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學而時習之 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學而不厭
(3)相關成語
三人行,必有我師 擇善而從 不恥下問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亦樂乎 學而不厭
22、《世說新語》二則
劉義慶
一、作家和作品
劉義慶(403—444):南朝宋文學家。彭城(現在江蘇徐州市)人。宋宗室,襲封臨川王,曾任南兗州刺史。愛好文學,招納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說新語》原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識鑒、賞譽等36門,主要記晉代士大夫的言談、行事,較多地反映了當時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世說新語》,是我國最早的筆記體小說集。
二、字音詞義見課文注腳
23、傷仲永
王安石
一、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小字獾郎,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他出生在一個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損之,曾為臨江軍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幾任州官。安石少好讀書,記憶力特強,從小受到較好的教育,仁宗慶歷進士。卒謚號為「文」, 「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點詞句
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譯:父親(對此)感到驚異,(於是)就向鄰居借筆墨來給仲永。
2.並自為其名,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譯:並且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他的詩的意思是要奉養父母、團結族人。
3.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譯:從此指定物品讓他作詩,馬上就能寫好,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鑒賞的地方。
4.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
譯:同縣的人對仲永五歲能作詩感到驚奇,漸漸把他的父親當作賓客來對待,有的人還花錢請仲永題詩。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
譯:他的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鄉人,不讓他學習。
6.不能稱前時之聞。
譯:不能與前時的名聲相稱了。
特殊句式一、省略句:(括弧內粗體字為句子省略的部分)
①不使(之)學 ②令(之)作詩 ③受之(於)天也 ④(余)還自揚州
7.泯然眾人矣!
譯:仲永的才能完全消失已經和普通人一樣了或者完全如同常人了。
泯然:消失。指原有的特點完全消失。然:……的樣子
8.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於人者不至也。
譯:方仲永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終成為普通人,就是因為他後天的教育沒有達到要求。
9.得為眾人而已耶:
譯:能夠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意思是比普通人還要不如。
10.還自揚州(倒裝句)
現代語序:自揚州還(狀語後置)
三、仲永的三個階段
①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幼年)
②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十二三歲)
③泯然眾人矣。(青年,今)
四、題目理解
「傷」,是「為......感到哀傷」的意思[意動用法]。流露出作者對一個神童,最終泯然眾人的惋惜之情,強調後天教育對成才的重要性《傷仲永》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傷」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為仲永這樣一個天才最終淪為一個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層意思是為像仲永的父親這樣不重視後天教育,思想落後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層意思是為那些天資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後天教育,最終連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轍的人哀傷。
五、文章的道理
方仲永的通達聰慧,其天資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而最終成了一個平凡得人令人感到痛惜的人,人是否能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要學習,強調後天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和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也對應了孔子的一句話:「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六、虛詞用法
虛詞「之」

1、忽啼求之——代詞,書寫工具。
2、借旁近與之——人稱代詞,他,仲永。
3、傳一鄉秀才觀之—代詞,仲永寫的詩。
4、邑人奇之——代詞,他,仲永。
5、或以錢幣乞之——代詞,仲永的詩。
6、余聞之也久——代詞,仲永的事。
7、於舅家見之——代詞,他,仲永。
8、不能稱前時之聞——助詞,的。
9、受之天——代詞,通悟。
10、受之人——兼詞,之於。
11、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介詞,到。
12、於舅家見之——介詞,在。
13、賢於材人遠矣——介詞,比。
14、受於人者不至——介詞,被。
七、詞類活用
1、邑人奇之——對…感到驚奇,形容動詞作動詞。
2、賓客其父——把…當作賓客,漸漸用賓客之禮對待...,名詞作動詞。
3、利其然——認為…有利可圖,名詞作動詞。
4、傷仲永——哀傷,惋惜,形容詞作動詞。為…感到惋惜。

24、木蘭詩
一、作品簡介:
《木蘭詩》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北朝的一首樂府民歌。它和《孔雀東南飛》一起被稱為我國詩歌史上的「樂府雙璧」,二者異曲同工,交相輝映。它以濃摯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的表現手法,集中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她解甲還鄉的不平凡的經歷。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材廣泛,格調雄勁、熱烈、質朴。
二、字詞句
1、字音:機杼〔zhù〕 鞍韉〔ān jiān〕 轡〔pèi〕頭 鳴濺濺〔jiān〕 金柝〔tuò〕 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 hán〕 貼:軍帖〔tiě〕;貼〔tiē〕黃花;字帖〔tiè〕
2、通假字:
①.對鏡帖花黃:「帖」通「貼」,貼,粘貼。
②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火:通「伙」,夥伴。
3、古今異義:
①爺:古義指父親,例:卷卷有爺名;今指爺爺,即父親的父親。
②走:古義為跑,雙兔傍地走;今義行走。
③但:古義為只,副詞,例: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今常用作轉折連詞。
④郭:古義為外城,例:出郭相扶將;今僅用作姓氏。
⑤戶:古義為門,木蘭當戶織;今義人家、門第。
⑥迷離:古義為眯著眼,今義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⑦十二:古義為虛數多,今義數詞,十二。
4、一詞多義:
市:a.集市,例:東市買駿馬; b.買,例:願為市鞍馬。(名詞作動詞。我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買: a.買(東西),例:東市買駿馬; b.雇,租,例:欲買舟而下。
願:a願意,例:願為市鞍馬; b希望,例:願馳千里足。
5、 詞語活用:
①「何」疑問代詞作動詞,是什麼。問女何所思。
②「策」名詞作動詞,登記。策勛十二轉。
③「騎」動詞作名詞,戰馬。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5、成語:
【撲朔迷離】 :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現指形容事情錯綜復雜,難於辨別。
【磨刀霍霍】: 現多形容敵人在行動前頻繁活動。
6、特殊句式及重點句子翻譯
①省略句:願為市鞍馬。(願為『此』市鞍馬」,「此」指代父從軍這件事。) 願意為此去買鞍馬。
②倒裝句:問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裝。賓語前置。)
問一聲閨女想的是什麼?
③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木蘭)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軍和壯士身經百戰,歷經數年,有的戰死,有的活下來凱旋。
④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當著窗戶對著鏡子整理頭發和貼上裝飾。
三、《木蘭詩》中木蘭的形象
木蘭是一個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朴又機敏活潑,熱愛家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表現出淳樸和高潔的情操。她是人民理想的化身,集中了中華民族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和淳樸的優秀品質,是一個深深紮根在中國北方廣大土地上的有血有肉、有人情味的英雄形象,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里尤為可貴。
25 、詩五首
一、作者簡介
王維: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外號「詩佛」。今存詩400餘首。王維精通佛學,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維摩詰向弟子們講學的書,王維很欽佩維摩詰,所以自己名為維,字摩詰。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受禪宗影響很大。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期的兩大詩派之一,這一詩派是陶淵明、謝靈運、謝朓的後繼者,這一詩派的詩人以擅長描繪山水田園風光而著稱,在藝術風格上也比較接近,通過描繪幽靜的景色,藉以反映其寧靜的心境或隱逸的思想,因而被稱為「山水田園詩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維、常健、祖詠、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王維和孟浩然,也稱為「王孟」。
李商隱:李商隱,男,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擅長駢文寫作,詩作文學價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鄭谷:鄭谷(約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致。風格清新通俗,但流於淺率。曾與許裳、張喬等唱和往還,號「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雲台編》。
王勃: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萬榮)人。王勃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於」,亦稱「初唐二傑」。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
劉禹錫: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二、 有關詩人的別稱
1、詩骨--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為「詩骨」。
2、詩傑--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3、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4、詩家天子 七絕聖手--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舉為「詩家天子」。
5、詩仙--李白 詩想像豐富奇特,風格雄渾奔放,色彩絢麗,語言清新自然,被譽為「詩仙」。
6、詩聖--杜甫 其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人稱為「詩聖」。
7、詩囚--孟郊 作詩苦心孤詣,慘淡經營,無好問,曾稱之為「詩囚」。
8、詩奴--賈島 一生以作詩為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為「詩奴」。
9、詩豪--劉禹錫 其詩沉穩凝重,格調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贈他「詩豪」的美譽。
10、詩佛--王維 這種稱謂除了有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之外,也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代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詩魔--白居易 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12、五言長城--劉長卿 擅長五言詩,他的五言詩作是全部詩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稱其為「五言長城」。
13、詩鬼--李賀 其詩善於熔鑄詞采, 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璀璨多彩的鮮明形象,故稱其為「詩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寫過《紫薇花》詠物抒情,借花自譽,人稱其為「杜紫薇」。
15、溫八叉--溫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試,八叉手即成八韻,人稱他為「溫八叉」。
16、鄭鷓鴣--鄭谷 以《鷓鴣詩》而聞名,故有「鄭鷓鴣」之稱。
17、崔鴛鴦--崔珏 賦《鴛鴦詩》,別具一格,人稱「崔鴛鴦」。
18、詩神--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26、賣油翁
歐陽修
一、字音
陳康肅sù 堯咨yáo zī 自矜jīn 家圃pǔ 睨nì之 矢shǐ 頷hàn之 忿fèn然 杓sháo 酌zhuó 瀝lì
二、詞義
自矜:自誇。 睨:斜著眼睛看。
但微頷之:只是微微地點點頭。但,只是;頷,點頭。
笑而遣之:笑著打發他(賣油翁)走。

