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教學信息服務網

教學信息服務網

發布時間: 2020-11-21 03:13:24

Ⅰ 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系統構建的總體框架

網路信息時代的到來,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充分發揮網路信息技術優勢,創新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成為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主題。為此,2012年3月教育部頒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對未來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從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建設模式上作出全新闡釋,集中強調了「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創新,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的支撐與引領作用」。隨著該規劃的實施,高等院校網路信息服務體系將成為學校辦學職能發揮的重要陣地;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規模和水平,將成為高等院校辦學實力的主要體現;建立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基礎上的各種網路信息服務平台系統,將成為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等辦學功能發揮的主要方式與途徑。高等院校如何運用現代網路信息技術手段,系統規劃和全面推進基於網路環境下的網路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辦好開放式大學,將成為高等院校不斷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一、網路信息技術對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產生的深遠影響

網路信息技術一經產生,便向世人展示出其廣闊的應用前景。網路信息技術與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的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發生革命性的變革。第一,信息技術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學內容發生變革。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確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組織相應的知識體系和經驗來設計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內容體現出了知識和經驗的系統性,但也暴露出了更新速度慢及與現實經濟社會需求脫節等弊端。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了信息技術與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的融合,更催生了不同學科教學內容和學生創新4C 能力(Critical thinking,Communication,Collaboration,Creativity,即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協作能力、創造力)的交叉滲透和有機融合,不僅豐富了已有的教學內容,更為其增添了新的內涵。第二,信息技術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方式發生變革。傳統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主,採用的是以群體為對象的標準式教學,所遵循的知識傳播過程主要是從教師到學生的單向傳輸過程,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所特有的學習風格、興趣、能力,以及創新思維等個性差異。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改變這種單一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方式提供了契機。如融入網路信息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方式,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創新精神,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差異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提供了有力支撐。第三,信息技術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學工具發生變革。傳統的教學工具受場地、教具等多種條件的限制,呈現出功能單一、交互性弱、損耗性大、靈巧差等特徵。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地避開了傳統教學的種種限制,可以催生更多功能多、可持續、靈活性、輕便性新型教學工具。如「Clicker」、「幾何畫板」、「超級畫板」、「電子課本」(E-Textbook)等教學工具,不僅可以為傳統教學工具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而且可以推動形式多樣的專用教學工具創新發展,從而直接服務於教學,提升教學效果。第四,信息技術使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環境發生變革。以互聯網、攜帶型智能手機與電腦、聲像視頻等多媒體工具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時空地域的界限,網路學習、移動學習、微型學習、泛在學習、虛擬學習等一系列數字化學習不斷涌現,從根本上營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學習環境。以雲計算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雲端教育學習環境,將家庭、戶外、學校、社區學習中心等各個物理空間連為一體,形成虛擬化的雲端學習空間,可以實現家校互聯、資源互通、師生互動、生生互助,為形成「學習型社會」提供了一種高度智能的信息化學習環境。第五,信息技術使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模式發生變革。傳統實體型校園式的辦學模式,使得高等院校教育教學模式存在嚴重的階段性、選擇性和封閉性特徵,學生只能集中在學校接受固定階段的教育,一旦畢業便意味著接受教育階段的結束;有限的教學資源,決定了只有特定的人群才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不同地域高等院校封閉式的辦學過程,客觀上造成高等院校教育發展不平衡,教育質量落差較大。隨著網路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與高等教育的不斷融合,使得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實現了持續性、普適性和開放性,為建設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信息化服務體系、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提升教育質量和教育公平、支持繼續學習和終身教育、構建開放式大學和學習型社會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

二、高等院校教育教學信息化發展的階段性

網路信息技術自產生以來,其服務功能和服務領域實現了飛速的發展,網路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融合程度也呈現出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拓展和深化的動態發展演變過程。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通過對網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過程的總結、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四階段發展理論,對比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網路信息化的發展演變過程,也表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發展演變態勢(圖2-1)。

圖2-1 網路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融合的發展演變

1.與教育教學融合的起步階段

學校仍然延續著以實體型教學資源為依託、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被動式接受為主要形式的傳統辦學思路,網路信息技術只是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運用,表現在教學工具的多樣化、教學方法的改善、教學內容的改進、教學模式的局部變革、教學管理的軟體化等;如基本的計算機知識、辦公軟體操作,電子郵件使用等加入教學內容中,教師的板書以PPT 演示文稿代替,教育管理軟體開始初步應用等;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經經歷了這一階段,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重大影響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同,信息技術的引入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主動的行為。

