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營銷論文
① 小弟跪求服務營銷論文,急,急,急!
服務營銷 顧客忠誠
[論文摘要]當今時代,是一個競爭的時代,能力的時代,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經濟和科技的迅速發展加劇了市場競爭,任何一個社會主體都不可能迴避這一現實,市場主體紛紛研究提高競爭力的策略,整合資源,提升綜合競爭力。企業強大競爭力的根本取決於有沒有高質量的服務,有沒有忠誠的顧客,競爭的勝利者將是那些理解顧客價值,創造顧客價值,提高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的企業。
一、顧客忠誠對於企業的作用
傳統的大眾粗放型的營銷策略已難以奏效,現代營銷的工作重點開始從獲得新顧客轉向保留老顧客,從注重交易價值轉向挖掘顧客終生價值,從顧客滿意度到顧客保留,最終實現顧客忠誠。
一般來說,忠誠的顧客具有如下特徵:不購買或極少購買其他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重復購買本公司的產品和服務;推薦他人購買本公司產品和服務。
企業擁有忠誠的顧客,重復購買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這樣使得企業與顧客之間保持特定的關系,企業便於了解階段內顧客需求的數量及長期內顧客需求的波動規律,有利於制定長期計劃,減少企業因計劃生產進行的市場調查的環節,對於產品的種類、規格、數量都有詳細的數字依據,合理安排生產,避免了盲目生產而產生的不利影響。企業擁有忠誠的顧客,將本公司的產品推薦給他人,無形中形成了公司正面宣傳的免費資源,不僅為企業帶來新的顧客,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樹立企業的形象,一個企業在群眾中具有良好的口碑,那將會給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
顧客滿意是一個種概念,屬於消費後的一種特定的情感定位。客戶根據其使用的情況,評定某種特定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是一種消費前產生的期望,與消費後的實際感受相比之後的評價,這種評價將影響客戶在此購買的意願和行動。如果評價高,客戶可能願意再次上門;如果評價低,客戶可能不願意再次上門;如果評價普通,則隨時可能轉換購買的對象。因此,許多企業不得不不斷地追求高度滿意,因為那些只獲得一般滿意的顧客一般不打算更換供應商,高度滿意和愉快則創造了一種對品牌情緒上的共鳴,而不僅僅是一種理性偏好,正是這種共鳴,創造了顧客對品牌的高度忠誠。
二、服務營銷對顧客忠誠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市場中的競爭產品越來越趨於同質化,而顧客在購買產品時往往是將所獲價值與交易成本相比較,當顧客購買產品或服務後所獲得的價值越大時,顧客就會越滿意,就會重復購買和推薦給他人購買,並表現出對企業產品或服務的忠誠[5],而服務營銷恰恰能夠增強顧客購買產品或服務所帶來的價值,使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脫穎而出,提高顧客忠誠度,具體可以表現為以下幾點:
(一)彌補產品的不足與缺陷
無論是實物產品還是服務產品,都可能存在一定缺陷或不足。當然,產品缺陷或不足可能是先天存在的,也可能是偶然出現的,還可能是來自客戶的「惡作劇」。然而這些缺陷或不足卻可能是很致命的,「魔鬼」的一面一旦表現出來, 恐怕就不是解決客戶投訴(退貨、退款或賠禮道歉)那麼簡單了,有時還會上升為一場危機。即使有著成熟管理與運營模式的跨國企業,也會遭遇此類問題,如前幾年在武漢、長春等地的「麥當勞毒油事件」,以及2005年肯德基遭遇「蘇丹紅事件」都證明了這一點。不僅是服務業,在製造業也屢見不鮮,「可口可樂二惡英事件」、「三鹿毒奶粉事件」,這一幕幕觸目驚心。危機來臨就要看企業的服務與公關能力了。彌補也好補救也罷,讓企業盡快走出危機才是「硬道理」。
(二)無限的差異化操作空間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很多企業都在感嘆:營銷,拿什麼把你差異化?的確,對於製造業來說,產品、技術、工藝、概念、包裝等方面的差異化的操作空間越來越小;對與服務業,在經營項目、經營產品等方面,競爭對手也很容易跟進。差異化的本質就是創新,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就必然缺乏活力。其實,對於差異化營銷,企業有兩張牌可打:一是「服務牌」;二是「品牌牌」。服務因環境、時間、地點、人等多種因素而異,因此這是對差異化營銷極為有利的一面。以服務定位差異化為先導,准確定位對接市場,圍繞這個定位大打差異化服務營銷牌。
(三)有效增加產品附加值
菲利普.科特勒等營銷學者認為,產品整體概念包括五個方面含義:核心產品、形式產品、期望產品、延伸產品、潛在產品。其中前三者為產品的實體部分,是產品本身、品質、式樣以及使用效果等。延伸產品、潛在產品是顧客購買產品所獲得的全部附加服務和利益。因此,在產品實體的基礎上,從產品的延伸利益部分和潛在利益部分入手,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價值,使顧客價值持續增加,是顧客忠誠度提高的有效措施。然而通過服務營銷使產品價值增值的操作空間最大,更具有現實性和可操作性,例如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除了基本通話服務外,還有簡訊、彩信、彩鈴、上網、游戲等增值服務,以更為豐富多彩的服務來吸引客戶。也就是說,在這兩家企業之間不但在基本服務上競爭,更在增值服務上競爭。
三、企業在服務營銷中的誤區
服務營銷觀念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引起人們的重視,雖然現在許多企業強調通過服務營銷理念達到運營的目的,但大部分的企業只是片面的理解或歪曲服務營銷的真正內涵,我們將其稱之為「偽服務營銷」。
(一)表面功夫式服務
在一些企業中,尤其在餐飲業中,服務員完全按照工作手冊接待顧客,客人來了以後,服務員用千篇一律的腔調打招呼:「歡迎光臨,請這邊走。」因為工作手冊是這樣規定的,所以服務員才這樣說,而他本人並沒有真正「歡迎」之意,這種機械的態度、脫口而出的客套話就是「表面工夫式服務」。
因為這僅僅是遵循工作手冊的「表面功夫」,所以一旦出現了意外事態,服務員就不會解決了。
客人說「請給我杯水」的時候,服務員會機械的回答:「請稍等。」但是,服務員在這樣機械回答的瞬間卻已經徹底忘了客人要水的事情,等了又等,卻還是沒來,客人於是又說:「麻煩你,請給我杯水。」服務員還是念經式的回答:「請稍等。」但是在回答的同時她又忘了。
由於服務員只是像鸚鵡學舌一樣說「請稍等」,卻沒有真正的心意,所以客人再三要水卻連一杯水也等不來。
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類似「表面功夫式服務」、「形式化服務」還是很多的。
(二)犧牲式服務
犧牲式服務是企業為了讓顧客滿意而提供的免費服務,即顧客受益而企業遭損的服務。
企業意識到服務提升產品價值的作用,於是為客戶開出了免費服務的誘人餡餅,追求以服務數量制勝。這種觀念主導下的典型行為,就是家電企業在賣場所承諾的一系列免費服務項目。可實際上,服務是人的服務,服務是發生費用的,服務是有成本的。如果企業一味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在產品價格不變甚至降低的情況下,還要勒緊褲腰帶增加服務,乞求消費者買下自己的產品,那無疑是飲鴆止渴。汽車行業不斷有新車型做死,價格戰是一個表層原因,深層原因就是免費的增值服務太多,成本太高。
(三)非理智服務
非理智服務是企業為了達到一定的銷售目的而採取的服務措施,如在一部分企業中,在上級制定的銷售任務壓力下,以拿下訂單為企業的第一目標,要求員工的態度熱情,服務要規范,要對待上帝一樣去對待潛在客戶,促使客戶取得信任,簽訂合同。在這種觀念主導下的典型行為,是各大廠家節假日終端促銷競爭,不拿下訂單決不罷休。這種毫無理智的搶單行為,往往與對顧客的後續服務的冷漠形成反差,所謂「只重視最後一米的銷售,不重視銷售以後的一公里服務。」雖然企業可以出現短期的高收益,但這種讓顧客反感的態度轉變,最終會是企業失去顧客。
