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慎監管
1. 什麼是股票,炒股需要什麼條件的
如果您是年滿18周歲且持有有效期內的二代居民身份證的個人投資者,可以開內立賬戶。個人投資者可容以通過營業部現場臨櫃辦理或則自助開戶。您需要准備好您本人的二代身份證以及同名銀行儲蓄卡(部分銀行支持存摺)。如需臨櫃辦理,需要在交易日9-16點直接到營業網點辦理。如您需自助開戶,可以通過券商官網或者手機應用商城下載開戶APP,比如廣發證券的為「廣發證券開戶」或「廣發易淘金」,自助完成開戶手續。
一般流程包括上傳身份證照片、風險測評、密碼設置、銀行卡綁定、視頻認證(雙向/單向,廣發證券為單向視頻,無需排隊)、協議簽署等。
廣發證券支持7*24小時、3分鍾快速開戶,單向視頻不排隊,滬深A股/基金賬戶一步到位。更有專業持牌投顧7*24小時在線指導,「秒」速相應您的投資疑問。
若您是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境內自然人,可提供勞動收入證明和有效身份證明文件進行開戶。
其他情形建議您聯系券商客服。
2. 宏觀審慎政策和宏觀審慎監管的區別
宏觀審慎政策:
1、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征稅。
2、加強對金融創新的監管考慮到中國銀行業發展現狀,若要控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風險,限制銀行資產規模和降低可替代性的途徑並不可取,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風險關聯度。
在目前的貨幣政策不改變其總量調節基礎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監管擁有不同的政策目標和政策工具,而且兩者難以相互替代,因此加強貨幣政策與宏觀審慎監管之間的配合就顯得非常必要。事實上,中央銀行所面臨的核心問題不是徘徊於物價穩定與金融穩定之間的取捨關系,而是如何在當前的經濟穩定與未來的經濟穩定之間做出決策,即政策的實施必須通過對物價穩定和金融失衡的雙重視角來全面評估經濟狀況。當經濟過熱跡象出現時,如果貨幣政策仍然寬松,則任何後續的宏觀審慎工具都難以奏效。換言之,宏觀審慎監管的結構性調節優勢必須以適當的貨幣總量調節為基礎。
宏觀審慎監管是為了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防止金融系統對經濟體系的負外部溢出而採取的一種自上而下的監管模式。
兩者的主要區別為監管是根本,政策是要隨著局勢的變化而進行周期性的改變。
3. 委託賣出股票的那段期間股票的漲跌與自己有關嗎
影響股票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供求關系
股票市場何以與經濟學息息相關, 無疑是其價格的升跌無不由市場力量所推動。簡單而言,即股票的價格是由供求關系的拉鋸衍生而來,而買賣雙方背後的理據,卻無不環繞著大家各自對公司未來現金流的看法。基本上來說,股票所能產生的現金流可由公司派發股息時出現,但由於上市公司股票是自由買賣的,因此當投資者沽出股票時,便可得到非股息所帶來的現金流,即沽售股票時,所收回的款項, 倘若股票的需求(買方)大於供應(賣方),股價便會水漲船高,反之當股票的供應(賣方)多於需求(買方),股價便會一沉百踩。這個供求關系似是簡單無比,但當中又有何許人能夠准確預測這供求關系變化而獲利呢?
另外,坊間有不少投資者認為股價越大的公司,其規模就是越大,股價較小的公司,規模就越是細小,我可以在這里跟大家說:「這是錯誤的!」倘若甲公司發行股票100,000張,每股現值 $20,即公司現時的市值為 $2,000,000。而乙公司發行股票達 400,000張,而每股現值 $10,即乙公司的市值則為 $4,000,000,可見縱使乙公司的股價較甲公司小,其市值卻較甲公司大!
公司盈利
縱使影響公司股價的因素有芸芸眾多,但「公司盈利」的影響因素卻是大家不會忘記的。公司可以短期內出現虧損,但絕不可以長期如此,否則定以清盤結終。所有上市公司均有責任定期向公眾交代是年的財政狀況,因此投資者不難掌握有關公司的盈利狀況,作為投資股票的參考。
投資者的情緒
大家可能主觀認為只要公司盈利每年趨升,股價定必然會一起上揚,但事實往往是並非如此的,就算一間公司的盈利較往年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升幅,公司股價亦都有可能因為市場預期有百分之六十的盈利增長而下挫。反之倘若市場認為公司虧損將會增加百分之八,但當出來的結果是虧損只拓闊百分之五(即每股盈利出現負數),公司股價亦可能會因為業績較市場預期好而上升。另外,只要市場憧憬公司前景秀麗,能夠於將來為股東賺取大額回報,就算當刻公司每股盈利出現嚴重虧損(譬如上世紀末期的美國科網公司),股價亦有可能因為這一幅又一幅的美麗圖像而沖上雲霄。總之,影響公司股價的因素並不單單停留於每股盈利的多少,反而較市場預期的多或少,方才是決定公司股價升跌的重要元素。
與此同時,油價、市場氣氛、收購合並消息、經濟數據、利息去向,以及經濟增長等因素,均對公司股價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股價變動是可以預算得到嗎?
