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接受群眾監督

接受群眾監督

發布時間: 2020-12-01 00:09:44

『壹』 媒體會接受群眾的監督

媒體當然會接受群眾的監督。無論任何機關,任何單位都要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貳』 各級紀律檢察機關必須自覺接受什麼社會監督群眾監督

自覺接受(黨內)監督。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其中明確規定,各級紀律檢查機關必須加強自身建設,健全內控機制,自覺接受黨內監督、社會監督、群眾監督,確保權力受到嚴格約束。 王岐山主持召開中央紀委常委會會議中強調,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強自身建設、強化自我約束,堅決防止「燈下黑」。 所以,黨員幹部特別是紀檢監察幹部首先要加強自身管理,另外,還需要從制度上加強對紀檢幹部的監督,才能更好地發揮紀檢幹部的監督職責

(2)接受群眾監督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是一部十分重要的黨內法規,它的頒布實施,對於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200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的通知要求,黨的各級組織一定要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充分認識貫徹實施《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的重要性,認真學習、廣泛宣傳、嚴格執行。廣大黨員幹部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自覺履行黨內監督的職責,正確行使黨內監督的各項權利。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

『叄』 為什麼我國政府的工作必須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得好,就會造福於民。如果被濫用,就會貽害無窮。為了防止權力被濫用,必須對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
政府接受監督是由政府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我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是為人民服務。政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政府要接受人民的監督。
政府接受監督是堅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證。
政府自覺接受監督,有利於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防止和減少工作失誤;防止以權謀私,保證清廉;有利於建立有權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肆』 自覺接受組織和群眾監督,任何時候

《湖南省新聞從業人員「十不準」》,為全省新聞媒體及其從業人員設立了「道德底線」,劃定了「行為紅線」;這份旗幟鮮明的「自律宣言」也展示另一種勇氣與決心:不行空文, 不玩虛招,言出必行,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自覺履行社會責任,是黨和人民對新聞工作者的基本要求。這也意味著,從拿出采訪本、扛起攝像機那一刻起,新聞工作者的一切職務行為,都必須經得起法律和道德的審視,經得起方方面面的檢驗;從發現新聞線索,到采訪新聞現場,到生成新聞產品,新聞從業人員作業的全過程,源於社會,成於社會,歸於社會,自然應該接受社會監督。

責任意識和作風建設,是加強新聞從業人員隊伍建設的關鍵環節。省委領導多次強調,新聞媒體要始終堅持把正確導向擺在首位,把隊伍管理作為抓導向的第一道工序,不斷提高新聞從業者隊伍的職業道德和整體素質,打造一支讓黨和人民信賴的新聞記者隊伍。近年來,經過清理整頓,一批害群之馬被「驅逐出境」,一些違規消極現象「遁於無形」,新聞從業者隊伍霧霾消散,清風撲面。當前,我省新聞從業人員隊伍的主流是好的,政治業務過硬,富有理想追求,樂於奉獻擔當,是一支有戰鬥力、執行力的隊伍。當然,也無需諱言,采訪不深入實際、憑空想像、索拿卡要、有償新聞等新聞亂象並未絕跡,匡正新聞正能量、樹立隊伍新形象的任務,依然任重道遠。

加強新聞從業者隊伍建設,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這次出台的「十不準」,既是「自律」,是新聞從業者的自我約束、自覺遵循;又是「他律」,主動、公開接受全社會的監督。通過監督,發現、揭露違反「十不準」的不良行為,支持正常采訪報道活動,共同創造風清氣正的輿論環境。

『伍』 媒體如何接受群眾的監督

在中國任何組織都要接受群眾監督的,如發現問題可以向他的主管部門或他的上一級部門反映,如發現大問題,可以向紀委反映,也可以打政府熱線12345。

『陸』 全心全意服務群眾公開透明接受群眾監督的下聯是什麼

上聯:全心全意服務群眾
下聯:克勤克儉經營領導
上聯:全心全意服務群眾
下聯:克勤克儉經營百姓
上聯:全心全意服務群眾
下聯:克勤克儉學習人民
上聯:全心全意服務群眾
下聯:克勤克儉經營個人

『柒』 公務員為什麼要接受群眾監督

公務員接受群眾監督:一是以民主集中制為主要內容,強化班子內部監督。無論是「班長」還是班子成員,都要樹立正確的監督意識,堅決克服班子成員之間不願監督、不敢監督的現象。特別是各單位的「一把手」,位高權重,責任大,濫用權力造成的危害也大,更要對其運用權力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監督。各級主要領導幹部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堅持民主作風,自覺把自己置於黨組織和黨員的監督之下。

