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財會監督原因

財會監督原因

發布時間: 2020-12-08 03:50:51

『壹』 談會計工作中監督服務的關系

1 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的內涵
會計監督是會計工作的基本職能之一,是依據《會計法》賦予會計人員的職權,是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對本企業各項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看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財稅政策,是否遵守本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是否遵守本企業內控制度等等。例如:在日常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要審查票據是否真實合法,審查經濟業務事項是否合理,審查簽字審批手續是否齊全,審查支出是否符合預算,審查經濟業務事項是否符合已簽訂的合同等等都屬於會計監督。
會計服務是會計人員通過對本企業資產實行管理,對財務收支進行會計核算等一系列財務活動,向有關部門和人員提供的服務。例如:在日常會計工作中,會計人員開具支票、辦理匯款、發放工資、進行稅收籌劃為企業和個人節稅、為決策提供各種財務數據等等都屬於會計服務。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活動最終都將通過財務數據反映出來。
2 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的關系
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共存於會計工作中,會計監督實際上是會計人員在提供會計服務過程中依據國家有關財稅法規和本企業相關制度履行的一項職責活動,這兩者的目的都是通過會計管理實現企業的經營活動合法、合規、經濟、高效,防止奢侈浪費,提高經濟效益,促進資產保值增值,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實質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企業在做出重大投資決策時,往往要征詢財務部門的意見,而財務部門則需要對投資決策從財務角度分析給出專業意見,這樣企業才能做出的正確投資決策。這是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相互依存、有機統一的很好體現。
但是會計監督強調的是約束管理,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活動要符合財稅法律法規以及制度規定,會計工作就不能有求必應,某個部門或人員的要求就有可能得不到滿足。在這種情況下,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的矛盾就產生了。比如:在日常工作中,會計人員常常會遇到一些不合規票據,比如:發票名稱有誤、金額有誤、作廢發票、虛開發票甚至於假發票,如果會計人員按財務規定不予辦理報銷手續,業務經辦人員就不滿意了,認為會計人員卡得太嚴,管得過死,故意針對他找事。在企業,經辦人員與會計人員發生爭執的情況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會計人員堅持原則,不予辦理報銷手續,就會得罪人,就會落下服務態度不好的名聲。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矛盾的產生似乎是必然的。
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如何正確認識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呢?會計監督應該優先於會計服務。會計服務應該是建立在遵守國家財稅法律法規以及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內控制度基礎上的服務。過分強調會計服務,弱化會計監督職能,會導致會計工作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活動,不能為決策者提供真實、合法的會計信息,在各項財稅檢查中就有可能出現問題,企業管理會陷入混亂狀況,最終有可能走向倒閉。如果會計工作失去了監督職能,那麼會計服務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是,如果會計工作只講監督而不講服務,缺少了其它部門和人員對會計工作的支持與配合,會計工作是干不好的。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是一對矛盾的共同體,它們之間存在矛盾,但又相互依存,必須在堅持監督的基礎上,做好會計服務工作。
3 如何正確處理好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的關系
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是一對矛盾的共同體,要正確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做好會計工作。正確處理好會計監督與會計服務的關系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3.1 企業領導對於會計人員正確行使職權,進行會計監督,要予以鼓勵和支持;對於違反財務制度的行為,要批評、制止,嚴重的要予以處理。在企業要營造這樣的氛圍,讓會計人員充分發揮會計監督職能,確保企業各項經濟業務活動合法、合理、合規,確保企業健康發展。如果領導不支持會計人員的工作,對不合規、不合法事項持縱容態度,那麼時間長了,會計人員就會失去工作積極性,甚至於怕得罪人而不堅持原則,對於不合規票據予以報銷,對不合法經濟事項不予制止,對鋪張浪費甚至於貪污現象予以縱容,表面上看是服務熱情了,會計監督職能已經弱化甚至於完全失去。可以想像,一個企業失去了會計監督會混亂到什麼程度,企業最終一定是走向破產倒閉,而某些人也有可能因犯罪走進監獄的大門。因此,在企業領導者要為會計人員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支持他們的工作。在這樣的氛圍下,企業也會人正風正,不良現象和違規事項就會很少發生。
3.2 會計人員要向本企業員工廣泛宣傳財稅法規以及本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提高政策透明度,這樣大家就會理解會計工作,從而就會自覺支持會計工作。財稅法規是會計人員行使會計監督職能的依據,要盡可能做好宣傳,讓政策人人知曉。本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與員工更是密切相關,其中一些內部報銷規定、流程,更要做好宣傳、解釋工作。總之,要讓大家明白,會計人員把關,不是針對某人,不是隨意「設卡」,是財稅法規和本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這樣會計工作就會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員工理解支持財務工作,分歧就會減少,就會自覺接受會計監督。
3.3 會計人員要愛崗敬業,樹立服務意識,用心工作,以實際行動贏得大家的好評。會計人員要經常和企業各個部門的人員打交道,有時候還要和企業外人員打交道,無論面對什麼人、什麼事情,都要做到心態平和,一視同仁,注意溝通和交流。對於不違反財務制度的問題,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盡可能在工作上提供支持和幫助,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會計人員不能辦理的業務,也要做好解釋工作,給出原因,不能只是簡單的拒絕。再有,會計人員處理日常業務時,力爭做到程序規范統一,同一項經濟業務,無論針對誰處理結果都是相同的,要經得起檢驗,否則,會在企業引起異議。會計人員要做好會計服務,樹立自身良好的職業形象。
3.4 加強財稅專業知識的學習,深入了解企業經濟業務事項,不斷提升工作能力。近幾年來,財稅知識不斷更新變化,會計人員要不斷學習,盡快及時掌握新知識,保持專業勝任能力。在日常的會計業務處理中,若不能正確地、熟練地運用有關財稅知識,就不能勝任會計工作,不能做好會計監督,細致周到的服務更無從談起。另外,除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外,會計人員還需要深入了解本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活動,不能僅僅局限於會計工作本身。很難想像,會計人員能夠對自己不了解的事項作出判斷,能夠正確地進行會計處理,因此,會計人員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同時也要了解企業的經濟業務事項。只有這樣,會計人員才能做好會計監督和會計服務。
總之,會計監督和會計服務共存於會計日常工作中,會計人員要妥善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在履行會計監督職能的同時,做好會計服務。只有處理好了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會計人員才能真正做好會計工作。

