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靠輿論監督

靠輿論監督

發布時間: 2020-12-07 05:25:58

㈠ 社會輿論是靠大眾傳播行成和擴散的,屬於社會輿論的什麼特點

論是公眾在特定的時空里,對特定的公共事務公開表達的基本趨於一致的信念、意見回和態度的總和。它是社會答評價的一種,是社會心理的反映給輿論下定義有許多困難。簡單的定義是,輿 輿論是社會中相當數量的人對於一個特定話題所表達的個人觀點、態度...

㈡ 娛樂新聞對社會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娛樂已侵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電視節目里嘻哈矯情的明星,互聯網上的聊天室,夜晚都市的酒吧、KTV,校園里流行的樂隊……甚至,大眾媒介中原本離娛樂最遠的那一部分--新聞,亦漸漸模糊了與娛樂的界限。不僅文藝娛樂化、體育娛樂化、就連政治與娛樂的界限也快要模糊不清了。以娛樂的方式做新聞,已成為當前各大媒體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慣用的手法。筆者深切地體會到:新聞媒介是一個具有特殊屬性的產業,它不應該淪為市場競爭的犧牲品,而應該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對社會成員以及公眾的利益負責,不能為追求私利而置公眾利益於不顧,它必須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二、什麼是新聞媒體的社會責任

一位老新聞工作者在談到新聞使命時,曾告誡新入行的新聞工作者:筆下有財產萬千,筆下有生命攸關,筆下有是非曲直,筆下有毀譽忠奸。此話讓我深思,到底新聞媒體以什麼樣的角色存在於社會之中,又肩負著怎樣的社會責任?

很多人稱記者為「無冕之王」,於是,不少新聞記者便以老大自居,濫用自以為是的「權利」,其實他們沒有找到自身職業的定位。新聞工作是黨和人民事業的一部分。新聞工作者是新聞信息的傳播者,是輿論監督的引導者。他們傳播的新聞信息,傳播的思想理念對社會、對公眾產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所以,社會責任是每一個新聞記者都必須牢記並深思的問題。新聞工作者既是新聞信息的傳播員同時也是黨的宣傳員、人民的宣傳員,要為黨的事業、人民的事業、社會主義事業鼓呼,這是我國新聞工作者最重要的社會責任。

三、新聞娛樂化導致的新聞媒體的失職

(一)媒體的轉變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利益日漸成為媒體追逐的重點,導致其報道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當前媒體市場化改革最直接也最明顯的結果是,眾多新聞媒體都走上了同一條道路:「以市場為王」。對於如今已經商業化的媒體而言,市場是主宰,發行量、收視率是生命線。企業的利潤最大化原則轉化為對受眾群的適應和追逐,從而偏離了新聞報道客觀、公正、真實、重大的原則。甚至有些媒體為吸引受眾的眼球,不惜降低自身格調,用媚俗、暴力、黃色等低級趣味的娛樂方式迎合受眾。這些看似是傳播者與受眾一拍即合的結果,「帶來了媒體產業的表面繁榮,取得了可觀的經濟利益,但是出現的問題是:大眾傳媒的責任感被忽視,嚴肅的新聞原則遭到了商業邏輯的踐踏,公眾利益也受到市場規則的威脅,成為商業利益驅動的犧牲品」[1]。

(二)新聞娛樂化現象

近年來,娛樂在人們的生活似乎越來越不可或缺了。新聞媒體也因為市場競爭的壓力朝娛樂化的方向滑行。起初是純娛樂休閑的娛樂性內容大幅度上升,後來則是新聞的內容也部分地向娛樂靠攏。嚴肅的新聞被娛樂化的手法加以軟化包裝成娛樂信息,以戲劇性或刺激性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而漠視了社會責任。甚至有些報道喪失起碼的同情心,以幸災樂禍的筆調描寫災難。