以上三點為「偽服務營銷」中的典型套路,像這種用孤立、片面、靜止的眼光看待問題的做法還很多,目前在企業中還很流行,只有改變傳統意義上的服務營銷觀念,才能真正讓企業走好,走遠。
四、通過服務營銷提高顧客忠誠度的對策
針對以上企業在服務營銷中的不足,以下幾點為通過服務營銷提高顧客忠誠度的對策, 希望能夠對在探索新方法
提高顧客忠誠度的企業給予一點啟示。
(一)將服務的理念深入到企業文化中
「以顧客為導向」絕對不只是一句口號,而應變成一種意識,根植在每個員工心中。「以顧客為導向」就是要求公司和公司的每一個人,切實站在顧客的立場,想顧客之所想,念顧客之所念,急顧客之所急,摸准顧客的心理,發掘顧客的需求,所有的生產、研發、銷售、服務都是圍繞著「顧客」這個核心。不僅要把顧客當作「上帝」,而且還要把顧客當作「家人」。在公司上下形成一種處處為顧客著想的氛圍。
服務表現為人的行為,人的行為是由他的動機和意識控制的,失去顧客的原因往往來自公司內部,如員工傲慢的態度,顧客提出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咨詢無人理睬等。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服務態度,關鍵是要改變員工的服務意識。服務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文的、深層次的問題。心裏面沒有服務,眼中就不會發現服務需求,行動就不會到位。[8]
(二)將服務部門當作利潤中心
讓服務創造價值,讓服務帶來利潤,企業必須重新認識服務的價值,提高服務部門的級別和重要性,把服務部門當作利潤中心,而不是為銷售產品的輔助部門。
許多企業認為服務部門是增加成本的部門,並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可事實並非如此,在汽車業,很早就有學者觀察到這種現象,既賣車只能獲得10%的利潤,而賣保養的利潤是20%,賣配件的利潤高達70%。同樣,在IT業,80%以上的利潤是從運營服務中獲得,服務部門除了要做售後服務以外,要預見到客戶今後需要多大性能的容量,幫助他們進行必要的IT架構規劃,另外,整合客戶現有的IT資源,使IT系統發揮更高的可用性,提升適應力,滿足企業快速發展的業務需求,這樣不僅從滿足客戶需求發展到創造客戶需求,從被動到主動,更重要的是企業可以從現狀看到未來,為產品升級,企業發展奠定基礎。中國惠普在運營服務中一直做的非常好,每年在中國市場上服務業務的收入大概是幾十億元人民幣,這對許多國內企業來說也許是「天方夜譚」。
(三)建立良好的服務制度
服務是一種隱性的軟性工作,因人而異,服務的提供總會出於心情。身體狀況等這樣那樣的原因影響服務質量,也會由於每個服務人員的個人素質、經驗、訓練程度的差異造成服務水平差異,因此,有些人認為,服務無法用一個統一的標准來衡量,或認為制度化服務缺乏人情味,不能適應顧客的需要,這種觀點是錯誤的。事實上,許多服務工作是常規工作,管理人員是很容易確定服務的具體質量標准和行為准則,而消除服務水平差異也只有通過建立規范化的服務標准,良好的服務制度。[9]
在這里,建立服務制度與提供個性化服務並不沖突。服務制度是在公司所面臨的所有服務分類基礎上而建立,它是站在相當的高度,全面考慮的對策,而個性化服務針對個人、某消費者,因消費者需求差異而改變。
(四)服務創新
產品需要創新,服務也需要創新。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顧客對商品質量和服務的需求越來越高,它們除了要求廠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產品技術含量外,還要廠商不斷創新服務水平,不斷推出新、特、奇的服務舉措來滿足他們對服務的求新求異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商家如果死抱一兩次售後服務舉措「從一開始」那顯然是不明智的。
商家要想自己的商品永葆美麗,要想自己的公司在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除了要不停的提高商品質量外,還必須樹立「服務創新」意識,不斷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服務。
總之,服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改進,才能真正達到顧客忠誠。
參考文獻
[1]張寶誠,體驗營銷,塑造對顧客的終生影響力[J],新營銷,2006,(40)94-95
[2]賈昌榮,服務營銷之路[J],中國中小企業,2004,(11)20
[3](美)約翰.舍爾,陳穎譯,服務為王[M],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4:1-8
[4](日)武田哲男,李偉譯,如何提高客戶滿意度[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4:52-56
[5]苑玉鳳,市場營銷學原理與實例分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84-85
② 服務營銷英語論文 高分!!!!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is a multifaceted process, mediated by a se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that focuses on creating two-way exchanges with customers so that firms have an intimate knowledge of their needs, wants, and buying patterns. In this way, CRM helps companies understand, as well as anticipate, the needs of current and potential customers.[1] Functions that support this business purpose include sales, marketing, customer service, train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managem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compensation. Many CRM initiatives have failed because implementation was limited to software installation without alignment to a customer-centric strategy.
There are many aspects of CRM which were mistakenly thought to be capable of being implemented in isolation from each other. [3]
From the outside of the organization, a customer experiences the business as one entity operating over extended periods of time. Thus piecemeal CRM implementation can come across to the customer as unsynchronized where employees and web sites and services are acting independently of one another, yet together represent a common entity.
CRM is the philosophy, policy and coordinating strategy connecting different players within an organization so as to coordinate their efforts in creating an overall valuable series of experiences, procts and services for the customer.