三、通假字 「杓」通「勺」

四、作者簡介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意即藏書一萬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醉翁一人),謚號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文學革新運動的領導人物,為文以韓愈為宗,倡導寫平實樸素的古文,創立了平易流暢、委曲婉轉的文章風格,為北宋文學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他是一位有著多方面文學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詩、詞、史傳方面自成一家,留傳後世的有《六一詩話》、《歐陽文忠公全集》。
五、本文揭示的道理
這是一篇寫事明理的記敘文,記敘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六、補充文學常識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和曾鞏。
(韓柳三蘇歐陽修,安石曾鞏八大家。)
2、詩人居士、字、號歸納

李 白, 字太白, 號青蓮居士
白居易, 字樂天, 號香山居士
蘇 軾, 字子瞻, 號東坡居士
歐陽修, 號醉翁, 號六一居士
李清照 號易安居士
范成大,字致能, 號石湖居士

杜甫號少陵野老
李商隱號玉溪生
文天祥號文山
辛棄疾號稼軒
羅貫中號湖海散人
關漢卿號已齋叟
吳承恩號射陽山人
朱熹,字元晦,號晦庵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
於謙,號節庵
宋濂 明初文學家,字景濂,號潛溪
陶淵明(五柳先生)
張養浩,字希孟,號雲庄
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
賀知章晚年自號四明狂客
袁枚,字子才,號隨園老人
27、三 峽
酈道元
一、 字音
闕 quē處 重岩疊嶂 zhàng 曦 xī月 襄xiāng陵 líng 沿泝 sù 素湍 tuān
絕獻yǎn 飛漱shù 屬引zhǔ
二、 詞義(見課文腳注)
三、 作者簡介
酈道元(約470—527),字善長,北魏范陽郡涿zhuō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北魏平東將軍、青州刺史、永寧侯酈范之子,我國著名地理學家、文學家。
酈道元在給《水經》作注過程中,十分注重實地考察和調查研究,同時還博覽了大量前人著作,查看了不少精確詳細的地圖。據統計,酈道元寫《水經注》一共參閱了四百三十七種書籍。
四、 三峽簡介
(1) 、三峽位置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畫廊,全長 192 公里也就是常說的「三大峽」。
(2) 、最早提出三峽工程是誰?
孫中山先生最早提出興建三峽工程的設想。1919年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之二——實業計劃》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改善三峽航道、開發三峽水能資源的設想:「以閘堰其水,使舟得以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3)三峽大壩工程簡介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簡稱三峽工程),因位於長江幹流三峽河段而得名。三峽河段全長約兩百公里,上起四川奉節白帝城,下迄湖北宜昌南津關,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組成。選定的壩址位於西陵峽中的三斗坪鎮。壩址地質條件優越,基岩為完整堅硬的花崗岩,地形條件也有利於布置樞紐建築物和施工場地,是一個理想的高壩壩址。
1992年4月3日,七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並通過了《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決議》。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在前期准備的基礎上正式開工。
三峽大壩工程的建設時間表:
1994年12月14日,三峽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發電、航運等綜合效益於一體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03年10月26日,三峽工程開始第二次蓄水,三峽水庫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礎上悄然漲到137.4米,10月31日,壩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09年,三峽水庫將是一座長達600公里,最寬處達2000米,面積達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靜的峽谷型水庫。)到 2009年三峽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將抬高175米。
五、有關三峽的詩句
1.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
--李白《早發白帝城》
2.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雲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蘇轍《巫山賦》
3.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蘇軾《新灘》
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5.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 民諺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7.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 -------郭沫若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杜甫《登高》
9、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蒼蒼兩崖間,闊峽容一葦。 白居易 --《出入峽有感》
10、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毛澤東
28、古文二則
一、字音
蔡勉旃zhān 清稗bài類鈔 徐珂kē 蔡璘lín 券quàn 亡wú何 愕è然 卒zú 輦niǎn 膺yīng 懋mào 傅fù 婺wù源
二、詞義
重點字詞
(1)通假字
亡何(通「無」,沒有)
(2)詞類活用
①重責諾(形容詞作動詞,重視。)
②且父未嘗語我(名詞用作動詞,告訴。)
③卒輦而致之(名詞作動詞,用車子裝運。)
④乃能言(名詞作動詞,說話。)
關於誠信
與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論語•學而》
有誠故信,無私故威。 ——(宋)張載
至誠則金石開。 ——惲代英
肯說真話,敢駁假話,不說謊話。 ——陶行知
信用如鏡,一有裂痕,難以復原。 ——(瑞士)亞美路
仁慈和誠實,不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國家的國格。 ——(美)華盛頓
諺語: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②許人一物,千金不移。 ③大丈夫,一言九鼎。 ④人無信不立。