『貳』 為什麼要會計監督

作用實抄行會計監督的主要作襲用有:

(1)有利於維護國家財經法規。財經法規是一切經濟單位從事經濟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准繩和依據。會計監督正是依據國家財經法規,對各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可行性等進行檢查,從而促進各單位嚴格遵守國家財經法規。會計工作是財政經濟工作的基礎,一切財務收支都要通過會計這個「關口」。因此,有效地發揮會計監督職能,對於防範和制止違犯財經法規的行為,保護國家和集體財產的安全完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有利於強化單位內部的經營管理。會計監督是經濟管理的一種手段,其最終目的是促進各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通過對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等方面的監督,保證各單位的經濟活動在遵守國家財經法紀的同時,符合本單位的計劃、定期、預算和經營管理要求,以便提高經濟效益,或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叄』 會計監督的根源

從一般意義上講,會計監督是指會計作為一種經濟監督形式所具有的職能作用;但廣義地說,它還包括對會計監督活動進行再監督的含義,這時的「會計監督」就體現了「監督會計」的另一層含義,即會計監督既指會計作為監督主體所實施的監督活動,也指會計作為被監督對象由其他經濟監督形式所實施的監督[1].可見,會計監督系統是具有層次性的。這種層次性還表現在,會計監督有內部會計監督和外部會計監督之分。內部會計監督系統主要是指通過會計、內部審計等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及其所體現的經濟活動進行的經濟監督;外部會計監督系統主要是指國家有關部門、中介組織等在得到授權或者受託的情況下,對指定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及其所體現的經濟活動進行的經濟監督。

會計監督是經濟監督系統的組成部分,其本身也是一個監督系統。這里,我們主要分析一下構成這一系統的內外兩個層面上的內容,即內部會計監督系統和外部會計監督系統。

內部會計監督系統是微觀層面上的會計監督系統。從目標上看,內部會計監督的根本目的在於: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准確,保證單位資金、財產的安全、完整,保證單位的各項財務收支及其會計核算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從主體上看,內部會計監督的責任主體不僅指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本身,也包括單位法定代表人及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等其他機構或人員。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是內部會計監督的主要執行主體;從客體上看,內部會計監督的內容主要是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業務事項;從方法上看,內部會計監督主要體現為核算監督和制度監督兩種手段。從主要意義上講,核算監督和制度監督共同構成了內部會計監督系統。核算監督主要依賴於會計核算職能的發揮,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是核算監督的行為主體,制度監督則主要依賴於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單位負責人是其第一行為與責任主體。內部會計監督系統的主要意義在於能形成單位的「自控」機制,在為單位內部服務的同時也有利於維護單位其它利益相關主體的利益。然而,單位內、外部利益主體之間(如企業經營者與國家、投資者、債權人)是存在利益沖突的,這種「自控」機制會因單位內部人員的合謀而失效,因而需要有高效的「外控」機制來保障。因此,在內部會計監督系統的基礎上,還需要外部會計監督系統對經濟活動進行再監督。

