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彥副巡視員城管
1. 深圳開啟垃圾強制分類個人未分類將罰50元
深圳邁入「垃圾強制分類」時代。昨日,深圳市、區城管部門聯合舉辦「全民分類時代 邀您共同見證」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發布會。全市共分為1個主會場和10個分會場,多位市民共同見證了《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的發布。據了解,對於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單位或個人,主管部門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生活垃圾分類後處理
大件垃圾、年花年桔 廢舊織物、玻金塑紙:由各區城管部門委託的專業企業分類運輸、資源化利用處理
有害垃圾(電池、燈管):由市城管部門統一委託的專業企業進行單獨運輸、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
其他垃圾:由各區城管部門委託的專業企業負責收運,運往焚燒或填埋處理
未按規定投放將受處罰
住宅區物業服務企業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未公示垃圾分類投放時間或地點的,處2000元罰款;未將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交由符合規定的單位分類收集、運輸 ,處5000元罰款。單位或個人未分類投放或者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對個人處50元罰款,對單位處1000元罰款。
2. 深圳廁所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效
據報道,日前深圳市城管局副巡視員請深圳市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調研深圳的「廁所革回命」,走訪答查看了寶安海濱公廁、南山陽光社區公廁、深圳灣口岸公廁,相關負責人表示,深圳「廁所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效。
改造後,公廁採用智能品牌潔具,男女坐廁各配置了兩個智能馬桶,洗手盆、坐廁、蹲廁等均為自動感應。海濱廣場公廁則配置除臭設備、自動烘乾機、洗手液、衛生紙、物件架、應急報警鈴等設備,除男女公廁均設有無障礙坐廁外,還單獨設有無障礙、母嬰室一體化多功能的第三衛生間,解決特殊遊客群體的如廁需求。
據了解,下一步,寶安區將按照「星級廁所」標准實行「一人一廁一管理」制度,公廁16小時免費開放,日常管養實行輪班制,確保專人負責保潔,並實行星級掛牌和責任公示制度管理。
3. 求上年和今年有關的時事論述的作文.....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是我國文化改革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把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政治任務,以高度的文化自覺,以強烈的責任意識,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推動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時期和文化改革發展重要階段召開的重要會議。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在總結歷史經驗、科學分析形勢的基礎上,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舉措,充分體現了我們黨文化上的高度自覺和政治上的遠見卓識,是推進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胡錦濤總書記在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面回顧了一年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深刻闡述了關系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就貫徹落實全會精神、做好當前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為推動文化改革發展、促進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全會必將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十七屆六中全會主題重大、內涵豐富,就文化改革發展提出一系列重要論斷、重要部署、重要舉措。推動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實,需要廣泛深入、扎實有效的宣傳動員。要全面把握全會基本精神,大力宣傳闡釋文化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和機遇挑戰,宣傳闡釋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和重要方針,宣傳闡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現實依據和基本要求,宣傳闡釋文化改革發展的奮斗目標和主要任務。要運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宣傳報道全會精神,集中開展面向幹部群眾的宣講活動,切實加強對重大問題的研究解讀,把人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的決策部署上來。
