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做好食品監管

做好食品監管

發布時間: 2020-12-06 12:04:15

A. 食品安全如何做好事前監督

機關之間相互制約才是最有效的監管,不過,這種制約的前提是明確各個機關的職能定位。
還有就是監管者必須進行信息披露,監管的規則、程序、決策要公開透明,這樣社會才能進行監督,老百姓才能放心。

B. 淺談基層監管人員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西疇縣質量技術監督局 楊金富
一、目前食品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法律意識淡薄
由於我國地域廣闊,有7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農村,農村消費者對法律的認識程度普遍較低,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防範意識很弱。在購買食品時,缺乏查看所購食品的生產日期、合格證、認證標志的意識。一些食品經營業主法律意識淡薄,素質偏低。不少食品生產從業人員既使簽定了承諾書,在利潤的驅動下,無視肩頭所擔負的食品質量安全責任,依然說一套做一套,違規現象時有發生。
(二)自律意識偏低
按現有企業幾乎都是股份制企業和個人企業,員工大都是自家人及親戚,尤其是小作坊,基本都是一家一戶,個別小作坊業主甚至連台帳都記不了,更談不上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了。
(三)責任意識不強
尤其小作坊生產的產品,有一定市場。因為小作坊規模小、設備簡陋,造成成本較低,價格低廉。加之其主要集中在居民區、城郊、農村、偏遠地區,有就近優勢,能方便一部分群眾生活需要,始終佔有一定市場。如果改善環境衛生、提高規模和設備,必將增加成本,不少小作坊將喪失低價優勢難以運作、經營。因此不管質監部門如何三令五申,少數小作坊業主仍不理不睬,甚至打起游擊戰。大多數企業在日常監管和巡查時,趕緊搞衛生,記台帳,偶爾抽查時就會發現,衛生條件不好、台帳記不全、工作服不穿等現象發生,要求的索證索票、添加劑備案等都不完善。
一是要轉變監管理念,建立建全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
從近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經驗教訓,都要求我們必須轉變原有監管模式。要從過去側重於事前審批、許可,事中進行抽檢、檢驗,發現問題進行處罰、處置轉變到以食品的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為主,並建立食品從生產到餐桌的一個全過程監管體繫上來。各級監管部門應按照科學監管,關口前移,打防結合的工作方針,針對地方特色產業、塊狀產業和高風險產業,加強風險評估體系建設,大力提高食品檢驗檢測、有毒有害物質鑒定排查、風險評估和預警等技術能力。通過對產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實施風險安全預測預報,做到對質量隱患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理,及時預防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問題的發生,切實提高質量監管工作的有效性。實現由以往的「事後監督」向「事前預防」,「被動應對」向「主動出擊」轉變,從根本上解決食品安全的內在隱患。
二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網路體系,不斷拓展監管能力。
當前質量監管的主要矛盾是監管職能的不斷深化與監管工作人員缺乏的矛盾。由於人員少,監管地域廣,造成對產品質量無法進行及時有效全面的動態監管。為確保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早發現、早整改,預防和杜絕食品生產加工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應充分利用鄉鎮質監員、農村公共安全員這批「地方軍」熟悉當地自然和社會條件、監管就近、反映及時的優勢,建立由鄉鎮質監員、食品安全專管人員、農村公共安全員組成的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路體系。使他們在食品質量安全、區域性產品質量安全以及食品加工小作坊普查建檔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三級食品安全監管網路體系的建設,使食品安全監管的觸角延伸至各個行政村,實現縱橫交錯、條塊結合,使質量監管經常化,日常化,以解決監管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人少、事多、任務重的難題。」
三是要建立快速靈敏的應急反應機制,增強對突出事件的處置能力。
三鹿奶粉事件帶給我們慘痛的經驗教訓,要求我們必須建立建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響應機制。應建立由衛生、質監、工商等部門組成的綜合協調機構(如食品安全委員會),以加強部門協調、信息互通、事故善後處理等工作。切實做到「四個統一」 即1、統一檢測品種。2、統一檢測計劃。3、統一檢測經費。4、統一信息發布。四個統一可以防止以往各部門各自檢驗、標准不一、結果不一,各自發布造成相對人無所適從、政府公信力受損的不良後果。在處理突發食品安全事件中,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協調各部門抽樣檢驗,做到快速檢測,快速處置,避免貽誤處理時機,保證執法公平、公正、高效。
四是要加強檢驗機構體系建設,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能力。
檢驗機構檢驗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行政監管的執行與落實。各地要在原有檢驗能力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的發展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大檢驗機構能力建設。省、市一級檢驗機構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人才優勢,切實將檢驗機構做大、做全,對食品檢驗中出現的新問題、新難點要組織精幹力量及時克堅攻難。例如:三鹿奶三聚氰胺危機爆發時,省、市檢驗機構應第一時間組織力量對三聚氰胺的檢驗方法進行研究探討,將成熟的檢驗方法及時向縣級機構推廣。縣一級檢驗機構則要根據當地特色產業、塊狀產業情況,將檢驗能力做專、做精,切實為當地食品安全的監管和當地經濟的發展提供高效優質服務

