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器硬碟
1. 服務器硬碟和普通硬碟的區別
伺服器硬碟,顧名思義,就是伺服器上使用的硬碟(Hard Disk)。如果說伺服器是網路數據的核心,那麼伺服器硬碟就是這個核心的數據倉庫,所有的軟體和用戶數據都存儲在這里。對用戶來說,儲存在伺服器上的硬碟數據是最寶貴的,因此硬碟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使硬碟能夠適應大數據量、超長工作時間的工作環境,伺服器一般採用高速、穩定、安全的SCSI硬碟。
現在的硬碟從介面方面分,可分為IDE硬碟與SCSI硬碟(目前還有一些支持PCMCIA介面、IEEE 1394介面、SATA介面、USB介面和FC-AL(FibreChannel-Arbitrated Loop)光纖通道介面的產品,但相對來說非常少);IDE硬碟即我們日常所用的硬碟,它由於價格便宜而性能也不差,因此在PC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個人電腦上使用的硬碟絕大多數均為此類型硬碟。另一類硬碟就是SCSI硬碟了(SCSI即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由於其性能好,因此在伺服器上普遍均採用此類硬碟產品,但同時它的價格也不菲,所以在普通PC上不常看到SCSI的蹤影。
同普通PC機的硬碟相比,伺服器上使用的硬碟具有如下四個特點。
1、速度快
伺服器使用的硬碟轉速快,可以達到每分鍾7200或10000轉,甚至更高;它還配置了較大(一般為2MB或4MB)的回寫式緩存;平均訪問時間比較短;外部傳輸率和內部傳輸率更高,採用Ultra Wide SCSI、Ultra2 Wide SCSI、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標準的SCSI硬碟,每秒的數據傳輸率分別可以達到40MB、80MB、160MB、320MB。
2、可靠性高
因為伺服器硬碟幾乎是24小時不停地運轉,承受著巨大的工作量。可以說,硬碟如果出了問題,後果不堪設想。所以,現在的硬碟都採用了S.M.A.R.T技術(自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同時硬碟廠商都採用了各自獨有的先進技術來保證數據的安全。為了避免意外的損失,伺服器硬碟一般都能承受300G到1000G的沖擊力。
3、多使用SCSI介面
多數伺服器採用了數據吞吐量大、CPU佔有率極低的SCSI硬碟。SCSI硬碟必須通過SCSI介面才能使用,有的伺服器主板集成了SCSI介面,有的安有專用的SCSI介面卡,一塊SCSI介面卡可以接7個SCSI設備,這是IDE介面所不能比擬的。
4、可支持熱插拔
熱插拔(Hot Swap)是一些伺服器支持的硬碟安裝方式,可以在伺服器不停機的情況下,拔出或插入一塊硬碟,操作系統自動識別硬碟的改動。這種技術對於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伺服器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2. 伺服器硬碟都有多大規格的
給你個網址自己去看:http://detail.zol.com.cn/serverhd_index/subcate385_list_1.html
裡面有詳細的伺服器硬碟介紹
3. 伺服器硬碟和普通硬碟有什麼區別
1、伺服器硬碟速度快
伺服器硬碟轉速相對較快,每分鍾可達7200或10000轉,甚至更高;伺服器硬碟一般配置了較大(一般為2MB或4MB)的回寫式緩存;平均訪問時間比較短;外部傳輸率和內部傳輸率更高。
2、伺服器硬碟可靠性高
伺服器基本是24小時不停運作的,承受著巨大的工作量。因此,伺服器硬碟必須具備很高的可靠性,以此支持支撐伺服器的不間斷運作。現在的伺服器硬碟大部分都採用了S.M.A.R.T技術(自監測、分析和報告技術),同時硬碟廠商都採用了各自獨有的先進技術來保證數據的安全。
3、伺服器硬碟大多使用SCSI介面
多數伺服器採用了數據吞吐量大、CPU佔有率極低的SCSI介面硬碟。SCSI硬碟必須通過SCSI介面才能使用,有的伺服器主板集成了SCSI介面,有的安有專用的SCSI介面卡,一塊SCSI介面卡可以接7個SCSI設備,這是IDE介面無法匹敵的。
4、伺服器硬碟可支持熱插拔