外部會計監督系統是由獨立於被監督單位之外的主體來執行的,它以單位整體作為監督的對象,但主要通過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再監督來實施。外部會計監督系統由社會會計監督和政府會計監督兩部分構成。社會會計監督即指民間審計監督,它是中觀層面上的會計監督形式,其主要職責是鑒證單位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公允性。政府會計監督指由國家有關部門實施的會計監督,它是宏觀層面上的會計監督形式。它要對政府負責,主要包括財政監督、國家審計監督、稅務監督、證券監管、銀行監督、保險監管等形式。各種政府監督檢查部門,所針對的單位、監督檢查的目的和重點各不相同,但強調的都是對單位會計活動及會計資料的監督檢查,都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從一般意義上講,民間會計監督與政府會計監督共同構成了外部會計監督系統。社會會計監督主要通過對單位會計信息的鑒證來監督單位的經濟活動,以實現為投資者、債權人等社會公眾服務的目的;而政府會計監督則主要通過對單位會計資料及其所反映的經濟活動的核查來監督單位的經濟活動,以維護國家利益。

新的會計法就是從系統論的角度對會計監督進行了不同層次的界定,明確了它是由內部會計監督、注冊會計師監督和政府會計監督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而這一體系又是由內部會計監督系統和外部會計監督系統共同構成的。

完善的會計監督系統,必須在有效的運行機制下才能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這就需要對會計監督系統存在的前提、產生的根源及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作用機制等問題進行分析。

分析會計監督存在的前提,不能不從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和信息不對稱角度入手。監督和被監督之間存在共同的利害關系,但更多的情況是雙方易於形成利益沖突。利益沖突形成會計監督存在的前提之一。利益沖突的形成原因,從理論上講,是由於財產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在企業內部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目標取向不同而形成利益沖突。所有者將資本投入到企業,就是要為了使其保值增值,可以綜合表述為企業價值最大化。而經營者的目標與所有者是不一致的,經營者可能更為關心自己的薪金、聲望、地位等。所有者的資本一旦投入企業,就形成法人財產,經營者可以支配這些財產,經營者在享有經營自主權的同時,自然關注其自身利益。在一般情況下,為在任期內取得經營業績,經營者會傾向於採取風險較大的方案甚至是違法經營等短期行為,而不是採取利於企業長遠發展的方案;為提高自身聲望與地位,會不計成本追求企業的規模擴張等。這些做法,會在不同程度上損害所有者的利益。正是由於這種利益沖突,需要設計有效的約束機制來保證所有者資本保值增值的目標實現,會計監督正是在這一需求之下產生的。經營者要以會計資料報告受託責任的履行情況,所有者以會計報告來衡量自身目標的實現程度,以會計監督防止利益受損。

監督與被監督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也是會計監督存在的前提。根據非對稱信息理論,市場上買賣雙方各自掌握的信息是有差異的,通常供方有較完全的信息,需方有不完全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希望通過輸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使自己獲利,而較少信息的一方則通過各種手段去獲取信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利用這種信息的不對稱規律來達到自利的目的,這就是經濟學所關注的「機會主義」和「損人利己」現象。在會計上,有的會計人員及其組織利用這種不對稱的信息規律,採取「隱瞞財務信息」、「虛假會計信息」等方式進行作弊。具體表現有三:一是會計人員自身利用信息優勢謀取私利。二是會計人員與經理人員採取合謀的手段進行舞弊。上已述及,經理人員關注的是自身的收入、聲望和地位等,與所有者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目標有所不同。在公司制企業中,股東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經營,是通過財務報告來了解企業的。而經理人員直接經營企業,掌握企業全面的信息,他們可以通過隱瞞企業的真實信息來達到自身的目的。三是企業所有者利用信息優勢欺騙企業外部相關利益人。盡管企業要通過會計報表向外部披露企業的財務信息,但是企業的真實情況可能只有企業內部人員知道,這使企業有條件提供假會計資料來偷漏稅、騙取銀行貸款或騙取其他信用等。