2.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應用階段

教師體驗到了網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的優勢,出現了教師主動和廣泛地應用網路信息技術不斷優化教學工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持續改進教學模式,網路信息技術與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的融合程度得到深化;我國大部分高等院校已經進入了這一階段,但隨著廣大教師運用網路信息技術積極性和主動性的不斷提高,學校卻面臨著網路信息基礎設施和優質資源難以滿足需求的障礙。

3.與教育教學融合的整合階段

隨著學校網路信息基礎設施的系統規劃與建設,基於網路環境條件下教育教學資源拓展體系的構建,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將實現全新的變革,由主要依託實體型教學環境向主要依託網路信息化教學環境轉變,教師充分利用學校完善的網路信息教育教學平台系統,實現教學工具、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的全面革新,組織和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通過積極的引導和輔助,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提升學習效果;目前,我國發達地區的部分高等院校已經進入了這一階段,採用網路信息技術開展基於項目的協作學習和網路協同教研,已經成為越來越多教師與學生的選擇。

4.與教育教學融合的創新階段

隨著學校網路信息教學平台系統的建設和使用,學校逐步實現開放大學的辦學模式,教學工具、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與網路信息技術實現了深度融合,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中心,教學活動和教學內容的組織都是圍繞著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而進行;同時,學校開始追求網路環境下教育教學資源的不斷拓展和深化、網路教育教學資源服務領域及服務功能的多元化、網路教育教學資源的個性化和特色化、校際區際網路教育教學資源協作和共享等方面的不斷創新,這一階段為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教學的信息化發展描繪出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高校圖書館讀者需求分析及特點

讀者需求是指讀者對適用圖書文獻的尋求過程。它以讀者的閱讀目的為出發點,以其使用文獻的取得為結果。此過程體現了讀者與文獻之間的關系,屬於閱讀行為的前期活動。取得適用圖書文獻的過程就是滿足讀者需求的過程。

讀者需求從廣義上講,就是圖書館讀者對圖書館資料的需求;從狹義上講,就是對書刊文獻資源的需求。所以,讀者需求其實就是讀者通過閱讀活動,從文獻中獲取知識和信息,並由此產生對文獻的研究和利用。讀者需求總是以自身的某一種具體需要為起點,並體現在閱讀內容、閱讀行為和閱讀效果之中。其表現是閱讀內容依據需要進行選擇,閱讀行為按照需要加以控制和調節,閱讀效果針對需要做出評價,閱讀活動滿足需要繼而更加深化。讀者需求不僅是個人的某種需求,也是社會需求的表現。因此,不斷變化、復雜多樣的特點貫穿於讀者需求的始終。

1.大學生讀者需求的特點

大學生讀者是高校圖書館中最為重要的讀者群體,分析他們的需求特點,滿足他們的閱讀需求,是高校圖書館讀者工作的主要任務。大學生讀者對文獻需求有如下特點:

(1)對教學用書的需求有穩定性、集中性和階段性的特點

由於專業的設置和教學計劃的安排,以及課程開設、教學內容體系等限制了教學用書的基本范圍,使得教學用書在大學生讀者當中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教學用書的集中性表現在使用的種類和讀本集中、讀者數量集中及利用時間集中。在大學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教學用書呈現出周期性循環往復的使用狀態,有較強的階段性規律特徵。

(2)閱讀活動與所需專業和將來的職業工作相聯系

大學生讀者的閱讀興趣、閱讀目的等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未來工作需要的指導和影響。因而,他們比較傾向於專業文獻的閱讀,以及與專業相關的一些學科文獻的閱讀,渴望獲得更多的專業知識。

(3)大學生思想活躍,對新鮮事物和精神文化生活有較高興趣,他們的閱讀需求高於其他讀者

在結合教學內容閱讀文獻之外,大學生讀者根據個人愛好,還會閱讀許多課外讀物,涉及面非常廣泛,不僅僅是專業書籍、教材和教學參考書,還會有選擇地閱讀文學藝術、哲學法律、體育文化等方面的書籍。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個人主觀願望,都在激勵大學生讀者多學知識多讀書,從中尋找它們需要的內容,以充實他們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因此,他們的閱讀熱情、態度、目的都表現出強烈地求知慾望。

2.教師讀者需求的特點

高等學校圖書館中的教師讀者是重點服務對象,這是由於他們在高校所承擔的任務決定的。教師讀者從年齡結構上可以區分為老年、中年、青年教師三個層次。他們在利用圖書館的過程中,表現出的文獻需求特點也不相同。

