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浙江監察委員會主任

浙江監察委員會主任

發布時間: 2020-12-04 03:01:29

1. 浙江省監察舉報電話或者地址在哪裡

浙江省監察委地址在哪裡什麼路

2. 作為水利局領導幹部,您對浙江省水利廳制定政策、工作部署、檢查監督等方面有何要求

近年來,吉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黨組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狠抓安全生產監管和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的落實,扎實推進反腐倡廉工作,從而有力地推動了全省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好轉。2007年,全省工礦商貿、道路交通、火災和鐵路交通四類事故同比下降了16.2%;死亡人數同比下降了14.4%,下降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3個百分點。

一、實行"一崗雙責",把反腐倡廉工作擺到突出位置

黨組是反腐倡廉建設的領導主體,做好反腐倡廉工作,關鍵是要把黨組一班人的思想統一到黨中央關於反腐倡廉工作部署上來,真正擔負起反腐倡廉建設的政治責任,落實"一崗雙責",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思想認識到位。2007年四月初省內個別市縣安全監管局發生了違紀違法案件,在社會上造成了不良影響,安全監管幹部有的感到壓力挺大。在這種情況下,新到任的金華局長深深感到,廉政建設是隊伍建設的生命線,隊伍要穩定、安全監管工作要做好,必須抓好廉政建設。在履職第一天的見面會上,疾患局長鄭重地提出進一步加強廉潔自律的要求;並主持制定的第一個制度是《關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實施辦法》;主持召開的第一個全省安全監管系統的會議是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座談會;組織的第一個專題學習是為期兩周的政行風建設教育活動。局黨組把反腐倡廉工作納入全局工作的總體部署,全面推行 "一崗雙責"。黨組成員按照業務分工,各負其責,抓好分管處室和直屬單位的黨風廉政建設,做到了人人肩上有擔子,人人承擔廉政責任。在實際工作中,堅持把反腐倡廉與業務工作一起研究布置、一起組織落實、一起檢查考核。去年底,在對機關各處室和直屬單位年度考核時,把反腐倡廉工作作為主要考核內容之一。

二是落實責任到位。吉林省安全監管局制定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對局領導班子、局機關各處室、直屬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抓黨風廉政建設的責任范圍和職責,責任落實標准、考核方式和責任追究均作了明確規定。機關各處室和直屬單位按照局黨組要求,也都制定了本部門、本單位的責任制,在全局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體系。凡是黨風廉政建設責任不落實,發生違紀違法問題的單位,一律取消評先受獎資格,並按照分工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不僅這樣規定,也這樣執行。

三是支持紀檢工作到位。紀檢監察部門工作具有特殊性,責任大,任務重,局黨組十分關心和支持紀檢組工作。全局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事項,都認真聽取紀檢組的意見。局黨組明確提出,紀檢組要加強對局班子成員廉政勤政情況的監督。對此,紀檢組作出規定:在工作中重點對局班子成員履行職責、行政許可、執法檢查、重大資金使用等方面加強監督;同時,對局機關處長和直屬單位領導提出了加強監督檢查的意見。確實使紀檢組能夠大膽放手工作,積極履行監督職責。去年,局紀檢組先後6次組織專項檢查,重點檢查行政審批、執法稽查、治理行風等環節,對違反工作紀律,吃、拿、卡、要、報的處室和單位,及時給予批評教育,並限期改正。局黨組對紀檢監察幹部政治上關心、生活上愛護,為他們創造了良好的工作條件。

二、堅持從嚴治內,樹立安全監管執法隊伍的良好形象

近年來,吉林省安全監管局按照國家總局的部署,不斷加大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整治的力度,推動了安全監管工作的落實。在執法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有的不法分子不惜用金錢"開道"、"攻關",拉攏腐蝕執法人員。局黨組利用發生在身邊的案例舉一反三開展教育,亡羊補牢建章立制,抓住重點加強監督。