The different player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are in identifiable groups:
Customer Facing Operations - The people and the technology support of processes that affect a customer's experience at the frontline interface between the customer and the organization. This can include face to face, phone, IM, chat, email, web and combinations of all media. Self-service kiosk and web self-service are doing the job of vocals and they belong here.
Internal Collaborative Functional Operations - The peopl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of processes at the policy and back office which ultimately affect the activities of the Customer Facing Operations concerning the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s. This can include IT, billing, invoicing, maintenance, planning, marketing, advertising, finance, services planning and manufacturing.
External Collaboration functions - The peopl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of processes supporting an organization and its cultivation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s that are affected by the organization's own relationship with suppliers/vendors and retail outlets/distributors. Some would also include instry cooperative networks, e.g. lobbying groups, trade associations. This is the external network foundation which supports the internal Operations and Customer facing Operations.
Customer Advocates and Experience Designers - Creative designers of customer experience that meet customer relationship goals of delivering value to the customer and profit to the organization (or desired outcomes and achievement of goals for non-profit and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Managers and Marketing Analysts - Designers of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collectors of metrics and data so as to execute/implement marketing campaigns, call campaigns, Web strategy and keep the customer relationship activities on track. This would be the milestones and data that allow activities to be coordinated, that determine if the CRM strategy is working in delivering ultimate outcomes of CRM activities: market share, numbers and types of customers, revenue, profitability,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ncerning customers preferences.
Customer and Employee Surveyors and Analysts - Customer Relationships are both fact driven and impression driven - the quality of an interaction is as important as the information and outcome achieved, in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relationship is growing or shrinking in value to the participants.
[edit] Technology considerations
The basic building blocks:
A database for customer lifecycle (time series) information about each customer and prospect and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 organization, including order information, support information, requests, complaints, interviews and survey responses.
Customer Intelligence - Translating customer needs and profitability projection into game plans for different segments or groups of customers, captured by customer interactions (Human, automated or combinations of both) into software that tracks whether that game plan is followed or not, and whether the desired outcomes are obtained.
Business Model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 Strategy, Goals and outcomes: Numbers and description of whether goals were met and models of customer segments and game plans worked as hypothesized.
Learning and Competency Management Systems - Customer Capacity and Competency Development - Training and improving processes and technology that enable the organization to get closer to achieving the desired results. Complex systems require practice in order to achieve desired outcomes, especially when humans and technology are interacting. Iteration is the key to refining, improving and innovating to stay ahead of the competition in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Successful tools, technology and practices will be copied by the competition as soon as they are proven successful.)
The building blocks can be implemented over time separately, but eventually need to be dynamically coordinated. The ongoing alignment of the basic building blocks distinguishes an elegant seamless CRM implementation which successfully builds mutually valuable relationships.
[edit] Types/Variations of CRM
There are several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CRM, and at present there is no one software package that allows all of these approaches to be applied. When companies consider implementing a CRM strategy, they usually talk about either Campaign Management or Sales Force Automation. Although CRM is much more than either of those parts, software packages are usually based around one or the other idea (with SFA being the most popular).
Operational CRM
Operational CRM provides support to "front office" business processes, including sales, marketing and service. Each interaction with a customer is generally added to a customer's contact history, and staff can retrieve information on customers from the database when necessary.
One of the main benefits of this contact history is that customers can interact with different people or different contact channels in a company over time without having to describe the history of their interaction each time.
Consequently, many call centers use some kind of CRM software to support their call center agents.
Operational CRM processes customer data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Managing Campaigns
Enterprise Marketing Automation
Sales Force Automation
Sales Force Automation (SFA)
Sales Force Automation is a type of Operational CRM that is designed to automate sales-force-related activities, such as lead tracking. Software procts perform such tasks as:
Keeping lists of leads
Assigning list segments to salespeople
Allowing list contacts to be called or e-mailed
Tracking responses
Generating reports
Analytical CRM
Analytical CRM analyzes customer data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Design and execution of targeted marketing campaigns to optimize marketing effectiveness
Design and execution of specific customer campaigns, including customer acquisition, cross-selling, up-selling, retention
Analysis of customer behavior to aid proct and service decision making (e.g. pricing, new proct development etc.)
Management decisions, e.g. financial forecasting and customer profitability analysis
Prediction of the probability of customer defection (churn analysis)
Analytical CRM generally makes heavy use of data mining.
Sales Intelligence CRM
Sales Intelligence CRM is very similar to Analytical CRM, but it is intended as a more direct sales tool. Features include the delivery of "alerts" to sales people based on analysis of such factors as:
Cross-sell/Up-sell/Switch-sell opportunities.
Customer Drift.
Sales performance, good and bad.
Customer trends
Customer margins
Campaign Management
Campaign management software is marketing-oriented CRM software that combines elements of Operational and Analytical CRM and allows campaigns to be run on an existing client base. Campaign Management is used when you need to create personalized offers when it is prohibitively expensive to personally contact each client. Campaign management software functions include:
Choosing campaign recipients from the client base according to selected criteria
Development of a campaign offer (this is often done "out-of-the-system" and is not automated)
Assigning specific campaign offers to selected recipients
Automatically sending offers to the selected clients via selected channels (either directly, via channels such as e-mail, or indirectly, by creating lists for use in channels such as direct mail)
Gathering, storing, and analyzing campaign results (including tracking responses and analyzing propensities)
Collaborative CRM
The function of the Customer Interaction System or Collaborativ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s to coordinate the multi-channel service and support given to the customer by providing the infrastructure for responsive and effective support to customer issues, questions, complaints, etc.
Collaborative CRM aims to get various departments within a business, such as sales, technical support and marketing, to share the useful information that they collect from interactions with customers. Feedback from a technical support center, for example, could be used to inform marketing staffers about specific services and features requested by customers. Collaborative CRM's ultimate goal is to use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all departm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ustomer service.[4]
Geographic CRM
Geographic CRM (GCRM) is a 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collaborate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raditional CRM.
gCRM combines data collected from route of movement, types of residence, ambient trading areas and other customer and marketing information which are matched with relevant road conditions, building formations, and a floating population. Such data are conformed with a map and is regionally analyzed with 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for visualization. This enables a company to examine potential customers and manage existing customers in the region.
Strategy
Several commercial CRM software packages are available which vary in their approach to CRM. However, as mentioned above, CRM is not just a technology but rather a comprehensive customer-centric approach to an organization's philosophy in dealing with its customers. This includes policies and processes, front-of-house customer service, employee training, marketing,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ence, it is important that any CRM implementation considerations stretch beyond technology, towards the broader organizational requirements.