可能上述問題會促使你閱讀以下文章,對嗎?事實上,不單閣下對這個問題充滿好奇,不少投資人,句括經濟學者以及投資專家對此更是左思右想,然而問題的答案卻仍然是個謎。盡管如此,有不少研究指股價變動是無跡可尋(對這個領域有興趣的網友,不妨登入財經網路的金融理論,學習有關「有效市場」以及「股價任意行」的論說),但同時亦有為數不少的華爾街金融奇才,聲稱股票價格是根據經濟氣候、財務比率(如市盈率、增長率),甚至乎動力指標,以及相對強弱指數等等所影響。事實上,倘若他們論及的股價升跌原因全是虛構出來,他們早已被踢出華爾街,而非現在的名利雙收!總而言之,掌握得越多信息或投資技巧的股民.其勝算亦會越是提高,反之亦然,而財經網路就正正是為著這個原因而創立,期望網友於漫遊本網站後,能夠增進不少財務知識及投資技巧,從而增加獲利機會,及早致富。
股價變動一般由以下幾方面產生:
客觀方面:
1、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通俗的說,也可以是盈利能力)。
2、預期盈利能力。(一般適用於高科技行業或資本回收較慢的行業如造船業等)
3、行業環境。(如該行業是處在繁榮期還是衰退期)
4、宏觀政策的影響。(例如利率的調整等)
5、國際金融環境的影響。
主觀方面:
1、上市公司信息是否准確、及時、完整。(主要是決策與財務信息)
2、若上市公司流通盤小,則較容易被控制。(俗稱做莊)
競價成交原則
上證所市場所有的證券交易均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進行競價成交。所有的買賣申報由電腦交易主機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自動撮合成交,並通過上證所的衛星和地面光纜通訊系統,即時將行情向市場公開。
上證所目前採用的競價方式為電腦申報競價,即由電腦交易主機接受投資者委託本所會員單位發出的買賣指令,然後撮合成交。
競價又可分為集合競價和連續競價兩種方式。
在股票交易中股票是根據時間優先和價格優先的原則成交的,那麼,每天早 晨交易所剛上班時,誰是那個"價格優先者"呢? 其實,早晨交易所的計算機主 機撮合的方法和平時不同,平時叫連續競價,而早晨叫集合競價。 每天早晨從 9:15分到9:25分是集合競價時間。 所謂集合競價就是在當天還沒有成交價的時候,你可根據前一天的收盤價和 對當日股市的預測來輸入股票價格,而在這段時間里輸入計算機主機的所有價格 都是平等的,不需要按照時間優先和價格優先的原則交易,而是按最大成交量的 原則來定出股票的價位,這個價位就被稱為集合競價的價位,而這個過程被稱為 集合競價。直到9:25分以後,你就可以看到證券公司的大盤上各種股票集合競 價的成交價格和數量。 有時某種股票因買入人給出的價格低於賣出人給出的價 格而不能成交,那麼,9:25分後大盤上該股票的成交價一欄就是空的。當然, 有時有的公司因為要發布消息或召開股東大會而停止交易一段時間,那麼集合競 價時該公司股票的成交價一欄也是空的。 因為集合競價是按最大成交量來成交 的,所以對於普通股民來說,在集合競價時間,只要打入的股票價格高於實際的 成交價格就可以成交了。所以,通常可以把價格打得高一些,也並沒有什麼危 險。因為普通股民買入股票的數量不會很大,不會影響到該股票集合競價的價 格,只不過此時你的資金卡上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
從9:30分開始,就是連續競價了。一切便又按照常規開始了。
每個營業日開市後,某種證券的第一筆成交價為該證券的開盤價;當日的最後一筆成交價為該證券的收盤價。
目前上證所A股股票、基金的開盤價通過集合競價方式產生。B股和債券的開盤價以連續競價的方式產生。
集合競價未成交的部分自動進入連續競價。
證券首日上市,一般以其上市前公開發行價作為前收盤價和計算漲跌幅度的基準,但是不受價格漲跌幅限制。
上證所對上市交易的證券成交價格,通常實行隨行就市,自由競價。在認為必要時,可對全部證券或某類證券採取價格漲跌幅度限制。
目前,上證所對所有的A股、B股和基金實行幅度10%的漲跌幅限制。對特別處理股票實行幅度5%的漲跌幅限制。
決定股票價格在市場的表現,有理論上的說法和實際情況。上面各位給出的多是理論,這是很重要的,是理解股票的基本。
但是,中國的股票其實主要是莊家在操縱的,這一點官方是不會承認的,但通過近年來不斷的披露,大家已經能夠看清楚了。有人冠以「惡庄」之名,其實幾乎所有的莊家都不是善意的。國際資本市場上有做市商,那個與我們的莊家是兩回事。
中國的股票價格其實是莊家在操縱,這些莊家既有私人資本也有國有資本。他們興風作浪,惡意搞亂股市從中牟利。
中國股票股市的問題在於證監會監管不到位,同時法律也跟不上。國際資本市場有幾百年的歷史,英美法律體系健全。我們是大陸法國家,無法直接使用英美的普通法,而大陸法國家幾乎沒有能夠建立發達且相對公平的資本市場的。這個問題如何解決,一要靠時間,二要靠專家學者和投資者的共同努力。
所以說,股票的價格是莊家決定的。
國際資本市場相對要規范得多,他們歷史上比我們今天的上海深圳股市還黑暗,但經過百年洗禮,已經正經多了。所以國務院支持大型國有企業境外上市,一方面是考慮到國內股市承受力小無法容納這么多大型公司,另一方面也是想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的規范運作使國有企業進步。
股票價格不需要規定,總量只有這點,某公司上市發行了1W股打比方(不會那麼少)!!
