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服務業
A.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包括9大核心區
結合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堅持揚長避短、錯位發展的原則,構築我市「一帶、五區、多支撐點」的藍色經濟發展總體格局。「一帶」:就是以環膠州灣為核心,東西兩翼展開,形成一條藍色經濟帶,分為南部(膠南、黃島)港口和現代製造業集聚帶、中部(膠州至嶗山)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帶、北部(即墨)旅遊度假和科技研發集聚帶,重點發展現代漁業、臨港工業、濱海旅遊、海洋生物、海水利用、保稅物流、濱海商務等特色經濟。「五區」:就是加快建設膠州灣西海岸新經濟區、膠州灣北部高新區、鰲山科技會展旅遊區、董家口臨港產業區、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等五個新的核心帶動區,帶動全市藍色經濟加快發展。「多支撐點」:就是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建設一批現代漁業、濱海旅遊、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現代物流、資源綜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島開發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區,形成藍色經濟發展的多點支撐。
一、打造五個核心帶動區
(一)西海岸新經濟區
依託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保稅港區、西海岸出口加工區、海西灣臨港工業區,抓住經濟技術開發區納入全省綜合配套改革的機遇,充分利用好優惠政策集中的優勢,發揮好保稅港區的龍頭帶動作用,搭建國際一流的自由貿易服務平台,培育壯大港口物流、船舶及海洋工程製造、汽車、石化等優勢產業,發展成為高端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期貨交割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
(二)膠州灣北部高新區
規劃面積41.4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節能設備、海洋科技、新型環保產業、國防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交通裝備、精密機械、專用裝備等先進裝備製造業,建設成為全市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生態文明的示範區。
(三)鰲山科技會展旅遊區
依託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深海基地等重大科研項目,打造我國海洋領域最主要的科技資源共享平台、優秀科學家匯聚地、國家學術交流中心、海洋科技創新基地。依託港中旅海泉灣旅遊項目、溫泉旅遊度假區、會展中心等重大項目,大力發展濱海旅遊、溫泉度假、療養康復、商貿流通、會展業和房地產業,為周邊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服務和支撐。
(四)董家口臨港產業區
港區規劃面積60.2平方公里、碼頭岸線長約35.3公里,泊位數112個,發展成為國內干散貨重要集散中心和能源運輸中轉基地。依託港口,發展臨港產業,拓展物流、商貿、信息、綜合服務等功能,引進鋼鐵、能源、重化工等一批臨港產業,形成以港口為龍頭、臨港產業和港口物流為支撐、港口服務業為保障的臨港產業區。
(五)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
將市南區團島至李滄區西部環灣區域打造成以集旅遊觀光、商務辦公、港航經濟、金融、休閑娛樂、居住等服務業於一體的現代服務業區。
七大臨海產業集聚區如下:
(一)現代漁業聚集區
——近海生態漁業區。以建設人工魚礁區為依託,堅持保護與修復並重,建立具有自我繁衍能力的漁業生態系統,培植「黃金漁場」。
——優勢水產品養殖基地。以膠州灣為中心、沿海岸線為基線,向海陸兩翼拓展,推進優勢品種向優勢產業集中,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加快優勢水產品規模化建設,培植優勢水產品養殖業。
——優質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高標准規劃、高起點建設、科學化管理,建設以水產品加工製造為主導產業的環保型高聚集的生產園區。
——現代漁港經濟區。以膠南積米崖等四個中心漁港和膠州東營等四個一級漁港為依託,以漁業經濟為主體,形成海上運輸、船舶修造、精深加工、商貿物流、休閑旅遊等產業聚集、優勢互補的特色經濟區,輻射帶動漁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水產品交易中心。依託城陽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及臨近漁港、漁業加工區的資源優勢,建設綜合性水產品交易中心,提升水產品集散、儲運、交易功能,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整個漁業產業效益和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二)濱海商務旅遊度假區
——前海商務旅遊聚集區。進一步發揮該區域在文化科教、金融商務、信息中介、濱海旅遊、商貿流通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創意產業,培育後奧帆賽新的經濟增長點,建成高端商務旅遊聚集區。
