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管服務 » 養老服務產業

養老服務產業

發布時間: 2020-11-27 15:22:44

1. 談一下自己對養老產業的認識

昨天看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發了條信息,看到這條信息後心裡想了很多,有欣喜有焦慮。感覺養老從業者的意識在提升,已經意識到危機感了。當初之所以說「永輝愛康,為愛努力,讓生活更美麗」這句話,我已經意識到養老這個行業不是那麼簡單,應該從生活角度來思考工作,這樣才能有長遠的發展。朋友的原話如下:「總覺得快遞公司和地產公司提供增值養老服務,無往不利。京東門店和58到家合作入戶服務,壓力好大。幹掉我們的不一定是同行!」後面朋友的評論里有這樣一句話:「要論哪類公司和職業最熟悉老人與社區,非他們莫屬。這也是很多社區驛站倒閉活不下去的原因。沒有客戶基礎,不了解客戶需求,沒有信任度。」這句話很值得用心思考。真的應該從生活的角度來思考配合國家政策服務養老產業。否則到了最後只能出局,稀里糊塗的出局。

面對養老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內不缺乏情懷,不缺乏政策,不缺乏情感,不缺乏溫度。都在探索養老的盈利模式,好多養老從業機構不盈利,工作開展不起來或者開展不順利,他們缺什麼?缺錢缺資源還是缺人?到底缺什麼?這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最起碼不缺乏資源,不缺乏市場,不缺政策扶持,主要缺一種意識,社會意識形態認識上有偏差,導致工作中出現尷尬的局面。我不贊成這個詞「養老的盈利模式」,應該換一個詞「可持續發展的養老模式」,這樣的詞更適合當下環境。思考中凡是把資金放在第一位的思路都是幼稚的,思考中凡是把老人當消費人群的思路是不成熟的,思考中凡是忽略老人家屬的思路是錯誤的,思考中凡是把老人當病人的思路是可笑的,思考中凡是想藉助國家政策漁利的思路註定要撞牆,思考中凡是忽略社會發展談養老結局註定是失敗的。

如果把養老當做一個行業來解讀,這個行業的宗旨就是服務老年群體的生活,讓老人生活更美麗,沒有其他,僅此而已。這個行業上游是各種適老產品生產者,下游就是老人生活,中間是針對老年人的各種生活服務。有了這樣的大概認識再聚焦自己的工作,在行業中定位自己的方向,就會有發力點,不會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估計現在好多從業機構會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覺,他們缺乏一種宏觀的生活認識,思路裡面商業意識太強,忽略了老人們生活的年代,忽略了老人們的故事,忽略了老人的精神世界,我們現在服務的這群老人是一代有故事的人,是伴隨著國家一起長大長老的人,他們是社會發展的見證者締造者,無論這個老人在農村還是在城市,他們身上的故事不可多得,未來這群老人會成為社會寶。在一部分人的認知中,一談到老人就是弱勢群體,就是孤寡群體,就是老弱病殘群體,這跟我們現實生活中傳遞關於老人的生活概況有直接關系,媒體報道中的側重面我們應該懂,這也是影響我們正確客觀認識老年人的一個因素,不能忽略的一個因素。在一部分人的潛意識中健康老人的生活往往被忽略,因為老人生活沒有困難,所以被忽略,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如果不能客觀認識老年群體,只會徒增養老行業的壓力,只會增加生活負擔,再有力量的拳頭只會打在棉花上。

其實面對老年群體生活我還有很多話想說,養老話題描繪的是一個宏偉工程,這個工程每個人都得參與,每個人都必須經歷,無論年輕與年老,都得為這個工程添磚加瓦。從現在開始,如果一部分人意識到老人的精神價值,健康老人的價值,並把這種意識融入生活,相信生活是美麗的。最後還想說一句話,關於養老這個話題,應該側重如何延續健康老人的生活狀態,如何提高改善困難老人的生活現狀,其實老人們的要求並不高,尤其眼前的這群老人,因為他們苦過,累過,即使生活再困難也能堅持。需要我們做的就是給出力所能及且很自然的關懷與幫助,在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

朋友圈那句話可以理解,當下這個大環境競爭很激烈,但是有了這樣的認識就不會認為在被打劫,而是認為好多人在幫你,幫你一起努力完善老年服務。有危機感是對的,但注意力會回到:努力做好自己。