C. 如何做好新常態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工作

當前食品葯品監管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從食品葯品監管工作部門自身來講,
一是制約科學監管的問題和思想障礙還比較多,建立長效監管模式。加強食品葯品安全責任體系建設、服務意識。另一方面抓好執法隊伍建設。把推行政務公開作為提高行政效率,具體監管責任更重。省級以下食品葯品監管體系發生的變化使食品葯品監管部門所承擔的具體監管責任沒有淡化,優化誠信建設氛圍,為企業發展做好服務。建立健全技術支撐體系,樹立意識、大局意識,改進和加強監管工作的要求沒有弱化,保障公眾飲食用葯安全的根本任務沒有變化。踐行科學監管理念,違法違規事件時有發生;醫葯產業和餐飲服務行業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沒有完全形成,繼續完善食品葯品檢驗機構建設,提高檢驗檢測能力和技術水平;加強信息化建設,利用網路實現對相對人的遠程監管,力求降低監管成本、組織體系,努力構建統一指揮、化妝品。同時將食品葯品安全監管工作列為鄉鎮政府日常工作重點。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科學監管水平和能力。監管部門負責消費環節食品、保健食品。這些變化,為食品葯品監管工作邁上新台階創造了有利條件。食品葯品監管工作機構改革後,監管任務,健全和監測工作運行模式、分級負責、反應靈敏,推進效能建設,優化政務環境、崗位輪換、集體審批。健全監管機制,規范行政行為,增強執法人員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牢固樹立「執法就是服務」理念。
二是經費不足問題困擾著基層,依法行政的思想未得到全面落實,監管工作定位不夠准確,不斷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縣委縣政府將食品安全工作列為縣「十二五」發展規劃,專門進行部署。從監管對象來看,一些工作任務無法落實。
三是監管隊伍的監管能力、監管水平還不能適應監管工作的要求;葯品流通秩序不夠規范,不合理用葯現象仍然普遍。食品葯品監管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當前,向社會公布葯品監管法定依據、葯品、醫療器械五大與公眾健康緊密相關產品的監管,完善對認證發證,相關健康產品的監管相對集中、協調配合的應急管理體系,防患於未然,加大培訓教育力度,強化企業是產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觀念。監管部門要增強監管責任意識,建立完善責任制。推進企業誠信體系建設,提高食品葯品監管水平濉溪縣食品葯品監管工作思路的核心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確保人民群眾飲食用葯安全。加強對執法行為的監督,規范和提高執法人員的執法水平,讓公眾參與監管,葯品生產經營企業的誠信經營機制和企業自律性還比較差,提高監管效率;完善重大食品葯品安全事件應急機制,作為年終考核鄉鎮政府的工作績效目標之一、執法程序、辦事期限及服務承諾,確保葯品監管相關法律法規得到正確貫徹,將嚴格執法與熱情服務結合起來。創新監管手段,公開辦事制度和辦事程序,推進依法行政。加強內部監督,完善行業自律機制,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及運行機制、監管體制發生了變化、稽查處罰等重點領域人員的監督,實行權力分解。一方面要抓領導班子建設,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各項監管資源。牢固樹立科學監管思路,按照市場運行的客觀規律,構建合理的監管機制和制度體系,以科學技術和手段為依託。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優化發展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

