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監督員
1. 高考試卷都填寫什麼
這個問題你的朋友就不用擔心吧,監考員或考前廣播會說的,更不用擔心忘了填考號那些,因為監督員一定會個個檢查
2. 為什麼高考拖答算作弊有什麼懲罰
拖答?
唔,高考的規則就是,在下達停止答題指令之後,所有人必須停筆。基於這樣專一個公平性:每屬個人的答題時間一樣。
按照規則,拖答是該科目計0分的處理
但在實際操作中,如果老師收卷沒有收到你面前時,你抓緊時間又寫了兩筆,一般老師看到也最多呵斥你,不會直接給你記0分。
我聽說過山西一個案例,一個女生忘了塗卡,老師要強行收卷,那個女生立刻就往窗口跳,最後報請了考區監督員,看著那個女生把卡塗完了
3. 陝西高考改革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什麼時候開始實行
全國高考改革方案初定為考語數外三門(註:指全國卷,下同),外語一年兩考,再讓學生選考三門,按五級制評價。
4. 女朋友要高考了.
鼓勵呢,其實對你們來說是沒有必要的,關鍵是讓他不要緊張
告訴她好好考試就可以了,就是沒有考好你也會全力支持她的學習的
做一個好的男朋友比做一個苛刻的"催促者"或者"監督員"好吧
5. 請問如果高考錄像監督員看到你疑似作弊,要不要經過查看試卷方式認證為作弊
只要當場沒被抓到,什麼都不算,考場沒有事故,錄像也不會回放,10個工作日後就就刪除了
純手打,請採納
6. 有沒有參加過公務員面試和體檢的朋友呀,說說面試他們問了你啥,體檢查了你啥,體檢和高考體檢差別大么...
當年面試的題目:1、你能力比同事強,但領導不重用你,你會怎麼辦?
2、請分析文化專遺址的保護與舊城屬改造的矛盾.
3、領導安排你重要任務出差,工作人員說你必須進行開箱檢查,但火車就要開走了,你會怎麼辦?
體檢:體檢還是比較復雜的,驗血、驗尿、B超、心電圖、以及其他身高體重等常規檢查。一般平時沒什麼問題的都能通過。
感覺過程還是滿正規的。
7. 俄羅斯人的高考制度 是怎麼樣的
俄羅斯月25日一直持續到6月18號。據統計,今年參加高考的總人數約為72萬5000人,其中包括65萬應屆畢業生。約有9000名考生提前進行了考試。
自2009年起,統考在俄羅斯既是中學畢業考試,又是大學入學考試。考試共包括14門科目。要拿到中學畢業證書,俄語和數學是必考科目。而對於其他科目考生可以選考。此外,從2015年起,考生為獲得統考資格,必須順利完成高中畢業作文。
同時,俄羅斯將安排5700個考場為舉行今年 的統考做准備。另外,高考過程中將有4萬多名地方社會監督員,超過1000名聯邦社會監督員,2000名網路監督員和140多名聯邦專家對考試進行監督。 和去年一樣,所有考場將配備攝像頭。這樣一來,在70%的考場內監考人員就可以在線監督考場情況。
2015年高考的創新
今年的高考內容有所改變。俄語考試中取消了問題選擇的部分,其他科目的考試內容也相應減少。
從今年開始,數學考試被分為兩個水平。基礎水 平的考試主要檢測考生對於「生活數學」的知識掌握,並不要求對數學的深入學習。該水平的考試適合那些不打算進入高校繼續學習的中學畢業生,或者所選專業不 要求數學作為入學考試科目的學生。而另一水平的數學考試,其難度與去年統考的水平相當,需要數學作為大學入學考試科目的學生必須參加該水平的數學考試。高 考中基礎水平考試均按照五分制閱卷,而較高水平考試按照百分制給分。
今年高考的另一創新體現在外語考試上:在傳統 的筆試基礎上增設了口語考試。口試非必考項目,但沒有口試成績,考生就不能在統考中取得高分。外語考試中,筆試成績最多佔80分,其餘20分由口試成績組 成。此外,口語考試時間為15分鍾,在此期間,考生將針對4道不同類型的題目進行回答。
統考安排
拉開今年高考序幕的科目為地理和文學。由於考生可以對這兩門課進行選考,因此,參加地理考試的考生人數為29700人,參加文學考試的人數為49700人。
除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以外,俄羅斯所有中學的畢業生都必須參加俄語和數學考試。而在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俄羅斯新增地區),和往年一樣,中學畢業生可以隨個人意願選擇參加高考。
俄語考試將於5月28日進行。考生必須達到24分以上才能夠取得畢業證,而想要進入大學,考生的俄語分數不能低於36分。
6月1日將進行數學基礎水平考試,較高水平考試將於6月4日舉行。要拿到中學畢業證書的考生,其基礎水平考試不能低於3分,較高水平考試不能低於27分。
其他科目可以根據考生所報考學校的要求進行相應選考。6月8日將進行社會知識和化學考試,6月11日——物理和外語筆試,6月15日——信息學,生物和歷史,6月17日和18日——外語口試。和去年一樣,在這些科目中,今年最受歡迎的考試科目依然是社會知識,物理和歷史。