第一,常敲警鍾搞教育。一是印發"警示箋"。在局機關不定期印發《反腐倡廉警示箋》,將一些反腐倡廉的典型案例、黨和國家的有關政策、規定和要求,有關警示言論等及時宣傳到每個同志,給大家以教育、啟迪和警示,從而增強黨性觀念,自覺抵制各種侵蝕和誘惑。特別是重點工作啟動前後、重要節假日前後等關鍵時期,進行針對性教育,做到提前打招呼、敲警鍾。二是堅持"五必談"。認真開展廉政談話活動,對新提拔的處級領導幹部上崗前必談;對新調換工作崗位的領導幹部上崗前必談;對新調任重要工作崗位的人員上崗前必談;對在日常工作中發現苗頭性問題的人員必談;在重大執法工作開始前對相關的人員必談。去年,紀檢組共對50餘名幹部進行了談話,發揮了較好的警示教育作用。三是開展"家庭助廉"活動。加強與領導幹部家屬的聯絡溝通,充分發揮家庭這個以感情、親情和血緣為紐帶的社會細胞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中的作用。組織召開了省局機關處長和直屬單位主要領導家屬參加的廉潔從政座談會,認真聽取家屬的意見,解答家屬關心的問題。組織大家觀看吉林省紀委攝制的警示片《權錢交易的代價》,特別是原白山市委書記王純的典型案例,在幹部家屬中引起了很大震動。大家一致認為,作為家屬,在事業上要多一點支持、感情上多一點寄託、生活上多一點理解,督促協助愛人過好廉潔從政關。局機關監管二處處長家屬是長春市某區政協主席,開展活動時因公出國未在長春,回來後主動找到紀檢組長要求補課。

第二,扎緊籬笆建制度。從嚴治內,制度建設是保證。近年來,吉林省安全監管局每年年初都制定下發《全省安全監管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意見》,確定工作目標和工作重點,針對不同時期的特點,認真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各項重點工作的落實。按照中央紀委《關於嚴格禁止利用職務上便利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若干規定》,局黨組制定了《貫徹落實"規定"方案》;針對安全執法"自由裁量權"存在隨意性問題,制定了《關於加強安全生產監管依法履行職責的通知》;針對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行為不規范、行政執法質量不高的問題,制定了《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程序(試行)》;對照民主評議軟環境和政行風中群眾反映的17條具體意見和建議,制定了《省安全監管局2007年軟環境和政行風工作責任制》。通過建章立制,為有效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盯住重點嚴監督。一是加強幹部選拔任用環節的監督。認真貫徹落實《黨政幹部選拔使用條例》,對幹部提拔、任用,嚴格按程序辦事,全部實行競爭上崗。同時,實行紀檢監察一票否決制,對擬提拔的幹部由紀檢組在廉政上把關,作為黨組決策的重要依據。二是加強對事故調查處理過程的監督。制定了《關於事故調查處理執法監察活動的實施方案》。在全系統開展了執法監察活動,去年全系統共下達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文書30409份,僅有2起引起行政復議。2007年全系統查處事故178起,局紀檢組重點調閱了延邊、白城、遼源、長春等地區的事故調查處理情況,提出了整改意見。三是加強對重大事項的監督。在購置辦公用車、微機、監管器材等大項物資采購時,都由紀檢組同志派員監督。去年,局直屬單位宣教中心進行辦公樓建設,監察室主任全過程參與招投標。