D. 淺析如何做好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完善長效機制 嚴格依法履職—— □ 師江波 作為基層質監部門的一員,如何嚴格履行職責,把好食品安全監管關,成為食品安全監管人員目前面臨的頭等難事、頭等急事、頭等要事。為此,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與大家交流如何做好基層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嚴格依法履職。監管人員要充分依靠地方政府,各級各部門要依法擔負起各自的職責,將工作做到實處,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食品安全監管既不交叉,又不脫節。 逐步完善監管長效機制。首先要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基層監管部門要把全面建立索證索票和台賬制度作為重點,建立工業品和食品兩個全過程監管鏈條,建立質量追溯和責任追究體系,實現從源頭抓質量。要引導和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質量承諾和協議准入制度。對於流通環節中有缺陷、不合格的產品,要實行貨源回溯及缺陷產品召回制度,確保產品質量。食品經營者必須要有具體的承諾,保證承擔食品質量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其次,要大力推行標准化生產。通過建設標准化生產示範基地,推廣標准化生產模式,從產品的產前環境質量檢測、產中生產技術操作達標到產品出廠檢驗,全過程實行標准化和規范化生產與管理,從源頭上提供質量保證。 健全完善檢測體系。要實現全過程、高標準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基層監管部門應該大力借鑒先進國家、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檢測體系,配齊配強檢驗人員,購置添加先進的檢測設備,運用高科技檢測手段,嚴把產品質量關。 建立健全監督網路。監管部門應該著力建設兩個監管網路。一是加速建設科技監管網路。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電子手段,把食品、葯品、農產品、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消費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納入監管網路。二是逐步建立健全社會監管網路。不僅要充分調動基層單位和幹部的監管積極性,還要充分發揮鄉鎮、社區居(村)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產品質量監管網路。 大力開展專項整治工作。一是結合整治目標,進一步摸清底數。二是突出重點,抓主要對象。三是強化商品安全標識和包裝管理。四是專項整治活動中要突出各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強聯動機制建設。

E. 如何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我的回答: 規范食品監管國外做法可借鑒 出台政府規章,規范食品監管,國外的經驗可供借鑒。 在法國,除了每種商品都要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成分等必需內容外,法國法律還規定,凡是涉及轉基因的食品 (不論是種子,還是添加劑),都須在標簽上標明。此外,法國規定,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劑必須詳細列出。 美國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採取的措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增加透明度,讓公眾參與監督;二是對食品加工生產的全過程進行監管。與之相配套的是涵蓋食品產業各環節的食品安全法律及產業標准,既有類似《聯邦食品、葯品和化妝品法》這樣的綜合性法律,也有《食品添加劑修正案》這樣的具體法規。一旦被查出食品有問題,食品供應商和銷售商將面臨嚴厲的處罰和數目驚人的巨額罰款。 在德國,食品生產企業都要在當地食品監督部門登記注冊,並被歸入風險列表中。監管部門按照風險的高低確定各企業抽樣樣品的數量。德國食品生產、加工和銷售企業有義務自行記錄所用原料的質量,而進貨渠道和銷售對象等信息也都必須有記錄為證。 在日本,必須定期對所有農葯和獸葯殘留量進行抽檢。在食品加工環節,規定生產企業一律不得使用其他添加劑。在食品流通和銷售環節,實行嚴格的食品標注制度,明確制定生鮮食品和加工食品的產品標注標准。 縱觀各國保障食品安全的措施可以看出,都具有比較完備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各部門監管職能清晰,企業自身責任明確,並有多層次立法作為保證。 大漠 不妨學學奧運食品監管 食品安全是民生領域的頭等大事,來不得半點馬虎,現在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提交報告指出「《食品安全法》在我市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小作坊監管難度大,科技檢測手段不能滿足工作需求等問題」,就說了當前的食品安全監管與民眾的期待還相距甚遠,那麼如何加強食品領域的安全監管呢?筆者認為,北京奧運的食品監管無疑值得借鑒。 北京奧運食品安全萬無一失,實現了食品供應「零中斷」、餐飲運行「零投訴」和食品安全「零事故」,就是因為其有一個縱橫交織的監管體系。從縱向看:北京市政府設立了 「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員會」,其職能機構是設在市工商局內的 「市食品安全監督協調辦公室」,而各區、縣乃至鄉鎮、街道都設立了相應機構,就此從市政府到最基層,建成了一套垂直的管理體系。從橫向看:各職能機構分段管理,例如農產品由農業部門管理,生產加工由質檢部門管理,流通由工商部門管理,餐飲由衛生部門管理,但是整體由「食品安全辦」總負責、總協調,這樣既保證了各段之間的無縫連接,又防止了責任真空。顯然,只有監管體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食品安全才能從源頭上得到保障。 崔立鋒 食品質檢要先「利其器」 前不久,媒體曾曝光,長沙市某無證作坊在骯臟惡臭、蒼蠅飛舞的環境中提煉 「下腳料煉豬油」,頗具黑色幽默的是,質檢結果卻顯示,「下腳料豬油」竟是「合格食品」!依據肉眼、按照常識就能判斷出存有重大安全衛生隱患的問題食品,為何專業機構卻檢測不出來? 究其根源,食品檢測標准太低,覆蓋面太窄,技術含量太低。事實上,我國很多食品衛生標准,還是上個世紀「食品短缺」時代制定的,很多標准沒有與時俱進。 而如今,瘦肉精、三聚氰胺、蘇丹紅、吊白塊、福爾馬林、孔雀石綠……新添加劑層出不窮,但科技檢測手段卻不能滿足需求,使得食品安全檢測和執法工作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 民以食為天,當食品檢測成了 「檢了白檢」,保障民眾合法權益,讓民眾吃得放心,豈不就淪為空談?技術不過硬,容易讓一些問題食品成為漏網之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強食品監管,除了制定更加科學完善的食品安全衛生標准外,也莫忘為質檢部門配備武更強大更先進的檢測武器!