——溫泉旅遊度假區。充分利用鰲山灣西岸的山、海、島、泉等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建成新的休閑旅遊勝地。
——嶗山及石老人國家風景旅遊度假區。深度開發嶗山旅遊資源,重點發展旅遊度假、科教文化、會展和商貿流通業,建成重要的服務業聚集區。
——鳳凰島旅遊度假區。重點發展以休閑度假為特色的旅遊業,同時發展影視創作、藝術傳播、策劃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建成國內重要的影視傳媒發展和交易基地、影視作品傳播中心。
——琅琊台和靈山灣旅遊度假與風景名勝區。重點發展水上休閑娛樂和海濱民俗度假,開發海島觀光、大型海上實景演藝、遊艇等特色旅遊產品,形成以先秦文化和秦漢文化為特色旅遊度假區。
(三)現代裝備製造業聚集區
——膠州灣新產業基地。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船舶零部件、石化裝備、輕紡專用設備、電力電器裝備等產業,成為我市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基地。在海西灣、女島和董家口建設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大型油輪、散貨船、集裝箱船、滾裝船、化學品船、高檔遊艇、軍用船舶以及浮式儲油船、鑽井船等海洋工程設施。建設以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臨港經濟開發區、華僑科技區為載體的船舶零部件生產基地,重點發展中低速柴油機、曲軸、傳動部件、齒輪箱、船用機械、船用鍋爐和船用材料等。
(四)石化和海洋化工產業聚集區
——石化產業基地。在黃島和膠南董家口建設以煉油、乙烯、芳烴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以有機化工、合成材料為主鏈,以密切關聯的新材料、生物醫葯和環保等高新技術產品為延伸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
——平度新河化工基地。規劃核心區面積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鹽化工、化肥、精細化工,承接青島市區及各區市化工企業轉移,成為我市重要的化工基地。
(五)海島開發示範區
——推進以田橫島島群、麥島為主的度假旅遊區建設,發展以三平島群、大小管島島群、竹岔島群、靈山島、齋堂島為主的休閑旅遊業。有選擇地低強度開發海島旅遊,形成多元化的海島旅遊產品結構,發展海島漁村漁家風情體驗旅遊、海島地質生態旅遊和海島遊艇旅遊目的地,完善海島旅遊碼頭、海島旅遊航線,適度建設增殖養護區,開展海島垂釣和遊客參與的海上漁業生產、養殖、捕撈活動。
——推進以田橫島、大管島、小管島、靈山島、竹岔島等為主的風能、潮汐能和海水資源利用,建設海島風能-海水淡化項目,豐富海島景觀,保證海島自然生態的良性循環和海島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六)海洋能源開發和海洋資源綜合利用區
大力發展風電,重點建設即墨東部海岸、膠南西南部海岸兩個風力發電區。積極推廣海水熱能利用技術和裝備。利用海洋科研資源和生物質能源技術優勢,加大海洋生物質能源開發力度,力爭突破巨藻制氫、海洋生物質柴油制備等新技術。積極開發潮汐能、波浪能。大力開發海水微量元素和海洋活性物質提取技術。推進海水淡化產業化。
(七)海洋科普教育服務區
依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極地海洋世界、海軍博物館、奧帆基地和銀海大世界等科普資源和海洋特色景點,發展以海洋地理、海洋地質、海洋氣象、海洋生物、造船、航海等海洋科普知識為主題的參與性、趣味性海洋文化科普旅遊,進行海洋國土觀教育。規劃建設一處大型海洋科普綜合教育基地。
B. 海洋生產性服務業主要服務於四大海洋產業,其中以什麼為重點
呵呵,這個不好說,各地不同 就目前全國而言,四大海洋產業(按海洋GDP排):海洋漁業、濱海旅遊業、海洋油氣業、海洋電力與海水利用業 可以參考國家海洋局發布的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各年都有)
C. 我們該怎樣保護海洋
要保護海洋:
1. 對全民樹立並宣傳「永續利用」的觀念。
2. 在不破壞自然資源及環境的前回提下,盡可能的答對海洋各項資源做完整的調查及監測。
3. 政府立法保護並設立專職機構嚴加管理。
4. 建立監測、控管、預警及危機處理機制及系統。
5. 嚴格管制研究、調查及學術單位做無效采樣及調查。
6. 積極溝通協調周邊地區及國家並建立海洋資源共同保育或有限開發合作模式,避免開發過當。
7. 針對因為保護海洋資源過度開發而失業的漁民及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專長培訓及再就業或轉業輔導,以避免濫捕、濫采。
8. 針對因保護海洋資源過度開發而沒落的漁村或居民居住點進行遷村並為他們創造就業機會或培養生存技能。
D. 我是小規模納稅人,是海洋服務行業的,購進原材料不入倉庫就直接投入生產了,那我還需要開材料入庫單嗎
原則上是序時按實填制領料單,也可以在月末時編制匯總領料單,前提是要有倉庫版進出材料的原始紀權錄,並且由經手人、保管員、領料人以及單位財務負責人的簽字確認。
實務中,一些財務制度不健全、財物收支不規范的企業經常採用倒推式的方式來編制領料單,解釋一下:先根據本月銷售以及相關費用支出情況,確定合理的利潤,求得銷售成本也就是產成品成本,再盡量根據企業實際倒推出庫存商品與在產品成本,接著根據倉庫實盤數與銷售成本比對,推算出原材料領用價格。
如果你的企業成本核算比較規范的話,可以以正常順序得出領用材料價格。
很不錯哦
E. 海洋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是什麼意思
