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市場監管體制改革

市場監管體制改革

發布時間: 2020-11-28 11:14:59

1. 如何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結合實際說明.

繼續推進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機構改革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與政府職能轉變同步進行。政府職能轉變,要從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出發,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總目標,同時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合理界定我國政府職能,探索一條正確履行政府職能,積極發揮政府作用的新路子。

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長期過程,轉變政府職能是貫穿這一過程的重要課題。政府職能轉變,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一定時期內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責、作用、功能的轉換與發展變化。包括管理職權、職責的改變(對哪些事務負有行政管理權責,管什麼,管多寬,管到什麼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轉換,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轉變等。十六大報告指出政府的職能主要是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政府機構需按這個總要求轉變職能。

那麼它轉變的主要內容、根本途徑是什麼呢?通過調查和研究,筆者認為,政府職能的轉變應該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努力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一個機構龐大、人員臃腫的政府,不僅會加重財政負擔,增加政府成本,而且導致效率低下,遠遠適應不了行政管理現代化的要求。經濟想要加速發展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建設廉潔勤政、務實高效的政府。

建設廉潔政府,就要充分認識政府在反腐敗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搞好自身的廉政建設,真正樹立起廉潔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約行政權力上下工夫,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約機制。在公務員收入相對不高,而又面臨市場經濟種種利益誘惑、物價頻頻升高的情況下,要從制度和配套措施上形成保障公務員廉潔行政的機制。同時,必須保證每一個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廣泛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監督,特別是來自人民群眾的輿論和批評監督。建設高效政府,首要的就是精簡機構,建設精乾的強有力的政府系統,進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使人才脫穎而出;要下放權力,正確處理中央與地方、集權與分權的關系,既要加強宏觀調控,維護中央的權威,又要調動地方的積極性。建設高效政府的另一方面就是杜絕官僚作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同時還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盡快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根本上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進步,體現行政效率的提高。

二、強化市場監督職能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對市場秩序的規范和監管還十分薄弱,規范市場秩序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和行政壟斷嚴重,加上執法不嚴,管理鬆懈,紀律鬆弛,甚至有法不依,違法不究,致使市場秩序比較混亂。突出表現為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偷稅、逃稅、騙稅、走私等,建築領域弄虛作假、工程質量低劣等問題嚴重。

為此,必須建立現代市場監管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力度,建立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新秩序。首先,要加快有關市場規范的法律法規建設,比如盡快出台反壟斷法,採取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壟斷,防止企業相互勾結,形成價格聯盟,損害消費者利益;其次,要加強對市場的監管力度,嚴格執法,從嚴治政,採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打擊各種違法亂紀、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再次,在石油、天然氣、電力等行業與政府維持公平市場秩序密切相關,在實施政企分開改革的同時,要建立獨立的監管委員會,將政府決策職能與監管職能分開,以加強對權力的監督。

三、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市場經濟中,政府職責之一是宏觀調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政府「越位」的現象普遍存在,管了許多不該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管得過多過細。特別是不合理、低效率的項目審批制度,已成為影響我國投資環境、影響企業競爭能力的嚴重問題。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勢在必行,只有擺脫了大量微觀審批事項的政府,才能夠研究超前性、深層次的戰略性重大問題,才能集中精力搞好宏觀調控。

加快審批制度的改革,一要搞好行政審批項目的審核和處理工作,減少政府審批事項和審批范圍;二要縮短審批環節和審批周期;三要公開審批標准,規范審批程序;四要明確審批責任,健全監督機制,對審批行為進行必要的監督;五要改革審批部門普遍存在著的重審批、輕監管,重權力、輕責任現象。

四、轉變政府管理方式,實現微觀管理向宏觀調控的轉變

微觀管理,指政府站在出資者立場上,依靠行政命令、參與企業治理結構或直接介入市場的方式,對微觀經濟主體實施的一種直接管理,主要指國家和地方政府機構對公有制企業的直接管理活動。宏觀調控,指政府運用宏觀經濟政策對宏觀經濟運作所進行的「控制」或「調節」,它是政府通過調整其所掌握的某些經濟變數(如財政支出、貨幣供給),來影響市場經濟中各種變數的取值,從而影響私人經濟部門行為的政策過程。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政府壟斷一切,宏觀、微觀一把抓的弊病暴露得更加充分。今後,政府應該減少對經濟主體的直接管理,更多地運用間接調控手段,以更靈活多樣、更講究效益的方式進行宏觀調控。凡是企業和個人能夠做好的事情,政府就不插手,凡是市場能夠優化資源配置的領域,政府盡力為其創造有利條件。即使在「市場失靈」領域,也要考慮是否需要政府發揮作用,政府發揮作用是否有效,是否有更好的辦法。只有在不僅需要而且能夠做好時,政府才進行干預。

