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醫務監督論文

醫務監督論文

發布時間: 2020-12-07 23:50:41

Ⅰ 大家有沒有運動保健的論文,急需謝謝

您好:關於運動保健的論文,這里提供幾份資料。
運動與保健論文
一、運動創傷分類 (1)運動技術傷。與運動技術特點密切有關。少數為急性傷,如肱骨投擲骨折,跟腱斷裂,多數為過勞傷。 (2)非運動技術傷。多數為意外傷。 二、運動創傷的防治重點 運動創傷由於運動項目很多,因而傷種很多。運動創傷的特點和防治重點,從發病率上看,各個項目及各個部位的創傷各不相同。但總的來說小創傷多、慢性傷多,嚴重及急性傷少。根據2725例運動創傷病例分析,骨折僅2.5%,脫位0.5%。這些慢性小創傷,有的是一次急性損傷後處理不當,訓練過早而變成慢性的傷,而更多的是由於運動量安排不當造成局部過勞,許多細微損傷逐漸積累而成的過勞傷,屬於運動技術傷。這類小創傷對非運動員來說常常不算什麼傷,也不影響日常生活,而對運動員卻嚴重影響訓練計劃、成績提高及運動壽命。這些慢性小創傷一般都是病期較長治療不易,而且可發生於各種組織: (1)肌肉、肌腱及韌帶等慢性小創傷:這類慢性損傷主要的病理變化是纖維結締組織的損傷性炎症及變性。其中發生在腱止裝置部分的細微損傷,俗稱「末端病」,是治療最困難的運動創傷之一。例如肩袖損傷、棘間韌帶變性、臏腱損傷、半腱半膜股二頭肌腱損傷等等。表現為軟組織的玻璃樣變、纖維變、截斷變、小動脈增生及硬化,有時變性的組織中出現鈣化骨化現象,因而治療較困難。除上述者外,脂肪組織及滑囊也可因慢性細微損傷而發生炎症。例如膝的脂肪墊損傷,膝外側疼痛綜合症等。 (2)關節軟骨損傷: 其主要病理表現為軟骨的退行性變。如髕骨軟骨(10.51%)、各個關節的骨性關節病等。這種損傷.可在一次急性外傷中發生(骨軟骨骨折、軟骨骨折、軟骨剝離),但大部系勞損致成。髕骨軟骨病約68%、足球踝64%、肘的骨關節病59%是因勞損所致。這種軟骨損害,到目前為止大多認為軟骨損傷後不能再生,或僅有不完全的再生,即一旦受傷就必然下永久性損害,因而治療也是較困難的。這也是目前影響運動員健康,妨礙成績提高與運動壽命的嚴重傷種。必須注意預防。 (3)骨組織的勞損: 最多的是疲勞性骨膜炎及骨折。可發生於鎖骨、脛腓骨、跖骨、足舟骨,脊椎椎板、髕骨、股骨與第1、2肋骨等。骨勞損的另一類型是骨軟骨炎。如脛骨結節骨軟骨炎、跟 骨骨骺炎、肱骨小頭骨骺炎、髂骨坐骨骨骺炎、足副舟骨損傷、脊椎椎體骨骺炎(不是青年性圓背)、手腕骨的骨軟骨炎(舟狀骨、月狀骨及頭骨)、恥骨骨軟骨炎等等。目前訓練多由獐開始,各種化骨中心的慢性損害的防治,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必須予以重視。 根據以上所述,在預防時,應抓新傷的及時而正確的處理,更重要的是正確的排運動員的訓練以防各種組織的勞損傷(包括日常及傷後訓練). 三、運動創傷的發病規律: 醫生、教練及運動員掌握運動創傷的發病規律,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對防治運動創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1)體操運動員 易傷腰(腰部肌肉盤膜纖維炎、脊椎棘突骨膜炎以及椎板骨折)、肩(肩袖損傷及肱二頭肌長頭肌腱腱鞘炎)、膝(伸膝腱膜炎、髕骨軟骨病及半月板)損傷、腕(伸屈肌腱腱鞘炎)。 (2)投擲標槍運動員 易傷肩(肩袖)損傷、肘(肘內側副韌帶損傷及骨關節病)及腰(肌肉盤膜纖維炎)。鐵餅運動員易傷膝(髕骨軟骨病)。 (3)籃球運動員 易傷膝(髕骨軟骨病、半月板及副韌帶損傷)。 (4)跨欄運動員 易傷大腿後部肌肉。 其他項目也是如此,特別是慢性損傷。為什麼會有這種規律呢? (1)運動項目的特殊技術要求,(2)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弱點。以上兩個因素如果由於某種主觀原因同時起作用,如訓練過度就容易發生運動專項損傷。例如,籃球運動員最易傷膝。就籃球的基本技術來看,主要特點是膝於半蹲位滑步、進攻、防守、制動、踏跳與上籃。這些動作都要求膝於半屈曲位(30度角)屈伸與扭轉,而膝的這個角度,又恰恰是它的生理弱點,因為膝的上下杠桿較長,半屈時膝的內、外及直字韌帶 ,以及兩側肌肉,都處於較鬆弛狀態,不能保護膝的穩定,因此,易於發生韌帶或半月板損傷;另外由於這時膝的穩定,主要是依靠四頭肌的作用來完成的。因此這時髕骨既要保護關節的穩定,又要根據籃球動作的特點伸膝「發力」,這就很易使髕骨軟骨磨損出現髕骨軟骨病。鐵餅運動員易發生此病的道理也是如此。 從另一角度來看,在身體的各個部位如肩、肘、踝、膝、腕、腰等,其發病情況不完全相同,肩部肩袖損傷的發病率60.87%,肘內側副韌帶48.48%,腕的各種腱鞘炎43.98%,腰背部肌肉盤膜炎58%,膝部髕骨軟骨病40.48%,踝部外側副韌帶損傷55.77%等等,也說明這些發病率高的解剖部分是該部的易傷弱點,如果再加上運動特點的要求,自然就容易受傷。認識了這些規律,就可以在治療與訓練中注意。 四、運動創傷的直接原因: 人體的某些部分有解剖生理弱點,運動技術對身體某些部位有特殊要求這是客觀存在的,有了它只能說有了發生外傷的可能,但不一定都發生外傷。事實上,有不少運動員,經過多年訓練,成績穩步提高而未發生外傷。分析起來,直接引起外傷的原因如下: (1)訓練水平不夠 一般來說,「訓練」必須包括四個內容,即一般身體訓練、專項技術訓練、戰略戰術訓練及心理道德品質的培養。很多人對訓練內容不全面致成外傷或使外傷加重的原因卻認識不足。從生理學的角度講,無論那一中內容的訓練都是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專項技術訓練不夠,動作要領掌握不好(條件反射的定型還不鞏固),就容易發生外傷。一般身體訓練(包括力量、速度、耐力與靈敏)不夠,也是發生運動創傷的重要原因,卻往往被忽略。為什麼一般身體訓練不夠,也容易受傷呢?以體操為例,體操運動員的踝和肩最易受傷,這主要是由於這些部位的肌肉和腱力量不夠。如果力量強、肌肉的彈力大,就會使關節更穩定,減少該部肌腱拉斷與磨損的機會。「缺乏耐力」致傷的更多,常常看到某些體操運動員,比賽最後幾個項目時受傷,這主要是由於耐力不夠出現疲勞所致。這時由於大腦皮層的活動處於抑制狀態,致使已建立起來的鞏固的條件反向性聯系受到影響――心臟血管系統不能供應足夠的養料,肌肉關節反應遲鈍――結果動作失誤(甚至很有經驗的運動員也易失手)。「速度的培養不夠」也能致傷。總而言之,通過一般身體訓練,就可以在大腦皮層內建立各種各樣的條件反射性聯系,有了這個基礎,再學習新的技術,就容易掌握。因戰略戰術培養不夠而致傷的較少。因為它是通過個人技術表現出來的,也容易被忽略,如長跑時由於耐力速度的分配不當,而引起的過度緊張和外傷。根據上述,從生理上來講,無論哪一種訓練,都是條件反射性聯系的建立過程,要成為一個全面訓練的運動員,就需要一定的時間,要有長遠的訓練計劃,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 )比賽、教學或教練課組織得不好 屬於這方面致傷的,有以下幾類:
1、 缺乏醫務監督:在比賽或訓練時,缺乏醫務監督,或因教練員、運動員不重視醫生的意見,允許傷病或過度疲勞的運動員參加比賽或訓練,常常容易引起創傷或促使運動員傷病加重,甚至引起更不幸的後果。
2、 不遵守訓練原則:訓練原則,包括自學性或積極性原則,直觀性原則,系統性和循序漸進性原則,個別對待和鞏固性原則。在教練過程中,不遵守這些原則也易發生創傷。循序漸進與系統性原則對預防傷害有很大意義。從一次訓練課或比賽來講,也需要循序漸進。我們知道,每一次課或一次比賽都要作準備活動。准備活動的意義有二:一是通過全身各關節肌肉的活動加血液循環,使肌肉得到充分的血液,增加力量和彈性,並免於受傷,二是恢復因休息而減退了的條件反向性聯系,例如要參加足球比賽,就必須練帶球、頂球與傳球。准備活動之後,肌肉彈性提高了,必要的條件反射恢復了,心跳與呼吸次數加快了,其他內臟系統也活躍起來,其程度已近似比賽狀態,這時參加比賽就容易適應。反之,不做好准備活動,肌肉僵硬、發揮技巧的條件反射未得到恢復,就會引起外傷。對不同性別、年齡和不同項目的運動員,無論傷病與否,都須要個別對待。如果不個別區別地給以同樣大的運動量與強度,學習同樣難度的動作,這樣,對素質較差的運動員就容易受傷,而對已傷的運動員也勢必加重。
( )缺乏保護,競賽組織安排不當,場地器材、保護服裝的損壞或不符合要求。
(4)運動員的生理狀態不良 如疲勞狀態或患病或病後恢復階段。
(5)不良的氣候因素。
(五)動創傷的治療原則:
合理安排傷後訓練 這是治療運動創傷的首要內容,其意義在於:
(1) 保持運動員已獲得的良好訓練狀態,使一旦傷愈即能投入正規訓練。
(2) 防止因傷後停止訓練而引起的各種疾病。
(3) 運動外傷特別是慢性小創傷和訓練的技術動作有關。因此,在治療時應停止或新生活這些受傷動作的練習。否則邊治療,邊作受傷動作的訓練,自然創傷是很難治癒的。
(4) 訓練還能加強關節的穩定性、適應性、並改善傷部組織的營養代謝。
要正確的安排訓練內容,還必須採用「三結合」的工作方法,亦即醫生根據傷情,提出某一外傷的受傷機制及該部的解剖弱點,指出應避免或減少哪些動作的練習及加強哪些肌肉的練習,之後,教練員提出全面及傷部訓練計劃、交運動員試用。運動員試用時,應在訓練日記中詳細記錄運動時傷部的反應。如做某些動作時痛,做別的一些動作時不痛,病情加重或減輕等等。然後再經醫生、教練員,運動員共同研究並修改訓練計劃,作為最後的訓練方案。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醫生還應定期檢查傷部變化,並親臨運動場觀察運動員在訓練中傷部的機能表現,必要時再將計劃過一步修改。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正確安排訓練的要求。預防運動損傷的原則為:1.加強訓練工作,遵守訓練原則。 2.加強運動中的保護與幫助:教練員保護與幫助的方法不當(如體操),或缺乏保護與幫助,都會引起外傷,對運動員來說也應學會摔倒時的各種自我保護方法,如落地時用適當的滾翻動作以緩沖外力等。另外,運動員還應學會各種支持帶與保護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各種保護器材護具及場地也應合乎防傷的要求。例如海綿坑、墊等是體操訓練高難動作不可缺少的設備。 3.加強對運動員的醫務監督工作:其主要內容包括:①進行體格檢查:除一般健康與功能檢查外,還應根據運動損傷的發生規律,補充檢查項目,如體操及舉重需攝X線脊柱片,檢查是否有椎板骨折,籃球、鐵餅運動員應注意是否有髕骨軟骨軟化等。應將檢查結果通知教練或教員,以便根據情況採取措施並安排訓練。②加強對教學、教練與比賽時的衛生監督及急救工作。③加強運動員的自我監督:特別是根據不同項目的運動特點及外傷發病規律,制訂一些特殊的自我監督方法。例如易患髕骨軟骨軟化的運動項目,運動員在開始訓練時應做「半蹲試驗」,如有酸痛即應進一步就醫檢查;易肩袖傷的運動項目應做肩的「反弓試驗」,出現疼痛即屬陽性,應就醫診治。這些自我監督的方法都便於損傷的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或及時改進訓練。④建立保健員制度,在集訓隊保健員由運動員擔任,負責簡單的場地急救、小傷處理、反映運動量的大小及運動傷後應訓練瓜等。