service platform 服務平台 雙語對照 詞典結果: service platform[英][ˈsɜːvɪs ˈplætfɔ:m][美]['sɝvɪs ˈplætˌfɔrm] 操作平台,工作台; 以上結果來自金內山詞霸容 例句: Service 。
F. 北部灣大力發展什麼海洋服務業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地處我國沿海西南端,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玉林、崇內左所轄行政區域容組成.。 陸地國土面積4.25萬平方公里,2006年末總人口1255萬人。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依據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西部大開發「十一五」規劃》編制。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規劃期為2006—2020年。 2008年1月16日,國家提出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這是全國第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目標建成中國經濟增長第四極。 2008年1月16日,國家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通知強調指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是我國西部大開發和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點地區,對於國家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具有重要意義。要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成為中國-東盟開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加工製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為帶動、支撐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開放度高、輻射力強、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生態良好的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
G. 山東主體功能區規劃
結合實施「環灣保護、擁灣發展」戰略,堅持揚長避短、錯位發展的原則,構築我市「一帶、五區、多支撐點」的藍色經濟發展總體格局。「一帶」:就是以環膠州灣為核心,東西兩翼展開,形成一條藍色經濟帶,分為南部(膠南、黃島)港口和現代製造業集聚帶、中部(膠州至嶗山)高新技術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帶、北部(即墨)旅遊度假和科技研發集聚帶,重點發展現代漁業、臨港工業、濱海旅遊、海洋生物、海水利用、保稅物流、濱海商務等特色經濟。「五區」:就是加快建設膠州灣西海岸新經濟區、膠州灣北部高新區、鰲山科技會展旅遊區、董家口臨港產業區、膠州灣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等五個新的核心帶動區,帶動全市藍色經濟加快發展。「多支撐點」:就是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建設一批現代漁業、濱海旅遊、裝備製造、石油化工、現代物流、資源綜合利用、科普教育、海島開發等各具特色的聚集區,形成藍色經濟發展的多點支撐。
一、打造五個核心帶動區
(一)西海岸新經濟區
依託經濟技術開發區、前灣保稅港區、西海岸出口加工區、海西灣臨港工業區,抓住經濟技術開發區納入全省綜合配套改革的機遇,充分利用好優惠政策集中的優勢,發揮好保稅港區的龍頭帶動作用,搭建國際一流的自由貿易服務平台,培育壯大港口物流、船舶及海洋工程製造、汽車、石化等優勢產業,發展成為高端製造和研發轉化基地、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國際期貨交割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
(二)膠州灣北部高新區
規劃面積41.4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和高效節能設備、海洋科技、新型環保產業、國防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交通裝備、精密機械、專用裝備等先進裝備製造業,建設成為全市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區、生態文明的示範區。
(三)鰲山科技會展旅遊區
依託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深海基地等重大科研項目,打造我國海洋領域最主要的科技資源共享平台、優秀科學家匯聚地、國家學術交流中心、海洋科技創新基地。依託港中旅海泉灣旅遊項目、溫泉旅遊度假區、會展中心等重大項目,大力發展濱海旅遊、溫泉度假、療養康復、商貿流通、會展業和房地產業,為周邊產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提供服務和支撐。
(四)董家口臨港產業區
港區規劃面積60.2平方公里、碼頭岸線長約35.3公里,泊位數112個,發展成為國內干散貨重要集散中心和能源運輸中轉基地。依託港口,發展臨港產業,拓展物流、商貿、信息、綜合服務等功能,引進鋼鐵、能源、重化工等一批臨港產業,形成以港口為龍頭、臨港產業和港口物流為支撐、港口服務業為保障的臨港產業區。