五、切實轉變政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轉變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就要做到嚴格依法行政。根據世貿組織要求,政府要保證法律法規在全國的統一實施,有比較完善的依法行政體制,政府行政過程應當是透明的、可預見的、公開的。各級政府部門應當摒棄陳舊的管理方式,嚴格依法行政,由權力行政轉向規則行政,從隨意裁決轉向依法辦事。其次,要公開。透明度原則是世貿組織的一項基本原則,也是改進政府管理方式的一個基本方法。各級政府在管理過程中應盡量做到決策公開、過程公開。再次,要推行管理信息化。盡快實現政府管理信息化,不僅有利於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強政府各級機關及各級部門間的信息溝通,也有利於政府與內外商人之間的聯系和方便商人們辦事,使行政管理更准確、快捷地實現互動。

六、加強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管理職能(社會管理職能)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我國的人口、資源、環境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的要求。人口、資源、環境工作,不僅要把國內因素與國際因素結合起來考慮,而且要更多地考慮國際因素。加入世貿組織,既為我們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對我們提高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必須加強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強化國土資源管理與合理利用,建立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全面加快資源調查、規劃和管理,不斷提高對資源的保護,深化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推進國土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做到產權明晰、規則完善、調控有力、運行規范,依法保護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把國土資源的管理、利用與開發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力度,加強水利建設和對水資源的管理。

七、加強公共服務,建設服務型的政府

建立服務型政府就是要確立服務理念,樹立服務意識,當好人民公僕。新形勢下政府的一個重要職能,是為企業發展和各類創業者提供良好的環境。政府應通過發揮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的職能,為企業發展創造寬松的宏觀經濟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形成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為企業及人民群眾幹事創業提供優質到位的服務;通過不斷完善硬環境、優化軟環境,營造鼓勵人們幹事業、支持人們干成事業的氛圍,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繼續推進機構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機構改革必須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基礎,與政府職能轉變同步進行。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行政機構改革,至今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一個努力的目標,具有長期性和漸進性,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它。尤其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許多領域要同國際接軌,要按國際慣例辦事,政府行使其職能(尤其是經濟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等必須相應地不斷做出新的調整。我們既要有長遠規劃,又要有近期目標,循序漸進,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早已開始。同時對當前我國地方政府的職能轉變進行了探討,指出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關鍵在於體制和制度創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並明確指出「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管理方式」等要求。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經濟正快速融入世界經濟,政府職能轉變成為一個迫切的問題。不僅中央政府的職能需要進行根本性的轉變,特別是地方政府職能的轉變成為經濟發展和世人關注的焦點。
一、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早已開始。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工作中來」,實際上是理順了各級行政關系,明確了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務,實現了政府工作從文革時的混亂狀態到條理有序的第一次轉變。這次轉變是我國改革開放的起點,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轉折,二十多年來的經濟發展成果都建立在這次偉大的變革的基礎之上。
改革開放之初,沿海地方政府都著重於制定實施各種優惠政策和相關配套政策,大力招商引資,是一種經濟空間和市場領域的建構行為。到八十年代末期,全國有條件的地市政府基本上都組織實施了招商引資及配套政策行為,從而形成了第一次招商引資潮,政府工作的重心真正轉移到經濟上來,其職能則側重到建立、開辟市場領域上來,並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區塊經濟模式,使區域經濟的格局基本具備,基本構建了滿足國家和地方經濟起步的需要,並在國際經濟發展中利用本地優勢形成一定規模的經濟空間和市場領域。這應該是地方政府職能轉變的實質性突破,也是政府職能具體內容的轉變,是繼明確的經濟方針以來的第二次政府職能的轉變。