落實全會精神的過程,是一個不懈努力、深化實踐、創新創造的過程,必須樹立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要自覺用全會精神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明確文化改革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大文化改革發展推進力度。要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深化文化領域改革開放、建設文化人才隊伍等方面的任務,明確工作責任,明確時間進度,明確保障措施,把長遠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結合起來,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要堅持求真務實,抓實抓細抓具體,把全會提出的原則要求變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把全會確定的目標任務變成可實施的工作項目,對確定的目標咬住不放,對認準的事情一抓到底,切實把全會精神轉化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強大動力,轉化為推動文化改革發展的實際行動。
4. 2015年廣州市城管執法局正副局長有幾位分別是誰
危偉漢 局長、黨委副書記
主持局行政業務工作,與局黨委書記共同負責局的全面工作。主要負責局行政執法業務、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後勤保障、裝備財務管理等工作。配合局黨委書記抓政治思想工作、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隊伍建設等工作。
聯系南沙分局、鐵路分局。
陳小朋 黨委書記
主持局黨委工作,與局長共同負責局的全面工作。主要負責政治思想工作、組織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幹部管理、隊伍建設等工作。配合局長抓行政執法業務工作。
聯系花都分局、水上分局。
呂志任 副局長、黨委委員
協助局長和黨委書記工作。主要負責戶外廣告和招牌設置管理和市政管理、水務管理、燃氣管理等方面行政執法工作(具體按《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細則》執行)。負責組織人事工作;負責宣傳和繼續教育工作;兼局新聞發言人。負責廣東省城市建設管理監察協會工作。分管組織人事處、宣傳教育處和直屬一分局。
聯系越秀分局、荔灣分局。
丁 岩 副局長、黨委委員
協助黨委書記、局長工作。主要負責建設施工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環境保護管理等方面和市容環境衛生的建築廢棄物管理行政執法工作,負責城鄉規劃管理、人民防空管理、白雲山風景區管理等方面和生活廢棄物管理行政執法工作(具體按《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細則》執行)。負責政策法規、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普法教育、隊伍業務培訓等工作;負責對履行職責、規范執法及重大案件的督察、督辦工作。分管行政執法處、法規和督導處、督察分局。
聯系海珠分局、番禺分局、從化市城管執法局。
薛燕芬 紀委書記、黨委委員
主持局紀委工作,協助局黨委抓黨風廉政建設、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主要負責黨的紀律檢查、行政監察工作。負責黨員紀律教育,領導幹部權力監督,處理黨組織和黨員違反紀律案件,處理黨員的控告和申訴等工作;協助負責局共青團、婦女等工作。分管局紀委辦公室(監察室)。
聯系黃埔分局、蘿崗分局。
陳運則 副局長、黨委委員
協助黨委書記、局長工作。主要負責市容環境衛生(含水域)管理、愛國衛生病媒防制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和養犬管理等方面行政執法工作(具體按《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細則》執行)。負責創文、創衛工作;負責協助開展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聯系民族宗教工作。負責機關日常行政事務、內務管理、政務公開、檔案、保密、計劃生育工作,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內保維穩工作,後勤保障工作;裝備財務管理和信息化建設、運行、管理工作;負責信訪工作。分管辦公室、裝備財務處和直屬二分局、直屬三分局。
聯系天河分局、白雲分局、增城市城管執法局。
席德鋒 副巡視員
協助陳運則副局長工作,並負責局長、書記交辦的專項工作。
朱 亮 副巡視員
協助丁岩副局長工作,並負責局長、書記交辦的專項工作。
張寶峰 副巡視員(兼機關黨委書記)
協助呂志任副局長工作,並負責機關黨委、局工會工作,扶貧、基層評議機關和離退休幹部職工管理工作。
5. 現任廣州城市管委會主任是誰
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領導班子
陶鎮廣
黨組書記、主任
主持委黨政全面工作。
陶鎮廣,男,漢族,籍貫廣東新興,1963年10月出生,碩士研究生,
1986年4月參加工作,199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藍小環