6月22日—26日是規定的考試「備用時間」。若考生沒有在第一次考試中取得足夠的分數拿到畢業證書,那在這段時間內,考生可以就必考科目(俄語和數學)進行重考。此外,考生可以在每場考試結束的8—11天之後知曉自己的成績。
高考程序和規范
俄羅斯高考從當地時間上午10點開始。每場考 試都必須帶上身份證和黑色中性筆。其中,數學、物理和地理考試允許攜帶尺子;物理、化學和地理考試允許攜帶計算器;地理考試可攜帶量角器。在必要情況下, 考生可攜帶葯品、水和甜食。甜食不僅能夠防止考生在考試期間產生飢餓感,所含的葡萄糖還能刺激大腦活動。
考場中禁止帶入手機、電子手錶和其他能夠上網或者拍攝考題的工具。若考生將上述物品帶入考場,或被發現夾帶小抄,則該考生必須離開考場,相應科目的成績作廢,並且在本年內沒有重考機會
8. 高考生偽造清華錄取通知,假證市場將如何清除
制定嚴格的法律懲治。假裝市場之所以越來越囂張,是由於沒有嚴格的法律進行懲治,清除假證市場需要制定嚴格的法律政策才能夠徹底解決。
9. 高考改革方案
·1.外語實行一年多考 退出統一高考
外語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有學生自主版選擇考試時間權和次數,增加學生的選擇權,並使外語考試、成績表達和使用更加趨於科學、合理。
·2.減少高考科目 探索高考文理不分科
國家要改革統一高考,改革的重要基礎就是統籌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建立健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基礎上,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
·3.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取消百分制 學完即考
高中學業考試,將分別採用合格和等級方式來呈現考試成績,不再用百分制,學生也可自覺選擇部分等級性考試科目來參加考試,每一門課程學完即考,「一門一清」。
·4.高校招生錄取擬綜合參考會考成績
在改革招生錄取制度方面,普通高校逐步推行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化錄取機制。
·5.推行職業院校分類招考和注冊入學
加快推行職業院校分類招考和注冊入學,高等職業教育要推廣「知識+技能」的考試方式。
省份高考改革之異地高考方案詳細高考改革方案最新進展詳細
10. 高考改革帶來哪些新變化
無論對於考生,還是對於始終在探索的高考改革,年註定是一個值得記憶的年份。在《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公布後,一系列改革措施陸續出台,為高考帶來很多新變化,也為民眾期待的高考公平與科學帶來新期待。
高考加分項目明顯「瘦身」
奧賽獎牌、體育特長不再是加分「王牌」,三好學生、優秀幹部逐漸褪去光環……新高考改革方案規定從今年起取消體育、藝術等特長生加分項目。地方性高考加分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確定並報教育部備案,原則上只適用於本省(區、市)所屬高校在本省(區、市)招生。
記者從教育部了解到,今年全國性加分項目已按要求全部調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項目也將從2014年的95個陸續減少到2018年的35個,減幅63%。有30個省份減少和規范高考加分實施方案已報教育部備案。
「公平是高考改革的核心精神。」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說,「取消或減少高考加分項目,就是為了最大可能減少舞弊。」
自主招生在統考後進行
今年,新高考改革方案規定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後進行,讓不少考生和家長感到「負擔有所減輕」。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這項改革突出了統一高考的權威性、重要性,從某種程度上確實降低了考生和高校雙方的自主性。但是仍有一些高校可能會提前和一些中學「私下」接觸,提前瞄好尖子學生。
2003年以來,國家在90所高校啟動自主招生試點,每年通過自主招生渠道錄取的考生人數約占試點高校招生總數的5%。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參與自主招生試點的90所高校已全部公示2015年自主招生報名審核通過名單,自主招生考核推遲到全國統考結束後至成績公布前約兩周內完成。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程方平認為,相對於統一高考,高校自主招生具有更大更多的靈活性,且在管理、監督、信息對稱等方面相對於統一考試更難把握。這次調整也使高校自主招生的質量有了更充分的依據,從總體看更趨合理。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分類考試