2. 如何推動養老產業發展

推動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是行業的一項嘗試,國家發改委則同時明確,將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讓各類市場主體充分發揮作用,不過,從公開報道中我們也能看到,我國不少養老服務機構都是虧損的,降低了社會資本進入的積極性。
養老無疑是門慢生意。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行業的痛點主要有兩個:一是受養兒防老等傳統觀念的影響,養老產業缺乏服務方面的經驗;二是由於居家養老占據主流,而政府保障性機構提供的又是基礎服務,因此,對於中高端的養老需求,沒有與之匹配的市場化標准。
目前養老服務市場主體小而分散,服務水平相對較低,突出的表現就是不太專業、不太人性化。未來應不斷優化養老服務體系,提升養老服務內容,提高養老服務的信息化水平。

3. 養老產業包括哪些內容

養老產業鏈抄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襲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

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遊等。

7、老年餐飲。

4. 運用經濟生活,說說如何實現養老服務產業健康發展

運用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養老服務體系繼續探索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的路子
①有利於拉動消費,擴大內需,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
②有利於擴大就業規模,解決就業問題。
③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
④國家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有利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⑤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

5. 養老服務業,你怎麼看

當前,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已突破2億,老齡產業市場總額已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版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據權估計,本世紀前30年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空前,我國將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之一。龐大的市場需求足以支撐起一個產業,只要遵循發展規律,明確調整發展戰略路徑,養老服務產業將成為引領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要力量。
前瞻產業研究院著眼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大背景,總結發展養老服務產業必須把握以下五大要點。1、堅持以實體經濟發展為基礎,使大量資本真正投向養老服務產業。2、探索多元化投融資模式,促進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機耦合。3、推動上下游良性互動,實施養老服務全產業鏈整合戰略。4、強化產學研合作機制,提升養老服務品質。5、明確政府職能定位,重點突破居家養老服務。

6. 養老產業鏈包括哪些內容

養老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
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遊等。
7、老年餐飲。
如何利用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助力健康老齡化

應對老齡化不僅需要加強醫療衛生和生活照料制度體系建設,也需要技術進步和產業支撐,這是解決老齡化背景下服務人力資源不足,提升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已經進入老齡化國家普遍的努力方向。健康養老產業涉及很多內容,本研究主要關注醫葯產品、健康保險、智慧醫養、基礎設施適老化改造、康輔器具等產業,這是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關鍵領域。中國相關產業已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但相比老齡化需求並對照先進國家的水平,差距仍然很大。未來一個時期,需要借鑒國際經驗,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加速推進發展。

一、提升供給和保障水平,滿足日益增大的老年醫葯產品和服務需求

1.老年疾病用葯及治療手段不足問題十分突出

基於既有的疾病譜及其變化規律,中國老年人群腫瘤患病率仍會繼續走高,心腦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仍會維持高位,阿爾茨海默病、罕見病等新的疾病負擔上升,新的感染風險和問題不容忽視,導致傷殘影響自主生活能力的疾病也需關注。從這些臨床需求看,老年人的葯物及治療手段的可及性仍然不足。主要問題表現為:

●對於阿爾茨海默病、部分罕見病等,迄今為止國際上尚未研發出有效的葯物和治療手段;
●針對部分惡性腫瘤,雖已有葯物和治療手段,但有效性不足;
●針對部分疾病,國際上已開發出較為有效的葯物,但價格高昂,患者負擔較重,如針對部分腫瘤的靶向葯物和生物製品;
●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等,葯物給葯途徑、作用機制有待優化,便利性、安全性有待提升;
●由於疾病譜差異,部分中國特有高發疾病如肝癌、食管癌、胃癌等葯物和治療手段研發不足。
●預防性產品如針對各類感染的疫苗、早期診斷性產品如各類試劑、功能恢復性產品如人工髖關節等耗材、生活質量提升葯品如疼痛管理等,存在短缺、質量不高及價格高昂等問題。

圖1 中國疾病臨床需求滿足情況及葯物貢獻度

2.提升老年用葯及治療手段可及性需重點解決的若干問題

●鼓勵創新,加強重點領域新葯和技術手段的研發。綜合運用稅收和金融支持措施,強化對企業創新激勵;強化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加大對侵權行為的處罰;結合老年人疾病需求變化,確定重點領域,制定更加明確的醫葯產業發展戰略。推進醫葯領域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轉化。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體系,鼓勵中外企業及研究機構在醫葯研發領域深度合作。

●進一步完善審評審批制度,加快創新葯物及新的治療手段的引進。在葯物審批特殊通道建設中更多考慮老年人急需的葯品和治療手段。積極總結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的有關經驗,並適時加以推廣。