熱插拔(Hot Swap)是一些伺服器支持的硬碟安裝方式,可以在伺服器不停機的情況下,拔出或插入一塊硬碟,操作系統自動識別硬碟的改動。這種技術對於24小時不間斷運行的伺服器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5、伺服器硬碟在安全性、抗震性等方面比普通硬碟好
(3)伺服器硬碟擴展閱讀
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優缺點對比
1、數據存儲速度:從PConline評測室的評測數據來看,固態硬碟相對機械硬碟性能提升2倍多。
2、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也要低於機械硬碟。
3、重量:固態硬碟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
4、噪音:由於固硬屬於無機械部件及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而且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噪音值為0分貝。機械硬碟就要遜色很多。
5、價格:截至目前(2018/11/20),品牌的128Gb 固態硬碟為150元左右。而1Tb 的機械硬碟價格才280左右。固態硬碟比起機械硬碟價格較為昂貴,性價比較低。
6、容量:固態硬碟目前最大容量為4t 3.5寸
7、使用壽命:SLC只有10萬次的讀寫壽命,成本低廉的MLC,讀寫壽命僅有1萬次。因此相對於固態硬碟,機械硬碟壽命更長。
目前伺服器市場上採用的硬碟主要有三種:SATA硬碟、SCSI硬碟以及SAS硬碟。
其中SATA硬碟主要應用在低端伺服器領域,而SCSI和SAS硬碟則面向中高端伺服器。
多數伺服器採用了數據吞吐量大、CPU佔有率極低的SCSI硬碟。SCSI硬碟的外部傳輸率和內部傳輸率比普通硬碟高出不少,它一般會採用Ultra160 SCSI、Ultra320 SCSI等標准,每秒的數據傳輸率分別可以達到160MB、320MB,目前主流的SCSI硬碟都採用了Ultra320 SCSI標准。
SCSI硬碟必須通過SCSI介面才能使用,有的伺服器主板集成了SCSI介面,有的安有專用的SCSI介面卡,一塊SCSI介面卡可以接7個SCSI設備,這也是普通硬碟介面所不能比擬的。
總的來說,對於伺服器硬碟來說,一旦損壞,將給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伺服器硬碟在安全性、抗震性等方面比普通硬碟做的更好,另外還有熱插拔、速度等方面的優勢,這也是為什麼相同容量的伺服器硬碟要比普通硬碟貴不少的原因。
4. 伺服器硬碟分類有哪些
伺服器硬碟按照介面分類可分為以下幾種,目前基本採用的是希捷企業級機械硬碟作為伺服器專用的存儲硬碟:
1、SAS 該盤分為兩種協議,即SAS1.0及SAS 2.0介面,SAS1.0介面傳輸帶寬為3.0GB/s轉速有7.2kr 10kr 15kr。該盤現已被SAS2.0介面盤取代,該盤尺寸有2.5寸及3.5寸兩種。
SAS2.0介面傳輸帶寬為6.0GB/s轉速有10kr 15kr,常見容量為73.6G 146G 300G 600G 900G。常見轉速:15000轉/分
2、SCSi傳統伺服器老傳輸介面,轉速為10kr 15kr。但是由於受到線纜及其陣列卡和傳輸協議的限制,該碟片有固定的插法,例如要順著末端介面開始插塊硬碟,沒有插硬碟的地方要插硬碟終結器等。該盤現已經完全停止發售。
5. 伺服器硬碟
從構成的角度來看,各種硬碟是基本相同的。一個磁碟,通常由鋁或玻璃襯底材料構成,外面覆蓋了一層可以磁化的介質(鉻,釕等),它提供了一個精確的表面區域,因而離散的數據位可以寫入到一系列的磁軌中。
數據位的讀/寫操作由磁頭來完成,磁頭和一個活動臂相連,當電動機驅動碟片的時候活動臂上的磁頭在磁軌間來回移動,而驅動電路邏輯用來控制磁頭的移動並解釋磁頭在碟片介質上探測到的狀態。
驅動電路邏輯可以說是硬碟的大腦,它提供了很多功能,其中包括連接硬碟到安裝硬碟的系統或陣列的輸入/輸出匯流排。
可以反映硬碟性能的主要參數包括:
硬碟電機的速度(和它產生的熱量).
讀/寫磁頭的解析度(表明其把磁信號從背景噪音分開的效能)
介質的磁特性(這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大可能的存儲密度和存儲介質內容的生命期)
硬碟部件的抗震性
所使用的空氣過濾方法(即使所謂的密封硬碟都有一個空氣過濾器,在硬碟由於空氣污染而阻塞的情況下可以改善硬碟的效率).