直到現在,西部落後地區的政府仍然將工作重點放在招商引資上面。在西部大開發實施的三年中,西部各省市明確地提出了「招商引資」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國家也明確提出了「依託大城市,以線帶點,以點帶面」的方針,其所解決的仍然是經濟起步階段的構建經濟空間和市場領域問題。
沿海地區的大部分地區卻早已超越這個階段,因為在這些地方外地和國外投資的穩定增長已形成一種格局,這些地方政府職能的重點已經轉移並升級為經濟空間的開拓,資源優化配置,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的宏觀調控,轉變為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調控。在九十年代的中後期,我國的經濟發達地區,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這種政府職能的轉變尤為突出,實際上成為國家地域經濟發展的先鋒和探路者,也使我國地方政府職能的第三次轉變,也是經濟持續高速發展中的大轉型。
當然這種轉變還存在許多問題,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影響間或存在,並不能真正適應我國民族復興和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在我國經濟逐步融入世界經濟,國際競爭逼近國門時,暴露出了許多問題。例如: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問題,經濟發展決策的科學性,經濟結構的效率問題等等;還需要經過深化改革和加快開放才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政府職能轉變。
二 、目前,大多地方政府的工作職能的著重點在本地市場領域的管理,本地市場秩序的規范,本地市場內涵的拓展。
經過改革開放後二十幾年的發展,許多地區,特別是沿海地區的經濟空間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有些已經十分發達,在國際區域經濟中具有一定的影響。雖然與國際同類地域相比還存在相當的差距,但如何將本地的相對優勢的市場領域和經濟空間實現超常規發展,進一步優化地方經濟結構和資源配置,是地方政府職能的重心,於是政府的職能更多的是在經濟的宏觀調控方面。
1。本地經濟空間和市場領域的宏觀管理。
對於中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其區域性經濟空間和市場領域在國家經濟運行和發展中已經具有相對優勢,事實上已經形成了區域經濟中心。其作用相當於經濟發展的原動力,在國家經濟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類似於過去經常提到的「龍頭」作用。這種起主導作用的經濟地域不僅存在本地域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問題,事實上其政策與政府行為還直接影響了相關地域的經濟運行和發展。
一方面,在國家宏觀經濟調控中游直接的針對性政策和宏觀調節,使得主導性經濟區域的經濟發展在適應國家經濟運行和發展的前提下,要兼顧其相關地域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極力為促進地方間或區域間經濟融合進而進一步發展和提升本地經濟做出了不懈努力。採取了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結構優化戰略和各種制度創新的舉措,不僅是地域經濟快速發展,還帶動相關地域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區域經濟以城市化為特徵的現象。
例如,環杭州灣上海、杭州、寧波等六城市之間社會、經濟相互聯系密切的「金三角」區,港,澳及深圳,珠海等地區;都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本地市場秩序的規范與本地市場內涵的拓展。這主要表現在優化經濟結構和資源配置,規范市場主體的競爭秩序;集中主要精力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發揮地方經濟的主導作用,強化優勢行業經濟的引擎功能,促進區域經濟的融合發展等方面。

三、地方政府職能的決定性轉變在於體制和制度創新。
1。突出地方政府在直接參與經濟管理職能方面的創新。
重視政府的公共支出對經濟的調節和影響作用。堅決推行政府采購公開,公平,公正,提高政府采購的透明度和效率,強化其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深化國營企業改革,發揮國營企業對經濟的作用。隨著十六大提出國有資產的分級管理,要強化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職能轉變,改革國營企業管理體制,把國營企業做大做強,真正實現國營企業在地方經濟中的主導作用。