The objectives of a CRM strategy must consider a company』s specific situation and its customers' needs and expectations. Information gained through CRM initiatives can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strategy by developing the organization's knowledge in areas such as identifying customer segments, improving customer retention, improving proct offerings (by better understanding customer needs), and by identifying the organization's most profitable customers.[5]
CRM strategies can vary in size, complexity and scope. Some companies consider a CRM strategy to only focus on the management of a team of salespeople. However, other CRM strategies can cover customer interaction across the entire organization. Many commercial CRM software packages that are available provide features that serve sales, marketing, even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and finance.
Successes
While there are numerous reports of "failed" implementations of various types of CRM projects,[6] these are often the result of unrealistic high expectations and exaggerated claims by CRM vendors.
Many of these "failures" are also related to data quality and availability. Data cleaning is a major issue. If the company CRM strategy is to track life-cycle revenues, costs, margins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indivial customers, this must be reflected in all business processes. Data must be extracted from multiple sources (e.g., departmental/divisional databases, including sales,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 logistics, finance, service, etc.), requiring an integrated, comprehensive business processing system to be in place with defined structures and data quality. If not, interfaces must be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extract data from different systems. This creates a demand far beyo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understand the full business-to-business relationship. For this reason, CRM is more than a sales or customer interaction system.
The experience from many companies[who?] is that a clear CRM requirement with regard to reports (e.g., input and output requirements) is of vital importance before starting any implementation.[citation needed] With a proper demand specification, a great deal of time and money can be saved based on realistic expectations of systems capability.[citation needed] A well operating CRM system can be an extremely powerful tool for management and customer strategies.
Privacy and data security
One of the primary functions of CRM software is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customers. When gathering data as part of a CRM solution, a company must consider customer privacy and data security with respect to leg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s. Some customers prefer assurance that their data is not shared with third parties without their consent and that it cannot be illicitly accessed by third parties.
③ 急!急!急!服務營銷與企業競爭的畢業論文應該寫什麼內容
呃~給個大概吧~
由於科技的發展,現在許多產品的競爭都趨於同質化,硬體的差別越來越小,單單從產品品質上與其他品牌拉開差距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當今企業的發展需要。通過服務營銷增加企業的軟實力,從而加大企業的競爭力,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趨勢。
章節劃分:
第一章 現在企業競爭的現狀分析
第二章 主流營銷方式介紹
第三章 服務營銷的現狀分析(詳)
第四章 服務營銷對企業競爭的作用分析(詳)
第五章 通過服務營銷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第六章 總結
希望本答案能夠對你有所幫助……祝你好運!
④ 服務營銷論文 麥當勞的服務營銷淺析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服務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據國家統計部門公布的有關資料表明,在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2001~2005)計劃期間,服務業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的比重已超過40%,其就業人數佔全社會就業總人數的比重已達到31.3%。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2006~2010)規劃期間,服務業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的比重和就業人數佔全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將分別達到43.3%和35.3%。西方發達國家進入服務社會後,服務業佔GDP的比重均超過60%,部分國家已達到70%或80%,其受雇於服務業的員工佔全社會就業總人數的比率達70%。我國服務業與西方發展國家比較,還有相當大的差距。由於服務業是滿足他人需要的活動,其發展水平是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全面、快速、健康地發展服務業,對於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緩解就業壓力,增加資金積累,改善人民生活,建設和諧社會,和諧民族,以至和諧國家,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因此,為應對21世紀面臨的挑戰,加速與國際經濟接軌,進一步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必須高度重視服務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推進服務業健康向前發展,除了深化我國服務行業體制改革以外,當前突出的問題是要從服務業的角度深刻理解其關系營銷的內涵、作用,並在搞好關系營銷方面採取有效對策。服務是一種本質上無形的活動或利益,它在服務提供者與顧客的互動過程中同步生產和消費。服務營銷的基本目標就是通過優質服務使組織和顧客保持良好的長期關系,而以發現、建立、保持和強化與顧客的良好關系為目的營銷就是關系營銷。為此,本文試就服務業關系營銷的本質特徵、重要作用,以及搞好關系營銷的對策加以論述。