因此,必須構築監督體系來解決由於這種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利益沖突,否則企業不可能正常運轉下去。而我們這里所討論的信息主要是指會計信息,那麼所實施的也必然是會計監督。不進行會計監督,財務欺詐或會計造假會盛行,使市場交易費用變得無窮大,影響市場的正常運轉;也使人們會逐漸懷疑會計信息的可信度、有用性,最終會影響到企業的存在方式。既然一方要隱瞞信息,另一方要竊取信息,那麼雙方博弈的「均衡點」應是通過會計監督系統促進會計財務信息公開、公平、公正。

會計監督產生的根源。會計監督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權利,如果行為者沒有權力,就無法實施監督。會計監督權來自於兩權分離後所形成的委託代理關系。在企業中,存在著多層委託代理關系,它們之間呈樹狀結構,一般的企業具有四個層次:所有者(股東)——經理人員,經理人員——中層各職能部門,中層各職能部門——普通員工之間分別存在一個委託代理關系。在第一層次中,所有者擁有企業財產的終極所有權,他將財產交與經理人員經營管理,當然有權監督經理人員;在第二個層次中經理人員將經營權進一步分解,委託各職能部門行使,當然有權監督各職能部門;第三個層次道理同第二個層次。在企業外部,國家對國有企業擁有所有權,從而擁有對國有企業的監督權。在我國,這種監督權是授權財政部門來行使的。同時,國家也授予稅務、審計、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以會計監督權。

會計監督系統的作用機制是在分析會計監督的存在前提和產生根源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如上所述,在公司制企業中,存在著多層代理關系,維護這種代理關系,是會計監督系統存在並得以有效運轉的根本動機。這不僅需要企業內部建立起有效的會計監督制度,更需要企業會計制度的有效。

經營者對生產經營活動要進行監督。經理層受所有者之託,經營管理企業,在經理層與各職能部門之間,存在這樣的矛盾:經理層要確保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以履行受託責任,而各職能部門可能只關注自身的利益。那麼會產生這樣的問題:經營者如何保證自己目標的實現?如何有效激勵並制約下級為自己的目標服務?要對經營管理活動的各方面情況進行及時了解和有效控制,運用會計監督系統是必不可少的。在購進、銷售、生產、支出、損益形成處理、籌資投資等環節的會計監督,實際上就是以經營者為主體所實施的行為。經營者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是通過委託會計人員實現的。通過會計監督,以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保證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最終保證經營者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在這一層次,會計人員實施的監督是最基礎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但是,在企業的權利制衡結構中,會計人員處於經理階層與普通員工的中間層次,處於這樣一種地位的會計人員如何能實施會計監督呢?上已分析,會計人員的監督權因經理人員經營權的進一步分解而產生。任何層次的監督人都會偷懶,如何保證會計人員會有效運用這一監督權呢?如果沒有良好的約束激勵機制,會計人員同樣可能會出現「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2],即利用職務便利損公肥私。因此在設計會計監督系統時,按互相牽制的原則設置會計崗位,通過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來防止個別會計人員的離軌行為。同時,經營者對會計人員有效的監督給予物質上獎勵或提升的機會來激勵監督的積極性。會計人員的直接責任人是經理人員,只要經理人員有足夠的利益刺激和恰當的約束機制,這一層監督的運行應當是順利的。

所有者要通過對經營者業績的考核與評價實施監督。所有者與經營者由於各自目標不同,會出現經營者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那麼就產生了這樣的問題:所有者如何保證自己目標的實現?如何有效激勵並制約經營者為所有者的目標服務?公司的經營管理層是否盡到責任,這是公司治理結構中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如果不對經營者的經營業績進行考核與評價,我們所說的對經營者的監督就只表現在形式上。在這方面會計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利用會計信息考核與評估所有者資產是否保值增值,管理人員有無營私舞弊等。所有者正是通過會計監督系統的有效運作,把對經營者的監督落到實處。但是當經理與會計人員出現「合謀」這一較為復雜的情況時,對其實施監督,首先要考慮經理人員的利益激勵問題。在傳統的獨資、合夥企業,由於經理人員集所有權和經營權於一身,擁有對企業的剩餘索取權,因而經理有足夠的刺激去監督會計人員。在公司制企業中,對經理人員實行待遇豐厚的年薪制,或採用股票期權等分配方式,將經營者的利益與所有者的利益聯系在一起,使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利益一致化,從而提高經理層監督的積極性,解決經理人員與會計人員的「合謀」問題。其次,考慮如何監督經理階層。盡管通過激勵機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經理人員與會計人員的「合謀」問題,但因經理人員與會計人員屬內部代理層次,不觸及財產權關系,其「合謀」動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解決問題的一般做法是,建立「三權分立」的法人治理結構,由董事會進行重大問題決策,並藉助監事會進行日常監督,另外藉助企業外部的會計監督形式予以監控[3].