2。加速政府管理經濟的根本性轉變,結合政府機構改革,把部分職能讓位給各類中介組織。因此,政府如何使其管理經濟的行為高於企業的具體行為,對企業起指導、監督和服務的作用是其職能轉變的當務之急。應當通過機構改革等方式把現在由政府承擔的部分管理和服務職能讓渡給各類中介組織。為此,政府要培育和健全社會中介組織,使其成為承擔政府管理社會服務的具體組織者和運行者;建立健全行業協會組織,使其成為政府產業政策的切入點;加強對中介組織的管理和監督,促使它們規范運作,健康發展,維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其中的關鍵是各類中介組織的組成,既要有代表政府施加影響的人員,又要有國營企業的代表,還要有民營經濟的代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代表,使其既能反映地方政府的意願,又要有各方面的意志體現。
3。強化政府經濟決策的科學化,規范化,民主化,以及政府在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關鍵作用,對政府的宏觀調控職能進行大膽創新。
結合本地實際,注重產業結構的建立和調整。發揮政府的產業政策指導作用,通過地方優惠政策促生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建立相對優勢的市場領域和經濟空間,完成經濟結構的升級,並根據變化了的經濟形勢進行產業政策的調整和轉移。
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積極參與區域經濟產業鏈的建立和發展。國內和國外的實踐證明,區域產業鏈是區域經濟提升內涵,加強融合的必經之路,是地方經濟的發展的基礎性推動力。在國家總體經濟的發展中,重視新市場的發展,重視基礎市場的發展,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保持經濟總量的增長。
因此要求政府在實施經濟政策職能方面要科學化,規范化,民主化,兼顧地方與全局,兼顧國營與民營,在經濟理論研究和經濟政策實踐兩個方面都要走在時間的前面。
4。抓住經濟發展的關鍵,規劃發展地方資本市場和人力資源市場,對地方資本和人力資源進行引導和扶持,既能為地方優勢市場領域的發展形成保障,又能在在跨區域資本流動中促進地方經濟的良性可持續增長。
地方資本市場的建立和形成,需要地方政府在國家政策的許可下,進行基礎性制度的創新,以解決資本市場發展滯後的問題。為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規模化發展提供政策性支持和引導。規模資本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也是經濟發展的強大推動力。
為中小企業的發展建立有效的資本市場,對中等以下規模的資本運作提供完善的市場。政府必須在地方經濟空間內開辟有效的資本運作市場。不僅需要制度上的創新,更需要政府在管理上進行創新。
符合實際,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地方資本市場制度將會形成。在國家宏觀資本制度的約束和支持下,地方資本市場相互融合,相互促進,不斷發展和完善,將會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5。完善政府經濟管理的方式,加速實現經濟管理的信息化。當今社會的信息化大潮席捲全球,網路延伸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信息化已成為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現有的政府職能,特別是經濟管理服務職能,必須實現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決策的科學性,實現公正,公開,公平,既能方便企業和公眾,又可節省政府辦公經費和人員,還可以精簡政府部門,深化政府機構改革,提高政府行為的效率。同時,通過辦公信息化,可加強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有利於搜集公眾的意見,接受公眾的監督,加大政府決策的透明度。政府信息化的步伐直接關繫到國家綜合實力的發展,現在已是刻不容緩。
在政府職能的三次轉變過程中,我國經濟保持了高速持續發展,隨著入世和國際競爭的加劇,以及地方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和多樣化,國家應採取地域經濟分別對待的方針和政策,在現有的地方政府的職能不盡相同的條件下,強化國家經濟的宏觀調控職能,促進地方政府職能全面有序地進行第四次轉變,使我國經濟的內涵進一步擴大,各區域經濟的融合度不斷深化,全面提高我國經濟整體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在國際經濟的進一步高度融合和競爭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2. 2018年能源體制機制改革有哪些任務