⑤建立醫師和教練、教員相互學習的制度,應經常舉辦體育理論和有關運動損傷知識的講座和討論,以便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加強彼此的了解和協作。⑥堅持「三結合」的工作方法。當前世界運動技術水平發展速度快,難度、強度大,對機體的要求高,沒有教練、醫師及運動員三者的共同配合,要提高成績是不可能的。運動損傷的治療原則: 由於運動技術的難度高、強度大,對骨關節的負擔重,又要按期比賽,爭取最好成績的任務,因此,運動損傷治療的要求很高。其原則是:①合理安排傷後訓練:這是治療運動損傷的首要內容。為了使運動員能保持已經獲得的訓練水平,一旦傷愈即能迅速投入正規訓練,防止因傷後突然停訓而引起的「停訓綜合症」。通過肌力練習防止傷部肌肉萎縮,加強關節穩定,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改善傷部組織代謝與營養,消除粘連,縮短修復時間,運動員受傷後應晝避免完全停止訓練。為達到合理安排的目的,必須採用三結合的工作方法,亦即醫師根據傷情、損傷機理、解剖弱點等,提出應避免或減少哪些動作,應加強哪些肌肉的練習,然後教練提出全面及傷部訓練的具體計劃交運動員研究試用,並詳細記錄其反應,以後再共同制訂新的計劃。只有這樣反復實踐才能使訓練安排較為合理。②使用粘膏支持帶或保護帶:其目的是防止再傷和保護已傷關節,使運動員能迅速投入訓練。③局部治療「如按摩、理療、外敷葯、局部封閉(常用的有奴佛卡因、可的松類葯物、透明質酸酶、糜蛋白酶、生理鹽水、10%葡萄糖液、當歸注射液等),其作用是消炎止痛、改善傷部代謝、消除水腫、加速癒合、消除於痕粘連與攣縮等。均有一定效果,但應用必須適時適當,尤其是封閉類葯物不可經常使用,否則會引起粘連,軟組織的脆性增加,更加容易受傷。④注意全身治療:運動損傷的發生常與全身狀態不良有關。治療時也應注意改善全身狀態,如內服中葯,補給維生素B、C、E等1.醫學生物學的恢復手段:水浴,按摩,蒸氣浴,電興奮,鹽浴,電睡眠,蘇打碳酸浴,紅外線照射等. 2.增加營養加速恢復:這里需要注意的兩個問題:一是機體在承受不同負荷後,缺什麼補什麼,而不時吃的越多越好.二是人們在試圖尋找既能提高運動能力,又對審議無副作用的營養劑.例如:麥胚油.運動員長期服用對增強體力,加速恢復都有良好的作用.還應當注意各種營養素的合理搭配.例如運動後吃不同的糖,對身體不同部位糖儲存的恢復就有不同的影響.果糖有利於肝糖元的恢復,葡萄糖和澱粉有利於肌糖元的恢復.一般人每天沒千克體重攝入一克蛋白質就夠了,運動員則要增加一倍,舉重運動員則要更多,因為肌肉的增長主要靠蛋白質,若供應不足就會造成運動性疲勞.維生素更是運動員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運動能力的恢復有著密切的關系,維生素在體內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須由事物供應,所以要注意食品的種類和數量. 當前有些運動員靠興奮劑來加速身體的恢復,因其副作用大,應當禁用!!! 3.教育學的手段和方法:為了加速運動員的機體恢復,應當根據負荷的性質,決定間歇的時間和方式;在訓練課中穿叉和採用一些輕松愉快,富有節奏性的訓練手段,以利於恢復;根據人體生物鍾的規律,安排好每天的訓練時間,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定型,節省神經能量,也有利於機體的恢復. 4.心理恢復手段:主要利用心理暗示,放鬆訓練,氣功,生物反饋等手段進行恢復.還可以利用運動員的業余愛好,豐富其文化生活來轉移注意力和精神緊張. 5.利用活動性休息來加速恢復:休息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靜止性休息,一種是活動性休息,為了加速身體疲勞後的恢復,應當兩種方式相結合.從代謝的角度來看,當運動致精疲力竭後,如果在恢復過程中能進行輕微的活動,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消除比運動後靜止休息要快的多.所以說,運動後的積極性休息能加速恢復,有利於在下一次運動或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更多文章 作者博客 運動損傷後的康復訓練 運動損傷的治療其重要的任務是使傷者早日恢復訓練,按時參加比賽。因此 運動損傷後的康復訓練 運動損傷的治療其重要的任務是使傷者早日恢復訓練,按時參加比賽。因此,傷後的康復訓練較一般人更具有特殊意義。 急性運動損傷的康復訓練 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損傷病理,康復訓練原則也不盡同。(1)韌帶損傷:捩傷者傷後1~2日即可粘膏支持帶保護下開始練習。韌帶部分斷裂固定3周,全斷裂固定3~6周。時間長天資因部位而不同,踝短、膝長。固定期間除應作全嶴活動外,局部關節周圍的肌肉也應作一定活動,運動量逐漸增加。例如膝側副韌帶斷裂,早期應行股四頭肌抽動練習,每日兩組,各30~40次,數日後作直抬腿練習。去固定後應行直抬腿負重練習,膝屈曲練習(被動和主動),蹬自行車練習,伸膝抗阻練習及負重蹲起。踝韌帶斷裂固定期應做趾的伸屈練習,去固定後注意增強踝周圍肌力特別是後部肌群的練習,如提踵、足尖站、足尖走等,以增加踝的穩定性。陳舊損傷未經修補者成尤應注意這些鍛煉。運動損傷後的康復訓練:(3)肌肉斷裂:肌肉完全斷裂的訓練原則與肌腱斷裂時相同。肌肉部分斷裂則不同,道德應將傷肢放在將損傷肌肉拉長的位置,用石膏固定或行姿勢治療。目的是使傷肌纖維不致因瘢痕攣縮而變短,以致運動時道德受拉,而正常肌肉纖維卻不能發揮作用。以國繩肌部分斷裂為例,受傷一周後即可開始行拉長傷肌的練習,取坐位,傷膝伸直,健足放患腿下向前彎腰,漸使瘢痕拉長。也可俯卧位行增加國繩肌肌力的抗阻練習。傷後一個月可正式訓練。(4)關節軟骨損傷:傷在非持重區,手術切除關節游離骨片後,傷口癒合即可持重。並練習屈伸及肌肉力量。一個月後可參加正式訓練。傷在持重區,如為無錯位的骨軟骨骨折應固定六周,同時做全身及關節周圍肌力練習。損傷或手術的部位在關節持重區,由於新生的肉芽創面要通過壓磨才能形成玻璃軟骨,又不能因活動引起組織脫落或出血,故傷後或術後二周即應做不負重的關節伸屈活動。4至5周後下地持重,約半年後傷部軟骨面轉化為正常關節軟骨,始可開始正規訓練。 慢性損傷康復訓練 其運動量,可根據症狀輕重、損傷病理、個人特點及項目技術要求進行安排。以肩袖損傷為例,僅某一動作痛,准備活動後不痛者可正常訓練 。平時痛准備活動後不痛者應減量訓練,准備活動後仍痛者應局部停訓。糾正錯誤動作的練習:如投槍肘患者應強調投擲時前臂旋前屈腕出槍,以防肘的過伸與外展。俯卧式跳高時,制動腿的起跳角應為170度或稍大。小於140度易患髕腱腱圍炎,改進角度即可使髕腱腿圍炎患者傷痛減輕或漸愈。發展代償功能的練習:如患投擲肘較重,肘部不能伸直者,即應改變訓練內容,重點發展前臂腹、肩、腰、膝等部位的暴發力,成績常可繼續提高,肘傷也不致加重。加強關節穩定性的肌力練習:如肩袖損傷時應加強三角肌肌力的訓練以保護肩袖肌群,方法是屈肘,肩側平舉,置杠鈴片作大重量負重練習,既可保證正規訓練,又可促使損傷痊癒;輕度髕骨軟化症患者常可通過120度角靜蹲來發展肌力,並消除症狀。蹲的時間由三分鍾開始,漸增至20分鍾,先空身蹲,後負重蹲。消除粘連改進血運的訓練:如跟腱腱圍炎可用全腳掌慢跑治療,距離100米開始,漸增至200米。發展肌力協調性的訓練:如國繩肌易傷者應注意發展國繩肌肌力,使與股四頭肌肌力保持比例平衡。矯正畸形的訓練:射擊及射箭運動員常有脊椎側彎,應在訓練時加矯正。 當估訓練和比賽能力時可根據:①損傷和運動項目間相互影響的程度:屬運動技術傷或傷於專項運動中局部負荷特大的部位,對訓練和比賽影響較大,恢復時間也較長。如髕腱腱圍炎,即使是微小的損傷,發生在跳高運動員則影響較大。②根據損傷的病理變化輕重。③根據運動員的個人特點:同一種傷在不同的運動員,修復所需的時間差異很大。仔細詢問過去傷史有參考價值。④根據肌力恢復的程序,例如膝傷時若股四頭肌力已恢復正常,即可承擔大強度的訓練。⑤根據運動員對傷的顧慮程度:「怕傷感」說明傷未痊癒。「忘掉有傷」說明可大強度訓練和比賽。此點一定要結合對運動員訓練的現場觀察 此,傷後的康復訓練較一般人更具有特殊意義。 急性運動損傷的康復訓練 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損傷病理,康復訓練原則也不盡同。(1)韌帶損傷:捩傷者傷後1~2日即可粘膏支持帶保護下開始練習。韌帶部分斷裂固定3周,全斷裂固定3~6周。時間長天資因部位而不同,踝短、膝長。固定期間除應作全嶴活動外,局部關節周圍的肌肉也應作一定活動,運動量逐漸增加。例如膝側副韌帶斷裂,早期應行股四頭肌抽動練習,每日兩組,各30~40次,數日後作直抬腿練習。去固定後應行直抬腿負重練習,膝屈曲練習(被動和主動),蹬自行車練習,伸膝抗阻練習及負重蹲起。踝韌帶斷裂固定期應做趾的伸屈練習,去固定後注意增強踝周圍肌力特別是後部肌群的練習,如提踵、足尖站、足尖走等,以增加踝的穩定性。陳舊損傷未經修補者成尤應注意這些鍛煉。運動損傷後的康復訓練:(3)肌肉斷裂:肌肉完全斷裂的訓練原則與肌腱斷裂時相同。肌肉部分斷裂則不同,道德應將傷肢放在將損傷肌肉拉長的位置,用石膏固定或行姿勢治療。目的是使傷肌纖維不致因瘢痕攣縮而變短,以致運動時道德受拉,而正常肌肉纖維卻不能發揮作用。以國繩肌部分斷裂為例,受傷一周後即可開始行拉長傷肌的練習,取坐位,傷膝伸直,健足放患腿下向前彎腰,漸使瘢痕拉長。也可俯卧位行增加國繩肌肌力的抗阻練習。傷後一個月可正式訓練。(4)關節軟骨損傷:傷在非持重區,手術切除關節游離骨片後,傷口癒合即可持重。並練習屈伸及肌肉力量。一個月後可參加正式訓練。傷在持重區,如為無錯位的骨軟骨骨折應固定六周,同時做全身及關節周圍肌力練習。損傷或手術的部位在關節持重區,由於新生的肉芽創面要通過壓磨才能形成玻璃軟骨,又不能因活動引起組織脫落或出血,故傷後或術後二周即應做不負重的關節伸屈活動。4至5周後下地持重,約半年後傷部軟骨面轉化為正常關節軟骨,始可開始正規訓練。 慢性損傷康復訓練 其運動量,可根據症狀輕重、損傷病理、個人特點及項目技術要求進行安排。以肩袖損傷為例,僅某一動作痛,准備活動後不痛者可正常訓練 。平時痛准備活動後不痛者應減量訓練,准備活動後仍痛者應局部停訓。糾正錯誤動作的練習:如投槍肘患者應強調投擲時前臂旋前屈腕出槍,以防肘的過伸與外展。俯卧式跳高時,制動腿的起跳角應為170度或稍大。小於140度易患髕腱腱圍炎,改進角度即可使髕腱腿圍炎患者傷痛減輕或漸愈。發展代償功能的練習:如患投擲肘較重,肘部不能伸直者,即應改變訓練內容,重點發展前臂腹、肩、腰、膝等部位的暴發力,成績常可繼續提高,肘傷也不致加重。加強關節穩定性的肌力練習:如肩袖損傷時應加強三角肌肌力的訓練以保護肩袖肌群,方法是屈肘,肩側平舉,置杠鈴片作大重量負重練習,既可保證正規訓練,又可促使損傷痊癒;輕度髕骨軟化症患者常可通過120度角靜蹲來發展肌力,並消除症狀。蹲的時間由三分鍾開始,漸增至20分鍾,先空身蹲,後負重蹲。消除粘連改進血運的訓練:如跟腱腱圍炎可用全腳掌慢跑治療,距離100米開始,漸增至200米。發展肌力協調性的訓練:如國繩肌易傷者應注意發展國繩肌肌力,使與股四頭肌肌力保持比例平衡。矯正畸形的訓練:射擊及射箭運動員常有脊椎側彎,應在訓練時加矯正……
資料來源:http://wumei1987158.blog.163.com/blog/static/351790582007119114328597/

