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監管貨物
Ⅰ 根據貨物進出境目的的不同,海關監管貨物可分為哪幾類
按貨物進出境的不同目的劃分,海關監管貨物可以分成五大類:
1.一般進出口貨物。指從境外進口,辦結海關手續直接進入國內生產或流通領域的進口貨物,及按國內商品申報,辦結出口手續到境外消費的出口貨物。
2.保稅貨物。指經海關批准未辦理納稅手續而進境,在境內儲存、加工、裝配後復運出境的貨物。此類貨物又分為保稅加工貨物和保稅物流貨物兩類。
3.特定減免稅貨物。指經海關依據有關法律准予免稅進口的用於特定地區、特定企業、有特定用途的貨物。
4.暫准進出境貨物。指經海關批准,憑擔保進境或出境,在境內或境外使用後,原狀復運出境或進境的貨物。
5.其他進出境貨物。指由境外啟運,通過中國境內繼續運往境外的貨物,以及其他尚未辦結海關手續的進出境貨物。
Ⅱ 海關主要監管哪些貨物
進口貨物自進境起到辦結海關手續止,出口貨物自向海關申報起到出境止,過境、轉運和通運貨物自進境起到出境止,應當接受海關監管。
海關監管貨物,是指上述貨物以及,過境、轉運、通運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以及暫時進出口貨物、保稅貨物和其他尚未辦結海關手續的進出境貨物。
一般而言,海關監管貨物是指所有海關尚未完成監管的貨物,也就是說所有海關還管的了的貨物都屬於這個范疇,加工貿易貨物。免稅進口的設備等等
Ⅲ 海關監管物流
現代物流的核心理念,在於以系統的觀點和方法,對「物」的實體流動全過程進行功能整合,將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功能實施一體化運作,從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增強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為此,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海關不斷改革監管制度,積極有效地促進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一)轉關運輸監管制度極大地方便了全球物流。
全球物流是跨國間的物資、信息和資金流動。歷史上,各國海關都是一種只沿本國政治和地理邊界設立的管理機構,長期以來,貨物和人員的跨境運輸活動都必須遵守這種管理的地理格局,跨境的貨物、人員都必須通過這個關卡式的管理機構才能進入進口國的關境。各國海關為了對進出口貨物實行實際監管而要求運載貨物、人員的運輸工具必須從海關規定的地點進出關境,進出境貨物和人員需要辦理海關通關手續,貨物又要換裝其他國家的運輸工具,改由別國企業提供運輸服務。這一規定對於跨境運輸服務來說,意味著運輸服務的中止和服務提供人的更替。為促進全球物流的發展,海關不斷改革進出境貨物轉關、轉口運輸監管制度,准許進境貨物和人員可以不必在所進入國家的海關邊境辦理正式通關手續,而可以不間斷地直接進入該國國內,直達目的地,還可以借經這個國家的關境運輸到另一個國家,其間貨物和人員無需換裝運輸工具,由同一個承運人提供跨國界運輸服務。
此外,海關還對國際運輸工具所使用的燃料、機組人員的給養以及向乘坐國際運輸工具的旅客提供的食品,均制定了特殊的監管制度,以使它們能夠免徵關稅,降低了全球物流的的成本,大大促進了其迅速發展。
(二)海關保稅制度有力地促進了物流管理社會化。
現代物流是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隨著「大規模定製」、「全球采購」、「零庫存」、「即時生產」等現代生產經營方式的出現而發展起來的。保稅制度是一項重要的海關監管制度,它的實質是規定一定的海關監管條件,使原來必須繳納關稅的貨物可以不納稅而在本國境內存放、運輸、買賣或加工。改革開放以來,海關先後創建了保稅區、保稅倉庫、保稅物流中心、物流園區、保稅港等監管制度,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多層次、多元化的保稅物流網路,極大地促進了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這些保稅監管區域可以存放隨時供應生產的原材料和貨物,還可以存放供應商品保修及售後服務的零部件,形成了一個個物流集散地,還帶動了與之相關聯的運輸、倉儲、金融和保險服務。利用海關保稅監管制度,現代物流業得以對「物」的實體流動全過程進行功能整合,即對運輸、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功能實施一體化運作,從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增強企業和產品的競爭力。
(三)海關特定稅收制度為物流專業化服務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條件。
現代物流的專業化服務對全球物流的每一次服務活動的實現,都離不開包括服務提供者與服務消費者以及提供服務所需服務設備(工具)的全球流動。物流服務人員需要在異國他鄉提供服務時,都需要使用他們的各種專業設備。我從海關監管工作的實踐中已經觀察到有以下幾類為實現全球物流所必需跨境流動的專業設備(工具):
——物流業經紀人員、企業經理人員、技術專家、會計師及類似專業人員工以及運輸人員的文化、教育、修養、宗教或體育活動用品。
——以上人員從事物流服務所必需的工具、設備。
——為安裝、調試、使用、檢查、操作、保養、維修機械設備和運輸工具等需要的設備、工具。
——物流服務展覽或展示物品:包括展覽品或展示品、為展出外國展品所需用的物品、國際性會議中使用的設備。
——跨境貨物運輸中用於盛裝貨物的包裝品及容器。
——全球物流服務活動中所使用的商業樣品和廣告品。
為方便以上物品的進出境,海關規定對此類物品予以免稅,為物流業的配套服務活動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從而進一步促進現代物流業的繼續發展。
Ⅳ 什麼是海關監管貨物,主要有哪些代表以及什麼是海關請關
你好!