●完善仿製葯政策。在進一步強化對專利葯保護的同時,完善對仿製葯研發的支持政策,加快仿製葯對專利過期的原研葯的替代速度;提高仿製葯企業產業集中度,規范市場競爭秩序,進一步加強監管和一致性評價,確保仿製葯質量。

7. 養老產業鏈包括哪些內容

養老產業鏈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方面: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

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等。

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的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

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遊等。

7、老年餐飲。

8. 養老產業的現有養老模式

隨著社會不斷進步,養老模式也在不斷涌現出新的方式。更有一些「新瓶裝舊酒」式的創新。因此,數清楚養老模式究竟有多少種類,無疑很難。

益養老平台,簡單總結了一些典型的養老模式如下:

機構養老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

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國傳統的生活習慣,選擇與家人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養老機構或養老社區內,安度晚年生活的傳統養老方式。

社區式居家養老:老年人在家庭居住與社會化上門服務相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確保老人、子女、養老服務人員、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鄉村養老:由於鄉村新鮮的空氣、優越的生態環境和較低的生活成本等,吸引了很多城市老人在退休後,回鄉下或搬到鄉村居住養老的一種模式。

醫養結合將是未來養老服務政策的主流,重點解決老年人的醫療和康復護理的服務難題,畢竟家庭成員並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和知識。

旅居式養老:以天氣氣候條件和身體狀況為前提,在外地短期租住旅遊。

抱團式養老:幾個文化水平相仿、性格相投、志同道合的老年人在一起共同租住、生活、娛樂,相互幫助、照顧、交流、學習,每個人承擔一定的家務。該方式凸顯了老年人對集體互助養老方式的期望和對精神慰藉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解決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

9. 運用經濟生活說說如何實現養老產業健康發展

隨著政策的不斷鼓勵,中國養老產業快速發展,規模不斷增大,我國養老產業也面臨轉型升級。目前來看,升級的主要方向有三點,分別是宏觀機制、養老模式及養老服務方面。首先在宏觀機制方面,要從偏重養老服務事業,轉向偏向養老服務產業;在保障對象上,要從單純保障城鎮三無老人、五保老人,向全社會老年人提供服務;在機構養老上,要從偏重非營利性的養老機構,向盈利性的養老機構和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並存的方向轉變等。

其次在養老模式方面,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它的發展必將在服務功能與類型上進一步細化、專業化、規范化、標准化和體系化。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廣覆蓋的養老服務網路,為老年人提供多種服務形式,從基本的生活照料延伸到醫療康復、精神慰藉、法律服務、愛心護理、緊急援助等各個方面。

最後在養老服務方面,實現信息化,建立統一服務信息平台,對接老年人服務需求和各類社會主體,為高齡老人、低收入失能老人,免費配置電子呼叫設備以及緊急呼叫監控服務設施等。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10. 如何更好地推進南京養老服務產業發展

以下內容參考,轉載自知道合夥人飄零下線
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發展養老服務業是最終形成完善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揮各類資本優勢、滿足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的最佳途徑。在我國,養老服務業既是公認的朝陽行業,也是處於起步階段的幼稚產業。一方面發展前景廣闊,這是人口、社會發展規律的必然趨勢;另一方面,過去幾十年來公立機構一統天下的格局還沒有被打破,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雖然有中央層面多個文件開路,但沒有能夠落實到操作層面的政策,具體到地方各級政府更是流於形式,政策效果總體來看是「雷聲大、雨點小」。因此下一步必須打破多層體制機制障礙,培育養老服務市場,形成多元辦養老格局。