會計監督作用機制的良好運行,有賴於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健全法制是其中之一。對此,我們提出以下意見:首先,應進一步完善《會計法》。新修訂的《會計法》較前雖有很大改進,但是仍有一些地方需進一步完善。如會計報表由不直接負責經營管理工作的董事長在會計報表上簽章並承擔責任,同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總會計師要在會計報表上簽章,而總經理要不要簽章並承擔責任?監事會是否應該對會計報表履行監督程序並在會計報表上簽章並承擔責任?在《會計法》中對這些問題應做出明確規定。又如,外部會計監督形式對企業往往會造成重復檢查,但卻都能查出現新問題,然而沒有哪個監督部門做最後結論,並承擔責任,企業經營者的會計責任沒有被真正解除。因而《會計法》應作出關於會計責任解除的相應規定,即規定除故意欺詐外,會計報表一旦被某個會計監督部門認可,該部門就應對會計報表的合法性負責,這樣可以強化會計監督系統中各個層次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

其次,不斷健全和完善以《會計法》為中心的會計法規體系。目前需要根據《會計法》的有關規定,結合會計工作的實際情況,盡快研究制定與《會計法》相配套的法規、制度或者實施辦法,以保證《會計法》各項規定的貫徹落實。財政部門應盡快研究制定會計監督實施辦法、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等規定。同時,要對現行的會計法規、制度進行清理,嚴格有關會計規章制度的報批和備案制度。特別是要對地區性的會計規章進行全面清理,對不適應新形勢要求、不符合《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要按法定程序予以廢止,部分內容與《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相抵觸的,要及時進行修訂。
再次,促進《會計法》與相關法律的銜接。《會計法》規定的法律責任主要有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兩種,具體操作應與相關法律銜接緊密。如由於《會計法》適用於全社會各單位,對國有單位的違法行為人可以追究其行政處分,而對私營企業主則不易操作。因此,在相關法規中要明確他們的行政責任。又如《會計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對照《刑法》,對會計犯罪行為規定很少,僅有提供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罪、打擊報復會計人員罪,在《刑法》中應增加與《會計法》相應的會計犯罪的內容。

最後,規范《會計法》、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的關系。目前,我國頒發並實施了新的企業會計制度[4],對企業會計准則也進行了完善。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處在並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要處理好《會計法》、會計制度和會計准則的關系。《會計法》不宜具體,不應過分強調操作性,不應將屬於會計准則甚至屬於會計制度規范的內容歸人其中。至於會計准則和會計制度二者之間的關系,一直是理論界爭論的焦點。會計制度與會計准則都是國家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的組成部分,均屬於具有行政法規性的規范性文件[5],兩者都是為了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作出的規定,但由於二者涵蓋的業務內容不同、側重點不同、適用范圍不同等,尤其是根據我國具體的會計工作實際,它們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並存,二者不可互代。即使是現在實行了統一的企業會計核算制度,情況依然如此。

『肆』 從綜合監督來看會計造假的原因有哪些

1.兩權分離是會計造假產生的根本原因
兩權分離是指資本所有權和資本運作權的分離,也就是說,所有者擁有的資產不是自己管理運作,而是委託他人完成管理運作任務。在兩權分離的過程中,資本所有權與資本運作權應該是一個統一體,無論是資本的所有者還是資本的運作者,都是為了一個目標,即實現最大化的盈餘。但是,在實現這個最大化盈餘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對盈餘分配比例問題,資本所有者總是希望憑借對財產的最終擁有權分享全部盈餘,而資本運作者卻希望保留一定比例盈餘擴大生產經營,甚至還要考慮自身的回報(表現為薪水、福利等)。
2.監督乏力,是會計造假產生的重要原因
(1)從會計監督來看:因會計受聘於單位,使得其本身所具有會計監督功能因種種原因而被嚴重削弱,對單位財務收支等經濟活動無法進行監督。(2)從審計監督來看,首先是內部審計監督乏力,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因種種原因形同虛設。其次是外部審計監督乏力,外部監督主要體現在民間審計上,有些民間審計單位為了爭取「回頭客」,就對「顧客」提供優質「服務」,有的還承諾保證委託人不出問題,以至出現了虛假的審計報告。(3)從綜合監督來看,各監督部門如財稅、審計、物價等部門各自為政,沒有形成全力,影響綜合監督的效果。(4)從執法監督來看,雖然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執法檢查,但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會計造假問題。根本原因就在於執法不嚴,對查出的問題沒有嚴肅處理,導致會計造假事件的不斷出現。
3.利益驅動是會計造假的直接原因
(1)政治利益。一些曾經有過輝煌歷史的企業,由於市場的變化,激烈的競爭,從而失去了以往的優勢,為了保住昔日殊榮,維護企業領導形象,企業負責人不惜一切代價虛報產值,虛報利潤。而有些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門為維護地方或部門形象,也有意識的引導企業會計造假。
(2)經濟利益。經濟利益驅動會計造假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為了籌措資金。二是偷逃稅款。
4.會計人員職業的從屬性,造成會計人員的被動造假