清關就是整個報關過程咯,包括報關,繳稅,放行。
監管貨物簡單的理解就是海關沒有放行貨物。復雜一點說就是境內關外的貨物。
我的回答你還滿意嗎~~
Ⅳ 海關監管貨物的管理規定是什麼
很多,最基本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另外,不同的海關業務也有相應的管理規定,關稅業務、加工貿易業務、統計業務、綜合保稅區和出口加工區業務等,都有各自相應的文件規定
Ⅵ 海關監管貨物報關程序
一.概念
海關監管貨物 (cargo under customs supervision),在海關批准范圍內接受海關查驗的進出口、過境、轉運、通關貨物,以及保稅貨物和其他尚未辦結海關手續的進出境貨物。海關監管貨物是指所有進出境貨物,包括海關監管時限內的進出口貨物,過境貨物、轉運貨物、通運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以及暫時進出口貨物、保稅貨物和其他尚未辦結海關手續的進出境貨物。
(1)自向海關申報起到出境止的出口貨物;
(2)自進境起到辦結海關手續止的進口貨物;
(3)自進境起到出境止的過境、轉運和通運的貨物。
實踐之中,「海關監管貨物」主要處於以下兩種狀態:一是進境貨物尚未辦理海關進口手續或出口貨物雖已辦理海關出口手續但尚未裝運出口,仍存放於海關監管場所的進出口貨物;二是進境貨物已辦理海關進口放行手續,但仍處於海關監管之下,需要納入海關後續管理范疇,這一類海關監管貨物主要包括保稅進口、暫時進口和特定減免稅進口的貨物等。
無論處於上述哪一種狀態的貨物都必須接受海關監管,未經海關許可,以任何方式處置這些貨物,或者未按照規定辦理相關手續,都將中斷和破壞海關監管活動,甚至會造成影響國家進出口貿易管制和稅費徵收的後果,是一種比較嚴重的違反海關監管規定的行為。
二.分類
按貨物進出境的不同目的劃分,可以分成五大類:
1.一般進出口貨物。指從境外進口,辦結海關手續直接進入國內生產或流通領域的進口貨物,及按國內商品申報,辦結出口手續到境外消費的出口貨物。
2.保稅貨物。指經海關批准未辦理納稅手續而進境,在境內儲存、加工、裝配後復運出境的貨物。此類貨物又分為保稅加工貨物和保稅物流貨物兩類。
3.特定減免稅貨物。指經海關依據有關法律准予免稅進口的用於特定地區、特定企業、有特定用途的貨物。
4.暫准進出境貨物。指經海關批准,憑擔保進境或出境,在境內或境外使用後,原狀復運出境或進境的貨物。
5.其他進出境貨物。指由境外啟運,通過中國境內繼續運往境外的貨物,以及其他尚未辦結海關手續的進出境貨物。
三.報關程序的含義
海關:審單、查驗、征稅、放行4個海關作業環節即完成通關;
報關人:進出口申報、配合查驗、繳納稅費、提取或裝運貨物等手續
前期階段
前期階段是指根據海關對保稅加工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暫准進出口貨物等的監管要求,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或其代理人在貨物進出境以前,向海關辦理上述擬進口貨物合同、許可等的備案手續的過程
進出境階段
進出境階段是指海關對進出境貨物的監管制度,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或其代理人在進口貨物進境時、出口貨物出境時,向海關辦理進、提取或裝運貨物手續的過程
進出口申報?配合查驗?繳納稅費?提取或裝運貨物?
後繼階段
解除監管
後繼階段是指根據海關對保稅加工貨物、特定減免稅貨物、暫准進出口貨物等的監管要求,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或其代理人在貨物進出境儲存、加工、裝配、使用後,在規定的期限內,按照規定的要求,向海關辦理上述擬進口貨物核銷、銷案、申請解除監管的手續的過程
Ⅶ 海關監管倉庫是怎回事
監管倉庫就是海關因為業務需要而設立的受海關監管暫時存放貨物的倉庫回,監管倉答內外視為境內外,也就是說貨物到了監管倉庫就等於是出了口,到了國外。 除了海關系統外其它任何部門都無權對存放在監管倉庫中的貨物做任何處理,海關是由國務院直接管轄,與地方政府沒有權利或經濟上的聯系。
Ⅷ 海關監管貨物的監管期限
(1)一般進出口貨物。
進口貨物,自貨物進境時起到海關放行止;
出口貨物,自向海關申報起到出境止。
(2)保稅貨物。自貨物進入關境起,到出境最終辦結海關手續,或轉為實際進口最終辦結海關手續止。
(3)特定減免稅貨物。自貨物進人關境起,到監管年限期滿海關解除監管或辦理納稅手續止。
(4)暫准進出境貨物。
進境貨物,自進入關境起到復運出境,或轉為實際進口止;
出境貨物,自出境起到復進人關境,或轉為實際出口止。
(5)其他進出境貨物。
進境貨物,自進人關境起到復出境,或最終辦結海關手續止;
出境貨物,自出境起到復進人關境,或最終辦結海關手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