有學者從新聞的傳播功能角度分析新聞娛樂化現象,指出「新聞娛樂化是對新聞提供娛樂的功能的異化,即:它放大了娛樂新聞在整個媒介新聞中的地位,放大了新聞價值中的人情味、趣味性因素,因而偏離了新聞娛樂功能的初衷。在新聞娛樂化中,娛樂、迎合受眾是其主要宗旨,新聞在給受眾傳送愉悅的同時,會不可避免的製造出低俗的、色情的、暴力的信息垃圾,引導著消費的、享樂的生活潮流」[2]。可見,新聞娛樂化現象使新聞己不再重視客觀冷靜的報道,而重在傳達一種感官上的娛樂體驗,或輕松,或驚險,或奇異。

㈢ 南方周末《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原文

【1999年主編寄語】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
本文刊載於1999年1月1日的《南方周末》第9版
迎著新年初升的太陽,讓我們輕輕地作個道別,說一聲:「再見,一九九八。」
回望逝去的365個日夜,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證明「我是一個記者」。
透過記者的眼睛,我們現場目擊了朔州假酒荼毒生靈的慘禍;
透過記者的眼睛,我們奮力傳遞了昆明「鏟除惡霸」的呼喊;
透過記者的眼睛,我們仔細觀察了中國電信反壟斷的艱難進程;
透過記者的眼睛,我們忠實記錄了億萬軍民戰勝世紀洪水的巨大勇氣和抗爭精神……
有人說,人在履行職責中得到幸福;
也有人說,履行一項職責時總會感到是在還債,因為它決不會令我們自己非常滿意。
記者所履行的職責,何嘗不是對公眾的一種「還債」————
他要告訴人們世界上發生的新聞,
他還要告訴人們新聞背後的真相。
對於這樣一項職責,我們當然時時力有不逮,但我們願意為此而竭盡全力。
植物的生命要靠它的綠葉顯示,新聞的生命要用它的真實擔保。
面對世俗的力量,盡管生命有時也會顯得脆弱,盡管我們也不都總是那麼堅強,但是,我們決不苟且於虛偽和庸俗,決不。因為我們深深懂得,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糟踏的東西。
讀者也許還記得伐木工人的最後一個勞模吧。為了尋找他,以便尋找長江上游水土流失的真相,我們的記者排除了「報喜不報憂」的地方干擾,翻山越嶺,穿過一個又一個伐木點,終於找到了生病住院的主人公,這位老伐木工發自內心的懺悔,為「尋找長江的傷口」留下了最真實的言說和最切膚的痛。
我們的許多報道,就是不斷發現和不斷尋找的結果。
記者的眼睛不僅僅為發現事實尋找真相而睜開,記者的眼睛也常常被真情打動,而輕輕閉上。
在東北災區,滔滔洪水已退,漫漫嚴冬將臨,迎著刺骨的寒風,一位大嫂對我們的記者悠悠地說了一句:「我們需要什麼?太多了,國家哪幫得過來,今年災情這么普遍,自己苦點都沒啥……」言者毫不經意的話語,卻令聞者心頭一熱,久久為之發燙。
面對如此重災巨創,柔弱之軀內蘊藏的寬厚與善良,誰說不是一種堅強?
也正是人民所固有的善良和堅強,喚起我們一種不可摧毀的希望。也只有那些曾抱住幾塊脆弱的木板,在狂風暴雨的急流中顛簸過的人,才能體會到一個晴朗的天空是多麼的可貴。
告別一九九八,回訪我們報道過的新聞,作惡多端的孫小果終於被一審判處死刑,身心俱疲的改革者董陽終於在他鄉找到知音,而中國電信也終於開始降低消費者們抱怨已久的不合理收費……這就是世道人心。
是的,希望從來也不拋棄弱者。希望就是我們自己。