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協助黨組書記、主任工作。兼任委新聞發言人;負責重大課題調研和重要文稿統籌工作;負責黨建、黨風廉政、組織、幹部、人事、機構編制、外事、計劃生育、工資福利工作;負責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負責公關宣傳、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負責反恐、信訪、維穩工作;負責機關黨委、工會、共青團、婦女工作;負責建築垃圾管理工作。分管綜合調研處(監督檢查處)、組織人事處(離退休人員服務處)、公共關系處(宣傳教育處)、信訪處、機關黨委、工會、團委、婦委會和市余泥渣土管理處。聯系天河區、黃埔區、增城區。
藍小環,男,漢族,籍貫廣東興寧,1967年8月出生,大學學歷,工商管理碩士,1988年1月參加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
徐建韻
黨組成員、副主任
協助黨組書記、主任工作。負責機關日常行政事務、內務管理、政務公開、檔案、保密、安全生產、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安全保衛、應急、後勤保障工作;負責燃氣管理工作;負責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等城市管理設施建設管理工作;負責財務裝備工作;負責水域市容環境衛生工作;負責死禽畜、變質肉類處理工作;負責糞便處理工作。分管辦公室、燃氣管理處、設施建設管理處、財務裝備處、市水上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水上市容環境衛生分局)、市衛生處理中心和市無害化處理中心。聯系南沙區、從化區、燃氣行業協會、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徐建韻,男,漢族,籍貫山東平邑,1958年1月出生,中央黨校大學學歷,1976年2月參加工作,197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鮑倫軍
黨組成員、副主任
協助黨組書記、主任工作。負責政策法規工作;負責市容管理工作;負責景觀管理工作;負責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負責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負責市環保領導小組固體廢棄物處理辦公室日常工作;負責生活垃圾轉運和收運社會化服務改革工作;負責城市環境衛生機械化作業和保潔服務質量監測工作。分管政策法規處、市容管理處、環境衛生管理處、景觀管理處、分類管理處、市城市管理機械化作業中心和市環境衛生機械設備廠。聯系越秀區、花都區、省法學會行政法研究會、戶外廣告行業協會、環衛行業協會、省城建監察協會和市城市廢棄物處理公眾咨詢監督委員會。
鮑倫軍,男,漢族,籍貫安徽繁昌,1967年8月出生,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1985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周偉平
黨組成員、副主任
協助黨組書記、主任工作。負責城市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負責城市管理綜合協調工作;負責流動商販服務管理工作;負責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負責系統「三防」工作;負責城市管理監控指揮工作。分管城管協調處、行政執法處、案件審理處、執法監督保障處、市城市管理監控指揮中心、機動分局、督察分局和空港分局。聯系白雲區、番禺區、市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周偉平,男,漢族,籍貫湖北武漢,1960年3月出生,中央黨校大學學歷,1978年12月參加工作,1980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鄭臣克 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
協助委黨組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分管市紀委派駐市城管委紀檢組。
鄭臣克,男,漢族,籍貫廣東饒平,1967年1月出生,大學學歷,工學學士,1989年7月參加工作,200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市城管委黨組成員、市紀委派駐市城管委紀檢組組長。
張穎
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協助黨組書記、主任工作。負責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工作;負責生活垃圾收費徵收方式改革工作;負責行政審批事項管理、政務窗口工作;負責招標管理和政府采購工作;負責科研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工作;負責城鄉生活垃圾終處理的監督和管理工作;負責城市管理技術研究工作。分管發展規劃處、審批管理處、科技信息處、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和市城市管理技術研究中心。聯系海珠區、荔灣區。
張穎,女,漢族,籍貫天津,1971年5月出生,大學學歷、理學碩士,1994年7月參加工作,200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張寶峰
副巡視員
協助周偉平副主任負責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負責扶貧工作。
張寶峰,男,漢族,籍貫天津塘沽,1960年5月出生,在職研究生學歷,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7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巡視員。
