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局改革
Ⅰ 為什麼省市場監管局市級機構改革後,不加掛食品安全委員會牌子
合並後的市場監督管理是由原來的工商行政,葯食監,特種設備和特檢,專有的地方城市建設屬管理也納入進來了。
目的就是機構精簡和統一管理。
估計就沒有必要再掛一個食品安全的牌子了。
市場監管管理本身就有分支機構是葯食監。
這樣一說你應該了解了吧!
Ⅱ 保定市市場管理辦公室改革後屬於事業單位還是行政單位
保定市市場管理單位改革後,應該屬於事業單位,不是行政單位。
Ⅲ 2019年機構改革中物價的什麼職能劃入市監局
這個市監局是什麼局。
物價,物資一直都由發改委管理也是發改委的職權之一。什麼物價局,物資局,糧食局,能源局等等都歸發改委管理。
Ⅳ 如何推進市場監管領域改革和創新
6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在市場監管領域推進管理方式改革和創新,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確定進一步建設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的措施,以誠信立身興業。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要在三方面進行重點規范:規范企業公示的內容,包括企業的經營情況、受到處罰的情況等;規范抽查的內容,包括企業的出資情況是否和上報的情況屬實,使企業的經濟情況更加真實,讓社會了解,規范產品質量;對結果及時完整的進行公示,公示率要達到百分之百,要提高隨機抽查的比例。
Ⅳ 我國監管方式改革的趨勢是什麼
統一監管是金融監管體系發展的趨勢
相當多的國家已經或將要選擇綜合監管或統一監管模式。有一項調查表明 截至2002年底,全球范圍內,至少有46個國家已採取了統一監管模式,它們或是建立起了一個監管整個金融領域的統一的監管機構,或者是將三大金融行業中的兩個以上的金融行業(比如銀行與保險,銀行與證券或者是證券與保險)的監管權力集中到一個監管機構。近些年來,邁向金融統一監管的國家數目迅速增加。1986年,挪威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對銀行、證券、保險統一進行監管的監管機構。1997年,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英國也建立了統一的金融監管機構———英國金融服務局(FSA),成為世界主要金融市場採取統一監管模式的先鋒。此後,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建立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統一監管體制,最新的例子包括愛沙尼亞、德國、愛爾蘭和馬爾他(2002)。據報道,目前至少還有一些國家正在考慮建立類似體制。另外,一些已經建立部分統一監管體制的國家(如墨西哥和南非)則在考慮是否應當提高統一監管程度,建立類似英國FSA的統一監管體制。
走向統一監管模式的原因在於:
1、隨著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跨金融行業的創新產品不斷涌現,傳統金融領域及金融產品間的界限日漸模糊。同時,跨國界的金融集團不斷涌現和發展壯大,金融市場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也日漸明朗。在此形勢下,各國金融監管體制需作相應改變,力圖通過資源整合、機構調整,以及監管模式的改革來順應市場發展的需要,以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
2、不斷涌現的金融創新產品以及新的金融子市場,使得各類金融機構以及金融市場整體所面臨的風險更復雜、更難以監管。特別是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險特徵日趨相似,使得金融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已經從早期單一的銀行系統逐步擴展到金融系統全部領域。
3、金融集團(最初以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的出現和發展壯大也對現存的分業監管模式提出了有力挑戰,使得分業監管更難以操作。在分業監管模式下,對金融集團的各類業務分別監管難免出現過度關注某一業務或各子公司的經營狀況而忽略金融集團總體經營風險的情況。同時,為了在全球市場保持競爭力,一些金融機構通過並購本國或外國的其他機構,逐漸發展成為跨國金融集團,使得金融市場全球一體化的趨勢更加明顯。這種發展趨勢對金融市場監管的國際協作、目標及監管手段的一體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各國加快自身監管體制的改革步伐。
統一監管的主要潛在優勢包括:金融監管的規模經濟效應(尤其是對中小國家的金融市場);簡化監管框架、減少監管機構數量後市場投資者及參與主體更容易理解;統一監管是對金融機構混業經營的適應;金融創新不斷打破已有的行業界限,統一監管更能適應這一趨勢;統一監管有助於減少過度監管或監管缺位,消除監管套利機會;統一監管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的監管成本。其中,金融監管的規模經濟效應以及金融機構混業經營帶來的監管需求是目前統一監管日漸普遍的重要原因。
Ⅵ 質量監督管理局體制改革後歸屬哪個部門
國家層面上的叫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018年4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職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職責,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職責,商務部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執法以及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辦公室等職責整合,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組建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市場監管實行分級管理,葯品監管機構只設到省一級,葯品經營銷售等行為的監管,由市縣市場監管部門統一承擔。
