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監督執紀問責
1. 如何強化監督執紀問責
1、必須從政治和全局高度認識和處理問題,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2、必須立足全局,把紀檢監察工作放到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來謀劃和定位。
3、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向中央看齊,自覺做到忠誠干凈擔當。
2. 新形勢下如何推動監督執紀問責成為新常態
要強化思想認識,增強政治意識、看齊意識、責任意識,認真領會、貫徹落實曾超群書記在全縣作風建設推進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作風建設無小事」、「越往後執紀越嚴」的強烈信號傳導下去,把管黨治黨的政治責任壓實下去。
要突出工作重點,落實好「三書」制度,抓好紀律審查、「雁過拔毛」式腐敗問題和「糾『四風』、治陋習」兩個專項整治、信訪舉報、聯組巡察、作風建設等工作。
要抓好責任落實,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新常態,協助督促所在單位黨組織履行好主體責任,認真履行監督責任,聚焦主責主業,做好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確保全面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3. 如何將把監督執紀問責做深做細做實
一、轉變工作理念,聚焦紀律發力
以紀律的思維思考問題。紀律思維體現了對紀律的理解和態度。過去有些同志思想認識出現偏差,分不清紀律與法律邊界,認為紀委就是黨內的「公檢法」,什麼工作都從法律角度思考,滿腦子都是法律條文,案子不查出涉嫌違法問題不放手,甚至連講話都用法言法語。司法機關是執行和實施國家法律的專門機關,使用法言法語理所當然。紀律檢查機關姓「紀」不姓「法」,從制定方案、初查初核、立案審查到對外公布違紀案件,就要回歸自己的執紀本色。新修訂的《條例》已經去除70多條與國家法律重復的內容。紀檢監察機關要根據監督執紀新的要求,將違紀問題與違法問題分開,工作重點從「盯違法」向「盯違紀」轉變,描述事實從「法言法語」向「紀言紀語」轉變。量紀定性嚴格按照「六大紀律」對違紀行為進行分類。對外通報堅持先黨內、後黨外,先黨紀、後違法的原則,規范違紀行為排序,並對違紀行為從黨紀角度作出否定性評價,使監督執紀問責真正向黨章規定回歸。
以紀律的戒尺丈量問題。紀律是管黨治黨的尺子,是治黨之重器。紀委是實施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管好紀律,是黨章賦予紀委的根本職責。黨的先進性決定了黨紀黨規嚴於國家法律。如果不用紀律而僅僅用法律的尺子來衡量黨員言行,實際上把黨員的標准等同於公民的底線。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紀委必須用紀律管住大多數黨員,而不能僅僅是處理極少數有嚴重問題的人。《准則》向全黨鮮明提出「四個必須」和「八條規范」,對黨員領導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條例》把黨章和其他主要黨內法規對各級黨組織、黨員的紀律要求作了細化,成為管黨治黨的一把戒尺。各級紀檢機關必須回歸黨章「原教旨」,緊緊圍繞紀律和規矩開展監督執紀問責,嚴格依據紀律這把「尺子」衡量黨員幹部的行為,判斷是非曲直,使紀律成為黨員幹部不可逾越的紅線、底線。
以紀律的方式解決問題。黨紀是約束黨員的黨內法規,約束力明顯強於國法。《准則》明確告訴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應該達到的哪些標准;《條例》指出全體黨員哪些不能為。監督執紀問責的依據是黨章黨規黨紀,必須運用紀律規范、紀律精神和紀律邏輯,對所遇到的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嚴密推理判斷,針對不同情況靈活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不管什麼工作都要沖著紀律去,圍繞紀律開展工作。正確把握「樹木」與「森林」之間的辯證關系,既盯住少數「爛樹」,更放眼整個「森林」,點面結合、綜合施治,避免把全面從嚴治黨簡單理解為查處少數嚴重違紀黨員幹部。轉變以往貪大求全的審查方式,在抓「快」上下功夫。查清主要違紀問題後,在確保質量前提下,快查快結,提高審查時效,以減少審查成本和安全風險,發揮最大綜合效應。
二、創新方式方法,挺紀律立規矩
在抓早抓小上著眼。以前有的紀檢監察機關政績觀出現偏差,只管抓大案要案,不管小節小問題,這實際上是政績觀錯位,導致我們的同志不出事都是「好同志」、一出事就是「階下囚」。《條例》對黨員幹部禁止行為進行調整細化,明確處理依據,以前范圍不清晰的違紀行為,現在可以「對號入座」。紀檢監察機關不僅要緊盯「極極少數」嚴懲不貸,更要針對「大多數」抓早抓小,建立健全「早發現」「早提醒」「早查處」機制,發現黨員幹部有苗頭性、傾向性和敏感性問題,及時提醒,及時糾正。今年以來,自治區黨委對一些廳級領導幹部違紀行為作出「斷崖式」處理,這是抓早抓小的一種探索,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果。