(1)老年教師多年從事高校的教學和科研工作,有豐富的經驗,是學校教學和科研的主導力量

老年教師主要負責著書立說,帶研究生,培養高級人才的任務,同時也承擔了一些重要科研項目。老年教師經過多年積累,個人的專業藏書比較豐富,他們對圖書館文獻資料的利用,主要是查找一些有關的最新研究動態、外文資料及歷史文獻等。對於這些老年教師所需要的文獻資料,圖書館的工作人員有義務協助查找,以便使他們將寶貴的時間用於科學研究和人才的培養上。

(2)中年教師年富力強,處於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是高校教學科研的骨幹力量

中年教師有著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學術水平。面對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頻繁的學術活動,以及自身需要的知識更新與學習提高的壓力,往往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他們在文獻的選擇上,通常是利用圖書館的目錄和各種檢索工具查找文獻,並習慣於自己查找,但也希望圖書館工作人員幫助查找。其對文獻資料的內容範圍主要集中在與本學科和專業相關的書刊文獻。他們希望工作人員提供更高層次的二次文獻和三次文獻,以便了解國內外的學術動態。

(3)青年教師思想活躍、精力充沛,是高等學校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生力量

青年教師剛走上教學崗位不久,大多數擔任教學輔導工作,同時也在不斷積累和提高自己的基礎知識、專業素質、教學經驗和能力。他們學習勤奮,工作熱情高,對利用圖書館有很高的積極性。具有來圖書館的次數頻繁且時間上較多、涉及文獻的內容廣泛且借閱量大兩大特點,圖書館工作人員應針對青年教師的閱讀需求特點,以多種形式的服務,滿足讀者的需求。

四、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建設的原則

信息服務的目的是通過信息服務者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來滿足信息用戶的需求。信息服務者的勞動價值最終在用戶信息利用活動中得以體現。由於信息服務者面對的用戶群體種類繁多,職業各異,需求多變,因此,信息服務者必須認真進行用戶研究,針對不同的用戶及其信息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信息服務。但無論開展何種形式的信息服務,在服務過程中都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1.針對性原則

用戶的信息需要是信息服務的出發點和歸宿,任何信息都是在特定的時間、場合下對特定用戶的特定需要產生效用,無論何種信息服務都必須針對用戶的信息需要才能得以存在和發展。針對性就是為特定的用戶找到確定的信息,滿足用戶的特定需要,實現服務內容與服務對象的最優匹配。

2.及時性原則

在信息服務中,信息服務者必須依靠廣泛的用戶聯系渠道,及時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高效生產出用戶所需的信息,並利用便捷的傳遞渠道將信息及時提供給用戶。及時性原則一方面要求信息服務者堅持「顧客導向」的理念,時刻跟蹤用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客觀上促使以現代信息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基礎設施正在成為信息服務的一個基本因素。

3.精煉性原則

信息服務者對信息應當在完整性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的篩選加工,做到有分析、有比較、有選擇,濃縮度高,使提供的信息簡明扼要,精益求精,在質量和數量上都符合用戶的需要。

4.方便性原則

信息服務要為用戶的信息行為提供最大的便利條件,如採用現代信息技術克服時空障礙,實現跨地域、跨行業、跨平台的信息資源共享;加強內部管理,簡化利用信息服務的手續,提高信息服務的效率;優化系統設計,開發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宣傳普及信息知識,開展用戶培訓工作,增強全社會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消除用戶的陌生感和不信任感,刺激用戶的消費需求,為信息服務者提供更廣闊的市場。

5.系統性原則

高校圖書館在構建網路信息服務體系時,必須緊緊圍繞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基本職能要求,從人才需求的分析和預測、人才培養的學習與實踐、培養過程的管理與控制、科研信息的收集與整理、服務社會的內容和平台等方面,構建系統全面的信息服務體系,才能保障信息服務系統功能的全面發揮和高校基本職能的最終實現。

五、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總體框架

依據高等院校各種類型讀者的信息服務需求分析,學校人才培養、教學過程、教學管理、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運行規律與職能要求,在遵循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構建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可以規劃設計高等院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總體框架和思路(圖2-2)。

圖2-2 高等院校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總體框架和思路

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包括目標層面、功能層面、方案層面和技術層面四個方面。在目標層面上,首先要高瞻遠矚,全面分析高校圖書館的信息資源條件、基礎設施條件、網路環境條件、技術水平條件、員工素質條件等,緊密聯系學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專業建設、服務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優勢與特色,科學規劃學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建設目標、建設規模和服務水平;在功能層面,緊緊圍繞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服務社會的基本職能和要求,合理謀劃學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功能設計、功能要求和功能內容;在方案層面上,以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體系的功能要求為出發點,以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及服務社會的過程與內容為基礎,以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方式和技術為手段,系統設計高校圖書館網路信息服務的具體系統平台;在技術層面上,在充分考慮高校圖書館自身條件的基礎上,開展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需求分析,並根據需求分析結果,開展信息服務知識庫建設、系統平台的開發,以及系統運行過程中的維護與更新。