新股上市價10塊,股民申購來買新股!買光了沒了!!(再有那就是倒版的 這是不允許的 哈哈)股民聽(看)上市公司業績好,(不一定是上市公司業績好,我只是打個比方,也能說是有主力購買,反正有很多因素拉 我只說其中一種情況)很多股民想來投資買股票,怎麼買?高價買.從那買來?別的股民手上買! 這樣一賣一買股票的價格就上去了!! 這就是為什麼股票會漲了
沒有什麼供求關系一說,只有「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打引號的 呵呵
「既然股票數量一定,都是大家互相轉手」
就是因為一定量 股民互相轉手就這么把股票給推(炒)高了的!!
有個例子 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到現在牛市價格還是5塊左右,提高可能也提高了點,但跟別的股票就相差幾倍了!現在ST股票都10以上也有了!!為什麼?那就是因為盤子大!!總股量大,不是那麼容易推!!
股票價格隨著市場的力量而每天波動,這主要是指價格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而改變。如果願意買股票的人多於賣股票的人,則股票價格上升。反之,如果賣股票的人多於買股票的人,則股票價格下跌。
了解供求關系影響股價,這很容易。關鍵是理解人們為什麼喜歡這只股票而不喜歡另一隻。這需要明白哪些新聞或事件對公司產生負面的影響或者是正面的影響?對於這個問題,常常有多種答案,任何一個投資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策略。
這就是說,股價的波動反應了投資者對於公司價值的看法。不要把公司的價值等價於她的股票。公司的價值是指她的市場價值,也就是她的股價乘上發行股票的數目。例如,一個公司股價是100元一股,共發行了有1,000,000股,但她的市值低於另一個公司其股價是50元,共發行了5,000,000股(因為前者的市值是100 X 1,000,000=100,000,000元,而後者的市值是50 X 5,000,000=250,000,000元)。另外還有一點,股價是具有前瞻性的,股價不僅是反映了公司的當前市值,而且還蘊涵著投資者對於公司未來發展的期待。
影響公司價值最主要的因素是她的盈利,盈利是公司獲得的利潤。從長期來看,沒有盈利一個公司就無法生存。上市公司,按照要求需要一年四次報告她們的盈利情況(一個季度一次)。華爾街非常看中每一次的季報,因為證券分析師根據公司的盈利預測來推測公司未來的價值。如果公司的盈利報告好於預測,那麼股價就會上升,反之就會下跌。
當然,也不是只有盈利報告會影響股價。如果是這樣,那麼股票市場就會簡單的多。在網路股泡沫時,許多網路公司擁有幾十億的市值,但是沒有任何盈利。這些公司的市值持續不了多久,就從最高峰跌到原來很小的部分。這正說明了股價不會僅僅取決於公司的當前盈利。投資者建立了數百個變數,比例和指標想要解釋股價的波動,簡單的例如市盈率(P/E),其他相當復雜的例如Chaikin Oscillator,MACD等。
那麼,股價為什麼會波動。也許沒人會知道最好的答案。一些人認為沒法預測股價的變化,而另一些認為通過製作圖形和觀察股票以前的價格來決定何時買進和賣出股票。但是,有一件事是確定的,那就是股票價格可以非常迅速地和大幅度的改變。
以下是幾個基本點:
1. 在公司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供求關系決定股票的價格。
2. 股價乘上發行的股票數目就是公司的市場價值(市值)。單純比較兩個公司的股價是沒有意義的。
3. 理論上,公司的盈利能力影響投資者對於公司價值的看法,但是還有其他的指標用來幫助投資者預測股價。記住,最終來說投資者的情緒,態度和期望值極大的影響著股票價格。
4. 有非常多的理論試圖解釋股價的變化。但是,沒有一種理論能解釋一切。
1`股票的漲跌與買賣的人數和買賣量有關,與股票的質地好壞有關.當然還與人為的因素及炒作有關系.有的股票質量不是很好但他照樣漲.一般來講股票漲是買的人多,量大而且賣的人少也就是說:求大於供.反之股票跌是:供大於求.
買的多的原因可能是這個股的質地好,也可能是炒股的人增加也包含莊家的炒作.
當然股市也是有其內在的運行規律的是動態的,是波動的,是有一定節奏的.沒有隻漲不跌也沒有隻跌不漲的.作為炒股者在股票的總趨勢上漲時在每一個技術上的低點都是進的機會,若在階段高點及時走掉當然收益最大.
在股票的大趨勢下跌時每一個階段高點則是走掉的機會,而在其低點進風險較大則有可能被套.若想在股市上有一席之地,在形成上升趨勢的低位看日線進在周線的高點處出.周線的下跌趨勢中最好不要參與也就是說要打大波段,對於沒有專業技術的人來講是比較穩當的. 幕後炒盤的是類似於基金、保險公司、投資機構以及境外資金。
影響股票漲跌的本質和手段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有:
1、莊家想拉就拉完全按照個人意志?