12月26日消息,中國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26日透露,2018年國家能源局將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入推進能源體制機制改革。

四是深化市場監管和行業監管。加大能源市場秩序、普遍服務、電力調度交易、管網設施公平開放、價格成本等方面的監管力度。

五是深化能源依法治理。要規范能源重大決策機制,完善決策事後評估制度,開展獨立第三方評估,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要積極推進重點領域立法工作,加大能源普法力度,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好政策啊!

3. 質量監督管理局體制改革後歸屬哪個部門

國家層面上的叫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設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2018年4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掛牌。
2018年3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方案提出,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職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職責,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執法職責,商務部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執法以及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辦公室等職責整合,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組建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市場監管實行分級管理,葯品監管機構只設到省一級,葯品經營銷售等行為的監管,由市縣市場監管部門統一承擔。
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出入境檢驗檢疫管理職責和隊伍劃入海關總署。保留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具體工作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承擔。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職責劃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外保留牌子。
將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

4. 國家為什麼要撤銷縣級種子公司

國辦發〔2006〕40號全文

2006年6月23日 信息咨詢編號:144825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
加 強 市 場 監 管 的 意 見
國辦發〔2006〕4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實施五年多來,我國農作物種子(以下簡稱種子)產業發生了重大變化,種子市場主體呈現多元化,農作物品種更新速度加快,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但是,由於我國種子產業仍處在起步階段,種子管理存在體制不順、隊伍不穩、手段缺乏、監管不力等問題,一些地區種子市場秩序比較混亂,假劣種子坑農害農事件時有發生,損害了農民利益,影響了農業生產安全和農民增收。因此,改革和完善種子管理體制,加強種子市場監管,對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經國務院同意,現就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和加強種子市場監管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加快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政企分開,強化管理,完善法制,規范種子市場秩序,維護廣大農民的利益,保障農業生產安全,促進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總體要求。堅持以政企分開為突破口,強化政府職能,明確部門職責,完善管理制度,穩定管理隊伍,提高人員素質,改善執法手段;堅持以產權改革為切入點,加快國有種子企業改組、改制步伐,促進種子產業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堅持「精簡、統一、效能」和「標本兼治」的方針,逐步構建種子市場監管長效機制;堅持以質量監管為重點,規范市場准入,嚴厲打擊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促進種子產業健康發展。
二、推進種子管理體制改革
(三)實行政企分開。種子生產經營機構與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尚未分開的,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規定,將種子生產經營機構從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剝離出去,實現人、財、物的徹底分開。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不得參與和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種子生產經營機構不得參與和從事種子行政管理工作。剝離出來的種子生產經營機構依照有關規定移交同級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管理。目前一些地方事業單位性質的種子生產經營機構,應當剝離經營職能,整體轉化為種子技術推廣服務單位或與種子管理、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合並,不再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種子生產經營機構與農業行政管理部門的分開工作要在2007年6月底之前完成。到期未分開的種子生產經營機構,自2007年7月1日起,不得從事種子生產經營活動,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不得再向其核發種子生產經營許可證,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不再核發營業執照或辦理年檢,金融機構不得提供貸款,財政、發展改革、農業等部門不得安排項目和提供資金支持。
(四)做好政企分開的善後工作。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做好政企分開後有關人員的善後工作。對分流的企業富餘人員,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妥善安置,並做好社會保險關系的接續。對辭退的人員,種子企業要按照國家對企業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有關政策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對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的人員,可按有關規定給予一次性自謀職業安置費。種子企業依法出售自有產權公房、建築物收入,以及處置企業使用的劃撥土地的收入,應優先用於安置職工和繳納社會保險費。對國有種子企業的虧損應先清理,分析原因,分清責任,再根據實際情況由相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
(五)推進產權制度改革。種子企業與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政企分開後,要嚴格執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96號)等有關規定,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要求,在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的情況下,通過產權轉讓、股份制改造、兼並、破產、出售等多種形式,加快改制重組。對於大型骨幹種子企業,要保持國有資本控股地位。在改制過程中,要做好勞動關系處理工作,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企業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開發人員可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相對控股。
三、完善種子管理體系
(六)加強種子管理法制建設。農業部要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完善種子管理制度,抓緊起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配套的法規、規章,充分發揮法制在種子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
(七)健全種子管理機構。種子管理是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健全種子管理機構,特別是要強化省、縣級種子管理機構建設。要加強種子管理技術支持和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種子質量檢驗體系、品種區域試驗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各級種子管理機構要依法履行種子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管理等職責,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種子市場和種子質量的監管。上級種子管理機構對下級種子管理機構負有指導和監督職責。
(八)加強種子管理、服務隊伍建設。要按照穩定隊伍、轉變作風、搞好服務的原則,加強對種子管理人員的教育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現有的種子行政執法人員,要通過業務培訓,經過資格考核,持證上崗。嚴格落實種子質量檢驗員考核制度,逐步實行品種試驗人員執業資格准入制度。
(九)健全種子標准體系。根據我國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和我國種子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參照國際通行做法,建立完善我國種子技術規范、技術標准和合格評定程序,健全國家種子標准體系,規范商品種子的貿易行為;制定種子生產、加工、貯藏、包裝等過程管理的技術標准和規范,強化標准化意識,提高質量管理水平。
(十)強化保障措施。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積極支持種子管理和技術服務部門開展種子質量監督、技術推廣、品種試驗和檢驗檢疫等方面的工作,切實保證種子管理機構和公益性事業單位的經費支出。
四、強化種子市場監管
(十一)嚴格企業市場准入。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等有關法律的規定,盡快完成清理和修訂種子市場准入條件的法規、規章和政策性規定等工作。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嚴格按照法定條件辦理種子企業證照,加強對種子經營者的管理。同時,要消除影響種子市場公平競爭的制度障礙,促進種子企業公平競爭。
(十二)嚴格商品種子管理。商品種子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有關品種審定、新品種保護、質量要求、加工包裝、標簽標注等規定。品種名稱應當規范。主要農作物品種推廣應用前應當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轉基因植物種子要經過安全評價和品種審定,生產經營轉基因植物種子要取得農業部頒發的生產、經營許可證,發布轉基因植物種子廣告要經農業部審查批准。逐步建立「缺陷種子召回制度」,發現銷售的種子有問題的,要及時更換;實行品種退出機制,發現經審定通過的品種已不適合農業生產需要或有難以克服缺點的,要及時退出。
(十三)加強市場監管。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要依法加強對種子市場的監管,切實履行種子市場監管職責。農業、工商、公安部門要密切配合,依法加大打擊力度,及時查處生產銷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要加強對種子企業的監督檢查,對資質條件不再符合發證要求的,要依法撤銷其種子生產經營許可。加強種子質量市場監督抽查的力度,認真落實種子質量標簽制度。依法加強種子市場的宏觀調控和價格監管。
種子是關系農業生產安全和農民利益的重要生產資料,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意見,切實加強領導,認真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實施。各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做好對改革工作的指導和市場監管的檢查。
國務院辦公廳
二○○六年五月十九日