『伍』 企業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的原因

你這問題問得不好,也沒有分數。。
到底是會計監督,還是監督會計,說的不清楚
所謂內的會計監督,容就是會計在經濟業務過程中,對經濟業務的合理性,真實性作出監督,並做出完整的記錄或者分析
從這樣的一個過程中,就可以看出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之所在了,個人覺得應該存在以下幾方面
1.會計對經濟的業務不熟悉導致的錯誤或問題
2.會計畢竟不是親自做業務,因此在業務和記錄之間肯定有一定的差別,不能對經濟業務的真實性與合理性做出監督,這樣也可能產生問題
3.會計本身的業務水平產生的問題
4.會計作出監督時外部的影響也可能會產生問題,比如說某項經濟業務對單位來說是有利的,但卻是不合法的,但老闆的壓力較大,這樣也容易產生問題
總的來講也就這些了,或者還有其他一些方面,自己再看看相關的文章吧

『陸』 會計監督的主要依據有( )。

正確答案ABCD
解釋:會計監督是指單位內部的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依法享專有經濟監督屬檢查職權的政府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成立的社會審計中介組織,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本單位內部預算執行情況所進行的監督。
其依據包括:
(1)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
(2)會計法律制度。
(3)單位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制定的單位內部控制制度。
(4)單位內部的預算、財務計劃、業務計劃等。