二是積極拓寬渠道,強化民主監督。公務員生活在群眾中,其是非功過,群眾看得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近年來,各地各部門在建立健全專業部門監督、人大、政協監督、人民群眾監督、媒體輿論監督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創造了不少經驗。這些制度措施,為確保權力的正確行使提供了有效保障,要進一步總結完善。廣大黨員群眾也要切實履行起監督職責。要敢於監督,敢於提意見,敢於提反面意見,尤其敢於提領導難聽的意見。還要善於監督,不斷提高自身的監督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對權力實施監督的各種制度。對於我們已經確立的幾個方面的制度建設內容,包括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防止選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抑制各種腐敗問題發生;堅持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促進黨政機關和公務員工作作風的轉變;建立代表委員直通車制度,積極發揮人大、政協參政議政、依法監督作用等,今後要繼續加以完善,抓好抓實。

評價權力運用得好壞,關鍵要看三個「怎麼樣」。一要看推進發展抓得怎麼樣。發展不快,發展不好,就是失職;二要看為民辦事幹得怎麼樣。讓老百姓滿意和高興是我們黨執政的堅實基礎,也是用權的最終目的;三要看廉潔自律做得怎麼樣。只有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群眾才會信任和支持我們。

總之,只要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努力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一定會受到人民群眾的真心擁護。

『捌』 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意味著什麼多選題

你好,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意味著在處理公眾事務,接受來自各方的意見與批評,自己的處理方式是在陽光下運作,是能夠經得起他人的檢查。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意味著對於群眾的意見,不能忽視,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國家行政政策處理事務。對於批評的聲音不是隔絕,而是歡迎,努力的糾正自覺的不足

『玖』 怎樣理解"接受黨和群眾的監督,不準搞特權"這條准則

各級領導幹部都是人民的公僕,只有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沒有在政治上、生活上搞特殊化的權利。按照工作需要,對領導人提供某些合理的便利條件並保證他們的安全是必要的,但絕不允許違反制度搞特殊化。
在我們的國家中,人們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尊卑貴賤的分別。誰也不是低人一等的奴隸或高人一等的貴族。那種認為自己的權力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思想,就是腐朽的封建特權思想,這種思想必須受到批判和糾正。共產黨員和幹部應該把謀求特權和私利看成是極大的恥辱。
必須堅持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在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黨內決不容許有不受黨紀國法約束或凌駕於黨組織之上的特殊黨員。決不允許共產黨員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任何領導幹部都不允許超越黨組織所賦予自己的許可權,侵犯集體的許可權和別人的許可權。所有的黨員都是平等的同志和戰友,黨的領導幹部要以平等的態度待人,不能以為自己講的話不管正確與否,別人都得服從,更不能擺官架子,動輒訓人、罵人。由於上級領導人員的缺點和錯誤,使下級的工作出了問題,上級要主動給下級承擔責任,首先作自我批評。
各級領導幹部必須保持和發揚我黨艱苦奮斗,與群眾同甘共苦的光榮傳統。要堅決克服一部分領導幹部中為自己和家屬謀求特殊待遇的惡劣傾向。禁止領導人違反財經紀律,任意批錢批物。禁止利用職權為家屬親友在升學、轉學、晉級、就業、出國等方面謀求特殊照顧。禁止違反規定動用公款請客送禮。禁止違反規定動用公款為領導人修建個人住宅。禁止公私不分,假公濟私,用各種借口或巧立名目侵佔、揮霍國家和集體的財物。
黨的各級領導人員必須自覺地嚴格遵守關於生活待遇的規定,同時加強對子女的教育。如果違反了有關規定,經過批評教育仍不改正的,必須給予黨的紀律處分
任何領導幹部,不得違反黨的幹部標准和組織原則,將自己的親屬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不得讓他們超越職權干預黨和國家的工作;不應把他們安排在身邊的要害崗位上。
為了保持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防止黨的領導幹部和黨員由人民的公僕變成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必須採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黨內和黨外相結合的方法,加強黨組織和群眾對黨的領導幹部和黨員的監督。要監督他們是不是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不是遵守黨紀國法,是不是堅持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不是搞特權,是不是在生產、工作、學習和對敵斗爭中起模範作用,是不是密切聯系群眾和為人民謀利益。要表揚那些覺悟高、黨性強、表現好的同志,批評教育表現差的同志。
要在充分走群眾路線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對幹部的考試、考核、獎懲,輪換、退體、罷免等一整套制度。通過實行這些制度,真正做到功過分明,賞罰分明,鼓勵先進,激勵後進。
各級領導幹部要定期聽取所在單位的黨員和群眾的意見和評論。各級黨組織要重視群眾來信來訪中對領導幹部、黨員的批評和意見。黨組織要將黨員和群眾的評論、批評和意見經核實後報送上級黨委,作為考核幹部的一個重要依據。
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組織,參加組織生活。各級黨委或常委都應定期召開民主生活會,交流思想,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

