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有監察權
⑴ 聽說縣紀委常委比縣監察委員權力小是真的嗎
以前可能要差不多,甚至監察委員要權力更大。但是隨著現在反腐的深入,很多官員談紀委色變,紀委已經成了一個權力和監督機構,只要紀委有人來,怕是有些地方的官員跳樓的都有。
以前有這么一個笑話,有一個新公務員叫鍾繼偉,新來給他們局長匯報一下,就說,局長,你好,我是繼偉,給您報告一下,局長問你是哪個紀委,答:我是鍾繼偉。然後局長晚上就上吊了
⑵ 監察權指的是什麼
一是御史監察系統,二是諫官言諫系統。御史又稱之為台官、憲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職在糾察官邪,肅正朝綱,主要運用彈劾手段進行監察。諫官又稱言官或垣官,職在諷議左右,以匡人君,監察方式主要是諫諍封駁,審核詔令章奏。台官對下糾察百官言行違失,諫官對上糾正皇帝決策失誤。二者構成了封建社會完整的監察體制。
⑶ 縣級紀檢監察部門有權查處電信資料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第四章,第二十二條規定,監察機關在辦理違反行政紀律案件中,回可以答提請有關行政部門、機構予以協助。被提請協助的行政部門、機構應當根據監察機關提請協助辦理的事項和要求,在職權范圍內予以協助。
基層電信公司雖然是企業經營,但其實質是國家電信運營部門,也有的一直未改仍然叫電信局。為了查辦案件的需要,查詢行政監察對象的電信資料,電信部門應予配合。這是義務,也是責任。紀委和監察局合署辦公,行使兩種職能,開具單位介紹信或亮行政監察證,應予配合。
⑷ 縣級勞動監察有沒有行政強制權力
強制權有,沒有強制執行權利
⑸ 2018鄉鎮紀委未來有監察權嗎
紀委的職能設置,仼何一級紀委都有監察機構,有監察機構也就有監察權,歷來如此。
⑹ 人民享有監察權嗎
享有監察權
在我們國家監察權特指人大授權對政府機構進行督查的一種機構,他有自己獨自的法律地位也有自己獨立的辦公機構.
而人大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委員會組成的,是國家的最高民主權力機構.換句話說,統常的監察機構是全國人民授權組成的.所以人們享有監察權.
但獨立的個人沒有這種權力,只享有建議,舉報等權力...
意思就是一個人,或者一個群體沒有對政府實行監察的權力,而你人能提提建議啦,舉報某人貪污了,受賄了,行使監察權只有國家的監察機構才能.(因為他不光是有監督,檢查的權力,同時也是一個審核機構,不能由獨立的個人說了算,而是按有關法律程序執行的)
打個比方,你作小偷讓失主抓住了,但失主沒有權力對你進行審問,錄供的權力.小偷的行為只有公安局定調了才能送到法院作最後處理.
⑺ 紀委沒有監察權,怎麼給予政紀處分
紀委有監察權,因為紀委的全稱是紀委監察委
⑻ 縣級紀檢委監察室主任有權根據《看守所監規》處理違規民警嗎
如果民警確實有違規行為。而且處理人是紀委人員。那麼紀委人員完全有權利處理違規民警。當然了如果違反紀律的行為較輕或者無意那麼違規民警可以申訴重新處理,減輕處理或者本單位處理。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⑼ 鄉鎮有監察權嗎
我知道的鄉鎮只有紀律監督委員會,監察部門應該沒有,再往上一級就是縣監察局了
⑽ 中國古代哪些官職具有監察權
中國古代監察制度,隨同封建制度的產生而萌發,伴隨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建立而誕生,又隨著封建君主專制的不斷強化而發展、完備,形成了兩大系統,一是御史監察系統,二是諫官言諫系統。御史又稱之為台官、憲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職在糾察官邪,肅正朝綱,主要運用彈劾手段進行監察。諫官又稱言官或垣官,職在諷議左右,以匡人君,監察方式主要是諫諍封駁,審核詔令章奏。台官對下糾察百官言行違失,諫官對上糾正皇帝決策失誤。二者構成了封建社會完整的監察體制。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下列六個階段:
(一)先秦時期的萌芽階段。在夏商周三代的國家事務中已有監察的因素或監察的活動。春秋戰國時的御史已兼有監察的使命。但這個時期尚未產生專職的監察機構,作為一種嚴格意義上的監察制度還沒有建立。
(二)秦漢時期的形成階段。秦創建御史大夫府為中央監察機構,在地方設置監郡御史。漢承秦制,在中央設御史府的同時,增設丞相司直和司隸校尉為中央監察官,在地方設立十三部剌史,監察地方二千石長吏,並制定了第一個專門性的地方監察法規,給事中與諫議大夫等言官也已問世。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階段。中央御史台脫離少府,直接受命於皇帝,廢司隸校尉,監察機構初步統一,監察權擴大,自王太子以下無所不糾。諫官系統開始規范化、系統化,南朝建立了專門負責規諫的集---書省。
(四)隋唐時期的成熟階段。隋設御史台、司隸台、竭者台,分別負責內外監察。唐在御史台下設台院、殿院、察院,分工明確,互相配合,地方則分十道(後增至十五道)監察區,形成比較嚴密的監察網。諫官組織分隸中書、門下兩省,形成台諫並立局面。
(五)宋元時期的強化階段。宋設立諫院,台諫職權開始混雜,趨向合一,地方監察設監司和通判,直隸皇帝。至元朝,取消諫院,台諫合一。地方設行御史台,統轄二十二道監察區,每道設肅政廉訪使(提刑按察司),從而使中央與地方在監察機構上渾然一體。元朝還制定了一整套的監察法規。
(六)明清時期的嚴密階段。明改御史台為都察院,又罷諫院,設六科給事中,成為六部的獨立監察機構,科道並立。地方設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時設督撫,形成地方三重臨察網路。至清朝,將六科給事中歸屬都察院,科道合一,地方監察沿用明制。至此,我國古代監察系統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和嚴密。清朝還以皇帝的名義制定了我國古代最完整的一部監察法典《欽定合規》。這時期,中國封建監察制度已發展到了歷史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