何正清
副巡視員
協助徐建韻副主任工作。
何正清,男,漢族,籍貫湖南瀏陽,1965年10月出生,大學學歷,工學學士,1984年9月參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巡視員。
6. 孫大溜子做過的事
這個人做過的事情很多,
比如在生活上比如在工作中,
都有許許多多的事情,
值得我們去借鑒。
7. 深圳市人民政府的其他相關
撤銷市農林漁業局
2012年初,深圳市科工貿信委正式分拆,原有的農林漁業局被撤銷,並入經濟貿易信息化委員會。深圳成為首個沒有農業局的城市。
盡管沒有農村和農民,但不代表沒有農業。深圳的農業從業者擔心,市民的吃飯問題還是要解決,農產品全部靠外面供應,遇到冰雪等自然災害,就有可能面臨菜荒、米荒。
雖然深圳的農業歸零,但農業在經濟發達城市應占怎樣的地位,這是深圳等大城市需要深思的一個大問題。
2004年,深圳啟動龍崗、寶安兩區的城市化工作,把兩區18個鎮218個自然村全部轉制為街道和社區,原集體所有土地轉為國有土地,深圳最後的27萬農民「洗腳上田」轉為居民,深圳在一夜之間成為當時全國第一個沒有農村、沒有農民的城市。
盡管沒有農村和農民,但不代表沒有農業,龍崗、寶安兩區在全面推行城市化的時候,兩區的農業總產值在GDP中所佔比重仍有2%,農村勞動力則已經基本消失,全部僱用外來人員生產。此後,深圳的農業產值的比重一直下降,到了2011年,深圳市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表明,農業所佔的比重為零,深圳又成為全國第一個「無農業」的城市。
雖然第一產業的比重在統計中為零,但這並不代表深圳完全沒有了農業,深圳仍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花草、漁業等產業。深圳統計局負責人表示,深圳2011年第一產業的增加值僅有5.07億元,而「深圳的GDP總量增加了,比較下來,農林漁業的比重確實太小」。
2011年,農業等第一產業在深圳的經濟比重中連0.05都達不到,因此在統計數據中顯示為零。而且2011年深圳第一產業呈現-22.3%的增長率,表明深圳農業等第一產業明顯處於萎縮狀態。
2011年,深圳農業部門以「深圳沒有農民」為由拒絕參加廣東省第二屆農民運動會,引發社會各界廣泛爭論。有人認為深圳從戶籍上取消「農民」,並不代表深圳完全沒有了農民,事實上,深圳至今仍有本地人從事農業生產,如南山區的蛇口一村仍是一個純漁民村。
在這次圍繞「深圳有無農民」的爭論中,有民眾質疑,既然深圳已經沒有農民,為何仍要保留農業部門的設置。
幾個月後,深圳市級農業部門還真被撤銷了。
事實上,深圳各區的農業部門在2011年上半年就陸續被撤銷。2011年4月19日,龍崗區根據《深圳市龍崗區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求,黨政部門壓縮至25個,農林漁業局則成為此次改革中唯一被撤銷的部門。
龍崗區農林漁業局(海洋局)被裁撤後,原來的林業處劃歸城管部門,農業處和海洋處則被劃到新成立的龍崗區經濟促進局。寶安區等地的農業部門也陸續被撤銷,記者在寶安區官方網站上看到,經濟促進局的概況介紹中提到原寶安區農林漁業局(海洋局)的種植業、畜牧獸醫業、漁業、海洋管理的職責劃入新設立的經濟促進局。
深圳市一級的農業部門一直保留至2011年底,但最後也成為了歷史。深圳市政府在2011年12月21日下發文件,正式撤銷了深圳市農業和漁業局。原市農業和漁業局(市海洋局)承擔的農業、畜牧獸醫業、漁業及海洋經濟管理職責劃入新成立的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原市農業和漁業局(市海洋局)承擔的海洋規劃、海洋資源管理及海洋環境保護等職責和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職責分別劃入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和市場監督管理局。
對於這樣的調整,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應春表示,是「大膽探索」,在相關體制上進行了創新和突破。陳應春還強調,深圳基本沒有農業生產任務,農產品大部分由市外生產供應,農業與商貿流通服務業的聯系更加緊密。將原農業部門的農業管理職責和原貿工部門的工業及商貿流通服務業管理職責整合劃入市經貿信息委,有助於加強產業間的統籌促進,在全國率先實現一、二、三產的統一管理。
作為被改革者,原深圳農業漁業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深圳農業長遠發展的戰略考慮,將農業劃並入經貿委,有利於深圳農業產業化,科技化和現代化。這種調整,不僅不會限制深圳農業,反而會加速深圳農業,尤其是農業產業的發展。
該負責人強調,撤銷農業局肯定不是因為農業在GDP中的比重過小,在統計局的統計口徑中,一些農業和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交叉融合的領域,均沒有算作農業對GDP的貢獻,比如農產品物流,生豬屠宰、肥料、生物農葯研發和生產等等。
深圳不僅有自己的農業科技園區,而且以生物育種為代表的研究項目,在全國都處於領先水平,「並非農業弱才進行機構撤並,機構調整本身,也是為了推動農業的發展」,該負責人表示。
深圳科工貿信委一分為二
經歷了2年多的合並,深圳科技和貿工再次「分開」了!2012年2月10日上午,深圳舉行科技創新委、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掛牌儀式。這標志著科工貿信委正式撤銷,新機構進入實質性的運作階段。其中,科技創新委引入了「科技+創新」的理念,創全國先河。
政府部門總體數量不變