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總署。保留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具體工作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承擔。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職責劃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保留牌子。
將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
Ⅶ 工商機構改革如何認清形勢
在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的新形勢下,在扎實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過程中,規范網路市場秩序迫切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盡快建立完善與網路市場發展相適應的監管機制,高效落實 「嚴管」任務。
牢記市場監管是第一職責,盡快提升網路市場監管效能。要以修訂《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為契機,進一步健全網路市場規則體系;要在監管中更好地服務網路市場規范發展,以規范發展促進監管更加有效、更加到位;要注重實用,不斷完善以總局網監平台為核心,以各省級工商局網監平台為支撐的「全國一體、統分結合、功能齊全、上下聯動、左右互動」的網路商品交易監管信息化系統,完善網路市場監管技術手段;要加快建設覆蓋整個網路市場的網路市場交易信用體系,加強探索和實踐「以信用管網」;要積極構建協調協作機制,形成網路市場監管合力。
網路市場監管條線幹部要加強學習,在不斷學習中增強網路市場監管本領;要敢於實踐,勇於擔當,在查辦案件中砥礪本領;要強化協同配合,提高「大監管」能力;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增強網路市場監管頂層設計和指導本領。甘霖寄語培訓班學員,盡快把學習的理論成果轉化為工作的實際成效,為促進工商網路市場監管事業發展,推動中國網路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Ⅷ 市場監管局工勤編制人員可以擔當領導崗位嗎
凡是在編人員,如果表現好,各方面都很有能力,經過領導的認可是可以擔當領導崗位的
Ⅸ 事業單位改革,工商局下屬的消協怎麼改
1、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是按社會功能將事業單位劃分為3類:承擔行政職能的,劃歸行政機構或轉為行政機構;對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逐步轉為企業;對從事公益服務的,繼續保留在事業單位序列、強化公益屬性。
2、其中,承擔義務教育、基礎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衛生及基層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基本公益服務,市場不能配置資源的,劃分為公益一類,承擔高等教育、非營利醫療等公益服務,可部分由市場配置資源的,劃分為公益二類。改革涉及全國126萬個機構,3000多萬就業人員,900萬名離退休人員,其中教育衛生和農村科技服務系統從業人員佔3/4,教育系統達到一半。
3、根據指導意見,事業單位改革從2011年起步,目前事業單位清理規范工作已基本就緒,分類改革進入實施階段.
(9)市場監管局改革擴展閱讀:
1、事業單位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提供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加快事業單位改革是政府轉變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決定》提出的改革部署必將對加快事業單位改革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2、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是指將現有事業單位按照社會功能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確、運行高效、治理完善、監管有力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的公益服務新格局,體系。
3、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探索事業單位改革,不斷創新事業單位體制機制,穩步推進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事業單位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積累了有益經驗,為進一步推進改革奠定了基礎。
4、《決定》堅持事業單位改革的總體思路,在現有改革進展基礎上,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強調了加快事業單位改革的重點。
參考資料:事業單位改革—人民網
Ⅹ 食品檢驗機構改革歸為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檢驗機構後會增加編制嗎,還是以後要全面推向市場,變為企業呢
我也在煩惱,搞了這么多年食品檢驗要放棄真捨不得!但是放棄質監,也捨不得這麽多年得到的東西,都是質監給我的!
最終結論:領導讓你走,想留也得走;領導讓你留,想走也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