2、供求關系,只有買的人多才會漲,只有賣的人多才會跌,換句話說完全是市場說的算(不過按照這樣說比如杭蕭鋼構這樣的票根本沒人那麼大比例的買者去買,如何連續數十個漲停)?
3、一個嚴謹的數學公式,公式里有大盤漲跌,市贏率,股價等很多參數組成,計算機自動計算這些公式來控制漲跌?
4、根據公司盈利情況設置一個時間和價格目標,比如6XXXXX在6月底的目標是漲12元,該股票此後的價格波動可能是隨機的,但到了完成目標的這一天就算大盤跌的再凶,股價也必須要到12元?
答:單純從現象上看,是供求關系不平衡的體現。賣的人多買的人少,賣的人都想賣出去,競相壓價,股價就低了。相反的買的人多賣的人少,買的人都想買到,競相抬價,股價就高了。
至於從本質上看,是投資者對於股價未來趨勢的看法導致當前股價的變化。比如投資者「認為」某股票應該「值」12元,現在價格是10元,那麼他就買進。反之亦然。
單看上市公司基本面,比如公司業績好,利潤高,增長快。或者是整個行業,整個板塊有重大提升。國家政策影響,預期利好等等,都是讓投資者看漲的因素。相反的因素會使投資者有看跌的想法。這個可以說是一個趨於絕對理性,崇尚價值投資觀念的想法。
至於從技術面來看,則有很多投資和投機的因素在裡面。比如股票超漲超跌,莊家是在低位吸籌或者高位出貨,橫盤整理等等。廣大投資者對整個市場的看法(比如前一周的大跌,上市公司基本面並沒有大跌,而是投資者的心理大跌了)。這方面可以研究的太多了,建議樓主多看看股市分析的書。
還有一方面是炒作因素,也是我國股市的一大特色。有些消息並不會直接影響或者改變股價,但是某些別有用心的人(比如莊家),會利用這樣的消息來擴大影響,借機炒作,以達到直接控制股價的目的。
至於股價的手段,說到底股市就是2個基本因素,「價」和「量」,在這點上莊家和散戶是公平的。不公平的地方在於,莊家的錢多,實力強,甚至能夠獲得內幕消息,在這點上,莊家是領先於中小散戶的。在某些股票上,莊家甚至能夠控制80%的流通股以及擁有大量資金,然後就類似於商業上的壟斷市場,貨也在莊家手裡,錢也在莊家手裡,那麼價格當然也是他說了算了。這里只是說的通俗一點,道理樓主應該能夠想通。至於具體怎樣操作,對不起,我也不是莊家,還請樓主多看書吧。
順帶一句,只要散戶足夠團結,反手打擊莊家還是可行的,歷史上有過這樣的例子。
對於這四個問題:
1、莊家想拉就拉完全按照個人意志?
很無奈的說,是的。如果你有足夠的錢,你也可以。但是最近證監會對違規交易管理有所嚴格,太瘋狂的舉動無疑是自討沒趣。
2、供求關系,只有買的人多才會漲,只有賣的人多才會跌,換句話說完全是市場說的算(不過按照這樣說比如杭蕭鋼構這樣的票根本沒人那麼大比例的買者去買,如何連續數十個漲停)?
你的看法沒錯。只不過象杭蕭這樣的個股(類似的還有銀星,S前鋒等),主力高度控盤,擁有大量籌碼。買的人是少,但是賣的人更少。主力在漲停板上不僅不賣,甚至會用大量資金掛單,給散戶造成此股供不應求,日後必然大漲的錯覺。
3、一個嚴謹的數學公式,公式里有大盤漲跌,市贏率,股價等很多參數組成,計算機自動計算這些公式來控制漲跌?
沒有這么嚴謹,但是技術分析還是很重要的。其實股票的最基本兩點,價和量,其他一切的指標,參數,都是建立在這兩點上的。
4、根據公司盈利情況設置一個時間和價格目標,比如6XXXXX在6月底的目標是漲12元,該股票此後的價格波動可能是隨機的,但到了完成目標的這一天就算大盤跌的再凶,股價也必須要到12元?