最常用的衡量硬碟性能的指標是數據傳輸率和尋道時間。數據傳輸率是指每秒鍾硬碟發送到CPU的位元組數。尋道時間指CPU請求一個文件到第一個位元組被發送給CPU的時間間隔。另外一個重要的指標是硬碟容量,也就是硬碟所支持的位元組數。
所有種類的硬碟工作基本原理都類似:遵循應用程序的I/O指令找到數據位的位置,從該處讀出或寫入相應的數據位。但是不同種類的硬碟卻使用不通的協議。驅動電路邏輯支持不同的I/O協議和技術規范。
IDE/ATA (並行ATA)和串列IDE/ATA硬碟是相對比較便宜的硬碟設備,它將控制器和驅動電路集成在一起。IDE規范了硬碟如何通過線纜連接到伺服器,也規范了PC或伺服器主板上的介面標准。IDE/ATA協議已經有了5個修訂版,其性能的不斷提高滿足了應用對速度和容量的需求。
串列ATA(簡寫作SATA)是一個基於標準的介面,相對並行IDE/ATA,它有很顯著的改善。其中之一就是SATA介面的傳輸速度是150M Bps,而IDE/ATA是100M Bps. 有50%的提高,對於大文件的應用如視頻編輯,這一改進是非常有用的。
更進一步來看,SATA的未來標准將在數據傳輸率上有很大提高。相對而言,並行ATA10年來速度都沒有什麼改進,而且就傳輸性能來說,並行ATA已經接近極限了。
自從SATA協議被認可已經過去了一年多,直到最近SATA的硬碟產品才開始在市場上出現。在今年秋天,IBM在COMDEX上展示了其SATA硬碟,Nexsan和Promise兩家公司將在今年年底和IBM合作推出低成本的基於SATA的磁碟陣列。(IBM最近宣稱已經將她的大部分硬碟業務賣給了HITACHI. 對於SATA ,IBM如何處置我們還要進一步觀望)
也有一些公司試圖用並行ATA硬碟來設計陣列。但是這需要非常專業的陣列控制器、復雜的內存共享技術和架構來克服並行ATA對硬碟數量以及對線纜長度的限制。SATA在這些方面都有改進,包括支持1米長的線纜和連接更多的硬碟到一根匯流排上。
然而,第一代的SATA硬碟並不會比最新的並行ATA硬碟(UltraATA/100或很快就要推出的UltraATA/133)有多少優勢。只有到SATA-2,SATA-3出來以後,其傳輸速度分別可以達到300M Bps和600M Bps,而且133M Bps的PCI也不再是瓶頸的話,SATA的優勢才會真正顯露出來。
從SCSI到SAS
當然,當基於SATA-2或SATA-3的硬碟上市的時候,串列SCSI(Serial Attached SCSI-SAS)硬碟可能也會同時出現。SCSI和IDE/ATA的競爭由來已久,而且他們都是並行介面。
並行SCSI有多種讓人迷惑的叫法:大家經常看到用"FAST","Wide"和"Ultra"來描述SCSI介面。當前,UltraSCSI 3或Ultra160 SCSI是SCSI的最常用的協議,她支持160M bps,每根匯流排可以最多連接16個設備。
Ultra320目前只處於商業展示階段,Ultra640則還處於設計階段,他們分別可以將傳輸速度提高2倍和4倍,但是單根匯流排可連接的設備數和支持的線纜長度卻沒有提高。
現在有很多公司致力於開發支持更大吞吐率和支持更多設備連接和更長線纜的串列SCSI,我們不要把它和Fibre Channel和SSA(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混淆,這兩種協議都是由IBM在90年代創立的。同時也不要把它和iSCSI混淆,iSCSI(SCSI over IP)將SCSI命令映射成其他協議。SAS對早期的SCSI設備向後兼容。
一個皆大歡喜的分類
依照STAWGS(SCSI TRade Association's Working Group on SCSI)的說法,在將來串列SCSI將處於低端的串列ATA和高端的Fibre Channel之間。1.5G bps(將擴展到3.0G bps) SATA將會是小伺服器或存儲這些低端的非關鍵業務應用的的首選。
Fibre Channel硬 --盤 當前的傳輸速率為2.0G bps, 將來會提高到4.0G bps--將繼續占據昂貴的、復雜的面向關鍵業務和數據共享的多伺服器網路存儲應用市場。而支持128個設備和3.0G bps(很快就被6.0G bps取代)的SAS將統領企業伺服器及大型機市場。
這樣的市場劃分是可以保持各方平衡的理想狀態。事實上,不同協議的爭論由來已久,關於協議的爭論還將繼續。