5. 如何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加大行政體制改革力度,著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取得顯著成效。但這項改革仍處於攻堅階段,任務還很艱巨。在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堅定不移搞放權,堅決把該「放」的徹底放開、該「減」的徹底減掉、該「清」的徹底清除,不留尾巴、不留死角、不搞變通;另一方面要理直氣壯抓監管,做好簡政放權的統籌謀劃,創新和加強監管,敢於監管、科學監管、善用監管,提高政府治理水平。

監管同行政審批不同,監管是事中事後的行政行為,是持續的過程管理;行政審批是事前的審查管控,是一次性的源頭管理。長期以來,重事先審批、輕事中事後監管的傳統思維與做法影響深遠,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對監管的認識不足、知識不足、能力不足,不願監管也不善監管。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充分認識加強和創新監管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一、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中,既要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簡政放權是要把本來屬於市場、公眾、企業、社會組織和地方政府的權力交出去,但放權不等於一放了之,完全撒手不管。簡政放權以後,政府監管必須跟進。簡政放權、放開放活是改革,實施有效監管、管住管好也是改革。這兩者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不可或缺,不能偏廢。

二、推進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環節。

簡政放權,化繁為簡,是建設現代化政府的必由之路。同時,實施有效監管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只有把不該由政府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才能從制度上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同時,政府也應更好履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以及宏觀調控、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各項職能,建設法治政府、創新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三、順利推進改革發展的迫切需要。

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身還不夠完善,市場秩序還不夠規范。其重要原因是對市場主體缺乏監管或監管力度不夠。在繼續簡政放權的情況下,只有「放」和「管」兩個輪子一起轉,在降低門檻的同時,及時創新和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才能走出「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怪圈。

四、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搞好政府監管,一要創新,二要加強。

確立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相適應,與開放、動態、信息化社會環境相適應的政府監管機制、手段和方法,確保政府監管更好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講求實效性。具體說來,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五、加強頂層設計,科學實施監管。

按照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現代化政府監管體系的要求,有步驟協同推進放權與監管改革。無論是行政審批、投資審批、商事制度改革,還是職業資格許可認定、收費管理和科教文衛體等社會領域改革,凡是需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都應當明確監管任務、內容、標准等。健全分工合理、權責一致的職責體系,從某一項放權開始就重新明確監管主體、職能、責任,並接受社會監督,做到監管有權、有據、有責、有效,避免出現監管過度或監管真空現象,搞好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對今後還需要放權的領域應預為之謀,在放權之前就做好創新和加強監管的設計工作。

六、完善監管體制,形成「大監管」合力。

①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綜合監管和執法體系,把相關部門的監管事項和規則放到統一的監管平台上。

②構建協同共治監管體系。強化行政部門監管,充分發揮監管部門的職能作用;同時,廣泛吸引公眾參與監管,充分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切實落實企業首負責任,重視發揮媒體輿論監督作用。

③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完善市場主體信用公示系統,推進各部門、各方面信息互聯共享,構建以信息公示為基礎、信用監管為核心的監管制度。

七、創新監管方式,提高監管效能。

①實施陽光監管。凡是不涉及國家秘密和國家安全的,各級政府都要把簡政放權後的監管事項、依據、內容、規制、標准公之於眾,並對有關企業、社會組織信息披露的全面性、真實性、及時性進行監管。

②推行智能監管。積極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創新和加強政府監管,全面開發和整合各種監管信息資源,加快中央部門之間、地方之間、上下之間信息資源共享、互聯互通。

③創新日常監管。建立「雙隨機」抽查制度,即隨機抽查監管對象、隨機指定抽查人員,既抽查公示信息情況,也抽查誠信守法狀況。發現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及時發出黃牌警告或出示紅牌令其退出市場。

八、加快修法立規,提供法治保障。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創新和加強監管。簡政放權的改革已全面展開,國家層面的法律法規修訂工作必須抓緊進行。應及時修改補充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簡政放權之後行使監管執法職能、規范行政監管和執法提供製度引領和保障。特別是要嚴格執法,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增強監管執法的威懾力、公信力,使監管對象不敢觸碰違法運行的紅線。

九、推進機構改革,強化綜合執法。

落實「創新執法體制」的要求,加快推進統一市場監管和綜合執法模式,構建「一支隊伍管市場」的綜合執法格局,形成市場監管、執法合力。已經建立綜合監管執法機構的地方,要充分發揮執法力量整合優勢,通過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歸集、公示市場主體登記注冊、許可審批、行政處罰等信息,實現內部聯合執法。為了徹底解決目前多頭監管執法和權責交叉的問題,可以適時推進市場監管的大部門制改革。