另外的,運動養生論文 http://wenku..com/view/ea14831cfad6195f312ba6e6.html
運動與保健論文 http://wenku..com/view/24ccabf77c1cfad6195fa720.html

希望對您有用。

Ⅱ 世界以散打為主的論文

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鬥。散打是中國武術一個主要的表現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為主要進攻手段。另外,還有防守、步法等技術。散打也是現代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國武協為了使武術能夠與現代體育運動相適應所整理而成。
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台上進行比賽。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在對敵斗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斗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散打的出現讓中國武林(格鬥界)火紅起搏擊熱。
散打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深受人民喜愛。散打起源與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斗爭緣起,但又服務於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腳踢、抱摔等簡單的散打技術,並學會了一些野獸獵取食物的本領,如:貓撲、狗閃、虎跳、鷹翻等。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沖、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湖南長沙市舉行,湖南衛視對賽事作了全程報道,這是中國武術散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武術散打進入了專業賽制的時期。眾多散打高手登台競技,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解放軍體院的「劈腿王」柳海龍。2001年3月27日,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散打館拉開帷幕,比賽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衛視現場直播的基礎上,採取國內各地方與國外電視台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從2001年2月15日開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體育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有線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180多家媒體對賽事的籌備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廣泛關注。
通過2000年一年來的比賽,散打王爭霸賽已經在體育界、武術界尤其是散打專業隊中得到了普遍認同,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參加散打王爭霸賽的熱情空前高漲。 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報名工作業已於2月10日截止,報名隊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報名人數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國內、國際比賽的冠軍。由於報名人數的大幅度增加,比賽採用單循環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以北京為主賽區,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輪回比賽的形式進行比賽,這場賽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新的驚喜。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整體燈光、音響、舞台包裝、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這是競技體育、時尚文化和影視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競賽組織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請外國選手正式組隊參加常規比賽。這標志著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國際化理念將由設想變成為現實。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將分為資格晉級賽、八強賽、半決賽、決賽(各級別冠軍賽)、總決賽(王者爭霸賽)、超級散打王爭霸賽等六個階段進行比賽。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北體大的「白眉大俠」「鞭腿王」苑玉寶。
[編輯本段]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在激烈的打鬥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婦女掌握幾種散打技術,對防身更有好處,因為婦女因其固的生理特點,又容易受惡人欺凌、受邪惡威脅,婦女在與歹徒搏鬥的關鍵時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擊歹徒要害處能化險為夷脫離險境。公安人員和武警戰士、保衛人員等掌握一些散打技術,對保衛人員生命安全,維護國家財產,打擊犯罪分子,對他們使用鐵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練習散打能培養機智、頑強、勇敢、靈活、果斷等意志品質。至於強身健體,凡是參加散打運動的人都能體會到,散打運動員的強健體魄是從散打訓練中得到的。
武術散手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逐漸演變發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中國散手不同於拳擊,也不同於跆拳道,更不同於用頭頂、肘撞、膝擊的泰拳和用摔、攔、擒方法的柔道等搏擊(格鬥)術;由於散手設擂比試,又不同於西方國家有攬繩的自由搏擊,也不同於日本的空手道、相撲、踢拳道、忍術等,以及法國的法國踢打術等等的格鬥術。武術散手要求「遠踢、近打、貼身摔」,它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也不能理解為「過去形式」、「歷史形式」或「傳統形式」。民族形式有鮮明的時代性,因此形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多變的、演進的。
散手運動形式,突出地反映出武術的特殊本質——技擊性,同時又明顯地區別於使人致傷致殘的技擊術,不包含致人於死地的絕招妙計。散手規則嚴格規定了不準向對方後腦、頸部、襠部進行攻擊,也不允許使用反關節動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運用武術各種流派的技法。散手運動的內在特點,決定了它以相互對抗的形式來表現,所以,散手的基本形式就是對抗性。這種對抗,是在雙方掌握了散手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術,經過一段的訓練,在沒有固定格式的情況下,在規則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較技、較勇、較智,一分上下。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在激烈的打鬥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
[編輯本段]
1、實戰姿勢
它是指為完成進攻上防守動作所採用的最有利的姿勢,因人而異,但應具有身體重心穩固,暴露給對方的面積較小,利於防守和啟動的靈便,便於發力,利於進攻等優點。兩腳前後分開,前腳跟與後腳尖之間為一腳半距離,前腳與後腳間橫向距離稍寬於肩,前腳尖略向內側轉,後腳尖朝斜前腳跟稍離地面,兩臂自然彎屈,左、右臂之間夾角約為90度左拳置於體前略低於眼睛,拳面斜朝前,拳眼斜朝上右臂之間夾角應小於90度,右拳置於右左肋前略高於下額部,肘部與身體相距約一拳距離,以左肩左腹部側向著對方,胸部略含,腹部微收,上體稍前傾,頭略低,下額微收,咬緊牙齒,閉合嘴唇,目視前方。
2、基本步法
散打步法是為保持與對手間的距離,實施進攻與防守動作或破壞對手與進攻與防守意圖,而進行專門的腳步移動方法,步法好多,比如滑步、墊步等等。
1.滑步包括前、後、左、右。前滑步:實戰勢,後腳蹬地,前腳向前移動,落地時以前腳掌先落地,隨之後腳前移,落地後與原基本姿勢相同。後滑步:反之。
2.左滑步:實戰勢,後腳蹬地,前腳向左平移,後腳隨之向左移動,作完成後與原實戰勢相同。右滑步反之。
3.墊步:
前墊步:實戰勢,前腳蹬地,後腳前移,在前腳里側處落地的同時前腳前移,落步後仍成原基本姿勢。
後墊步:實戰勢,後腳蹬地,前腳後移,在後腳里側落地的同時後腳後移,落步後仍成基本姿勢,變換要快,兩腿不可交,叉墊步時身體重心要求兩腳貼近地面滑行。
3、基本拳法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擺拳,其中還演變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1左右直拳
左直拳:基本實戰勢站立,左腳蹬地,左腳跟稍外轉,重心移至左腳,上體略左轉,同時,左臂順肩伸肘,使拳面向前直線沖擊,力達拳面,拳心朝下,右拳至下額處,目視左拳,然後左拳直線回收,成基本姿勢。右直拳反之。
要點:要使蹬地,擰腰之力順達拳面,整個動作要協調完整,重心不可過多前傾,擊打部位的高低區別於左膝度,擊拳前不可出現先收拳再擊的預兆,也不可在沖拳時將右臂後拉,結合步法的擊法應做到拳到步到。
右直拳:要與右腳蹬地擰腰轉體的力完整一致,從而獲得最大的沖力,身體重心要在沖拳的同時前移,不可提前,左拳不要下垂或外張。
2左右擺拳左擺拳:基本實戰勢,右腳蹬地,身體重心移向左腳,左腳跟略離地外轉,並輾轉腳掌,上體右轉同時左臂內旋,抬肘與肩平,使拳由左向右橫擊高於肩平,然後恢復基本姿勢。右擺拳反之。
要點: 擺拳時身體不可向右傾斜,要邊擊拳邊抬肘,擊打後重心偏左腳,左腳的輾轉力不可忽視,要含胸收腹,不可低頭。左擺拳擊打前右臂不可後拉,重心落左腳,但上體不可過於前傾,邊擊拳邊抬肘。
3左右鉤拳左鉤拳:基本實戰勢站立,右腳蹬地,重心移向左腳左腳跟略抬外轉,腳掌碾地,上體左轉略下沉後,左膝及上體瞬間挺伸並向右轉體,同時,左臂外旋由下想上擊拳,拳面朝上,拳心朝右內,力達拳面,右拳仍置下額前,目視左拳,然後再恢復基本姿勢。右鉤拳反之。
要點:左臂外旋與擊打不同時,不可外旋後再擊打,上體不可過於前傾,屈臂的角度大小根據對方的遠近距離及擊打的部位而定,上體向左轉下沉在蹬地,挺伸與右轉瞬間要協調自然,不可斷裂或過程太長。
4、基本腿法
腿法是散打技術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在比賽中使用率最高,腿較手長,可發揮一寸長,一寸強的作用,腿較粗壯有力,攻之威力大,防之有效,腿的攻擊面大容易得手,腿攻擊對方下盤比較隱蔽,因此拳家常說: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三分拳七分腿等可見腿在散打中的地位。