F. 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的方法介紹如下:
一、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
嚴格開展日常巡查,共完轄區各類食品生產經營主體量化分級巡查任務
二、嚴格食品生產經營許可關
該局強化食品生產許可,同時組織開展證後審查。規范食品經營許可,餐飲環節許可事權下沉監管所。組織開展「清零行動」,清理過期經營許可證,指導企業換證或注銷。
三、抓整治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組織開展了打擊食品保健食品欺詐虛假宣傳、食品清理清查百日行動、校園及周邊治理百日行動

G. 如何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在食品安全監管,至少應包括四個方面的監管,即行業組織的自我監管、政府監管、社會監督、消費者的自我救濟。筆者從事法學實踐工作近十年,從基層法律工作者角度,結合《食品安全法》、《侵權責任法》等規定,提出新的思路和建議,希望能對我市各職能部門如何更好履行職能,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監督管理有所裨益。

一、加大對不作為或亂作為的政府官員的行政和刑事責任追究力度。
近幾年各地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使政府有關部門對食品安全監督失職問題一直備受社會苛責。某些職能部門的不作為讓食品安全監管形同虛設,一些負有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盡管涉嫌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卻很少被追究刑事責任。確保百姓的餐桌安全,單靠處罰相關企業顯然不夠,必須把失職的監管部門工作人員一並納入處罰范圍,對監管失職人員追究法律責任。在現實生活中,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出於各種目的,玩忽職守、怠於履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凈化食品市場秩序的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導致惟利是圖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有恃無恐地製造食品安全問題,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屢屢發生。甚至某些職能部門還為不具備法定食品生產經營資質的經營者開綠燈,違法行政許可等等。《食品安全法》授予行政機關的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對被監管者而言是行政權、國家公權力,對廣大消費者與社會公眾而言則是沉甸甸的責任。為督促行政權執掌者各司其職,《食品安全法》從法律責任方面各職能部門拒絕或怠於行使監管職責、以及濫用職權監管職責的法律責任。此種法律責任既包括國家對政府官員給予的行政處分,也包括國家對受害消費者承擔的國家賠償責任。同時《刑法修正案》(八)新增食品安全監管失職罪,根據本條規定,構成食品安全監管失職罪的,對行為人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別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於宜昌目前還沒有出現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所以應更加突出宣傳食品安全監管失職罪。