一、服務業關系營銷的特徵
由於服務本身具有如下特色 :一是具有無形性,即買者無法在購買前試用,如嘗試、感覺、試聽等;二是具有不可分割性,即服務本身無法和服務提供者分割開來,很多的服務、創造、傳遞和消費是同時進行;三是具有異質性,指企業很難用提供標准化的服務;四是具有易逝性,即服務無法儲存。因此服務業的關系營銷既具有其他產業的關系營銷的共性,又具有本身的個性,即具有雙贏性、穩定性、過程性、無形性、公平性。
(一)雙贏性
獲得雙贏是服務業關系營銷的基礎,雙方在進行交易時不但要考慮自己的利益,更重要的是將對方利益擺在優先的位置上,讓對方利益得到滿足,如銀行對企業提供貸款時,考慮的是資信較好的企業,反過來資信較好的企業又為銀行帶來較好的貸款利息收益。因此關系營銷的關鍵也就是雙方找到利益的共同點,達到雙贏的目的。
(二)穩定性
由於關系營銷注重與顧客的合作,注重與顧客共同創造價值,注重保持和顧客改善關系,因此自交易開始建立的這種關系會更加穩定,顧客需要提供服務時會產生一種慣性,而這種慣性正是關系營銷穩定的基礎。如雖然顧客得到另外一家證券公司更優惠的交易傭金的許諾,但該顧客可能選擇繼續留在現有的證券公司,這是因為該顧客與公司有著長期的信任利益,這種長期的信任利益很難改變該顧客產生的慣性心理。
(三)過程性
這是服務業營銷最重要的特點,這一過程是由一系列活動所組成,這些活動消耗各種資源,包括了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通過服務型企業與顧客的互動,尋求找到顧客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服務過程中,顧客親自參與,顧客的這種參與構成了服務過程重要組成部分。如醫生對病人進行手術時,在手術過程中,都要詢問病人的感覺情況。因此服務業的關系營銷應更加關注其過程性。
(四)無形性
因服務是一種活動或利益,而不是實物,所以服務業的關系營銷不像其他營銷一樣,有產品去看,有感覺去觸摸,通常是以主觀的方式來感知服務,如坐火車旅行時,乘客只擁有一份將被安全送達目的地的承諾。
(五)公平性
為了與顧客建立更為密切的互信關系,取得最大的顧客價值讓渡,服務業的關系營銷還具有公平性的特點。首先是結果的公平,指顧客抱怨的結果,能夠與其不滿意的水平相匹配。其次是過程公平,即顧客在投訴後,馬上會有人在規定時間里進行處理。最後是對待公平,即顧客在投訴過程中會被誠實禮貌地對待。
二、服務業關系營銷的作用
(一)降低服務業的成本,增加服務業的利潤
通常講「不要回頭貨,只要回頭客。」由於關系營銷帶來的是忠誠的顧客,從而為降低服務業的成本,增加服務業的利潤創造了條件。首先節約了成本,據調查獲取新顧客的成本是保留一位顧客成本的5倍。由於與老顧客溝通起來容易,服務業不必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促銷,從而減少了運營成本。其次顧客的忠誠不僅可以拒絕同行服務業促銷的誘惑,而且還會主動向親朋好友和周圍的人推薦該服務業提供
的服務,成為不花錢而最具有價值的廣告,從而為穩定現實顧客,增加潛在顧客打下基礎。據有關資料表明,顧客保留率提高5%,其利潤就能增加25%~85%,良好的關系下,顧客對服務業感情越深,他們投入這家企業的貨幣、時間和精力也就越多,這家服務業的收入就越穩定,利潤也就越多。最後是關系營銷可以克服服務易逝性所導致的供需矛盾,減少了因服務能力過剩或短缺造成大量利潤損失的機會,增加利潤,減少成本。如海南的旅遊公司正是通過與全國旅遊公司建立這種關系營銷來平衡因季節不同造成的需求矛盾的。
(二)減少顧客非貨幣成本支出
一是時間成本,大多數服務要求顧客親自參與,因顧客要花費時間,這主要表現在往返路途、等待等接受服務過程花費的時間,建立這種關系營銷可以減少這種時間成本支出。二是搜尋成本,即指顧客為確定和選擇所要接受的服務以及估計服務的價格而付出的腦力勞動,關系營銷可以減少服務的無形性和服務價格不可見性的搜尋成本。三是便利成本,指顧客為前往服務場接受服務所付的各種代價,包括了時間、體力和金錢等。四是精神成本,這主要是對顧客購買和消費一些服務時所付出的精神成本,如擔心被騙、擔心被拒絕、擔心被敷衍等,關系營銷減少由於顧客關系不熟悉所帶來的精神成本支出。
(三)提高顧客滿意率,為顧客獲得更為優質服務創造條件
由於服務本身的過程性、無形性和易逝性,顧客在服務過程中,心理愉悅感是顧客滿意的重要因素,關系營銷可以滿足顧客受尊重、社交及消費心理的需求,從而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獲得超值享受創造條件。如一個旅遊者和導游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對旅遊者獲得旅遊方面的心理需求,就會大有益處。
三、搞好服務業關系營銷的對策
(一)提升顧客價值資產
服務業的盈利能力不但取決於服務本身,更重要的取決於長期顧客關系的維系,而要取得更加忠誠的顧客,關鍵是要給顧客更多所得,減少顧客付出,要達到這兩個目的,必須提升顧客價值資產。價值資產由服務的質量、價格和服務便利性三個要素構成。提升價值資產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服務價格,使顧客更便利,這也是搞服務業關系營
銷的前提和基礎。首先是提高服務質量,服務的質量可分為四個主要部分:有形產品成分、無形服務成分、服務提供過程和服務環境。在這四個部分中,有形產品成分和無形服務成分的質量控制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重視,但服務提供過程則非常難以保持穩定,成為最重要的競爭砝碼,服務的環境,在零售業中尤為重要。如走進美容院大廳給人以美的享受,顧客就會對服務質量產生較好的感覺。其次是降低價格,對爭取很多顧客,維系關系營銷也非常重要。最後是使顧客更便利,包括了地理位置、方便使用和可獲得性三個要素,地理位置對服務業非常重要,如麥當勞開設了為過往開車顧客服務的便利窗口,使得司機不用下車就可以購買食品,成功地吸引了大量顧客。
(二)開辟多種渠道,維系顧客關系
在服務業競爭越演越烈的今天,提高顧客的價值資產來進行關系營銷,遠遠不夠,還必需開辟多種渠道維系顧客關系,進一步提高顧客保留率。首先是常客回報活動,常客回報是綜合性關系營銷和顧客保留中一種最基本的層次。採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服務業績,更重要的可以提高商譽,如航空公司和酒店採用免費機票、免費住宿、價格優惠,對獎勵忠誠的顧客有較大作用。其次是特殊贊賞和特殊對待。最後是進行聯誼和感情交流活動,將顧客的興趣、財務刺激和情感交流相結合的聯誼活動,可以建立顧客對服務組織及其供應品的依戀之情,並加強顧客相互之間的情感聯系。
(三)為顧客提供品牌服務和特色服務
在追求生活同質化的今天,要滿足顧客的消費期望,消除服務中異質性所帶來的差異,關鍵是要為顧客提供品牌服務,如美國聯邦快遞公司,之所以能成為快遞市場的領導,其重要原因是隔夜包裹快運品牌服務得到顧客的認同。此外為滿足豐富多彩的消費需求,為顧客提供特色服務也是必不可少的。如美國的著名麗嘉酒店,增設「技術」崗位,安排專業技術人員全天候命,幫助客戶解決各種電腦軟硬體問題,商務旅客認為這是一項價值很高的服務。
(四)進行服務補救
一方面由於服務的無形性,使得服務很難標准化,顧客缺乏有形的標准作為參照,對服務的感知總是比較主觀,難於把握。另一方面由於服務的異質性,因而其產生的問題不能確定質量的一致,顧客沒有一定的評定標准。此外由於服務不可分割性,要求顧客和服務人員都必須了解整個服務傳遞過程,才能實現顧客的真正滿意,但是在服務中很難實現兩者之間的全過程的不可分割。基於上述原因,服務中產生差錯是不可避免的,但重要的是對產生差錯進行服務補救。首先重視顧客問題,承認問題的存在,分析失誤的原因,對服務失誤進行評估,並能在恰當的時候對顧客道歉。其次是建立一個服務補救預警系統,在問題出現前預見到問題並予以避免。再次有效處理顧客抱怨和投訴,顧客投訴是發現服務失誤的一個重要來源,須設計方便顧客投訴的程序,引導顧客投訴。最後盡快解決問題,一旦發
現服務失誤,服務員必須在失誤發生的同時迅速解決失誤,防止失誤升級。
(五)建立服務業關系營銷管理信息系統
在現代信息社會中,信息已成為服務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通過建立信息系統來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是贏得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服務管理水平、改進服務質量、搞好客戶關系、進行服務補救的前提和基礎。組建關系營銷信息管理系統的實質,就是採用資料庫和交互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廣泛收集和積累各類公開發表的數據和消費者數據,然後分析和處理這些數據,從而為深入了解每一位客戶的需要、愛好及質量服務要求打下基礎,達到改進服務體系,進行服務創新,並提升服務業關系營銷層次的目的。
⑤ 寫客戶滿意度分析的論文 屬於服務營銷這門課的范圍嗎我們期末要寫服務營銷這門課程的論文
沒有偏題,應該是正解,服務營銷是大概念,滿意度是具體指標,當然滿內意度也是分成好容幾塊內容,但是服務的滿意度佔比是很大的,而且是產品之外的具有靈魂性質的營銷核心,產品再好服務不到位,那也會輸的很慘,畢竟人是感情動物,商家通過服務與顧客形成鋼鐵的聯盟,這樣的商家才是無敵的銷售。這個方向沒錯,你就好好寫吧!