(一)從增量入手,培育養老服務供給市場主體
從新增市場主體入手,原則上新增養老服務供給主體交由市場主體興辦或經營。政府大步退出養老服務領域,不再插手具體經營。凡社會能辦好的,盡可能交給社會力量承擔。
一是明晰產權,鼓勵民營機構向「專、精、優」方向發展。從法律制度上保障民辦養老服務機構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特別是,按照現行民辦非企業養老機構的管理辦法,出資人不享受機構的所有權。建議修改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界定民辦養老機構產權歸屬,在合理范內出資財產屬於舉辦者所有。鼓勵支持民營機構提供特色服務,建成一批技術能力強、服務質量好、社會贊譽高的服務新品牌,轉變民眾對民辦機構的不信任感。二是打通人力資源流動渠道。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在不同的養老服務機構流動時,不影響職稱評定、工齡累積、科研經費等與從業人員息息相關的利益,由市場引導優質資源的流動方向。
(二)基本養老服務供給以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為突破口減少對市場的干預
基本養老服務供給責任主體為政府,但這並不意味著政府也要充當生產者,政府可以通過購買養老服務的方式,借力市場,減少對市場主體的直接干預,為各類市場主體打造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一是盡快將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納入政府采購體系。購買程序原則上按照部門預算和政府采購的程序組織實施,統一規劃、統一使用。研究制定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養老服務的指導性目錄,明確政府購買的服務種類、性質和內容,並及時進行動態調整。二是建立公開透明的養老服務購買流程。規范並公開服務項目申請、評審、立項、招標、訂約、實施、調整、結項、評估、反饋等環節的操作流程,以保證各類承接主體的公平競爭,並引入獨立的監督機構對委託合作的各個環節進行監管。三是建立嚴格的監督評估體系。在健全機制和量化指標的基礎上,堅持結果導向和顧客導向,以實際效果和顧客滿意與否作為評判標准,積極引入獨立的第三方專業評估機制,建立由政府、公眾和第三方構成的綜合性、立體式的監督評審機制,建立政府購買服務承接主體退出機制,形成優勝劣汰的動態調整機制。
(三)積極推動公辦機構管辦分開、政事分開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我國共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42575個,床位數493.7萬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約佔72%。存量公辦養老服務興辦機構應努力推動管辦分開、政事分開,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實現各類機構競爭的公平性、有效性,這是在養老服務領域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關鍵性步驟。
一是推動存量公辦養老服務興辦機構成為完整意義上的獨立法人。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對其所有活動獨立承擔所有民事和刑事法律責任。養老服務機構之間只有規模大小、服務領域、服務水平之別,而沒有行政級別的高低上下之分。政府機關向養老類事業單位下放決策權和管理權,逐步退出對這類機構的微觀管理。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事業單位逐步轉企,參與市場競爭。二是以PPP模式等多種形式建立政府與社會資本的合作關系。公辦民營、委託管理、民辦公助、PPP(即公私合作模式)等都是養老服務領域構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關系的有效形式,特別是有利於改變現有公辦公營機構為主的格局。其中,PPP是下一步我國可以著力發展的模式。
(四)轉變當前民辦養老機構管理模式,解除民營主體兩難困境
在多地調研過程中,民辦養老機構普遍表示當前營利與非營利機構分類管理體制直接造成了運營的困境。絕大部分機構出於稅費優惠、土地使用等方面考量,登記為民政部門管理下的民辦非企業,但這意味著失去了定價權和資本營利的權利。一方面是高額稅費和租金,另一方面是違背資本逐利本性,民辦機構陷入進退兩難境地。一些地方如浙江,已經進行了現行政策外的探索,允許合理營利的存在。
營利是社會資本投資的基本需求,不能因為養老服務的正外部性而否定社會資本的營利性。下一步除少數純慈善性、公辦機構由民政部門進行管理外,其他養老服務機構不論出資人成分均在工商部門登記為社會企業,允許自主定價和合理營利;同時享受土地、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依法建立健全退出機制,社會資本有權力收回與其投資相對應的部分。對內外資實行一致的市場准入和配套政策。
通過轉變管理方式最終打造這樣的格局:一是政府辦公益性機構按照政府定價,彌補市場失靈,向公眾提供免費的基本養老服務;二是社會辦慈善組織,遵照非營利原則,嚴格財務管理和過程監管,一旦發現營利行為嚴格懲處;三是其他提供養老服務的各類主體不論是何種出資形式都作為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企業,享受稅費減免、土地優惠、金融擔保等扶持政策。
二、高度重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按需發展機構養老
盡管國家層面以及一些地方文件都明確指出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是今後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點,但全國范圍內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遠未建立起來,造成了現實中的需求與供給不匹配。2013年我國各類老齡機構空床率為25%左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床難求與大量二三線城市高空床率並存。目前,居家和社區服務資金主要來自於政府,供給主體也主要是各類政府興辦機構,服務內容停留於基本公共服務,遠未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估計格局。基於人口老齡化的風險和老年人實際需求,推廣居家和社區養老勢在必行。
(一)政策支持重點轉向鼓勵社會資本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