筆者同時認為,若出現食品安全事故,監管部門的負責人應主動引咎辭職,地方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也應被撤職。這種問責機制對於牢固樹立法治政府、責任政府與服務型政府的新理念,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產生了積極的法律效果、社會效果與政治效果。為將此種問責機制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食品安全法》第95條分別規定了地方政府主要領導和監管部門主要領導的行政處分措施。雖然只有一個法條,但從該法條中可以明確,政府的「一把手」和職能部門的「一把手」,都有可能由於本地、本部門違反法定食品監管職責而被摘掉「烏紗帽」。根據《食品安全法》第95條第1款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違反該法規定、未履行職責,本行政區域出現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嚴重社會影響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此處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既包括地方政府主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副職領導(如副縣長、副區長),也包括地方政府的正職領導。根據《食品安全法》第95條第2款之規定,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違反該法規定、不履行本法規定的職責或者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的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給予撤職或者開除的處分;其主要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

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強化食品安全全程監管。
由於食品安全涉及食品生產、加工、儲藏、運輸、流通和消費等諸多環節,任何一家監管部門都難以單獨承擔安全監管的重責大任。在「一個部門管不了」的情況下,現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被迫選擇了多家部門分段監管的思路。其中,農業部門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的監管,質檢部門負責食品生產加工環節的監管,工商部門負責食品流通環節的監管,衛生部門負責餐飲業和食堂等消費環節的監管,食品葯品監管部門負責對食品安全的綜合監督、組織協調和依法查處重大事故。
分段監管體制雖然有助於督促相關部門各司其職,避免「一個部門管不了」的現象,但也出現了「多個部門管不好」的弊端:監管部門之間既存在著監管重復,也存在著監管盲區。在「田頭」到「餐桌」的各個食品生產經營環節,似乎都有農業、質監、工商、衛生等部門「重兵把守」,但有毒有害食品仍在市場上泛濫成災。在消費者投訴產品質量問題後,相關部門之間要麼缺乏信息互通,要麼相互推諉。再如,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食品安全標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等不屬於任何一個環節的事項,由哪個部門負責並不明確,客觀上又產生了部門職能交叉、問責不清的嚴重問題。由於職責分工不清,有些部門在小集團利益的驅使下,採取了「有利就搶著管,無利就讓著管」的實用主義思維,必然削弱監管部門的監管效率,甚至貽誤最佳監管時機。

為徹底打破「一個部門管不了、多個部門管不好」的惡性循環,應建立信息共享、快捷高效、無縫對接的全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特別是我市衛生局、質量技術監督管理局、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門應建立溝通平台,保障信息暢通。就地方層面的監管職責分工而言,該法第5條第2款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和國務院的規定確定本級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職責。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
為消除監管空隙,提高監管效率,《食品安全法》第6條還要求縣級以上衛生行政、農業行政、質量監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加強溝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為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對當地食品企業的監管資源優勢,要求地方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負總責。《食品安全法》第5條第1款和第3款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負責、領導、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統一領導、指揮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完善、落實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責任制,對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評議、考核。上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在下級行政區域設置的機構應當在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統一組織、協調下,依法做好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因此在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強化全程管理過程中應由地方政府統一協調。
筆者認為,建立信息共享,加強溝通平台建設,應該一手抓監管的分工,一手抓監管的合作。換言之,既強調每家監管部門依法勤勉、權威高效地履行各自法定職責;又強調監管部門之間信息共享、監管聯動、無縫對接,最終全面建立360度全方位、24小時全天候地覆蓋各種食品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環節的合作監管體制。與監管分工相比,監管合作更具挑戰性與艱巨性。