⑥ 跪求關於酒店服務營銷的論文
淺談旅遊酒店服務營銷
摘要:本文就旅遊酒店服務營銷的內涵首先做了介紹,接著分析了旅遊酒店服務營銷的特徵,最後分析了的旅遊酒店服務營銷的策略。最後附上筆者在酒店服務的親身感受。
關鍵詞:旅遊酒店 服務 產品 營銷 策略
一、引言
隨著我國旅遊事業的發展,酒店業也得到很快發展,據國家旅遊局統計:到2001年止,我國已評定星級的酒店賓館近8180家。所以要在眾多的酒店中能夠更好更快的向前發展,優質的服務是必不可少的。
二、旅遊酒店服務營銷內涵
1、服務和服務產品。表面上看, 服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實際上服務是一種復雜的過程。美國服務營銷方面的專家克里斯蒂·格魯諾斯認為: 服務一般是以無形的方式, 在顧客與服務職員、有形資源商品或服務系統之間發生的可以解決顧客問題的一種或一系列行為。一般服務具有以下4 個主要特徵: 無形性;不可分離性(服務的生產和消費同時發生);可變性;易消失性。這些特點使得服務在營銷管理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和有形產品不同。
把服務當作一種產品來理解, 是服務管理理論的基礎。換句話說, 服務管理模型把服務當作一種可以生產、營銷、消費的對象, 雖然這種模型還不是很完善。作為一種包含各種有形和無形服務的集合, 人們稱這種產品為「服務包」。基本服務包由三個內容組成: 核心服務; 便利性服務;支持性服務。核心服務是企業存在於市場的原因, 就酒店服務中, 提供住宿是核心服務。為了讓顧客可以使用核心服務, 通常還需要附加的服務,旅館需要接待服務。這種附加的服務由於具有方便核心服務使用的作用,所以叫便利性服務。支持性服務不是方便核心服務的消費和使用的,而是用來提高服務價值或者是服務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的。如旅館的餐飲服務就是屬於支持性服務。支持性服務和便利性服務之間的界限不是那麼分明,但是可以這樣來理解,便利性服務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它核心服務就處於癱瘓,而支持性服務僅僅是作為一種競爭手段。即使沒有它們,核心服務仍然可以發揮作用。
然而,基本服務包並不等同於顧客感知的服務產品,充其量也只是顧客全面感知質量的技術產出方面。由於服務的特點,顧客在一定程度上參與服務的生產,服務的過程即是買賣雙方相互作用的過程, 包三個基本要素:服務的可接近性、買賣雙方的相互作用、顧客參與。這些要素擴大了服務包的概念,形成了擴大的服務供給。當然, 這三種服務供給的要素必須服從顧客利益,是目標顧客所追求。例如賓客的要求半天得不到服務員的反應;或者賓客覺得浴室用起來過於麻煩, 那麼再好的服務包的感知質量也會很糟。
正如感知的質量模型認為,形象對實際經歷的服務的作用如同一個過濾器。好的形象強化實際經歷的感覺,壞的形象則會破壞它。同時由於服務的無形性,溝通活動不僅對顧客預期產生影響,而且對顧客的經歷也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形象和溝通管理變成發展服務產品整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外口碑也是很重要的,它對形象是一種長期的影響,在顧客購買和消費服務產品時,口碑的作用可能是立竿見影。所以酒店進行的一些廣告、宣傳、公共關系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2、服務營銷。一提起營銷理論, 人們很容易就想到了營銷組合4P , 即產品(Proct) 、銷售渠道(Place) 、價格(Price) 以及促銷( Promotion)。傳統的營銷4P 理論研究是從五、六十年代的包裝消費品發展起來的, 雖然傳統的營銷組合中包含了重要的、甚至是營銷核心成分的多種元素, 但是後來的發展證明了它較大的局限性。在服務業中, 營銷並不只是營銷部門的事, 它要涉及到整個組織,傳統的營銷模式即4P營銷組合並不使用於服務業,取而代之的是營銷的關系觀點。關系營銷是一種致力與發展和強化連續的、持久的顧客關系的長期戰略。在關系營銷中,互動營銷是關鍵,而互動正是服務的特點所在,所以服務營銷是在關系營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就不難理解了。筆者認為,服務營銷可以說是全面的營銷職能,可分成明顯的兩部分, 傳統的營銷功能和互動的營銷功能,這當然是由服務產品的特點所決定的。
三、旅遊酒店服務營銷特徵
根據美國營銷專家菲利普·科特勒的觀點: 每一行業中都滲透著服務, 其區別只在於所包含的服務成份的多少, 在他提出的由「純粹有形產品」向「純粹服務」過渡的產品分類模式中, 酒店產品屬於「有形產品與服務的混合」即服務成份較高的產品范疇。因此, 酒店服務產品營銷具有區別於純粹有形產品的有以下特徵:
1、擴大的服務產品外延。酒店服務是一種綜合產品, 從賓客的角度出發, 客人在酒店的花費不像購買彩電、冰箱那樣購得具體的物質產品, 而是在酒店下榻期間得到的一組綜合產品。諸如物質產品部分(客人實際消耗的物質產品, 如食品、飲料) ; 賓客感官享受到的部分(通過視、聽、觸、嗅覺對設備傢具、環境氣氛、服務技術、服務質量的體驗) ; 賓客心理感受到的部分(客人對產品在心理上的感覺, 從而引起的舒適程度和滿意程度) 。客人對酒店產品質量的評價, 實質上就是對上述三部分的綜合評價。
2、賓客同服務者的互動過程。服務的特有特徵之一是客人主動參與服務生產過程。每一個關鍵時刻都涉及客人和服務提供者之間的交互作用。賓客對服務過程的加入使服務效果不僅取決於服務者的素質、專業知識以及服務者是否被賦予了足夠的自主權, 還與賓客的個人行為特點密切相關。所以, 服務者和賓客成為酒店營銷管理的兩個主要目標。
3、服務質量的全面控制。服務質量是一個復雜的話題, 由於服務的個人主觀性、使得難以用統一的客觀標准來衡量, 因此酒店服務質量需從兩方面來描述: 技術質量, 由服務操作規程來控制; 職能質量, 由賓客的感受和滿意度來描述。賓客對服務的滿意是將對接受的服務的感知與對服務的期望相比較得出的結果。當感知超出期望時, 服務被認為具有特別質量, 賓客表示出高興和驚訝。當沒有達到期望時,服務註定是不可接受的。當期望與感知一致時, 質量是滿意的。服務的期望受到口碑、個人需要和過去經歷的影響。所以服務質量控制是一個全面的過程。酒店提高服務質量既要從培訓、激勵服務人員動手還要注意改善服務設施和服務設備, 注重服務人員的儀態儀表, 因為服務環境對顧客感覺中整體服務質量會有很大影響。