Ⅱ 上海交通大學教學信息服務網上怎麼查GPA

交大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東學西讀網可以查GPA,你上網路查東學西讀,它可以和你們學校的成績庫鏈接,然後為你算出GPA

Ⅲ 廣州市德學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廣州市德學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是一家教育培訓平台運營機構,旗下服務平台德學網是一家為教育培訓行業提供課程服務的網站,為學員和培訓機構打造一個優秀教育培訓信息服務平台。德學網為學員提供「本地,全面,詳細」的培訓課程信息。學員可以通過德學網的主頁,找到自己需要的培訓課程信息,學員可以分類別,分區域,按價格的不同,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讓學員能以最短的時間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課程信息及培訓學校。德學網為各類培訓機構提供學校登記、課程信息發布、廣告宣傳等相關推廣服務,這里為所有培訓機構提供了一個學員主動搜尋培育培訓課程信息的平台,為教育培訓機構提供更專業、更精準、更高效的網路營銷服務。德學網服務平台理念:厚德載物,學以至用。讓學員能在平台上找到本地,詳細,真實的培訓信息並學有所成!
法定代表人:巫金燕
成立時間:2010-09-29
注冊資本:3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10600031583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廣州市天河區東圃車陂路70號八層北809房(僅限辦公用途)

Ⅳ 你好我想問一下在中國教育信息服務網能查到的學歷證書是真的嗎

學信網查到的
就一定是真的
其餘不是的

Ⅳ 教育信息服務注冊商標屬於哪一類

教育信息服務屬於商標分類第41類4101群組;
經路標網統計,注冊教育信息服務的商標達969件。
注冊時怎樣選擇其他小項類:
1.選擇注冊(教育,群組號:4101)類別的商標有11件,注冊佔比率達1.14%
2.選擇注冊(函授課程,群組號:4101)類別的商標有11件,注冊佔比率達1.14%
3.選擇注冊(提供培訓,群組號:4101)類別的商標有11件,注冊佔比率達1.14%
4.選擇注冊(體育和文化活動,群組號:4105)類別的商標有10件,注冊佔比率達1.03%
5.選擇注冊(娛樂,群組號:4105)類別的商標有9件,注冊佔比率達0.93%
6.選擇注冊(娛樂信息服務,群組號:4105)類別的商標有9件,注冊佔比率達0.93%
7.選擇注冊(體育和文化活動,群組號:)類別的商標有9件,注冊佔比率達0.93%
8.選擇注冊(教育咨詢服務,群組號:4101)類別的商標有8件,注冊佔比率達0.83%
9.選擇注冊(教學考試服務,群組號:4101)類別的商標有7件,注冊佔比率達0.72%
10.選擇注冊(組織競賽(教育或娛樂),群組號:)類別的商標有7件,注冊佔比率達0.72%

Ⅵ 上海交通大學教學信息服務網材料學院專業碩士研究生好考嗎

1、很難說上海交通大學教學信息服務網材料學院專業碩士研究生好考,畢竟是985重點大學。

2、是否好考主要看學校的層次和所處的城市,因為生源不同。

3、打算報考就要好好准備,相信自己,加油!

Ⅶ 全國教育信息網查詢服務中心 是什麼機構

登錄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官網。
最直接的就是網路輸入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搜索即可。

Ⅷ 我一個朋友辦的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有工商局注冊營業執照經營范圍有教育咨詢服務,網路推廣,非學歷