腿法在散打中佔有很重要的益,拳諺道:「練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武術中有四大擊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賽中得分最,據統計占總得分的63.5%。多年來為什麼腿法深受廣大習武者的偏愛呢?因為腿法有四大特點。第一,腿居身體之下,每天擔負著支撐身體的重大任務,再加對腿法作了專項訓練,兩腿十分有力量,同時大腿有人體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體最發達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當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日本武術界曾以科學方法測量泰拳手的腿踢力量,如邊腿即橫掃腿,力量是打拳最大力的五倍,腿踢力度可達500公斤。第二,腿法進攻距離遠,因為腿比臂長,拳諺道:「一寸長,一寸強」。第三,腿法進攻隱蔽性好,腿在人體之下,距離對方眼睛較遠,故有進攻隱蔽性好之特點。第四,腿法進攻變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有踢、踹、掃、擺、丁等20多種,有各種連環腿、拳腿組合,低配高、虛配實、左配右等連連出擊,勢勢相承,變化莫測。
正蹬
左蹬腿:基本實戰勢站立,身體重心移至後腿,後腿略屈,左腿屈膝上抬,含胸,收腹,下腿貼近胸部腳尖勾起,腳底朝前下,隨即左腿由屈而伸向前上方蹬出,力達腳跟,當腳觸擊目標時伸胯並使腳尖猛向前下方壓踩,使力達全腳掌兩拳,自然下落置體前目視前腳部,蹬腿後腳落下,還原成基本姿勢。右蹬腿反之,要點:支撐腿可微屈保持平衡,上體不可過分後仰,屈膝上抬與左伸蹬要連貫。
側踹
左側踹腿:基本實戰勢站立,重心移至後腿,膝略屈,腳尖外展,左腿屈膝上,抬膝高於腰,腳尖勾起,腳底朝外側下,隨即小腿外翻腳,底朝向攻擊點挺膝踹出,力達腳底,同時後腿挺直,上體向後腿側傾,目視腳面,然後踹出,腿下落,還原成基本姿勢。右側揣腿反之。要點:提膝時上體略向支撐腿側轉,腳內側與地面近於平行,踹出時身體向支撐腿側傾的斜度隨攻擊點的高度變化,越高傾斜度越大,支撐腿應用腳前掌為軸碾地,使腳跟內收。
鞭腿
左側鞭腿:基本實戰勢,重心移至右腿,膝略屈左腿,屈膝上抬,高過腰,上體後左腿側轉略傾,同時膝略內收,小腿略外翻,踝部放鬆,隨即挺膝,使小腿從外向上,向前向內弧形彈擊,並使腳面綳平使力達腳面或脛骨處,目視腳部,然後側彈腿,下落還原成基本姿勢。右鞭腿反之。要點:彈腿的膝部猛挺發力,但要藉助擰腰切胯之力加大力度,彈腿時支撐腿膝伸直並以腳掌為軸,碾地,腳跟內收,上體不可過於傾斜。
[編輯本段]
現代散打比賽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而2000年的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則以全新的形式亮相,相對於傳統的錦標賽和邀請賽,武術散打王比賽給人的感覺是更精彩,更好看,也有其競賽的一些基本規則。
比賽的輸贏有兩種情況:一是優勢勝利,二是分數獲勝。
優勢勝利是比較容易看明白的,主要有幾種情況:1、實力相差懸殊時,為保護運動員,場上裁判經裁判長同意後可宣告占優勢的一方獲勝;2、一方運動員受重擊倒地,在十秒鍾內不能重新比賽,或十秒內站起後明顯喪失比賽能力,另一方運動員即取得優勢勝利;3、在一場比賽中如果一方運動員被三次強制讀秒,到最後一次讀秒完畢,場上裁判員即可宣布另一方獲勝。4、在比賽中,一方運動員出現傷病,經現場醫務監督診斷為不宜繼續進行比賽,場上裁判員可宣布另一方獲勝。5 當一方犯規被取消比賽資格時,對方運動員獲勝;6、因對方棄權獲勝。 由於參加散打王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國內的一流高手,優勢勝利在比賽中是比較少見的,大部分情況下,是需要通過計算雙方的得分來判定勝負。
散打王爭霸賽的計分是五局總分制,每局比賽邊裁判員都要對比賽分數進行記錄,由場上裁判將分數交給記分員,在全部五局比賽結束時,由記分員統計每位邊裁判員的記錄分數,在一場比賽結束時,被多數邊裁判員判為勝方的運動員應被宣布為獲勝方。需要注意的是,每個裁判員是獨立判分的,不能由三個邊裁判員的總分相加來判斷勝負。 在散打比賽中,只要運動員合理運用各武術流派的攻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均有可能得分,但在比賽中如果使用犯規動作,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
運動員的得分如何計算
散打比賽中,兩名運動員在場上不斷進行進攻與防守。在非優勢勝利的情況下,比賽中得分多少將決定運動員的勝負。 運動員得分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技術得分,主要由三名邊裁判員進行記錄;二是當對方技術犯規或侵人犯規受罰時,自己將獲得1分或2分,犯規的判罰由場上裁判執行,記分員進行記錄。 運動員要想獲得技術得分,就必須使用一定的招法進行進攻,單純的防守是不能得分的,但防守動作的有效使用可以使對方不得分。由於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流派眾多,因此規則規定的可用招法包括武術各流派的攻防招法,比如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由於用肘法攻擊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因此規則規定不得使用肘法。
規則對可得分的部位也有嚴格要求,僅指有效攻擊對方的頭部、軀干、大腿和小腿,其中膝法只能攻擊腰帶以上軀幹部位。 在比賽中,攻擊對手的拳套和手臂是不能得分。有些運動員比賽時頻頻擊中對方手臂,這樣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是不得分的。有時運動員雖然接觸到或碰到了對方的得分部位,但是沒有明顯的效果,這樣也不得分。裁判法規定只有明顯擊中才能得分,否則什麼分都記,比賽就不好看,不精彩了。一方運動員進攻,另一方運動員使用有效的防守動作時,進攻方也是不得分的,因為進攻既然被瓦解,再記分就不合理了。
規則規定了禁擊的三個部位:後腦、頸部和襠部。這三個部位是人體的薄弱之處,如果受到攻擊,很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如何一方運動員有意進攻對方禁擊部位,或無意中擊中對方禁擊部位造成對方受到傷害時,場上裁判要給予警告處分,就要失掉2分。 運動員使用技術進行進攻,一般只能得1分。但使用拳法或腿法擊倒對方時得2分,但動作必須乾脆利索。如果夾雜推、拉和摟抱動作,就不能得2分了。
得1分有以下幾種情況:1、除擊倒以外的對方倒地。在散打比賽中對倒地規定得非常嚴格,只要兩腳以外任何部位支撐比賽檯面就算倒地,但是如果雙方都倒地就不能記分了,摔對方時自己也倒地了只能說功夫沒練到家。2、用腿法擊中對方得分部分。3、 用手法擊中對方得分部位。4、用膝法擊中對方腰帶以上軀幹部位。5、運動員消極8秒,被指定進攻後8秒內仍不進攻,對方得l分,比賽中運動員消極比賽,這樣就對不起觀眾了,當然應該罰分。6、對方犯規受勸告,犯規就得懲罰,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如何確定犯規
散打項目是一項對抗十分激烈的運動,雖然大多數運動員都有很好的武德,但保不準打急了什麼招都使。美國著名拳擊運動員泰森打急了還當著幾億電視觀眾咬別人的耳朵,一些無名小卒就更保不準了。對犯規的處罰是對這類武德較差的運動員的一種懲罰性教育。
規則規定的犯規有兩大類,一類是侵人犯規,侵人犯規極容易給對手造成傷害,因此場上裁判對侵人犯規的處罰極嚴厲,甚至當有些運動員有侵人犯規的傾向時,場上裁判就會給予提醒,這叫做必要提示。二類是技術犯規,主要指一些不符合規則要求會對比賽造成一定影響的行為。
侵人犯規主要有七種:1、在場上裁判員口令「開始」前或「停」後進攻對方。2、擊打對方禁擊部位。3、用頭、肘和反關節動作進攻對方。4、用膝攻擊對方頭部。5、使用迫使對方頭部先著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壓對方。6、用腿法攻擊倒地一方的頭部。7、用牙咬對方。這七類犯規只要故意使用一種,對手就夠懸的。觀眾現場看見每場比賽前場上裁判都要叮囑運動員幾句,這是在開賽前再次提醒運動員不要侵人犯規,否則場上裁判就會不客氣,這叫先禮後兵。 技術犯規雖然沒有大的危害,但會使比賽不好看,或者會影響散打王爭霸賽的形象。
技術犯規有八種:1、消極摟抱對方。2、消極逃跑躲避對方攻擊。3、用手抓住圍繩進攻對方或不正當地利用圍繩或立柱。4、處於不利狀況時要求暫停。 5、比賽中對裁判員有不禮貌的行為、語言或有其他不服從裁判的行為。6、有意拖延比賽時間。7、上場不戴或吐落護齒,有意松脫護具。8、教練員及助手嚴重違反規則。
對犯規的處罰措施主要有三種:勸告、警告和取消比賽資格。技術犯規一般給予勸告,對手得1分。2、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侵人犯規,一般給予警告,對手得2分。運動員故意傷人或者雖然不是故意的犯規卻使對方不能比賽時,就要被取消當場的比賽資格,並視情況給予禁賽處分。這種處分一般是比較謹慎的,場上裁判不能獨立執行,只能由裁判長進行確定。有些武德比較差的運動員有時也會詐傷,實際上有時只是對方無意碰了一下,根本沒有受傷,卻裝著巨痛無比的樣子,只要場上裁判發現這種情況,不但騙不到分,而且還要被罰分。觀眾觀看比賽時不妨留意,肯定能發現這種情況。
[編輯本段]
通過學習和訓練散,能夠發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同時散手又是一項以抗性體育運動,可以發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鍛煉。堅持散手訓練,可強筋骨,壯體魄。散手是以雙方互相對抗為運動形式,這就要求練習者在實踐中正確把握進攻的時機,防守要到位,反擊要及時,從而建立正確的條件反射;同時還要針對不同的對手和雙方臨場的變化,提高應變能力,以及提高擊打和抗擊打的能力,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衛和克敵制勝的技能的作用。初學散手,要忍受拉韌帶的痛苦;攻防練習,要承受擊打和抗擊打的皮肉之苦;進行實戰,要克服膽怯、猶豫、緊張、魯莽等不良心理反應。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通過長期的散手訓練,可以培養練習者勇敢、頑強、機智、果斷、靈活等精神,進而形成成熟、穩健、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
武術搏擊有很強的生命力,延續到現在,除與社會文化背景以及運動的本身特點有極大關系外,其搏擊形成所具備的較高觀賞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散於比賽不僅刺激、激烈,而且鬥智、斗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日益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與興趣。中國武術徒手搏擊,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傳到日本,當時稱「唐手」,後來改稱「空手」。如今有許多國家的武術愛好者不僅喜愛中國套路技術,而且喜歡散手運動。通過與各國選手較技,不僅可以促進國際武藝交流,將中國散手運動推向世界,而且也可以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了解和發展,促進國際文化交往。
面對當今社會的需求,我們除了要立足於養成擒敵捕盜和防身自衛的本領,去繼承和發展傳統武術的徒搏技術,並把殺敵技要保留到軍警技術中外。還要順應武術徒搏技術已從總體上向體育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到廣闊的體育天地中去尋求武術徒搏技術發展的空間,開發和創制不同技擊特色、不同競賽規則的徒搏比賽方式。武壇將因徒搏比賽方式的多樣化發展,而生機勃勃,更加燦爛。武術傳習者會因兼習多種徒搏技法,參加多種徒搏競賽,而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也只有通過這種多樣化的發展,才可能全面的展示出武術的全貌,促進武術的全面發展。