4、服務產品的時間價值。對於製造業來說,如果需求較少, 產品可以儲存但是服務不可以。服務是易逝性產品, 如不使用將會永遠失去。服務設備、勞動力等實體形態的存在, 只能代表服務供應能力而非服務本身。賓客對服務的需求表現出周期性, 高峰期和低谷期差別很大。因此, 服務能力的充分利用成為一大管理挑戰, 使波動的市場需求同供應相匹配並在時間上一致變成為酒店管理的一項重要課題。由此我們可以想像, 在面對面的服務中, 時間因素對提高賓客對服務的評價起著重要的作用。
四、旅遊酒店服務營銷的策略
1.給服務確定一個主題。這是體驗經濟下,酒店服務的第一步。看到硬石餐廳、熱帶雨林咖啡廳這些名字,就會立刻聯想到進入餐廳的感覺,因為他們都有鮮明的主題。主題化是營造環境、營造氣氛、聚焦顧客注意力,是顧客在某一方面得到深刻感受的有效手段,它是在對廣大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和慾望進行准確把握之下的定位。一方面,可以通過物境、情境兩個情感體驗階段來使顧客的綜合心理感受向既定的服務主題靠攏。首先是物境。通過對客人感官的刺激來加強服務的感知化。一種體驗越是充滿感覺就越是值得回憶。其次是情境。環境、氛圍所表現的主題讓客人產生溫馨亦或高雅的感覺,以此觸動顧客內在的情感,讓遊客的體驗和感受與酒店的主題產生共鳴。另一方面,一個旅遊酒店總有其依附的旅遊市場或一個旅遊目的地,所以在確定主題時,可以向其依附的旅遊市場、旅遊目的地靠攏。若根據旅遊市場確定主題,就要分析酒店客源的市場特點。若根據旅遊目的地確定主題,就要准確把握旅遊目的地的旅遊主題。
2、服務差異化策略。差別化戰略的實質是創造出一種能被感覺到的獨特服務。實現差別化有許多形式, 包括品牌形象, 技術, 特性, 顧客服務, 經銷商網路以及其他等等形式。酒店把服務當作產品是建立在顧客觀念的基礎上的。但由於在同一時間、地點, 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需求, 而在不同時間、地點, 同一客人的需求側重點不同, 服務產品與賓客需求之間的關系也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 酒店服務僅靠嚴格管理和規范操作並不能獲得賓客的普遍滿意, 唯有針對性的個性服務才能打動賓客的心。當然個性化服務意味著成本的增加。這就需要在賓客滿意和效益之間尋求一個最佳結合的服務模式: 以滿足多數賓客的共同需求的規范服務為主, 輔之以滿足賓客的個性化需求的非規范服務, 從而顯示酒店的服務特色。例如一些酒店提供的細致入微的「貼身服務」,集中體現了發自服務內心、靈活針對不同對象服務的藝術創造性。
3、服務實體化策略。酒店服務具有無形性的特徵, 賓客只有通過服務環境中有形事物的感知, 來建立對酒店企業形象和服務質量的認識。利用服務過程中可傳達服務特色及內涵的有形展示手段來輔助服務產品推廣的方法, 在服務營銷管理中稱「服務實體化策略」。酒店中通常在確保滿足賓客基本需求的基礎上, 通過創造良好的服務環境和氣氛, 使賓客感到特殊的興奮和驚喜, 從而提高賓客對服務的滿意度;通常通過改善服務包裝, 例如設計酒店建築外觀的獨特造型, 企業統一服務形象標識, 增加服務的附加值; 改進服務的社交要素, 提高員工的社交技能, 使賓客覺得酒店是值得信賴的。
4、服務延伸策略。賓客同服務者的互動是服務營銷的本質特徵之一, 而且這種互動不是一時的,而應該是長期的有研究報告表明: 老賓客比初次賓客可為企業多帶來20~80%的利潤,老賓客每增加5% ,企業的利潤則相應增加25%至85%左右。對於強烈依賴賓客消費的酒店業, 穩定而忠誠的賓客對服務價格變動的承受力強, 對服務失誤持寬容態度,他們無疑是企業寶貴的財富。因此, 為了培育企業固定的消費群體, 建設良好經營的社會環境, 許多酒店對傳統的服務內涵加以延伸, 為賓客提供周到的售後服務和追蹤聯系, 使良好的顧客關系能得強化。例如,建立酒店賓客檔案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服務。建立賓客聯系和跟蹤制度; 建立賓客組織, 如推行VIP卡和俱樂部等等; 這些措施使分散的賓客與酒店始終保持緊密的聯系, 形成一個廣泛的社會網路, 並且不斷強化其品牌的忠誠度。
5、內、外部營銷整合策略。傳統的營銷理論主要是外部營銷, 通過各種促銷手段向外部賓客提出承諾, 激發其消費慾望。這比較適用於製造業生產的有形產品。這類產品的生產和銷售過程是分開的, 消費者一般看不到生產過程。銷售和服務人員對這類主要由生產過程決定的產品質量影響不大。因此, 這類公司在傳統上往往忽視銷售與服務人員對產品質量的影響作用, 只注重外部營銷。而在服務行業, 由於服務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同時進行, 因此, 這類產品的銷售人員和服務人員同消費者的相互作用就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根據顧客感知服務質量模型, 賓客對服務的最終評價並不是由實際提供服務的質量決定的,而是取決於許諾的服務和實際的服務之間的差距, 只有前後兩者協調一致或後者超過前者水平時, 賓客才會滿意。一些酒店的服務員出於短期提高個人銷售業績, 以超過酒店實際服務能力的承諾迎合賓客, 使賓客對服務的期望值過高, 最終只會引發賓客的不滿。因此, 服務產品的對外營銷行動在推向市場之前必須先在員工中間開展營銷, 即所謂的內部營銷。由全體員工構成的內部市場, 它首先應該受到重視, 否則酒店的外部運作將會受挫。世界上最成功的酒店公司之一———美國馬里奧特公司成功經驗就是內部營銷的成功應用。馬里奧特的管理者認為如果員工熱愛他們的工作, 以在馬里奧特酒店工作為驕傲, 他們就會很好地為顧客服務, 滿意的顧客會經常光顧馬里奧特酒店。而且, 接待愉快的顧客也會使員工滿意, 由此產生更好的服務和更多的回頭客。「有效的服務需要可以理解服務意圖的人」, 內部營銷是外部營銷成功的先決條件。只有通過內、外營銷策略整合, 酒店的服務才能協調一致, 產生積極的效益。
6、E化服務。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網路化的時代,知識經濟的興起是生產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電子技術無處不在,這就為酒店形成產品和服務的數據化、網路化、智能化和虛擬化創造了條件。E化首先表現在電子商務上,2000年亞洲旅遊業電子商務大會的負責人凱瑟琳·欣斯頓曾表示,電子商務對於旅遊業核心業務的開展非常重要,它不是一種時髦的用語,而是實實在在的。例如,網上預定就為今後酒店的動態訂房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介面,形成面向Web的管理系統,大大降低運行成本,對提高酒店的整體競爭力舉足輕重。E化還表現在飯店管理系統的網路化與智能化。從前台客人登記、結賬到後台的則務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采購管理系統、倉庫管理系統都將形成網路化的管理。例如上海通貿大酒店的會議室採用了可視電話系統,可以跨全球同時同聲傳影傳音翻譯,這些顯然都是酒店E化的表現。酒店E化,意味著酒店中高科技的含量越來越重。最近,美國休斯敦大學希爾頓酒店和餐飲管理學院將虛擬現實、生物測定、「白色噪音」等先進技術賦予酒店,提出了具有全新內涵的21世紀的酒店客房光線喚醒、無匙門鎖系統,自動感應系統,虛擬現實的窗戶,電子控制的床墊、客房內的虛擬娛樂中心,這些都不再是夢想,都會隨著酒店的進一步的E化成為現實