被誰抓?都這么嚴重了幹嘛不請個律師呢?在網上問也解決不了問題

Ⅸ 如何建立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序言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並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之中,將信息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教育信息化是國家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戰略重點,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創新動力,對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構建國家終身學習體系和實現教育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教育管理信息化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所確定的教育信息化建設核心任務之一,對支持教育宏觀決策、加強教育監管、提高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能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2012年召開的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教育部等九部門關於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當前幾項重點工作的通知》對教育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明確的建設目標和要求。全面加快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和艱巨繁重的任務。
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是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基礎與核心。「十二五」期間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核心任務是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我國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尚未建成完整統一的教育基礎資料庫和核心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亟待加強。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高度重視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及相關工作,加強統籌規劃、理順工作機制、明確工作職責,確保?amp;ldquo;十二五」期間建成覆蓋全國各級各類教育的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資料庫和核心業務的管理信息系統,為國家教育改革發展和提高教育管理公共服務水平做出重要貢獻。
第一章 建設意義與發展現狀
(一)建設意義
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是教育信息化重點任務之一,其核心內容是建設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立覆蓋全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管理信息系統及基礎資料庫,為加強教育監管、支持教育宏觀決策、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務能力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撐,對實現教育管理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1.建設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是加強教育監管的迫切要求
在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推動下,我國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各項改革舉措不斷出台,教育經費持續增長,教育監管工作亟待加強。近年來國家為了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先後啟動實施了學生資助、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薄弱學校改造和校舍安全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項目,因而迫切需要通過建設教育管理信息系統來實現對這些項目實施和經費使用情況的動態監管。
2.建設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是提高教育公共服務能力的有力保障
提高教育公共服務水平是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基於學生資料庫與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建立終身使用的學生教育卡,能夠為學生提供全程的教育服務;通過教育管理服務平台向學生、教師、學校、教育行政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逐步實現包括學生跨區域轉學異動等相關業務的網上辦理。為推動教育政務公開打下堅實的基礎。
3.建設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是支持教育宏觀決策的現實需求
教育改革發展涉及面廣、難度大,越來越需要准確全面的數據分析和服務作為教育科學決策的支撐。建立涵蓋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和基礎資料庫,並以此為基礎建立數據分析與科學預測的教育決策服務系統,已成為支持教育改革與宏觀決策的現實需求。
4.建設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是推動教育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是實現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管理工作現代化的基礎。依託涵蓋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基礎資料庫,通過教育管理業務流程的再造和優化,建立滿足各項教育管理與服務需要的業務信息系統,對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質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支撐與引領作用。
(二)發展現狀
教育管理信息化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普遍關注,特別是歐美發達國家在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中,非常重視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和基礎資料庫的建設與應用,在數據管理與服務、數據交換與共享、規范化與標准化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實踐和探索。信息系統建設逐步走向集成應用,數據逐步實現集中管理,應用逐步呈現出服務集成和服務可定製化,並能夠支持深度分析與決策服務。