29、陌上桑
一、作品簡介
《陌上桑》是漢代的一首樂府詩,最早見於南朝沈約編撰的《宋書•樂志》,題為《艷歌羅敷行》。南朝徐陵編輯的《玉台新詠》也收載了該詩,題為《日出東南隅行》。
二、字音
隅(yú) 敷(fū) 籠系(jì) 倭(wo) 墮(ò) 髻(jì) 緗(xiāng) 綺(qǐ) 襦(rú) 捋(lǚ) 髭(zī)須 著帩頭(zhuó qiào) 踟躕(chí chú)姝(shū)
寧可(nìng)不(fǒu)千餘騎(jì) 驪(lí) 鬑鬑(lián)趨(qū)
三、詞語
【古今異義】
1.但坐觀羅敷(坐),古義;因為。今義;坐下。
2.使君謝羅敷(謝),古義;請問。今義;感謝,道謝。
【詞類活用】
1.羅敷喜蠶桑(蠶桑),{名次作動詞;「採桑養蠶」}
2.青絲為籠系(系),{動詞作名詞;「絡繩」}
四、古代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
30、詩五首
一、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河南鞏縣(今鞏義市)人。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詩人,世稱「詩聖」,現實主義詩人,世稱杜工部、杜拾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原籍湖北襄陽,生於河南鞏縣。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詩聖」。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譙(今安徽亳縣人)。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因為字數限制,所以只能發下六七單元,如果需要前面現代文的,請留下郵箱,我盡快發給你哈。

『玖』 在社區開展的學習培訓活動有哪些

社區黨員可以開展哪些活動
1、徵集建議。
2、根據群眾參與度保留節目。
3、保留節目除了表彰、奉獻等活動外,可以試今年開展活動的群眾參與程度和群眾好評度進行確定。

-------------------------
社區黨委可以組織黨員開展哪些活動策劃書

征 集 建 議
根據群眾參與度保留節目
保留節目除了表彰、奉獻等活動外,可以試今年開展活動的群眾參與程度和群眾好評度進行確定。[詳細]

開展「身邊黨員集中履諾周」活動
建議黨員節日黨員承諾工作相結合,開展「身邊黨員集中履諾周」活動。[詳細]

有南湖特色的黨員關愛形式
黨員節作為有南湖特色的黨員關愛形式,應該長期堅持,內容與形式與時俱進。[詳細]

舉辦一次黨史圖片展
舉辦一次黨史圖片展。分誕生、成長、奪取政權、改革開放成果等章節,展示我黨一路走來的光輝旅程![詳細]

開展「再走紅色之旅,重溫崢嶸歲月」活動
組織黨員以南湖紅船為啟航點,探訪井崗山延安等革命勝地,緬懷先烈,鼓舞干勁。[詳細]

放假半天
放假半天!集中開展各類體育活動、文娛演出,將建黨日活動推向高潮。[詳細]

捐贈書籍
由各支部向每一位黨員贈送我黨在戰爭年代艱苦奮戰題材的書籍,為聯系村、社區捐贈一批反映我黨光輝歷程的書籍。[詳細]

贈送生日賀卡
贈送生日賀卡,火紅的封面,閃閃發光的黨徽,打開這樣一個特殊的賀卡,裡面洋溢著熱情的政治生日賀詞。[詳細]

開展黨員基層共建活動
黨的生日結合「五型機關」創建活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組織開展黨員到結對村、社區或黨建聯系點過黨的生日活動。[詳細]

建設文化主題公園
節日需要熱烈喜慶氛圍,需要群眾的熱情參與。以黨的80多年來的成長經歷,黨的領導人各個時期相關的名人趣事為主題。[詳細]

創建「中國共產黨黨建高峰論壇」
在黨員的節日構建中設置「黨建高峰論壇」,聘請國內外黨校理論學者或者資深學者參與交流討論。[詳細]

進行專題談話
進行專題談話。在黨員過「政治生日」時,由支部書記與黨員談話,了解掌握黨員的思想動態和實際困難。[詳細]

建立黨員「政治生日」冊
建立黨員「政治生日」冊,將黨員名單按入黨日期排出「政政治生日」序列。[詳細]

黨員文藝匯演
節日不僅要有形式,也要有內涵。我們可以通過舉行黨員文藝匯演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大家感受到黨員的風貌。[詳細]

紅色旅遊
紅色旅遊作為我區旅遊開發的重點,應當突出紅色和綠色的有機結合,即要把南湖紅船作為一個紅色亮點。[詳細]

開展多種形式的「黨的生日」聯歡
如青年黨員聯誼活動,中老年黨員聯誼活動等,為全區黨員之間的交流互通搭建平台。[詳細]

開展活力慶7.1,運動度節日活動
組織開展如羽毛球、網球等對抗性的體育運動,1927年共產黨員揮灑滿腔熱血建黨,當代共產黨員揮灑熱汗度過黨的生日。[詳細]

開展7.1愛心一日捐活動
開展7.1愛心一日捐活動。以 7或7的倍數為額度進行愛心捐款活動。[詳細]

舉辦「紅色派對」
舉辦「紅色派對」,發放「紅包」——節日賀卡、紀念徽章、健身用品、休閑禮品等。[詳細]

創意規劃黨的誕生地系列活動項目
成立專家團隊,創意規劃黨的誕生地系列活動項目,與電視媒體合作,外景設置「紅色革命之旅」大型沖關「七•一」主題節目。[詳細]

到人民英雄園悼念革命先烈
「飲水不忘挖井人」,在黨的生日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裡,組織黨員到人民英雄園悼念革命先烈。[詳細]

黨員志願者活動
制訂相應工作方案,定期或不定期開展黨員志願者活動,爭取把我區黨員志願者隊伍打造成一張響亮的名片。[詳細]

網上留言或者簡訊徵集作為黨員的驕傲
使黨員能夠深切體會到自己作為一名黨員的自豪感,從而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倍努力。[詳細]

黨員奉獻總結日
要「黨員奉獻、群眾參與」為目標,要把黨的生日打造成黨員思想匯報日、黨員奉獻總結日、群眾工作評價日。[詳細]

開展「我入黨的日子」徵文活動
通過徵文活動,使黨員重溫自己入黨時的點點滴滴,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責任,暢談自己入黨時的感受。[詳細]