個股當然要看大盤。設置目標是一定的,但是如果在實施過程中遇到變化,那麼目標和手段必然要調整。請記住,莊家的終極目的是賺錢,而不是拉高股價。只有把股價拉高,莊家高位脫身,把股票高位拋給他人,莊家才能真正獲利。大盤下跌,意味著廣大投資者情緒不看好,對異動股有所警覺。這時就算個股拉的再高,莊家把圖形做的再漂亮,也不能吸引更多投資者接盤。這時的市場,不過是莊家在自己玩自己而已
首先應該說明一點:影響股價的主要因素是主力資金的運作。其實您自己的第二個回答就已經說明了問題。我這里所說的主力資金並非是「莊家」而是大部分資金。關於您提到的杭蕭鋼構這類情況其實也很正常。每天9:15-9:25是集合競價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有可能報出漲停價,而如果漲停價的單報得最多,那麼當天開盤就漲停。自然在連續競價時間(也就是9:30到15:00)就不可能有賣出單(這里的賣出指上市公司賣出)所以不會有太大成交量,除非有股東賣出手中股票,但一般打破漲停的情況很少。從經濟角度來看,股價一定會上揚,只是時間問題。因為經濟總會隨社會發展而發展,而股市就是經濟發展最直觀的鏡子。
影響一個公司股價漲跌的五大因素,按重要性排列:1.政策多空,很明顯,這段時間的下跌就是由於國家政策的影響;2.行業景氣,去年的有色金屬就是最好的例子;3.財務狀況,就是公司的經營情況和現金流;4.市場資金,市場資金的流入和流出會對短期股價帶來較大的影響;5.價量技術,為什麼很多人最看重的技術分析反而是影響最小的,其實技術面就涵蓋了以上的內容,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漲跌,一個公司的股價從來都是圍繞公司的價值波動,如果你真正理解了以上內容,想不賺錢都比較困難
股票的漲跌有宏觀面及基本面的原因,主要的還是資金面或者受主力的關照程度。
在股市上,只要股民擁有的資金或股票的數量達到一定的比例,就能令股價的走勢隨心所欲,從而控制住股價以從中漁利。如滬市的某上市公司曾經在一天之內將自己的股價炒高了一倍,而更有甚者,深市的一家券商在臨收市前的幾分鍾之內就將某支股票的價格拉高一
倍多,所以股價是某時段內資金實力的體現,散戶股民對股市的這種操縱行為應多加提防,而不宜盲目跟風,以免吃虧上當。
機構大戶操縱股價的行為能以得逞,其原因就是中小散戶的直線思維,即看到股票價格上漲以後就認為它還會漲,而看到股價下跌時認為它還會跌。而機構大戶將股票炒到一定價位必然要拋,將股價打壓到一定程度後必然要買。
在股市中,機構大戶操縱股價的常用手段有以下幾種:
壟斷。機構大戶為了宰割散戶,常以龐大的資金收購某種股票,使其在市面上流通的數量減少,然後放出謠言,引誘散戶跟進,使市場形成一種利多氣氛,哄托市價,待股價達到相當高度時,再不聲不響地將股票悉數拋出,從中牟利。而由於機構大戶持有的股票數量較多,一旦沽出,必定導致股價的急劇下跌,造成散戶的套牢。另一種方式就是機構大戶先賣出大量股票,增加市面股票籌碼,同時放出利空消息,造成散戶的恐慌心理,跟著大戶拋售,形成跌勢,此時大戶再暗中吸納,高出促進,獲取利潤。
聯手。兩個以上的機構大戶在私下竄通,同時買賣同一種股票,來製造股票的虛假供求關系,以影響股票價格的波動。
聯手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聯手的大戶同時拿出大量的資金購入某種股票或同時拋出某種股票以使價格上漲或下跌;另一種方式就是以拉鋸方式進行交易,即幾個大戶輪流向上拉抬價格或向下打壓價格。如大戶A先以10元價格買進,大戶B再以11元的價格買進,然後大戶A再以12元的價格買進,將價格輪流往上拉。
對敲。兩個機構大戶在同一支股票上作反向操作,一方賣,另一方買,從而控制股價向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當股價到達其預定的目標時,再大量買進或拋出,以牟取暴利。
轉帳。一個機構大戶同時在多個券商處設立帳戶,一個帳戶賣,另一個帳戶就買。通過互相對倒的方法進行虛假的股票交易,製造虛假的股市供求關系,從而提高股票價格予以出售或降低股票價格以便買進。
聲東擊西。機構大戶先選擇易炒作的股票使其上漲,帶動股市中大量的股票價格上升,從而對不易操作的股票施加影響,使其股價上漲。
套牢。機構大戶散布有利於股票價格上升的假消息,促使股票價格上漲,誘使眾多的股票散戶盲目跟進,而機構大戶在高價處退出,導致股票價格無力支持而下跌。反之,空頭大戶用套殺多頭的方法,又可使股票價格一再上漲。
好股就有莊家來做,你要解決的問題是怎麼樣來選一隻好股就是事實
4. 財務會計與會計有什麼區別
作用:
第一,財務會計有助於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業透明度,規范企業行為;
企業財務會計通過其反映職能。提供有關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方面的信息,是包括投資者和債權人在內的各方面進行決策的依據。
第二,財務會計有助於企業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經營成果、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前途和命運。
第三,財務會計有助於考核企業管理層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
企業接受了包括國家在內的所有投資者和債權人的投資,就有責任按照其預定的發展目標和要求,合理利用資源,加強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接受考核和評價。財務會計指通過對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全面系統的核算與監督,以為外部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系的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信息為主要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財務會計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通過一系列會計程序,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並積極參與經營管理決策,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服務於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5. 宏觀審慎監管的什麼是宏觀審慎監管