近年來,我國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各級政府不斷加大投入,以滿足教育管理和服務的需要為核心,建立了一批業務管理、動態監測、教育監管與決策分析等方面的管理信息系統,在教育改革發展和國家重大項目實施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我國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現狀
(1)基礎設施體系初步形成
教育部數據中心初具規模,形成了一定的支撐服務能力;省、地市、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所有高等院校、絕大部分中等職業學校和高中,以及義務教育階段的部分教育機構已基本實現互聯網接入,並配備了一定的基礎設備。
(2)教育管理信息化標准體系基本形成
發布《教育管理信息標准》和《學校(教育機構)編碼標准》,基本建成全國教育機構資料庫。
(3)部分管理信息系統和資料庫建成並開始發揮作用
教育部建成以門戶網站為中心、覆蓋中央和地方的教育網站群,成為政府信息公開、對外提供在線服務的重要平台,為社會提供豐富的教育政務信息和廣泛的教育公共服務。同時,國家建立了中小學校舍管理、義務教育經費監管、高校招生與學籍管理、高等學歷查詢、學生就業、教育統計等業務信息系統;部分地方和學校建立了學生、教師、學校校務等管理信息系統。在教育經費監管、學生就業、支撐教育管理和遏制學歷造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2.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具有了一定的基礎並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還沒有形成整體的建設規劃。信息系統建設分散,信息孤島和數據不一致等問題比較突出。教育決策和監管缺乏完整、准確的數據支持,遠不能滿足教育決策、教育監管和重大改革項目實施的需要。各地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和應用水平差異較大,西部地區總體缺乏信息化技術設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滯後、數據採集十分困難。保障機制不健全,地方和學校普遍未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應用、運行維護與服務等支撐保障體系,責任單位和人員不明確,缺乏相應的經費投入。
第二章 指導思想與建設目標
(一)指導思想
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規劃對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要求,以服務國家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心任務為目標,以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和基礎資料庫為核心內容,以建設「兩級建設、五級應用」體系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全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為提升教育管理、決策、監管和公共服務水平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持和數據支撐。
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其建設、管理、應用、運行維護等各個環節十分復雜。在建設過程中要堅持「統籌規劃、統一建設、集中運行、分步推進」的原則。
統籌規劃:教育部統籌規劃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各省根據國家統一要求,按照「兩級建設、五級應用」的模式,結合實際情況,統籌本省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工作。
統一建設:教育部統一設計和開發主要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統(以下簡稱「國家信息系統」),建設國家教育基礎資料庫,避免系統建設重復、數據分散和不一致。
集中運行:各省按照國家的統一要求,建設省級數據中心,承載國家信息系統在本省的運行;建立統一的教育管理門戶,實現數據集成和應用系統集成,避免信息孤島和應用孤島;逐步建立本省運維隊伍,負責國家信息系統的運行維護與服務。各地和學校要有專人經過培訓負責系統應用。
分步推進:各省按照國家信息系統的實施進度安排,分步推進本地區本單位的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在此基礎上,各省可根據實際需求,在國家信息系統的基礎上擴展應用,建設其他相關管理信息系統。在工作中要重視系統應用與教育管理的融合。
(二)建設目標
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建設全面覆蓋、功能齊全、安全高效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和教育管理服務平台,形成覆蓋全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基礎資料庫,實現系統的全國聯網和數據的交換與共享,提升教育監管與服務水平,促進教育管理現代化、決策科學化、服務網路化,全面保障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十二五」期間的主要任務是建設國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具體目標如下:
1.建立全國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三大類教育基礎資料庫,為教育監管與決策、教育重大項目規劃與實施、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支撐
建立全國教育基礎資料庫,全面及時掌握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的真實情況,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學生學籍的貫通,從而動態跟蹤和服務學生跨區域流動,防止數據造假、虛假注冊、重復學籍等問題,為教育監管、教育重大項目規劃與實施提供支撐。建設教育決策支持系統,通過數據分析、數據挖掘等方法,為教育科學管理和宏觀決策提供服務。建立教育管理服務平台,面向師生和社會提供教育公共信息服務。
2.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提升教育管理現代化水平
建設覆蓋全國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的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學生、教師、學校基本業務和日常管理的信息化,推動教育管理現代化。
3.建立健全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支撐體系
重點建成「兩級建設、五級應用」體系,主要內容為:
(1)建成部省兩級數據中心,滿足國家、地方和學校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和運行的要求,實現系統集成、數據集成和統一運行維護,省級數據中心要基於雲服務模式支撐全省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的系統應用。
(2)建立系統應用體系,在國家、省、地市、縣和學校等五級開展管理信息系統應用,明確系統應用責任單位和人員,建立責任制。
(3)完善技術和數據標准規范,建立系統運行維護、技術服務與安全保障體系。
第三章 建設任務
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總體任務是:建立覆蓋全國各級各類教育的教育基礎資料庫及其管理信息系統,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提供教育管理基礎數據和管理決策平台,為公眾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十二五」期間將重點完成六項建設任務:
(一)教育基礎資料庫
教育基礎資料庫是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核心。國家將重點建設覆蓋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三大類基礎資料庫。形成從國家到省、地市、縣和學校的布局合理、權責清晰、運行順暢、集層次化與集中式相結合的國家教育基礎資料庫。各地和學校的基礎資料庫須以滿足國家級(教育部)基礎資料庫要求為優先。國家級基礎資料庫物理存儲在國家級數據中心,省、地市、縣和學校四級基礎資料庫物理存儲在省級數據中心。
學生資料庫:主要包括學生基本信息、學籍信息、學習經歷信息、學生資助信息和畢業就業信息等。國家對學生進行全國統一編碼。
教師資料庫:包括教師和職工的基本信息、工作信息、考核信息、學習經歷信息、獎懲信息、簡歷信息等。國家對教師和職工進行全國統一編碼。
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資料庫:包括學校(含學前教育機構,下同)基本信息、校舍信息、經費信息、條件裝備信息、教學科研信息等。國家對每一所學校進行統一編碼。
(二)教育管理信息系統
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是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關鍵。國家將重點建設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教育規劃與決策支持、其他業務等五大類共20個管理信息系統,具體建設內容如下。
1.學生管理類信息系統
學生管理類信息系統以學生學籍管理為核心,貫穿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中等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的全過程,對學生的招生、學籍、學歷、資助、獎懲、就業等的統一管理,結合學生教育卡完成學生在全國范圍的轉學、升級、升學等業務管理工作,全面、及時掌握全國學生流動情況,實現對學生流動的動態監測與跟蹤。
(1)學前教育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學前教育幼兒的基本業務管理,建立全國學前教育幼兒基礎資料庫;掌握學前教育幼兒信息,為國家和地方學前教育管理、決策及重大項目的規劃與實施提供數據支撐。
(2)中小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對全國中小學生學籍(含轉學、升級、升學等)、學生營養餐、校車等進行管理,建立全國中小學生資料庫;為教育管理、決策、學生資助和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提供數據服務。
(3)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對中職教育招生、學生學籍(含轉學、升級、升學等)、就業、教學和實訓等進行管理,建立中等職業教育學生基礎資料庫;為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管理和決策服務。
(4)高等教育學生管理信息系統:對高等教育招生、學生學籍、就業、學籍學歷信息服務與認證等進行管理,建立高等教育學生資料庫;為高等教育學生管理和決策服務。
(5)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對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中職教育、高等教育的學生資助業務進行管理,建立以學生學籍為基礎的全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料庫和學生資助資料庫;實現對學生資助的有效監管。
(6)學生體質健康標准數據管理與分析系統:構建一個集數據採集、上報、查詢、統計分析、發布功能為一體的學生體質健康信息管理平台。
2.教師管理類信息系統
(7)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中職教育、高等教育的教師和職工的基本業務管理,建立相應的基礎資料庫;滿足國家對師資管理的需求,為規劃和指導全國教師隊伍建設提供數據支撐。
(8)教師專項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對與教師有關的一些專項業務(如:免費師范生就業管理、國培計劃管理、幹部人事人才管理等)進行管理。
3.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管理類信息系統
(9)學前教育機構資產及辦學條件管理信息系統:對學前教育機構、經費、條件裝備、校舍、教學等進行管理,建立學前教育機構、資產及辦學條件基礎資料庫;為學前教育的管理和決策提供服務。
(10)中小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管理信息系統:對中小學校的機構、經費、條件裝備、校舍、教學等進行管理,建立中小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基礎資料庫;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11)中等職業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管理信息系統:對中等職業學校的機構、經費、條件裝備、校舍、科研、教學、專業等進行管理,建立中等職業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基礎資料庫;服務教育管理和決策。
(12)高等教育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管理信息系統:對高等教育學校的機構、經費、條件裝備、校舍、科研、教學、學科專業等進行管理,建立高等教育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基礎資料庫;為高等教育的管理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4.教育規劃與決策支持類信息系統
(13)學校規劃與建設地理信息系統:整合社會人口分布、經濟社會發展、地質環境和各級各類學校數據;通過地理信息系統,輔助制定學校建設規劃,提高科學規劃和決策能力。
(14)教育統計信息系統:建立覆蓋全國各級各類教育單位的、統一的快速統計數據傳輸通道和數據質量監控、核查體系。
(15)教育決策支持系統:以資料庫為基礎,建立智能分析和決策信息發布系統,為教育管理和決策服務。
5.其他業務管理類信息系統
(16)涉外管理信息系統:對來華、出國等外事工作進行管理,建立涉外信息資料庫(包括來華、出國留學生,外籍教師等),提高教育外事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17)語言文字工作管理與服務平台:建設語言文字工作管理與服務平台,促進語言文字工作的信息化。
(18)科技評價與專利服務系統:建設科技評價與專利服務系統,為科技評價和專利服務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持。
(19)國家教育考試考務管理與安全保障系統:對國家教育考試考務進行管理,並建立相應的安全監控系統。
(20)教育政務系統:建設紀檢監察信訪信息管理、教育系統廉政風險預警資料庫、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等系統。
上述系統中,與高等教育有關的系統採用「三級應用」的模式(即提供國家、省、學校三級系統分別供國家、省、高等學校使用;其中,國家級系統物理部署在國家級數據中心,省級系統和學校級系統物理部署在省級數據中心),其他系統主要採用「五級應用」的模式(提供國家、省、地市、縣、學校五級系統分別供國家、省、地市、縣、學校使用;其中,國家級系統物理部署在國家級數據中心,省級系統、地市級系統、縣級系統和學校級系統物理部署在省級數據中心)。不同級系統之間功能設計上考慮不同的需求重點,越到上級的系統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功能越強,對科學管理和宏觀決策的支持能力越大;越到地方和學校級的系統業務管理功能越強,對日常管理工作的支撐能力越大。教育部組織開發的系統將要重點考慮數據管理和核心業務管理需求,各地和學校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擴展建設,但必須符合國家和教育部的有關技術規范,滿足教育部的基本要求。