為生活困難黨員送節日禮
建議黨員幹部到各村、社區走訪慰問困難黨員和老黨員,給他們送去慰問金和糧、油等慰問品。[詳細]

大力組織宣傳
激勵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深入挖掘典型,採取多種舉措,及時對各類活動進行宣傳,提升知名度。[詳細]

認真搞好策劃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嚴密組織,精心策劃,將內在的活動實質轉化為有生命力的宣傳載體,讓人在實地參觀。[詳細]

深刻挖掘內涵
深度挖掘活動的精神實質,要像提煉「紅船精神」那樣,統一製作較為權威的宣傳畫冊或電視專題片,形成宣傳合力。[詳細]

科學發展我先行
可參照各類紀念日活動的做法,每年設計一個主題詞,今年結合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詳細]

「紅色七月」主題實踐活動
主題目標設計,可放在凝聚精氣神,打造團隊精神;傳遞黨的溫暖;追昔撫今談信仰,重塑新時期黨員形象等方面。[詳細]

開展一次培訓
黨組織不能只限於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訓,也要組織已入黨的同志的培訓,力爭在一屆內使全體黨員培訓一次。[詳細]

開展一次活動
即每個黨的生日開展一次有針對性的活動,即要根據不同的形勢,不同時期黨的中心工作,開展相關的活動。[詳細]

強化一個意識
即通過每年黨的生日的慶祝活動,不斷強化每個黨員的意識,不忘自己是名中共黨員,不忘黨的宗旨。[詳細]

建黨積極分子座談會
召開一次建黨積極分子座談會,通過座談,增強建黨積極分子堅信黨的信念。座談會圍繞對黨的信念、入黨動機。[詳細]

讀一本好書
為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全區黨員結合自己本職工作,選讀一本書,進行精讀。[詳細]

開展一次走訪慰問全區老黨員老幹部活動
主要黨政領導逐戶走訪看望全區的老黨員、老幹部和生活困難黨員同志,送去節日問候。[詳細]

開展一次主題實踐活動
結合「創業、創新、創優」三創活動,開展「送溫暖、送法律、送文化、送健康」活動,組織黨員幹部開展送科技下鄉。[詳細]

召開一次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
結合「科學發展觀學習活動」,緊密聯系全區「招商引資攻艱年、轉型升級推進年和城鄉統籌突破年」的主題活動。[詳細]

組織一次黨員座談會、憶黨恩活動
全區各鎮、街道及區級部門黨(總)支部組織一次黨員座談會,黨員結合各自成長歷史,憶黨恩,藉以增進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詳細]

開展一次學習參觀活動
利用我市革命遺址資源多,歷史內容豐富的優勢,以支部為單位組織黨員開展迎「七一」 學習參觀活動。[詳細]

開設「南湖黨員活動角」
依託南湖革命勝地在七一廣場等地開設「南湖黨員活動角」,可開展革命游歷史知識竟猜、趣味性游園、志願服務等活動。[詳細]

開展「了解歷史、解剖自己」黨史論壇活動
通過各種形式(培訓、講座、演講、徵文、競賽、參觀、拓展、文藝等活動)在黨員中開展我黨成長歷程知識的學習。[詳細]

黨員感恩日
7月1日全體黨員在自己的工作崗位插上一面黨旗,以此來感謝中國共產黨成為我們個為黨員學習工作生活的堅強後盾。[詳細]

開展「七個一」活動
在「七一」期間開展「七個一」活動:開展一次黨性教育,結合全區上下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詳細]

黨建工作「回頭看」活動
開展黨建工作「回頭看」活動。每個黨員對照年初黨建工作的要求,對半年來黨建工作進行系統梳理,總結經驗。[詳細]

南湖區慶「七•一」系列活動
舉辦南湖區慶「七·一」系列活動:一是組織廣大文藝骨乾和文藝愛好者,精心編排節目,謳歌黨的光輝歷程。[詳細]

組織上門服務隊伍和設立集中服務點
各級黨組織結合自身行業、崗位特點,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為基準,組織上門服務隊伍和設立集中服務點。[詳細]

實地考察嘉興水質
我認為在黨的生日到來之際,廣大共產黨員要實地考察嘉興水質,深刻認識到水污染的嚴重性和治理的緊迫性。[詳細]

舉行一次升國旗儀式
以基層黨委為單位,組織全體黨員。舉重一次有一定規模聲勢的 「國旗在革命聖地升起,黨旗在我心中飄揚」升旗儀式。[詳細]

開展一次組織生活
以基層支部為單位,向全體黨員贈送入黨日紀念卡,寄語祝福送上黨組織關愛。組織全體黨員開展一次支部組織生活。[詳細]

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可以為身邊同事、為社區鄰居、為親朋好友甚至至親家人,不管熟悉和不熟悉,力所能及向周邊傳達友愛和微笑。[詳細]

瞻仰「紅船」, 上「水上黨課」
每年「七一」前後,區級機關各部門黨組織分批組織全體黨員和入學積極分子參觀黨的一大會址紀念館,瞻仰「紅船」。[詳細]

齊聚區府廣場舉行升國旗儀式、合唱革命歌曲
「七一」和「十一」當天,建議區委組織部組織各部門全體黨員和入學積極分子齊聚區政府南門廣場,舉行升旗儀式。[詳細]

公布招待費開支列排名榜
「七一」當天,建議在區府A樓大廳醒目位置,由區審計局和區紀委監察局聯合公布半年來各部門招待費開支情況,列出排名榜。[詳細]

老黨員座談會
在黨的「7.1」生日前夕召開一次老黨員座談會。內容:回顧黨史,自己當年入黨和積極工作要求進步的歷史。[詳細]

表彰先進事跡
表彰黨員中的先進事跡,學先進,促提高。[詳細]

革命聖地生活
在建黨88周年之際,組織黨員到革命聖地去過一次特別的組織生活。[詳細]

聽老黨員講那過去的故事
嘉興市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奮勇爭先,取得了光輝成績,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優秀兒女前來南湖創新創業。[詳細]

紅色景觀開放日
除了南湖紅船,嘉興還有很多與紅色歷史相關的人文景觀和紀念遺址,例如沈鈞儒故居、朱生豪故居、金九避難處等等。[詳細]

「迎七一、真情頌黨恩」歌詠比賽
開展「迎七一、真情頌黨恩」歌詠比賽,在黨員的節日里,讓我們的老黨員、新黨員重溫中共共產黨88年來的風雨歷程。[詳細]

觀看革命老片
組織全體黨員觀看革命老片,特別是黨88周年來的風雨歷程紀錄片。[詳細]

紅色簡訊編寫評選大賽
通過紅色簡訊編寫大賽,可以使得黨員們為編寫簡訊而更為積極主動的學習黨史等等一系列理論知識及歷史知識。[詳細]