2012年2月10日上午8點半,機構掛牌儀式正式開始。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許勤,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戴北方等領導與科工貿信委全體的人員一起,共同見證了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科技創新委兩個部門的成立。市領導李華楠、陳彪、王學為等出席了儀式。
深圳市副市長陳彪宣布了新機構的職能調整: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加掛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牌子,承擔有關科技行政管理、高新技術企業服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服務職責,以及原由市科協承擔的科技成果評審和科技創新獎評定等工作。市經貿信委承擔工業、經貿、信息化等職責。
根據分工調整,原農業和漁業局(市海洋局)承擔的農業、畜牧獸醫業、漁業及海洋經濟管理職責劃入市經貿信委,另一部分職能分別劃入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海洋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不再保留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市農業和漁業局。
王榮表示,此次調整是對2009年的政府機構改革的深化。他對2年多以來科工貿信委的工作表示滿意,認為「總體運轉良好,關系正不斷理順,服務企業、服務民生的職能都在進一步提升,呈現出積極的成效。」他說,當年的大部制改革對機構進行了整合,從46個減少到31個。而此次雖然設了2個部門,但是由於同時撤銷了2個部門,機構數量、人員總體不變。
領導班子人選仍有1正12副
隨後,戴北方宣布了新的領導班子人選。南都記者注意到,雖然新的機構職能分化後,原來科工貿信委因部門太多、機構龐大形成的工業「巨無霸」現象不復存在,但是仍存在著「1正12副」現象。例如市經濟貿易信息化委員會,以郭立民為「一把手」,設5個副主任、1個機關黨委專職書記、3個下屬機構的主任、黨組成員、3個副巡視員,共計12個副局級幹部。而科技創新委人員則相對較少,陸健為科技創新委黨組書記、主任人選,2名副主任,2名副巡視員。
據記者了解,文體旅遊局、衛生委等部門的副局級幹部超過12個,此次市經貿信委的領導幹部人數已不是全市最大的。但是由於承擔了經濟、貿易、信息化等方面的職能,加上整合了農林漁業局、海洋局的部分職能,因此仍承擔了重要的經濟職能。
王榮表示,深圳經貿信委是專職進行三次產業管理的部門,希望今後能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上下工夫,與科技創新委、發展改革委等形成合力,在既有的戰略新興產業聯席會議制度上,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科技創新委引入創新理念
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對此次新機構的成立表示祝賀,她說,深圳一直以自主創新和改革開放為重要的特色。當前我國的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迫切要求我們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此次深圳市委市政府設立的科技創新委員會,在全國是首例。相信深圳在創新與科技融合、科技與產業的互動方面將進一步地加強,創新生態系統將進一步完善。
南都記者發現,目前國內的科技主管部門多隻以「科技」命名,而將「科技+創新」兩個元素融入到一個政府部門中,確實非常罕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教授認為,這是一個城市的一種全新的理念的體現,注入了政府功能的工作中,凸顯了深圳的特色。另一方面,從深圳提升城市質量的角度,也說明深圳迫切需要通過創新實現增長,實現產業結構調整。
但郭萬達也建議,「創新」這個理念固然好,如何在實際的政府工作中落到實處,仍需要做進一步的細化,否則將很可能難以真正實現。他認為,可完善政府的績效評估機制,將「創新」的成果、效果予以細化和量化,制定更具體一些的指標對創新的效果予以評估,以提升創新的積極性。
記者觀察
科技創新出路在何方
時隔2年多,深圳科技的單獨的主管部門———科技創新委再次「重出江湖」。雖然有了新的名字,但這個結果依然讓人想到了2010年的科技信息局,真可謂是「年年歲歲花相似」。
但「歲歲年年人不同」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這2年多的時間里,深圳由原來的4大支柱產業支撐起這座年輕的城市,變成6大戰略新興產業正在對城市經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深圳的科技結構、科技人才、科技產業早已與2010年有著本質的不同。光啟研究院的落戶、華大基因的科技成果、中科院先進技術研究院的重大項目……這些說明深圳的科技創新仍在繼續。因為深圳自始至終都保留著自己的特點:創新是以市場為驅動,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而既往的弊病依然存在,原創性科技、基礎性科技研究不足,科研機構太少,源動力不足,「一條腿走路」的弊病沒有得到改善。在缺乏獨立的主管部門後,改善弊病的推動力顯然有所消退。而在這2年間,科技界人士反映較多的,是由於缺乏局級的主管部門,一些專項、項目等無法爭取到,企業也不知如何向國家級的重大科技項目靠近。