『拾』 如何使群眾監督真正發揮作用

建立人民群眾監督機制 發揮人民群眾監督作用
反腐倡廉建設是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反腐倡廉建設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有效監督。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監督作用,加快反腐倡廉建設步伐,必須從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監督機制入手,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人民群眾監督機制。
建立人民群眾監督機制,發揮人民群眾監督作用,必須要解決好人民群眾的監督監督什麼,如何監督的問題。首先,人民群眾的監督是合理的監督,合法的監督,有效的監督。人民群眾合理的監督,就是監督要尊重客觀事實,要結合客觀實際,要合情合理,要公平公正。不能捏造事實,發泄私憤。人民群眾合法的監督,就是監督程序和監督手段要合乎法律要求,要在法律法規許可范圍內實施監督,要通過法律程序反映問題和解決問題。不能感情用事,胡監督,亂監督,甚至違法監督。人民群眾有效的監督,就是監督要有效果,要起到監督的作用,要達到預防腐敗行為,糾正不正之風,加快黨風廉政建設,實現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的目的。監督不能只做做形式,搞搞過場,擺擺樣子。其次,人民群眾的監督就是讓人民群眾監督國家公職人員在公務活動中是不是存在亂用職權,違法亂紀,以權謀私的違法腐敗行為。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好比是交通道口的電子眼,監督是全天候的,是公正的。誰在工作中以權謀私,假公濟私,優親厚友,違法亂紀,辦事不講原則,損害人民利益,弄虛作假,任人唯親,貪贓枉法,人民群眾看的清清楚楚。再次,國家公職人員的公務活動,應當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尤其是涉及工作人員調動,行政審批事項,物資調配發放,幹部提拔使用等比較敏感的公務活動,更應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第四,要讓人民群眾敢於監督,敢於說話。讓人民群眾監督,就是讓人民群眾說真話,說實話,說公道話。讓人民群眾說話,給人民群眾說話的機會,就是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不是搞人民戰爭,不是搞階級斗爭,不是搞上綱上線,不是搞人人自危,而是要在公務活動中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預防違法腐敗現象發生。
建立人民群眾監督機制,發揮人民群眾監督作用,加快反腐倡廉建設步伐,可以從下四個方面入手。
(一)實施陽光工程,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務活動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的監督機制。
公務活動中實施陽光工程,就是在現行的政務公開、村務公務、政事公開、賬務公開的基礎上,再進一步提高辦事決策的透明度,讓公務活動和重大決策事項在人民群眾知曉的透明公開的陽光下進行,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並且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制度化和規范化,形成一種長期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公務活動實施陽光工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第一,公職人員要正確處理國家利益、集體利益、部門利益、個人利益等各種利益關系,要人民利益至上,不與民爭利。第二,國家公職人員的公務活動要敢於對人民群眾公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第三,國家公職人員在公務活動中要「公」字當頭,辦事要公道,處事要公平,不任人唯親,不優親厚友。第四,堅持政務公開,政事公開,要形成一種制度,一種氣氛,一種慣例,一種規則,一種機制,不是大會小會講一講平時嘴上說一說就完事。在公務活動中實施陽光工程,說白了就是要進一步提高公務活動的透明度,提高人民群眾的知情度,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辦事公平不公平,「老百姓心裡有桿秤」。假如辦事不敢公開,不敢透明,不敢讓人民群眾知道,就是心裡有「鬼」,工作中有「貓膩」 那麼就是不敢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如果辦事公正,自然就敢辦事公開,如果辦事敢公開,自然就會公平。如果辦事公正公開,社會就能公平正義。沒有完善的人民群眾監督制約機制,就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現象發生。沒有社會的公平公正義,就沒有社會的和諧穩定。
(二)拓寬交流渠道,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民情民意合理表達機制。
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就是讓人群眾站出來說話,允許人民群眾反映問題。拓寬交流渠道,就是拓寬人民群眾民情民意表達渠道和反映問題途徑,擴大與人民群眾交流對話窗口,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民情民意合理表達機制,就是在充分發揮現有的政府門戶網站和單位網頁的公眾留言板、領導信箱、社區論壇等網站,包括領導接待日,群眾聽證會,民主座談會,以及民政、信訪、紀檢部門受理群眾上訪案件等與人民群眾溝通交流窗口作用的基礎上,對與人民群眾交流溝通的制度進一步創新和完善,並成為一種長期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讓人民群眾發表意見,接受人民群眾監督。拓寬人民群眾民情民意表達渠道,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一是要拓寬人民群眾民情民意溝通表達的渠道,增加人民群眾發表意見的機會。二是要充分重視人民群眾的意見,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要狠抓落實,要實行問責制。三是要把人民群眾民情民意的合理表達方式制度化和常規化,並形成一種完善的制度和機制。拓寬交流渠道,就是擴大與人民群眾交流的窗口。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就是傾聽人民群眾的聲音。拓寬人民群眾交流渠道,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民情民意表達機制,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可以有效的預防腐敗,提高公信力,取信於人民。