乘座南湖新區免費觀光巴士
南湖區新開通二條南湖新區免費觀光巴士,為了向全市(區)廣大黨員、群眾宣傳、推薦南湖區近年來的建設和發展的成就。[詳細]

參加文體活動
作為黨的節日,必須組織全體黨員參與,以支部為單位,開展適合每位黨員參加、既豐富多彩又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詳細]

走訪、慰問、召開座談會
作為黨組織,要在黨的節日期間,通過走訪、慰問、召開座談會,廣泛聽取共產黨員的心聲,關愛困難黨員。[詳細]

組織和發現新嘉興人加入中國共產黨
通過組織和發現新嘉興人加入中國共產黨。新嘉興人在我市的數量逐年增加,在不同崗位上為推動嘉興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詳細]

黨性教育
樹立、表彰一批典型或利用發展一批黨員,開展一次黨性教育。[詳細]

集中公益活動
開展一次集中公益活動。首先由一名黨員在中學或小學開展一次黨課教育, 然後開展一次集中撿拾白色垃圾活動。[詳細]

老幹部黨員與年輕幹部黨員結對
開展一次老幹部黨員與年輕幹部黨員結對,在工作上給予幫助,老幹部多教年輕幹部學習處事經驗,以便提高工作效率。[詳細]

創業黨員與貧困黨員結對
創業黨員與貧困黨員結對,雙方多聯系、多走動。學習與傳授各類技術,幫助脫貧致富,再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詳細]

老黨員慰問活動
開展一次黨齡50周年老黨員慰問活動。[詳細]

組織黨員座談會
由社區黨總支組織組織黨員座談會,黨員結合自己的成長歷史,談黨對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以增強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詳細]

出宣傳板報
出一期宣傳板報。 主題:慶祝建黨86周年,展示黨86周年帶領全國人民走過的崢嶸歲月和光輝業績。[詳細]

黨員電教展播活動
深入挖掘和宣傳報道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中的先進典型,加強正面引導,教育黨員,扎扎實實開展好慶「七一」黨員電教展播活動。[詳細]

黨員義工
黨員義工到社區義務勞動。內容:打掃街道、清理花圃、草坪雜物等。[詳細]

黨支委民主生活會
在領導幹部中開展學習與自查,。以找一找自身的不足與差距;表一表在今後工作中要如何發揮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主題活動。[詳細]

「紅船時代先鋒」系列報道
開展以「紅船時代先鋒」為主題的宣傳報道,對黨員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以整改提高、解決民生問題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進行宣傳報道。[詳細]

黨員睦鄰節活動
舉辦一系列的黨員睦鄰節活動。黨員的面積分布比較廣,大家在一起的活動時間比較少,可以進行一定的比賽等活動。[詳細]

「再回紅船」集體活動
舉辦一次集體的會活動,活動名稱為:"再回紅船",主要是以回到1921已黨剛剛成立的地方,讓黨員同志知道黨的艱辛路程。[詳細]

重溫入黨誓詞 永葆黨員本色
為紀念七一黨的生日的到來,開展一次紀念黨的生日、重溫入黨誓詞、永葆黨員本色的活動。前往嘉興市南湖革民紀念館參觀。[詳細]

南湖區黨員奉獻日
將每年的七月一日訂為「南湖區黨員奉獻日」,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組織黨員上街開展為民服務活動。[詳細]

大型文藝演出
可在每年七月一日,以鄉鎮、街道、社區為單位,組織由黨員自編、自演的大型文藝演出。[詳細]

「優秀黨員在身邊」電視評選
開展一次「優秀黨員在身邊」電視評選活動,邀請在南湖區各條戰線上的「優秀黨員」,在電視上進行事跡宣傳。[詳細]

建領導小組
建領導小組,打造黨的生日為黨員節日的氛圍和環境,提升建黨建高地的意識。建立以區、街道、社區(村)三級領導小組網路。[詳細]

重籌劃運作
重籌劃運作,制訂黨的生日為黨員節日的方案和計劃,整合建黨建高地的資源。籌劃中要注意3點:一是財政傾斜,資金配套。[詳細]

強關愛激勵
強關愛激勵,突出黨的生日為黨員節日的品牌和特色,落實有效舉措。全區統一在「七一」節全區黨員放假半天。[詳細]

南湖區黨員先進事跡報告會
組織舉辦一次「南湖區黨員先進事跡報告會「或「南湖區黨員先進事跡匯報圖片、文選展覽會」,向市民介紹成果匯報。[詳細]

慰問老黨員、上門送溫暖
開展一次「慰問老黨員、上門送溫暖」活動,對「因公犧牲、因公受功、離退休老同志、老黨員、孤寡、貧困」的老黨員慰問。[詳細]

「我為黨旗增光彩」徵文比賽
開展一次「七一」——我們的節日,徵文內容以「我為黨旗增光彩」為主題,突出新時期「共產黨員」的革命性和先進性的徵文活動。[詳細]

「建黨88周年」知識競賽
開展一次「建黨88周年」知識競賽活動,在「南湖日報,南湖晚報」,選登知識競賽題,也可南湖新聞網上選登。[詳細]

「黑板報」比賽
進行一次規模較大的「黑板報」比賽,由區政府,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組成「迎七一、祝黨生日」為主題的黑板報。[詳細]

黨員書畫比賽
開展一次「黨員書畫比賽」活動,活動作品可在文藝演出氣場所展覽,或在市圖書館或其它場所展出。[詳細]

黨員義務勞動日
開展一次「黨員義務勞動日」活動,「七一」當天,由區政府、企事業單位、街道、社區黨員組成,為市民開展一次義務勞動日。[詳細]

黨員文藝宣傳
舉辦一次規模較大的「黨員文藝宣傳」活動,在本區幾個主要宣傳點,由各企事業單位、群眾團體、社區文藝宣傳隊、參加演出活動。[詳細]