三、加大源頭治本力度,有效規范權力運行

解決執法機關的違規違紀現象和腐敗行為,必須從源頭抓起,加大改革力度,建立行政權力監督和制約機制。去年,吉林省安全監管局在這方面下了功夫,做了一些工作。

第一,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權力。去年6月,按照省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組建了行政審批辦公室,在省直機關執法部門率先將原5個處室的審批職能全部劃歸行政審批辦公室,進入政務大廳,進行集中審批。徹底解決了"前接後批"、"前店後廠"的問題,實現了行政審批與監管相分離。並把審批流程分解為申請、受理、審查、決定、送達、公開六個環節,簡化了行政許可程序,規范了審批權力運作,保證了行政審批的優質高效和規范運行。去年審批辦共收件2926件,按時辦結2848件,辦結率97.3%。將非葯品類易制毒化學品生產許可證審批時限由原來60個工作日壓縮到45個工作日,並將高危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管理人員資格證、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證由原來的40個工作日改為即辦件。為了防止出現監管不到位和工作脫節的問題,建立了監管處室與審批辦相互協調的工作機制,落實了審批與監管的職責。職能處室負責日常監管,根據監管中掌握的情況,及時通報審批辦。審批辦在組織"三同時"、企業現場復核等工作時,職能處室派人參加。由於審批環節減少了,辦事效率提高了,受到基層和企業普遍歡迎,上級有關部門也給予了充分肯定。

第二,減少行政許可--下放權力。隨著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調查處理條例》和國家總局13號令的出台,事故處理、處罰許可權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吉林省安全監管局對成品油的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和煙花爆竹經營(批發)許可證審批許可權進行了調整,將原由省局負責受理、審查、批准、發放經營許可證許可權下放到各市州局負責;非煤礦山許可、特種作業人員考核發證等權力下放工作也正在調整之中。將省局直接監管的中央和省屬企業具體監管職責下放到市州或縣,省局由原來直接監管的22戶企業調整為只負責14戶中央和省屬企業總部的安全監管工作。

第三,推行政務公開--透明用權。我們按照上級的要求,積極推行政務公開。對進入政務大廳的行政許可事項的依據、條件、程序、時限等進行了兩次梳理,凡沒有法律法規和規章依據的許可項目,堅決予以取消;對不便民、無實效的程序予以修改。將梳理後保留的16項行政審批許可事項,制定新的流程,並在網上發布,極大地方便了申請人。同時,設立了舉報電話、舉報信箱等,固定專人負責信訪工作,每月定期發布《信訪情況反映》,及時通報信訪辦結情況。對群眾舉報的問題都能認真受理、及時答復,群眾比較滿意。

今年新年伊始,吉林省安全監管局在研究籌劃今年的反腐倡廉工作時把工作重點放在:關注民生,堅決糾正和查處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上。通過查擺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找出安全行政許可、事故調查處理、行政執法、財務管理等四個環節是容易發生事故背後失職瀆職行為和腐敗問題的重要環節。結合吉林的實際,對症下葯,針對每一個環節,制定了6條具體措施,努力開創吉林安全生產監管系統反腐倡廉工作更新更好的局面,確保"隱患治理年"各項任務的完成,促進全省安全生產狀況的持續穩定好轉!

3. 長征里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長征里的著名人物有朱德,周恩來,毛澤東,王若飛,彭德懷。具體介紹如下:

1、朱專德。字玉階,屬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

2、周恩來。字翔宇,曾用名伍豪,少山,冠生等,江蘇淮安人,籍貫浙江紹興。

3、毛澤東。字潤之,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

4、王若飛。參加革命深入敵後化名黃敬齋,出生於貴州安順,傑出的共產主義先驅,中共領導人。

5、彭德懷。原名彭清宗,字懷歸,號得華,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4. 清朝的左都御史是做什麼的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左都御史是都察院的最高行政長官,而都察院則是古代的監察機構,因此左都御史相當於現在的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清承襲明制,都察院主要由以下機構組成:

1、左都御史。左都御史官秩為從一品,總領監察之責,統轄六科、十五道等諸多官員,可彈劾王公大臣的一切不法行為。作為朝廷命官,左都御史日常也要參加朝政事務。

3、權力極大。「凡政治得失,官方邪正,有關國計民生之大利害者,皆得言之」,也就是說只要官員的行為牽扯到國計民生,那麼都察院都可以管。而且在處理官員時,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對於六品以下的官員可直接處理,處理完畢再奏報給皇帝。


