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定點醫療機構是指經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查,並與醫療保險專經辦機構簽訂協議屬,並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定的,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提供醫療服務,並承擔相應責任的醫療機構。 基層衛生服務的一般就是指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醫院的設置與分級,應在保證城鄉醫療衛生網的合理結構和整體功能的原則下,由衛生行政部門按地方政府的區域衛生規劃來統一規劃確定。一二三級定點也由此而來。醫院分級與分等
醫院按其功能、任務不同劃分為一、二、三級。
一級醫院:是直接向一定人口的社區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服務的基層醫院、衛生院。(病床數在一百張以下)。
二級醫院:是向多個社區提供綜合醫療衛生服務和承擔一定教學、科研任務的地區性醫院。(病床數在101—500 張之間)。
三級醫院:是向幾個地區提供高水平專科性醫療衛生服務和執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務的區域性以上的醫院。(病床數500張以上)
非定點的就是未與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簽訂協議,未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定的,在那裡的花費不在參保范圍,不予報銷
B. 什麼是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基本復公共衛生服務制,是指由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城鄉基本醫療衛生機構向全體居民提供,是公益性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主要起疾病預防控製作用。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有三方面含義:一是城鄉居民,無論年齡、性別、職業、地域、收入等,都享有同等權利,二是服務內容將根據國力改善、財政支出增加而不斷擴大,三是以預防為主的服務原則與核心理念。
C. 社區衛生服務站開展的基本醫療服務包括哪些
預防服務:包括傳染病、非傳染病和突發事件的防控。一是傳染病的預防即社區一般病因預內防、二級五早容預防和三級預後康復預防。二是非傳染病預防即一般危險因素預防、二級早期疾病干預、三級防殘預防。三是突發事件的預防,是指隱藏在「健康人群」內的,且能突發嚴重衛生問題的監測預防。
醫療服務:除在醫院開展門診和住院服務外,重要的是根據社區居民的需要,開展家庭治療、
家庭康復、臨終關懷等醫療服務。
保健服務:對社區居民進行保健合同制的管理,並定期進行健康保健管理。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實施預防傳染病、非傳染病和突發事件的重要手段,很多衛生問題。
D. 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是什麼
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是因為它符合公共產品的基本特徵,具有很強的正外回部效應,對於答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全體社會成員的和諧不可或缺,而市場又不能有效提供,政府理應成為主要提供者。一方面要為使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提供必要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要建立政府主導的多元化衛生投入機制。經濟、社會生活中的制度安排,正是一種公共產品;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所提供的使最低收入階層也能獲得的基本醫療衛生保障,保證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支撐著讓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和諧穩定,更是惠及全民、人人受益的公共產品。對於這種公共產品的提供,公共財政是責無旁貸的,因為公共財政最基本的定位,就是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提供公共產品,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其公益性、公平性。
E. 基本醫療衛生含義是什麼
會議上,衛生部首次明確了「基本醫療」的范圍和內容。而「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則被看作醫改的戰略目標。
衛生部部長陳竺表示,「人人享有」的本質含義是「公平享有」,即任何公民、無論年齡、性別、職業、地域、支付能力等,都享有同等權利。
陳竺指出,「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公共衛生服務范圍,包括疾病預防控制、計劃免疫、健康教育、衛生監督、婦幼保健、精神衛生、衛生應急、急救、采血服務以及食品安全、職業病防治和安全飲水等12個領域。二是基本醫療,即採用基本葯物、使用適宜技術,按照規范診療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和康復等醫療服務。
既然「人人享有」,即意味著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首先要解決全民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保健。對此,陳竺明確表示:「要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確立政府在提供公共衛生和疾病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
陳竺稱,「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方合理分攤費用;特需醫療服務由個人付費或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支付。」他表示,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地增加衛生投入,政府投入將兼顧醫療服務供方和需方,投入重點用於公共衛生、農村衛生、城市社區衛生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
F.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包括哪12項服務
包括11項內容具體如下:
建立居民健康檔案項目。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為重點,居民自願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引導相結合 ,為轄區內常住居民建立健康檔案。
健康教育。內容包括針對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優生優育及轄區重點健康問題等內容,向城鄉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傳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詢服務等。
免疫規劃項目。內容包括為適齡兒童接種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甲肝疫苗、流腦疫苗、乙腦疫苗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等。
傳染病報告與處理。及時發現、登記並報告轄區內發現的傳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 ,參與現場疫點處理等。
兒童保健。免費為轄區內0-3歲兒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務。
婦女保健。內容包括為孕產婦建立保健手冊 ,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後訪視等。
老年保健。對轄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作登記管理,開展健康危險因素調查 ,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健及傷害預防、自救等健康指導。每年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作1次普通健康體檢等。
慢性病預防控制項目。內容包括對高血壓、糖尿病、重性精神性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作指導等。
康復服務。內容包括為轄區內的殘疾人作登記與管理 ,為轄區殘疾人開展個體化康復訓練等。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 內容包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報告和監測。
基本醫療急救自救服務。內容包括建立延伸至縣、鄉醫療衛生機構的城鄉醫療緊急救援聯動體系。
G. 要從哪些方面優化醫療衛生服務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改革完善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期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工作作出部署。
三是創新監管機制。要完善規范化行政執法機制,確保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機制,對重點機構加大抽查力度;建立健全醫療衛生行業信用機制,加強信用記錄應用;健全信息公開機制,定期公開相關信息;建立風險預警和評估機制,運用信息技術提高發現問題和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能力;形成網格化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監管方式;建立綜合監管結果協同運用機制,統籌運用監管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