這都說明,未來科技創新委任重而道遠。如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所言,如何整合創新資源,用政府的宏觀視角,為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型企業,提供創新的條件,是政府應盡快承擔的責任。此外,在源頭創新、基礎性研究、科學發現方面一直是深圳的弱項,而這是企業無法承擔的。政府應利用深港的科技合作優勢,進而利用全球的科技資源,吸引全球的科技人才來深圳,彌補人才的不足,進而提升基礎性研究的能力,都將是深圳未來科技創新實現「兩條路」發展的新方向。 深圳,別稱鵬城 ,是廣東省轄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南),國際重要的空海樞紐和外貿口岸,國家重要的經濟和金融中心,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2012年經濟總量居中國大陸第四位。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國際門戶,已發展為有相當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是中國南方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
深圳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位於珠江口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是中國重要的海陸空交通樞紐城市,其中皇崗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
深圳於2011年8月舉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10年8月,國務院批復的《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確定深圳為中國的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 區劃沿革 1979年3月,國務院撤銷寶安縣設深圳市。
1982年恢復寶安縣建制,受轄於深圳市。
1992年,寶安縣再度被撤銷,分治為深圳市的一個市轄區。至此,深圳市轄寶安、龍崗、南山、福田、羅湖五區,其中羅湖、福田、南山為經濟特區,龍崗、寶安為非特區,並以「二線關」將「特區」與「非特區「分割管轄。
1998年3月,以沙頭角為中心的區域從羅湖區析出,設鹽田區,仍為特區范圍。
2007年5月31日,光明新區成立,管轄公明、光明兩個街道,地處深圳西部。
2009年6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為推進以大工業區為中心的東部片區統籌發展,促進全市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將原深圳市大工業區和原龍崗區坪山街道、坑梓街道,整合為坪山新區。
2011年12月30日,深圳市委、市政府在寶安和龍崗新增兩個功能新區,分別為「龍華新區」和「大鵬新區」。
2012年1月1日,廣東省政府引領深圳在汕尾市建立深汕區,2011年2月28日,深圳(汕尾)深汕新區正式成立,新設的深汕新區包括鮜門、小漠、赤石、鵝埠四個街道。深汕新區地處汕尾市西部,東臨惠州淡水,西接汕尾市、汕頭市、北至東莞。總面積463平方公里,規劃控制面積約200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12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1.4萬人。下轄鮜門、小漠、鵝埠、赤石等4個辦事處、36個社區工作站和10多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得天獨厚地擁有著區位、產業、商貿、文化以及生態五個方面的發展優勢。一座新縣區就這樣在汕尾的土地下,深圳的哺育下發展。深汕區特別在用地上,汕尾市土地深圳管理的行政管理模式。 轄區概況 深圳下轄6個行政區和4個新區,下轄57個街道、790個居民委員會。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經濟特區范圍延伸到全市。類別
名稱
面積(k㎡)
常住人口
戶籍人口
非戶籍人口
郵政編碼行政區
福田區
78.8
133.05
73.02
60.03
518000
羅湖區
78.36
93.64
50.62
43.02
518001
南山區
182
110.85
61.60
49.25
518000
鹽田區
72.63
21.26
5.05
16.21
518000
寶安區
733
268.44
34.96
233.49
518101
龍崗區
385.94
192.69
35.61
157.07
518116功能區
光明新區
156.1
49.18
5.73
43.45
518107
龍華新區
175.58
140.86
13.08
127.79
518109
坪山新區
168
31.68
3.89
27.79
518118
大鵬新區
294 .18
13.09
4.05
9.04
518116總計1991.64
1054.74
287.62
767.13
8. .中國有多少宮局長
現任濟南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委員、副巡視員兼市交通戰備辦公室主任;分管局辦內公室、市交容戰辦、政策法規處、安全監督處、交通服務熱線、市行政審批中心交通窗口。5,濟南市市衛生局副局長 宮露霞6,河南登封文物局副局長 宮嵩濤7,山西代縣公安局局長 宮廷元8,河南平頂山市體育局局長 宮新平9,江蘇泰州市民政局副局長 宮元聖10,青島市市體育局副局長 宮成力11,海南 三亞市農業局局長 宮建國12,解放後初任天津市交通局局長 宮有福 山東蒼南縣人,曾是38軍的一位團長,解放天津市任營長。13,遼寧東港市交通局局長 宮良卉14,安徽任淮南市市容管理局(市城管執法局)黨組成員、副縣長局長 宮傳敏15,山東郯城縣縣農業局副局長 宮玉臣16,河北高陽縣國稅局局長 宮老賀17,遼寧省岫岩滿族自治縣質量技術監督局 局長宮樹坤待續。。。。。。分享按鈕>>金代的「樞密院」 >>.記與棗強縣王常鄉前舊縣村宮氏族人 宮敬的交流