㈣ 黨員幹部如何自覺接受監督

自覺不但是一種自尊,自覺也是一種可貴,尤其是黨員幹部。俗話說:「人以正為貴、家以和為貴、富以勞為貴、學以精為貴、窮以志為貴、官以廉為貴」。所以說,自覺接受監督,就是一種可貴。那麼,我們黨員幹部怎樣才能達到這種可貴品質呢?
首先,面對利益要「知足」,很可貴:中國有句古話:「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說的是人對物質需求的態度。人要無所物慾,就無所物求了,精神世界就達到一片清明的境界了。在今天的市場經濟社會里,我們每名黨員幹部,在物質利益的誘惑下,能否達到「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呢」?很多腐敗的事例已經告訴了我了我們,「知足「是多麼的可貴,」貪得無厭「的下場是多麼的可悲。所以,「知足」更在於的,是自己對世界觀不斷的改造。幾乎每個腐敗分子,開始都很知足,最後都放棄了對世界觀不斷的改造。便丟掉了可貴的精神世界,留下了可悲的下場。其實,「知足」也不太難做到,經常比較也是一種思想改造。常言到:「看人騎馬我騎驢,心理里總覺不如意。回頭一看還有走道地,哎!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你把世界看明了、你把事情想開了,你就難能可貴了!你就能接受別人的監督了。
面對人情要「大公無私」,很可貴:人是有感情的動物,也是具備明辨是非、思維發達的動物。面對公與私、情與法,能否正確的去認識?是這種可貴的關鍵。從古代的「正大光明」,到現在的「人民民主」,都在本著治國安民這一理念,來達到「政通人和」,維護著社會的發展。因此,「大公無私」,成為官民一致的基本條件。也是當今我黨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官就要公正,為官不徇私情。以身作則、廉政愛民,群眾定會恪盡職守,愛崗敬業。
由此看來,把住人情關,靠的是原則性。因為人情面前,公與私是有界限的,如果顛倒黑白,無論是團隊、企業或國家,都達不到政令暢通,也就談不上公正了。春秋時期的魯庄公,在與齊國開戰前,回答了曹劌的提問。他說:「無論大小公訴案件,雖不能――明察,但必定按實情審判處理」。曹劌回答說:「這算是終於本職了,可以憑著這個條件與齊國作戰」。最後他們以少勝多,打敗了齊國。使「齊魯長舌之戰」成為歷史上以弱勝強的一個著名戰例。為此我們可以說,「情大於天,也不能大於法」。每名黨員幹部,無論你權利大小,都應上好「大公無私」這一課。「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得與失之間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看的寬一些、遠一些、高一些。便能達到一個清明的境界了。陶鑄有一首留給組織和親人的絕筆詩,這樣寫道:「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雲端。無情白發催寒暑,蒙垢餘生抑苦酸。病馬也知嘶櫪晚,孤葵更覺怯霜殘。如煙往事俱忘去,心地無私天地寬」。他戎馬一生,文革遭受了迫害,還那麼「胸懷坦盪」,是何等的可貴。值得我們敬仰、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我們今天談起接受「監督」,不僅是一種自我約束,更應是每名黨員幹部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能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就不會失去原則。
敬業是黨員幹部的優良品質,是民主社會的道德風尚,是人民群眾的高尚情操。面對工作求敬業,也確實可貴。我們每一個黨員,都舉起過右手。每一個幹部,都經受過組織的考驗。我們不能忘記當初的誓言、我們不能抹去走過的腳印,我們更要牢記今後的目標、責任和使命。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以企業和國家的大局著想,盡職盡責的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決不能把職位當作享受的資本,把別人的監督當作自己享樂的絆腳石。那還談什麼自覺,談什麼敬業呢?
三國時期,蜀國的丞相諸葛亮就是一個敬業的典範。劉備臨死時對他說:「如果我兒子不行,你可以當皇帝」。諸葛亮明知他兒子不行,還是兢兢業業的輔佐幼主,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可現在我們的個別領導,官位與丞相比還差得很遠,沒人讓位於他,他自己先坐上了皇帝。大慶會戰時期的鐵人王進喜,在很多「不可能」的條件下,硬是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看到諸葛亮的《出師表》,無不為他的「鞠躬盡瘁」所感動。看到鐵人王進喜「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壯舉,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振奮。
自覺地接受別人的監督,是一種高尚。自覺地接受別人監督的這種高尚品質,來源於「自覺」的可貴。這種可貴,又來源於「知足」、來源於「大公無私」、來源於「敬業」等。所以,黨員幹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這種可貴的品質。才能「忠於職守、高風亮節」。要具備這種可貴、要發揚這種可貴。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