各地和學校在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過程中,要優先保證上述系統的部署與應用,積極做好國家信息系統的部署、培訓、應用、運行維護和技術服務工作,及時完成數據採集和數據更新。在此基礎上,各地和學校可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應用擴展或開發新的管理信息系統。對各地和學校已建的系統,採用逐步過渡的方式,先期教育部將提供公共的數據交換平台,實現國家信息系統與地方、學校系統的數據交換。通過不斷建設和完善,逐步統一,最終建成全國統一的核心業務管理信息系統。
(三)教育管理服務平台
教育管理服務平台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教育管理門戶:建立統一的教育管理門戶,集成各類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數據資源和信息資源,面向內部管理用戶提供統一的服務入口,用以訪問各個管理信息系統,以及處理來自外部門戶的業務和服務請求。
教育公共信息服務門戶:建立統一的教育公共信息服務門戶,以教育基礎資料庫為基礎,面向學生、教師、學校、家長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建設以教育部門戶網站為代表的教育信息服務網站群,實現教育部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部屬單位、學校、公眾之間的信息互動。
教育技術服務平台:統一建設覆蓋國家、省、地市、縣和學校的教育技術服務平台,構建快速的全國信息溝通渠道和機制。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及時解決相關問題,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
(四)部省兩級數據中心
部省兩級數據中心是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的基礎,是構建「兩級建設、五級應用」體系的關鍵。在教育部建立國家級數據中心,部署和運行國家級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在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建設集中統一的省級數據中心,建立教育管理雲服務平台,省級數據中心須首先滿足國家信息系統建設的需要,部署和運行教育部提供的省、地市、縣和學校四級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在此基礎上,同時為本省自建的其他各類管理信息系統提供運行環境。
(五)數據交換平台
建設統一的教育管理數據交換系統。通過該系統完成以下功能:建立國家、省、地市、縣和學校基礎資料庫的數據交換體系,實現從學校到縣、地市、省和國家的數據交換與共享;完成國家信息系統和地方、學校已建系統的數據交換;實現與財政、發改、公安、社會保障等其他部門系統的數據交換。數據交換平台由教育部統籌開發,在部省兩級數據中心部署運行。
(六)支撐保障體系
1.建設教育管理信息化標准規范體系
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標准規范體系建設,實現教育管理信息化標准研製和推廣應用工作的統籌規劃、集中管理。制定和完善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數據信息標准、編碼標准、功能標准、技術規范、管理規范及教育卡應用規范,建立全國教育機構、學生、教師、專業、設備等統一編碼體系,形成符合我國實際、結構完備、內容合理的教育信息化標准規范體系。具體如下:
(1)信息與數據標准規范建設。建立各類教育管理信息數據標准、編碼規范,主要包括教育管理基礎信息標准與代碼等。
(2)教育卡規范建設。完成《教育卡應用規范》國家標準的上報與發布。
(3)技術標准與規范建設。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相關技術標准與規范,主要包括技術框架規范、數據交換規范、信息安全技術規范、電子身份認證與應用服務規范等。
(4)教育管理信息化標准應用與推廣。建立教育管理信息化標准應用評價測試體系,開展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的宣傳與推廣。
2.建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根據國家和教育部有關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的政策規范和技術標准,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統一規劃,建設覆蓋物理實體、網路、主機、應用、數據和管理等多層次、整體化的教育管理信息化網路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1)對教育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安全定級與備案,依據所定安全級別要求進行安全規劃與建設,並按照國家相關要求對信息系統進行定期安全等級測評;
(2)明確或設置網路與信息安全職能部門和崗位,加強人員安全意識培訓和技能培訓,逐步落實技術人員持證上崗;
(3)建立安全預警與監管中心,對本地區本單位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狀況進行監控、預警及管理,實現與上級安全預警與監管中心對接。建立統一的安全運行維護管理平台和應用安全監測平台,實現本地區本單位計算環境、設備、資源、應用系統的統一安全監控、告警、安全事件分析、風險管理、綜合日誌審計和工單管理,能夠與上級平台相對接,實現聯動,及時上報信息安全漏洞和事件情況;
(4)建立網路與信息安全工作體系,建立聯絡員機制,建設安全工作管理平台,按照信息安全等級保護要求實現信息系統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並與上級安全工作管理平台銜接,實現數據上報;
(5)建立教育電子身份認證(CA)與教育電子證書應用服務體系;
(6)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容災備份體系;
(7)建立定期安全檢查機制,配合信息安全主管部門做好監督檢查工作。
3.建設教育管理信息系統應用與運行維護服務體系
教育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和運行是一項長期工作,要特別注重系統的應用和數據更新,建立國家、省、地市、縣和學校縱向一體化的系統建設、應用與技術支持服務體系。
(1)依託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業務部門建立系統應用體系,推動系統應用,明確系統應用責任單位和人員,建立起一支從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到學校的系統應用隊伍,確保每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和每一所學校有專門人員進行系統的操作和管理,保障系統的全面應用和數據的及時更新。
(2)依託各級教育信息中心(暫無教育信息中心的,由相應教育信息技術部門承擔)建立系統建設、應用、運行維護的技術支持服務體系,滿足系統建設與應用需求。建立責任制並將責任落實到人,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4.建設教育管理信息化制度保障體系
修訂完善教育相關法規制度和工作規程,保障管理信息化建設內容和應用的落實;建立健全與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等相關的電子業務和電子檔案管理制度,保障系統的運行及全面應用。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