Ⅲ 關於體育大學生的理科論文

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鬥。散打是中國武術一個主要的表現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為主要進攻手段。另外,還有防守、步法等技術。散打也是現代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國武協為了使武術能夠與現代體育運動相適應所整理而成。
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台上進行比賽。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在對敵斗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斗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散打的出現讓中國武林(格鬥界)火紅起搏擊熱。
散打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深受人民喜愛。散打起源與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斗爭緣起,但又服務於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腳踢、抱摔等簡單的散打技術,並學會了一些野獸獵取食物的本領,如:貓撲、狗閃、虎跳、鷹翻等。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沖、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湖南長沙市舉行,湖南衛視對賽事作了全程報道,這是中國武術散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武術散打進入了專業賽制的時期。眾多散打高手登台競技,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解放軍體院的「劈腿王」柳海龍。2001年3月27日,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散打館拉開帷幕,比賽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衛視現場直播的基礎上,採取國內各地方與國外電視台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從2001年2月15日開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體育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有線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180多家媒體對賽事的籌備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廣泛關注。
通過2000年一年來的比賽,散打王爭霸賽已經在體育界、武術界尤其是散打專業隊中得到了普遍認同,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參加散打王爭霸賽的熱情空前高漲。 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報名工作業已於2月10日截止,報名隊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報名人數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國內、國際比賽的冠軍。由於報名人數的大幅度增加,比賽採用單循環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以北京為主賽區,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輪回比賽的形式進行比賽,這場賽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新的驚喜。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整體燈光、音響、舞台包裝、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這是競技體育、時尚文化和影視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競賽組織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請外國選手正式組隊參加常規比賽。這標志著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國際化理念將由設想變成為現實。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將分為資格晉級賽、八強賽、半決賽、決賽(各級別冠軍賽)、總決賽(王者爭霸賽)、超級散打王爭霸賽等六個階段進行比賽。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北體大的「白眉大俠」「鞭腿王」苑玉寶。
[編輯本段]【特點】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在激烈的打鬥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婦女掌握幾種散打技術,對防身更有好處,因為婦女因其固的生理特點,又容易受惡人欺凌、受邪惡威脅,婦女在與歹徒搏鬥的關鍵時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擊歹徒要害處能化險為夷脫離險境。公安人員和武警戰士、保衛人員等掌握一些散打技術,對保衛人員生命安全,維護國家財產,打擊犯罪分子,對他們使用鐵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練習散打能培養機智、頑強、勇敢、靈活、果斷等意志品質。至於強身健體,凡是參加散打運動的人都能體會到,散打運動員的強健體魄是從散打訓練中得到的。
武術散手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逐漸演變發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中國散手不同於拳擊,也不同於跆拳道,更不同於用頭頂、肘撞、膝擊的泰拳和用摔、攔、擒方法的柔道等搏擊(格鬥)術;由於散手設擂比試,又不同於西方國家有攬繩的自由搏擊,也不同於日本的空手道、相撲、踢拳道、忍術等,以及法國的法國踢打術等等的格鬥術。武術散手要求「遠踢、近打、貼身摔」,它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也不能理解為「過去形式」、「歷史形式」或「傳統形式」。民族形式有鮮明的時代性,因此形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多變的、演進的。
散手運動形式,突出地反映出武術的特殊本質——技擊性,同時又明顯地區別於使人致傷致殘的技擊術,不包含致人於死地的絕招妙計。散手規則嚴格規定了不準向對方後腦、頸部、襠部進行攻擊,也不允許使用反關節動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運用武術各種流派的技法。散手運動的內在特點,決定了它以相互對抗的形式來表現,所以,散手的基本形式就是對抗性。這種對抗,是在雙方掌握了散手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術,經過一段的訓練,在沒有固定格式的情況下,在規則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較技、較勇、較智,一分上下。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在激烈的打鬥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
[編輯本段]【入門知識】
1、實戰姿勢
它是指為完成進攻上防守動作所採用的最有利的姿勢,因人而異,但應具有身體重心穩固,暴露給對方的面積較小,利於防守和啟動的靈便,便於發力,利於進攻等優點。兩腳前後分開,前腳跟與後腳尖之間為一腳半距離,前腳與後腳間橫向距離稍寬於肩,前腳尖略向內側轉,後腳尖朝斜前腳跟稍離地面,兩臂自然彎屈,左、右臂之間夾角約為90度左拳置於體前略低於眼睛,拳面斜朝前,拳眼斜朝上右臂之間夾角應小於90度,右拳置於右左肋前略高於下額部,肘部與身體相距約一拳距離,以左肩左腹部側向著對方,胸部略含,腹部微收,上體稍前傾,頭略低,下額微收,咬緊牙齒,閉合嘴唇,目視前方。
2、基本步法
散打步法是為保持與對手間的距離,實施進攻與防守動作或破壞對手與進攻與防守意圖,而進行專門的腳步移動方法,步法好多,比如滑步、墊步等等。
1.滑步包括前、後、左、右。前滑步:實戰勢,後腳蹬地,前腳向前移動,落地時以前腳掌先落地,隨之後腳前移,落地後與原基本姿勢相同。後滑步:反之。
2.左滑步:實戰勢,後腳蹬地,前腳向左平移,後腳隨之向左移動,作完成後與原實戰勢相同。右滑步反之。
3.墊步:
前墊步:實戰勢,前腳蹬地,後腳前移,在前腳里側處落地的同時前腳前移,落步後仍成原基本姿勢。
後墊步:實戰勢,後腳蹬地,前腳後移,在後腳里側落地的同時後腳後移,落步後仍成基本姿勢,變換要快,兩腿不可交,叉墊步時身體重心要求兩腳貼近地面滑行。
3、基本拳法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擺拳,其中還演變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1左右直拳
左直拳:基本實戰勢站立,左腳蹬地,左腳跟稍外轉,重心移至左腳,上體略左轉,同時,左臂順肩伸肘,使拳面向前直線沖擊,力達拳面,拳心朝下,右拳至下額處,目視左拳,然後左拳直線回收,成基本姿勢。右直拳反之。
要點:要使蹬地,擰腰之力順達拳面,整個動作要協調完整,重心不可過多前傾,擊打部位的高低區別於左膝度,擊拳前不可出現先收拳再擊的預兆,也不可在沖拳時將右臂後拉,結合步法的擊法應做到拳到步到。
右直拳:要與右腳蹬地擰腰轉體的力完整一致,從而獲得最大的沖力,身體重心要在沖拳的同時前移,不可提前,左拳不要下垂或外張。
2左右擺拳左擺拳:基本實戰勢,右腳蹬地,身體重心移向左腳,左腳跟略離地外轉,並輾轉腳掌,上體右轉同時左臂內旋,抬肘與肩平,使拳由左向右橫擊高於肩平,然後恢復基本姿勢。右擺拳反之。
要點: 擺拳時身體不可向右傾斜,要邊擊拳邊抬肘,擊打後重心偏左腳,左腳的輾轉力不可忽視,要含胸收腹,不可低頭。左擺拳擊打前右臂不可後拉,重心落左腳,但上體不可過於前傾,邊擊拳邊抬肘。
3左右鉤拳左鉤拳:基本實戰勢站立,右腳蹬地,重心移向左腳左腳跟略抬外轉,腳掌碾地,上體左轉略下沉後,左膝及上體瞬間挺伸並向右轉體,同時,左臂外旋由下想上擊拳,拳面朝上,拳心朝右內,力達拳面,右拳仍置下額前,目視左拳,然後再恢復基本姿勢。右鉤拳反之。
要點:左臂外旋與擊打不同時,不可外旋後再擊打,上體不可過於前傾,屈臂的角度大小根據對方的遠近距離及擊打的部位而定,上體向左轉下沉在蹬地,挺伸與右轉瞬間要協調自然,不可斷裂或過程太長。
4、基本腿法
腿法是散打技術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在比賽中使用率最高,腿較手長,可發揮一寸長,一寸強的作用,腿較粗壯有力,攻之威力大,防之有效,腿的攻擊面大容易得手,腿攻擊對方下盤比較隱蔽,因此拳家常說: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三分拳七分腿等可見腿在散打中的地位。
腿法在散打中佔有很重要的益,拳諺道:「練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武術中有四大擊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賽中得分最,據統計占總得分的63.5%。多年來為什麼腿法深受廣大習武者的偏愛呢?因為腿法有四大特點。第一,腿居身體之下,每天擔負著支撐身體的重大任務,再加對腿法作了專項訓練,兩腿十分有力量,同時大腿有人體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體最發達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當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日本武術界曾以科學方法測量泰拳手的腿踢力量,如邊腿即橫掃腿,力量是打拳最大力的五倍,腿踢力度可達500公斤。第二,腿法進攻距離遠,因為腿比臂長,拳諺道:「一寸長,一寸強」。第三,腿法進攻隱蔽性好,腿在人體之下,距離對方眼睛較遠,故有進攻隱蔽性好之特點。第四,腿法進攻變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有踢、踹、掃、擺、丁等20多種,有各種連環腿、拳腿組合,低配高、虛配實、左配右等連連出擊,勢勢相承,變化莫測。
正蹬
左蹬腿:基本實戰勢站立,身體重心移至後腿,後腿略屈,左腿屈膝上抬,含胸,收腹,下腿貼近胸部腳尖勾起,腳底朝前下,隨即左腿由屈而伸向前上方蹬出,力達腳跟,當腳觸擊目標時伸胯並使腳尖猛向前下方壓踩,使力達全腳掌兩拳,自然下落置體前目視前腳部,蹬腿後腳落下,還原成基本姿勢。右蹬腿反之,要點:支撐腿可微屈保持平衡,上體不可過分後仰,屈膝上抬與左伸蹬要連貫。
側踹
左側踹腿:基本實戰勢站立,重心移至後腿,膝略屈,腳尖外展,左腿屈膝上,抬膝高於腰,腳尖勾起,腳底朝外側下,隨即小腿外翻腳,底朝向攻擊點挺膝踹出,力達腳底,同時後腿挺直,上體向後腿側傾,目視腳面,然後踹出,腿下落,還原成基本姿勢。右側揣腿反之。要點:提膝時上體略向支撐腿側轉,腳內側與地面近於平行,踹出時身體向支撐腿側傾的斜度隨攻擊點的高度變化,越高傾斜度越大,支撐腿應用腳前掌為軸碾地,使腳跟內收。
鞭腿
左側鞭腿:基本實戰勢,重心移至右腿,膝略屈左腿,屈膝上抬,高過腰,上體後左腿側轉略傾,同時膝略內收,小腿略外翻,踝部放鬆,隨即挺膝,使小腿從外向上,向前向內弧形彈擊,並使腳面綳平使力達腳面或脛骨處,目視腳部,然後側彈腿,下落還原成基本姿勢。右鞭腿反之。要點:彈腿的膝部猛挺發力,但要藉助擰腰切胯之力加大力度,彈腿時支撐腿膝伸直並以腳掌為軸,碾地,腳跟內收,上體不可過於傾斜。
[編輯本段]【競技比賽】
現代散打比賽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而2000年的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則以全新的形式亮相,相對於傳統的錦標賽和邀請賽,武術散打王比賽給人的感覺是更精彩,更好看,也有其競賽的一些基本規則。
比賽的輸贏有兩種情況:一是優勢勝利,二是分數獲勝。
優勢勝利是比較容易看明白的,主要有幾種情況:1、實力相差懸殊時,為保護運動員,場上裁判經裁判長同意後可宣告占優勢的一方獲勝;2、一方運動員受重擊倒地,在十秒鍾內不能重新比賽,或十秒內站起後明顯喪失比賽能力,另一方運動員即取得優勢勝利;3、在一場比賽中如果一方運動員被三次強制讀秒,到最後一次讀秒完畢,場上裁判員即可宣布另一方獲勝。4、在比賽中,一方運動員出現傷病,經現場醫務監督診斷為不宜繼續進行比賽,場上裁判員可宣布另一方獲勝。5 當一方犯規被取消比賽資格時,對方運動員獲勝;6、因對方棄權獲勝。 由於參加散打王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國內的一流高手,優勢勝利在比賽中是比較少見的,大部分情況下,是需要通過計算雙方的得分來判定勝負。
散打王爭霸賽的計分是五局總分制,每局比賽邊裁判員都要對比賽分數進行記錄,由場上裁判將分數交給記分員,在全部五局比賽結束時,由記分員統計每位邊裁判員的記錄分數,在一場比賽結束時,被多數邊裁判員判為勝方的運動員應被宣布為獲勝方。需要注意的是,每個裁判員是獨立判分的,不能由三個邊裁判員的總分相加來判斷勝負。 在散打比賽中,只要運動員合理運用各武術流派的攻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均有可能得分,但在比賽中如果使用犯規動作,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
運動員的得分如何計算
散打比賽中,兩名運動員在場上不斷進行進攻與防守。在非優勢勝利的情況下,比賽中得分多少將決定運動員的勝負。 運動員得分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技術得分,主要由三名邊裁判員進行記錄;二是當對方技術犯規或侵人犯規受罰時,自己將獲得1分或2分,犯規的判罰由場上裁判執行,記分員進行記錄。 運動員要想獲得技術得分,就必須使用一定的招法進行進攻,單純的防守是不能得分的,但防守動作的有效使用可以使對方不得分。由於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流派眾多,因此規則規定的可用招法包括武術各流派的攻防招法,比如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由於用肘法攻擊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因此規則規定不得使用肘法。
規則對可得分的部位也有嚴格要求,僅指有效攻擊對方的頭部、軀干、大腿和小腿,其中膝法只能攻擊腰帶以上軀幹部位。 在比賽中,攻擊對手的拳套和手臂是不能得分。有些運動員比賽時頻頻擊中對方手臂,這樣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是不得分的。有時運動員雖然接觸到或碰到了對方的得分部位,但是沒有明顯的效果,這樣也不得分。裁判法規定只有明顯擊中才能得分,否則什麼分都記,比賽就不好看,不精彩了。一方運動員進攻,另一方運動員使用有效的防守動作時,進攻方也是不得分的,因為進攻既然被瓦解,再記分就不合理了。
規則規定了禁擊的三個部位:後腦、頸部和襠部。這三個部位是人體的薄弱之處,如果受到攻擊,很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如何一方運動員有意進攻對方禁擊部位,或無意中擊中對方禁擊部位造成對方受到傷害時,場上裁判要給予警告處分,就要失掉2分。 運動員使用技術進行進攻,一般只能得1分。但使用拳法或腿法擊倒對方時得2分,但動作必須乾脆利索。如果夾雜推、拉和摟抱動作,就不能得2分了。
得1分有以下幾種情況:1、除擊倒以外的對方倒地。在散打比賽中對倒地規定得非常嚴格,只要兩腳以外任何部位支撐比賽檯面就算倒地,但是如果雙方都倒地就不能記分了,摔對方時自己也倒地了只能說功夫沒練到家。2、用腿法擊中對方得分部分。3、 用手法擊中對方得分部位。4、用膝法擊中對方腰帶以上軀幹部位。5、運動員消極8秒,被指定進攻後8秒內仍不進攻,對方得l分,比賽中運動員消極比賽,這樣就對不起觀眾了,當然應該罰分。6、對方犯規受勸告,犯規就得懲罰,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如何確定犯規
散打項目是一項對抗十分激烈的運動,雖然大多數運動員都有很好的武德,但保不準打急了什麼招都使。美國著名拳擊運動員泰森打急了還當著幾億電視觀眾咬別人的耳朵,一些無名小卒就更保不準了。對犯規的處罰是對這類武德較差的運動員的一種懲罰性教育。
規則規定的犯規有兩大類,一類是侵人犯規,侵人犯規極容易給對手造成傷害,因此場上裁判對侵人犯規的處罰極嚴厲,甚至當有些運動員有侵人犯規的傾向時,場上裁判就會給予提醒,這叫做必要提示。二類是技術犯規,主要指一些不符合規則要求會對比賽造成一定影響的行為。
侵人犯規主要有七種:1、在場上裁判員口令「開始」前或「停」後進攻對方。2、擊打對方禁擊部位。3、用頭、肘和反關節動作進攻對方。4、用膝攻擊對方頭部。5、使用迫使對方頭部先著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壓對方。6、用腿法攻擊倒地一方的頭部。7、用牙咬對方。這七類犯規只要故意使用一種,對手就夠懸的。觀眾現場看見每場比賽前場上裁判都要叮囑運動員幾句,這是在開賽前再次提醒運動員不要侵人犯規,否則場上裁判就會不客氣,這叫先禮後兵。 技術犯規雖然沒有大的危害,但會使比賽不好看,或者會影響散打王爭霸賽的形象。
技術犯規有八種:1、消極摟抱對方。2、消極逃跑躲避對方攻擊。3、用手抓住圍繩進攻對方或不正當地利用圍繩或立柱。4、處於不利狀況時要求暫停。 5、比賽中對裁判員有不禮貌的行為、語言或有其他不服從裁判的行為。6、有意拖延比賽時間。7、上場不戴或吐落護齒,有意松脫護具。8、教練員及助手嚴重違反規則。
對犯規的處罰措施主要有三種:勸告、警告和取消比賽資格。技術犯規一般給予勸告,對手得1分。2、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侵人犯規,一般給予警告,對手得2分。運動員故意傷人或者雖然不是故意的犯規卻使對方不能比賽時,就要被取消當場的比賽資格,並視情況給予禁賽處分。這種處分一般是比較謹慎的,場上裁判不能獨立執行,只能由裁判長進行確定。有些武德比較差的運動員有時也會詐傷,實際上有時只是對方無意碰了一下,根本沒有受傷,卻裝著巨痛無比的樣子,只要場上裁判發現這種情況,不但騙不到分,而且還要被罰分。觀眾觀看比賽時不妨留意,肯定能發現這種情況。
[編輯本段]【發展】
通過學習和訓練散,能夠發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同時散手又是一項以抗性體育運動,可以發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鍛煉。堅持散手訓練,可強筋骨,壯體魄。散手是以雙方互相對抗為運動形式,這就要求練習者在實踐中正確把握進攻的時機,防守要到位,反擊要及時,從而建立正確的條件反射;同時還要針對不同的對手和雙方臨場的變化,提高應變能力,以及提高擊打和抗擊打的能力,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衛和克敵制勝的技能的作用。初學散手,要忍受拉韌帶的痛苦;攻防練習,要承受擊打和抗擊打的皮肉之苦;進行實戰,要克服膽怯、猶豫、緊張、魯莽等不良心理反應。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通過長期的散手訓練,可以培養練習者勇敢、頑強、機智、果斷、靈活等精神,進而形成成熟、穩健、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
武術搏擊有很強的生命力,延續到現在,除與社會文化背景以及運動的本身特點有極大關系外,其搏擊形成所具備的較高觀賞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散於比賽不僅刺激、激烈,而且鬥智、斗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日益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與興趣。中國武術徒手搏擊,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傳到日本,當時稱「唐手」,後來改稱「空手」。如今有許多國家的武術愛好者不僅喜愛中國套路技術,而且喜歡散手運動。通過與各國選手較技,不僅可以促進國際武藝交流,將中國散手運動推向世界,而且也可以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了解和發展,促進國際文化交往。
面對當今社會的需求,我們除了要立足於養成擒敵捕盜和防身自衛的本領,去繼承和發展傳統武術的徒搏技術,並把殺敵技要保留到軍警技術中外。還要順應武術徒搏技術已從總體上向體育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到廣闊的體育天地中去尋求武術徒搏技術發展的空間,開發和創制不同技擊特色、不同競賽規則的徒搏比賽方式。武壇將因徒搏比賽方式的多樣化發展,而生機勃勃,更加燦爛。武術傳習者會因兼習多種徒搏技法,參加多種徒搏競賽,而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也只有通過這種多樣化的發展,才可能全面的展示出武術的全貌,促進武術的全面發展。