宏觀審慎監管是為了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防止金融系統對經濟體系的負外部溢出而採取的一種自上而下的監管模式。
與微觀審慎監管不同,宏觀審慎監管以防範金融危機為目的,關注金融系統風險的部分內生性特徵而不僅僅只重視外生性風險。同時,宏觀審慎監管關注「給定時點上風險跨機構之間的分布及整個系統中風險的跨時間分布」,即橫向與時間兩個維度。其中,橫向維度關注因金融機構之間的相關性與同質性而產生的共同風險敞口問題,而共同風險敞口被認為是危機時期大量金融機構相繼破產的重要原因;時間維度方面則關注如何抑制金融體系內在的順周期特徵。
由於意識到金融監管過分關注個體金融機構的安全從而忽視了保障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這一更為重要的目標,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國際清算銀行(BIS)就提出了「宏觀審慎」的概念,以此概括一種關注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管理念。上世紀80年代,宏觀審慎監管的概念正式出現在BIS的報告中,但由於微觀審慎監管仍然是理論研究與政策實踐中的焦點,直到本世紀初,宏觀審慎監管的定義才得到較為清晰的界定。
1979年6月28-29日,在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的前身庫克委員會(CookeCommittee)在一次關於國際銀行貸款期限轉換的討論會中首先提到了「宏觀審慎」一詞。在公開文件中的首次亮相卻是在1986年,歐洲煤鋼聯營(ECSC)在當年的《國際銀行新近創新報告》中用部分段落正式討論了宏觀審慎政策。隨後,「宏觀審慎」一詞開始被越來越多地提到,但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前仍然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作為一個驅動因素,此後「宏觀審慎」一詞開始大規模應用。1998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邁向一個健全的金融體系框架》的報告中最先將宏觀審慎監管的理念用於監管金融體系。
宏觀審慎監管的具體目標可以分解為二:一是限制金融風險的累積,降低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或強度;二是強化金融體系對經濟下滑和其他負面沖擊的恢復能力。限制風險累積可以理解為對系統風險的事前預防,強化恢復能力是對系統風險爆發後的事後補救。
宏觀審慎監管的職能定位是對微觀審慎監管的補充。這意味著在審慎監管的框架內仍然以微觀審慎監管為主,宏觀審慎監管處於協助性地位。在具體的監測方法和監管工具上,宏觀審慎監管可以成為微觀審慎監管的延伸和擴展。
宏觀審慎監管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識別系統風險,即發現、監測和計量系統風險及其潛在影響;二是降低系統風險的發生概率,即通過提高監管標准和採取針對性監管措施等,預防系統風險爆發;三是緩解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溢出效應,即在系統風險爆發後,限制破壞的程度和范圍,盡可能降低經濟損失。
宏觀審慎監管框架分為宏觀審慎監測框架和宏觀審慎監管工具兩個部分。前者通過指標體系識別和監測系統風險,後者側重於研發干預系統風險的政策工具。作為二者的基礎,還應確立宏觀審慎監管的制度安排,建立監管主體之間的分工合作機制。
6. 股指期貨具體是什麼意思啊
股票指數期貨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作為標的物的金融期貨合約。在具體交易時,股票指數期貨合約的價值是用指數的點數乘以事先規定的單位金額來加以計算的,如標准·普爾指數規定每點代表500美元,香港恆生指數每點為50港元等。
股票指數合約交易一般以3月、6月、9月、12月為循環月份,也有全年各月都進行交易的,通常以最後交易日的收盤指數為准進行結算。
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實質是投資者將其對整個股票市場價格指數的預期風險轉移至期貨市場的過程,其風險是通過對股市走勢持不同判斷的投資者的買賣操作來相互抵銷的。
它與股票期貨交易一樣都屬於期貨交易,只是股票指數期貨交易的對象是股票指數,是以股票指數的變動為標准,以現金結算,交易雙方都沒有現實的股票,買賣的只是股票指數期貨合約,而且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買進賣出。
(6)宏觀慎監管擴展閱讀:
期貨交易歷史上是在交易大廳通過交易員的口頭喊價進行的。目前大多數期貨交易是通過電子化交易完成的,交易時,投資者通過期貨公司的電腦系統輸入買賣指令,由交易所的撮合系統進行撮合成交。
買賣期貨合約的時候,雙方都需要向結算所繳納一小筆資金作為履約擔保,這筆錢叫做保證金。首次買入合約叫建立多頭頭寸,首次賣出合約叫建立空頭頭寸。然後,手頭的合約要進行每日結算,即逐日盯市。
建立買賣頭寸(術語叫開倉)後不必一直持有到期,在股指期貨合約到期前任何時候都可以做一筆反向交易,沖銷原來的頭寸,這筆交易叫平倉。如第一天賣出10手股指期貨合約,第二天又買回10手合約。那麼第一筆是開倉10手股指期貨空頭,第二筆是平倉10手股指期貨空頭。
第二天當天又買入20手股指期貨合約,這時變成開倉20手股指期貨多頭。然後再賣出其中的10手,這時叫平倉10手股指期貨多頭,還剩10手股指期貨多頭。
一天交易結束後手頭沒有平倉的合約叫持倉。這個例子里,第一天交易後持倉是10手股指期貨空頭,第二天交易後持倉是10手股指期貨多頭。
7. 宏觀審慎監管主要強調什麼監管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了嚴重沖擊,同時也暴露了單單強調微觀審慎監管在確保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上的不足。在許多情況下,微觀審慎監管難以確保金融機構有足夠的資本和流動性以應付金融危機中的沖擊{1}。這場危機加速了各國金融當局改革監管機制的步伐。其中,國際組織和各國的改革突出表現在建立宏觀審慎監管體系,出台有關宏觀審慎監管的政策法規,以及成立負責系統性金融風險監管的宏觀審慎監管組織{2},旨在實現維護金融體系穩定性的重要目標。總結歸納宏觀審慎監管的基本原則,對於危機之後改革金融監管的法律制度有重要的作用。