7、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個性化服務是指為顧客提供具有個人特點的差異化服務,以便讓接受服務的客人有一種自豪感,一種滿意感,從而留下深刻印象和美好回憶。這個「個性化」是在標准化服務的基礎上的個性化。標准化服務只能滿足客人的共性需求或基本需求。在體驗消費時代,顧客追求的是個性化、差異化。而對千差萬別的客人,顧客之間的需求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而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個性化已成為人們選購的價值取向,所以,酒店應根據客人的個性化需求,隨機應變,提供個性化服務。個性化服務最重要的是具備超前意識,就是提供超常的服務和超前服務。超常服務是指以超出常規的方式為滿足顧客偶然的、個別的、特殊的需要而提供例外的服務,這種服務一般可超出客人的期望,給客人一份意外的驚奇,最容易給客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超常服務具有超前性,能讓客人覺得自己被重視,從而帶來更強烈的滿意感。如果一位客人在電話預定中提到,他將約定一位生意場上的朋友共進午餐,並商談一些業務上的事情,但沒有提出具體的要求。餐廳服務人員可以在預定記錄本上標注類似「2人工作餐」的字樣,等到了這一天,當客人由迎賓小姐帶到一個專門為他們預留的較為僻靜的角落座位時,這位客人一定會為餐廳超前的、周到的服務所嘆服。
五、個人服務經歷
大二暑假我應聘了某國際大酒店的前廳部,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培訓,酒店前廳部經理根據各自的特點,非常地能夠用人之所長的給我安排在禮賓接待的工作崗位。工作內容是站在大堂,在接送來往客人之外,觀察發現客人的需求,主動提供幫助,提前甚至超值的服務。我先被安排到電梯禮儀,工作內容是迎送進出電梯的客人。自己在剛開始根本找不到角色感,客人來了等到客人自己摁電梯我才反映過來,甚至不好意思開口問好,笑得也不自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試著面帶微笑的說「您好,早上好,中午好,下午好」。並想著自己穿著這身制服是為客人提供服務的。於是我懂得當看到有客人走進來時提前摁開電梯,這樣他們就不會等太長時間,我大膽試著去做。當客人回應我對我說「謝謝」時,我就增加了自信心。以後,我習慣了微笑、問好。當客人進電梯時我也能夠用標準的電梯禮儀送客人進去。也經常聽到客人的贊揚和鼓勵。 「你會把這么枯燥而簡單的工作變得有生命力」。這是一位客人對我的評價。由於我的快速的適應能力和很好的工作表現,電梯禮儀的工作就結束了。我的工作區域變為整個大堂。我開始為客人提供各種各樣的個性化服務。看到客人拉著箱子近來,我上前迎接客人,簡單問好後問客人是否有預定,貴姓,得到信息後,引導客人到前台馬上把信息傳遞給前台的工作夥伴,讓客人在下一環節中能被直接稱呼。做到工作的傳遞性。當我參加工作會議時,經理讓我談一下工作感受,我是這樣說的:「我就把酒店大堂當作是自己家裡的客廳,來往的客人就是來自己家做客的客人,客人來了一定要盛情款待,做主人應盡的責任,讓每一位走進大堂的客人有家外之家的感覺,營造一種喜迎賓客的氣氛。」後來也有一些優秀的案例在我身上發生,包括美國抱嬰團的一些可愛的美國朋友。雖然短短兩個月時間,但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寶貴的第一份工作經驗。這段經歷讓我學會了如何為別人著想,如何與人為善,懂得幫助別人就等於幫助自己。也感受到超越自我的快樂。作為服務人員的心態很重要,要學會在工作中尋找快樂,把真誠和快樂帶到工作中去,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在創造價值的同時體現自我價值。
六、參考文獻
[1] 田亞麗.中外飯店服務模式比較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校學報,2003(5).
[2] 曾武英.試論飯店體驗服務產品及其開發[J].集美大學學報,2003(4).
[3] 周林.體驗經濟時代的市場營銷新思維[J].市場經濟研究,2005(4).
[4] 饒勇.我國旅遊酒店業向成熟轉化時期的競爭特徵和戰略對策[J].經濟評論,2004(4).
⑦ 我在寫現代企業的服務營銷的論文,我想問一下服務營銷的目的意義,謝謝,緊急
服務營銷是企業在充分認識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前提下,為充分滿足消費者需要在營銷過程中所採取的一系列活動。服務作為一種營銷組合要素,真正引起人們重視的是本世紀80年代後期,這時期,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顯著提高,產業升級和生產的專業化發展日益加速,一方面使產品的服務含量,即產品的服務密集度日益增大。另一方面,隨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消費者隨著收入水平提高,他們的消費需求也逐漸發生變化,需求層次也相應提高,並向多樣化方向拓展。
⑧ 體驗屬於服務營銷范疇嗎,《服務營銷》論文可以寫哪些啊
服務營銷,就是在傳統的營銷4Ps的基礎上,增加了3個服務性的Ps,即People
(人)、Process(流程)、和版Physical
Environment(物質環境)。
體驗是服務營銷的權重要內容。因為服務有關的3個Ps都與顧客的體驗息息相關。而顧客體驗最直觀的評價就是顧客滿意了。
其實服務營銷的論文有很多方面可以寫,也有很多角度可以寫,你可以根據你所擅長的知識或熟悉的行業來確定選題。比如,服務營銷中的服務質量管理和顧客滿意研究,某商業銀行的流程管理與客戶體驗關系研究等等。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