黨員遊行活動
組織一次規模較大的「黨員遊行活動」,由區政府組織,並由政府、企事業單位、公安、武警、街道、社區黨員組成。

『拾』 誰來給我找黨課教案

加強黨風廉政教育教案
同志們:
大家好。利用今天這個機會,我佔用大家一段時間,主要和大家討論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如何看待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面臨的形勢,二是探討一下一些黨員幹部腐敗墮落的原因;三是有幾點想法,與同志們共勉。
一、如何看待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面臨的形勢。
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所面臨的形勢是廣大黨員幹部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我們對反腐敗形勢總的估價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形勢依然嚴峻,任務還很艱巨。可以說,由於體制制度的不完善,由於意識形態等方面的種種影響,由於我黨執政的時間越來越長,當前的腐敗問題和腐敗現象仍處在易發、多發期。具體一點說,可用以下四句話來概括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所面臨的形勢。
1、全黨達成共識,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人民群眾滿意度在不斷提高。十三年反腐敗最大的成果是:全黨、全社會達成了以下共識:「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一個「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我國反腐敗的實踐以及前蘇聯的解體使每一個中國人都充分認識到:若不反腐敗,黨要亡,國要亡,社會主義也要亡。在八十年代當人們聽到這些話的時候,人們思想上還存有疑慮,「果真會這樣嗎?」有一小部分人甚至認為這是「小題大做」。思想上的不統一造成了行動上的遲緩。因而出現了鄧小平同志生前一再嚴厲批評的「打擊不力」現象。現在不一樣了。如今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政領導和人民群眾都已充分認識到反腐敗的極端重要性。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反腐敗的力度、深度和廣度才得以不斷加大。看一看共和國(甚至國外)的反腐史,在很短的時間內,接二連三地將陳希同、成克傑、胡長清、李紀周這樣的「高官顯貴」送上審判台、斷頭台,應該說是「史無前例」的。1997年10月至2002年9月,全國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861917件,結案842760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846150人,其中開除黨籍137711人。被開除黨籍又受到刑事追究的37790人。在受處分的黨員幹部中,縣(處)級幹部28996人,廳(局)級幹部2422人,省(部)級幹部98人。近一點的話就看我們商洛市,以2003年為例, 2003年我們商洛市查辦重大案件張改萍案件,涉及縣處級、科級幹部幾十人。對於這樣大力度的查案如何看?這說明了,如今反腐敗上並不是只「反小」不「反大」,並不是只「反下」不「反上」,並不是「假反」而是「真反」。八十年代的反腐敗是「殺雞給猴看」轉到九十年代以後的反腐敗是「殺猴給猴看」。反腐敗的「威懾力」不是空洞的,而是在「殺猴」、「殺雞」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大家知道,民意是檢測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和辦法舉措好不好的晴雨表。近年來,中央紀委會同有關部門每年在不同的10個省(區、市)進行萬人隨機抽樣調查,結果表明,2002年,有74%的群眾對反腐敗工作表示認可,比1996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69%的群眾認為腐敗現象在一定范圍內得到了遏制,比1996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68%的群眾對反腐敗斗爭有信心,比1996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今年五六月,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在除西藏、台灣、香港、澳門之外的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黨風廉政建設民意調查。結果顯示,69.1%的群眾認為腐敗現象已在一定范圍內得到遏制,78.7%的群眾對反腐敗斗爭抱有信心。這些結果說明什麼?說明廣大老百姓對反腐敗的滿意度在不斷地提高。在這個問題上,即便是一向對中國反腐敗抱有成見的、總部設在德國柏林的透明國際組織在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腐敗狀況評估排位中也能反映出來:1995年在41個國家中我國是第40位,倒數第二位;1996年在54個國家中我國是第50位,倒數第五位;1997年在52個國家中我國是第41位,倒數第12位;1998年在85個國家中我國是第52位,倒數第34位。所排的名次是逐年上升的。事實表明,廣大幹部群眾對反腐敗斗爭的成效是認可的,滿意程度在不斷提高,對反腐敗斗爭的前途也越來越有信心。
2、保持高壓態勢,嚴查徹辦大案要案,腐敗蔓延泛濫勢頭得到有效控制。反腐敗為什麼艱難?道理很簡單:因為這是一場「權力者」對「權力者」之間的斗爭。大家知道,對於刑事犯罪分子,可以一個「嚴打」接著一個「嚴打」,「有權的」對付「沒權的」,事情總是好辦一些。對付有腐敗問題的權力者遠非這樣簡單,他手中也有權,有「一幫」人,有雄厚的腐敗勢力,有豐富的官場經驗,有牢固的關系網,一句話可以用權力對抗權力。如廣東湛江、廈門遠華腐敗案和遼寧沈陽腐敗案,腐敗分子不是一個人二個人,而是一窩人、一串人;不是普通的小官,都是掌握當地要害部門的高官、大官……盡管這些都是「地方上的腐敗分子」,從理論上說應由「省級」去管,然最終的「領導」卻是中央級的,結果當然是毀滅性的,「一網打盡」,很是徹底。近年來的反腐敗斗爭,不僅呈現出過去從未有過的力度和氣勢,而且在其內容和質量上也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其中之一,就是將反腐敗與打擊黑惡勢力緊緊地連在一起。大凡熟悉世界腐敗發展歷史的人都知道,「黑道」(犯罪惡勢力)向「紅道」(權力)和「黃道」(經濟)的滲透,建立彼此的利益共同體,是個普遍規律;而在一個權力腐敗泛濫的社會中,權力腐敗者也會主動地與黑社會勢力「聯手」』以獲取更大的「利潤」,也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社會也並不例外。如震動中外的三個腐敗大「黑道」和「黃道」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的典型。這幾年來這「三股惡勢力結合」的規模和組織程度盡管還沒有像義大利黑手黨那樣成熟,卻顯示了以下一些特徵:一是勢力的發展越來越快,有的甚至控制了一個地區;二是侵蝕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它已經滲透到多種領域;三是對社會的危害越來越厲害,國家財產幾億、幾十億、幾百億遭受侵佔。因此,怎樣在中國不讓「三股道結合」像義大利黑手黨那樣發展成氣候?怎樣更有效地開展反腐敗斗爭?怎樣最大限度減少犯罪惡勢力、腐敗惡勢力對中國社會的危害?應該說,在這一個問題上這幾年來不僅走出了有力堅實的一步,而且還是有成效的。一是極大地打擊了腐敗分子的囂張氣焰,二是使腐敗現象蔓延泛濫的勢頭得到控制,三是消除了腐敗惡性化發展的可能。