一、宏觀審慎監管基本原則的產生背景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全球金融體系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Global Financial System)在2012年12月的《宏觀政策工具的選擇和實施(Operationalising the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acroprudential Instruments)》報告{3}中,明確提出了制定和實施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的7個普遍性原則。具體而言,這7個普遍性原則可以歸納為幾下幾項:第一,系統性風險的判斷應整合監管信息、市場情報和總指標數據;第二,金融機構和市場之間的相互聯系,包括跨境風險和相關的對沖市場,必須得到監視和分析;第三,宏觀審慎監管主體應該注意金融基礎設施的工具開發和政策制定,旨在應對特定的風險或失衡的判斷,這些工具可以基於固定或可變資本和流動性要求,可以與傳統的微觀審慎工具相似,也可以限制為特定類型的風險識別和新的工具;第四,強化國際信息共享;第五,宏觀審慎監管政策應該由一個獨立的中央機構、正式的委員會或類似的制度框架來負責,它應該由央行的部門或者由央行作為核心角色來執行;第六,宏觀審慎監管主體應當具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應當獲得足夠的權力,並承擔足夠的責任;第七,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的交流機制需要清晰地傳達金融穩定評估和滿足公眾關於宏觀審慎監管政策成果的期望。這7個原則是現有的文獻資料中歸納較為全面的內容,不僅涵蓋了宏觀審慎監管的目標和范圍,也兼顧了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因此是現階段宏觀審慎監管政策基本原則的參考範本之一。
(一)在國際層面重視建立合作協調制度
這個趨勢體現在各個重要國際組織的行動中。國際清算銀行將強化國際信息共享作為制定和實施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的普遍性原則之一。就具體措施而言,評估全球性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是應對系統性風險的重要部分之一。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和金融穩定理事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正在開發一個評估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G-SIFIs)的機制。不過,雖然國際合作協調機制已經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但是其相關的實踐還剛剛起步,還存在大量的現實問題。在金融穩定理事會2013年4月的報告{4}中指出,對於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有效可行的處置機製取決於有效的跨境合作框架;有效的處置計劃需要最新的信息,這些都需要在母國和東道國當局之間建立起更加明確和有效的信息交換機制。
(二)在國家層面重視建立統一的監管機構
總結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監管機構的分散監管,缺乏宏觀的協調決策能力,是此次危機的教訓之一。
第一,金融監管機構的分散監管容易造成監管重疊或真空。一方面,在功能型監管模式下,一個金融機構會同時受到多個監管機構的監管,每個機構的監管標准不一致,容易產生監管權力的沖突,延誤最佳監管時機;另一方面,監管機構權力的分散在監管許可權不清晰的情況下容易導致監管漏洞,缺乏宏觀目標的監管不利於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第二,缺乏宏觀監管的領導部門,無法進行統一協調決策。分散監管的缺陷,使得在系統性風險蔓延的過程中,沒有一個機構擁有足夠的監管許可權,來負責整個金融市場的宏觀調控。最佳的監管時機可能因各金融監管機構長時間的協調而錯失。
以美國為例,其金融監管改革重要成果之一的《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成立了統一的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Oversight Council),該法第112條明確了委員會在宏觀協調中的14項職責。其中,第5項規定了在國內金融服務政策的完善、規則制定、檢查報告要求以及採取執法行動中,該委員會負責促進各成員機構和其他聯邦機構的信息共享和協調;第7項明確指出委員會負責識別監管中的漏洞和具有影響金融穩定的風險。
筆者認為,宏觀審慎監管的基本原則是制定和實施宏觀審慎監管政策時需要遵行的具有指導意義的原則,它反映了宏觀審慎監管的本質和特徵,與宏觀審慎監管的目標密不可分。根據現有的國際和國內實踐,宏觀審慎監管的基本原則可以歸納為逆周期監管原則、協調監管原則和全局監管原則。
二、逆周期監管原則
宏觀審慎監管的重要目標是防範系統性風險。就作用范圍而言,宏觀審慎監管旨在解決金融系統中兩個維度的風險:一是時間維度的風險,即隨宏觀經濟周期變化而累積的風險,與之相關的政策問題是如何應對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性;二是跨行業維度的風險,即在給定時點上,風險在金融體系中的分布,與之相關的政策問題是如何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集中{5}。應對危機的出發點是減少順周期性,增加逆周期性{6}。全球金融體系委員會在其2011年的一份報告中{7}指出,宏觀審慎監管政策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要針對財務周期,積極地限制金融風險的積聚,旨在減少金融蕭條的概率或幅度。國際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如今的一項重要監管任務,就是針對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性,降低順周期性的效應。
2003年《巴塞爾協議II 》所確立的三大支柱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中,並沒有很好地起到降低銀行業風險及保證國際金融體系安全的作用,使金融機構順周期性問題更加明顯。為此,2010年的《巴塞爾協議III》在總結和反思國際金融危機的基礎上對相關制度進行了修訂,除了要求進一步加強微觀審慎監管之外,更加註重從宏觀審慎監管的視角設計相關監管思路和政策工具,尤其是逆周期宏觀審慎監管,成為了後危機時代規范和監管國際金融秩序的重要依據以及各國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參考。