9. 誰和公安局,交通局,城管局等這些部門一把手有關系。做生意
大哥呀,人家如果有壟斷性生意,人家自己的親戚早就干去了,還輪的到你
10. 廣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局長鍾茂清
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領導班子
陶鎮廣 黨組書記
主持委全面工作。
陶鎮廣,男,漢族,籍貫廣東新興,1963年10月出生,碩士研究生,1986年4月參加工作,1990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黨組書記。
藍小環
黨組副書記
協助主任、黨組書記工作。兼任委新聞發言人;負責重大課題調研和重要文稿統籌工作;負責黨建、黨風廉政、組織、幹部、人事、機構編制、外事、計劃生育、工資福利工作;負責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負責公關宣傳、思想政治和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負責反恐、信訪、維穩工作;負責機關黨委、工會、共青團、婦女工作;負責建築垃圾管理工作。分管綜合調研處(監督檢查處)、組織人事處(離退休人員服務處)、公共關系處(宣傳教育處)、信訪處、機關黨委、工會、團委、婦委會和市余泥渣土管理處。聯系天河區、黃埔區、增城區。
藍小環,男,漢族,籍貫廣東興寧,1967年8月出生,大學學歷,工商管理碩士,1988年1月參加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黨組副書記。
徐建韻
副主任、黨組成員
協助主任、黨組書記工作。負責機關日常行政事務、內務管理、政務公開、檔案、保密、安全生產、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安全保衛、應急、後勤保障工作;負責燃氣管理工作;負責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等城市管理設施建設管理工作;負責財務裝備工作;
負責水域市容環境衛生工作;負責死禽畜、變質肉類處理工作;負責糞便處理工作。分管辦公室、燃氣管理處、設施建設管理處、財務裝備處、市水上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處(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水上市容環境衛生分局)、市衛生處理中心和市無害化處理中心。聯系南沙區、從化區、燃氣行業協會、廣州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州燃氣集團有限公司。
鮑倫軍副主任、黨組成員
協助主任、黨組書記工作。負責政策法規工作;負責市容管理工作;負責景觀管理工作;負責城鄉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工作;負責環境衛生管理工作;負責市環保領導小組固體廢棄物處理辦公室日常工作;負責生活垃圾轉運和收運社會化服務改革工作;負責城市環境衛生機械化作業和保潔服務質量監測工作。分管政策法規處、市容管理處、環境衛生管理處、景觀管理處、分類管理處、市城市管理機械化作業中心和市環境衛生機械設備廠。聯系越秀區、花都區、省法學會行政法研究會、戶外廣告行業協會、環衛行業協會、省城建監察協會和市城市廢棄物處理公眾咨詢監督委員會。
周偉平
副主任、黨組成員
協助主任、黨組書記工作。負責城市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常工作;負責城市管理綜合協調工作;負責流動商販服務管理工作;負責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負責系統「三防」工作;負責城市管理監控指揮工作。分管城管協調處、行政執法處、案件審理處、執法監督保障處、市城市管理監控指揮中心、機動分局、督察分局和空港分局。聯系白雲區、番禺區、市城市管理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
鄭臣克
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
協助委黨組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分管市紀委派駐市城管委紀檢組。
鄭臣克,男,漢族,籍貫廣東饒平,1967年1月出生,大學學歷,工學學士,1989年7月參加工作,200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市紀委派駐市城管委紀檢組組長、市城管委黨組成員。
張穎
總工程師、黨組成員
協助主任、黨組書記工作。負責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工作;負責生活垃圾收費徵收方式改革工作;負責行政審批事項管理、政務窗口工作;負責招標管理和政府采購工作;負責科研管理和信息化建設工作;負責城鄉生活垃圾終處理的監督和管理工作;負責城市管理技術研究工作。分管發展規劃處、審批管理處、科技信息處、市生活廢棄物管理中心和市城市管理技術研究中心。聯系海珠區、荔灣區。
張寶峰
副巡視員
協助周偉平副主任負責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工作;負責扶貧工作。
何正清
副巡視員
協助徐建韻副主任工作。
何正清,男,漢族,籍貫湖南瀏陽,1965年10月出生,大學學歷,工學學士,1984年9月參加工作,198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廣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巡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