總而言之,左都御史是清代負責監察職能的最高官員,權力要比現在大得多,基本上官員的所有問題,他都可以管。

5. 姓周的有什麼大將軍沒

【中國人民解放軍周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周桓上將
周桓(1909-1993),遼寧省東溝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五軍政治部秘書,紅三軍團政治部秘書處處長兼政治教導隊政治委員,軍團保衛局執行部部長,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長,工人師政治部主任,紅八軍團政治部敵工部部長,紅軍大學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秘書長兼敵工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野戰政治部敵工部部長,八路軍總司令部秘書長,八路軍野戰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軍法處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軍政學校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副主任,東北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兼聯絡部部長、後勤部政治委員,東北軍區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副政治委員,沈陽軍區政治委員,中共遼寧省委書記,國務院文化部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代表、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93年10月27日逝世,享年84歲。

周士第上將
周士第(1900-1979),又名周力行、周平,廣東省樂會(今瓊海)縣人。1924年畢業於黃埔軍校,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副隊長、隊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營長、團參謀長、代團長,第73團團長。參加過北伐戰爭和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25師師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軍大學軍事教員,軍委幹部團上干隊科長、隊長,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參謀長,紅二方面軍參謀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參謀長兼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七分校校長,晉綏軍區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副司令員兼晉綏軍政幹部學校副校長,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晉北野戰軍、第18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太原前線指揮部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川西軍區司令員兼成都市市長,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兼外軍訓練部部長,總參謀部顧問。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第一、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七、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9年6月3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9歲。逝世前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顧問。

周純全上將
周純全(1905-1985),字俊忠,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23年參加工人運動。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鄂豫邊區總工會籌備委員會委員長,中共鄂豫邊特委常委,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省蘇維埃保衛局局長兼鄂豫皖游擊總司令,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十師政治委員,紅四軍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副主任,中共川陝省委書記兼川陝蘇區游擊總司令,紅四方面軍後方縱隊政治委員,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紅31軍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陝北公學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副校長、校長,濱海行署副主任兼秘書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省、安東省實業廳廳長,遼南行署主任,東北民主聯軍後勤部東線戰勤司令員,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第四野戰軍後勤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後勤部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部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第一副部長兼副政治委員,武裝力量監察部第一副部長。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二次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5年7月28日逝世,終年80歲。

周彪中將
周彪(1910-1981),原名周生珍。江西省吉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贛西南獨立第三團排長,吉安縣儒行鄉少先隊總隊長,紅四軍第10師30團宣傳隊分隊長、隊長,團俱樂部主任,中央模範團總支部書記,紅9軍團第3師7團政治委員,軍團政治部民運部代部長,教導隊政治委員,紅四方面軍政治部巡視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決死隊教導二團政訓處幹事,臨縣動員委員會武裝部部長,八路軍120師獨立第四支隊支隊長兼政治委員,冀中軍區第10軍分區政治委員,第8軍分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八地委書記。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七旅政治委員、旅長,冀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北軍區第七縱隊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政治委員,東北軍區防熔部隊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高射炮兵指揮部司令員,空軍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1年3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

周仁傑中將
周仁傑(1912-2001),原名周球保。湖南省茶陵縣人。1929年參加茶陵地方游擊隊。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茶陵地方游擊隊班長,紅八軍第23師機炮連機槍排排長、機炮連連長,紅17師第51團副營長、營長,紅6軍團第17師51團參謀長、團長,紅6軍團第16師師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陝甘寧留守兵團警備第二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中軍區第一旅旅長,熱河軍區第17旅旅長,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三師師長,東北野戰軍第11縱隊副司令員兼第33師師長,第四野戰軍48軍副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海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副司令員,南海艦隊司令員,海軍副司令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1年1月22日在因病北京逝世,享年89歲。

周玉成中將
周玉成(1904-1971),湖南省祁陽縣人。1928年參加平江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一團二連司務長,第二大隊大隊長,第五縱隊司令部副官主任,第13大隊大隊長,紅八軍第四師一團團長,四師軍需處處長,紅三軍團第六師共給部部長,軍團供給部部長,陝甘寧軍區供給部部長,紅軍前敵指揮部供給副部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指揮部兵站部副部長,八路軍前方指揮部供給部部長,八路軍後勤部供給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後勤部副部長,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審查廳廳長,中央人民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後勤駐南線司令部副司令員兼邯鄲辦事處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北軍區後勤部財務部部長,總後勤部財務部油料部部長,東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財務部部長,沈陽軍區後勤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副部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1年12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67歲。