(五)東海岸現代服務業區
將市南區團島至李滄區西部環灣區域打造成以集旅遊觀光、商務辦公、港航經濟、金融、休閑娛樂、居住等服務業於一體的現代服務業區。
七大臨海產業集聚區如下:
(一)現代漁業聚集區
——近海生態漁業區。以建設人工魚礁區為依託,堅持保護與修復並重,建立具有自我繁衍能力的漁業生態系統,培植「黃金漁場」。
——優勢水產品養殖基地。以膠州灣為中心、沿海岸線為基線,向海陸兩翼拓展,推進優勢品種向優勢產業集中,優勢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加快優勢水產品規模化建設,培植優勢水產品養殖業。
——優質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高標准規劃、高起點建設、科學化管理,建設以水產品加工製造為主導產業的環保型高聚集的生產園區。
——現代漁港經濟區。以膠南積米崖等四個中心漁港和膠州東營等四個一級漁港為依託,以漁業經濟為主體,形成海上運輸、船舶修造、精深加工、商貿物流、休閑旅遊等產業聚集、優勢互補的特色經濟區,輻射帶動漁區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水產品交易中心。依託城陽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及臨近漁港、漁業加工區的資源優勢,建設綜合性水產品交易中心,提升水產品集散、儲運、交易功能,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整個漁業產業效益和行業競爭力的提升。
(二)濱海商務旅遊度假區
——前海商務旅遊聚集區。進一步發揮該區域在文化科教、金融商務、信息中介、濱海旅遊、商貿流通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創意產業,培育後奧帆賽新的經濟增長點,建成高端商務旅遊聚集區。
——溫泉旅遊度假區。充分利用鰲山灣西岸的山、海、島、泉等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建成新的休閑旅遊勝地。
——嶗山及石老人國家風景旅遊度假區。深度開發嶗山旅遊資源,重點發展旅遊度假、科教文化、會展和商貿流通業,建成重要的服務業聚集區。
——鳳凰島旅遊度假區。重點發展以休閑度假為特色的旅遊業,同時發展影視創作、藝術傳播、策劃設計等文化創意產業,建成國內重要的影視傳媒發展和交易基地、影視作品傳播中心。
——琅琊台和靈山灣旅遊度假與風景名勝區。重點發展水上休閑娛樂和海濱民俗度假,開發海島觀光、大型海上實景演藝、遊艇等特色旅遊產品,形成以先秦文化和秦漢文化為特色旅遊度假區。
(三)現代裝備製造業聚集區
——膠州灣新產業基地。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船舶零部件、石化裝備、輕紡專用設備、電力電器裝備等產業,成為我市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基地。在海西灣、女島和董家口建設船舶及海洋工程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大型油輪、散貨船、集裝箱船、滾裝船、化學品船、高檔遊艇、軍用船舶以及浮式儲油船、鑽井船等海洋工程設施。建設以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青島臨港經濟開發區、華僑科技區為載體的船舶零部件生產基地,重點發展中低速柴油機、曲軸、傳動部件、齒輪箱、船用機械、船用鍋爐和船用材料等。
(四)石化和海洋化工產業聚集區
——石化產業基地。在黃島和膠南董家口建設以煉油、乙烯、芳烴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為龍頭,以有機化工、合成材料為主鏈,以密切關聯的新材料、生物醫葯和環保等高新技術產品為延伸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
——平度新河化工基地。規劃核心區面積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鹽化工、化肥、精細化工,承接青島市區及各區市化工企業轉移,成為我市重要的化工基地。
(五)海島開發示範區
——推進以田橫島島群、麥島為主的度假旅遊區建設,發展以三平島群、大小管島島群、竹岔島群、靈山島、齋堂島為主的休閑旅遊業。有選擇地低強度開發海島旅遊,形成多元化的海島旅遊產品結構,發展海島漁村漁家風情體驗旅遊、海島地質生態旅遊和海島遊艇旅遊目的地,完善海島旅遊碼頭、海島旅遊航線,適度建設增殖養護區,開展海島垂釣和遊客參與的海上漁業生產、養殖、捕撈活動。
——推進以田橫島、大管島、小管島、靈山島、竹岔島等為主的風能、潮汐能和海水資源利用,建設海島風能-海水淡化項目,豐富海島景觀,保證海島自然生態的良性循環和海島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六)海洋能源開發和海洋資源綜合利用區
大力發展風電,重點建設即墨東部海岸、膠南西南部海岸兩個風力發電區。積極推廣海水熱能利用技術和裝備。利用海洋科研資源和生物質能源技術優勢,加大海洋生物質能源開發力度,力爭突破巨藻制氫、海洋生物質柴油制備等新技術。積極開發潮汐能、波浪能。大力開發海水微量元素和海洋活性物質提取技術。推進海水淡化產業化。
(七)海洋科普教育服務區
依託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極地海洋世界、海軍博物館、奧帆基地和銀海大世界等科普資源和海洋特色景點,發展以海洋地理、海洋地質、海洋氣象、海洋生物、造船、航海等海洋科普知識為主題的參與性、趣味性海洋文化科普旅遊,進行海洋國土觀教育。規劃建設一處大型海洋科普綜合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