十、提升隊伍素質能力,加強對監管者的監管。

著力提高各級政府人員的素質能力,特別是提高責任意識、擔當精神、專業能力,使他們能夠敏銳識別並發現問題、敢於揭露並解決問題。既不能包攬過多、胡亂作為,也不能撒手不管、懶惰不為。隨著簡政放權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應加強地方政府特別是縣(鄉)鎮基層的監管能力建設,適當調整職能機構,充實人員,強化培訓,增加技術設備,適應部分審批權下放和監管權增加的需要。建立對監管者的監督、評估機制,加強政府內部層級監督和專門監管。健全並嚴格執行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

十一、深入研究監管理論,制定創新監管戰略。

新形勢下,如何創新和搞好政府監管,是一個亟須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應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政府監管的理論問題,包括創新和加強監管的依據、內涵、原則和方法等。在推進理論創新的同時,還需抓緊研究制定具有中國特色、科學有效的創新政府監管戰略,加快建立現代化監管型政府,切實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從而更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6. 論述「工商行政管理為什麼要實行垂直領導」

改革現行工商行政管理體制,實行省以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垂直管理,是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工商
行政管理的一項重大措施。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作為國家主管市場監管
和行政執法的職能部門,肩負著維護經濟秩序的重要職責。隨著社會
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承擔的任務更加繁重,現行分級管理
的工商行政管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需
要,限制和影響了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的充分發揮。黨中央、國務
院決定改革現行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建設成統一、
高效和有權威的執法機關,是十分必要的。
改革現行工商行政管理體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強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的迫切需要。全國工商行政管理系統通過體制改革推動四方面工作上新台階:一是
從監管集貿市場轉變到監管各類市場、各種市場主體及其交易行為上
來;二是堅決徹底與所辦市場脫鉤,切實轉變職能,實現監管到位;
三是認真貫徹執行收支兩條線管理規定,促進公正執法,加強廉政建
設;四是把好「入口」,建立公開、競爭、擇優的進人機制,保證新
進人員質量,加強幹部隊伍和各級領導班子建設。

7. 如何評價現行法律規定的金融市場監管體制與已經推行的金融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實踐不一致現象

現行法律規定的金融市場的監管體制,主要是我們國家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來對金融的現象進行監管。

8. 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有什麼區別

市場監督管理局由工商局、質監局、葯監局、物價局等幾個部門合並而成,市場監督管理局包含了三個部門的職能,行使市場監督管理職能,具體包括了登記注冊(營業執照,食品流通許可證,有些地方下放了餐飲服務許可證)、食品安全監管、葯品醫療器械監管、消費者權益保護、商標廣告監管、標准計量、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等。

(十一)組織指導企業、個體工商戶、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管理,研究分析並依法發布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基礎信息、商標注冊信息等,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十二)負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經營行為的服務和監督管理。

(十三)開展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十四)領導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業務工作。

(十五)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9. 工商行政管理在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

市場監管執法中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監管執法中存在的問題

過去在「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體制下,由於受地方保護的干擾,制約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社會主義大市場的監管,削弱了行政執法力度,甚至產生偏差,工商機關成了政府某些工作的「職業工作隊」。體制改革後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實行了省以下垂直管理,各項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但是在這新舊體制轉軌的過程中無論在思想認識上、具體操作上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有的甚至還沿襲老一套傳統的監管模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管理體制雖然已經轉軌,科學規范、運轉協調的管理運行機制沒有確立。體制改革後工商行政管理系統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體制改革後國家要求各級工商部門轉變職能,強化監管,提高效能,增強執法的統一性、權威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起辦事高效、運轉協調、執法統一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工商行政管理新體制,改變監管水平低、行政執法力度弱、職能到位程度差的狀況。另一方面,體制改革後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的人、財、物都上劃省工商局同統一管理,但是與新體制相適應的公務員錄用、管理機制,財務管理運行機制,幹部績效考核競爭激勵機制沒有有效的建立起來,現行的工商人事考錄制度致使工商行政管理隊伍需要的人才進不來,工商隊伍面臨著人員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的局面。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結構不合理,直接影響了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水平,目前,還有很大一部份人還沒有熟練地掌握計算機操作,把市場巡查稱作「繞街」,不懂「經濟戶口」數據如何維護,甚至不能很熟練地查辦簡易程序案件,工作還停留在收費上,以收費的多少論能力大小。以目前現有人員的年齡結構來看,若不從現在就有計劃地進人,到10至15年後,工商隊伍將面臨人員危機。財務管理方面,經費面臨嚴峻的形勢,導致基層工商部門行政執法經費十分緊張,辦案機構的檢測手段、交通工具、通訊器材等一些必要的執法裝備都無力購置,直接制約了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再說福利問題,一個年終考評為稱職的基層工商幹部,每年除正常的工資收入外,只能領取一個月的四項基本工資,與發達地區的基層工商相比存在著很大差別,還存在著諸如住房補貼、購房補助等問題急需解決,幹部購買經濟適用型住房,地方財政不予補助,上級工商部門又沒有此類規定.