2009年4月,二十國集團(G20)倫敦峰會要求金融穩定理事會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研究提出緩解順周期問題的政策工具,促使銀行在經濟上行周期計提資本緩沖,以滿足下行周期吸收損失的需要{8}。為此,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成立了宏觀變數工作組(Macro-variable Task Force),負責逆周期資本緩沖框架的研究和規則制定工作。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報告指出,解決金融體系的順周期性是加強宏觀審慎監管框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9}。
為了防範和應對流動性風險,《巴塞爾協議》中很重要的一個資本緩沖規則,包括了基本資本要求、留存緩沖和逆周期資本緩沖(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s)。其中,逆周期資本緩沖是《巴塞爾協議III》的重要成果。逆周期資本緩沖是指經濟上行情況下計提一部分逆周期資本緩沖,以便在信貸增長過激而導致經濟下滑的時候,有充足的緩沖資金可以運用,屬於未雨綢繆型的手段。
資本緩沖規則在應對周期性的系統性風險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本輪改革中,撥備規則也體現了逆周期調節的性質。撥備是進行財政預算時,估計出現虧損時所預留的准備資金。撥備是用來應對風險資產可能引致的損失。撥備包括前瞻性撥備、動態撥備等,主要是考慮經濟周期的變化。在經濟景氣周期上升階段,可以多計提撥備,以便於在景氣周期下降階段可以消耗這些撥備,這也是逆周期調節的體現之一{10}。
時間維度的系統性風險與經濟周期相關,而金融體系自身帶有十分明顯的順周期性,金融創新也放大金融周期,順周期性也受經濟周期等其他因素的推動而不斷得到強化。實施逆周期的措施,使內在順周期性得以緩解,以達到控制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的目的,逆周期監管十分必要。
三、協調監管原則
2008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對單一金融機構的監管在確保金融體系穩健運行上的不足,防範系統性風險是當今金融風險防範的重要目標。系統性風險在橫向的角度,表現為跨行業的結構性風險。如何解決多個不同監管主體之間的協調,是宏觀審慎監管必須解決的問題。而且,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國際金融服務的交流和合作程度不斷加深,與之相適應,金融監管也需要更加重視國際間的協調。
(一)跨行業的協調監管
從跨行業的維度來講,宏觀審慎監管重在防範金融體系的結構性風險。市場結構同樣也是系統性風險的來源。在風險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沖擊產生的後果取決於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結構性特徵。市場結構會受到金融體系內風險分散或聚集程度的影響,即使在金融體系內經營活動和金融市場交易時間、條件固定的前提下,它也會影響系統性風險。信息的缺乏或不充分的透明度,將加大對金融機構及其金融產品風險判定的難度和復雜性{11}。為了防範和應對金融體系跨行業傳遞的系統風險,各國在金融改革中完善原有監管機構的職能或新設監管機構,必須強調金融監管部門之間的協調。
以英國近幾年的改革為例,在《2009年銀行法(Banking Act 2009)》的第一部分特別處置機制(Special Resolution Regime,SRR)就規定了財政部、金融服務管理局(Financial Service Authority)和英國央行等金融監管部門信息共享的內容,規定金融服務局可獲得英格蘭銀行和財政部在金融穩定方面的監管信息,同時要求在特別處理機制中加強與存款保險機構的協作{12},以此作為銀行監管和處置的守則。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英國逐步打破了1997年建立起來的金融監管體系。金融服務管理局的業務逐步被新設立的機構所取代,其中在英格蘭銀行內部設立的金融政策委員會(Financial Policy Committee)於2013年4月1日正式獲得獨立的法律地位{13},並由其實施宏觀審慎監管,負責監測系統性風險{14}。金融政策委員會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向審慎監管局(Prudential Regulation Authority)和金融行為局(Financial Conct Authority)提出關於金融穩定的指導和建議{15}。金融政策委員會做出的指引,同時也需要以副本的形式知會財政部{16}。縱觀之,《2012年金融服務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Act 2012)》的修訂,十分重視各個監管機構之間的合作與協調,明確了各個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方式;英格蘭銀行將取代金融服務局成為宏觀審慎監管的唯一機構,由下屬的金融政策委員會作出宏觀審慎的指導和建議,並與審慎監管局和金融行為局配合與協調。
與英國的模式不同,美國的《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成立了統一的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該委員會
8. 怎麼使用ug6.0畫雙頭螺桿,誰有教程回答請慎重,不要宏觀上說幾句,我要的是詳細的建模步驟,謝謝了啊
第一步,拉伸出一個圓柱體
第二步,選擇工具 螺紋命令,然後選專擇詳細,屬然後選擇圓柱表面,
第三部,修改參數,小徑,螺距,長度等等,長度是默認圓柱體長度,你要改為你螺紋的長度,然後確定,這時候一頭螺紋已作出
第四部,繼續螺紋命令,操作和上邊一樣,選擇剩餘圓柱面。注意,選完面後出現一個代表方向的箭頭,如果方向不對,下面有 選擇起始面的命令,然後選擇圓柱斷面(靠近你所做螺紋的這邊端面)然後選擇方向反向。
辛苦打字不容易啊,有什麼不懂得還可以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