周希漢中將
周希漢(1913-1988),湖北省麻城縣人。1927年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麻城縣獨立營通信班長,獨立團通信排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13師38團共青團委書記,紅四方面軍總部參謀,紅九軍作戰科科長兼教導隊隊長,第31軍作戰科科長兼教導營營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任八路軍129師386旅作戰股股長,補充團參謀長,386旅參謀長兼太岳軍區參謀長,南進支隊司令員,太岳軍區第二軍分區副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軍區第四縱隊十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3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軍長兼滇南衛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參謀長、副司令員、顧問。是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88年11月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5歲。

周志堅中將
周志堅(1916-2005),湖北省禮山(今大悟)縣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第4軍12師交通隊排長、隊政治指導員,紅9軍第25師74團營政治委員、副團長、團政治委員,紅9軍第27師81團團長,紅四軍第10師師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鄂豫挺進支隊團長,平漢支隊支隊長,新四軍第5師13旅旅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第二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膠東軍區新五師師長,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司令員,第三野戰軍31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舟嵊要塞司令員,沈陽軍區副參謀長,河南省軍區參謀長,南京軍區副參謀長、軍區顧問。
1955年被授予中將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5年6月9日因病在武漢逝世,享年89歲。

周赤萍中將
周赤萍(1914-1990),曾用名鄒迪,江西省宜春縣人。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軍班長、排長、連政治指導員,紅三軍團團政治委員,電台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一縱隊一支隊政治委員,山東縱隊第一旅政治委員,魯中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軍區第三師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七縱隊政治委員,第一縱隊政治委員,第七縱隊兼遼北軍區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47軍政治委員兼湘西軍區政治委員、中共湘西區委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空軍政治委員,中共雲南省委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冶金部副部長,福州軍區政治委員。是中國共產黨第九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獨立自由勛章。1990年6月逝世,終年76歲。

周貫五中將
周貫五(1902-1987),江西省吉安縣人。1927年任本村農民協會副主席。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一方面軍第3軍9師27團宣傳員、書記官,紅一軍團第二師一團特派員、師特派員,軍團直屬隊總特派員。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政治部鋤奸科科長,東進抗日挺進縱隊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兼鋤奸部部長,第六支隊政治委員,教導第六旅政治委員兼冀魯邊軍區政治委員、代司令員,渤海軍區政治部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渤海軍區暫編第七師政治委員,渤海軍區副政治委員,南下幹部第三支隊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幹部部第二副部長,浙江省軍區副政治委員、第二政治委員,南京軍區副政治委員。是第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特邀委員,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7年3月29日因病於南京逝世,終年85歲。著有《艱苦奮戰的冀魯邊》(1984年)等。

周涌少將
周涌(1915-2004),江西省永豐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永豐縣總工會青工部部長,縣獨立營班長,紅1軍團電台報務員,紅32軍電台報務主任、電台隊長。參加了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斗爭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3旅電台區隊長,教導第1旅電台區隊長,山東軍區司令部通信科科長兼通信營營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任遼東軍區參謀處副處長兼通信科科長,安東軍區參謀處處長,遼東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參謀長。參加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的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遼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參加了抗美援朝作戰,遼東軍區兼公安部隊第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遼寧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委通信兵部參謀長、副主任兼參謀長、顧問等職。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和國防通信事業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精力。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4年22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周彬少將
周彬(1912-1999),江西省興國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3軍團第5師13團宣傳員、連政治指導員、師副特派員兼直屬隊特派員,騎兵團政治處主任兼特派員、團政治委員,獨立師特派員,獨立團政治委員等職,參加了中央蘇區一、二、三、五次反「圍剿」戰斗和二萬五千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大隊政治指導員、大隊隊列主任,抗大總校政治部保衛股股長、保衛科科長,抗大第5分校政治部保衛科科長,新四軍第3師保衛部部長兼蘇北軍區保衛部部長等職,參加了平型關大戰、百團大戰、蘇北抗擊日軍九路圍剿和「五一」反掃盪等戰役戰斗。
解放戰爭時期,任吉江軍區保衛部部長,東北野戰軍第2縱隊保衛部部長,西滿分局社會部副部長兼西滿軍區保衛部部長,齊齊哈爾衛戍司令員兼公安局長,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2縱隊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戰軍第49軍政治部副主任兼天津警備區政治部主任等職,參加了遼沈、平津、湘西、衡寶、桂林等戰役戰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最高人民法院督編處副處長,軍委民航總局人事處處長兼公安處處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衛生部政治委員等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9年6月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歲。

