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監督
1. 民主監督的重要途徑和意義
途徑
我國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渠道和方式有:
①信訪舉報制度;
②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③輿論監督制度;此外,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活動,都是近年來民主監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意義
①有利於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 有助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現代化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②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於同邪惡勢力進行斗爭,勇於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自己的監督權;必須採取合法方式,堅持實事求是原則,不能幹擾公務活動。
2. 公民民主監督權的內容
監督權的內容具體包括如下各項: (一) 批評建議權 批評權是公民對於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缺點和錯誤,有權提出要求克服改正的意見。建議權則是指公民對國家機關的工作,有權提出自己的主張和建議。 (二) 申訴權 申訴權是指公民對國家機關作出的決定不服,可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請求,要求重新處理的權利。申訴分為訴訟上的申訴和非訴訟的申訴兩類。訴訟上的申訴主要是指當事人或其他公民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及經濟糾紛等判決或裁定不服,認為確有錯誤,依法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檢察院提出申請要求重新審查處理的行為。對於訴訟上的申訴,我國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民事訴訟法和人民法院組織法對此都作了詳細規定。非訴訟的申訴主要是指公民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決定不服,向其上級機關提出申請,要求重新處理的行為。 (三) 控告檢舉權 控告權是指公民對違法失職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侵權行為提出指控,請求有關機關對違法失職者給予制裁的權利。檢舉權則是公民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失職行為向有關機關進行檢舉的權利。 (四) 取得賠償權 取得賠償權是指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時,受害人有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1994年5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制定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對公民取得賠償的范圍、程序、賠償方式和計算標准等項內容作了規定。按照國家賠償法,我國公民取得賠償分為兩種情況,一是行政賠償,一是刑事賠償。行政賠償的范圍包括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行政職權時侵犯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情形。刑事賠償的范圍則包括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情形。這種賠償制度的建立,將進一步增強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執法、司法的嚴肅性,增強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人民、為社會負責的責任感,是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制度。
3. 我國公民參與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的方式分別是什麼
民主決策: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
民主監督: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
決策制度是民主決策機制的核心內容。民主決策機制大量的內容體現為制度形式,並通過制度來規范和保障這一機制的有效運行。
作為要素的制度主要民主決策源於政治協商有:調查研究制度,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和聽證制度,專家咨詢制度,民主集中制,決策失誤責任追究制等。決策規則是民主決策機制的重要內容,是制度運作的相關規定和實施細則。
更需要廣泛聽取來自各個方面的批評和監督,以利於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克服缺點,自我完善。建立和完善民主監督制度,可以防止特權和腐敗滋生。特權主義和腐敗分子,最害怕的是群眾。
要有群眾監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凡是搞特權、特殊化,經過批評教育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權進行檢舉、控告、彈劾、撤換、罷免,要求他們在經濟上退賠,並使他們受到法律、紀律處分。
(3)民主監督擴展閱讀:
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主要意義:
1、完善民主決策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內容。
2、完善民主決策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
3、完善民主決策制度,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
4、在多黨合作中,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實行互相監督。由於中國共產黨處在執政地位,更加需要自覺接受民主黨派的監督。在多黨合作中進一步發揮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5、在新時期,根據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又進一步提出了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歷來是把互相監督作為多黨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就必須進一步發揮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作用。
4. 我國的民主監督方式主要有哪些
我國的民主監督方式主要途徑:
1.通過信訪舉報制度;
2.通過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聯系群眾制度;