3、反腐敗挽回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保障了社會和經濟現代化的進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有一種錯誤觀點:腐敗能促進經濟發展,反腐敗則會影響經濟發展。然而,二十餘年的反腐敗實踐,清楚地告訴我們,這種「腐敗有益論」是多麼荒唐,多麼謬誤。據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胡鞍鋼先生的研究,當今社會存在的四種腐敗類型——「尋租性腐敗、地下經濟腐敗、稅收流失性腐敗和公共投資與公共支出性腐敗」成的各類經濟損失,平均每年佔GDP的13.2%——16.8%之間(指90年代後半期)。腐敗被揭示出來的大案、要案表明,腐敗對社會的經濟發展損害是嚴重的。為此,近幾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將打擊走私與反腐敗結合起來,將一時囂張的走私氣焰打了下去;此外,根據近幾年社會腐敗的特點,有條不紊開展了腐敗的高發區、頻發區——金融、證券、房地產、土地批租出租、建築工程和物資采購等領域——的反腐敗斗爭,將一大批「走私大王」、「金融大王」、「房地產大王」等「經濟蛀蟲」送上了審判台,這就最大限度地縮小了社會的經濟損失,保障了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社會得益,老百姓得益。譬如,以開展轟轟烈烈的全國性反走私鬥爭來說,一個有目共睹的事實是:通過對廣東湛江、福建廈門大案要案的處理,初步將猖狂的走私氣焰打了下去,作為國家財源之一的石油企業很快地從虧損轉為贏利,而1999年國家職工的工資增加又是從哪兒來的?一定程度上是託了打擊走私的「福」。再以沈陽慕馬腐敗案為例,據《人民日報》報道:在反腐敗斗爭的政治洗禮面前,沈陽贏得了經濟的恢復性快速增長。2001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1%,財政收入增長34.3%。2002年國民經濟多項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新高,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00億元,比上年提高13.1%。財政收入突破百億元大關。實現工業總產值2110億元,比上年增長18%。
4、反腐敗也要與時俱進,要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反腐敗的特點和規律。過去的反腐敗,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反腐敗,依靠的是像「三反」、「五反」這樣的轟轟烈烈的群眾性政治運動,應該說當時是奏效的,所以才有「殺了張子善,管了二十年」的說法。改革開放後,社會進入了市場經濟體制,腐敗發生在「一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二是市場經濟體制極不完善」的大背景下,這就是說,依靠過去計劃經濟體制時代的反腐敗管不了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腐敗行為,「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怎麼辦?從某種意義上說,反腐敗也只能靠「摸著石頭過河」,所以,這二十餘年的反腐敗,是積累經驗的二十餘年,是不斷地進行制度創新的二十餘年,是從過去側重治標到如今標本兼治、綜合治理,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二十餘年。總之,是在不斷摸索「符合初級社會主義、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反腐敗」的二十餘年。這是指導思想上的突破,是方法論上反腐敗的飛躍,這就為新世紀的反腐敗奠定了牢固基礎。為什麼相當數量的高級領導幹部會墮入腐敗的陷阱?為什麼在查處的腐敗分子中「一把手」居然達到三分之一這樣高的比例?為什麼新的歷史時期腐敗會呈現窩案、串案的特點?原因很復雜,但有一點為人們所公認:即絕對權力產生絕對腐敗。是什麼原因產生「絕對權力」呢?原因有三:一是計劃經濟體制下權力過分集中遺留下來的影響,二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家長制」的復活,三是政治體制改革滯後於經濟體制改革。總之,二十餘年的反腐敗實踐使我們認識到體制上的缺陷對腐敗問題的影響,因而在近幾年的反腐敗斗爭中強化了黨的建設,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了「黨政領導幹部主動接受同級紀委監督、黨政領導幹部公布廉潔從政情況、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和黨風廉政建設專項巡視」等制度;重點加強了對「一把手」的監督和管理,加大對各級機關部門具有專管權力的中層幹部、企事業單位領導幹部的管理力度,認真執行領導幹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工作述職評議制度、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幹部提拔任用「黨風廉政一票否決制」;積極推進了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幹部人事工作民主、公開、競爭的程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行政行為……所有這一系列的「從嚴治黨」、「從嚴治權」的措施,它既是深化反腐敗的必然,也是防止腐敗泛濫的根本措施。從某種意義上說,促進了政治文明的進程,又為社會的政治改革打下了基礎。而這,是我們在正確評價二十餘年反腐敗所不能忽視的。也許在座有人會說,你這樣看形勢是不是太盲目樂觀了,是不是有點塗脂抹粉了。不是的,我的這種認識一點都不妨礙我對當今反腐敗仍然嚴峻性、嚴重性的評價,一點都不妨礙我對現實生活中前反腐敗艱巨性、困難性的估計,一點都不妨礙我對未來反腐敗長期性、曲折性的預測,我是從自己多年來對反腐敗的研究認為,改革開放至今的反腐敗形勢的確是在向平穩的、健康的、好的方向發展,中國共產黨的確是完全有能力解決腐敗問題的。但是,現階段的有些情況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土壤和條件仍然存在,反腐敗斗爭的形勢依然比較嚴峻。串案、窩案、案中案明顯增多,腐敗分子結成利益同盟,呈現出明顯的團伙性;集政治蛻變、經濟貪婪、生活腐化於一體;吏治和司法腐敗嚴重;經濟發展的熱點領域往往成為腐敗案件的高發區;領導幹部「傍」不法「大款」現象嚴重;作案方式和手段詭秘,更具隱蔽性;一些腐敗分子向國外轉移贓款贓物,涉案人員向外潛逃;查處與反查處、腐蝕與反腐蝕斗爭相當尖銳激烈。為什麼當今腐敗行為呈現出以上這些特點,接下來我就和同志們講第二個問題——
二、探討一下一些黨員幹部腐敗墮落的原因
1、一些黨員幹部在改革開放和發展市場經濟的嚴峻考驗面前,放鬆了學習和世界觀改造,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扭曲,消極腐朽思想惡性膨脹。從近年來查辦的腐敗案件可以發現,很多人放鬆學習和世界觀改造,人生觀、價值觀發生嚴重扭曲,是他們走向腐化墮落的總根源。由於不注意學習,他們曲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屢屢做出違反政策的事情;由於不注意學習,他們對黨章、黨規、黨紀視而不見,濫用職權、專橫跋扈;由於不注意學習,他們不能正確對待權力,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異化為個人謀取私利的工具;由於不注意學習,他們淡忘了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熱衷於穿名牌、坐好車、住豪宅;由於不注意學習,他們不懂得「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僥幸,肆無忌憚地去搞腐敗;由於不注意學習,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發生動搖,沉湎於封建迷信和低級趣味之中;由於不注意學習,他們缺乏道德修養,才會不顧人格,干出追求感官刺激的種種丑惡行為。他們墮入深淵的沉痛教訓再次深刻說明,不講學習,不加強世界觀的改造,就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更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黨的領導幹部。
2、目無黨紀國法、肆意踐踏民主集中制,個人凌駕於組織之上,不受監督制約,是一些黨員幹部走向腐敗墮落的重要因素。一些領導幹部在任職期間,個人權力欲惡性膨脹,嚴重破壞民主集中制原則,驕橫跋扈,失去監督和制約,必然要導致腐敗。這些案件再一次警示我們,在我們黨內沒有特殊黨員,任何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都必須自覺地接受人民群眾和黨組織的監督,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法律法規以及黨規黨法。絕不允許把個人凌駕於組織之上,各級黨組織一定要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嚴格管理、嚴格監督。對那些嚴重踐踏民主集中制,個人凌駕於組織之上的惡劣行徑要進行堅決的批評和斗爭,決不能姑息遷就。