周維少將
周維(1906-1970),江西省南昌市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江西革命軍事委員會通信學校教員、無線電台報務員,中華蘇維埃
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無線電台報務員,中央軍委無線電總隊報務主任,紅5軍團司令部無線電第3分隊分隊長,紅31軍電台隊長。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剿」和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無線電台中隊長、大隊長,第129師司令部通訊科科長兼通訊營營長,八路軍前方指揮部3科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太行軍區第四支隊副政治委員,晉冀魯豫軍區3縱7旅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第二野戰軍第11軍31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通信教授會主任,軍事通信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副院長、院長,第五研究院院長。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0年逝世,終年64歲。

周九銀少將
周九銀(1908-1979),湖南省湘陰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0年任石首叄區少先隊副隊長,參加打土豪分田地。國民黨軍對蘇區圍剿,隨組織撤到湖南華容,後去洪湖參加紅軍,任紅3軍9師26團通信員、班長、排長。在戰斗中輛兩次負傷,1932年第3次負傷,眼睛被打壞,帶傷任7師經理處糧秣員,1933年任24團供給處主任。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副官、120師358旅供給部軍械股股長、120師供給部軍械科科長兼被服廠廠長、晉綏軍區後勤部糧秣科科長、軍實科科長兼被服廠廠長。
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任西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副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後勤部軍需部部長,軍需生產部部長,總後勤部軍需生產部西南生產管理局局長,總後勤部軍需生產部副部長,1960年任該部政治委員。1965年到1968年任總後勤部工廠管理部政治委員,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副政治委員,總後勤部營房部顧問。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79年10月31日因病逝世,終年71歲。

周子禎少將
周子禎(1904-1972),原名何其浩,浙江省諸暨縣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寧波、上海從事工會和互濟會工作。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2年赴蘇聯學習無線電技術。1934年回國後在中央蘇區任軍委軍事工業局工務處處長、兵工機械廠政治委員,山西犧盟會太原第4區書記。
抗日戰爭時期,任山西工人武裝自衛隊政治副主任,第1縱隊隊長,第21團團長,山西新軍總指揮部供給部部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呂梁軍區後勤部部長兼供給部部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後勤部副部長兼供給部部長,西北軍區後勤部副部長兼供給部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西安留守處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運輸部副部長,軍需生產部副部長。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72年4月14日逝世,終年68歲。

周文在少將
周文在(1906-1994),江蘇省常熟縣虞山鎮人。上海群治大學肆業。1925年在上海參加「五·卅」運動,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入黃埔軍校學習。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20軍學兵營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南昌起義。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上海、常熟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並參與常熟的建黨工作。1926年8月考入廣州黃埔軍校。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輾轉到武漢,在賀龍部國民革命軍20軍學兵營1連任政治指導員,同年年底返回常熟,在常熟、上海等地繼續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抗日戰爭時期,受黨的派遣,在常熟組建立抗武裝,開展敵後抗日武裝斗爭。先後擔任抗日游擊武裝第6梯團政治處主任,江南抗日義勇軍獨立3支隊副支隊長,江南抗日義勇軍1團3營政治教導員,新四軍挺進縱隊7團政治處主任,挺進1縱隊軍需處處長,新四軍1師1旅供給部政治委員,蘇中三專區稅務管理局局長,蘇中泰興縣獨立團政委、泰興縣縣委書記,蘇中軍區第2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蘇中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周文在歷任華中七縱隊政治部副主任,蘇北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十兵團政治部組織部部長等職。參加過黃橋決戰、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周文在歷任10兵團兼福建軍區幹部部部長,福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福建省軍區副政治委員。1975年7月離職休養(享受正兵團級待遇)。1977年2月至1983年4月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4年4月10日因病在蘇州逝世,享年89歲。