『柒』 會計監督的意義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監督可以分為單位內部監督、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有效發揮會計監督職能,不僅可以維護財經紀律和社會經濟秩序,對健全會計基礎工作、建立規范的會計工作秩序,也起到重要作用。《規范》第四章在明確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履行《會計法》賦予的監督職權的基礎上,提出會計機構、會計人員應當對單位內部的其他經濟活動進行監督和控制,以更好地為單位內部管理服務;同時,對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問題也提出了相應要求。
1.市場經濟要求強化會計監督
市場經濟是法制化的經濟,要求各單位的經濟活動必須在法律、法規、制度規定的范圍內進行。搞違法活動,是任何一個成熟而健全的市場經濟國家所不允許的。會計監督作為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障財政經濟法律、法規、規章貫徹執行中發揮重要作用。有人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單位是獨立的利益主體,應當「遵循利益至上原則」,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各單位的「經濟活動中心」,單位內部的會計監督職能可以弱化,甚至放棄。這種認識顯然是不正確的,是與《會計法》、《規范》的要求相違背的。各單位追求其自身的經濟利益是應當的,但對經濟利益的追求必須置於合法這一大前提之下。合法的經濟活動是產生經濟利益的前提,在社會主義國家,也是微觀效益與宏觀效益及社會效益和諧統一的前提。法制的制定正是從既維護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又保護各單位經濟利益出發的;相反,違法的經濟活動如偷稅、漏稅等,雖然從眼前看來,單位可以得到一些「利益」,但對國家和社會發展則將造成損失。而且,這些違法活動最終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對單位的經濟利益帶來更大的損失,可以說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會計人員不僅作為普通公民,有遵守法律、法規、規章的責任和義務,更重要的,會計人員作為財政經濟法律、法規、規章的執行者,應當在單位領導的領導下,在參與本單位經營管理、維護本單位經濟利益的同時,承擔著保證單位經濟活動認真執行法律、法規、規章的重要責任。這是法律賦予會計人員的職責,也是會計人員從其專業角度為單位領導人把好這一「關口」、保證單位經濟活動在合法的前提下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客觀要求。會計人員進行會計監督,不僅是對法律負責,也是對單位的經濟效益負責,對單位領導人負責。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不但不能削弱會計監督,而且要加強包括單位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國家監督在內的多種形式的會計監督。
2.會計監督必須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為依據
財政經濟法律、法規是進行經濟工作的規范,是經濟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會計監督涉及到各種利益關系,會計人員在實行會計監督過程中,有責任也有義務以財政經濟法律、法規為依據,維護本單位和國家、社會公眾等各方面的利益。合法的經濟利益,會計人員在會計監督中必須予以維護。會計人員對經濟業務是否合法的界限,必須以財經法律、法規為依據作出判斷,並據此作出恰當的處理。當然,對根據財經法律、法規制定的內部管理制度以及計劃、預算等,會計人員有責任通過監督和控制,協助單位領導檢查執行情況,揭示存在的問題,糾正不符合規定的做法,提出改進意見,保證各項內部管理制度的實施。但是,任何不符合財經法律、法規的「指令」都不能成為會計監督的依據。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單位的會計人員片面理解廠長經理負責制,認為領導說怎麼辦自己就怎麼辦;有些單位領導人認為自己對單位的一切工作負責,會計監督也是「我怎麼說,你們就怎麼辦」,等等。這些認識在當前帶有一定的普遍性,是導致會計監督普遍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在廣泛宣傳《會計法》和《規范》關於會計監督規定的同時,對不認真履行會計監督職責,干擾、阻撓會計人員履行監督職責的行為,要依法予以追究,扭轉會計監督弱化的不正常現象。
3.單位領導人要保障會計監督的順利進行
單位領導人是單位的最高管理者,對本單位,包括會計工作在內的一切經營管理活動都負有責任。《會計法》和《規范》都規定,單位領導人要對會計資料的合法、真實、准確、完整負有責任。要保證會計資料的合法、真實、准確、完整,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監督工作能否按規定進行。只要會計監督真正起到把關守口的作用,財務收支中的任何違法違紀問題都會得到有效地制止和糾正。也就是說,只要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責完全到位,單位領導人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的法律責任就能得到很好的履行。從這一意義上講,單位領導人與會計人員在會計監督問題上的目標是一致的,會計人員認真履行會計監督職責,完全是對單位領導人負責,避免單位領導人因不了解會計法規制度而觸犯法律。因此,加強會計監督,對於履行單位領導人對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的責任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單位領導人要支持、保障會計人員依法進行監督,為會計人員撐腰,幫助解決會計人員在監督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在單位內部為會計人員進行有效地會計監督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另一方面,單位領導人自己要以身作則,帶頭支持會計人員履行監督職責,尤其不應對會計人員依法履行監督職責進行干擾、阻撓。在現實工作中,有許多單位領導人認為會計人員對領導批辦的財務收支進行抵制是「與自己過不去」、「不支持領導工作」,甚至採取不法手段對在監督中堅持原則的會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等等。這些認識和做法顯然是不對的。單位領導人領導會計工作,不是說單位領導人可以橫加干預、阻撓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如果是這樣,單位領導人不是履行《會計法》、《規范》賦予其領導會計工作的職責,而是在踐踏法律賦予的職責,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
4.會計人員要認真履行會計監督職責
會計監督是《會計法》和《規范》賦予會計人員的重要責任,必須嚴格認真地履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更加復雜多樣,會計監督變得異常艱巨。會計人員要履行好會計監督職責,一方面要認真掌握財經法律、法規、制度,以便准確地判斷出各種經濟活動是否合法、合理的界限,不斷提高會計監督水平;另一方面,要轉變會計監督觀念和改進工作方法。很長一個時期以來,包括一些會計人員在內的很多人把會計監督單純理解為「照章辦事」,認為會計監督就是「挑毛病」、「找別人的錯」,造成許多人一提起會計監督就「反感」。這是對會計監督的誤解。會計監督包括對不合法的收支予以制止和糾正等職能,但更重要的是一種服務職能,通過有效的會計監督為單位的經濟活動服務,達到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因此,會計人員應轉變對會計監督的觀念,不斷改進會計監督的方式和方法,把會計監督寓於服務之中,改變單純的事後「制止和糾正」為事前、事中、事後的全過程式控制制,改變事無巨細的監督為參與重大經濟問題的管理和控制,更多地為提高經濟效益服務。這樣,會計監督就會得到包括單位領導人在內的大多數人的理解和支持,會計監督就能順利地進行。
5.構築完整的會計監督體系
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共同構成完整的會計監督體系,三者缺一不可。這里的國家監督,主要是指財政、審計、稅務等機關依照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對各單位進行的監督,它是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重要手段和形式;社會監督,主要是指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中的注冊會計師接受委託對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依法審計,並據實作出客觀評價的一種監督形式。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都是從單位外部進行的,相對於單位內部會計監督而言,它是一種外部監督。由於國家監督是依法對各單位進行強制性的行政監督,社會監督是以其特有的中介性和公正性所進行的監督,上述兩種監督形式及其結果得到法律認可,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公正性,因此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有效開展,可以有效地保證各單位的經濟活動依法有序地進行,並可彌補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存在的種種不足,或者說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是對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一種再監督。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加強,可以推動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充分開展;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有效進行,為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進行提供了重要基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國家監督和社會監督的必要性,就在於它不僅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促進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有效進行的重要保證。要發揮會計監督在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中的作用,必須在強化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同時,加強國家監督機關和社會監督機構對各單位經濟活動的監督,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所決定的。