3、對黨政領導幹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風認識不足、治理不夠,執行廉潔自律的有關規定流於形式,是產生腐敗案的溫床。這些腐敗案件的發生,與長期以來領導幹部中存在的嚴重不正之風有著密切的關系。不正之風催生了腐敗分子的腐敗行為,而腐敗分子的腐敗行為又使得各種不正之風愈演愈烈,使更多的幹部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近年來,廣大幹部群眾對一些黨政幹部中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反映十分強烈:一是送禮金問題,二是一些領導幹部家屬子女經商問題,三是一些領導幹部生活奢華、吃喝玩樂問題。黨政幹部中的不正之風長期得不到糾正,其影響和後果是十分嚴重的。不正之風必然會帶壞社會風氣,一些幹部在不良風氣的長久污染下,喪失了是非鑒別力,不但不抵制,還認為這是「時尚」。一些幹部就是從「小節」問題開始,逐步走向腐化墮落,最終變成嚴重的腐敗分子。不正之風之所以盛行,與中央許多早已明確的規定、制度得不到落實有關。因此,要在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中,著力提高同各種違反規定、制度的行為作斗爭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通過制度約之以典章,規之以法紀,真正做到違紀必查,違法必究。
4、對各級「一把手」的監督不到位,是「一把手」輕而易舉就能腐敗。對「一把手」監督不到位,對他們手中掌握的權力監督機制不健全。我們看到,很多重特大職務犯罪案件的涉案人員都是單位的「一把手」,這說明在對「一把手」的監督工作上,處於嚴重失控狀態,同級監督機關難以監督,上級監督機關又無法監督。一個地區和部門,建立一個堅強的領導班子,選好一個清正廉潔的班長,至關重要。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是決定的因素,這是千真萬確的真理。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5、幹部人事制度缺乏公開、民主、競爭機制,為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提供了機會,同時又成為派生出其他腐敗現象。很多嚴重違法案件,在許多方面都涉及到幹部人事制度方面的問題。比如,一些案件之所以成為典型的群體性腐敗案件,與一些人以人劃線,搞「小圈子」有關,而一些領導幹部熱衷於跑關系、進圈子,對上送錢送禮,都是為了一個「官」字,是一種買官賣官的行為。從案件查處的情況看,一些職務犯罪案件的腐敗分子的買官賣官行為,已經超出了政治范疇,成為一種經濟性的交易行為。尤其嚴重的是,幹部人事方面的腐敗問題,還會派生出其他一些腐敗問題。一些人為了跑官要官,或者大肆收受下級送的錢財,或者從不法「大款」那裡拿錢,或者私設「小金庫」等等。跑官要官、買官賣官問題的出現,根本的原因是幹部選拔、任用制度存在「少數人選人、在少數人中選人」的問題,人治的因素多,而公開、民主、競爭的因素少。在一些重大職務犯罪案件中,涉案人員中許多人的交流或提拔,基本上是由主要領導提名或授意,嚴重違反組織程序進行的。
6、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政府管理體制還不夠健全和完善,為一些領導幹部通過插手微觀經濟活動謀取私利提供了土壤和條件。當前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由於部分地區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等方面的許多改革措施還沒有到位,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沒有完全實現,體制、機制和制度方面還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環節,這就為少數人通過插手微觀經濟活動謀取私利提供了條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營性土地使用權的出讓,缺乏
必要的監督制約;二是對房地產開發的管理不規范,存在隨意減免稅費的弊端;三是在企業產權交易過程中,行政權力不當介入,產生嚴重腐敗問題;四是財政管理體制不健全,資金監管不力。種種事實表明,「小金庫」已經成為腐敗現象滋生的重要經濟源頭。這些地方一些領導幹部的腐敗問題,加劇了當地不正之風的滋生蔓延,並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嚴重敗壞了幹部隊伍的作風和社會風氣,給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造成了巨大損失。此外,一些領導幹部嚴重的腐敗行為,也嚴重惡化了投資環境。這些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再次證明,腐敗破壞生產力,瓦解凝聚力,削弱戰鬥力。可以說,腐敗不除,經濟難上,改革難行,穩定難求。
三、有幾點想法,與同志們共勉
在座各位都是中堅力量。對此,我們更要以清醒的頭腦,加強學習和世界觀改造,不斷增強黨性鍛煉;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黨性原則,不為親情友情所動。真正做到強化自律意識,常思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常懷律己之心,常修為官之德,無論什麼情況下,都要把握自己,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具體講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l、要不斷加強學習。許多違法違紀的黨員幹部,等到被立案審查,被繩之以法,被關進牢獄,一個個才如夢初醒,痛哭流涕,懊悔自己平時不注意學習,怪罪自己放鬆了思想改造,其實這里有許多講的是假話。究其原因,根本還是一個學風問題。被金錢腐蝕了靈魂的他們,只相信金錢和權力,根本不相信組織、不相信什麼教育。海關總署原副署長王樂毅用萬分悔恨的心情,向黨說出了心裡話:近幾年沒能很好地保持晚節,在一片贊揚和奉承中變得飄飄然,滿足於整天忙忙碌碌,自我感覺良好。不知不覺地放鬆了學習,放鬆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產生了「船到碼頭車到站,再過幾年就退休」的錯誤想法,「不思進取,貪圖享樂,驕奢淫逸」的思想在自己身上滋長起來,謙虛謹慎、克己自律少了,想房子、孩子和個人的事多了,導致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和罪行,滑到腐敗的泥坑中。海門市水利局原局長施榮希在接受審查的第十天,曾寫下長達13頁的悔過書《十天走過生死路》。他這樣寫道:我沒有被老山前線的地雷、炮彈炸倒,沒有被援助寮國築路時千百次的塌方所壓倒,卻被銅臭熏倒。意志被摧毀了,原則被瓦解了,自己從功臣、模範變成了罪人。這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自己不重視學習,放鬆了世界觀的改造。海門市工商聯合會原黨組副書記、副會長張小海在檢查書中寫到: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思想上自我約束的弦放鬆了,就會違法亂紀;政治上自我約束的弦放鬆了,就會不思進取;經濟上自我約束的弦放鬆了,就會滋生貪欲;生活上自我約束的弦放鬆了,就會放任自流,自毀形象。由此可見,長期放鬆學習,必然導致思想政治素質低下,因而就不能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觀察和處理問題,就容易善惡不分、美醜不辨,就很難避免被剝削階級腐朽思想侵蝕,中箭落馬。因此,我們要增強學習的自覺性,積極參與到今年在我市開展的堅持「兩個務必」主題教育活動中來。通過深入、系統的學習,讓科學的理論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切實築牢自己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克服各種錯誤思想的影響和侵蝕。同時,要系統學習黨內的有關紀律和國家的有關法律,學習市委、市政府制訂的有關規定,知道什麼事情能夠做,什麼事情不能做,什麼事情做了會受到黨紀國法的懲處,增強拒腐防變的自覺性,從而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人生觀、價值觀。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