周長庚少將
周長庚(1911-1970),湖北省石首縣人。1927年參加農民自衛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並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軍團第4師衛生部部長,第6師衛生部部長。1930年參加湘鄂西反圍剿戰斗,多次負傷。1933年被當作「改組派」關押,為關向應救釋。長征沿途多方救護傷病員。到達陝北後,參加中央高級衛生班和延安醫學科學院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358旅衛生處處長,晉西北軍區第2軍分區衛生處處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野戰軍1縱隊衛生部部長,晉綏軍區衛生部副部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兼副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檢查室主任,西南軍區後勤部衛生部部長,中國協和醫學院副院長,軍事醫學科學院政治委員,總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70年1月29日,因心機梗塞在四川省射洪縣醫院逝世,終年59歲。

周長勝少將
周長勝(1913-1987),江西省吉水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4軍第12師36團機槍連排長,紅1軍團第2師5團排長、連長、營長、團參謀長等職。1934年10月參加紅軍長征。1937年7月參加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5團副營長、營長,蘇魯豫支隊第3大隊大隊長,第5縱隊第1支隊第2團團長,第115師教導第1旅2團團長。皖南事變後,調任新四軍第3師7旅20團團長,八路軍115師教導第5旅13團團長,教導1旅1團團長,魯中軍區第4團團長,第4師參謀長。1943年春率部參加鹽阜根據地的反「掃盪」斗爭。1945年春參加解放阜寧縣城戰斗。
解放戰爭時期,任魯中軍區警備第1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24師師長,第22師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2軍副軍長,空軍第4混成旅副旅長,蘇南軍區副司令員,第21軍副軍長,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1軍副軍長,參加了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和金城戰役。回國後,畢業於南京軍事學院,任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後離職休養。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7年1月14日因病在杭州逝世,終年74歲。

周世忠少將
周世忠(1918-1992),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人。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5年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25軍74師223團2營通信班長,參加了長征。長征時,紅25軍西出秦嶺,北過渭河,翻越六盤山,直逼平涼,與馬鴻賓部作戰。在戰斗中擊斃敵團長一名,獲得兩元銀圓的獎勵。升任紅25軍73師218團連政治指導員。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344旅687團連政治指導員、副營長、營長,第689團副團長,新四軍第4師11旅32團副團長、旅副參謀長,淮北軍區第2軍分區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第9縱隊73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教導團政治委員,第4師副師長,第三野戰軍第21軍62師政治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1軍參謀長,1954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來從
事軍事教育工作,任軍事學院高級兵團戰術教授會主任,高等軍事學院合同戰術教授會主任。離開高等軍事學院後,任福州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主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司令員。是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92年10月9日因病逝世,終年74歲。

周發田少將
周發田(1911-1998),安徽省金寨縣人。1928年參加農民赤衛軍,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川陝邊區政府丹江、倉溪、廣元縣保衛局局長、軍事指揮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9師政治部組織部幹事、民運科科長,冀南軍區第3軍分區政治委員、司令員,東進縱隊第3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新7旅第19團團長兼政治委員,第6軍分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縱隊6旅旅長,第二野戰軍第10軍29師師長兼四川省內江軍分區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副軍長,1950年12月率實習團入朝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6軍參觀學習並了解情況,為入朝作戰總結經驗。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作戰,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5軍副軍長。參加了第5次戰役、1952年戰術性反擊、上甘嶺戰役和朝鮮東海岸反登陸防禦。1953年回國後,任湖北省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湖北省丹江水庫副總指揮、工程局局長後兼黨委書記、富水水庫指揮。1972年到1976年任湖北省咸寧地區專員、革命委員會副主任、顧問。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98年2月22日因病在咸寧逝世,終年87歲。

周吉一少將
周吉一(1918-1989)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