『捌』 我國會計監督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一)會計監管法律約束機制不健全,會計監管難以有效進行
(二)內部控內制制度失調,外部監容管力量不足
(三)社會監管不力
1.由於利益的原因,注冊會計師很難保證事實上的獨立
2.媒體、社會公眾的監督力量還比較薄弱
(四) 會計從業人員的法制觀念淡薄
(五) 政府監管分散,監管效率不高
1.政府各有關部門配合協同差
2.執法力度弱

『玖』 會計監督弱化的原因和表現有什麼關系

會計監督弱化是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而會計信息失真導致會計誠信危機。這是一個國際性、歷史性問題,也是世界各國包括我國政府著力解決的問題。會計監督職能弱化的形式是多樣的,導致其產生的各種主客觀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其具體原因主要有:
1.會計法制建設不完善
會計監督的法律約束機制不健全,對會計制假、造假行為懲治不力,這是導致會計監督弱化的重要原因。近年來,在市場經濟逐步深化的今天,會計立法工作還相對滯後,不少經濟活動沒有相應的制度來規范,主要表現在有些必要的專門法律尚未出台,而已經出台的法律法規的某些條款與現實要求存在很大距離,我國會計法制的不健全和處罰不力是不爭的事實。會計法制的不健全使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得不到尊重,如我國《會計法》中,明確了單位負責人是會計行為的責任主體,同時也對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法律地位做了規定,然而這種做法在實踐中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監督者與被監督者利益連結、監督者執行地位不高等症結問題,內部會計監督難以實施。同時,對會計法律法規宣傳不力,執行不力,更助長了會計監督不力的嚴重性。一些執法機構往往從地方保護主義等狹隘的局部利益出發,以各種理由和借口,對一些企業的違法犯罪行為從輕發落,甚至不予處理,助長了社會上不正之風的發展勢頭,嚴重影響了會計監督的有效性。
2.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
內部會計監督是從微觀的角度對具體經濟活動及其結果進行的監督。它通過會計核算、會計檢查、會計分析、會計考核等方法來保證會計工作正常有序,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但在具體執行中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往往就會導致內部監督缺失。首先,有關人員對會計監督的認識存在偏差。監督的直接表現為約束,單位負責人和其他成員把會計監督認為是對自己的監督和約束,妨礙自己行使職權或謀取個人利益,從而不會支持和配合會計人員履行監督,也不願接受會計監督。其次,會計基礎工作薄弱,缺少內部牽制和復核,未建立健全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不重視內部審計工作,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更不能將內部審計監督工作貫穿於企業經濟活動的始終。再次,執行過程流於形式。很多時候,控制制度表面看起來十分完善,但實際執行效果並不理想,主要在於各內部控制部門未嚴格履行職責,走過場,影響了原始信息的真實性。
3.國家監督不到位
根據會計法的規定,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均是《會計法》的執法部門,但各個部門的執法依據和監督目標卻有著明顯的區別。如稅務部門的執法依據是《稅法》,監督目標主要是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證券監管部門的執法依據是《證券法》,監督目標主要是證券發行和交易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些部門對會計資料的檢查,是完成各自監督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這樣,對企業的會計監督容易出現多頭監管、多部門同時干預,甚至存在重復、沖突,出現問題無人承擔責任,反而造成部分監督沒有落到實處,監管不到位。
4.社會監督不規范
社會監督方面,會計師事務所是主要的監督力量,雖然我國注冊會計師業在近幾年得到了發展,但是執業標准、執業規范及執業環境仍不盡完善。面對競爭壓力和生存危機,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一個經濟主體,與委託人之間存在著經濟利益關系,它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在與同行業的競爭中必然會迎合委託人,滿足其不合理要求,製造某些虛假的信息,致使監督不力。還有一些部門通過行政手段規定企業必須到指定的注冊會計師組織委託審計,一些行業主管部門利用領導地位來壟斷本行業的業務,甚至有的注冊會計師按領導的意圖辦事,在辦理會計報表審計、驗資、破產清算等審計業務時出具了不恰當的報告。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