在日常監督上著手。《准則》和《條例》面向的對象是全體黨員,這就要求紀檢監察機關,必須把監督執紀問責立足點放在管好每一個黨組織和每一名黨員上,經常抓、深入抓、持久抓。對任何違紀行為,都必須先於法律作出反應,做到「露頭就打」,動輒則咎,不能讓黨員幹部在法紀之間徘徊。從今年1-11月全區立案審查的5453起案件結果看,大部分涉嫌收受賄賂、濫用職權等犯罪的領導幹部,普遍存在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生活紀律等行為。如果在其靠近紀律紅線時大喝一聲,及時將其拉回正軌,就能有效阻止其滑向腐敗的深淵。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著眼全面從嚴治黨大局,通過明察暗訪、巡視監督、年終考核等多種形式,及時發現黨員幹部在遵守執行紀律過程中的異常情況,綜合運用約談、函詢、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等多種方式進行處理,一層一層阻擋,讓黨員幹部時刻感到監督就在身邊,陷阱就在腳下,成敗就在手中,避免量變引起質變,在迷途上越走越遠。
在嚴格執紀上著力。世間事,做於細,成於嚴。要使《准則》和《條例》發揮威力,關鍵在於嚴格執行,嚴肅綱紀,一寸不讓。如果束之高閣,再嚴的紀律也會變成擺設,成為一紙空文。今年1-11月,全區紀檢監察機關接受信訪舉報居高不下,立案數、結案數、處分人員、移送司法機關數量分別同比增長37.56%、43.26%、44.29%、37.2%,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影響惡劣,一方面表明我們加大工作力度,另一方面也表明廣西反腐敗形勢與全國一樣,依然嚴峻復雜。形勢越嚴峻、任務越艱巨,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要求就越要嚴格。紀檢監察機關必須以「眼裡容不得沙子」的嚴肅性和認真勁,堅持在「嚴」字上下功夫,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增強紀律審查的震懾力。建立健全紀律執行問責機制,對紀律執行不力的黨組織和領導幹部嚴格實施責任倒查,通過問責倒逼《准則》和《條例》落實。
三、提升執紀質量,維護黨規權威
依規依紀開展工作。《准則》和《條例》等一系列黨內法規制度為監督執紀問責劃定了各條杠線,這就意味著開展監督執紀問責不能隨心所欲,必須遵守黨章、黨規,嚴格按照程序進行。實踐中,確實有些紀檢機關紀律和規矩意識淡薄,經常出現先斬後奏、報批程序不及時、重程序輕實體甚至打法律擦邊球等現象,嚴重影響了監督執紀問責質量。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執紀者更要心存敬畏和戒懼,嚴格遵守紀律和規矩,落實請示報告制度、迴避制度、保密紀律等,嚴格按程序辦事。該請示的要請示,該報告的要報告,不能擅自作出決定。堅持以紀律為准繩,以事實為依據,無論是線索處置、還是立案調查,都要嚴格按照實體和程序的有關規定執行。強化證據意識,合法合規提取證據。嚴格涉案款物管理制度,嚴格實行收繳、登記、保管、處置分離,加強對涉案款物規范管理,防止涉案財物被挪用、截留,占為己有。
突出重點精準監督。把紀律執行到位,紀檢機關必須帶頭學習《准則》和《條例》,先學一步,學深學透條文,並將其作為監督執紀問責的教科書,有效運用指導工作實踐。以往有的紀檢機關熱衷於查辦違反法律的案件,而不重視查處一般性的違紀問題,主要是沒有深刻領會黨紀的真諦。從實踐中看,當前違反政治紀律、政治規矩和組織紀律的行為大有人在,但真正因為違反這些紀律受到查處的黨員並不多。「打蛇打七寸」,抓住了關鍵的節點、環節,才能真正把紀律管到位、嚴到底。紀檢機關要對照黨章和黨紀黨規的要求,把工作重心從查辦案件為主向全面監督執紀問責轉型,主動出擊,全方位、多渠道查找黨員領導幹部在遵守和執行政治、組織、廉潔、群眾、工作和生活紀律等方面存在問題,把握好紀律審查節奏,持續加大審查力度,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
不折不扣執行處分。落實《條例》,除了要准確適用黨規黨紀處理違紀問題,還要把紀律處分決定100%執行到位。處分決定執行是紀律審查的最後一個環節。如果紀律處分打了「白條」,《准則》再怎麼倡導,《條例》再怎麼嚴格,都將成為空談。今年初,自治區紀委在檢查中,發現一些地方和單位執行紀律處分決定存在宣布、送達不規范,處分決定未入個人檔案,違規評定年度考核等次、工資級別檔次調整不及時不到位、選拔任用把關不嚴等方面的問題,個別地方甚至出現服刑人員「吃空餉」現象。要充分發揮反腐敗協調小組作用,加強紀檢監察機關與司法、組織、人事、財政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定期溝通和反饋紀律處分決定的執行情況。強化對處分決定執行情況的檢查,發現處分決定執行不到位的問題及時糾正,通報問責,確保落實制度無例外,執行黨紀沒商量,防止違反紀律者逍遙於「紀」外。
4. 從哪個方面入手進行監督執紀問責效果最好怎樣開展
當時,韓國軍隊來正面源臨敵人在坦克支援下對漢城實施的鉗形進攻。在這些韓國軍隊中,除那些在過去幾個月中曾參加過反游擊戰的部隊之外,很少有什麼部隊參加過實際戰斗。許多人幾乎根本沒有受過訓練,他們不熟悉自己手中的武器,對指揮官(某些指揮官在開戰頭幾天就丟下部隊開了小差)缺乏信心,不知道如何對付一個對自己的翼側實施包圍的數量上占優勢的敵人。部隊幾乎沒有為實施縱深防禦或者建立補給系統而進行過任何准備。南朝鮮軍隊基本上是為了應付國內治安而進行裝備和訓練的,因此,許多士兵感到無法抗擊大批有組織的蜂擁而至的凶惡敵人。
5. 監督執紀問責的"四種形態"有什麼要求
監督執紀問責的「四種形態」為:
黨內關系要正常化,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讓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
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
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
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極少數。
6. 如何深化"三轉",落實好監督執紀問責
1、用好「加減」,量身定位,解決「干什麼」的問題;釐清職能定位,聚焦主責主業,是「三轉」的核心。
2、創新方式,有效監督,解決「怎麼干」的問題;轉方式,就是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增強工作實效。
3、嚴格管理,鍛造「鐵軍」,解決「幹得好」的問題;按照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幹部隊伍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
7. 如何加強行政執法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
一是思想認識要有新提升。「四種形態」是對紀委履職理念的重大創新,是深化「三轉」的方向引領。要在監督執紀實踐中,把握運用好「四種形態」,首先在思想認識上要有新提升。要把紀委的職責回歸到黨章的要求,聚焦監督執紀問責,體現紀律檢查的特質。衡量紀委履職理念和成效的標准,關鍵看是否有利於喚醒全體黨員的黨章黨規黨紀意識,是否真正做到管黨從嚴、治黨有效。我們既要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強化不敢腐的氛圍,又要持續探索遏制腐敗的治本之策,加強紀律建設,強化廉政教育,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當前,要以新《准則》和《條例》的頒布為契機,形成學習宣傳黨規黨紀的濃厚氛圍,教育黨員幹部既要堅持理想信念和宗旨這條「高線」,對黨忠誠、敢於擔當,又要守住黨的紀律這條「底線」,干凈做事。
二是執紀方式要有新轉變。紀律審查是紀委的主要職責,「四種形態」為紀律審查提供了基本規范。要按照「四種形態」的要求,明確執紀重點,規范執紀流程,轉變執紀方式,提升執紀效果。在信訪舉報受理、問題線索管理、紀律審查和案件審理等環節,都要以「四種形態」為標准,進行分類處理。要全面深化廉政談話提醒制度,對苗頭性問題及時教育提醒,抓早抓小,關口前移。紀律審查既要重點查處不收斂、不收手的嚴重違紀違法行為,也要重視審查輕微違紀行為,逐步加大輕處分和組織處理的比重。要加強紀律審查信息化建設,及時分析「四種形態」結構特點,研判反腐敗形勢,提出對策舉措。還要看到,「四種形態」並不是要在數量層面放緩反腐敗的節奏,它凸顯的是對違紀行為「零容忍」的理念。只要違紀,動輒則咎,「四種形態」才能從理念變為現實。
三是監督舉措要有新拓展。有效的監督,是落實「四種形態」理念的重要保障。只有監督到位、「觸角」靈敏,才能做到有問題早發現、早處置,有效阻斷違紀進程,使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成為極極少數。要全面開展專項巡查工作,對群眾舉報、媒體曝光、輿情反映及明查暗訪中發現違規違紀線索,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深入推進紀檢監察機關「三轉」,進一步改革縣紀委、監察局內設機構,確保真正把精力集中到主責主業上來。深入推進派出機構改革,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創新監督方式,把派出機構的權威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要加強對黨政正職的監督,完善土地出讓、工程建設、資金分配、幹部選拔任用等重點領域的廉政風險防控,用紀律鎖緊制度的籠子,讓心存僥幸者不敢妄為。
四是「兩個責任」要有新突破。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既是對紀委監督責任的要求,也是對黨委主體責任的要求。要把履行監督責任和主體責任的要求,貫穿於黨的政治、組織、廉潔、群眾、工作、生活紀律的方方面面。要健全責任追究制度體系,制定《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追究辦法》,明確責任追究的程序、情形和方式、力度,形成「責任分解、檢查監督、倒查追究」的完整鏈條。對職責范圍內發生區域性、系統性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的,要嚴肅問責;對組織渙散、紀律鬆弛、「四風」問題突出的,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失察失管的,也要進行責任追究。問責追究要綜合運用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措施,觸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讓「四種形態」貫穿於監督執紀問責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