三、在民事賠償訴訟中加大懲罰性賠償適用。
我國《侵權責任法》第47條規定:「明知產品存在缺陷仍然生產、銷售,造成他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相應的懲罰性賠償。」該條就產品缺陷規定了懲罰性賠償。我國《食品安全法》96條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或者其他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依《食品安全法》第99條的規定,食品是「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葯品的物品」。據此,食品既包括未經加工的原料,也包括經過加工製作的食品成品。《侵權責任法》第五章規定的「產品責任」中的產品,則為《產品質量法》規定的產品。而依《產品質量法》第2條的規定,「產品」指的是「經過加工、製作,用於銷售的產品」,若食品符合「經過加工、製作」和「用於銷售」要件,亦構成產品,食品類產品就既屬於《侵權責任法》「產品責任」所轄范圍,亦在《食品安全法》所調整的食品范疇之內。因此,因食品類產品的缺陷而遭受損害的消費者,既可根據《食品安全法》96條第2款,亦可依據《侵權責任法》第47條請求懲罰性賠償。
但是《食品安全法》96條第2款針對的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的食品;而《侵權責任法》第47條針對的是缺陷產品,就食品領域而言,針對的是存在缺陷的食品類產品。但《侵權責任法》本身沒有明確規定產品缺陷的概念,需要參照特別法。根據《產品質量法》第46條的規定,缺陷是指產品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險;產品有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是指不符合該標准。僅從文義而言,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當然屬於缺陷產品;若符合了食品安全標准,則不屬於缺陷產品。《食品安全法》96條第2款和《侵權責任法》第47條在食品領域懲罰性賠償的產品類型上並不會產生不一致。但有學說認為,應當以不合理危險為標准認定產品是否具有缺陷,即便產品的各項性能指標都符合該產品的強制性標准,該產品仍然可能存在缺陷;司法實踐中亦有案例予以支持。因此,即便某食品類產品符合食品安全標准,消費者雖不能請求《食品安全法》96條第2款意義上的懲罰性賠償;但若存在不合理危險,依然構成缺陷產品,被侵權人仍可以請求《侵權責任法》第47條意義上的懲罰性賠償。
筆者要強調的是,依《食品安全法》96條第2款的規定,只要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消費者就可以請求懲罰性賠償。而《侵權責任法》第47條其適用范圍較之前者明顯縮小,只有在致人死亡、健康嚴重受損的人身損害情形,被侵權人才可以請求懲罰性賠償。也就是說,生產某一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類產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類產品,構成《食品安全法》96條第2款意義上的懲罰性賠償,但若沒有發生嚴重的人身損害,則不構成《侵權責任法》第47條意義上的懲罰性賠償。因此,筆者認為在民事賠償訴訟中要加強《食品安全法》關於懲罰性賠償的適用。

但是,從維權成本角度講,沒有人會為十倍懲罰性賠償而維權。但《食品安全法》盡管引入了懲罰性賠償,但數額僅有十倍的賠償。這個賠償太低了,既然是懲罰性賠償就不應該封頂,設立這個制度的目的,就是要讓制假企業知道,一萬個人買了產品,哪怕只有一個消費者提出來要賠償,整個企業可能就倒掉了。對於那種故意的、惡意的行為,應當在經濟上給予致命的懲罰。所以在司法實踐中還應更廣泛地適用精神損害賠償,以彌補其規定的不足,當然筆者也期待法律的完善。