二是立法滯後,職責許可權不夠明。我國已加入WTO,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在執法依據,管理制度方面所依據的法律、法規大多制定於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發育初期,受主觀條件限制。立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計劃經濟色彩,與完全市場經濟體制下運作的WTO規則還有不小的差距。如:現行法律按不同組織形式、不同所有制性質規范市場主體的立法與WTO的國民待遇原則明顯不符。在一些查處市場違法行為的立法上還有空白,對一些市場違法行為監管手段不足,力度不夠,不足以有效地遏制其蔓延。如:在查處無照經營行為、不正當競爭行為時對涉案的商品如何處理,法律上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

三是沉重的收費任務導致工商部門職能難到位。「兩費」是實行垂直管理工商新體制這只新瓶子里裝的「老陳醋」。體制改革後,「兩費」的徵收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全面推進職能到位之間的矛盾日趨凸現出來。一方面,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必須准確地定位在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上,管理范圍要從管理集貿市場為主向管理統一開放的社會主義大市場轉變。然而,在這新形勢、新任務下「兩費」任務卻與經費保障掛上了鉤,能否完成「兩費」任務成為能否足額核撥經費的重要條件。為完成收費任務確保足額核撥經費,工商部門把全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力和財力都投入到收費工作中,還拿什麼人力和財力去從事監管執法。這一矛盾不徹底解決,很難推進職能到位。

二、推進職能到位的對策

(一)繼續深化體制改革。在工商行政管理系統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基礎上,一是進一步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取消以收定支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工商部門實現「吃皇糧」。二是要進一步改革行政收費制度,取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工商部門「兩費」收繳職能。隨著工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取消「兩費」的時機已經成熟。市場管理費的設定依據是《城鄉集貿市場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市場管理費使用原則是,「取之於市場,用之於市場」,「主要用於開展宣傳活動、建設市場、提供服務設施、搞好場地衛生、開支服務人員工資福利費用及臨時雇請的維持市場秩序人員的誤工補貼,不得挪作他用」。市場辦管脫鉤後,市場建設、經營管理和服務職能交給了政府指定的部門去行使。《城鄉集貿市場管理辦法》作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收取市場管理費的依據已經不充分。個體工商戶管理費設定的依據是《城鄉個體工商戶管理暫行條例》,該《條例》產生於計劃經濟體制下,立法中帶有很濃的計劃經濟色彩。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寬國內民間資本的市場准入領域,在投融資、稅收、土地使用和對外貿易等方面採取措施,實現公平競爭」。由此可見無論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角度,還是法律的角度來看,個體經濟同公有制經濟共同構築起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它們應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這才符合我國加入WTO的國民待遇原則,個體工商戶管理費的收取,無疑是使個體經濟承擔過重的稅賦,這種行政性收費行為將導致個體經濟在市場競爭中失去競爭力,必將制約個體經濟的發展。要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必須抓住《行政許可法》的頒布實施,大力推進行政性收費制度改革和稅費改革,消除不公平競爭的行政體制障礙,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再收取「兩費」。

(二)進一步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創新監管執法手段,加強制度建設。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工商行政管理理論研究,對工商行政管理理論體系再作深入系統的研究,重新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工商行政管理理論體系,理論研究的重點主要放在如何通過完善監管執法機制,以職能到位、執法聯動為目標,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市場監管制度的創新,從而不斷提高市場監管水平。二是進一步完善幹部管理機制。新體制下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對人員素質的更高要求同目前幹部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執法辦案能力普遍較弱,思維方式單一,工作方法簡單的矛盾不加以解決,很難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首先,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提高在職幹部的整體素質,以解當前工作之需;第二,健全人才引進機制,盡快輸入新鮮血液,以增強肌體活力,要引進計算機網路、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和懂法律、懂經濟、懂行政管理的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復合型年青幹部;第三,要進一步完善考核激勵機制,組織專家建立一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績效評價體系,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學、規范的、系統的考核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工商幹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把幹部管理納入科學、規范、法治的軌道。

(三)加快立法步伐,進一步建立工商法規體系。應對入世後的新形勢要求,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填補市場監管法律方面的空白,做到行政執法有法可依,在立法過程中應兼顧賦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必要的具有強制性的執法手段。二是對現行的法律、法規、規章進行全面清理,特別是對那些與市場經濟體制不相適應的,操作性不強的該修改的要盡快修改,該廢止的堅決廢止,盡快建立起科學統一的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規體系。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