Ⅳ 我急需散打題材的論文一篇!!高懸賞!!

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鬥。散打是中國武術一個主要的表現形式,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為主要進攻手段。另外,還有防守、步法等技術。散打也是現代體育運動項目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是中國傳統武術的擂台形式,也是中國武協為了使武術能夠與現代體育運動相適應所整理而成。
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項目。在80厘米高,8米見方的擂台上進行比賽。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在對敵斗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斗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兇狠,殺傷力較大,散打的出現讓中國武林(格鬥界)火紅起搏擊熱。
散打是中華武術的精華,是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體育項目,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深受人民喜愛。散打起源與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斗爭緣起,但又服務於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如:拳打、腳踢、抱摔等簡單的散打技術,並學會了一些野獸獵取食物的本領,如:貓撲、狗閃、虎跳、鷹翻等。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沖、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湖南長沙市舉行,湖南衛視對賽事作了全程報道,這是中國武術散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武術散打進入了專業賽制的時期。眾多散打高手登台競技,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解放軍體院的「劈腿王」柳海龍。2001年3月27日,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散打館拉開帷幕,比賽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衛視現場直播的基礎上,採取國內各地方與國外電視台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從2001年2月15日開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體育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有線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180多家媒體對賽事的籌備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廣泛關注。
通過2000年一年來的比賽,散打王爭霸賽已經在體育界、武術界尤其是散打專業隊中得到了普遍認同,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參加散打王爭霸賽的熱情空前高漲。 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報名工作業已於2月10日截止,報名隊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報名人數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國內、國際比賽的冠軍。由於報名人數的大幅度增加,比賽採用單循環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以北京為主賽區,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輪回比賽的形式進行比賽,這場賽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新的驚喜。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整體燈光、音響、舞台包裝、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這是競技體育、時尚文化和影視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競賽組織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請外國選手正式組隊參加常規比賽。這標志著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國際化理念將由設想變成為現實。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將分為資格晉級賽、八強賽、半決賽、決賽(各級別冠軍賽)、總決賽(王者爭霸賽)、超級散打王爭霸賽等六個階段進行比賽。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北體大的「白眉大俠」「鞭腿王」苑玉寶。
[編輯本段]【特點】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在激烈的打鬥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婦女掌握幾種散打技術,對防身更有好處,因為婦女因其固的生理特點,又容易受惡人欺凌、受邪惡威脅,婦女在與歹徒搏鬥的關鍵時刻突然使用擒拿或攻擊歹徒要害處能化險為夷脫離險境。公安人員和武警戰士、保衛人員等掌握一些散打技術,對保衛人員生命安全,維護國家財產,打擊犯罪分子,對他們使用鐵的手腕能起到圈套的作用。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練習散打能培養機智、頑強、勇敢、靈活、果斷等意志品質。至於強身健體,凡是參加散打運動的人都能體會到,散打運動員的強健體魄是從散打訓練中得到的。
武術散手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逐漸演變發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中國散手不同於拳擊,也不同於跆拳道,更不同於用頭頂、肘撞、膝擊的泰拳和用摔、攔、擒方法的柔道等搏擊(格鬥)術;由於散手設擂比試,又不同於西方國家有攬繩的自由搏擊,也不同於日本的空手道、相撲、踢拳道、忍術等,以及法國的法國踢打術等等的格鬥術。武術散手要求「遠踢、近打、貼身摔」,它的民族形式不是凝固的,也不能理解為「過去形式」、「歷史形式」或「傳統形式」。民族形式有鮮明的時代性,因此形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多變的、演進的。
散手運動形式,突出地反映出武術的特殊本質——技擊性,同時又明顯地區別於使人致傷致殘的技擊術,不包含致人於死地的絕招妙計。散手規則嚴格規定了不準向對方後腦、頸部、襠部進行攻擊,也不允許使用反關節動作及肘、膝的技法,但可以運用武術各種流派的技法。散手運動的內在特點,決定了它以相互對抗的形式來表現,所以,散手的基本形式就是對抗性。這種對抗,是在雙方掌握了散手的基本動作和基本技術,經過一段的訓練,在沒有固定格式的情況下,在規則規定的范圍內進行較技、較勇、較智,一分上下。
散打具有很大的攻防作用,有攻必有防,攻防是一對矛盾體,在散打中雙方總想辦法擊中對手,而不被對手擊中,運動員總是在這種條件下進行訓練的。經過長期訓練運動員掌握了散打技術,遇敵而不慌,與敵方突然襲擊的一瞬間能迅速地做出相應的防守和防反動作。在激烈的打鬥中擊中沒有經過散打訓練的人較為容易,同時也能防守對方的一些進攻,即使被對方擊,抗擊能力也比一般人強。
[編輯本段]【入門知識】
1、實戰姿勢
它是指為完成進攻上防守動作所採用的最有利的姿勢,因人而異,但應具有身體重心穩固,暴露給對方的面積較小,利於防守和啟動的靈便,便於發力,利於進攻等優點。兩腳前後分開,前腳跟與後腳尖之間為一腳半距離,前腳與後腳間橫向距離稍寬於肩,前腳尖略向內側轉,後腳尖朝斜前腳跟稍離地面,兩臂自然彎屈,左、右臂之間夾角約為90度左拳置於體前略低於眼睛,拳面斜朝前,拳眼斜朝上右臂之間夾角應小於90度,右拳置於右左肋前略高於下額部,肘部與身體相距約一拳距離,以左肩左腹部側向著對方,胸部略含,腹部微收,上體稍前傾,頭略低,下額微收,咬緊牙齒,閉合嘴唇,目視前方。
2、基本步法
散打步法是為保持與對手間的距離,實施進攻與防守動作或破壞對手與進攻與防守意圖,而進行專門的腳步移動方法,步法好多,比如滑步、墊步等等。
1.滑步包括前、後、左、右。前滑步:實戰勢,後腳蹬地,前腳向前移動,落地時以前腳掌先落地,隨之後腳前移,落地後與原基本姿勢相同。後滑步:反之。
2.左滑步:實戰勢,後腳蹬地,前腳向左平移,後腳隨之向左移動,作完成後與原實戰勢相同。右滑步反之。
3.墊步:
前墊步:實戰勢,前腳蹬地,後腳前移,在前腳里側處落地的同時前腳前移,落步後仍成原基本姿勢。
後墊步:實戰勢,後腳蹬地,前腳後移,在後腳里側落地的同時後腳後移,落步後仍成基本姿勢,變換要快,兩腿不可交,叉墊步時身體重心要求兩腳貼近地面滑行。
3、基本拳法
拳法主要技法有:直拳、勾拳、擺拳,其中還演變出刺拳,鞭拳等技法。
1左右直拳
左直拳:基本實戰勢站立,左腳蹬地,左腳跟稍外轉,重心移至左腳,上體略左轉,同時,左臂順肩伸肘,使拳面向前直線沖擊,力達拳面,拳心朝下,右拳至下額處,目視左拳,然後左拳直線回收,成基本姿勢。右直拳反之。
要點:要使蹬地,擰腰之力順達拳面,整個動作要協調完整,重心不可過多前傾,擊打部位的高低區別於左膝度,擊拳前不可出現先收拳再擊的預兆,也不可在沖拳時將右臂後拉,結合步法的擊法應做到拳到步到。
右直拳:要與右腳蹬地擰腰轉體的力完整一致,從而獲得最大的沖力,身體重心要在沖拳的同時前移,不可提前,左拳不要下垂或外張。
2左右擺拳左擺拳:基本實戰勢,右腳蹬地,身體重心移向左腳,左腳跟略離地外轉,並輾轉腳掌,上體右轉同時左臂內旋,抬肘與肩平,使拳由左向右橫擊高於肩平,然後恢復基本姿勢。右擺拳反之。
要點: 擺拳時身體不可向右傾斜,要邊擊拳邊抬肘,擊打後重心偏左腳,左腳的輾轉力不可忽視,要含胸收腹,不可低頭。左擺拳擊打前右臂不可後拉,重心落左腳,但上體不可過於前傾,邊擊拳邊抬肘。
3左右鉤拳左鉤拳:基本實戰勢站立,右腳蹬地,重心移向左腳左腳跟略抬外轉,腳掌碾地,上體左轉略下沉後,左膝及上體瞬間挺伸並向右轉體,同時,左臂外旋由下想上擊拳,拳面朝上,拳心朝右內,力達拳面,右拳仍置下額前,目視左拳,然後再恢復基本姿勢。右鉤拳反之。
要點:左臂外旋與擊打不同時,不可外旋後再擊打,上體不可過於前傾,屈臂的角度大小根據對方的遠近距離及擊打的部位而定,上體向左轉下沉在蹬地,挺伸與右轉瞬間要協調自然,不可斷裂或過程太長。
4、基本腿法
腿法是散打技術中最重要的技法之一,在比賽中使用率最高,腿較手長,可發揮一寸長,一寸強的作用,腿較粗壯有力,攻之威力大,防之有效,腿的攻擊面大容易得手,腿攻擊對方下盤比較隱蔽,因此拳家常說: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三分拳七分腿等可見腿在散打中的地位。