3.通過輿論監督制度;
4.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等。
拓展資料
民主監督作為「自下而上」的非權力性監督,主要是通過提出建議和批評協助黨和國家機關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義。它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和紀律的強制性,其意義和作用往往不容易被人們所理解,在實際生活中也往往被一些領導人和工作部門所忽視。
鄧小平對民主監督的重要性作了多次強調。首先,他指出,「實行群眾監督可以把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只有把群眾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會有更廣泛的基礎。
其次,加強民主監督,有利於集思廣益。鄧小平同志說:「由於我們黨的執政黨地位,我們的一些同志很容易沾染上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和宗派主義的習氣。因此,對於我們黨來說,更需要廣泛聽取來自各個方面的批評和監督,以利於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克服缺點,自我完善。」建立和完善民主監督制度,可以防止特權和腐敗滋生。特權主義和腐敗分子,最害怕的是群眾。
正因為如此,鄧小平同志要求,「要有群眾監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凡是搞特權、特殊化,經過批評教育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權進行檢舉、控告、彈劾、撤換、罷免,要求他們在經濟上退賠,並使他們受到法律、紀律處分」。
意義
1有利於消除腐敗現象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有利於改進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
2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3有助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
民主監督--網路
5. 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的區別
民主決策是一個先民主後集中的過程,也是集體智慧統一與形成的過程。民主決策堅持的原則是少數服從多數,並非每一個人的建議都被採納,但要注意尊重少數人的意見。像市民寫信等提出建議,並不是民主決策的過程,而是調查論證的過程。
民主監督是一個對決策實施的監察和督導督促,防止決策得不到落實或走樣。孫大伯質疑居委會,不屬於民主決策,應是民主監督的范疇。
6. 民主監督的幾種方式如何區分
:1.監督從民來主和法制自兩個維度分。民主監督:公眾、權力機關、輿論監督、政黨監督、政協監督。 法制監督:行政監督、司法機關監督。 2.監督從權力系統內部與外部分:外部,公眾、權力機關、司法機關、政黨監督、政協監督。 內部:上級監督、審計監...
7. 民主監督與監督權 什麼區別
監督權,來是指公民有監督國家機自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公務活動的權利。它是公民參政權中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是國家權力監督體系中的一種最具活力的監督。它包括公民直接行使的監督權和公民通過自己選舉的國家代表機關代錶行使的監督權,另外,公民的許多權利具有監督國家權力的性質。一方面,人民代表受選民和原選舉單位的監督,原選舉單位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罷免本單位選出的代表.另一方面,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極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任何國家機關極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檢舉的權利
8. 我國民主監督方式有哪些
信訪舉報制度;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輿論監督制度;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
民主監督——是人民政協三大主要職能之一(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民主監督作為「自下而上」的非權力性監督,主要是通過提出建議和批評協助黨和國家機關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義,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和紀律的強制性,其意義和作用往往不容易被人們所理解,在實際生活中也往往被一些領導人和工作部門所忽視。
(8)民主監督擴展閱讀:
主要意義:在多黨合作中,中國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實行互相監督,由於中國共產黨處在執政地位,更加需要自覺接受民主黨派的監督,在多黨合作中進一步發揮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發揮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作用,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在為實現共同目標而奮斗的過程中團結合作,同時又實行互相監督。
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與民主黨派"長期合作、互相監督"的方針,毛澤東同志在闡述這一方針時指出:打倒一切,把其他黨派搞得光光的,只剩下共產黨的辦法,使同志們很少聽到不同意見,弄得大家無所顧忌,這樣做很不好。
有意識保留民主黨派,就是要聽不同意見,還說:各黨派互相監督的事實早已存在,就是各黨派互相提意見,作批評,所謂互相監督,當然不是單方面的,共產黨可以監督民主黨派,民主黨派也可以監督共產黨。
在新時期,根據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中國共產黨又進一步提出了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歷來是把互相監督作為多黨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就必須進一步發揮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主監督
9. 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的區別
民主決策分為兩類,但主要是指政府決策,按照法定的程序,保證決策科學、民主;
民主監督是指人民對一切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監督的途徑理論上有:批評、評議、網路等等
二者的主體、對象、途徑各不相同
10. 民主監督有什麼意義
意義
1有利於消除腐敗現象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有利於改進國家機關回和國家工作人答員的工作。
2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權益。
3有助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