IBM, Ateonix, Dell, FIA 甚至可怕的EMC都已經發布了其基於IDE/ATA 硬碟(很快就會是SATA)的產品來存儲基於文件的參考數據,這些產品很快就會蜂擁到存儲市場上來。這種基於SATA的產品的優勢在於:使用不到$5,000(價格只是基於SCSI硬碟的1/4)包含4個SATA硬碟的存儲可以達到1TB的容量。
如果我們相信UCB(Univerc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科學家關於存儲增長的分析--在未來幾年基於文件的參考數據每年有34%的增長--那麼,低端基於ATA的磁碟陣列的普及將不可避免。
忠告
對於有些廠商宣稱ATA陣列(並行和串列ATA)將最終完全取代SCSI陣列,負責Seagate網路存儲架構的VP Steven Sicola提出了如下忠告:
"首先,從組件的可靠性來講,你要記住SCSI硬碟的機械部件為高工作負載而設計,企業使用的支持高性能的交易處理資料庫的磁碟系統,對隨機存取有很高要求,IDE/ATA無法滿足這類應用,簡單地來講,SCSI硬碟比IDE/ATA硬碟更適合這種隨機IO頻繁的應用"。
"再者, IDE/ATA硬碟依賴主機處理器執行所有的存儲任務 。SCSI硬碟和光纖硬碟則可由主機CPU和硬碟上專用的處理器來做隊列管理這樣的任務。"
"所以,在購買陣列的時候,應用決定了要購買的陣列類型 ",Sicola最後說到。
6. 伺服器硬碟有哪幾種選哪種好
多數的伺服器硬碟品牌就是希捷和西數,其中希捷企業盤在伺服器上用非常的適合。
伺服器硬碟按照介面分類可分為以下幾種:
1、SAS 該盤分為兩種協議,即SAS1.0及SAS 2.0介面
2、SCSi傳統伺服器老傳輸介面,轉速為10kr 15kr。
3、NL SAS 該碟片專業翻譯為近線SAS,由於SAS盤價格高昂,容量大小有限
4、FDE/SDE 該盤體前者為IBM研發的SAS硬體加密硬碟,該盤體性能等同於SAS硬碟
5、SSD硬碟,該盤為固態硬碟
6、FC硬碟,FC硬碟主要用於以光纖為主要傳輸協議的外部SAN上
7、SATA硬碟:用SATA介面的硬碟又叫串口硬碟,是以後PC機的主流發展方向
根據硬碟托架分類又分為熱插拔及易插拔兩種。
7. 伺服器用什麼硬碟好
看網站同時訪問人數了,如果在50人以下應該是沒什麼問題的,可是要是同時幾百人在線,那是不行的,郵箱是沒問題的,只要容量夠就行。
關鍵的SCSI的硬碟在SCSI卡上自己帶有處理晶元,硬碟速度也高,基本不佔用cpu資源,SATA就不是這樣了,一旦人數多了,CPU資源會耗盡的。
8. 請問,伺服器用的硬碟一般是什麼
用在伺服器上建議你購買SCSI硬碟。
SATA雖然也可以用在伺服器上,但穩定性和壽命是比不上內SCSI的。
如果容40G就夠用,建議你買2個18G的二手SCSI硬碟,2個才200元左右,並且SCSI用的越多速度越快,你買個40G的IDE的價格夠買5個18G的SCSI了,並且多並連幾個SCSI速度要比IDE快得多。
我個人覺得二手的SCSI壽命也比IDE的強啊,我就安了一個18G的SCSI,整天掛在網上下BT,呵呵,從來不出問題哦。
9. 那些伺服器用的硬碟叫什麼硬碟
伺服器用什麼硬碟取決與你當前用的什麼SATA congtroller,板載sata congtroller只支持傳統的SATA介面的硬碟(SSD或者普通機械硬碟)
如果使用外接陣列卡接硬碟背板,那麼最好使用SAS硬碟,因為SAS硬碟速度是SATA硬碟的2倍(12G/S),SAS背板同時也向下兼容SATA硬碟
當然需要獲得更好的性能可以選擇SAS SSD這種硬碟
10. 伺服器硬碟是干什麼用的
伺服器硬碟其實就是和普通台式電腦電腦的硬碟作用是一樣,不過伺服器硬碟多數是SCSI介面的,所以人家也叫伺服器硬碟啊。就是用來保存伺服器上所有文件和資料信息的。我用VPS伺服器做ASP網頁 那些帳號 信息等 都是算資料庫大小 還是算硬碟的容量?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的,你的信息都存在資料庫中,但這個資料庫也是由文件保存起來的,就是像SQL,也有個資料庫文件的。這些文件就是保存到伺服器硬碟中的。也是一樣占空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