腿法在散打中佔有很重要的益,拳諺道:「練拳不溜腿,到老冒失鬼」。武術中有四大擊法即:踢、打、摔、拿。踢就是腿法,腿法在散打比賽中得分最,據統計占總得分的63.5%。多年來為什麼腿法深受廣大習武者的偏愛呢?因為腿法有四大特點。第一,腿居身體之下,每天擔負著支撐身體的重大任務,再加對腿法作了專項訓練,兩腿十分有力量,同時大腿有人體最粗大的骨骼,下肌群也是人體最發達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當然戟力量自然要比拳大。日本武術界曾以科學方法測量泰拳手的腿踢力量,如邊腿即橫掃腿,力量是打拳最大力的五倍,腿踢力度可達500公斤。第二,腿法進攻距離遠,因為腿比臂長,拳諺道:「一寸長,一寸強」。第三,腿法進攻隱蔽性好,腿在人體之下,距離對方眼睛較遠,故有進攻隱蔽性好之特點。第四,腿法進攻變化多,高可踢面,低可踢腿,可向四面八方戟入,有踢、踹、掃、擺、丁等20多種,有各種連環腿、拳腿組合,低配高、虛配實、左配右等連連出擊,勢勢相承,變化莫測。
正蹬
左蹬腿:基本實戰勢站立,身體重心移至後腿,後腿略屈,左腿屈膝上抬,含胸,收腹,下腿貼近胸部腳尖勾起,腳底朝前下,隨即左腿由屈而伸向前上方蹬出,力達腳跟,當腳觸擊目標時伸胯並使腳尖猛向前下方壓踩,使力達全腳掌兩拳,自然下落置體前目視前腳部,蹬腿後腳落下,還原成基本姿勢。右蹬腿反之,要點:支撐腿可微屈保持平衡,上體不可過分後仰,屈膝上抬與左伸蹬要連貫。
側踹
左側踹腿:基本實戰勢站立,重心移至後腿,膝略屈,腳尖外展,左腿屈膝上,抬膝高於腰,腳尖勾起,腳底朝外側下,隨即小腿外翻腳,底朝向攻擊點挺膝踹出,力達腳底,同時後腿挺直,上體向後腿側傾,目視腳面,然後踹出,腿下落,還原成基本姿勢。右側揣腿反之。要點:提膝時上體略向支撐腿側轉,腳內側與地面近於平行,踹出時身體向支撐腿側傾的斜度隨攻擊點的高度變化,越高傾斜度越大,支撐腿應用腳前掌為軸碾地,使腳跟內收。
鞭腿
左側鞭腿:基本實戰勢,重心移至右腿,膝略屈左腿,屈膝上抬,高過腰,上體後左腿側轉略傾,同時膝略內收,小腿略外翻,踝部放鬆,隨即挺膝,使小腿從外向上,向前向內弧形彈擊,並使腳面綳平使力達腳面或脛骨處,目視腳部,然後側彈腿,下落還原成基本姿勢。右鞭腿反之。要點:彈腿的膝部猛挺發力,但要藉助擰腰切胯之力加大力度,彈腿時支撐腿膝伸直並以腳掌為軸,碾地,腳跟內收,上體不可過於傾斜。
[編輯本段]【競技比賽】
現代散打比賽始於20世紀70年代末,而2000年的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則以全新的形式亮相,相對於傳統的錦標賽和邀請賽,武術散打王比賽給人的感覺是更精彩,更好看,也有其競賽的一些基本規則。
比賽的輸贏有兩種情況:一是優勢勝利,二是分數獲勝。
優勢勝利是比較容易看明白的,主要有幾種情況:1、實力相差懸殊時,為保護運動員,場上裁判經裁判長同意後可宣告占優勢的一方獲勝;2、一方運動員受重擊倒地,在十秒鍾內不能重新比賽,或十秒內站起後明顯喪失比賽能力,另一方運動員即取得優勢勝利;3、在一場比賽中如果一方運動員被三次強制讀秒,到最後一次讀秒完畢,場上裁判員即可宣布另一方獲勝。4、在比賽中,一方運動員出現傷病,經現場醫務監督診斷為不宜繼續進行比賽,場上裁判員可宣布另一方獲勝。5 當一方犯規被取消比賽資格時,對方運動員獲勝;6、因對方棄權獲勝。 由於參加散打王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國內的一流高手,優勢勝利在比賽中是比較少見的,大部分情況下,是需要通過計算雙方的得分來判定勝負。
散打王爭霸賽的計分是五局總分制,每局比賽邊裁判員都要對比賽分數進行記錄,由場上裁判將分數交給記分員,在全部五局比賽結束時,由記分員統計每位邊裁判員的記錄分數,在一場比賽結束時,被多數邊裁判員判為勝方的運動員應被宣布為獲勝方。需要注意的是,每個裁判員是獨立判分的,不能由三個邊裁判員的總分相加來判斷勝負。 在散打比賽中,只要運動員合理運用各武術流派的攻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均有可能得分,但在比賽中如果使用犯規動作,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
運動員的得分如何計算
散打比賽中,兩名運動員在場上不斷進行進攻與防守。在非優勢勝利的情況下,比賽中得分多少將決定運動員的勝負。 運動員得分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技術得分,主要由三名邊裁判員進行記錄;二是當對方技術犯規或侵人犯規受罰時,自己將獲得1分或2分,犯規的判罰由場上裁判執行,記分員進行記錄。 運動員要想獲得技術得分,就必須使用一定的招法進行進攻,單純的防守是不能得分的,但防守動作的有效使用可以使對方不得分。由於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流派眾多,因此規則規定的可用招法包括武術各流派的攻防招法,比如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由於用肘法攻擊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因此規則規定不得使用肘法。
規則對可得分的部位也有嚴格要求,僅指有效攻擊對方的頭部、軀干、大腿和小腿,其中膝法只能攻擊腰帶以上軀幹部位。 在比賽中,攻擊對手的拳套和手臂是不能得分。有些運動員比賽時頻頻擊中對方手臂,這樣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是不得分的。有時運動員雖然接觸到或碰到了對方的得分部位,但是沒有明顯的效果,這樣也不得分。裁判法規定只有明顯擊中才能得分,否則什麼分都記,比賽就不好看,不精彩了。一方運動員進攻,另一方運動員使用有效的防守動作時,進攻方也是不得分的,因為進攻既然被瓦解,再記分就不合理了。
規則規定了禁擊的三個部位:後腦、頸部和襠部。這三個部位是人體的薄弱之處,如果受到攻擊,很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如何一方運動員有意進攻對方禁擊部位,或無意中擊中對方禁擊部位造成對方受到傷害時,場上裁判要給予警告處分,就要失掉2分。 運動員使用技術進行進攻,一般只能得1分。但使用拳法或腿法擊倒對方時得2分,但動作必須乾脆利索。如果夾雜推、拉和摟抱動作,就不能得2分了。
得1分有以下幾種情況:1、除擊倒以外的對方倒地。在散打比賽中對倒地規定得非常嚴格,只要兩腳以外任何部位支撐比賽檯面就算倒地,但是如果雙方都倒地就不能記分了,摔對方時自己也倒地了只能說功夫沒練到家。2、用腿法擊中對方得分部分。3、 用手法擊中對方得分部位。4、用膝法擊中對方腰帶以上軀幹部位。5、運動員消極8秒,被指定進攻後8秒內仍不進攻,對方得l分,比賽中運動員消極比賽,這樣就對不起觀眾了,當然應該罰分。6、對方犯規受勸告,犯規就得懲罰,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如何確定犯規
散打項目是一項對抗十分激烈的運動,雖然大多數運動員都有很好的武德,但保不準打急了什麼招都使。美國著名拳擊運動員泰森打急了還當著幾億電視觀眾咬別人的耳朵,一些無名小卒就更保不準了。對犯規的處罰是對這類武德較差的運動員的一種懲罰性教育。
規則規定的犯規有兩大類,一類是侵人犯規,侵人犯規極容易給對手造成傷害,因此場上裁判對侵人犯規的處罰極嚴厲,甚至當有些運動員有侵人犯規的傾向時,場上裁判就會給予提醒,這叫做必要提示。二類是技術犯規,主要指一些不符合規則要求會對比賽造成一定影響的行為。
侵人犯規主要有七種:1、在場上裁判員口令「開始」前或「停」後進攻對方。2、擊打對方禁擊部位。3、用頭、肘和反關節動作進攻對方。4、用膝攻擊對方頭部。5、使用迫使對方頭部先著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壓對方。6、用腿法攻擊倒地一方的頭部。7、用牙咬對方。這七類犯規只要故意使用一種,對手就夠懸的。觀眾現場看見每場比賽前場上裁判都要叮囑運動員幾句,這是在開賽前再次提醒運動員不要侵人犯規,否則場上裁判就會不客氣,這叫先禮後兵。 技術犯規雖然沒有大的危害,但會使比賽不好看,或者會影響散打王爭霸賽的形象。
技術犯規有八種:1、消極摟抱對方。2、消極逃跑躲避對方攻擊。3、用手抓住圍繩進攻對方或不正當地利用圍繩或立柱。4、處於不利狀況時要求暫停。 5、比賽中對裁判員有不禮貌的行為、語言或有其他不服從裁判的行為。6、有意拖延比賽時間。7、上場不戴或吐落護齒,有意松脫護具。8、教練員及助手嚴重違反規則。
對犯規的處罰措施主要有三種:勸告、警告和取消比賽資格。技術犯規一般給予勸告,對手得1分。2、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侵人犯規,一般給予警告,對手得2分。運動員故意傷人或者雖然不是故意的犯規卻使對方不能比賽時,就要被取消當場的比賽資格,並視情況給予禁賽處分。這種處分一般是比較謹慎的,場上裁判不能獨立執行,只能由裁判長進行確定。有些武德比較差的運動員有時也會詐傷,實際上有時只是對方無意碰了一下,根本沒有受傷,卻裝著巨痛無比的樣子,只要場上裁判發現這種情況,不但騙不到分,而且還要被罰分。觀眾觀看比賽時不妨留意,肯定能發現這種情況。
[編輯本段]【發展】
通過學習和訓練散,能夠發展人的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同時散手又是一項以抗性體育運動,可以發展人的心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鍛煉。堅持散手訓練,可強筋骨,壯體魄。散手是以雙方互相對抗為運動形式,這就要求練習者在實踐中正確把握進攻的時機,防守要到位,反擊要及時,從而建立正確的條件反射;同時還要針對不同的對手和雙方臨場的變化,提高應變能力,以及提高擊打和抗擊打的能力,這一切都完全起到了掌握防身自衛和克敵制勝的技能的作用。初學散手,要忍受拉韌帶的痛苦;攻防練習,要承受擊打和抗擊打的皮肉之苦;進行實戰,要克服膽怯、猶豫、緊張、魯莽等不良心理反應。散打是一項對抗性很強的運動,通過長期的散手訓練,可以培養練習者勇敢、頑強、機智、果斷、靈活等精神,進而形成成熟、穩健、積極向上的優秀品質。
武術搏擊有很強的生命力,延續到現在,除與社會文化背景以及運動的本身特點有極大關系外,其搏擊形成所具備的較高觀賞性,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散於比賽不僅刺激、激烈,而且鬥智、斗勇,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日益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與興趣。中國武術徒手搏擊,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傳到日本,當時稱「唐手」,後來改稱「空手」。如今有許多國家的武術愛好者不僅喜愛中國套路技術,而且喜歡散手運動。通過與各國選手較技,不僅可以促進國際武藝交流,將中國散手運動推向世界,而且也可以增進各國運動員之間的了解和發展,促進國際文化交往。
面對當今社會的需求,我們除了要立足於養成擒敵捕盜和防身自衛的本領,去繼承和發展傳統武術的徒搏技術,並把殺敵技要保留到軍警技術中外。還要順應武術徒搏技術已從總體上向體育化方向發展的趨勢,到廣闊的體育天地中去尋求武術徒搏技術發展的空間,開發和創制不同技擊特色、不同競賽規則的徒搏比賽方式。武壇將因徒搏比賽方式的多樣化發展,而生機勃勃,更加燦爛。武術傳習者會因兼習多種徒搏技法,參加多種徒搏競賽,而獲得更為全面的發展。也只有通過這種多樣化的發展,才可能全面的展示出武術的全貌,促進武術的全面發展。