(三)打造和諧氛圍,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機制。
反腐倡廉建設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機制,能極大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熱情,更好發揮人民群眾監督作用,有效遏制和預防腐敗現象發生。加快反腐倡廉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凈化社會空氣,是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社會和諧人人有責」。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要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熱情,積極同各種違法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作斗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社會和諧穩定。打造和諧社會氛圍,就是激發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熱情,伸張正義,營造和諧的社會環境。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就是讓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共同管理社會事務,推動社會和諧發展。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機制,就是在現有的聽證制度、列席制度、旁聽制度、新聞發言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的基礎上,不斷完善,不斷創新,形成一種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機制,第一,要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熱情,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積極性,給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機會。第二,要提高人民群眾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積極性,同各種違法腐敗行為作斗爭。第三,要充分聽取人民群眾意見,認真對待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第四,要讓人民群眾對重大決策事項通過旁聽、列席、討論、表決、聽證等參與管理手段,並使之經常化,制度話,規范化,形成一種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參與就是管理,參與就是監督。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管理的熱情高,監督腐敗現象的眼睛就多,腐敗分子就無處藏身,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就會被消滅在萌芽狀態。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機制,可以防患於未然,使預防腐敗不留盲區不留死角,能有力加快反腐倡廉建設步伐,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
(四)打防並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檢舉揭發機制。
預防腐敗是反腐倡廉建設的一個方面。只防不打,腐敗就不會根絕。打擊不力,腐敗依然會滋生蔓延。反腐倡廉建設必須堅持兩手抓,一手抓預防,一手抓治理。防治結合,打防並舉。並且,打擊和處理的結果要向社會公開,要讓人民群眾知道,要接受人民群眾監督。否則,腐敗分子就會有空可鑽,有機可乘,可能寫個檢查,做個檢討,大化小,小化了,最終不了之。甚至有些腐敗分子背靠「大樹」好遮陰,出了問題易地做官,「帶病」上崗,「帶病」提拔,邊服刑邊「主事」,長期逍遙法外。治理不嚴,打擊不力,漏網之「魚」就會東山再起,繼續興風作浪。反腐倡廉建設要發揮人民群眾有效監督作用,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積極檢舉揭發社會生活中的腐敗問題和不正之風,打擊邪惡,捍衛公平。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檢舉揭發機制,就是要在現行的幹部任職公示制度、新聞發布會制度、重大事項公示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形成一種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檢舉揭發機制,一是要依法保護檢舉揭發人的合法利益,防止打擊報復。二是要對違法腐敗問題的查處結果公布於眾,給人民群眾一個交代,接受人民群眾監督。三是要對人民群眾檢舉揭發出來的問題,嚴查嚴辦,一查到底。四是要實行責任追究制,對袒護、包庇、縱容違法犯罪的腐敗問題,既要追究行政責任也要追究法律責任,不能用行政手段取代法律手段。五是要在制度上和體制上不斷創新和完善,形成有效的一種監督制約機制。人民群眾對違法腐敗問題的檢舉揭發,就是人民群眾的有效監督。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檢舉揭發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監督作用,即使再狡猾的「狐狸」,也難逃過「獵人」的掌心。
反腐倡廉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政治任務。腐敗現象不除,社會難以和諧穩定。建立和完善人民群眾監督機制,充分發揮人民群眾有效監督作用,是加快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的有效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違法腐敗的手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懲治和預防腐敗的方式方法也要隨著情況的變化不斷創新。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