目前大部分補貼只針對養老機構建設,而真正將重心放在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供給上的還非常少。將發展養老服務業等同於養老機構和養老床位建設的地方大量存在,養老服務業的發展發生嚴重偏離。整體來看,不論是宏觀層面還是微觀層面,居家和社區養老資金都嚴重不足。長期來看,必須依靠社會力量,以市場為導向,形成多渠道資金來源,擴大居家養老服務覆蓋面。下一步要轉變政策支持方向,尊重市場規律,用需求引導供給,取消床位率等政府規定市場規模的考核指標,加大對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補貼力度,引導服務供給從機構養老服務供給的迷思中走出來。
(二)強化社區建設,形成社區對居家養老的有效支撐
我國社區在養老服務中的作用還遠沒得到充分發揮,在政策支持、資金投入、服務內容、資源整合、人員安排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通過加大政府對社區的財政投入、完善社區養老服務管理體系、提高社區養老人員素質、加強社區養老機構建設、建立社區養老服務效果評估制度等系列措施構建一套新型社區養老服務體系,。通過健全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發展以社區為中心的各項養老服務事業,發揮社區的養老功能,為老年人提供活動場所、做飯、送餐及家政等多種形式的生活服務,讓大多數老年人不用離開家和社區,就能夠享受到優質的養老服務以解決居家養老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推廣多形式的社區內部互助養老。我國擁有大批身體健康的老年人,他們的參與將為社區養老服務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成為社區養老服務的生力軍。社區養老服務不僅是為老年人提供身體和精神上的幫助,還應該滿足他們發揮余熱的需求,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讓有能力的老年人參與到社區服務中來。
(三)建設信息平台,提高需求與供給匹配度
將需求與供給匹配起來是當前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迫切需要完善的環節。在養老服務市場發展初期,政府可以著力於養老服務信息平台建設,為市場供給與需求搭建中介平台。實際上天津的虛擬養老院就是信息平台建設的一種,這種形式節省了大量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滿足了很多老年人對於居家服務的需求,使服務供給形式更加靈活多樣。而對於想要進入養老服務的社會主體來說,也節省了尋找消費者的成本,獲得了更大的潛在市場空間。
三、強化養老服務需求管理,形成供需良性互動
從成熟國家經驗以及我國地方實踐來看,需求上不去,供給也沒有動力,也就形成不了有效市場。整體來看,未富先老的現實決定了我國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有效需求轉化能力不足,這就需要在供給端管理的同時強化需求端管理,增強老年人的有效需求能力。同時,更要注重老年人的需求調查,以更好地實現需求與供給的匹配。
(一)強化老年人有效需求轉化能力
一是加強需方補貼。政府可以向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券」,老年人可以憑券自己選擇為其提供服務的機構,這將有利於各類主體在良性競爭中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提高養老保障水平和貨幣收入水平。目前我國退休人員養老資金主要來源於基本養老保險金,整體平均替代率不足50%,如果除去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替代率更低。下一步針對養老服務需求,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特別是要通過稅收政策鼓勵企業建立年金制度。通過減免營業稅、利潤減免所得稅等激勵保險公司開發多樣的護理保險種類。
二是建立社會護理保險制度。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基本社會護理保險制度。可以在醫療保險制度中建立護理保險項目,通過醫療保險的盈餘形成護理保險基金,護理保險基金專款專用。中高收人家庭的老年人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商業護理保險,而對於低收入或貧困老年人應該建立社會護理救助制度來保障他們的基本權益。護理保險項目與醫療保險的其他項目分開運作、結算。各級政府應形成護理保險項目基金投入機制並承擔起財政托底的責任。
(二)推動服務供給內容與需求匹配
一是加快滿足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護理需求。伴隨著空巢化、獨生子女一代、純老家庭不斷增加,高齡化的加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護理服務需求將越來越迫切。未來中國失能老年人口將大幅增長(增長趨勢見圖1)。日益龐大的失能老年人群體的醫療費用和養老服務費用將造成稀缺醫療、養老服務資源的極大浪費,給國家、地方政府及老年人家庭等造成極大壓力,進而影響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世界上失能老年人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面臨的照護服務壓力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失能老年人特別是完全失能老年人的長期照護問題,不僅是老年人個人和家庭的迫切需要,也是一個嚴峻的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熱點內容
影視轉載限制分鍾 發布:2024-08-19 09:13:14 瀏覽:319
韓國電影傷口上紋身找心裡輔導 發布:2024-08-19 09:07:27 瀏覽:156
韓國電影集合3小時 發布:2024-08-19 08:36:11 瀏覽:783
有母乳場景的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2:55 瀏覽:451
我准備再看一場電影英語 發布:2024-08-19 08:14:08 瀏覽:996
奧迪a8電影叫什麼三個女救人 發布:2024-08-19 07:56:14 瀏覽:513
邱淑芬風月片全部 發布:2024-08-19 07:53:22 瀏覽:341
善良媽媽的朋友李采潭 發布:2024-08-19 07:33:09 瀏覽:760
哪裡還可以看查理九世 發布:2024-08-19 07:29:07 瀏覽:143
看電影需要多少幀數 發布:2024-08-19 07:23:14 瀏覽:121