Ⅳ 大學體育課結課了,老師要我們寫一篇關於籃球中團隊合作精神的論文。

所謂系統,是指若干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一定規則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和運動規律的有機整體(集合)。系統可分為孤立系統、封閉系統和開放系統。而現實社會不管哪個領域只有極小部分系統是孤立系統或封閉系統,多數是開放的系統,開放系統是與外界既有能量交換,又有物質交換的系統。

籃球是一種典型的團隊運動,一支籃球隊有隊員、教練、管理人員、醫務監督人員等組成,每位成員各司其職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球隊這個整體。球隊每年不斷有老隊員轉會或者退役,也不斷有新隊員加盟。而且球隊不斷的與其他球隊比賽進行信息的交流,可以將這些過程看作一支完整的籃球隊作為一個開放系統與外界的物質交換。因此,可以利用系統的一些原理來分析籃球隊發展的規律。
籃球運動員都有各自不同的經歷和不同的技術水平,籃球教練員也有各自不同的經歷和不同的執教水平,即每名運動員和教練員都各有所長。因此,一支球隊要取得成功就必須發揚團隊協作的精神。無論是職業聯賽的冠軍隊,還是奧運會的冠軍球隊,每支優秀的籃球隊都需要全隊上下達到一種統一和諧的境界,這種和諧促使了球隊整體功能的增強。這也是我們所要強調的團隊合作的結果。如果一支球隊內部出現混亂與不和諧,就會表現為隊友之間的配合不默契,失誤增多,隊員與教練之間不合,以及隊員之間的矛盾等等不良的結果。這就勢必會影響到球隊的整體實力下降,而這只能通過增強團隊合作來解決。2004年活塞隊正是由於全隊上下團結合作,依靠整體的實力戰勝了洛杉磯湖人隊。湖人隊幾乎是一隻全明星球隊,他們的幾位明星隊員由於在比賽中相互之間沒能組成和諧統一的整體,發揮不出整體功能的巨大能量,因此,盡管個人能力強於對手,但仍抵擋不住活塞隊整體的力量。相反,活塞隊全隊整體達到了和諧穩定的狀態,充分發揮了整體的力量,最終獲得了總冠軍。
任何系統結構都靠整體功能發揮作用,只要有一個因素受限制,其他的因素也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叫限制因素定律。人們把這一定律喻為:一隻木桶的容量,不是取決於構成木桶的那塊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那塊最短的木板,於是,人們又把這一定律叫做「木桶理論」。

籃球比賽需要整體配合,所有成員共同組成球隊這個大的整體。要想戰勝對手就必須發揮整體的力量,每名成員都是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對一支完整的籃球隊來說,如果隊中某個位置的隊員技戰術水平相對較低,那將直接影響到球隊的整體實力。比如中國男籃的問題就在於中鋒的能力與後衛的能力水平相差太多,如果不盡快提高後衛的技戰術水平和閱讀比賽的能力,中國男籃的整體水平還是不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木桶理論告訴我們,在一支籃球隊中,始終存在著有好差之分和高低之別。這「差」與「低」用「木桶理論」來解釋,也就謂之為「最短的木板」,如果這「最短的木板」長期不發生變化,盛的水就會始終保持在「短」的水平上,這就勢必影響球隊的整體功能水平。就團隊的進步來說,我們總希望能達到一種統一和諧,使木桶能盛盡可能多的水。因此,有了「短木板」,切忌不可輕易處之,要有一種全局觀念,整體意識去對待,要用積極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通過團隊合作使其變長達到一種新的統一。
一支球隊中,每位球員的水平是不一樣的,明星球員的能力相對其他隊員更強一些。但是籃球不是一兩個人的比賽,而是團隊之間的較量。要發揮團隊最大的能量去迎戰對手,勝算才會最高。因此,團隊合作就顯得十分重要了,一支球隊就像一隻木桶,只有那塊短木板得到增長,整隻球隊的水平才會提高。籃球比賽要五名運動員同時在場上競技,雖然得分主要集中在幾名主力球員身上,但有時一場比賽的勝負往往取決於雙方的替補球員發揮好壞。因此,一支強隊的替補球員的技、戰術水平也應該很高。無論是芝加哥公牛隊的科爾和庫克奇,還是洛杉磯湖人隊的費舍和霍里,他們都為自己球隊在奪取總冠軍獎杯的道路上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最能體會無私是團隊合作精髓的,莫過於芝加哥公牛隊。一直有很多人認為,這支冠軍隊一直是個人表演——邁克爾•喬丹加上喬丹神技。實際上公牛隊能在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三年,連續三屆奪得NBA冠軍的真正理由是,他們舍棄自我、運用「一體」的力量,是球員超越各自為政、削弱球隊的自我力量,達到全隊合作。比如喬丹,他並不滿足已有的成績,他執意要鼓起隊友們的信心,變一人隊為五人隊。特別對隊友皮蓬的幫助,經常向他傳授球技,這種明星隊員與其他隊員的密切組合構成了芝加哥公牛隊強大的整體戰鬥力,這種團隊合作的能力是其獲勝的法寶。

Ⅵ 如何結合學生特點進行飲食養生的論文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學生的營養健康狀況,有關調查也表明近些年來我國人們群眾的營養情況在逐年改善,相關疾病也在逐年降低。但因為學生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也受到眾多研究人員的關注,針對學生群體的營養調查文獻很多,都認為科學的飲食結構才是保障營養的前提,對學生的健康有促進效果。
大學生營養健康現狀隨著每天早上第一節上課鈴聲響起,一手拿著早餐,一手抱著書的大學生們快步地穿梭在教學樓里,草草幾口下去,算是結束了早餐的飲用。這種現象幾乎在每個高校都存在著。營養學家表示,進食的時候,人體內負責後勤的副交感神經興奮,於是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活躍起來,供血增加,運動增強,分泌增多。在這個時候做運動,大量血液就會供應骨骼肌,以至於消化系統供血不足,會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礙。尤其是早上,體內能量水平很低,更應該有一個好的用餐環境和氣氛,不能邊走邊吃。大學生們盡可能在食堂或者宿舍用早餐,切勿囫圇吞棗式進餐。長期草草飲用早餐,不僅會導致胃的不適,還會造成營養不良。專家還表示,人們群眾的營養情況可以整體地反映出這個國家的各項情況,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物質等發展的體現。故對人們群眾實施營養監測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學生這一群體,其是國家今後的發展,應予以重視。
飲食無規律是影響大學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關數據表明,近年來,飲食無規律成為形成大學生亞健康現狀主要因素之一。大學生對飲合理膳食平衡營養食的重要性明顯認識不足,而無規律的飲食是造成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資料顯示,日常飲食無規律的學生比例已分別佔41.9%。長期無規律的飲食,不僅會引起營養不良,影響睡眠質量,甚至會影響人體神經體液調節和內分泌調節,對學生的身體健康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2001年營養學家孫建華在上海大學生飲食、營養、健康狀況的調查與分析中顯示挑食、偏食,對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較多。女生的蛋白質攝取量較低,尤其是動物性蛋白的食用量低。2005年營養學家辛碧芬對中南大學營養狀況調查的結果是:中南大學學生營養不良率為19.9%,肥胖率為26.3%,膳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A、B2、C、鈣等攝入與標准相當。2005年鄧傑對南京高校大學生營養狀況調查中顯示:營養良食品營養與保健論文好者佔36.9%,營養不良者佔52.6%,營養過剩者佔10.5%。查閱了近幾年對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等的問卷調查研究資料。資料統計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的營養知識缺乏,有一部分學生存在不良的營養行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應付用餐者比比皆是為了能多睡一會,許多學生都有不吃早餐的習慣,中午和晚上多吃些就認為能把早餐的營養補回來。而有些女大學生,考慮到要保持身材,也養成了長期不吃早餐的習慣,中午還能按時吃飯,但晚飯也是擔心發胖,隨便應付一口。熟不知,長期下去,這種營養流失,缺乏最基本的營養食物帶來的危害可是非常大的。首先,一、對大腦的危害。雖說腦組織的重量只佔人體重的2-3%,但腦的血流量每分鍾約為800ml,耗氧量每分鍾約為45ml,耗糖量每小時約為5g。二、對消化系統的危害。正常情況下,頭天晚上吃的食物經過六小時左右就從胃裡排空進入腸道。第二天若吃不好早餐,胃酸及胃內的各種消化酶就會去「消化」胃粘膜層。長此以往,細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會遭到破壞,很容易造成胃潰瘍及十二指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三、更靠近肥胖族:人體一旦意識到營養匱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最後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為不吃早飯會有助於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飯,還會使午飯和晚飯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飲食營養是大學生身體發育的先決條件專家建議,必須按時吃早餐,並且進食速度不能過快。盡量去食堂進餐,相對於學校周圍的餐館,食堂的就餐環境要好很多。另外,早餐不吃反誤瘦身大計不要以為不吃早餐就可以少吸收熱量而因此減肥,根據營養學家們的證實,早餐是每個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轉變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會讓午餐吃得更多。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2:1,這樣子就能讓你在一天內所吃的精華在體力最旺盛的時間內消耗掉。
高校應努力創造適合學生身心特點而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形成寬松有序的業餘生活環境,提高大學生耐受挫折及適應生活的能力,利用體育科學知識及相關科學知識教育,教會學生自我心理調節和心理放鬆的方法。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健康與保健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人生觀;培養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絕不良嗜食品營養與檢測論文好,學會自我醫務監督檢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觀念和健康行為習慣。高校應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培養大學生的體育能力和健康意識為目標,開設一些有關體育文化、體育鍛煉與健康的專題講座,進行體育知識、飲食營養與健康教育的培訓,增設大學生開展健康體育的專業指導教師。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