根據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部署,2015年通過各種分類考試錄取的學生預計將佔到高職院校招生總數的一半。
所謂分類考試,《國務院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詳解為: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方式。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試。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文化素質成績使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
程方平說,這次改革一方面調整了學術性知識和專業技能性知識在考試中的比例,另一方面加大了中職生報考高職校的比例(在以往這一比例被限制在5%),不僅使高考的功能進一步擴大、強化,同時促進了職業教育體系的進一步融通。
專家估計,如果分類招生順利實施,每年約有逾400萬考生不再走高考「獨木橋」,從理論上可以減輕個人和國家考試制度的雙重壓力。
陳志文強調,高職院校實行分類考試,出發點是希望有效降低大部分學生的學業負擔,但能否真正達到預期還有待觀察。「很有可能一部分考生和家長不甘於就讀高職高專,最終選擇參加兩次考試。」
18個省份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
「全國統一命題,可以保證命題的水平與科學性,也可以最大可能地減少命題中間環節的『跑冒滴漏』。」陳志文說。
高考分省自主命題始於1989年,由上海市率先試點。2014年,全國高考共有來自教育部考試中心和自主命題省區市共計16套命題。
程方平說,從部分省市分省命題回歸絕大多數地區統一命題有幾個重要的理由:一是保證普遍性的命題考試質量,以往自主命題的一些省份還存在問題或不足;二是統一命題更有利於體現公平,減少命題本身存在的難易差別,關鍵是在判卷、招生時要充分調整好「標准分」與地區「錄取分」之間關系,目的也是使考試錄取更加公平、合理。
高校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
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要建立招生問責制,2015年起由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對錄取結果負責。
「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是一種國際慣例。」陳志文說。「不斷強化招生問責制度,就是要給高校相關責任人『擰緊弦』,杜絕權力在高招錄取過程中的越位和濫用。」
記者了解到,2015年全國各高校由校長簽發錄取通知書將全部落實到位。同時,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按要求嚴格落實高校招生信息「十公開」原則和高校招生26條禁令,反復申明招生紅線。
新高考改革方案還提出高校可通過聘請社會監督員巡視學校測試、錄取現場等方式,對招生工作實施第三方監督。
全面實行平行志願錄取投檔
今年,根據高考改革方案的部署,31個省份將全面實行平行志願錄取投檔。所謂平行志願,舉例來說,某省份規定考生第一批次可填報6個志願,那麼這6個志願均為並列關系的「第一志願」。
平行志願雖然意在杜絕以往許多第一志願落空的考生「滑落」到下一批次的情況,但也引發了考生和家長新的擔憂。比如在今年首次實行平行志願的北京,不少家長都向記者表示,這種方式會使更多優秀考生扎堆重點高校,對志願填報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2003年湖南首次實行平行志願填報方式試點以來,陸續有28個省市陸續實行了平行志願。
程方平認為,平行志願為考生提供了多元選擇,也減輕了心理負擔,是一項很好的改革設計。
儲朝暉指出,平行志願減少了在某個分數段的考生的未錄、漏錄情況,但也引發出一些新問題,比如很多考生在填報志願時會把個人的興趣、愛好放在其次,有可能導致他們在學業規劃上走入誤區。
「平行志願的本意是最大限度實現分數這把『尺子』的功能,體現高考選才的效率和公平。」陳志文說,「高校、中學以及社會機構應該加強對專業設置、學業規劃、考生興趣等方面的引導,幫助每個考生盡可能填報更適合、更理想的志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