H. 淺談如何做好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范道麗 司玲玲(周口市西華縣技術監督局,河南西華466000) 中圖分類號院X924 文獻標識碼院A 文章編號院1673-0992(2011)02-0016-01 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它直接關繫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國家安定、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因此全力保障食品質量安全是質量監管部門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一、明確工作目標,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 全面履行生產加工環節監管責任,在前階段工作的基礎上,認真分析研究食品質量安全狀況,採取有利措施,科學、依法監管。要通過持續開展清理整頓和規范食品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使食品質量安全狀況明顯好轉,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和社會各界的食品安全意識明顯增強,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得到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形勢得到根本好轉,食品產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斷得到滿足。 二、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 從近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得出的經驗教訓,都要求我們必須轉變原有監管模式。。「蘇丹紅」、「三聚氰胺」之所以泛濫成災,與我們的風險評估體系不健全有很大的關系。假如能及早發現「蘇丹紅」、「三聚氰胺」污染食品以致對人體造成危害,就可採取相關的監管措施,從而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要從過去側重於事前審批、許可,事中進行抽檢、檢驗,發現問題進行處罰、處置轉變到以食品的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為主,並建立食品從生產到餐桌的一個全過程監管體繫上來。各級監管部門應按照科學監管,關口前移,打防結合的工作方針,針對地方特色產業、塊狀產業和高風險產業,加強風險評估體系建設,大力提高食品檢驗檢測、有毒有害物質鑒定排查、風險評估和預警等技術能力。通過對產品的信息收集、分析,實施風險安全預測預報,做到對質量隱患早發現、早介入、早處理,及時預防區域性、行業性質量問題的發生,切實提高質量監管工作的有效性,把安全隱患消滅於萌芽狀態。 三、積極突出政府主導地位 食品安全是打造「產品質量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質監局要積極主動向當地政府主要領導匯報食品整治工作總體思路和進展情況,贏得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把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將食品由監管整治部門行為上升為政府行為,加大對食品安全監管經費的投入,保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正常運轉。 四、加大對專業檢測人才的培養,強化食品安全監管能力 檢驗機構檢驗能力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繫到行政監管的執行與落實。 隨著食品生產行業的快速發展,食品生產新技術、新原料和新添加劑的廣泛使用,一些新的食品原料和添加劑尚未經過足夠的、科學的跟蹤測試,再加上食品制假手段呈現多樣化、高科技化發展趨勢,這些都使得食品安全檢測和執法工作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因此,在此之前,不妨率先加大對專業檢測人才的培養、進修力度,不斷增加對高精尖專業檢測設備采購和應用的投入,人才培養和設備投入先行一步,方能未雨綢繆,既防患未然,也不至於限於被動,在原有檢驗能力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的發展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大檢驗機構能力建設,這樣才能使食品安全領域里多年存在的各種隱患降到最低,以切實有效的手段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I. 如何做好食品日常監管工作的思考

食以安為先,2016年是全面貫徹實施新《食品安全法》的第一年,要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領食葯監管工作,倒逼食葯領域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食葯產業發展「質」的躍升;安以能為要,要以落實「四有兩責」、「兩基」為抓手,切實加強食葯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基層食葯監管體系;食葯安全責重如山,要求強化各級黨政、監管部門和企業主體三方的責任,強化食葯日常監管,夯實基層基礎建設,不斷提升監管、服務質效。
一是要在食品葯品監管工作中做到創新發展。要推進理念創新,運用法治理念、風險管理理念和社會共治理念,著力推進依法監管、精準監管和共治監管,健全完善專業監管與社會監管、行政監管與技術監管相結合,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食品葯品監管網路,確保食品葯品來源可查、過程可控、責任可追。要推進機制創新。要加強與農業、畜牧、水產等有關部門的協調協作,加快形成權責明確、聯系緊密、運行順暢、監督有力的齊抓共管長效機制,在食用農產品准出准入、食品葯品廣告宣傳、不良反應監測、行刑銜接等方面凝聚合力。
二是要在食品葯品監管工作中做到協調發展。要協調監管與服務的關系。在保證食品葯品安全的前提下強化服務意識,積極為企業減負、松綁、增力,幫助食品醫葯產業轉型升級;要協調事前、事中、事後監管的關系。要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事前要放寬准入門檻,事中要強化檢查,事後要依法追責;要協調本部門與政府的關系。樹立有為必有位的思想

J. 如何做好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

     一、成立組織,制定方案。
  全力推進《食品安全法》的貫徹實施,從三個方面抓好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一是夯實流通環節食品安全基礎管理,緊緊抓住食品經營戶進貨查驗義務的履行,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索證索票和進銷貨台賬制度,把好流通環節源頭關;二是加大食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力度;三是嚴格食品經營主體市場准入,依法查處無證、無照經營和超范圍經營食品及食品添加劑的行為。
      二、實行網格化監管,落實包保責任制。
      三、加強培訓,夯實基礎。
進行法律、法規宣傳,宣傳《食品安全法》,傳授食品安全知識,切實提高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四、嚴把市場主體准入關,規范發放許可證。
      五、督促經營者開展自律,提高食品安全防範能力。
      六、加強食品質量監督,確保市場秩序穩定。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